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精品】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童話,能聽懂童話的主要內容。

2、幫助幼兒理解童話內容,引導幼兒找出“客人”“不受歡迎”的原因並加以糾正。

3、培養幼兒有禮貌地與人交往、做客。

教學重點:引導幼兒欣賞童話,幫助幼兒理解童話內容。

教學難點:幼兒能知道“客人”“不受歡迎”的原因,並加以糾正。

教學準備:情景表演《不受歡迎的客人》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2、談話:到別人家做客要注意什麼?怎樣做一個有禮貌、受人歡迎的客人?

3、教師引出課題。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欣賞故事情景表演《不受歡迎的客人》

2、理解、提問:

⑴小象家蓋了新房子,它給誰發了邀請信?

⑵星期天上午,小豬按時去做客了嗎?

⑶到了小象家門口,小豬是怎麼做的?這樣做對嗎?應該怎樣做?(學習詞句並模仿動作)

3、到了裏屋門前,小豬是怎麼做的?幼兒帶着問題繼續聽故事。

4、理解、提問:

⑴小豬踩了小兔的腳後說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這樣做對嗎?

⑵小兔說了些什麼?

5、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分段理解後面的故事內容。

⑴提問,引導幼兒理解。

⑵學習複述並模仿角色的'語句。

6、教師小結故事內容,教育幼兒要做個有禮貌的小客人。

三、結束部分

1、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內容。

2、幼兒聽音樂出教師,活動結束。

故事《不受歡迎的客人》

小象家蓋了新房子,又寬敞,又漂亮。小象給小馬、小羊、小兔……許多好朋友,都發了邀請信,請他們星期天來他家做客。

小豬也收到了邀請信。星期天上午,他醒來,太陽都很高了。他慌忙跳下牀,直奔小象家跑去。

小豬一口氣跑到了小象家。“咚”他猛地推開門,闖進屋,又大喊一聲:“小象,我來啦!”客人們嚇了一跳!小馬說:“小豬,你不敲門,就闖進來,不大喊大叫的,真沒有禮貌!”

到了裏屋門前,他仍然不敲門,推開門一腳踏進去。“哎喲!”正要走出裏屋的小兔尖叫起來。原來,小豬踩了小兔的腳。小豬嘟囔着:“踩一下腳怕什麼?真嬌氣!”說完,扭頭就走開。小兔疼得直掉眼淚,委屈地說:“踩了人家的腳,不說對不起,還說人家嬌氣,真不講理!”

小豬就像什麼也沒聽見,走到書櫃前,打開櫃門,抱出一摞書,一屁股坐在地上,看起書來。小鹿說:“小豬,沒得到小象的同意,怎麼就亂翻人家東西?”小豬瞪起眼睛:“又不是你家的東西,你管得着嗎?”小豬一邊說,一邊向小鹿揮拳頭。小象趕忙走過來,說:“大家餓了吧?馬上開飯。”

小豬聽說要開飯,這才饒了小鹿,搶先奔到飯桌前,第一個坐在椅子上。大家陸續坐好後,小象把飯菜擺滿了一桌子。真香啊!小豬饞得直流口水。不等大家拿起筷子,就伸手在盤子裏抓菜,把嘴巴塞得鼓鼓的,大嚼起來。接着,小豬又把他最愛吃的一盤菜,端到自己面前,一口氣全吃光了。

下午,大家該回去了。小象和大家一一握手,還熱情地說上一句:“歡迎你下次再來玩兒。”最後,輪到小豬了。小象看看他,只握握手,卻沒有說那句話。小豬噘着嘴巴,納悶地想:這是爲什麼呀?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教學意圖: 語言是人與人交往的一種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動都參與語言,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此語言教育至關重要。幼兒期雖然具備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基本潛能,但最終語言發展的水平卻取決於周圍環境的影響及後天的學習、鍛鍊、應用。幼兒語言教育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全面素質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兒歌嘗試正確的使用生活中的一些量詞。

2.感受大小,粗細,多少的不同。

教學準備:課件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張有趣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出示圖片

提問一:

第一幅圖片上畫了誰?比較西瓜和棗有什麼不同?(大小不同)經驗回憶:你們平時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東西很大哪些東西卻很小?

