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錦10篇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集錦10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因爲我們班中有一兩名幼兒長期病假,因此我設想將“小貓生病”這個故事,裝在一封信裏來激發幼兒產生對病中小夥伴的關心之情。因爲生病是每個孩子都經歷過,所以孩子們對此有切身的感受。在孩子的經驗基礎上展開,是能夠調動起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最後我本來設計的是給病中的兩個孩子寫封信。這樣前後呼應,讓孩子將故事裏得到的經驗聯繫到實際中,真實體驗關心和被關心的感受。不過在開展活動的那個星期,那兩個幼兒來園了,因此,我臨時改變了方案,在活動最後,讓孩子們設計愛心卡放在教室裏來提醒孩子,平時就要相互關心同伴,體驗到友情的溫暖。

本次活動我帶孩子們重溫了信的功能,使孩子們既懂得了可以用寫信的方式和朋友溝通,又懂得了朋友之間要相互關心,幫助,促進了幼兒社會性及情感的發展,充分挖掘了活動內容的教育功能。

在制定目標時,我有過疑惑的,不知到底應該定位在語言還是社會上。後來,我還是決定將目標定在語言上。因爲整個活動都是從看圖講述上來展開,因此側重點還是語言。不過在環節中我還是整合了語言、社會、藝術等領域。目標第一條:仔細觀察圖片,能根據畫面的多種信息,大膽,合理的進行推測和講述.這個畫面的多種信息,其實是畫面裏的各種圖案蘊含的不同信息。比如,我想讓孩子通過自己觀察發現,生病,除了可以從掛水上看出,還有一些簡單的符號,像簡單的表示頭暈的線條,咳嗽的線條,還有邊上的藥瓶醫生的服飾等等,都能幫助我們推測發生了什麼事。

二、具體活動設計:

(一)活動目標

1. 仔細觀察圖片,能根據畫面的多種信息,大膽,合理的進行推測和講述.

2. 感受在生病時朋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美妙情感.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過信,瞭解信的基本格式。

2.掛圖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信封

師:小朋友看,這是誰的信?是誰寫給小兔的信呢?

師:你是怎麼看出來是小貓寫給小兔的信?

師:哦,原來啊,在中間很醒目的地方寫的是收信人的名字,而右下角寫的是寄信人的名字.

(環節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本來我想以故事導入,讓孩子說說,可以有哪些方法讓好朋友知道自己生病了。但後來發現這樣孩子的思維容易分散,不集中,而且問題的開放度也不夠。所以,後來我就修改爲直接出示一個大信封,讓孩子帶着好奇來看到底信裏說了一件什麼事。其實,這個活動內容就等於是藉由信的形式展開)

2.讀信三部曲。

師: 我們來看看,小貓畫了什麼?

教師放音樂(一)

教師出示信,引導幼兒觀察。(見圖一)

師:小朋友剛纔都觀察的很仔細,看到小貓畫了掛鹽水,吃藥,打針,出汗,咳嗽,頭暈,這些現象都表示,小貓想跟小兔說什麼呢?

請幼兒個別發言

師:哦,原來小貓想跟小兔說自己生病了.你看,這張圖上說明小貓想跟小兔說什麼?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

請個別幼兒發言(眼淚,嘴角往下)

師:那你覺得小貓心裏會想寫什麼?

師:小貓的信寫好了,誰來做小貓來讀一讀這封信. 你可以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幼兒相互討論,將看懂的圖用語言表達出來。

要求:幼兒完整講述三幅圖.

3.討論並講述。

師:小兔收到信後,發生了什麼事呢?

師:你看,小貓的好朋友在做什麼?

師:你覺得小貓現在的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從哪裏看出來?

師:小貓受到很多朋友的關心和照顧,感到非常的開心和幸福。誰能看着這幾天張圖片完整的說說,小貓生病後發生了什麼事?我有個要求:你看,這幾幅圖的右下角有數字,這代表什麼意思?請你按照順序來說說,行嗎?

請個別幼兒來講述

鼓勵幼兒完整地講述。

(環節設計意圖:上面這兩個環節,看似都是看圖講述,但,我其實是分兩個層次來進行的。第一層是3張圖逐圖出示,這3張圖是有情節的,分開出示,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觀察畫面,學會從圖上的信息中推測出故事情節。第二層的四張圖片我是一下子一起出示的,因爲孩子在有了看圖的經驗後,能學會自己看圖,並完整講述。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次挑戰。而且,我發現這兩個環節的畫面情感都有很突出的特點。因此,我還選擇了帶有相應情感的背景音樂,我想讓孩子多元素的感知畫面帶來的信息。)

4.移情講述。

師:小貓生病後得到了這麼多朋友的關心愛護,相信他一定能早日康復。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一些小朋友雖然現在能夠來幼兒園,但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你覺得我們可以爲他們做些什麼?

