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精選】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4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範文彙總七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習簡單的對話。

2、藉助教師的語態及畫面中生動的動物形象,初步學習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3、體驗動物們互相幫助的情感,產生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故事圖卡。

2、小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出示春天圖卡,引出主題。

教師:春天來了,什麼花開了?(桃花、迎春花)除了它們還有其它很美麗的'花兒也開了,它們是誰啊?(杏花、梨花)它們睡了一個冬天,想要感謝叫醒它們的朋友,我們去幫她們找找那個朋友吧!

2、教師引導幼兒邊看圖卡,邊聽故事,邊思考問題。

例如:教師說:“大象,是你給我們鬆的土嗎?”教師提問:“是不是大象鬆的土呢?”

是不是小羊鬆的土呢?小羊怎麼說的?

是不是啄木鳥、小蜜蜂鬆的土呢?它們是怎麼說的?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並等待幼兒跟述故事。

教師和幼兒一起邊看圖片,邊嘗試講述故事,啓發幼兒給故事取名稱。

4、採取提問的方式,鼓勵幼兒豐富故事情節。

還有誰會給樹木鬆土呢?如果小朋友幫樹木鬆土,你願意嗎?你會怎麼樣去鬆土呢?

5、情景表演故事。

給幼兒分配角色並帶上頭飾,表演故事情景。

附故事:

誰鬆的土

春天,杏樹開出粉紅色的花。梨樹開出白色的花。田野裏多美呀。

杏樹問:“梨樹,我們開出這麼美麗的花,可怎麼謝謝爲我們鬆土的朋友呀!這朋友是誰呢?”

梨樹回答不出來,就問大象:“是你給我們鬆的土嗎?”大象說:“我會澆水,不會鬆土。問問別的朋友吧!”

梨樹問小羊:“是你給我們鬆的土嗎?”小羊說:“我只會拔草,不會鬆土。”

梨樹問啄木鳥:“是你給我們鬆的土嗎?”啄木鳥說:“我會捉害蟲,給樹木看病,不會鬆土。”

梨樹又問小蜜蜂。小蜜蜂說:“我只會採蜜傳花粉,不會鬆土。”

那麼究竟是誰給梨樹、杏樹鬆的土呢?

這時,一條蚯蚓從土裏鑽出來。大象說:“噢,我想起來啦!是這位朋友給你們鬆的土。”

杏樹、梨樹感謝蚯蚓,把花瓣灑在地上,表示對蚯蚓的感謝。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閱讀的樂趣。

2.能夠大膽與他人交流故事的內容和情節。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難點:能夠大膽與他人交流故事內容和情節。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螞蟻的生活習性、會唱《螞蟻搬豆》的.歌。

2.物質準備:螞蟻圖片、多媒體課件、大圖書、故事圖片人手1張。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和幼兒一起唱《螞蟻搬豆》的歌,激發幼兒的興趣。

2.提問:小螞蟻是怎樣把豆子搬回去的?請幼兒簡單說一說,教師及時鼓勵。

3.小結:小螞蟻一起把豆子搬回了家。有一天它們又出去找食物,它們會發現什麼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賞故事課件,理解畫面內容

1.師幼共同欣賞故事課件,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操作PPT,逐頁爲幼兒講述畫面內容。

重點提問:它們發現了什麼?它們是怎樣做的?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教師重點引導。

2.集體閱讀繪本圖書,再次理解畫面內容。

教師和幼兒利用大的繪本圖書再次閱讀,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

重點提問:小螞蟻自己搬不動西瓜的時候是怎樣做的?有哪些好辦法?