提問二:

第二幅圖片上有什麼?比較一筐蘋果和一隻桃子有什麼不同?(多少不同)再觀察第四幅圖:比較一包糖果和一塊糕有什麼不同?(多少不同)經驗回憶:在我們班級裏你看到的哪些東西很多哪些東西卻很少?

提問三:

第三幅圖片上畫了誰?比較黃瓜和蔥有什麼不同?(粗細不同)經驗回憶:你們平時在菜場裏看到的哪些東西很粗哪些東西卻很細?

三、欣賞兒歌

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可以分成小組,個別多種形式朗讀)對對歌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西瓜一顆棗一邊多一邊少,一筐蘋果一隻桃一個粗一個細,一條黃瓜一根蔥一邊多一邊少,一包糖果一塊糕一邊唱一邊跳,比比說說記得牢學習創編: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引導幼兒男女分組問答。

活動總結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收穫真大,學了詞,讀了對對歌,還編了對對歌。其實我們的身邊處處都藏着反發現和積累反義詞,並把它們編成對對歌寫下來,背出來。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投放圖片,引導幼兒創編與各種形狀有關的對對歌。

教學反思: 《對對歌》的內容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反義詞兒歌,在兒歌中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反義詞穿插其中。讓孩子在遊戲中學到知識。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親身體會到反義詞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了孩子進一步學習反義詞的興趣。把在身邊找到的反義詞用自己的方式編成兒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幼兒更加明確的認識反義詞。

總之,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小雞的出生和過程。

2、能記住故事情節,並嘗試角色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

1、課件-小雞是怎樣出生的

2、雞媽媽貼畫 小雞貼畫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引入主題。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想不想猜一猜?

(尖嘴巴,花毛衣;愛吃小蟲和小米,渾身上下毛茸茸;說起話來唧唧唧)。

這隻小雞尖尖的嘴巴,黑黑的`眼睛,渾身毛茸茸的,是不是很可愛啊!

二、出示小雞圖片,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雞是怎麼出生的嗎?

(幼兒舉手回答)

2、出示雞蛋,小雞是雞蛋孵化出來的。

在雞蛋的孵化過程中,小朋友們知道雞蛋發生了什麼變化嗎?

三、瞭解小雞是怎樣出生和長大的

1、教師:小朋友們,這是最初的雞蛋,你們仔細的看,蛋殼裏面是什麼樣的?

(引導幼兒大膽表述)

2、在雞媽媽的孵化下,過了幾天,蛋殼裏面發生了什麼變化?

3、在雞媽媽的孵化下,又過了幾天,蛋殼裏又發生了什麼變化?

4、依次觀看小雞出生的照片。

四、幼兒完整欣賞故事(播放錄音)

1、小雞剛從蛋殼裏出來是什麼樣的?

2、小雞睜 開眼睛發現了什麼?

3、我們來模仿一下小雞抖翅膀。

4、引導幼兒學說小雞和雞媽媽的對話。

五、鼓勵幼兒角色扮演

教師當雞媽媽,幼兒當小雞。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回到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瞭解一下自己的成長足跡。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和情節,並能用較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

2、運用掛圖和課件,初步理解並形成“半個月”的時間概念。

3、萌發對月相變化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感受半個月裏月亮形狀變化的過程。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兔媽媽和小兔玩偶、課件、單月的日曆一張。

2、律動《月亮婆婆喜歡我》

3、《望着月亮吃大餅》故事掛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是誰呀?”(出示玩偶)“打個招呼吧!”“兔公公家蓋房子,兔媽媽要去幫忙,小兔只能在家裏等媽媽,它會怎麼等媽媽呢?”(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講述)“平時,你的媽媽不在家,你會怎樣等媽媽呢?”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初步瞭解半個月的時間概念。

“小兔子怎樣等媽媽呢?請聽故事《望着月亮吃大餅》。”

教師:“兔媽媽要多長時間纔回來呢?你們知道半個月時間有多長呢?”(教師出示日曆: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日曆,就知道半個月有多長了)除了用數日曆的方法,兔媽媽還告訴小兔一個什麼好辦法呢?