師:在你的'椅子下面有些愛心卡片,請你轉身把你的想法記錄在卡片上.

幼兒操作

師:你想怎麼做呢?

師: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是有愛心的孩子,我們回教室把這個愛心卡貼到牆上,每天提醒自己要主動關心和幫助別人,好嗎?

三、活動反思:

回看本次活動,爲了幫助幼兒主動學習,我用了以下兩種方法策略:

1.看圖推測策略

1)分層出示

我分了兩個層次出示圖片。第一層是3張圖逐圖出示,一開始的3張圖是有情節的,分開出示,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觀察畫面,學會從圖上的信息中推測出故事情節。第二層的四張圖片一下子出示,因爲孩子在有了看圖的經驗後,能學會自己看圖,並完整講述。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次挑戰。

2)突出符號信息

圖片上的各種圖案和符號都是一種信息,能夠幫助幼兒推測其中的情節發展。像第一幅中小貓頭上有暈眩的圖案,嘴邊有咳嗽的氣,旁邊有吊水瓶,藥瓶,身邊站着頭上戴紅十字的醫生,這些信息都在告訴小朋友,小貓生病了,可是身邊卻沒有人來關心它,所以他心裏會產生了想法。因此這些信息符號教師可以稍加突出,比如用色彩突出,或用誇張的畫法吸引幼兒的視線。幫助幼兒學會觀察不同的符合以便獲得正確的信息。

2.多元素感知策略

1)音樂的自然融入

我發現這個活動中的畫面都帶有明顯的情感特徵。因此,我選擇了帶有相應情感的背景音樂,在出示畫面時播放相應畫面,用音樂給孩子一種信息暗示,幫助孩子自主推測情節的發展,多元素的感知畫面帶來的信息。

2)用繪畫來表現

有時,語言並不一定能完全表達清楚的時候,繪畫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特別對於處於中班年齡的孩子來說,可能不能用清晰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在活動最後加入了一個繪畫環節,請幼兒將以後想怎樣關心幫助別人的想法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在愛心卡片上。並最後裝飾在教師牆面上,畫面能較好的提醒幼兒要多關心他人。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圍繞主題運用較準確、生動的語言談話。

2、鞏固幼兒對春季特徵的認識。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幼兒到室外觀察春天的各種變化。

2、背景圖一幅(畫有春姑娘、草地、小河等春天的景物)。

3、寫有春天、五顏六色的字卡兩張:

4、彩筆、畫紙每人一份。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利用歌曲《春天來了》導入活動。

師:剛纔我們一起唱的歌曲表現的是什麼季節?(引導幼兒說出歌曲表現的是春天)。?

二、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講述春天的基本特徵。?

師:瞧,春姑娘多美,可她卻不高興,因爲她沒有找到她的朋友們,小朋友們願意幫春姑娘找一找嗎?

1、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春天所見到的景色後,引導幼兒用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見到的春天的特徵。如:春天到了,小草從地下鑽出來:柳樹發芽了;桃花開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等等。?

2、教師對幼兒的講述進行小結後,進一步提高幼兒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3、以繪畫展示春天的景色。?

師:春姑娘說小朋友知道這麼多春天的特徵,她想讓你們把自己所見到的都畫下來佈置一幅美麗的`春天的畫面。

某教師將幼兒所畫的人物、動物、植物等剪下來,和幼兒共同佈置在背景圖上。

某引導幼兒運用自己學過的優美語言,生動的講述美麗的春天。

某教師再次對幼兒的講述進行小結,對講述出色的幼兒及時進行表揚,鼓勵語言表述能力差的幼兒大膽發言。

某引導幼兒用五顏六色來形容春天的顏色。出示字卡教幼兒學習認識詞語:春天、五顏六色。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戶外去找春天,鼓勵幼兒尋找新的發現。讓幼兒感受春天給大自然帶來的美,激發幼兒保護花草地樹木的情感。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名稱、主要角色及對話。

2、能用連貫語言講出角色間的對話。學習詞語:蹦蹦跳跳、摘、頂着。

3、教育幼兒同伴間要互相團結、互相幫助。

二、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角色頭飾、雨傘

2.觀察過荷葉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雨傘,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把什麼?(雨傘)

那我們什麼時候要用到這把雨傘呢?(引導幼兒說:下雨的時候)小朋友真聰明,都知道下雨的.時候我們要用到雨傘、雨衣,這樣我們身上就淋不到雨了,就不會溼

(二)學習故事

可是,有一天突然下雨了,小白兔在草地上玩耍沒帶雨傘,那它是怎麼辦的呢 ?下面聽老師給你們講這個故事。

1、交待故事名稱後,直接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

2、逐一出示故事圖片,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提問:

剛纔,老師講到誰在草地上玩?(小白兔)小白兔是怎樣來到草地上的?(學習詞語:蹦蹦跳跳)跟幼兒一起用動作表示。小白兔玩着玩着天怎麼樣了?(下雨了)小白兔有沒有淋到雨,那它想了一個什麼辦法來避雨的?(學習詞:摘、頂)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這些動詞。

3、教師繼續講述故事,然後提問:

小白兔走呀走,前面遇到了誰?(小雞)小白兔看見小雞被雨淋到了,它連忙說了一句什麼話?(引導幼兒說出:小雞,小雞,快到葉子底下來吧!)請個別幼兒回答,集 練習。這時候,小雞有禮貌的說了什麼?(讓幼兒學說:謝謝你,小白兔)請個別幼 兒上來扮演角色,練習動物間的對話。

方法同上,讓幼兒練習小白兔、小雞和小貓之間的對話。

4、幼兒與教師一起邊表演邊講述故事。

5、啓發幼兒說一說:“如果下雨,手中沒有雨具,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避雨?”

6、利用角色頭飾,請部分幼兒表演,啓發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三)教育幼兒相互間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聽了這個故事後,你喜歡誰,爲什麼?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發現故事中的反義詞並積累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反義詞。

2、體驗動物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關愛的美好情感。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故事,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圍巾、皮帶;厚書、薄書;長頸鹿、小羊;白天、黑夜;木椅、沙發;糖、藥;兔子、烏龜;高興、生氣)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幼兒經驗的梳理。

師:老師要考考小朋友。我做一個動作,(做雙臂向左的動作)你能做出相反的動作來嗎?請一個小朋友站到老師旁邊來試一試。

做對的小朋友也想一個動作,讓其他小朋友找相反。

二、猜一猜——引出熊叔叔是一個喜歡幫助別人的人,爲下一環節作鋪墊

圖片一:

提問:孩子們,老師帶來一個故事,名字是《熊叔叔的生日派對》,你知道生日派對是幹什麼嗎?

師:生日派對就是過生日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最重要的是還有好吃的蛋糕,真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圖片二)今天是熊叔叔的生日呀,咦,他怎麼在睡覺?

幼兒猜測

小結:原來,熊叔叔在幫助小動物們在小溪上造了一座石橋,忙了一天一夜,可累了,一到家就躺在牀上呼呼大睡。

三、看一看——熊叔叔幾次聽到門鈴聲的反應(相反的動作)

提問:

圖片三:(叮咚)有人按門鈴。(叮咚、叮咚……)

老師與幼兒一起邊閱讀邊講述故事

師:熊叔叔從睡夢中醒來,(哈欠)“是誰找我”,他一邊打着哈欠一邊開門,“咦,沒人啊……”於是他關上門,剛爬上樓梯,(叮咚叮咚)“是誰呢?”他又爬下樓梯,走出屋子,(左看看,右看看)“誰啊?”,還是沒人,熊叔叔轉身走進屋子,這下可好,討厭的門鈴把熊叔叔吵得睡不着覺,他想:坐在沙發上看會報紙吧,這時(叮咚叮咚)熊叔叔騰地從沙發上站起來,“咚咚咚”衝出門外,雙手插腰,這時的熊叔叔非常(生氣), “哼,到底是誰在搗亂!”

提問:門鈴聲一共響了幾次?每次門鈴響,熊叔叔分別做了哪些動作?咦,孩子們,你從熊叔叔的動作裏,發現了什麼嗎?(知道嗎?在這些動作裏面藏着一個祕密,你發現了嗎?)

幼:這些動作是相反的`。(追問:那誰和誰是相反的呢?)

小結:原來開和關、上和下、進和出、站和坐,這些動作都是相反的。

過渡:哎,你們說會不會是有人在和熊叔叔玩相反的遊戲。

四、玩一玩——積累生活中的一些相反的詞語

1、你還知道哪些詞語也是相反的呢?

2、找相反的朋友

要求:每人一張圖片去找相反的朋友,並說一說什麼地方相反。

每組選一名幼兒介紹自己找到的相反。

小結:我們已經幫圖片找到了相反。我們也可以在生活中找找相反。

五、想一想——引出結局,出人意料

1、提問:熊叔叔還在氣頭上,突然看見門口有個大禮盒。這麼大要怎麼挪進屋呢?

