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8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錦集8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春天到了,各種美麗的花都盛開了,引來了各種各樣的花蝴蝶,花和蝴蝶是小朋友比較感興趣的美麗事物,利用花和蝴蝶進行匹配,既配合了春天的主題,又不失數學活動的枯燥乏味,也比較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初步感知5以內數量匹配的知識,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實物卡片,活動中師幼互動以及幼兒間的互動會有很多,充分讓幼兒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同時感受到春天的美。

活動目標

1、能按1~5實物卡匹配相應數量的物體。

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實物,體驗數學活動點數匹配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有5盆花的圖片,15只蝴蝶圖片。

2、幼兒人手一盆花,若干蝴蝶。

3、有1~5手口一致的點數經驗。

活動重難點:

會對照相應的數量進行花與蝴蝶的匹配。

活動方法:

觀察法、操作法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每盆花的數量

(1)提問:在花園裏有幾盆花兒?我們一起來數數

(2)提問:你發現這些花兒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幼兒自由闡述)評析:【出示花盆,以花朵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以提問方式激發幼兒觀察花朵的興趣,知道花盆裏的花朵長的不一樣,數量也不一樣】

(3)請個別幼兒上前選擇一盆自己最喜歡的花兒進行表述。師:"這裏有這麼多盆花,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喜歡哪盆花?有幾朵花?"(鼓勵幼兒伸出手指點一點)評析:【這裏的提問,鼓勵幼兒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花朵,根據自己的點數能力進行】

2、學習按1-5小花兒實物卡匹配相應數量的蝴蝶。

(1)師:"花園裏的花兒真漂亮,看誰來了?(出示小蝴蝶),小蝴蝶來找小花做朋友,一隻蝴蝶找到了一朵小花(示範擺放一隻蝴蝶)。這盆花有兩朵小花,會有幾隻蝴蝶飛過來呢?(老師根據幼兒說的擺放並進行集體點數小花和蝴蝶)。"教師引導幼兒學說"兩隻蝴蝶找兩朵小花做朋友。"評析:【在學會點數的基礎上,教師語言暗示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進行量與量的一一對應匹配。並鼓勵幼兒嘗試將自己的操作過程用語言進行表述】

(2)請個別幼兒給另外三盆花兒匹配相應數量的蝴蝶,師:那三朵小花會有幾隻蝴蝶飛過來呢?請一個幼兒上來擺放,並點數蝴蝶和小花,其餘幼兒評價是否正確。(第四盆和第五盆花一一請幼兒上來擺放蝴蝶並點數)評析:【這一部分用幼兒間相互評價的方式,深化鞏固匹配和點數的方法,也充分體現了幼兒間的互動。】

3、遊戲:蝴蝶找花。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幫老師的蝴蝶找到了花朵,那現在請小朋友給你自己的小蝴蝶找花朵吧"請幼兒先數數花盆裏有幾朵花,再配上相應數量的蝴蝶。

(2)小結,請小朋友一起來說說蝴蝶找花的事情。

評析:【最後以遊戲結束,讓每位孩子都能充分進行操作,感知量與量的對應關係,又使整個活動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

教學反思:

談小班數學《蝴蝶找花》教學後的幾點思考小班數學活動《蝴蝶找花》是基於主題"春天真美麗"下的一節活動,執教過後,及時梳理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1、目標要吃透對於小班數學《蝴蝶找花》這節活動,目標中很明確地提出"能按1~8實物卡匹配相應數量的物體",在數學關係中屬於"量與量的對應"。!.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然而,教材上的"一隻蝴蝶找一朵花"很容易理解爲 "一一對應",所以剛開始一直很糾結,"一一對應"與"量與量的對應"應該是兩個概念,它們之間能有什麼聯繫呢?

