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總8篇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模板彙總8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貫徹落實《綱要》精神――讓幼兒的學習遊戲化、生活化,在遊戲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

沙發墊作爲一種家居用品,既輕巧美觀又安全舒適,適合小班幼兒擺弄,漂亮童趣的沙發墊又可以營造一種家的氛圍,讓孩子們在自由、寬鬆的環境裏動手、動腦、學習、遊戲。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沙發墊的多種遊戲方法

2、在遊戲中發展幼兒合作交往能力,啓發幼兒的創新思維

活動準備:小動物沙發墊若干;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場地:教師與小朋友邊走邊唱進入活動區(地上散放着沙發墊)

二、認識沙發墊,激發遊戲興趣

1、 小朋友你們看(指沙發墊)活動室裏有什麼?

2、 這叫沙發墊,你們想不想有一個這樣的沙發墊――脫掉鞋子,到地毯上來吧!

3、 你們手裏有幾個沙發墊?壓一壓、拍一拍有什麼感覺?

4、 請幼兒坐在地毯上“這是什麼樣的沙發墊?”(啓發幼兒從形狀、顏色、圖案等多方面觀察)

5、 你還見過什麼樣的沙發墊?在哪裏?

6、 沙發墊可以用來做什麼?我們試一試(靠、抱、躺、坐等)

三、 遊戲:

1、沙發墊不但可以抱、靠、躺,還可以玩,看誰玩得最開心。

2、幼兒伴隨歡快的音樂進行遊戲,教師適時的.參與並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多種方法,在遊戲中與同伴合作、交流、學習。

四、 介紹遊戲方法,互相學習,共同遊戲。

“老師發現小朋友們玩得非常開心,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玩的?(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各種遊戲的方法,引導

幼兒互相學習)

例如:騎大馬、跳房子、學小烏龜爬等可以單獨遊戲;走小橋、蓋房子等可以合作進行。

五、 結束:

今天,我們和沙發墊玩了這麼多遊戲,回家後你們把這些遊戲教給爸爸媽媽和小夥伴,讓他們也想一想,還可以怎麼玩?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詞彙:拿、唱、擡等詞,注意漱,咕嚕,等詞的發音。

3、知道漱口可以保護牙齒,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活動準備:幼兒喝水的小花茶杯,數目和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表演兒歌內容,激發幼兒學詩歌的興趣。

⑴教師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

⑵教師:“剛纔你們看到老師在幹什麼?”(幼兒:“漱口”注意發準shu的音)

⑶教師邊動作過示範朗讀兒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擡起頭,閉着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提出兒歌的名稱,提問兒歌的內容。

⑴教師:“剛纔老師在漱口,還唸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提問兒歌的名稱,練習發漱的音。

⑶幼兒再次觀看並注意聽,教師邊動作邊念兒歌。

⑷提問:

a、“教師手裏拿着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手拿花花杯,學習詞:拿)

b、“喝口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喝口清清水,學習詞:喝,注意“清”的發音)

c、“然後頭怎樣,嘴怎樣?”(引導幼兒說出擡着頭,閉着嘴,學習詞:擡、閉,注意“嘴”的發音。)

d、“水吐出來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說出咕嚕咕嚕吐出水,學習詞:咕嚕,併發準音)

3、集體學念兒歌:

1、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1—2遍。

2、幼兒每人一隻小花茶杯(不放水),邊動作邊念兒歌1—2遍。

4、結束: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讓幼兒知道要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飯後漱口,並對兒歌及時進行鞏固。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課件中人物的外表特徵,分辨出每個人在家庭中的稱呼。

2、讓幼兒感受家庭的親情,初步培養孩子愛家庭、愛父母,尊敬老人的情感。

3、讓幼兒感受新春佳節中相互拜年的熱鬧氣氛,學說簡單的.賀年用語。

二、活動準備

全家福的課件、錄音機和錄有《新年好》歌曲的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二)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1、請幼兒看看他們每個人臉上是怎樣的表情。幼兒回答時,還可模仿一下。

2、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外表特徵,分辨人物的身份。後提問:

1)爺爺長得什麼樣?(白鬍子、白頭髮、臉上有皺紋)

2)奶奶長得什麼樣?

3)這個叔叔是誰?是爺爺奶奶的什麼人?

4)爸爸旁邊的短髮阿姨是誰?

5)這個長髮阿姨是誰?

6)站在姑姑邊上的是誰?

7)這個最小的是誰?

