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精選11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精選11篇)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並用語言進行描述。

2、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並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徵進行分類。

3、很快融入遊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1、人手一隻籃子。裏面放有彩色紙條兩根(一樣長),吸管兩根(有長短),綵帶三條(紅長、綠短、黃最短)。

2、彩色紙一張,透明敞口塑料袋兩個(袋上分別標有數字1、2)。

3、音樂《紅綢舞》。

4、場地佈置:紅綠黃三個圈作舞池。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導入,激起興趣、感知長短。

(一)老師變魔術。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把兩根相同的紙條變成一長一短。

2、幼兒觀察有何不同,說說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我們的寶寶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兩根紙條不一樣,一根長一根短。

3、告訴幼兒“變”的祕密。

(二)幼兒變魔術。

1、幼兒從籃子裏拿兩根紙條學做小小魔術師。

2、說一說,哪根長哪根短。

二、操作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的理解。

(一)兩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自己的小籃子裏拿出兩根吸管進行比較。

說說你是怎麼發現哪根長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用一端對齊法進行比較。(可橫着也可豎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將長的送進1號袋,短的送進2號袋。

4、檢驗。

師將一個袋子裏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對齊法檢查是否一樣長。另一個袋子裏的請有意願的幼兒進行檢查。

(二)嘗試用一端對齊法對三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幼兒從籃子裏取出三根綵帶。

1、選一條自己喜歡的綵帶。

2、嘗試比一比、說一說自己拿的是長的、短的還是最短的。

3、長的請到紅舞池、短的請到綠舞池、最短的請到黃舞池。

三、遊戲:綵帶飄起來。

播放《紅綢舞》,和幼兒共同跳起來,把綵帶舞起來。

課後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並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準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中開始、遊戲中結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儘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能獨立地給2件同類物體比較長短。

2、引導幼兒描述比較結果,感知長短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同種不同長度的鉛筆、吸管、標記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視頻

二、出示鉛筆和吸管,引出課題。

問:這些鉛筆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你是怎麼知道的?(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說說)對了,這些紙條有的長有的短。哪根是最長的?哪根最短呢?

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

1、學習兩支鉛筆、吸管比較長短。

這兩支鉛筆哪支長?哪支短呢?可以用什麼方法比出來的呢?(把兩隻放在一起比一比,其中一端要對齊)。

小結:原來比的時候,要把兩根支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長,哪支短了。

2、學習三支鉛筆、吸管比較長短。

問:老師這裏還有一支鉛筆和吸管,哪它是短的還是長的呢?現在又該怎樣比了呢?現在長的鉛筆和短的鉛筆發生變化了嗎?長的變成了什麼?短的又變成怎麼樣了?

小結:比的時候,仍然要把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長的,哪支是短的,哪支是最短的?原來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比較的物體不同,長短也不相同。

三、學習按長短排序

1、(出示排隊標記),小朋友看這是什麼標記?(排隊標記)。怎樣排呢?小朋友想想哪支鉛筆排應該排在最前面,哪支鉛筆跟在它的後面,哪支排在最後面?

2、幼兒說,教師在黑板上操作,然後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3、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說出操作結果。

四、完成書上的操作練習。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願意參加撕麪條的活動,有耐心完成遊戲任務。

2、能動手動腦動口,正確判斷並描述物體的長短。

3、感知並掌握比較物體的長短的正確方法,理解長短的相對性。

物質準備:

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各色蠟光紙若干;每組一個裝紙條的筐。

活動重點:

感知並掌握比較物體的長短的正確方法,理解長短的相對性。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吃過麪條嗎?麪條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引導幼兒撕麪條——幫助幼兒感知比較長短的方法。

(1)請每位幼兒取一張蠟光紙,說說自己拿的紙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2)請幼兒從長方形紙上撕下兩根不一樣長的麪條,想想該怎麼撕?

(3)請幼兒將兩根麪條比一比:哪條長?哪條短?(引導幼兒將比較的兩個物體的一端對齊,用重疊或並放的方法比較長短。)

(4)請幼兒拿一根麪條與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看誰的麪條長?