幼兒:推

師:熊叔叔在後面使勁推着箱子,我們也去幫忙吧,誰可以用一個相反的動作幫助熊叔叔(在前面拉)黑喲、黑喲,好重啊。

師:好期待呀,裏面會有什麼呢?有請熊叔叔打開禮盒,哇,裏有什麼啊?(動物新村的朋友和蛋糕)

提問:爲什麼小動物們都來給熊叔叔過生日?(回憶故事開頭)

師:熊叔叔樂於助人,所以這麼多好朋友都來爲熊叔叔過生日,照理說,他應該開心纔對,可是,熊叔叔怎麼哭啦?

小結:熊叔叔雖然眼角掛滿淚水,但是細心的孩子發現了嗎?他的嘴角卻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結束:好幸福的生日派對啊,我也想參加他的生日派對,那就一起來吧!(播放《生日快樂》歌曲,師生歌唱、舞蹈)

教學反思:

因爲我們班新發了一批繪本閱讀圖書,孩子們對這些圖書非常感興趣,所以我選擇了其中的一本《熊叔叔的生日派對》作爲活動內容。繪本中使用了幾組常見的反義詞,開關、上下、進出、站坐,這些反義詞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符合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活動中,孩子們對畫面內容充滿了期待,被課件的聲音、圖片深深吸引,每個幼兒都表現的異常專注,似乎進入了熊叔叔的故事中,這也是繪本的魅力。

在第一環節,通過觀察畫面發現熊叔叔所做的動作都是相反的,有三分之一幼兒沒有發現。我分析原因是幼兒第一次接觸反義詞,對這個概念比較陌生。活動前設計了做相反的遊戲,意圖是將難點前置幫助幼兒理解反義詞,但實際活動時我只是讓幼兒做了遊戲,沒有提煉反義詞的概念。

在幼兒閱讀繪本後幼兒輕鬆掌握了反義詞的含義,在操作環節對粗細、高矮、厚薄、高興生氣、白天黑夜等反義詞很容易就配對了。兔子烏龜(快慢)、糖藥(甜苦)、沙發椅子(軟硬)有一定難度,是給能力強的幼兒準備的。在教師引導下,孩子們還是能夠理解的。我感覺這個教育活動還是比較成功的。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目標:

1、在邊聽、邊說、邊猜想活動中大膽參與,樂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通過三種角色實現了飛天理想的態度和行爲,領悟堅持纔會成功的道理。

準備:

PPT圖片、小動物頭飾活動過程:

一、 師生問好

二、出示PPT提問:

1、小朋友,你們看,圖片上的動物在幹什麼呢?(幼兒自由討論)(有的小朋友說···還有的小朋友說···)

2、那他們想幹什麼呢?我們來聽一個故事,答案就在故事裏。

三、講述故事並提問

1、小動物爲了想飛,絞盡腦汁。小貓和小狗把氣球栓在木箱子上,可是怎麼也飛不起來。

提問:原來,小貓、小狗想飛,飛到哪裏去了?(天上)

2、小狗把雨傘系在籃子上,然後爬牆頭,坐在籃子裏。籃子並沒有在天空中飛翔,而是"砰"的一聲摔落在地。

提問:小貓和小狗想飛上了天,他們想了什麼辦法?

3、還有一隻小青蛙,他也想飛,聽我接下來講的故事,想想小青蛙想了什麼辦法飛起來的,可仔細聽哦!

當青蛙對大家 說自己打算造架飛機的時候,大家都譏笑他。青蛙說:"你們等着瞧,總有一天你們會看見我在天空中飛翔的。"很長時間過去了,青蛙一直在園子裏錘呀錘呀。動物們都覺得他很愚蠢。

一天,樹林上空飛來了一架紅色的小飛機,飛機裏坐着的正是青蛙。他向大家揮手致意,不停地在空中盤旋。

"他成功了!""他飛得多漂亮啊!""他能造,我們也能。""來,大夥兒一起動腦,不怕造不成。"提問:小動物們想知道青蛙想上來態度怎麼樣?

小青蛙爲什麼能上天?