3、出示掛圖,進一步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好,我們一起來聽聽兔媽媽的好辦法吧!”(播放錄音,再次欣賞故事)

提問:(1)兔媽媽走後頭幾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演示掛圖中的月亮變化)

(2)七八天過去了,月亮變成了什麼樣?小兔把圓圓的大餅吃掉了多少?

(3)又有幾天過去了,天空中的月亮只剩下了什麼?小兔的餅也變成了什麼?

(4)最後一天晚上發生了什麼事?小兔做了什麼?結果怎樣?

(5)小兔是照着誰的樣子等回了媽媽呢?原來圓圓的月亮會變呢!

4、播放課件,引導幼兒進行講述。

“好,我們看着大屏幕,一起講講這個好聽的故事,好嗎?”

5、律動《月亮婆婆喜歡我》結束活動。

“小朋友,月亮不僅會變樣子,它還會和我們做唱歌做遊戲呢!”(教師彈琴,幼兒做律動)

活動反思

《望着月亮吃大餅》是一個童話故事欣賞。一開始利用頭飾兔媽媽和小兔來導入故事情節,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並讓幼兒跟兔媽媽和小兔打招呼問好。在我第一次完整地講述故事時,孩子們聽的很認真,當我故事講完開始提問:半個月到底是多久的時候,小朋友的回答千奇百怪,都迫不及待的說出自己的.答案。最後我用數一數和故事中兔媽媽教給小兔觀察月亮變化的方法告訴小朋友半個月到底是多久。這節課的難點就是在於幼兒對月相變化的理解,在活動中準備了月亮變化的圖片,幼兒可以更加直觀的瞭解半個月中月亮變化的過程,孩子們也可以輕鬆的說出故事情節,比如老師提問:兔媽媽走後剛開始幾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孩子們積極地說:“月亮缺了一些”。老師問:“小兔把月餅吃成什麼樣?”孩子們說:“吃掉了一點點”。老師問:“七八天過去了,月亮變成了什麼樣”?孩子們說:“變成了半圓”。老師問:“小兔把大餅吃成了什麼樣”?孩子們說“吃掉了一半”……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演示和提問的方式把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了,這樣幼兒既理解了故事內容,也明白了月相變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不足:

1、教師在講述月象的原因時,語言可更簡潔。

2、在活動中應發揮幼兒主體,讓他們多說,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交流討論學說兒歌,感受歡度春節的氛圍。

2、積累兒歌中"剝"、"搓"、"踩"、"舞"、等動詞,會在生活中正確使用。

3、體驗與同伴合作朗誦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幼兒用書。

2、春節歌謠 、錄音磁帶、各種小動物角色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聽音樂磁帶,激發幼兒的興趣。

1、 遠處傳來熱鬧的背景音樂和鞭炮聲。

提問:猜猜是什麼事情這麼熱鬧?春節的時候你都做些什麼?

二、聽聽、看看、講講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兒歌。

1、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們的心情怎麼樣爲什麼?

2、教師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興高采烈的迎接春節?他們是怎樣迎接春節的`?

他們說了什麼祝福的話?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鼓勵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三、以遊戲的形式,學習動詞。

1、教師做動作幼兒說出動詞。

2、變化遊戲方式,請個別幼兒做動作大家說動詞。

四、通過各種形式朗誦兒歌,體驗與同伴合作朗誦的快樂。

1、利用圖片,教師和幼兒共同朗誦兒歌。

2、請部分幼兒分角色表演兒歌。

3、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朗誦。

活動延伸:

與建議幼兒自由結伴進行表演。

附兒歌:

過春節春節到,真熱鬧,家家戶戶哈哈笑。

黃狗貼春聯,山羊把地掃,猴子買糖果,花貓蒸年糕。

松鼠寶寶剝花生,母雞大嬸搓元宵,三個小豬來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你來舞龍燈,我來踩高蹺,放起爆竹劈啪響,恭喜恭喜春節好。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最後一片葉子》,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體驗人物的情感。

2、體會最後一片葉子給瓊西帶來的希望,並樂意幫助身邊的人給別人帶去希望。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PPT、樹葉

活動過程

1、觀察人物引題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了一個故事,我們先來看認識一個人(出示圖片1)

師:這個女孩叫瓊西

問:小朋友們瓊西怎麼了?(很傷心、很難過、想哭)

迴應:看到她這麼難過,你難過嗎?我發現你是一個很能體會別人心情的人

問:那你認爲他爲什麼會難過、傷心呢?

迴應:有這個可能,看來你已經動腦經了,你很有自己的想法真厲害

師:瓊西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

2、分段講述故事

A、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出示PPT3-7、音樂)

(蘇和瓊西是一對好姐妹。一個寒冷的冬天,瓊西不幸得了肺炎,她病得很厲害,治好的希望很小。這一天蘇發現瓊西的眼睛睜的大大的,望着窗外,倒數着10、9、8、7、.....原來窗外的樹葉正被風吹得一片一片往下落,瓊西正數着樹上剩下的葉子。瓊西對蘇說:“我在看樹上的葉子,如果樹上一直有葉子,我就會慢慢好起來,如果樹上一片葉子也不剩了,我就會死掉。)

問:小朋友們瓊西到底怎麼了?(生病了、快要死了......)她病的怎麼樣?

問:誰聽清楚了病牀上的瓊西在幹什麼?(數樹葉......)她是怎麼數的?

迴應:她倒着數是因爲樹葉越來越少了。

追問:她爲什麼要數樹葉?(因爲樹葉一直有葉子.........)

提升:你回答得真好,瓊西是把樹上的葉子當成了她活下去的希望

師:可是樹上的葉子越來越少了,瓊西她能活下去嗎?

B、講述故事第二部分

(蘇把瓊西的怪想法告訴了他們的朋友貝爾門,他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畫家。)

師:聽,這天晚上發生了什麼事兒?

師:在這樣的一個夜晚你害怕嗎?有一個人比你更害怕,她是誰?

問:瓊西她在害怕什麼?

問:那貝爾門爺爺知道後,他會怎麼做呢?

小結:在這樣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瓊西的希望葉子有沒有掉光呢?

C、講述故事第三部分

(第二天早晨一醒來,瓊西和蘇驚奇的看到窗外的樹上還有最後一片葉子,白天過去了,那片孤零零的葉子仍牢牢地掛在樹枝上。第三天早晨,那片樹葉還在那裏。一連好幾天,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有掉落。瓊西慢慢好起來了,可樓下的貝爾門爺爺卻去世了。)

問:第二天發生了什麼事?樹上的葉子掉光了嗎?(樹上還有最後一片葉子)

提升:是呀,就是因爲這片葉子瓊西才慢慢的好起來。

師:可是故事裏告訴我們說瓊西慢慢好起來了,可樓下的貝爾門爺爺卻去世了。

問:爲什麼貝爾門爺爺過了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就去世了呢?誰能猜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D、講述故事最後一部分

(原來,在最後一片葉子掉下來的那個颳風下雨的夜晚,貝爾門冒着風雨在牆上畫了一片葉子,他因爲淋雨受涼也得了肺炎,他年紀太大,身體又弱,幾天後就死去了。)

師:孩子們,原來這片希望的葉子是誰送給瓊西的?