與老師們的對話:

意見一:一般會混淆,因爲操作的規則是'一隻蝴蝶找一朵花',孩子也是一隻蝴蝶一朵花這樣送的。

意見二:不用讓他們一個一個送,讓孩子們數好幾朵花後找出相應數量的蝴蝶一起送過去,這樣就能避免與"一一對應"概念的混淆了。

尋找"理論"的支撐:

《綱要》中提出"感知'一一對應'的關係並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確定兩組物體的.'多'與'少'以及'等量'的關係。"所以,孩子在進行等量的匹配時,更多地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所以在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後再來感知量與量的對應是有必要的。

2、自主要適宜在設計教學時,總想能突破傳統的"集體學習--幼兒操作"模式去組織,讓幼兒學得更自主。思前想後,對於小班孩子來說,動手操作的經驗,語言表述的經驗,規則的內化經驗等等都尚不成熟,所以如何體現孩子的學習自主,調動孩子的經驗,體現動手操作在活動中的作用等等,都決定這節活動的設計。"自主要看需要"我還是相信了這樣一句話,所以在活動中,"先自主探索後集體學習"這樣的環節還是沒太敢嘗試,只在第一環節中,引導幼兒"你喜歡哪盆花,它有幾朵?""一隻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那兩朵花會有幾隻蝴蝶飛過去?"這樣的問題,調動孩子對點數的經驗,激發量與量匹配的興趣。事實上,教學效果來說,活動還是控制成分多一些,生生互動不夠充分。

3、品質要關注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反覆運用"伸出你的食指"進行"手口一致"點數的方法去驗證目測的結果,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我們一起來說說蝴蝶找花的事情"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操作結果通過語言表述出來,雖然這並不作爲這節活動的目標之一,但有助於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4、生活中遷移數學來自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這節活動中,取小班主題"春天真美麗"中"蝴蝶找花"的情境貫穿始終,孩子的興趣也較濃厚。活動過後仔細思考,"量與量的對應"在生活中又有哪些可以運用的情境?如在用餐時,一組有幾位幼兒,需要幾把調羹;活動中,根據幼兒的量發放相同量的學具等等都可以進一步強化、運用,加深印象,那樣我們的數學才真正爲生活服務。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繼續感知分類,認識區別大小。

2.初步積累按事物的某一特徵進行擺放的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圖片:水果2

2.水果筐子、橘子、蘋果、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片:水果

1.教師:你們看到了哪些水果?

2.提問:水果店裏的水果是怎麼擺放的.?(引導幼兒說出分類擺放的相關經驗。)

二、擺放水果

1.教師:今天,我們也來開個水果店,好嗎?

可是,橘子、梨、蘋果這樣亂七八糟放在一起能開水果店嗎?(引導幼兒說出:橘子、梨、蘋果分別放在三個筐子裏。)

2.幼兒分放水果,教師觀察。

引導幼兒邊放邊說:蘋果蘋果在一起,梨和梨在一起,橘子橘子在一起。

3.教師:現在,水果店裏整齊多了。但是,大蘋果和小蘋果的價錢是不一樣的,而且我今天想買大蘋果送給朋友,可是大蘋果、小蘋果放在一起,我挑起來真是麻煩。那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說出把同種水果按大小分開放。)

4.幼兒按大小分類,最終分成六筐水果。

三、遊戲:買水果

1.教師當老闆,幼兒買水果,一人可以買1-3個水果。

2.說說自己買了幾個大或小的什麼水果。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中的快、慢節奏。

2.能跟隨音樂的節奏,表現鞋匠不同的修鞋動作。

3.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模仿活動的樂趣。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大鞋子圖片,膠水圖片,釘子、針線圖片,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鞋匠之舞》

活動重、難點:

能跟隨音樂的節奏,表現鞋匠的不同修鞋動作。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跳舞嗎?

那請你們找一個好朋友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跳舞。(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我們都知道,跳舞需要舞蹈鞋,我這裏有一隻鞋子,請你看一看它長的什麼樣?(很大),對啦,它長的特別大,那你猜猜它是誰的鞋呢?它是巨人的鞋。

今天巨人準備開一場舞會,可是他的鞋子脫線了,還破了一個大洞。怎麼辦呢?(修一修)

怎麼修鞋子呢?(幼兒說說鞋子怎麼修,並表演下修鞋子的動作)

教師根據幼兒說出的方法總結修鞋的方法:塗膠水、釘釘子、縫線。

二、感受音樂

1.傾聽音樂

我們一起來聽一首修鞋的.音樂,聽聽節奏有哪裏不一樣?(播放《1鞋匠之舞》音樂)

你聽到了什麼節奏?你猜猜鞋匠這時候會做什麼?