四、總結:

小青蛙打算造飛機時,其他小動物都笑話他,但是小青蛙沒有氣餒,他不怕困難堅持做好一件事。最後,他成功了,除了造一架紅色的小飛機,我們要學習小青蛙,不怕困難、不怕嘲笑,堅持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成功。

五、結束

小動物看見小青蛙飛上天,也想飛上天。今天 ,他們想請小朋友幫忙,爲他們設計一種飛行工具,小朋友能做到嗎?(能)我相信你們只要像青蛙一樣堅持努力,也一定能飛上天的。

故事:青蛙飛行員

小動物們爲了想飛,絞盡腦汁。小貓和小狗把氣球拴在木箱子上,可是怎麼也飛不起來。

小狗把雨傘系在籃子上,然後爬到牆頭,坐在籃子裏。籃子並沒有在天空中飛翔,而是"砰"地一聲摔落在地上。

小貓失敗了以後就不敢嘗試了,它只是躺在太陽底下睡覺。在夢裏它長出了一對像蝴蝶一樣的`翅膀,飛了起來。

當青蛙對大家說自己打算造架飛機的時候,大家都譏笑他。青蛙說:"你們等着瞧,總有一天你們會看見我在天空中飛翔的。"很長時間過去了,青蛙一直在園子裏錘呀釘呀。動物們都說他很愚蠢。

一天,樹林上空飛來了一架紅色的小飛機,飛機裏面坐着青蛙。他向大家揮手致意,不停地在空中盤旋。

“他成功了!”“他飛得多漂亮啊!”“他能造,我們也能。”“來,大夥兒一起想辦法,不怕造不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理解兒歌的內容,從中發現顏色的微妙變化。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詩歌的仿編。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幼兒產生共同興趣今天老師已經成爲魔術師,想給我們小朋友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在這個魔術中有許多的祕密,比一比,誰的眼睛最厲害。

二、教師進行調色操作,幼兒進行兒歌學習

三、幼兒分句學習兒歌

1、紅,黃顏色的混合引入:你們瞧!老師已經準備了3杯水,看一看有什麼不一樣(顏色不同)我今天要用這些顏色來變個魔術首先我拿出紅色,然後放入黃色,請小朋友仔細聽聽咒語:“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提問:有什麼變化?它是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誰能夠告訴我,你聽到的咒語是什麼?(出示圖譜)幼兒學念。

2、教師分別將紅藍,黃藍混合現在我們用別的顏色混合來看看(以同樣的方式來引出接下幾句)

3、教師小結現在顏色越變越多了、這個魔術可真神奇,現在我把這些顏色怎麼變出來的,編成一首兒歌,名字叫多彩的顏色

四、幼兒完成的學習

1、教師完成的'朗誦一遍提問:你在兒歌中聽到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手拉手,變出什麼顏色畫什麼?最後魔術師是怎麼說的?

2、請幼兒完整的朗誦

3、請幼兒自由的朗誦

4、請小朋友分角色朗誦

五、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詩歌創編

1、魔術師變出的色彩能畫出許多的東西,請小朋友仔細的想一想變出的顏色還能畫什麼?(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幾名幼兒將自己編的組合兒歌

3、請個別幼兒完成創編

延伸活動: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許多顏色,你們試一試哪兩中顏色手拉手,變成什麼顏色畫什麼?《顏色寶寶變魔術》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畫桔子;黃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綠色畫葉子;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紅黃藍色手拉手,變成黑色畫車子。

教學反思

此活動是一個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也充分體現了語言活動的特點。孩子們喜歡說,有機會說,還能勇敢地說。這是因爲老師給小朋友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如談話的形式有自由交談、分組交談、個別交談、等形式,從而使小朋友都有鍛鍊的機會。而老師活動設計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過引出話題—自由交談—分組交談—拓展談話範圍層層深入的環節,輕鬆地解決了整個活動中的重難點。只是由於孩子對個季節的認識和興趣也分清了,我覺得通過這次活動小朋友們的想象力,觀察能力還提高。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並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們的快樂。

2、結合生活經驗,學說“……我的心裏呀,真快樂!” ,幫助幼兒發現快樂、分享快樂。

活動準備:

1、製作“快樂口袋”的電腦課件。

2、用布製作的快樂口袋一個。

活動過程:

開場:孩子們與教師輕鬆的一起進教室和客人老師打招呼,音樂起,《快樂頌》“你快樂嗎?我很快樂”,大家一起舞蹈。

“讓我們一起大聲的說出我們的快樂口號是什麼?——快樂一加一,開心你我他!”

幼兒坐下,教師:“每當我們跳舞的時候,我們大家心裏都非常的怎麼樣(快樂)?今天老師還爲小朋友準備了一個關於快樂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一、聽一聽——幼兒欣賞故事,體驗作品經驗。

教師打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邊聽故事邊看動畫,逐句講述故事前半段“森林裏……我有這麼多好朋友,我的心裏真快樂!”。

故事講述中,讓幼兒進行猜想小動物對口袋說的快樂,發揮幼兒的想象力。(依次請小朋友猜想小青蛙、小鳥、小象、小豬的快樂)

提問:

1、“小猴發現的這隻神奇的口袋只能裝什麼?那這隻口袋,我們把它叫做什麼口袋?”(快樂口袋)

2、“哪些小動物跑來對着口袋說話了?