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結合圖片講述,體驗交流樂趣

1.幼兒自選故事圖片和同伴進行交流,講述故事情節。

2.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表達和講述,用動作或語言支持幼兒的表達。

活動延伸

將繪本放在圖書區,幼兒可以自己閱讀,逐步理解故事內容。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發展幼兒的傾聽能力。

2、願意參加遊戲,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咕咚》故事一則;語言遊戲“老師說…”。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加深難度——再加深難度——再加深難度——活動結束

活動過程:

一、聽口令做動作,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教師發口令,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發口令的速度漸漸加快,動作出錯的幼兒取消遊戲資格,最後的幼兒爲獲勝者。

二、加深難度,聽短句數相同的字。

教師口述一短句,讓幼兒數句中共出現幾個“我”字。看哪位幼兒數得最正確。

三、再加深難度,聽故事數相同的字。

教師講故事《咕咚》,讓幼兒數故事中共出現了幾個“咕咚”,看哪位幼兒數得最正確。

四、遊戲“老師說……”。

1、教師發出口令,口令中有“老師說”的幼兒照口令做相應的動作,沒有“老師說”的幼兒就保持原來的動作,看誰堅持到最後。

2、遊戲數次後,可請幼兒做發口令者,教師參與幼兒活動。(該遊戲可請聽課老師一起參與)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聽音樂。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語言美和情趣美。

2、體驗葉子鳥舞蹈的快樂,創編葉子鳥隨風舞動的動作。

 活動準備

1、課件-鳥

2、大圖書《葉子鳥》

3、音樂磁帶《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圖書引題

1、這是什麼季節?(秋天)

你是怎麼知道的?

2、葉子一片一片落下來,它像什麼呢?(小鳥)

那我們就叫它葉子鳥吧。

二、欣賞大圖書,初步感知故事

1、呼呼!一陣秋風吹來了,葉子鳥們到到哪兒去了?(地上)

2、怎麼還有一片葉子鳥沒下來呢?我們一起把它叫下來吧!(集體喊:葉子鳥快下來吧!)

3、葉子鳥都下來了,它們在幹什麼呢?(它們要去參加舞會。)

4、參加舞會它們應該做那些準備?(穿上漂亮的衣服,化妝…)它們的衣服真美啊!

5、聽!什麼聲音?原來是葉子鳥哥哥和弟弟打架了,它們這樣做對嗎?爸爸媽媽是怎麼說的?

(幼兒模仿爸爸媽媽的口氣,學勸葉子鳥兄弟不吵架。)

6、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葉子鳥跳舞的動作

教師:葉子鳥隨着秋風舞蹈,舞會就這麼開始了,你最喜歡哪隻葉子鳥爲什麼?

(請幼兒學相應的`舞蹈動作)

7、小鳥看 到葉子鳥的舞蹈,就去請爸爸來看,葉子鳥怎麼都躺在了地上不動了?

三、再次欣賞大圖書,幼兒和教師一起講述故事。

1.小結:風起了,葉子鳥就跳起了舞。風停了,葉子鳥就躺在地上不動了。

2.請幼兒創編葉子鳥舞蹈的動作。

3.故事好聽嗎?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覺?

四、隨音樂,教師當秋風,幼兒當葉子鳥。

1.要求動作優美,風越大葉子鳥就跳得越高興,風小了葉子鳥就慢慢地舞蹈。

2.教師提醒葉子鳥可以一個人跳也可以兩個或者幾個人一起合作舞蹈。

五、秋風將葉子鳥掃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啓發幼兒有重點地講述小白兔是如何利用小紅傘幫助別人、又保護自己的。

2、培養幼兒耐心傾聽別人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圖片一幅。

2、小紅傘一把。

活動過程:

1、啓發幼兒討論“小紅傘”的用途,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1)出示實物小紅傘,對傘的用途進行討論。

這是什麼?它能幹什麼?當遇到什麼情況時,它能怎樣幫助你?

(2)出示圖片,提問。

今天天氣怎樣?小白兔要到哪裏去?它出門時帶了什麼?它經過什麼地方?看見誰在幹什麼?它怎樣幫助刺蝟的?它又發現了誰?又是怎樣躲避大灰狼的?

重點是幫助幼兒梳理講述的.經驗:什麼時候?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2、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理解結伴講述,老師巡迴指導。

3、請2~3位幼兒到前面來大聲講述。

4、通過給故事起名字,提供講述的思路。

(1)這個故事裏主要講了什麼?應該怎樣講才使聽的人更清楚的明白呢?

