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萌發幼兒探索實驗的興趣,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

2、培養幼兒嘗試用記錄的方法表達自己的發現。

3、通過實驗知道氣流衝擊力的大小影響火箭上升的高度,發展幼兒通過多次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的論證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實驗知道氣流衝擊力的大小影響火箭上升的高度”,在活動中,讓幼兒帶着好奇心去探索研究,在動手操作中去了解氣流的衝擊力對火箭升空的高度的影響。

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發展幼兒會把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記錄的能力”。在經過幼兒動手實驗後,通過講解介紹記錄表的使用,幫助幼兒記錄自己的預測及實驗結果,使活動的重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教學準備

火箭升空的`課件,人手一個小火箭(紙製圓錐體),可樂瓶、瓶蓋、筆、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1、觀看圖像,感知火箭的的形狀

“小朋友,我們國家最近成功發射了什麼衛星啊?”(嫦娥一號)“你們真棒,那讓我們再看看火箭升空的景象吧!”(播放火箭升空的視頻課件)我們身爲中國人是多麼驕傲啊!

小朋友,我們看到火箭發射前出現什麼了啊?(火)火箭正是靠燃燒時產生的巨大推動力飛上天空的。

那火箭什麼形狀的?(長長的、圓圓的、一節一節的,頭是尖尖的),這個形狀是爲了減少空氣的阻力,從而使火箭升得更高。

2、瞭解火箭的用途

“那你們知道火箭上天是幹什麼的麼?”其實他們跟飛機一樣都是一種航天工具,在裏面裝載着衛星或者是乘坐者宇航員叔叔的載人飛船,到太空中去探索宇宙的祕密,你們說棒不棒啊?希望我們小朋友也從小學習本領長大了當一名宇航員或者研究火箭的科學家,好麼?”

3、實驗:火箭如何升空

(1)火箭非常神奇,那今天就請小朋友來當小小火箭發射手,讓我們自己的小火箭升上天好不好?

(2)教師出示用紙做的圓錐形小火箭“小朋友這就是我們的小火箭了,你們看它是什麼做的?(彩紙)那我們怎麼讓它升上天空呢?老師想了個好方法,來利用飲料瓶來幫助他昇天,你們看好麼?”(出示飲料瓶)我們的小筐子就是發射場,現在請小朋友每人從發射場拿一個小火箭,玩玩這個小火箭看看能不能升上天好麼?(幼兒自由玩,教師隨即觀察引導)

(3)提問?你是怎麼玩的?在玩的過程中你的火箭怎麼了?(有的火箭能升空,有的不能,因爲瓶蓋給擰緊了)

小朋友剛纔說了,有的沒成功有的成功?你們覺得是什麼原因?(因爲沒蓋瓶蓋的飲料瓶在擠壓時空氣形成衝擊力,才使小火箭升上天)

4、實驗:怎麼樣讓火箭升得更高?

(1)我們知道了火箭是有了氣流的衝擊力才能升得高,那誰能想想方法到底怎麼樣就升高了呢?

幼兒自由玩,教師觀察指導,提問:“你們都是怎麼玩得?”

(2)老師這裏有一張實驗記錄,上面選取了小朋友的兩種玩法:用單手捏和雙手拍着讓火箭昇天,你們說那種方法會讓小火箭飛得更高呢?(猜想回答)(預測記錄)

我們來進行三次實驗,每次都嘗試兩種不同的方法看看到底那種方法更高一些,然後我們在高的那個方法欄上打上“對勾”每實驗一次就記錄一次,現在請把小火箭從發射場裏請出來進行實驗吧!(幼兒邊實驗邊記錄,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交流實驗記錄,“你們說說自己進行了幾次實驗?每次結果都是一樣的麼?最終你得出了什麼結果?”(你們試驗的結果和你們預測的結果一樣嗎?哪種方法火箭升得高?)