師:貝爾門爺爺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卻給瓊西來了希望。我們一起爲貝爾門爺爺鼓鼓掌吧。

師:讓我們一起完整的來欣賞一下這個讓人感動的故事吧。

3、完整欣賞故事

師:孩子們,每個人都需要希望,希望可以給生病的人帶來健康,希望可以還給不開心的人帶來開心。

4、結合生活

師: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像貝爾門爺爺一樣給別人帶來的希望,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A、醫生

B、解放軍

C、小朋友之間的幫助

5、結束部分(希望的葉子)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體會兒歌短小精練、詞彙豐富的特點。

2.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按照兒歌的重複結構結合已有的經驗續編兒歌的後半部分,並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

3.培養幼兒愛動腦筋的習慣,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

 二、活動準備 佈置“圓圓”的家,裏面有各種圓形的物體。兒歌範文、投影儀、畫紙、彩筆。

三、活動過程

(一)以玩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經驗。邀請幼兒到“圓圓”家玩,讓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活動,體會圓的特點和用途。可以看有關圓形物體的圖書和圖片,和同伴玩球,玩車輪,玩其他圓形玩具。

(二)集體講述,交流玩法和經驗。“圓圓”請小朋友說說,剛纔玩了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怎樣玩的,“圓圓”家裏有些什麼東西,這些東西有些什麼特點。

(三)欣賞兒歌,談談自己的體會。指導語:“兒歌裏說了幾樣圓的東西?他們是什麼?圓的車輪怎樣動?兒歌裏用了哪些動詞來形容它的動作?我們還可以用什麼動詞形容車輪的動作。”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分析,理解兒歌裏新運用的`動詞,進一步認識兒歌的結構特點。

(四)學習朗讀兒歌,加深對兒歌的理解與記憶。

(五)續編兒歌,擴展想像力,發展創造力。

1.請幼兒把所看、所想到的有關圓形的物體畫出來。指導語:“還有什麼物體是圓的,兒歌沒有提到的?我們把它畫下來,編成一首兒歌,看誰想得多,編得好!”

2.請幼兒依據自己觀察得來的經驗和畫好的作品嚐試續編兒歌的後半段。鼓勵幼兒用形象、生動、貼切的動詞來描述這些圖形的物體,掌握兒歌的句式特點,要講清楚:圓的什麼,它能怎樣動起來。老師可以利用一些小物體做仿編的示範。

3.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大膽創編。

鼓勵幼兒不把眼光侷限在室內或“圓圓”的家,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大膽想像,創編出與衆不同的獨特的詩句。

(六)結束 讓幼兒把自己續編的部分大聲地在集體面前朗讀出來,讓每個幼兒都有發言的機會。老師把幼兒的朗讀錄下來,最後放出來讓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增強自信心。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教幼兒認識圓柱體和球體,瞭解圓形物體的用途。

藝術:用圓形的色紙拼貼各種物體,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及創造性思維。

語言:進行動詞歸類,看看在這首兒歌裏我們用了哪些動詞,還可以怎樣運用。聽故事《圓圓和方方》,瞭解圓形和方形的作用,懂得驕傲、居功是不可取的。

健康:開展“我和圓圓做朋友”的主題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各種圓形的體育器械創造各種玩法。

五、生活中滲透 在乎時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和區分圓形、球體、圓柱體、半圓形、橢圓形,並學習歸類,增長知識,積累經驗。

六、環境中滲透 在室內牆面提供各種圓形紙片,供幼兒拼貼圖畫和續編兒歌。

七、家庭中滲透 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周圍的事物,繼續創編兒歌。

八、活動評價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的內容,知道要關心老人。

2、通過觀看情景表演的方式,感知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

3、能與同伴合作輪流抓癢癢,體驗抓癢癢的感受和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和一位小朋友排練兒歌情景表演。

2、扮演奶奶的.道具,例如:頭巾、眼鏡等。

3、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故事表演,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誰?對了,我是老奶奶,哎喲!我的背後癢癢了,讓我自己來抓一抓吧,哎,夠不着,抓不到怎麼辦?

幼兒:奶奶彆着急,我來幫你抓癢癢。

幼兒邊念兒歌邊根據兒歌內容表演相應的抓癢動作。老師配合表現奶奶笑哈哈的樣子。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你看見了誰?他們在幹什麼?