3、教師引導幼兒比比誰的麪條長,幫助幼兒初步感知理解長短的相對性。

(1)幼兒自由地撕麪條,教師引導幼兒不斷地比較,找到自己撕出的麪條中最長的一根,感知比較的對象不一樣,同一根麪條比出的結果有時可能是長的,有時也可能是短的。

(2)請幼兒拿自己認爲最長的麪條來和其他小朋友的比一比,共同找出一根最長的麪條。

4、教師指導幼兒撕最長的麪條,引導幼兒學習將紙撕得又長又細的技能。

(1)示範撕長麪條的方法:沿紙的邊緣繞圈能撕出又細又長的麪條。

(2)幼兒自由撕麪條,教師巡迴指導。

(3)幼兒與同伴比較麪條的長短。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知道物體有長有短。

2. 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並能比較物體的長短。

3. 能從周圍環境中的物品學習比較長短,感受長短認知的樂趣。

4. 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 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短,知道物體有長有短。

難點: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並能比較物體的長短。

活動準備

巧虎玩偶、多媒體PPT課件、兩根長短不一的紅繩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啊,巧虎媽媽要帶着我們的好朋友巧虎去超市買東西,他們在超市裏看見了很多有趣的東西,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看見了什麼有趣的東西嗎?

2.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1)利用出現的長短不一的金箍棒、鉛筆、直尺、勺子等物品,讓幼兒知道物體有長有短師:哪個物品長?哪個物品短?

(2)通過談話法,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還有什麼長短不一的物體,進一步鞏固知識,讓幼兒知道物體有長有短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教室中還有哪些物品有長的,也有短的?請你們找出來,說一說。

(3)通過觀察、比較、談話等方法,讓幼兒學會比較長短師:你是用什麼方法比較出來長短的呢?

(讓幼兒根據以往的經驗,說一說如何比較長短)

3.小結:知道物體有長有短,比較長短時,要使物體的一端對齊(利用並置比較的方法比較長短)

邊說邊操作:兩個朋友比長短,先躺下,左對齊;眼睛向着右邊看,就能比出長和短。

活動延伸

1.利用兩根長短不一的紅繩,進一步鞏固知識,讓幼兒學會比較長短。

2.請小朋友們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學習比較長短,體驗長短認知的樂趣。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爲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嘗試中能用目測和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長短,體驗自己發現結果的成功感。

2、學習按照遊戲規則進行活動。

3、通過讓對同類物體進行長短比較,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

4、能夠比較和區別物體的長短。

5、學習用並置的方法區別物體的長短。

活動準備

1.籃子(人手一隻)、吸管、綵帶、(每人兩件,一件長的,一件短的)

2.錄音機、音樂《小鳥飛》《娃哈哈》《小兔跳》

3.小兔、小猴頭飾(都帶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長的尾巴)

活動過程

1、出示物品,引起幼兒興趣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但是請你們玩之前呢,老師有個要求,就是你們在玩的時候仔細看看這些東西有什麼特點,你覺得它們是怎樣的?

2、每人一個袋子,裏面裝着準備好的物品,幼兒自由嘗試發現問題。

3、2分鐘後請幼兒討論發現的問題。

4、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再次嘗試現在請小朋友從你們的袋子裏拿出相同的東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這次聰明的你們又能發現什麼?

5、幼兒把發現結果說出來。

出示帶子剛纔小朋友都很聰明,說出了自己發現的問題。現在看看老師袋子裏面又有什麼東西呢?。

看棍子,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情況

教師小結:多出來的這裏是長的,出示字:長。幼兒唱讀。

這邊沒有的是短,出示字:短。幼兒唱讀。

結束活動

1、遊戲:聽信號做動作教師說長,幼兒用兩隻手比長,開始時帶着幼兒做。教師說短,幼兒用手比短。

2、遊戲:看錶演現在呢,有兩隻小動物要給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嗎?幼兒聽音樂《娃哈哈》離開位置,到前面。

老師有個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來的小動物誰的尾巴是短的?現在請小朋友準備好啦,小動物要表演了。