3、引導幼兒觀察每個人的位置。提問:

1)照片上爺爺奶奶坐在什麼位置?

2)爸爸、媽媽、姑姑站在哪裏?

3)姐姐和寶寶在哪裏?

4、教師和小朋友一起小結

(三)遊戲“拜年”

1、說簡單的賀歲語句。

2、讓幼兒互相拜年,說賀歲語句。

3、大家一起唱歌曲《新年好》,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4

一、教育目標:

通過遊戲、談話熟悉老師,增進對老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活動準備:

一些教師關心孩子的情景錄像。(如:安慰孩子,帶孩子活動)

班上老師的照片各一張,各種手工製作材料。

歌曲《我的幼兒園》

三、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老師的單人錄像)

T:你們看到誰?(×老師)她們是哪個班的老師?有幾位老師?

T:老師在幹什麼?

T:你們喜歡不喜歡這些老師?爲什麼?

(二)引導幼兒說:老師還幫小朋友做了哪些事?

T:老師還幫小朋友做了什麼事情呢?

如果你不高興的時候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幫助你的。

(三)操作活動“送給老師的禮物”。

在音樂伴奏下請幼兒爲自己喜愛的老師做禮物。

四、親子活動:

家長根據老師的外貌特徵,平時行爲等進行描述,讓孩子猜一猜是哪位老師,幫助孩子進一步瞭解自己班上的`老師。

五、活動評價:

通過提問讓幼兒瞭解班上的老師,增進對老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1.你們班上有哪些老師?

2.你喜歡她們嗎?

3.老師幫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5

美味雞蛋

活動目標

1、學習剝蛋殼的方法,體驗勞動的.快樂。

2、知道雞蛋有多種吃法,並喜歡吃雞蛋。

活動準備 1.熟雞蛋若干,塑料小刀。

活動過程

1、玩蛋

每位幼兒一個熟雞蛋。

讓幼兒自由探索雞蛋的各種玩法。(會滾動、能轉動。)

提問:猜猜你玩的雞蛋是生的?還是熟的?

2、剝蛋

鼓勵幼兒大膽敲碎蛋殼,並試着學習剝蛋殼。

教師指導需要幫助的幼兒。

3、切蛋

讓幼兒嘗試把剝好的雞蛋用塑料小刀切成兩半。

觀察:熟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

4、煎蛋

教師製作煎雞蛋,提醒幼兒觀察怎樣敲破雞蛋殼、怎樣製作雞蛋,並特別注意安全,不能讓油濺到身上和臉上。

5、嘗蛋

讓幼兒品嚐雞蛋,體驗勞動後的快樂!

6、討論:雞蛋還可以怎麼吃呢?(打湯、炒蛋、滷雞蛋等)

活動延伸

幫助幼兒區分生、熟蛋。生蛋(轉得慢),熟蛋(轉得快)。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 知道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還能幫助我們學到本領。

2 、 教育幼兒,讓其知道要愛護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並擺放整齊。

3 、 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4 、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知道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不僅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還能幫助我們學到本領。

難點、 教育幼兒,讓其知道要愛護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並擺放整齊。

活動準備

1 、 自制影像1個;

2 、各種玩具,布娃娃若干,玩具櫃3張(上面貼有相應的標記)

3、 寶寶收拾玩具的教學碟1張

4、歌曲〈〈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一、小玩具,你爲什麼哭了?

(1)說一說玩具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具嗎?(喜歡)爲什麼喜歡?(因爲玩具好玩) 玩玩具時 ,你們的心情怎麼樣?(很高興,很開心.......

(2)玩具哭了 師、聽,這是誰在哭呀?(哭聲響起)讓我們去看一看!(播放影像,玩具在哭) 是玩具哭了......師、原來是玩具寶寶在哭,請問它爲什麼在哭呀? (放得不好,亂七八糟的它們沒有家了) 我們一起來問問玩具寶寶吧! 齊問、玩具寶寶你爲什麼哭呀?(播放影像、玩具說話) 師、玩具的家在哪裏?(櫃子裏) 我們一起叫小主人把玩具寶寶送回家吧。(播放影像、玩具回家)

(3)送玩具回家(要求送玩具回家要擺放整齊......)

二、玩具玩具我們一起玩

(1)出示三個櫃子,裏面放滿三種玩具、布娃娃,小汽車,積木 師、哈哈,又到我們玩遊戲的時間了。你們看老師這裏有好多的玩具分別放在三個櫃子裏,這兒就是他們的家

(2)、幼兒玩玩具

(3)、收拾玩具

(4)、小結 寶貝們都很棒,已經把玩具放回原處,而且放得很整齊,玩具寶寶可喜歡你們啦,加油。

三、玩具玩具,在家我會收好你

(1)幼兒交流 師、你們家裏有玩具嗎?(有)你們是怎樣收拾好玩具的?......