3、它們分別說了什麼?我們一起來學學。”(幼兒依次學習小青蛙、小鳥、小象、小豬、小猴的話,並用適當的語氣和動作表現。)

二、玩一玩——把快樂告訴口袋,鞏固作品經驗。

教師:“小動物們有這麼多快樂的事情,那你們有沒有快樂的事情想對快樂口袋說呢?”讓我們一起把快樂口袋喊出來吧——快樂口袋、快樂口袋!(出示快樂口袋)

1、分別請幼兒說說自己的快樂。

2、幼兒自由找朋友講講快樂的事情。

3、跳一跳,老師邀請孩子跳快樂的舞蹈。

三、繼續講述故事後半段,引發幼兒對快樂的進一步理解。(播放課件,觀看故事後半段)

從“森林裏找了一場大火——大家的心裏都非常的難過”後提問:

1、“突然森林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2、爲什麼小動物們都不快樂了?你有什麼好辦法讓他們快樂起來?

講述故事最後一個部分,提問;

1、“小猴想起了什麼?它是怎麼做的?”

2、“最後小動物們怎麼樣了?是誰讓小動物們又重新快樂起來的?”

五、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這隻快樂口袋真是太神奇了,我們一起再來完整的聽聽這個故事,請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來講。”

六、談一談——什麼叫快樂,遷移作品經驗。

教師:“小動物們又重新快樂了,小朋友們對着快樂口袋也說了很多自己的快樂事兒,老師也找到了你們快樂的片段,讓我們來看一看。(在播放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回憶快樂的片段,並一起說說快樂的事情。)

教師小結: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要學會發現快樂,並與別人共同分享快樂,使大家都快樂起來那纔是真正的快樂。

結束:讓我們把我們的快樂也帶給我們的'客人老師吧,“快樂一加一,開心你我他”!

附故事《快樂口袋》

森林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小動物,他們每天都在一起勞動、遊戲,個個都是要好的朋友。

這天,小猴在河邊發現了一個神奇的口袋。這個口袋只能裝一樣東西,那就是快樂。只要你把自己的快樂對着口袋說出來,你的快樂就會被裝進去。這口袋太神奇了!

小青蛙跳了過來,對着口袋說:“我在稻田裏提了許多許多害蟲,看到莊稼長得這麼好,我的心裏呀,真快樂。”

小鳥飛了過來,對着口袋說:“媽媽病了,我捉了蟲子喂媽媽吃,媽媽說我是懂事的好孩子,我的心裏呀,真快樂。”

小象走了過來,對着口袋說:“我昨天捲了許多木頭幫山羊爺爺蓋房子,看見山羊爺爺住進了新房子,我的心裏呀,真快樂。”

小豬也來了,對着口袋不好意思地說:“我,我昨天打針沒哭,媽媽說我變得勇敢了,我心裏可真快樂。”

聽了小豬的話,小夥伴們都哈哈地笑了起來。這麼多快樂鑽進了口袋,口袋一下子變得鼓鼓的。

小猴撓撓頭說:“你們說了這麼多快樂的事情,我也要說一說。”小猴想了想,對着口袋大聲說:“我有這麼多好朋友,心裏真快樂!”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小動物們相親相愛地生活在一起。突然有一天,森林裏着了大火,燒死了許多許多樹,小動物們的家沒有了。小鳥和小豬傷心地哭了起來,大家都很難過。小猴忽然想起一樣東西,那就是快樂口袋!

小猴飛快地取出快樂口袋,悄悄地解開了口袋上的繩子。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小夥伴們一下子想起了以前許許多多的事情,臉上慢慢露出了笑容。小象站起來說: “大家別難過了,以前我們的生活多麼快樂,現在我們一起動手蓋新房子,我們還會和以前一樣生活得快快樂樂。”“對,對!”小夥伴們一齊答應,他們馬上動手蓋新房子。過了幾天新房子蓋好了,他們又開始種樹、養花,自己的家變得更加漂亮了。

現在。這些可愛的小動物仍然相親相愛地生活在一起,那個快樂口袋又變得鼓鼓的。因爲小動物們每天都有快樂的事情對它講哪!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8

一、活動前的思考教材的分析:

這是一首短小精煉、通俗易懂、富有韻律的兒童詩,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短小的詩歌中蘊含了大樹和小鳥之間友好快樂的濃濃情意,適合中班幼兒學習,中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創造力,讓他們進行詩歌部分仿編,可以進一步提高幼兒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對幼兒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教材中讓幼兒理解大樹和小鳥的依存關係是本活動的難點,教師很難用深奧的理論來闡述,在活動設計中,我還是通過讓幼兒瞭解大樹和小鳥是好朋友,爲什麼是好朋友來說明這個問題。這樣更符合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

