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究發現桔子的特徵及桔子製品。

2、嘗試製作桔子製品,並對製作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實物桔子若干,榨汁機一臺,杯子、吸管若干。

2、封閉的盒子一個(只可以一隻小手伸進去),裏面放一個桔子。

3、幼兒瞭解許多種水果的形狀及吃法。

活動過程

1、猜一猜

(1)第一次猜想:有一種圓圓的水果,它是誰?

讓孩子們將自己平時所認識的水果在頭腦中過濾一遍。

(2)第二次猜想,在第一次的基礎上縮小範圍 :有一種水果圓圓的.,要剝開皮才能吃。

讓孩子們運用篩選和排除的方法努力去探訪答案。

2、動腦筋,想辦法

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封閉的盒子,只有一隻小手可以伸進去,要求在不用眼睛看的情況下,自己想辦法去獲得答案。(可以用鼻子聞、用手摸等)

3、玩一玩, 發現祕密

(1)幼兒討論:桔子可以怎樣玩。(滾着玩、拋着玩、掛起來當繡球、當小丑的鼻子等等)

(2)幼兒討論:桔子可以怎樣吃。(剝開皮就吃、做成冰糖葫蘆、做成桔子罐頭、榨汁等等)

(3)幼兒討論:桔子皮有用嗎?(洗淨曬乾可以象茶葉一樣存放和衝飲,可做成糖桔絲、糖桔丁、桔皮醬、桔皮香、燒粥時放幾片桔子皮有開胃作用、燒肉或燒排骨時也放幾片,味道更美且不油膩)

4、做一做,嘗一嘗

老師和幼兒共同榨汁,並嘗一嘗其味道。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自從體育區有了各類民間體育玩具後,孩子們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在玩耍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轉陀螺遊戲情有獨鍾。於是我便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生成了主題活動“有趣的轉動”,並在科學區提供了各種形狀的紙片和積木,讓幼兒製作、探究。有趣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製作、玩耍時,一般都會選擇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選擇其他形狀紙片的幼兒少之又少。其實,只要中心點確定正確,不管什麼形狀的紙片都能旋轉起來,而且在旋轉時都會呈現出圓形。爲了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有關轉動的感性經驗,我設計了“旋轉的紙片”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猜猜、做做、說說中探索、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同時藉助這一載體,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話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手的圖形

正方形

三角形

橢圓形

話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幼A:我的陀螺轉動起來是歪歪斜斜、搖搖擺擺的。

幼B:我的陀螺先是慢慢的,後來越轉越快,最後就停下來了。

幼C:我的圓形陀螺轉起來也是圓形的。

幼D:陀螺轉動起來它的形狀有點模糊。

(評:在這裏,教師因勢利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先選圓形的紙片製作陀螺,這樣既有利於幼兒習得製作陀螺的方法,也有利於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陀螺在轉動時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爲下面的環節作好鋪墊。)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幼A:三角形轉動起來是三角形、橢圓形轉動起來是橢圓形、正方形轉動起來是正方形,不會變的。

幼B:它們轉動起來都會變成圓形。

幼C:轉動起來會變成花形。

幼D:正方形會變成圓形,三角形還是三角形。

(評:“猜測與假設”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動手前先動腦,幼兒的思維會處於一種激活狀態,這無疑對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裏,我對幼兒的任何猜測都不作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纔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幼A:我試下來發現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B:我猜對了,這些圖形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

幼C:我發現三角形轉得很快很快的時候,當中是圓圓的,邊卜還有一圈花邊呢!就像一個荷包蛋。

幼D:三角形不容易轉起來的。

幼E:它們在快要停下來的時候,就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了。

(評:幼兒在探究之後,都有一種表達的潛力和傾向,通過對探究過程與結果的表達和交流,以及與同伴間相互的信息交換,孩子們不但建構了有關圖形轉動的正確知識,還在無形中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話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話動總評

本次活動中,教師將幼兒科學教育要實現的核心價值,從追求使幼兒掌握知識,轉移到了使幼兒樂於探究解決問題、樂於獲得知識、知道如何去獲取知識,這些有益於幼兒終身發展的大目標上。