5、小結:“我們知道了火箭是靠着氣流的衝擊力升上天空的,衝擊力越大火箭升得越高,老師這裏有一個可樂瓶套着一個氣球)假如這個氣球就是火箭,我們來看看單手和雙手拍時氣球的變化”所以我們說火箭是靠着氣流的衝擊力昇天的,衝擊力大火箭升得高,衝擊力小火箭升得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到室外,看看還有什麼方法能讓我們的小火箭到底能升多高,好麼?

教學反思

1、選材:

前段時間嫦娥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驕傲,孩子們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着自己對嫦娥1號的關心,選擇《火箭升空》的內容,符合了《綱要》中:“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的要求。而活動中我充分給與幼兒探索實驗的機會,通過引導幼兒預測、探索、記錄、驗證等方式,培養了幼兒探索紀錄的能力。所以選材上是比較合適的,在活動中幼兒興趣始終都很高昂,充分投入到活動當中進行實驗,到底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火箭升空上天,還升的比別人更高呢?

2、主要成功點:

1)在活動開始利用多媒體課件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他們對火箭上天的好奇心,在通過層次清楚、環環相扣的問題及適當的小實驗來幫助幼兒解決問題,體現了皮亞傑的認知理論,教師充分尊重了幼兒學科學的特點,重視幼兒學科學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嘗試在前,指導在後,操作在前,結論在後”,以幼兒主動探索爲活動的主要內容。

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幼兒三次具有遞進性的探索活動:小火箭上天的原因——小火箭如何上天——那種方法讓小火箭升得更高,充分調動了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使教師的主導和幼兒的主體相互統一,有機結合,這一點恰恰符合了《綱要》中科學教育的要求:“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幼兒產生興趣的原因及新收穫: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做小小火箭發射手來動手操作引起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教師的啓發性提問:“如何讓小火箭升得更高”爲幼兒的操作活動增加了挑戰性,點燃了幼兒進一步探索慾望,一步步引導幼兒通過探索、交流的過程瞭解了衝擊力的大小影響了火箭上天的高度,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動手及與同伴交流表達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4、存在的問題

作爲一名在幼教戰線工作了一年半的新兵,我在教育活動中也存在了不少的問題

(1)教師提問的技巧性還須提高

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暗示性提問、選擇性提問過多,沒有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想法,多一些開放性提問、啓發性提問,如果把

在幼兒填實驗記錄表時,我發現有的幼兒的預測和最後實驗結果是不同的,可並沒有具體提問到她的實驗過程究竟是如何發現的,致使幼兒喪失了一個學習的機會,知道在科學實驗中預測和事實不一定就是一致的,有相悖的情況出現,出現了我們就要通過反覆實驗來得到認證,從而獲得真正的結論。

(2)教師有效的觀察、指導幼兒的能力有待於提高

在幼兒探索的環節中,教師的觀察及有效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應根據目標指導幼兒探索的過程,避免遠離目標無意義的探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願意積極想辦法,讓紙張站起來。

2、通過實踐,瞭解紙的承載力。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操作卡若干、小筐、卡紙、記號筆、若干本同樣的書、雙面膠。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有幾位紙家族成員要來我們班做客,我們來看看它們是誰。它們想考考小朋友們,怎麼樣讓它們站起來。

二、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想各種辦法讓紙站起來。

1、老師已經爲你們準備好了紙,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

2、幼兒自由操作。

3、請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方法。

三、幼兒猜測,實驗站起來的紙能否承載書本。

1、教師出示記錄紙。

2、猜一猜哪種折法放的書最多。

3、教師提出要求。

4、幼兒分組操作並記錄。

四、集體交流。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小百科:紙 : 紙(紙) zhǐ 用植物纖維製成的薄片,作爲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紙張:紙的總稱。紙以張計,故稱。紙張一般爲分: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看圖講故事,進一步瞭解蔬菜的名稱,感知故事中數量遞增以及對話重複的特點。

2、探索根據故事的結構,續編故事,清楚地講出參加蔬菜的數量,名稱以入與南瓜房子的對話。

3、表演故事,並根據故事情節創編故事並作畫。

【活動準備】

各種蔬菜圖畫和頭飾、筆、錄音機、《卡通的歌》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音樂活動:卡通的歌

——師生隨着音樂,表演歌曲《卡通的歌》。

歌曲裏有誰呢?《南瓜房子》。我們一起和南瓜房子打招呼(南瓜房子你好!你好!)