總結:音樂裏面有慢慢的節奏,鞋匠會在這時候拿膠水、錘子、針線。節奏變化的時候,鞋匠就開始塗膠水、敲錘子、縫鞋子。

2.幼兒學習修鞋動作

我們一起跟着音樂學一學鞋匠是怎樣修鞋子的。注意你的動作要標準,不要破壞鞋子哦。

我們先來試試(教師先輕哼一遍,指導幼兒有節奏的塗膠水、釘釘子、縫線)我放音樂嘍,注意聽。(播放《1鞋匠之舞》音樂)

(幼兒跟隨教師分段學習塗膠水、釘釘子、縫線的動作)

3.幼兒跟隨音樂表演

你們學會修鞋子的方法了嗎?那我們一起來幫巨人修鞋子。

(播放《2鞋匠之舞》音樂)(幼兒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表演修鞋動作)(音樂分四段)

第一段做塗膠水動作,第二段做釘釘子動作,第三段做縫鞋子動作,鞋子修好了,第四段做跳舞的動作。

看看鞋子修好了嗎?我看看。我覺得腳後跟還有一點沒有修牢固,我們再來修修牢。

站起來,我們一起來修(再一次表演,播放《2鞋匠之舞》音樂)

三、結束

鞋子修好了,巨人很開心,他非常感謝你們的幫助,想請你們一起去參加舞會,你們願意嗎?讓我們一起跳起來。(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內容太多,小班幼兒不能完全掌握很多內容,應該把掌握音樂節奏作爲活動重難點解決,根據一稿內容在活動中增添的節奏圖譜沒有起到重要作用,我應該在引導幼兒聽音樂做動作之前引導幼兒看圖譜,理解圖譜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看着圖譜做動作,這樣幼兒可以自己嘗試做出相應的動作。

在感受音樂的部分,我花的時間太多了,導致後面拖了很長時間,應該在感受音樂的時候就單純的讓幼兒聽,簡單的說說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不需要花很長時間來談感受。另外,在活動開始和結束的時候可以將活動的重難點引入其中,將重難點前置解決掉一些,爲後面的環節做鋪墊。

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和活動氣氛還是不是高漲,因此活動開始部分,我應該選用一些孩子喜歡的、好玩的遊戲,調動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在一個放鬆的氣氛下進行活動。

小百科:鞋子有着悠久的發展史。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獸皮縫製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們保護腳不受傷的一種工具。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大班投擲類遊戲教案:《投沙包》【1】

遊戲目的:

發展投擲能力,提高靈敏素質;培養投擲興趣,養成團結協作的集體意識。

遊戲方法:

在場地上畫兩個8米長、6米寬的長方形。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每隊再分成甲乙兩組。甲組在長方形或圓形場地內,乙組站在兩端線或圈外(圖)。發令後,乙組用小沙包投擊甲組隊員,甲組隊員在場內機智地躲閃,如果被擊中,就退到界外。甲組隊員如接住投來的沙包,則可救回一個退出場的同伴。遊戲進行到一定的`時間,甲乙兩組交換位置。最後,以被擊中少的組爲勝。

遊戲規則:

1、投擲隊員不得進入長方形內投擲,裏面的隊員也不能出界。

2、界內隊員可以接投來的沙包。接住後,可以救回一個被擊中的同伴;如沒有接住,則算被擊中,應退到界外。

幼兒園蒙臺梭利教案:《投沙包》【2】

在心裏發展的過程中,身體運動的重要性應該給予強調。

目標

使寶寶感知沙包的特性,學習投擲的.技巧。

準備

沙包兩三個,狼、狐狸或其他動物的圖片若干。

方法

1.出示沙包,請寶寶捏一捏、拋一拋、搖一搖、聽一聽,家長和寶寶一起玩沙包。

2.將動物圖片掛在場地的上方。

3.井解、示範投擲的方法(正面投),鼓勵寶寶將沙包投擲到狼或狐狸的圖片上,激發寶寶投擲的興趣。

4.反覆練習以上動作。

5.家長還可以依次示範頭頂沙包走、雙膝夾沙包、把沙包放在背上爬等動作,請寶寶模仿。

指導

投擲時重點讓寶寶練習單手臂投物,家長要耐心地邊講解邊示範,指導寶寶進行多次練習,從而使其掌握正確的投擲方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豐富,他們只能聽懂淺顯的語言,喜歡聽有重複情節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於理解富有童趣的文學作品,在聽懂的基礎上學習一些簡單的文學語言,並逐漸遷移到生活中。

原作《滑吧、滑吧,小雨點》句式簡單,篇幅短小,語言淺顯流暢、富有節奏感,貼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作品描繪了小朋友十分喜歡的“下雨”事件,其中的“小雨點”,形象鮮明,富有童趣,猶如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在雨中歡快地嬉戲,貼合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作品資料具有啓迪性,適合幼兒仿編。

該作品雖好,但要作爲小班教材使用,還需適當修改,原因:

1、標題不夠精練,改爲《小雨點》更直接,便於小班幼兒記憶。

2、散文中心句的句式鬆散,規律不明顯,不便於小班幼兒誦讀和記憶,改爲排比句後,既易於幼兒理解,又能較好地引導幼兒根據句式仿編散文。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散文的優美意境,學習散文中的排比句。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欣賞及仿編活動,指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達自我的理解與感受,並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活動前帶領幼兒觀察雨景;散文錄音,電腦課件,屋頂、樹葉、雨傘圖片各兩張,幼兒人手一個“小雨點”指偶。花式雨傘2—3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看過下雨嗎?雨是怎樣從天上落下來的?小朋友喜歡下雨嗎?

(二)欣賞散文

1、看無聲課件。

師:今日有個地方正下着雨呢,我們一齊來看看小雨點跳到了哪裏?小雨點在幹什麼?

(1)幼兒看課件。

(2)教師提問:小雨點跳到了哪裏?好像在幹什麼?教師隨着幼兒發言的資料點擊畫面,鼓勵幼兒充分講述。

2、教師朗誦散文。

設問:小雨點先跳到了什麼地方?它把屋頂當成了什麼?小雨點再跳到了什麼地方?又跳到了什麼地方?(後兩句重點引導幼兒學講完整句。)

3、在場景中感受、理解散文中的`排比句。

師:我們和小雨點一齊來做個遊戲吧,一邊玩一邊講。

鼓勵幼兒手戴指偶,一邊做“跳”和“滑”的動作,一邊講述散文中的排比句。

4、完整欣賞散文。

(三)仿編散文

1、結合課件,引導幼兒說說小雨點還跳到了什麼地方?

2、鼓勵幼兒手戴指偶,根據生活經驗想像仿編,相互欣賞。

【教學提議】

(一)製作課件、輔助教學

散文語言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引導小班幼兒欣賞散文時,需要藉助中介方式,如經過聆聽、誦讀、閱讀圖畫、觀看動畫等幫忙幼兒理解、理解散文所表達的信息。結合多媒體課件欣賞散文,是其中較好的一種方式,能幫忙幼兒較好地理解、記憶散文資料。

欣賞散文《小雨點》前,教師能夠先製作融動畫與聲音爲一體的多媒體課件,用三個畫面分別表現散文中的三個排比句。組織活動時,教師只需根據句子的先後順序點擊鼠標,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效果就能將幼兒帶到雨天富有詩意的情境中。

(二)結合動作、幫忙記憶

低齡幼兒學習語言是與動作分不開的,當用語言表達或理解有困難時,動作能幫忙幼兒理解、記憶語言。視、聽、講、做結合,感知覺的多通道參與有助於幼兒理解、記憶散文資料。教師能夠畫三幅大的“屋頂”“樹葉”“雨傘”,佈置在活動室周圍。活動前,教師還能夠指導每個幼兒自我製作一個指偶“小雨點”,這樣,在活動中,幼兒就能夠將指偶套在手指上,模仿小雨點跳到屋頂上、樹葉上、雨傘上。這種身臨其境的活動氛圍,使幼兒在簡便歡樂的氣氛中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