(2)教師:小寶寶爲什麼要幫奶奶抓背?他是怎樣幫奶奶抓背的?奶奶高興嗎?

3、再次欣賞兒歌表演。

4、看錶演兒歌,鼓勵幼兒跟着小朋友一起朗誦兒歌。

5、學習表演兒歌《抓癢》。

啓發並鼓勵幼兒根據每一句兒歌的內容,嘗試探索用身體動作表演兒歌。教師:奶奶年紀大,背癢沒辦法,做什麼動作表演呢?……

帶領幼兒完整地邊念兒歌邊表演動作。重點引導幼兒感知練習:輕輕地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地抓癢癢。

6、感知體驗抓癢癢的身體反應,體驗癢癢的樂趣。

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抓到胳肢窩,奶奶就笑哈哈呢?

教師:你知道抓哪裏會有癢癢的感覺?你知道怎樣抓會有癢癢的感覺呢?幼兒與同伴相互抓一抓癢癢,探索感知抓癢癢的奇妙感受,提醒幼兒注意動作不要太重,以免傷寒對方。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抓癢的感受,交流抓癢癢的經驗。

7、教育幼兒關心老人。

教師:小寶寶真可愛,奶奶背癢能主動關心她,小朋友,你在家裏也關心老人嗎?你是怎樣關心他們的?

欣賞教師表演歌曲《好娃娃》。鼓勵幼兒也做個關心、尊敬老人的好娃娃。 活動開始時教師與幼兒表演兒歌內容,引起幼兒的興趣。活動中讓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上的畫面,讓幼兒看圖瞭解兒歌內容,傾聽教師朗誦兒歌。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邊看圖邊聽故事,理解作品所表達的內容,表達自己的想法,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畫面。感受爸爸的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我爸爸》,音樂,圖畫紙、彩色筆

活動過程:

(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1、放繪本封面,“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個爸爸,看到爸爸的樣子,你們猜一猜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幼兒猜想,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今天故事的名字就是《我爸爸》。”“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爸爸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激發觀看的興趣。

2、邊放課件,邊講故事,以問題幫助幼兒理解畫面和故事內容。

1)教師邊講故事邊放課件到爸爸賽跑第一名停

“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什麼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他可以從月亮上頭跳過去,還會走高空繩索(不會掉下去)。他敢跟大力士比賽摔跤,在運動會的比賽中,他輕輕鬆鬆就跑了第一名。”

提問:“故事中的爸爸走了哪些勇敢的事情?”(描述圖片內容)

“你認爲他是怎樣的人呢”(幫幼兒理解作品內容)

教師總結:我爸爸很勇敢。“下面會有什麼事發生呢?我們接着看吧。”(過渡)

2)繼續放課件,幼兒講述圖片內容,到河馬頁停

教師講一張圖片內容,以後逐頁放,幼兒試着講講其他圖片內容“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吃得象馬一樣多,遊得象魚一樣快,他像大猩猩一樣強壯,也像河馬一樣快樂,我爸爸真的很棒!”

提問:“故事中說爸爸像什麼”(幫幼兒理解作品內容)

“說明我爸爸怎麼樣?”(理解爸爸的特點)

教師總結:我爸爸很能幹,做什麼事都做得特別好

3)繼續放課件到掃把頁停

“我爸爸像房子一樣高大,有時又像泰迪熊一樣柔軟。他像貓頭鷹一樣聰明,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傻事。”

提問:我爸爸有什麼特點?