老師戴手套(南瓜房子)說:小朋友們好,今天我邀請大家來參加一個蔬菜各舞會,你們想請哪些蔬菜來參加舞會呢?(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蔬菜寶寶)

幼兒講出一個蔬菜,出示一個。

師:蔬菜寶寶都開心地來了,看看都有幾個呢?南瓜房子不喜歡大家擁擠,我們給它們從小到大排排隊,按順序去參加舞會吧!

(一個紅蕃茄、二根綠黃瓜、三個洋蔥頭、四個小土豆、五個紅辣椒)

師:哎喲喲,哎喲喲,等等我呀,香蕉、紫葡萄、紅櫻桃也來了。

(對不起,你們不可以進來。)師:咦?怎麼了香蕉、紫葡萄、紅櫻桃南瓜房子不歡迎它們嗎?(因爲它們是水果。)師:哦,香蕉、紫葡萄、紅櫻桃知道自己不能參加,有禮貌的和南瓜房子說:再見!

2、看圖講故事。

——帶領幼兒看圖完整的講述故事,重點講述蔬菜的數量、名稱和對話。

二、表演遊戲。

師:南瓜房子的蔬菜舞會開始啦,我們也一起去參加吧!請到蔬菜房子裏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蔬菜,誰來扮演有禮貌的水果娃娃呢!那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交換角色表演一遍。

三、創編故事,並知道數量的遞增,按順序創編故事。

師:今天我邀請了蔬菜寶寶來參加舞會,你們也可以帶一些別的蔬菜寶寶來一起參加,你們想帶誰來呢?

幼兒自由說:(蘿蔔、青菜、茄子……)

師:別忘了哦,戴頭飾的蔬菜寶寶要按原來的數字順序排隊進去的哦,(屈老師)那剛剛小朋友說的蔬菜寶寶是幾個呢?誰先進去。

鼓勵幼兒接着往下續編故事,不斷增加蔬菜的數量。

5個紅辣椒後面會是數量幾呢?

(6個茄子、7個蘿蔔、8棵青菜……)

師:我們把剛纔想帶的蔬菜寶寶先畫出來,組訂成一本南瓜房子圖書。

幼兒作畫:分成四組,每組5人。

師:畫好了和你的好朋友交流,相互說說自己的蔬菜寶寶去參加南瓜房子的舞會該怎麼說。

(出示手套南瓜房子)

師:小朋友們,我把你們畫的蔬菜寶寶做成好看的圖畫書,一起去參加蔬菜舞會。

四、聽音樂結束活動。

附故事《南瓜房子》

草地上有一座金燦燦的南瓜房子。

一隻紅番茄挺着圓鼓鼓的肚子走過來。他對南瓜房子說:“我可以進來嗎?”“歡迎觀臨!”南瓜房子用唱歌一樣的聲音說。紅番茄高興的推開門,進去了。

兩隻穿綠長袍、頭戴黃花的黃瓜手拉手走過來。他們對南瓜房子說:“我們可以進來嗎?”“歡迎觀臨!”南瓜房子用唱歌一樣的聲音說。兩隻黃瓜高興的推開門,也進去了。

“骨碌碌,骨碌碌”,滾過來三顆洋蔥,四個土豆。一串紅通通的小辣椒也蹦蹦跳跳的來了。數一數,他們一共有幾隻?“歡迎光臨!”“歡迎觀臨!”“歡迎觀臨!”南瓜房子用唱歌一樣的聲音說。

這時候,一隻黃香蕉、一串紫葡萄,還有一大推紅櫻桃也來了。可是南瓜房子對他們說:“對不起,你們不能進來。”黃香蕉、紫葡萄、紅櫻桃們不高興了。他們擠在南瓜房子門口,吵着不肯走。

就在這時候,南瓜房子裏突然響起了好聽的音樂聲。南瓜房子用唱歌一樣的聲音說:“蔬菜們的舞會現在開始了!”黃香蕉、紫葡萄、紅櫻桃們馬上停止了爭吵,向南瓜房子揮揮手說:“再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材來源:

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爲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爲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爲: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通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

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物體如何保持穩定平衡產生興趣,能大膽地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

2、交流探索方法,瞭解更多的有效辦法。

【活動準備】

1、能站住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種,如:盒、瓶、筆、羽毛、書、吸管(粗、細)等,每組一份。

2、輔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積木、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一、哪些東西能像自己站住?