(三)無聲動畫,利於想像

如果在幼兒看第一遍課件時,就將散文呈現給他們,就有可能使幼兒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使散文失去令人無限遐想的一面。所以,看第一遍課件時,教師能夠把聲音關掉,讓幼兒看無聲動畫,邊看邊想:小雨點落到了哪裏?好像在幹什麼?鼓勵幼兒大膽想像。

(四)仿編中心句、遷移經驗

在引導幼兒欣賞散文,感受文中優美的語句和意境的同時,還應當鼓勵他們將自我的生活經驗與作品經驗聯繫起來進行仿編活動,以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散文的理解,使得他們的生活經驗與散文的間接經驗實現雙向的遷移。《小雨點》的中心資料是三個排比句,教師能夠利用課件,引導幼兒回憶自我以前觀察到的雨景,改換排比句中的賓語,進行仿編,即“小雨點跳到xx上,哎呀呀!小雨點把xx當成了滑梯”。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通過讓幼兒園小班小朋友摺紙可以鍛鍊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看懂簡單的實物步驟圖。下面帶來幼兒園小班《摺紙》教案,歡迎閱覽!

教材分析: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手是思想的鏡子,是智力才能發展的刺激物,是意識的偉大培養者,是指揮的創造者。"這說明了手和大腦的密切關係,"心靈手巧"、"十指連心"也都體現了這一點。所以在午飯之後我經常讓他們摺紙,我也常常有意無意在觀察孩子的活動情況,每次孩子們在活動開展之初興趣都很高,擺弄幾下之後就沒有興趣了,因爲他們會折的東西有限,如何教小班幼兒學摺紙,讓他們樂於動手,主動參加活動呢?我設計了這節課。

教案設計:

一、目標:

1.學習用雙三角的折法,製作小魚。

2.使用的記號筆、蠟筆、水彩筆等美術工具和材料,對小魚進行裝飾。

二、準備:

小魚範例若干、大小不同正方形紙若干、背景圖魚池一張、膠棒三、過程:

1.教師出示範例,激發幼兒摺紙興趣昨天晚上老師折了許多小魚,我們來看看吧。

我們給這幾條小魚找些朋友好嗎?

2.教師示範並講解折法幼兒學折小魚,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折雙三角。

摺好後給小魚穿上漂亮的衣服,之後把小魚送到魚池去玩。

3. 幼兒摺紙,教師個別指導。

4.活動結束今天小魚們玩的很開心,我們去給他們找個家好麼。

反思:

我通過看老師摺紙-跟老師摺紙-自己摺紙三步走。活動中,幾個中班年齡的幼兒在跟着老師摺紙之後基本能折出雙三角形來,部分能力強的小班幼兒在老師的反覆指導能完成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個別幼兒都出現了折錯、亂折的.情況,但是我想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應該允許幼兒犯錯,同時我也發現,我們班孩子對摺紙是很感興趣的,但是對他們來說還是有難度的,是要反覆練習的。

通過這個活動中我發現,在摺紙活動中我們應注重幼兒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通過相互交流,孩子可以從同伴那裏得到許多新信息、新經驗,會發現和重新認識同伴的許多長處和價值;通過交流可以對原有的經驗進行綜合、豐富和充實,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能促進幼兒不斷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或構建新觀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打開巧克力包裝。

2、初步感知巧克力融化的現象。

3、體驗成功的喜悅。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包裝的巧克力、課件、杯子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出示小老鼠玩具,幼兒與小老鼠打招呼)

1、師:今天小老鼠來到我們小(1)班做客了,和它打個招呼吧,小老鼠:“小朋友,你們好,我今天還給你們帶了禮物,你們想要什麼禮物呀?

