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總(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總(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目標

1、能夠大膽地根據聲音、表情圖表達自己的情緒體驗。

2、知道笑和哭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準備:錄音機,笑聲、哭聲磁帶;表情圖1幅。

過程

1、請幼兒聽錄音,進行聯想。

(1)這是什麼聲音?(笑聲)

(2)猜猜看,他爲什麼會笑?

2、觀察笑的表情,引導幼兒表述自己笑的情緒體驗。

(1)人笑的時候,眼睛和嘴巴是什麼樣子的?

(2)你什麼時候會高興地笑?

3、聽錄音機播放哭發聲音,觀察哭的表情,體驗自己哭的`情緒體驗。(形式同前)

4、出示表情圖,請幼兒對照一下不同情緒時臉部的表情。

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會笑和哭,高興、快樂的事會讓我們笑,難過、害怕的事會讓我們哭,特別想哭的時候是可以哭一會兒的,但是如果遇到了很麻煩、很難過的事,應該請爸爸媽媽和教師幫助你。笑有利於身體健康。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傾聽《不愛用手的小河馬》內容,理解應該自己動手吃飯的道理。

2、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嘗試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3、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編故事。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掛圖7號、事故磁帶 。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今天李老師跟你們上課高興嗎?老師今天帶了一位小客人,看看他是誰呢?(同時出示小河馬:內容小河馬流眼淚)

2、呀!小河馬他哭了,爲什麼呢?教師做傾聽小河馬講話的樣子。(小朋友們自由回答,老師總結)

二、教師利用立體圖片講故事第一遍,邊講邊提問問題。

1、小河馬爲什麼哭呀? (小河馬自己不會吃飯,總要媽媽喂。)

2、誰來幫助小河馬的? (青蛙出來幫助小河馬。)

3、他是怎麼幫助小河馬的? (青蛙用自己的小勺子喂小河馬吃飯。)

4、有了小青蛙的幫助,爲什麼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呢? (青蛙用的勺子太小了,小河馬吃不飽)

5、最後用了什麼辦法小河馬纔不哭的? (小河馬自己動手吃飯,很快就吃飽了)

6、再結合課件完整講故事一遍,培養幼兒安靜傾聽的習慣。

三、討論

1、現在小河馬在小青蛙的幫助下,已經學會了用手拿勺子吃飯了那小朋友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2、自己動手吃飯應該怎樣拿勺吃飯呢?找個別孩子試試,其他孩子學吃飯的樣子。 (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

3、我們的'小手除了可以拿碗拿勺子還可以幹什麼呢?(電話鈴聲響了)創設情境:老師接電話:“喂,河馬媽媽呀,哦,啊,哦,好的。馬上就到”。“小朋友們,河馬媽媽邀請我們去它家做客,它已經準備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請小朋友也學小青蛙的樣子教教小河馬用小手做其它的事情好嗎?我們帶上小河馬跟着老師出發吧!”

4、小朋友進入河馬的家,每人選一件物品,進行動手。

操作,老師適當指導並且提出:“小朋友,你教小河馬做什麼呀?”。“我們小朋友真能幹,在河馬家玩的開心吧,現在請大家和小河馬再見吧!我們下次再來玩了”“河馬再見!”揮揮手,小朋友一起離開河馬的家,活動結束。

四、活動延伸

繼續將河馬家的操作材料投放在區域中,方便小朋友在日常活動中操作,進一步培養幼兒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反思:

在《不愛用手的小河馬》這個語言活動中,我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兩個:安靜地傾聽故事,理解故事的內容;、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道理。爲了能通過活動來達到第一個目標,我在第一遍講故事的同時就出示了圖片,想通過圖片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吸引幼兒傾聽,以此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可活動下來,事如願違。有較多一部分的幼兒只關注圖片上的動物,而忽視了對故事的傾聽。因此在提問時,許多小朋友沒能積極正確地回答問題。因此,我體會到,在故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講第一遍故事時,應儘量不出示圖片,不在視覺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分散幼兒聽故事的注意力,給幼兒專心聽故事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養成幼兒安靜聽故事的好習慣,同時也能有助於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再者我感覺到教師在語言活動中的提問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兒不能回答所提出的問題時,我們要以引導的方式進行追問,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在孩子沒能回答出問題時,教師往往心裏比較急,自圓其說,不自覺地就自個兒把問題全回答了。因此孩子說的機會就比較少,自然對故事的理解也不會很透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枉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使用牙刷在玻璃板上塗刷顏料,感受多種色彩相互交融的美。

2、繼續熟悉操作材料,學習製作玻璃版畫的方法。

3、存操作中能愛惜材料,保持桌面與衣服的清潔。

活動準備:

1、用牙刷塗抹顏料後印制的玻璃版面作品多幅?