(2)播放寶寶收拾玩具教學碟

(3)師小結

四、我們一起唱首歌

師、小朋友,我們都學會整理玩具了。老師把收拾整理玩具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看來唱吧。歌曲(送玩具回家)

(4)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針對剛入園不久的小班寶寶學習狀況和年齡特點,採用多種的.教學方式,使幼兒在形式豐富的活動中愉快地學習;通過對寶寶收拾玩具的教學碟的觀看,留給寶寶深刻的印象,爲寶寶們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

2、感知、瞭解各種糖果的特徵,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3、嘗試用糖果裝扮小屋,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小糖果若干,糖果PPT、布袋12個,糖果小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提問:小朋友吃過糖嗎?那你吃過什麼糖?最想吃什麼樣的糖?

(二)展開部分

1、出示圖片:糖果小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糖果,我們一起看一看,這是什麼?

這個房子和我們平時見到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有棒棒糖,水果糖.....)

這個房子有這麼多糖果裝飾,所以他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糖果小屋。這個小屋裏住了好多好多的糖果寶寶,糖果寶寶說我要看一看小朋友能不能叫上我的名字,如果你能叫上我的名字我就和你做好朋友,那我們來看看糖果屋裏都有哪些糖果呢?

2、出示糖果PPT,讓幼兒認識各種糖果。

①、棒棒糖(你們吃過嗎?有什麼味道的?)

②、棉花糖(是什麼樣的?吃到嘴裏什麼感覺?)不光有大大的棉花糖,還有小小的棉花糖...)

③、彩虹糖(什麼顏色的?)

④、軟糖、橡皮糖(軟軟的彈彈的)

⑤、跳跳糖(吃到嘴裏什麼感覺?會跳會發出聲音)

⑥、巧克力糖

3、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糖果。糖果寶寶說我想和你們做遊戲,你想不想和我玩遊戲啊?可是這些糖果寶寶非常淘氣,他們喜歡捉迷藏,藏起來了,躲在哪裏呢,躲在了我的小袋子裏了。糖果寶寶說,一會小朋友眼睛不能看只能用手摸,摸一摸袋子裏的糖果寶寶是什麼感覺的?(每人椅子下一袋糖果)

請幼兒手摸糖果,觸摸糖果特徵並說出自己的感受,猜猜是什麼糖果。

糖果寶寶說現在可以看看我長什麼樣子啦,請小朋友把袋子裏的糖果拿出來,說一說你的袋子裏裝的.都是什麼糖果呢?

(三)裝飾糖果屋

出示沒有裝飾的小屋,請幼兒用手中的糖果把小屋進行裝飾

師:這裏有一個孤獨的小房子,他沒有糖果寶寶的裝飾一點都不漂亮,想要小朋友幫幫他,讓我們用手中的糖果來吧小房子打扮的美美的。

小房子感謝你們幫他裝飾的很漂亮。糖果也感謝你們幫他們找到家,小朋友們真棒。

(四):結束

小朋友今天表現的都很棒,老師請你們吃糖,想不想吃?

每人拿一塊糖果,分享糖果帶來的樂趣。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就出示了一盤糖果,孩子一下子吸引了。團團地圍坐着,一起說說各種糖果的名稱,糖果必竟對幼兒來說是相當熟悉的,一下子孩子們說出了好多棉花糖、棒棒糖、牛奶糖等,爲了讓幼兒有更深地瞭解,我讓他們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糖果的形狀,糖果的軟、硬等特徵。有的幼兒說 “ 是棉花糖,軟軟的,有的說“ 是棒棒糖,硬硬的 ” 。接着,我讓每位幼兒去品嚐桌挑選自己喜歡的糖果品嚐,通過品嚐,孩子們聰明地發現糖果含在嘴裏會變小,味道 是甜甜的這些感知體驗。 今天又正好是我園園長來我班下班聽課,她聽後也給我提出了意見,我也感覺到了在品嚐這一環節中我在教學上有點倉促,疏忽了,我應該讓幼兒們從我的盤裏挑一顆,把糖果拿在手裏跟小夥伴們說一說,選的是什麼糖什麼形狀的糖味道是怎樣這樣活動的效果可能會更好。結果我是讓他們過去品嚐,回來時他們都快吃好了,我這時才問,因此孩子答不上來,吃到嘴裏早忘了糖的特徵了,的確這對小班孩子來說,有點困難,以後我會注意的。 最後,我分組讓幼兒們把糖果(糖紙)送回糖果小屋,這環節,孩子們 的表現非常棒。 糖果對小班幼兒的吸引力、誘 動2 / 2 中,幼兒在認識各種各樣的糖果,品嚐糖果,製作糖果的過程中,好奇心、動手能力、語言表達力、想象能力得到了發展,也讓孩子們進行了大膽地探索、感知、想象。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萌發創造寧靜環境的願望,有初步的環境意識。