(2)給故事起名字。

(3)老師以弱者的身份進行講述

讓幼兒說說什麼地方講的不好,應該怎樣講?

(4)幼兒分小組進行講述後推派代表進行,其他孩子進行集體的點評來積累講述經驗。

5、續編活動。

幼兒繼續談“傘的用途”,遷移講述經驗。

(1)引導幼兒發現“傘的用途—撐起來當籃子”。

(2)指導幼兒按照講述的思路,敘述“小白兔利用小紅傘當籃子裝蘑菇”的過程。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反思

我爲本次活動設置的目標是: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看圖譜念兒歌;2、知道要愛護樹木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兒歌圖譜是幼兒第一次接觸到,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怎樣看圖譜學念兒歌,將已往傳統的跟讀跟念轉換爲幼兒自己看着圖譜幫助記憶誦讀兒歌。

這是一個設計優美的課件,有着美麗的意境和悅耳的音樂,一開始孩子們就被課件所深深吸引,課件中憨態可掬的小熊,設計恰當的對話都能很好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一步一步跟隨課件層層深入,理解了兒歌的內容,爲兒歌圖譜的'識讀奠定了基礎。在課件中結合了環保的教育,將沒有樹木的危害很直觀的展現在幼兒面前,沙漠化的城市,風沙的侵略,死去的小鳥給了孩子強烈的心靈震撼!他們在課後都會自發的談論沒有樹的危害,他們對我說:“沒有樹木的世界太可怕了,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由此看來老師單純的說教對比生動直接的視覺衝擊來說顯得那麼的淡薄和無力,因此我瞭解到中班的幼兒心理還是以直觀形象的刺激爲主,我們應該多爲他們準備的是直觀形象直接的東西,他們能理解,能產生共鳴!在圖譜的教學上教師通過簡單的示範讓孩子瞭解了圖譜上的圖片文字一起組成了兒歌的內容,可以幫助記憶兒歌。在這個環節中孩子由於地域的習慣,“屋”他們總是習慣的念爲“房”,我在此進行了多次的糾正,課後有老師提出疑問:是否有必要爲此進行多次的糾正能否就能按照孩子的習慣用語念成房即可。我的個人意見,兒歌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押韻的u,念成“屋”時能夠體現兒歌的押韻的美,因此在這我產生了疑問。

本次活動的最大不足是由於使用課件造成教師頻繁地在操作檯和孩子座位前奔走,感覺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由於使用的不是自己製作的課件,在操作上不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來調整,我同時打開了3個課件進行操作,因此在銜接上也出現了小問題,這些是課件操作上的不足。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背誦兒歌《兩隻山羊》。

2.懂得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

3.在感知兒歌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背誦兒歌《兩隻山羊》。

懂得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

活動準備:

課件《兩隻山羊》

活動過程:

一、聽兒歌

教師點擊課件兒歌欣賞,請幼兒欣賞。

二、討論

1.教師:大山羊在幹什麼?小山羊又在幹什麼?它們在哪裏碰見了?它們爲什麼會掉到河裏去呢?(強調“東”、“西”、“中央”)

2.教師:你有沒有發生過與其他小朋友爭執,互相不相讓的事情?結果怎麼樣?

三、背誦兒歌

1.教師再次點擊播放兒歌欣賞,幼兒熟悉兒歌。

2.讓幼兒完整地背誦兒歌《兩隻山羊》,指導幼兒準確地發“西”、“起”、“齊”等字音。

四、改編兒歌

1.在教師指導下改寫兒歌《兩隻山羊》。

2.教師可點擊改編示範,演示已經改編好的'兒歌。

活動反思:

我認爲這節課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如何禮貌待人,遇到問題多與朋友商量,就能找了出最好的解決辦法。但是在講解“獨木橋”這個環節時,時間長了些,老是怕孩子不懂,會影響後面的學習,以致於後面的發散思維這個環節顯得有些匆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