2、各種大小的牙刷,玻璃板,宣紙(大於玻璃板,數量多於幼兒人數),各色顏料,小勺、抹布等。

3、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玻璃版畫作品,引起幼兒觀察及想象的興趣。

(l)教師:這是玻璃版畫嗎?印出來的.像什麼?這張玻璃版畫和我們上次印的有什麼不一樣?(顏色融在一起了)

(2)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2、出示牙刷和玻璃板,引導幼兒討淪使用牙刷塗抹顏料的方法。

(1)教師:看到玻璃板上有這麼多好看的顏料,牙刷想跳舞啦!牙刷會怎麼跳舞呢?

(2)請個別幼兒嘗試用牙刷和玻璃板上塗抹顏料。

教師:看看牙刷和顏料和一起跳舞以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顏料混在一起變了顏色)牙刷在玻璃板上跳舞后,玻璃板是什麼樣的? (有許多顏色)我們爲牙刷留下這美麗的舞姿吧!

(3)教師用宣紙進行印製示範。

3、播放歡快的音樂,幼兒嘗試用牙刷在玻璃板上塗抹顏料,感受顏色相互交融的美。

(1)教師:怎樣讓顏料寶寶來到玻璃板上? (用小勺挖)我們的牙刷也想和顏料寶寶跳舞,跳舞的時候不要摔跤哦。

(2)教師:印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宣紙蓋住,不能移動,用手輕輕地來叫抹一抹)

要點提示:

1)在示範的時候注意提醒幼兒用牙刷的毛在玻璃上“跳舞”。

2)在幼兒操作的時候注意提醒幼兒觀察色彩相融合時發生的變化,引起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3)鼓勵幼兒多印幾次,每次換用不同的顏色,培養幼兒對玻璃版畫的興趣。

4.展示幼兒的玻璃版畫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教師:你的牙刷和顏料寶寶跳舞的時候,顏料寶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活動建議:

日常活動 欣賞幼兒的玻璃版畫作品,交流自己對色彩變化的感受。

區角活動 ①科學區:提供和蒐集各種各樣的刷子,引導幼兒認識和了解刷子的使用方法。②美術區: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刷子在玻璃板上“跳舞”,進一步熟悉玻璃版畫的操作方法,體驗色彩融合的美。

家園共育 請家長爲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刷子,讓幼兒感受運用不同材料作畫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襪子的不同用途和特徵,大膽表達自己生活中的經驗

2、在遊戲中逐步形成雙的概念,嘗試自己整理襪子

活動準備:

小口袋一個、各式襪子大量、電話鈴聲錄音一段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老師拿一隻口袋裏面裝一隻襪子做神祕狀請幼兒猜一猜是什麼)

師:(1)寶寶們,請你猜一猜我的口袋裏裝的是什麼呀?

(2)摸摸看,有什麼感覺?(軟軟的)

(3)什麼東西會是軟軟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哇,原來是襪子呀,襪子是軟軟的(給幼兒摸一摸)

二、觀察自己的襪子

(1) 你們穿襪子了嗎?在哪裏?翹起來給大家看看

(2) 伸出腳比比看,最喜歡誰的襪子?爲什麼?(引導幼兒從顏色、圖案等方面進行述說理由)

老師小結:原來襪子上是有顏色、圖案、花紋的。

三、觀察老師的襪子

你們想看看老師穿的襪子嗎?(故意少一隻)

提問:(1)爲什麼笑啊?(少了一隻,突出雙的概念)

(2)快來幫我找找看少的襪子在哪裏?(老師故意出示顏色、大小、花紋不一樣的襪子讓幼兒辨別)

小結:一雙襪子要顏色、大小、花紋都一樣的

(3)看看我們自己的襪子是這樣的嗎?

四、提升生活經驗

(1) 我們爲什麼要穿襪子啊?

(2) 有沒有什麼時候是不穿襪子的呀?

(3) 除了我們腳上現在穿的襪子,你有沒有見過別的不一樣的襪子?

(出示各式襪子)提問:

(1)你認識上面的哪隻襪子?

(2)爸爸的是哪隻?小嬰兒的襪子在哪呢?這麼長的襪子是誰穿的呀?

小結襪子的功用:保暖的、好看的等

五、遊戲“幫娃娃家找襪子”

(1)聽,什麼響了?誰來的電話呢?