2、感受噪聲和樂音並會區別,知道噪聲的危害。

3、會用各種形式表達對樂音和噪聲的感受。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初步知道什麼是樂音、什麼是噪聲

物質準備:錄音機、錄有噪聲和樂音的音帶、筆,製作“安靜”標誌的“靜”字剪刀、圓形卡片、小木棍、長方形卡紙等工具和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知樂音和噪聲.

(1)幼兒隨着優美的音樂做動作,突然錄音機裏傳出刺耳的電鑽聲。

(2)幼兒自由議論之後,請他們說說剛纔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聲音?聽起來感覺怎樣?

(3)放錄音,請幼兒聽聽小鳥的叫聲,說說聽這種聲音的感覺。

教師小結:我們把悅耳動聽的音樂叫做樂音,把那種刺耳、難聽的聲音叫做噪聲。

二、區別樂音和噪聲。

(1)請幼兒聽小溪流淌的聲音和嘈雜的市場叫賣聲的錄音,說說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聲。

(2)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示樂音和噪聲。聽到樂音時用優美的舞姿來表示,聽到噪聲時用誇張的表情來表示。

(3)請每一位幼兒自選一種樂器,嘗試發出樂音。教師巡迴指導,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發出樂音的。

(4)教師用一種樂器演奏出兩種聲音,請幼兒說說哪種是樂音,哪種是噪聲,爲什麼同樣的樂器,演奏同樣的節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教師小結:美妙的樂音放大音量後會變成噪聲。所以平時我們要控制音量,不要把樂音變成噪聲。

三、瞭解噪聲的危害。

你們還聽到過哪些噪聲?你們喜歡噪聲嗎?爲什麼?

四、創造安靜的環境。

(1)噪聲的危害那麼大,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來減少噪聲呢?哪些地方特別需要安靜?

(2)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利用材料製作“安靜”標誌。如在圓形卡片中間畫上嘴和手指;在長方形紙

上畫上睡覺的小朋友,然後插上小木棍做成標牌,在圓形卡片上貼上“靜”字等。

延伸活動

幼兒把自己設計、製作的各種“安靜”標誌貼到(或插到)適當的地方,如午睡室、醫務室、圖書室等處。

觀察記錄:

活動課“樂音與噪音”中,我問:“噪音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傷害?”子浩大聲的回答:“人聽了,睡覺的時候睡不着,還有耳朵會聾的……”。子儒不等子浩說完就搶着說:“還有別人在說話的時候不能大聲說話,這樣別人就聽不清楚。”我接着問:“我們應該怎樣做,來減少噪音呢?”我特地請子儒回答,她很高興的回答:“我們講話的時候要輕輕,別人在講話時不能插嘴。”我笑着說:“那剛纔子浩在講話的時候你在做什麼?”她紅着臉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

可見,他的行爲還不是完全受意識的控制。因此我認爲單單隻培養幼兒的環境意識是不夠的,還要加強環保行爲的培養。我們老師必須要重視其他環節,關注其他環節中出現的事,進行隨機教育。讓幼兒學到的環保行爲得到實踐,讓幼兒們在實踐中取得有益的經驗。從而體現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的真正含義。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一些噪聲,如:大聲地講話、發出尖叫聲、音樂活動中雜亂的敲擊聲等,而且勸阻效果甚微。在我們的生活中,噪聲也無處不在,教育幼兒區分樂音和噪聲迫在眉睫。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年齡特徵以及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我們必須使這樣抽象的概念化的知識化爲具體形象的遊戲。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區別感受樂音和噪聲,並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圍繞這個重點,啓動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去感知,如用耳朵聽、用動作表現、用手畫自己的感受等,使幼兒充分理解,同時還讓幼兒從自己發現中來理解噪聲的危害,並共同來參與環保活動,使環境意識深入幼兒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