教師帶上頭飾扮演小兔小猴。

幼兒回答是小兔後,放音樂《小兔跳》帶領幼兒學小兔跳。

小朋友都很棒,現在我們一起做小兔去拔蘿蔔啦。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幼兒體會到長和短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在比較的過程中,差別比較明顯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結論,差別不明顯的,就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

3,幼兒在不同的解題策略過程中,選擇自己認這最爲適合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優化意識。

教學重,難點:

在比較過程中,差別比較明顯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結論;差別不明顯的,就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

教學準備:

師幼共同準備:長短不同的繩子,鉛筆,紙條,玩具等

師準備:三個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礦泉水

一,情境導入

(1)問:你喜歡《神探柯南》中柯南嗎 柯南抓壞人可能幹呢,爲什麼呢 因爲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來。今天我們就學習他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二,主動探究

1,活動之一

老師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繩子,請幼兒認真觀察: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描述它們呢

2,活動之二

a: 教師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尺子,請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b:請每個小朋友拿出一支鉛筆,然後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同桌互相說)

3,活動之三

師:請每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兩隻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發現了什麼

板書:一樣長

4,活動之四

1,教師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幼兒上臺比高矮,並請小朋友說一說:誰高,誰矮

2,老師再往旁邊一站:這時問同學:這時又是誰高,誰矮呢 我們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

(幼兒隨意回答)

教師小結:高矮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5,活動之五

比較誰喝的多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二瓶飲料,我要請二個小朋友來喝,誰想來 先請大家比較它們的多少,然後讓兩個小朋友背對着大家喝,然後問其中一個小朋友:

(1)你認爲自己與他相比,誰喝的多 其他朋友有什麼看法

(2)小組討論:想一想,到底是誰喝得多 爲什麼

教師小結:能從剩下的水比較出誰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獨立思考:(幼兒評價)

a、讓兩個幼兒上臺比較高矮(故意讓其中一個幼兒踮着腳)幼兒馬上會叫:"不公平"。師:爲什麼不公平 讓幼兒明白:事物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b、第12頁的第5題――第9題,幼兒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看一看有誰能得到一張小笑臉。

1、自我評價

2、幼兒互評

3、全班進行評價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7

一、設計思路:

比較、排序在小班的教學和遊戲活動中,我們會經常運用到。結合我的子課題《探究式活動中問題的提出》,我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吸管投放到活動中,運用啓發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的外形特徵,重點探索、發現比長短的方法,就是將吸管一端對齊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長短。教師的提問直接指向活動目標,以針對性、開放性的原則貫穿整個活動,突出重點,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在嘗試中能用目測和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長短,體驗自己發現結果的成功感。

2、提高幼兒用語言進行描述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顏色不一的綵帶、吸管(每人三件,一件長的,一件短的,一件最短的);幼兒操作材料紙

四、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提問:盤子裏有什麼?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1、第一次嘗試活動 (同類物體進行比較)

提問:

1)每人拿兩樣(綢帶、吸管),比較它們的長短。

2)幼兒自由嘗試發現問題。

3)請幼兒討論發現的問題。

小結:當兩件東西放在一起比較時,我們會發現它們的長短不同。但在比較中,我們要將一端對齊後重疊比較或者並放比較。

2、第二次嘗試活動(三樣同類物品進行比較)

1)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比較物品的長短

尋找兩個相同物品的小朋友,比較物品的長短。

2) 幼兒把發現結果說出來。

小結:三根進行比較時,一根是最長,一個是稍微長一點,一個最短。

我們在說那一個長,哪一根短時,要看看它在和誰比較,因爲不一樣的物體比較結果是不一樣的。

二)進行排列。

1、它們一樣長嗎?

追問:哪一根長,哪一根短,哪一根最短?