縱觀整個活動,教師汲取了“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始終從幼兒的自身需求出發,立足於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猜猜、試試、講講中建構知識、提高能力。由於受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影響,幼兒常常用獨特的、不同於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猜測實驗結果,因此幼兒的.猜測有時貼近實驗要求,有時卻不着邊際,但我們看重的是猜測可以讓幼兒的思維動起來。如:猜想過程中,有的幼兒認爲不管是什麼形狀的紙片,轉動起來都是圓形的;有的則認爲紙片是什麼形狀的,轉動起來也就是什麼形狀的;還有一部分幼兒的猜測則漫無邊際。對幼兒的任何猜測,我們都不作任何評價,而是留待他們在接下來的環節中,通過自己的操作來發現與驗證。正是有了多種多樣的猜測,幼兒纔會產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慾望,纔會主動去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驗證過後,有的歡喜雀躍,有的恍然大悟,還有的則觀察得更仔細,發現得更多。這一切都悄悄地向幼兒傳遞着一個信息,那就是: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親手試一試。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獲得的就不僅僅是知識經驗,還獲得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各種能力也在探究過程中得到了發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小小風車轉得快設計意圖:

1、培養幼兒從小愛科學和對科學的興趣;通過活動,使幼兒感知風的大小與風車轉動的速度有關。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小風車轉動的速度與風的大小有關,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2、引導幼兒用各種卡紙、紙杯、等材料製作簡易風車,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麥杆、卡紙、剪刀、紙杯、圖釘等

2、風扇、扇子、等

三活動過程及方法

1、發現小風車轉動的原因,做個小風車玩一玩

2、試試怎樣讓風車轉的快

四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

出示一個大風車利用班級裏面的自然風觀察風車的轉動(可以在班級開門產生對流風,或是用風扇使風車轉動)

提問看看風車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轉起來的,引導幼兒說出風使風車轉動起來。

(二)做一做

給幼兒提供製作風車的卡紙、紙杯,麥杆、剪刀和圖釘,讓幼兒自由選擇學習製作風車

方法略

(三)玩一玩

讓幼兒動手玩一玩自己親手製作的小風車,讓幼兒感覺與發現怎麼使自己的風車轉動起來,

(四)比一比

誰的`風車轉的快,引導幼兒採用多種方式使風車轉的更快。

(五)想一想

想一想風車爲什麼有的轉的快,有的轉的慢,引導幼兒說出實驗結果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重點了解冬眠和換毛這兩種過冬方式,並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2、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自主探索的方式,初步瞭解動物們過冬方式的原因。

3、激發幼兒探索的積極性和熱愛大自然和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跳舞的音樂一個。

2、自制小刺蝟的家、小青蛙的家

3、ppt:小刺蝟睡覺、小青蛙、小博士、小兔子、遷徙和儲存糧食

4、兩個房子的大掛圖:其中一個貼上刺蝟和青蛙。

5、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蛇、蝙蝠、刺蝟、蝸牛、蚯蚓、烏龜、獅子、狐狸、狗、羊、雞、鴨、兔)

6、小動物的圖片牌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老師作小白兔的動作,提問幼兒:你喜歡什麼小動物?

2、在音樂中,跳一段動物舞蹈。

二、重點掌握冬眠和換毛的過冬方式:

1、出示下雪天的ppt,“哇,下雪啦!動物寶寶們,我們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們到小刺蝟家叫小刺蝟出來玩吧!”

教師做敲門動作:“咚咚咚,請問小刺蝟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再次出示小刺蝟睡覺的ppt,錄音“噓,別吵,小刺蝟在睡覺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兒呢!”

2、“哎,算了,小刺蝟在睡覺呢,我們還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兒吧!”教師敲小青蛙的門:“咚咚咚,請問小青蛙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出示小青蛙的ppt:“誰啊,別吵,我在睡覺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呢!”。

3、“哎呀,怎麼回事啊?怎麼都要睡覺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教師拋出問題,請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4、“哦,原來他們是在冬眠啊!那他們爲什麼要冬眠呢?”請孩子說一說。

a、白天他們睡覺嗎?

b、他們在睡覺的時候吃東西啊?

c、他們要睡多長時間呢?