幼兒分析:孩子們在以往類似的語言活動中,大多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作品的主要內容,並樂意用語言簡單表述自己的想,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大小字樣有一定的熟悉。但是由於幼兒的詞彙量如疊詞等比較少,因此本次活動爲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並努力爲每個幼兒提供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的`機會,從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學習詩歌,加深對漢字大、小的認識。

2.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採用部分替換的方式,嘗試仿編詩歌。

3.體驗大樹與小鳥之間互相友愛、相互依存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1.圖片一套

2.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初步認識大、小字樣。

3.幼兒用書:《大樹和小鳥》

四、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小字樣1.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神祕的客人,看看是誰呢?

2.出示大小字樣讓幼兒猜測。教師:原來是一位大客人和一位小客人呀。

3.教師:其實呀它們各自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一個叫大樹,一個叫小鳥。它們給我們班的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叫《大樹和小鳥》。

(二)教師朗誦詩歌,幼兒初步欣賞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教師:這首詩歌裏,大樹和小鳥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兒講到什麼,就出示哪張圖片。)3.教師:爲什麼大樹和小鳥快樂陶陶呢?

4.教師總結:大樹和小鳥相互幫助,相互友愛。所以它們生活在一起很快樂。那我們再把這一件快樂的事情感受一下吧。

(三)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結合留白的方式,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學唸詩歌。如教師邊指圖片邊念:大樹--幼兒接念:高高。教師再念:住着--幼兒接念:小鳥。等等。

(四)分角色學唸詩歌。

1.教師將幼兒進行分組,一半念大樹,一半念小鳥。

2.男孩女孩分組,男孩念大樹,女孩念小鳥。

3.教師將幼兒進行分組比賽。

(六)仿編詩歌。

1.教師:高高的大樹上還會住着誰呢?(如幼兒說到松鼠,則將詩歌中所有的小鳥替換爲松鼠進行仿編。)五、活動延伸:

1.家園公園:回家後也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媽媽說一說,跟他們一起表演。

2.遊戲活動:遊戲的時候,可以跟你們的好朋友說一說除了松鼠還可以換成什麼?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能講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教育幼兒不亂扔垃圾,培養良好的生活可慣和行爲。

活動準備:

西瓜圖片,故事《瓜瓜吃瓜》。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我們來猜個謎語(有個綠衣郎,肌膚紅又亮,生出小寶寶,個個黑臉膛),猜猜是什麼?對,是西瓜。告訴你們有個小朋友,叫瓜瓜。爲什麼叫瓜瓜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們來聽個小故事。

2.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一遍,提問:

(1)故事裏說了些什麼?

(2)瓜瓜他是怎麼吃西瓜?吃完西瓜後,他怎麼做?

(3)結果發生了什麼事?

3.教師結合圖片,再次講述故事:

(1)瓜瓜吃到外婆帶來的西瓜了嗎?爲什麼

(2)後來,外婆摔了一跤後,瓜瓜怎麼想,他又怎麼做?

4.討論:

(1)故事講完了,你喜歡瓜瓜嗎?爲什麼?

(2)如果你是瓜瓜,你會怎麼做?

5.總結:

剛纔小朋友們都聽了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告訴我們吃完的瓜、果皮、廢紙、吃剩的東西扔到垃圾箱裏,不能亂扔,看到果皮廢紙在地上、路上,我們也要扔到垃圾箱裏)

附故事:

瓜瓜吃瓜

有個小朋友,他的名字可怪了,叫瓜瓜,他爲什麼叫瓜瓜呢?原來他生下來的時候,胖墩墩,圓滾滾,像個西瓜,所以他爸爸媽媽就叫他瓜瓜。

瓜瓜可愛吃西瓜啦,他一下能吃幾大塊,吃完了把背心往上一拉,挺着圓鼓鼓的肚子,用手一拍,嘭嘭響說:“西瓜在這兒呢!”

有一天,天很熱,瓜瓜又鬧着要吃西瓜,“媽媽,拿出一個小西瓜來,”媽媽對他說:“就剩這個小的了,先吃吧。等一會兒,外婆要來,說不定給你帶個大西瓜哩!”媽媽把西瓜切了,就上班去了。瓜瓜斜着眼看了看西瓜,翹起嘴巴,心想:“哼,這麼小也叫西瓜?可是他蠻口渴的,又想:瓜是小了點,說不定也挺甜哩!就拿起一塊咬了一口。哎,一點兒不甜。

他吃完一塊,心裏生着氣,一甩手把西瓜從窗口扔了出去,掉在了衚衕裏的路上。剩下的幾塊,瓜瓜氣呼呼地咬了幾口,就一塊一塊地從窗口扔出去。他想:要是外婆真的'帶個大西瓜來,那該多好!於是他就扒在窗臺上,向衚衕路口望着。

過了一會兒,來了個人。慢慢地走近了,沒錯,是外婆來了。她還抱着一個大西瓜呢!瓜瓜看到了,大聲嚷:“外婆,我來接您了!”