2、根據長短有規律的排列。

小結:在排列中,我們可以按長到短,也可以短到長進行排列。

三)操作活動(塗色練習):

1、請幼兒按要求將操作紙上的短的尺和長的綢帶塗上黃色。

2、將最長的蠟筆和最短的管子塗上藍色。

3、同伴之間說說理由。(最長和最短)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數學活動:比長短

教學目標:

1、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並能用語言進行描述。

2、能按物體的長短特徵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課件,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2、幼兒圍成半圓形就坐。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能按物體的長短特徵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比較物體的長短,並能用語言進行描述。

教學方法與手段:

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操作法。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形式讓幼兒感知長短,學習用語言表述判斷的結果。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朋友,看,他走來了,是誰?小白兔最近很開心,它開了一家商店。

2、小白兔今天還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禮物,瞧!是什麼?

3、小白兔還要考考我們,讓我們比一比哪根吸管長?小白兔還給我們也準備了一根吸管請小朋友和一個好朋友比一比誰的長。

4、你怎麼來比較它們的長短?(放在一起一頭對齊,進行比較)比較後說出哪根長,哪根短,哪根短?

1、根據提問進行討論交流。

2、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

小白兔深受小朋友的喜歡,活動以小白兔的形象導入,一下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長短不同的吸管激發了幼兒比較的興趣,使幼兒理解了長短的概念。

二、集體比較物體的長短。

1、小白兔看大家這麼聰明,還想請大家一起做遊戲,可是他的小妹妹在玩的時候

觀察課件中的圖片,比較物體的長短。

不小心將一個貨架上的商品弄亂了,小妹妹急的都哭了。看看小白兔這個貨架上都有些什麼商品?

2、小白兔和他妹妹整理了好久終於將商品分類整理好了,在整理的時候小白兔又遇到問題了,想請小朋友幫忙把最長的商品找出來。

3、分別播放課件請幼兒辨別物品長短。

以小白兔考大家的形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圖示的出示讓幼兒瞭解了比較的要求。

三、自由操作活動,學習能按物體的長短特徵進行分類。

1、小白兔看大家這麼聰明還要再考考你們,請小朋友幫我在下面的商品中找一找哪一個商品最長,找到後用蠟筆在後面的圓圈內打勾,不會打鉤的小朋友可以在圓圈內塗上顏色

2、幼兒集體做練習。

請小朋友幫助小白兔整理商店裏的其他商品,在這些商品中找一找最長的商品,找到後在商品的下面的方框內塗上顏色,快去幫幫小白兔吧!

1、觀察物品。

2、明確操作要求。

3、自由操作。

以小白兔考大家的形式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交代要求時以圖示的形式出示,使幼兒明確要求,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四、交流。

1、你們找出來了嗎?你是怎麼做的?

2、他找的對嗎?

集體交流改錯。

進一步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反思:

活動以小白兔的形象導入開始,幼兒學習的興趣很快被吸引過來,第一環節讓幼兒在目測、比較中掌握長短知識,瞭解比較長短的方法。第二環節集體操作活動,幼兒從實際操作進一步掌握了比較長短的方法,第三環節以圖示的形式出示,使幼兒能很好的明確要求,每個幼兒都能進行操作,看圖示進行按長短特徵進行分類。整個活動層次比較清楚,有遞進。幼兒樂意操作,但在活動中幼兒說的還是不夠多。最後的環節中交流、改錯,幫助幼兒進一步鞏固加深所學內容。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知道長和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

2、能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進行排序,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教師:吸管一根;一份從長到短排好隊的吸管。

2、幼兒:長短、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樣長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張。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認識吸管。

(1)出示吸管,師:看,這是什麼?老師也爲小朋友們準備了吸管,請你們仔細看看你的吸管是什麼樣子的?

(2)幼兒自由觀察、講述。

(3)師:你的吸管是什麼樣子的?幼:長長的,黃色的……

(4)師小結:吸管是長長圓圓的,中間還有一個洞。

(分析:活動材料來源於幼兒生活,孩子們對吸管的外形特徵已有初步的瞭解。活動剛開始直接出示吸管,引起幼兒的觀察興趣。通過看看、說說,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吸管的認知。)

2、感知吸管的不同點,探究比較物體長和短的方法。

(1)師:我這還有許多吸管,請你們再選一根比一比,看一看,會發現了什麼?

幼:顏色、粗細、長短不一樣。

(分析:幼兒自選第二根吸管進行觀察、比較,通過操作使幼兒感知吸管的多樣性,豐富對吸管的瞭解。)

(2)師:(長短)你們是怎麼比的?