1、教師有選擇地分別演示重心穩定的物體盒子、瓶子等和中心不穩的物體紙、羽毛吸管等,各一至兩樣。

2、爲什麼有的東西一站就站住了?有的.東西不容易站立?

3、你們的桌上有什麼?哪些東西容易站住?

4、幼兒分組嘗試,並區分容易站住的和不容易站住的物品。

5、我們把容易站住的和不容易站住的東西分開,放到筐裏。

二、幫幫他們站住。

1、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那些不容易站住的東西站住呢?

2、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辦法是物體站住。

3、個別幼兒或小組無法使物體站住時,可以引導他們使用輔助物讓物體能站住。

三、怎麼讓他倒下?

1、引導幼兒展示操作結果。

2、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辦法。如:吸管站住不倒下,有多少種辦法?(把細管剪短,以使重心降低;把多隻吸管捆成一束;插在瓶罐裏、橡皮泥上,等等)用什麼辦法可以使羽毛豎起來站住?(插在帽子上、橡皮泥裏等等)怎樣使筆站穩?(許多筆捆在一起)怎樣使紙張站住不倒下?(一折二,折口朝下放;多次摺疊,再展開,豎放等)

【活動延伸】

給幼兒發放記錄紙,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東西用輔助方法使其站住不倒下,請家長幫助記錄下來。

【活動反思】

物體的重心位於它的底部正上方,這個物體就是穩定的。活動中,第二個環節,幫助幼兒大膽探索上述方式;第三個環節通過互相交流表達,使幼兒更具體明確地瞭解更多的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在幼兒操作時,我注重對每一類型的一組幼兒進行引導,並把它們的好辦法推廣給其他幼兒,激活了幼兒的思維,使孩子們的探索積極性提高,得到了有效的教學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讓孩子們學會製作飯糰。

2. 通過料理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豐富並且培養孩子們的社會能力。

3. 讓孩子們把各種各樣的氣味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製作飯糰的材料(飯和剪碎的海苔),食醋,香油,化妝品,肥皂,洗髮精,彩色鉛筆,蠟筆

教學具圖片

■ 活動過程

[導入]

1. 體會各種各樣的味道。

- 大家都知道什麼味道?

- 問問這些東西(準備物)的氣味。

- 它們是什麼味兒呢?用語言或身體表達出來。

- 你最喜歡什麼味兒?

[展開]

1. 談談你吃飯糰的經歷。

- 你吃過飯糰嗎?

- 在哪兒和誰一起吃的呢?

- 吃飯糰的時候心情怎麼樣?

2. 準備好製作飯糰的材料,研究一下製作順序。

- 如果想要製作飯糰,需要哪些材料呢?

- 是什麼樣的料理順序呢?

3. 按照料理順序製作飯糰。

① 準備好飯和剪碎的海苔。

② 把上面提到的兩種材料攪拌在一起。

③ 用手把攪拌均勻的飯糰成球形。

tip> 如果想製作出各種各樣的飯糰也可以放些蔬菜。(土豆,胡蘿蔔,南瓜) ->用鍋炒一炒切好的蔬菜->把炒好的蔬菜放入飯裏拌勻 ->放入鹽和香油調味兒 ->把拌好的`飯糰成團兒

4. 觀察活動紙。

你聞到了什麼味兒?

把味道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5. 在活動紙上表現出香味兒。

① 在準備的材料中找出一種香味兒。

② 用各種各樣的線條表達出香味兒。

③ 說說你畫的是什麼味道。

[結尾]

1. 讓孩子們把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活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