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常用[4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常用[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常用[4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知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在遊戲活動中體驗合作能夠省時省力。

3.樂意在日常活動中與同伴合作,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或錄音故事《拔蘿蔔》。

2.大積木裝飾城若干蘿蔔。

3.幼兒用書:合作力量大。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瞭解什麼事合作。

1.教師:你們還記得以前聽過的《拔蘿蔔》的故事嗎?

讓我們再來聽一聽,有誰在拔蘿蔔?他們是怎樣拔蘿蔔的?

2.幼兒傾聽故事後,教師提問。

教師:誰要拔蘿蔔?他拔出來了嗎?後來他想了什麼好辦法?

3.教師小結:蘿蔔太大了,老爺爺一個人拔不出來,老奶奶、小姑涼、小花狗、小貓咪、小老鼠一起拔就拔出來了,這是爲什麼呢?。(幼兒討論)教師:別看小老鼠個頭小,但是之前他們都拔不動,還真少不了小老鼠呢,小老鼠一來蘿蔔就拔出來了,看來呀合作的力量真是大!

(二)創設情境,幼兒嘗試合作搬運蘿蔔,體驗合作的好處。

1.教師:瞧,那兒有許多大蘿蔔,誰願意幫老爺爺搬回家?

2.先請一個幼兒去搬所有的蘿蔔。當幼兒一次搬不了時,再請四名幼兒一起去搬運,讓大家比較一個人搬與五個人一起搬哪個更好,從而深入理解合作搬省時省力。

(三)遷移經驗,進一步加強合作意識。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裏的桌子,並回答問題:要將桌子搬到原來的.位置,他一個人搬不動,怎麼辦?

請同伴幫忙一起搬,體驗合作的力量大。

出示圖片小玲不小心將圖書架碰到,圖書撒了一地。教師提問怎麼辦?

教師總結:小朋友真會動腦筋,用合作的方法幫小玲解決了問題。

2.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有什麼事情是請好朋友幫忙完成的呢?(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小朋友說的可真好,希望你們自己遇到問題時,也會請別人幫忙或主動幫助別人,記住合作力量大。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行爲,有意識地引導幼兒以合作的方式玩插塑。做遊戲,並學習一些相關詞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睡覺時要注意的事項:不矇頭、不蹬被子、不趴着睡、不妨東西到嘴巴里等。

2、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

【活動準備】

1、搖籃曲音樂,幼兒用書畫面。

2、娃娃家遊戲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寶寶要睡覺

1、出示小娃娃玩偶,與幼兒打招呼。

教師:我們和小娃娃打聲招呼吧。

2、搖籃曲響起:寶寶要睡覺了,讓我來抱着寶寶輕輕搖一搖。

教師哼唱搖籃曲搖寶寶睡覺。

教師:老師是怎麼抱小寶寶睡覺的,請小朋友們來學一學。

二、睡覺的注意事項

教師:寶寶睡着了,我們應該怎麼去照顧寶寶呢?

1、幼兒開始討論,如果幼兒回答不出,教師可以提示幼兒。

教師:寶寶矇頭睡覺好嗎?寶寶一邊吃東西一邊睡覺好嗎?

教師:爲什麼矇頭睡覺、邊吃東西邊睡覺都是不好的習慣呢?

2、教師引導幼兒知道這些不良睡眠姿勢帶來的壞處。

教師:睡覺蹬被子會使身體受涼;矇頭睡覺和趴着睡會使呼吸不通暢。

教師:邊吃東西邊睡覺會嗆到自己所以小朋友睡覺時要注意。

三、學習兒歌

1、出示書畫面教師:這裏有許多的`寶寶在睡覺?他們睡得好嗎?

教師:老師帶來一首兒歌,兒歌說的就是寶寶睡覺的事。

教師:兒歌的名字叫《寶寶睡覺了。》請小朋友聽一聽兒歌說了些什麼?

2、教師示範朗誦兒歌《寶寶睡覺了》

教師:兒歌名字叫什麼?兒歌裏說了些什麼?

3、教師再次朗誦兒歌。

4、教師帶領幼兒學念兒歌。

5、幼兒集體朗誦兒歌。

教師:除了注意睡覺的姿勢,按時睡覺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小朋友晚上要在9:00以前睡覺,第二天才會有精神。

四、結束活動

教師:以後我們小朋友睡覺的時候也要用正確的睡姿睡覺哦。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境中,樂意聽聽、說說、想想小白兔和小袋鼠避雨的好辦法。

2、感受小白兔和小袋鼠互相幫助想辦法避雨的快樂。

3、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編故事。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故事課件

2、經驗準備:幼兒有生活中在雨中行走和避雨的個體經驗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語:今天天氣真好,草地上來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誰呀?