外婆聽見了,心裏一高興就加快了腳步。走到垃圾箱旁邊,不小心腳踩在西瓜皮上,摔了一跤。手裏抱的大西瓜,啪嗒一下,摔了個粉碎,外婆一邊爬起來,一邊說:“誰把西瓜皮扔了這一地!”

瓜瓜出了門,連忙把外婆扶起來。一邊氣呼呼地踩着地上的西瓜皮:該死的西瓜皮,哪個壞蛋扔的。咦,西瓜怎麼這麼小?哎呀,這不是自己扔的嗎?瓜瓜偷價看了外婆一眼,吐了吐舌頭,悄悄地把西瓜皮一塊一塊地扔到垃圾箱裏去。

瓜瓜看了看外婆帶來的大西瓜,瓢兒紅紅的,一定很甜。可惜碎了,沾上了泥。他只好嚥着口水,拿起碎瓜塊往垃圾箱裏扔去。外婆不知道西瓜皮是瓜瓜扔的,看見瓜瓜把西瓜皮扔到垃圾箱,說:“真乖,都像瓜瓜這麼懂事就好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看看、講講、玩玩中學習整首詩歌。

2、學習用XX見面XXX的句型創編兒歌,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和創造力。

3、培養幼兒愛動腦的習慣,體驗合作的愉悅。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兒歌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課件:怎樣打招呼

2、小兔頭飾2個,小鳥、小象、小魚、小猴、小朋友互相見面卡各一張。

3、每個幼兒一張動物見面小圖卡放於椅子下。

活動過程

一、 情境表演,初步嘗試學習XX見面XXX的句式。

1、觀看情境表演。

教師:小朋友看,誰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兩隻小兔見了面做 些什麼?

2、小兔見面是怎樣做的?

我們用好聽的聲音來說,用三個字說出來。

3、小兔見面除了用動作表示,它們心裏還覺得怎樣?

教師用雙響筒打節奏,我們把小兔見面也說進去把講完整就更加好聽了。

二、 讓幼兒在說一說、學一學、玩一玩中鞏固學習XX見面XXX的句式。

1、出示小鳥。

教師:小鳥見面會怎樣呢?

2、出示小象、小魚、小猴見面卡。

教師:小象、小魚、小猴見面又會怎麼樣呢?

(幼兒互相講講,再個別幼兒講述,根據幼兒講述情況,讓幼兒學一學小動物的動作或心理等)

三、學習兒歌。

1、老師示範朗誦兒歌。

幾點:老師把剛纔小朋友說的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就叫《見面歌》,

(出示文字)

請小朋友仔細聽,聽聽哪些是小朋友自己編到的,哪些沒有講到?

2、提問:小朋友聽出來沒有,剛纔老師唸的哪些是小朋友已經講到的,哪些沒有講到?

(出示小朋友見面卡,學習最後一句,講解hello的意思。)

3、幼兒學習兒歌。

第一遍:老師指圖,幼兒學習。

第二遍:找一個好朋友,一邊念一邊做動作。

四、創編兒歌。

1.看圖卡編。

教師:剛纔小朋友講了好多小動物見面會怎麼樣,我們把它們也編進兒歌裏去。

(1)編給旁邊的好朋友聽。

(2)請1——2位能力強的`幼兒完整編。

2.人手一張小圖卡進行創編。

(1)幼兒互相編編講講。

教師:森林裏面來了好多小動物,他們也都想來編兒歌,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它們已經悄悄地來到小朋友的小椅子下了,我們幫他們編一編,編好了跟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

(2)請個別幼兒拿着小卡片編,老師出示相應的圖卡。

五、活動延伸。

1.趣味遊戲-怎樣打招呼

2.拿着小卡片互相講給對方聽。

《見面歌》

小雞見面,嘰嘰嘰,嘰嘰嘰;

小貓見面,喵喵喵,喵喵喵;

小狗見面,汪汪汪,汪汪汪;

小朋友見面,你好,你好。

教學反思:

中班孩子缺乏生活經驗,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兒歌《見面歌》是一篇關於小動物講禮貌的兒歌。內容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不用特殊記憶,有趣的兒歌符合我們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非常適合小班幼兒學習。

小百科:見面,指認識,初次相見;會面,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