5、出示ppt,解釋什麼是冬眠。

老師:“那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冬眠?”放ppt

小博士:“大家好,我是小博士皮皮,你們知道嗎?小刺蝟和青蛙都是冷血動物,天氣越冷,他們的體溫也就不斷地下降。有的動物體溫只有幾度,甚至0度。爲了自己不被凍死,像青蛙、刺蝟這樣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裏、洞裏,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個冬天。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來活動。你們明白了嗎?”

提問:請小朋友說說動物爲什麼要冬眠?(他們都是冷血動物;還有一個原因是什麼?)(聽一遍青蛙的話)

青蛙說:“真冷啊!我不像小鳥一樣有溫暖的羽毛,如果不冬眠,我就會凍死的!”

6、出示動物圖片,“又誰呢?請小朋友說一說他們當中什麼動物是通過冬眠的方式過冬的呢?爲什麼?並讓小朋友學一學動物冬眠的動作。

7、“小白兔,白又白·····”小朋友猜一猜小白兔是怎麼過冬的呢?

8、放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隻可愛又美麗的小白兔,冬天到了,爲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換上厚厚的毛,就像給自己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這樣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嗎?”

提問:兔子是怎麼過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脫落長成了長長的、厚厚的毛)

9、提問:還有哪些動物要像兔子那樣需要在冬天換毛呢?

10、請孩子上臺來把動物送到冬眠和換毛的家裏去吧!”(請個別孩子上臺送)

11、請幼兒思考除了冬眠、換毛,動物還有什麼過冬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12、觀看ppt:簡單瞭解另外兩種過冬的方式:遷徙、儲存糧食。

三、結束部分:音樂遊戲。

孩子戴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牌,冬天來了,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就來到哪個家裏。

“春天來了,我們一起裏跳舞吧!”“冬天到了,小動物們快點選擇一個家吧!”請幾個孩子說一說,你是什麼小動物,我是怎麼過冬的?

“春天又到了,我們一起出去玩哇吧!”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科學活動:沙的特點

設計思路:

沙子具有細小、鬆軟、加水後可以任意造型等特點,容易誘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欲。但平時,幼兒園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經常是乾的或是溼的,而且,玩沙活動大多安排在戶外活動時間,因此幼兒在玩沙的時候經常是在重複着鏟沙、倒沙和堆沙動作,玩得不豐富,沒有創造性。其根本原因在於幼兒不瞭解沙的特性,尤其不瞭解幹沙和溼沙的區別,所以,玩沙活動停留在淺表的動作上,玩法上沒有創造性。

目標:

1、通過幼兒吹、分離、挖、塑造、經驗回憶等活動,感知和探索沙輕、細小、不溶於水及加水後易造型的特性,瞭解沙的用途。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想象力和創造欲。

3、引起幼兒對周圍自然物的關注,培養幼兒愛護周圍自然物的情感。

4、學習能兩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點: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難點:加水後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過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幹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並通過觸摸、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乾沙,體驗幹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料杯中,通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

4、尋找寶藏—一通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遊戲。體驗幹沙鬆軟的特點。

二、體驗幹沙與溼沙的區別:

1、愛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幹沙與溼沙捏合上的區別,即幹沙輕,不易捏合;溼沙重,易捏合。

2小組造型活動,體驗溼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談話、討論,瞭解沙的用途:

1、交流關於沙的用途:沙紙、沙畫、沙球、沙包、沙漏等。2、害處:沙塵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對環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種路物:

提供兩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給於一定的陽光;澆同量的水,一週施一次肥;每組做好紀錄。

二、製作"七色彩泥"。

在細紗中加入水和顏料,混合攪拌,把沙染成多種顏色的沙,然後將彩沙晾乾,分層裝入或分色裝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內。

三、製作"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