每個小朋友都想要啊,那想想如果小老鼠要給每個小朋友一件禮物的話,那他要準備多少禮物纔可以啊?(引導幼兒說:許多許多)

2、我們一起來問問小熊爲我們準備了什麼禮物?

3、播放課件。

4、小老鼠帶了什麼呀?你在哪裏還吃到過這樣的巧克力?

二、嘗試探索打開包裝的方法

1、情景引入:(錄音哭聲)聽,誰在哭啊,想想寶寶爲什麼會哭呢?(因爲收到的'小老鼠的禮物,可怎麼也打不開,於是急的就哭了。我們來給他想想辦法好嗎?

2、個別幼兒師範打開巧克力的包裝。

3、誰願意來說說看,他是怎麼打開巧克力包裝的啊?(擰、撕、拉等)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4、那麼現在我把小老鼠送的許多許多的禮物發給小朋友一起分享,請我們小朋友在這些小禮物中選一樣自己喜歡的,再想想怎麼打開外面的小包裝,然後嘗一嘗把它吃掉好嗎?(幼兒嘗試打開包裝,並品嚐)

提出要求:不能用嘴巴咬,糖紙是髒的,有細菌,你可以學一學剛纔的那些方法。

吃好了嗎,把你的好辦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是怎麼把巧克力的包裝打開的呢?(請小朋友自己探索,鼓勵相互幫助、討論。)

5、你們的本領真大,那你剛纔是用什麼方法把包裝打開的?誰願意來說說看。

6、那打開以後你有沒有數一數,裏面有幾顆?

7、(小結)剛纔你們的小手真靈巧,用了很多好方法,有的用拉的方法(模仿),剝的方法,擰的方法,撕的方法,。原來打開不同的東西可以用不一樣的方法。

三、說味道

1、巧克力我們都吃過了,那你吃到的巧克力是什麼味道的呢?(甜甜的,香香的、滑滑的……)

2、你們的巧克力到哪裏去了?還在嘴裏嗎?老師來告訴你,巧克力是由大到小,慢慢融化掉了

實驗: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張大嘴巴,把巧克力放進一張大嘴巴里,看看是不是會融化呢?(初步感知融化現象,由大變小)這就是溶化。

四、分享

寶寶們我們的巧克力好吃嗎?好東西要和別人一起分享,那請我們的客人老師也來分享一下吧,你們要幫他們把巧克力打開哦!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在遊戲中體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

2、發展幼兒原地彈跳能力。

3、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重難點:

發展幼兒原地彈跳能力。

幼兒能按口令進行模仿遊戲。

活動準備:

青蛙生長過程的圖片一幅、背景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

(1) 請幼兒欣賞故事《小蝌蚪變青蛙》,初步瞭解青蛙的 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 引導幼兒在場地上模仿小蛙卵、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的.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的小蝌蚪、小青蛙的形態,並啓發幼兒進行原地彈跳的探索活動,爲遊戲活動做準備。

2、在遊戲中練習原地彈跳,體驗遊戲的樂趣。

(1)示範講解遊戲玩法

教師以青蛙媽媽的身份,邊示範邊講解遊戲的過程和玩法,引導幼兒聽口令進行模仿遊戲。

“我是小蛙卵”——“小蛙卵變成小蝌蚪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來了”——“小蝌蚪又長出兩條前腿來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了”。

重點練習原地彈跳,掌握動作要領:起跳時雙腿屈膝,落地時再屈膝進行緩衝。

(2)師生在歡快的音樂背景下進行遊戲,體驗小蝌蚪變青蛙的樂趣。

①教師指導幼兒按遊戲規則進行遊戲,引導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及時模仿小蛙卵、小蝌蚪、小青蛙的樣子。

②進一步練習彈跳動作,幼兒運動量達到頂峯。

3、放鬆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在輕柔的音樂伴奏下進行放鬆活動,使幼兒運動量逐漸降低下來。

教學反思:

幼兒初步掌握“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要領後,需要通過遊戲或提高難度來保持他們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跳的動作,避免枯燥的純動作練習,因此,教師分別提出跳得高、遠、輕的要求,使每次練習各有側重點。

小百科: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