幼:用眼睛看出來的。

師:除了用眼睛看,誰還有更好地方法?

(3)師:看老師是怎麼比的,把吸管豎在桌子上,吸管的一端要對齊,然後比較另一端,就比出哪根吸管長,哪根吸管短了。現在請你也來試一試、比一比吧。

(4)師小結:原來吸管是五顏六色的,有粗有細,有長有短。比長短時,我們要將兩根吸管的一端對齊,然後比較另一端,就能比出長短了。

(分析:教師以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探究比長短的方法,幫助幼兒知道可以用目測和比較的方法比出吸管的長短,拓展幼兒的經驗,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幼兒按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吸管,強化比的方法。

(1)師:剛纔我們學會了比較長短的方法,現在我要考考你們了,我這有3根吸管請你們按長短爲它們排排隊。

(2)師:誰願意先來比比它們的長短?請一名幼兒操作。比出最短的吸管後,教師馬上從短到長排隊。(提醒從紅旗開始排隊)

(分析:在集體前操作,強化幼兒比的方法。有助幼兒直觀地觀察、瞭解排序的方法,爲幼兒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礎。)

(3)師:現在是從短到長來排隊,還可以怎麼排呢?若幼兒想不出,教師直接出示從長到短的排隊方法。

(分析:以啓發性的問題,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感知另一種從長到短的排序方法,豐富幼兒的排序經驗。)

(4)師:下面就請你們也來比比3根吸管的長短,然後從紅旗開始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來排隊吧!

(5)幼兒自由操作比長短,教師指導。提醒幼兒先比3根吸管的長短,然後從紅旗開始依次排隊。

4、展示幼兒作品。

(1)教師將從短到長和從長到短不同的排列方法分兩邊擺放。

(分析:將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分類擺放,使幼兒能更直觀的感知不同的排序方法,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

(2)師:看看,你們有沒有都排對呀?(若有錯誤,就請幼兒糾正。)

(3)師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能比出3根吸管的長短,並將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來排隊。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比較長短差別明顯的3~4個物體,按從長到短活從短到長的順序排列。

2、願意大膽描述自己的排列順序。

二、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導要點:

(一)引導幼兒複習比較長短

引導幼兒比一比、找一找,分別找出其中最長、最短、比較長的吸管。

(二)按長短排序

1、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爲3根吸管排序。

2、引導幼兒描述排序順序: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導幼兒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動:分組活動

1、畫面條:投放書面聯繫、水彩筆,引導幼兒在一組線條中添畫一跳最長、最短或比較長的線條。

2、操作組:投放鉛筆、鐵線、毛線、紙條等引導幼兒爲各種材料按照長短排序。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計較好。環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學就是服務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遊戲中掌握了區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係。

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於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並實施重點關注;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上,在操作環節發現掌握不好的孩子,在遊戲環節重點關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節,隨機教育和引導。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習按物體的長短排序差異排序四個物體的序列。

2、使幼兒學會用語言描述排列順序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長短不一的同色紙條四根,標記圖一根。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出示四根紙條:這是什麼?它們又什麼不一樣?哪根長哪根短?

2、可以用什麼辦法來證明你你們說的是對的呢?

3、教師邊操作比較兩根紙條的長短邊講解比較的方法。我們怎麼來給這幾根紙條取名字呢?

4、出示排隊標記圖:誰會在紅線上給這幾根紙條排隊呢?想想哪根紙條排在最前面,哪根紙條排在後面,要把這幾根紙條排得很整齊,一邊排一邊說:什麼紙條請你排在什麼地方。

5、請個別幼兒上前操作給紙條排隊。

6、請大家說說他是怎麼跟紙條排隊的?

二、幼兒操作

1、每個小朋友從桌子中間拿一張排隊標記圖,拿一個小袋子。

2、倒出袋子裏的紙條,比一比哪根紙條是最長的、長的、短的和最短的。

3、給四根紙條按順序排排隊,一邊排一邊說。

三、展示幼兒作業。

四、組織幼兒整理操作材料,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