重點提問:小白兔在幹什麼呀?(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大膽表達)

兒歌:春天天氣真好,花兒香又香,小草綠又綠,提着我的籃子,採蘑菇回家。

二、想想說說--尋找避雨的好辦法

1、說說找找避雨的辦法--遷移生活經驗想辦法

重點提問: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小兔該怎麼辦呀?

小結:你們真能幹,幫小兔想了那麼多能避雨的辦法!

過渡語:小白兔撐着樹葉傘繼續往前走,嘩啦啦、嘩啦啦,下起了大雨,就在這時,誰着急地跳來了?

2、想想避雨的辦法--拓展經驗

重點提問:小袋鼠怎麼了?(播放錄音)

小白兔會對小袋鼠說什麼呢?

設疑:葉子太小,袋鼠的身體太大,葉子下躲不了他們倆,有什麼辦法能幫助小袋鼠避避雨?

【視幼兒實際,師鼓勵幼兒用語言說出幫助小袋鼠的辦法;或引導用肢體動作表現幫助小袋鼠的辦法】

3、聽錄音

重點提問:它們想了什麼辦法呀?(小兔到那裏去了)

小結:原來他們兩個合撐一把傘。小白兔和小袋鼠真聰敏,想到了一個這麼簡單的辦法,就讓大家都淋不到雨。看來,遇到困難一起動動腦筋,還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

三、唱唱跳跳--體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1、引導孩子一起和小兔、小袋鼠快樂唱歌"找朋友"。

小結:瞧,小白兔和小袋鼠的臉上多麼幸福的笑容呀,和朋友在一起互相幫助,一起遊戲,是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呀!

四、延伸活動:

1、班級圖書角投放《下雨啦》的故事錄音和故事書,幼兒可以聽聽講講。

2、在班級小劇場創設"下雨啦"的情境,引發幼兒自主表演興趣。

3、捕捉生活中幼兒互相幫助的照片,創設"朋友記錄牆",引導幼兒間能夠互相幫助。

教學反思:

1、活動來源--挖掘核心經驗

今天的活動源於教材書上《好朋友》主題中,我聯繫核心經驗"喜歡自己的朋友,體驗與老師、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來設計的本次活動。結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具有強烈好奇心,能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生動、形象的故事情境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與表達的慾望,於是,我創編了"小雨啦"的故事情境,把整個活動有機的串聯起來,運用看看、猜猜、聽聽、想想、玩玩等方式,重點圍繞故事裏朋友間的"互相幫助"這個核心目標,和孩子們展開互動。

在設計與實施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我思考如何通過一個有趣的情境讓孩子們能夠快樂的學,同時也能體現教師快樂的指導。

2、活動設計力求凸顯"趣味"--圍繞活動的目標,"說、想、聽"中體現趣。

(1)"說"的有趣

此次活動以語言活動領域爲主,解讀《綱要》中的語言要求,我試圖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孩子們與我、同伴,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活動一開始引導孩子們觀察畫面,和小兔子朋友一起念起了"春天的兒歌",就是以"引趣"的方式讓孩子們念念說說導入活動。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引導鼓勵他們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爲小白兔和小袋鼠想辦法避雨的情境中說短語"快來這裏避雨吧!",通過"念兒歌--說短句",讓孩子們能夠充分的在說說、講講中體驗說的樂趣,同時,我也運用兒歌小結,概括梳理孩子們想的辦法,給予孩子們比較規範的語言示範。

(2)"想"的有趣

第二個畫面小袋鼠的出現,通過引導孩子們觀察畫面,"小袋鼠淋雨--小兔子想辦法幫助它--孩子們想辦法幫助它--小袋鼠自己想辦法"這個過程,讓孩子們慢慢體驗從故事的主人公之間的相互幫助衍生到大家一起想辦法幫助小袋鼠的快樂,而最後,小袋鼠的辦法也打破孩子們之前固有的思維,小袋鼠想出了又方便又聰明的避雨辦法,利用自身的口袋讓小白兔避雨,讓孩子們的思維從之前的"聯繫生活經驗想辦法避雨--觀察畫面想辦法避雨--跳開畫面創造想象避雨的辦法--迴歸故事袋鼠想的好辦法",試圖不斷挖掘孩子的已有經驗,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幫助小袋鼠避雨,激發孩子參與活動興趣。

(3)"聽"的有趣

傾聽是兒童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爲表現,孩子們樂於傾聽、懂得聽清,才能真正理解語言的內容,才能成爲善於傾聽的人,於是我在設計中增加了"聽"這個細節,從"聽小雨聲"--"聽大雨聲"--"聽小袋鼠的辦法",由易到難的設計了引導孩子們有意傾聽的部分,"聽小雨、大雨",通過聽雨聲引發孩子們雨天的生活經驗,引導孩子們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想想避雨的方法。"聽小袋鼠想的辦法",通過聽錄音,引導孩子們仔細傾聽,理解小袋鼠想的辦法,並用語言將自己理解的內容表達出來,對孩子們聽得要求也從簡單的聽說到有意傾聽,將活動推向高潮。