教師總結:我爸爸很高大聰明,有溫柔的時候,也會搞笑。

4)繼續放課件,到踢球頁停,

提問:“爸爸都會做什麼”(描述圖片)

“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的爸爸有哪些本領?”(調動幼兒經驗說一說自己的爸爸)

3.放課件到最後兩頁,提問:“看了這兩幅圖,你有什麼感覺?”讓幼兒體會爸爸偉大的愛。

(二)重點頁回放,讓幼兒充分體會人物特點。

放太陽頁,“小朋友仔細看畫面上除了爸爸,還有什麼?”(太陽)“爲什麼要畫上太陽”(爸爸的愛像太陽一樣溫暖)

總結提問:爸爸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原來,爸爸也愛我,永遠愛我。原來,爸爸的歌是唱給我的,爸爸的舞也是跳給我的,爸爸的搞笑是爲了讓我開心,爸爸有着強壯的身體是爲了更好的保護我,不受欺負,爸爸所要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我。他辛苦地照顧着我,卻永遠笑得那麼開心,原來,爸爸也愛我,永遠愛我。

(三)感情提升,體會父子、父女間互相關愛的情感

1.提問:“你的爸爸是怎樣愛你的.”,啓發幼兒說說爸爸爲自己做的事,體會爸爸的愛。

2.提問:“你會怎樣愛自己的爸爸呢?”啓發幼兒說說怎樣表達對爸爸的愛。

3.教師提議,共同製作一本大圖書,投放到圖書區,以表達對爸爸的愛。

四、活動延伸:爲爸爸製做一件小禮物。

故事:《我爸爸》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我爸爸什麼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他可以從月亮上頭跳過去,還會走高空繩索(不會掉下去)。他敢跟大力士比賽摔跤,在運動會的比賽中,他輕輕鬆鬆就跑了第一名。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吃得象馬一樣多,遊得象魚一樣快,他像大猩猩一樣強壯,也像河馬一樣快樂,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像房子一樣高大,有時又像泰迪熊一樣柔軟。他像貓頭鷹一樣聰明,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傻事。我爸爸真的很棒!我爸爸是個偉大的舞蹈家,也是個了不起的歌唱家,他踢足球的技術一流,也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我愛他,而且你知道嗎?他也愛我!(永遠愛我)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清楚地講述動畫片中有趣的故事情節。

2、體驗喜羊羊戰勝灰太狼的喜悅心情。

活動重點:

讓幼兒理解動畫片的主要情節。

活動難點:

讓幼兒猜想小羊們對付灰太狼的辦法,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表述。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看過動畫片,瞭解動畫片中喜羊羊、村長和灰太狼等的外形特點。

2、物質準備:事先剪輯好動畫片《狼來了》(長度約6分鐘)、播放器。

3、環境創設:安排好幼兒觀看動畫片的座位。

活動過程:

1、播放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題曲,引出活動內容。

引導語:(1)請小朋友注意觀看和傾聽,這是哪部動畫片的主題曲?

(2)今天我們要一起欣賞"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動畫片的第二集,名字叫《狼來了》。請你們想想,小羊們認識狼嗎?如果狼來了,喜羊羊會用什麼辦法戰勝灰太狼?

2、組織幼兒觀看和講述動畫片的第一部分內容(開頭到灰太狼編謊言)。

(1)提問:①灰太狼第一次要到羊村捉羊,它用了什麼辦法?②灰太狼把自己僞裝成什麼樣?(引導幼兒學習詞語"僞裝"。)③灰太狼是怎麼樣編造謊言騙小羊和村長的?

(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幫助小羊們認識灰太狼的真面目:這隻灰太狼太惡毒了,我們有什麼好辦法讓村長和小羊們不上當?哪種辦法好?

3、組織幼兒觀看和講述動畫片的第二部分內容(喜羊羊認出灰太狼到結束)。

(1)提問:①喜羊羊用什麼辦法識破灰太狼的僞裝?②灰太狼是怎麼樣露出兇惡的面目的?誰能用好聽的詞句來講講?

(2)定格畫面,幫助幼兒理解灰太狼的"兇惡面目"和"氣急敗壞"。

(3)提問:最後,喜羊羊是用什麼辦法趕走灰太狼的?

4、引導幼兒完整觀看和講述動畫片的內容。

5、引導幼兒討論和交流動畫片的主題。

引導語:狼來了,小羊們是怎麼樣認識狼的真面目的?爲什麼喜羊羊會戰勝灰太狼呢?

活動延伸:

家園同育: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觀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動畫片,相互交流動畫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