(2)我們應該怎麼接電話呢?(喂,你是誰呀等)

電話裏請幼兒幫忙找襪子

(3)幼兒操作將襪子配對,並把襪子送到貼有爸爸、媽媽、寶寶的籮筐裏。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教案目標:

1、感知理解書中兩兩相關物品之間的朋友關係,初步感知文字與畫面的關係。

2、嘗試進行簡單的仿編活動,發展創造想象力。

2、感知體驗熱愛自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案准備:

圖片及漢字,幼兒用書人手一冊,錄音機,磁帶

教案過程:

一、實物匹配

1、出示圖片:黑板上有什麼呀?

2、它們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爲什麼說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幼兒討論)

3、個別幼兒回答,並將相關的圖片放在一起。

4、鳥和鳥籠是一對好朋友嗎?小鳥喜歡在鳥籠裏嗎?小鳥喜歡在哪裏,它的好朋友會是誰呢?

二、漢字與實物匹配

1、這兒還有一些漢字寶寶呢,它們的實物朋友是誰呢?

2、幼兒匹配

三、幼兒欣賞第一遍

1、有一首好聽的童話就是講了它們之間找朋友的事,你們想聽嗎?的名字叫好朋友

2、幼兒聽錄音。

3、提問:的名字叫什麼?

裏說了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

水壺對水杯說了什麼?水杯說了什麼?

桌子對椅子說了什麼?椅子說了什麼?

鎖對鑰匙說了什麼?鑰匙說了什麼?

雨傘對雨靴說了什麼?雨靴說了什麼?

鳥和鳥籠是一對好朋友嗎?

四、幼兒聽第二遍

1、鳥籠對小鳥說了什麼?小鳥說了什麼?小鳥的.好朋友是誰呢?請小朋友再來聽一遍

2、提問:鳥籠對小鳥說了什麼?小鳥說了什麼?小鳥的好朋友是誰呢?小鳥爲什麼說藍天、白雲、大自然是它的好朋友?

五、幼兒閱讀圖書

請孩子和家長一起讀

六、個別幼兒閱讀。

七、創編活動

除了書上的幾對好朋友外,你還知道誰和誰也是好朋友?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操作嘗試讓瓶子發出聲音。

2、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搖動後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重、難點:

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寶寶"唱出不同聲音的歌,從而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敢於表達等積極的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認識礦泉水瓶、黃豆、綠豆、米,能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物質準備:

(1)人手一個空礦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個小塑料碗、黃豆、綠豆、米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兩個,透明的`瓶子兩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導幼兒讓手中的瓶子發出聲音。

①教師帶幼兒邊做"大雨和小雨"邊搖動手中的空礦泉水瓶。

——"請小朋友拿起你們椅子下面的礦泉水瓶跟着紀老師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吧。"

②引導幼兒比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師手中的瓶子有什麼不同,並思考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師:我們剛纔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遊戲時,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你們的瓶子和老師的瓶子有什麼不同?"

——小結:老師的瓶子會"唱歌",有聲音,小朋友的瓶子不會"唱歌",沒聲音。

(二)幼兒探索、操作。

1、教師用語言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讓我們用桌上的米、黃豆、綠豆來"喂"瓶寶寶吧,瓶寶寶吃了東西就會"唱歌"。

2、讓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寶寶。

交代注意事項:①先把瓶蓋打開,再用勺子把米(或黃豆、綠豆,只選一種)

喂到瓶寶寶的肚子裏,喂的時候要把礦泉水瓶放在塑料碗裏,防止操作材料落在地板上。

喂完瓶寶寶要把蓋子擰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裏放了什麼?瓶寶寶發出聲音了嗎?

1、幼兒喂瓶寶寶,師巡迴指導並與個別幼兒交流分享。

2、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兒再次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瓶子裏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讓幼兒嘗試換另一種東西放在瓶中,搖一搖、聽一聽、比較前、後兩次操作後,瓶子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2、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物體在瓶中發出聲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裏放了什麼?這一次你又在瓶子裏放了什麼?它們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2)教師請兩名幼兒搖動兩個不透明的瓶子,讓手中的瓶子發出聲音,引導幼兒聽聽:他倆的瓶子發出聲音一樣嗎?

(3)讓幼兒猜猜兩個瓶子裏裝的各是什麼。

(4)教師協助幼兒把兩個瓶子中的東西分別倒進兩個透明瓶子中,讓幼兒驗證自己猜想是否正確。

(五)結束:

在音樂聲中,讓幼兒一拍搖動一下瓶娃娃爲音樂伴奏。

活動反思:

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其認知規律,活動目標簡潔明瞭,活動準備充分,活動過程清晰,充分體現了選材的生活性;材料的形象性;方法的遊戲性;內容的整合性;過程的自主性。整個活動環環緊扣,層次清晰,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