"說、想、聽"的設計是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通過有趣的說、有趣的想、有趣的聽,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將整個活動的有趣情境推向高潮,達成目標。從孩子現場的反應中,我感到今天目標程度達程度還是比較高的。

(4)活動的過程中,我整合了學學小動物,動靜交替,讓孩子們重頭至尾沉浸故事的情境中,我想這是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小班的活動應該具有遊戲性。

3、活動過程的互動

在活動的過程中,作爲老師,在活動過程中有機整合了一些元素。

情感體驗貫穿始終,"好朋友"的概念不僅僅是一種關係,更是一種深厚的感情。在整個活動中,藉以淋雨的小白兔和小袋鼠相互幫助避雨的情感爲主線,逐漸建構和諧的夥伴關係,體驗幫助別人,和別人做朋友的情感。整個活動以小白兔避雨、小袋鼠被大雨淋溼,我們想辦法幫他們避雨等情境爲載體和孩子們進行互動,激發孩子們願意幫助他人的情感,讓好朋友的情感滲透在活動每個環節中。

鼓勵孩子們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表現表達,除了讓孩子們大膽的說,我還鼓勵孩子

們大膽的用動作表現,比如用動作來幫助小袋鼠避雨這個環節,結合我園多彩表演的特色,引導孩子創造性的用肢體動作進行想象,激發孩子們爲小袋鼠想辦法,孩子們在寬鬆的遊戲情境中,自主的進行學習,創造性思維的激發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價值的。

此外,在活動中根據孩子現場迴應,我也隨機滲透了安全內容和朋友間的禮貌用語等等,儘可能捕捉出孩子們回答中有價值的點與孩子們互動。同樣在關注集體幼兒的同時,我也關注到了班級中個別膽幼兒,在活動中,通過我的語言、動作、眼神來鼓勵孩子,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不同的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象,是由大氣循環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循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惟一方法。從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發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懂得在家庭中主動與長輩分享食物。

2、幼兒初步掌握“請您吃……”的句式,並能主動的運用簡單的禮貌用語。如:請、謝謝、不客氣。

活動準備:

故事:“小兔子分蘑菇”掛圖、蘑菇卡片每人大的兩個;小的一個、白筐若干、兔爺爺、兔奶奶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活動步驟

一、 引導幼兒看圖講述故事:“小兔子分蘑菇”。

1、引導瞭解故事的人物、地點。

2、啓發幼兒結合已有經驗思考應該如何分食物?應該使用哪些禮貌用語?

3、引導幼兒學習使用簡單的分食物的.禮貌用語。

4、啓發幼兒給兔奶奶分蘑菇應該說什麼?

5、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幼兒補充禮貌用語:“請你吃蘑菇。”

6、幼兒觀察剩下了一個什麼樣的蘑菇,應該分給誰?

7、引導一名幼兒示範分蘑菇的方法以及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8、請幼兒分蘑菇,教師個別指導。

活動延伸:戶外遊戲“採蘑菇”。

家庭活動:“我爲家人分水果。”

教師的話:

今天,我們要一起到森林裏的小動物家去做客,小朋友看看來到了誰的家?

小兔子的家裏都有誰啊?

他們在做什麼?

讓我聽聽他們在說什麼,哦!讓我聽聽,原來小兔子說要給大家分蘑菇那。小朋友們,你們說,小兔子會怎樣分呢?

你在家裏給大家分過東西嗎?是怎樣分的?你說了什麼?

讓我們看看他是怎麼分的!小兔子給爺爺分蘑菇,他說:“爺爺,請你吃大蘑菇”,爺爺說:“謝謝。”。小兔子給爺爺分蘑菇時說了什麼?爺爺是怎樣分的?

小兔子把蘑菇分給奶奶,他會怎樣說那?奶奶會說什麼?

小兔子把蘑菇分給爸爸,他說:“……”,爸爸說:“……”。

小兔子把蘑菇分給媽媽,他說:“……”,媽媽說:“……”。

看,小兔子還剩下一個什麼樣的蘑菇了?這個蘑菇他會分給誰那?

現在,我請一隻小兔子給兔爺爺、兔奶奶分蘑菇。兔爺爺、兔奶奶快從房間裏出來吧!

這裏有兩個大蘑菇、一個小蘑菇,你會把大的給誰那,應該怎樣說?

現在,小朋友們扮演小兔子,請你給兔爺爺、兔奶奶分蘑菇。給兔爺爺分蘑菇一定要說:“……”給兔奶奶分應該說:“……”。

現在我們只剩一個小蘑菇了,請小兔子們和我一起到外面做採蘑菇的遊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