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中班語言教案幼兒園的一天

中班語言教案幼兒園的一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語言教案幼兒園的一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語言教案幼兒園的一天

中班語言教案幼兒園的一天1

活動設計意圖:

在《七彩世界》這個主題中幼兒對色彩充滿了好奇,在本活動中幼兒將這種好奇心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同時幼兒也有創編詩歌的潛能和興趣,引導得當,幼兒可以創編出自己喜歡的詩歌。引導幼兒進行詩歌創編的活動,可以讓幼兒獲得成功的喜悅,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初步瞭解詩歌的句形特點,發展幼兒創編詩歌的興趣。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語言活動,大膽在全體幼兒面前表述,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3.培養幼兒按要求大膽作畫、快速作畫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綠的玻璃紙人手一份。

2.大白紙四張,紅、黃、藍、綠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教學活動的導入--看看說說。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會變魔術的鏡子。小朋友想看嗎?請小朋友用它看看周圍的景物有什麼變化?

幼兒用會變魔術的鏡子看周圍的景物,鼓勵幼兒互相分享所看到的景物變化。也可以交換鏡子的顏色。

師:你們可以把自己看到的講給你的好朋友聽。

二、學習詩歌、創編詩歌。

師:我昨天用這個會變魔術的鏡子去了一趟超市,看到了許多的'東西都變了,我覺得很開心,我還編了一首詩歌你們想聽嗎?

黃色的衣服,黃色的褲子,黃色的圖書,黃色的零食,這兒一片黃,那兒一片黃,到處都是黃、黃、黃,這真是黃色的世界。

師:你們聽到了什麼?

師:我這個詩歌還沒有名字呢,誰會幫他起一個名字?

師:剛纔你們也用魔術鏡看了我們的教室,你們也能把你們看到的編成好聽的歌嗎?

幼兒分組創編。

三、根據詩歌進行繪畫記錄。

師:你們剛纔說的真不錯,我們能不能把它記下來呢?

幼兒按顏色分組進行作畫。

根據幼兒的繪畫作品,再鞏固幼兒創編的詩歌。

活動反思: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中班語言教案幼兒園的一天2

活動背景:

孩子已經熟悉了幼兒園的生活,對幼兒園主要活動安排的瞭解,爲孩子更自主、更自由地開展活動,積累了經驗。

活動從瞭解幼兒園的生活內容開始到了解幼兒園活動的意義,使孩子平時積累的感性經驗,有一些理性的瞭解,從而更理解並更喜歡幼兒園的生活。

內容與要求:

熟悉幼兒園的主要活動安排,喜歡幼兒園的生活。

活動準備:

幼兒園主要活動的圖片或照片。

過程與指導:

你們已經上了1年幼兒園了,你們喜歡幼兒園嗎?爲什麼?

幼兒:幼兒園裏玩具多……小朋友多……可以學本領的……可以做遊戲……

老師:是啊,幼兒園裏玩具、朋友多,可以學本領,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

幼兒園的活動:

1、幼兒園裏到底有哪些遊戲,哪些活動呢?看看桌子上的照孩子是天,我是雲片(或卡片),你們在幹什麼?

2、幼兒看圖談論:你們在幹什麼?這是幼兒園的什麼活動?

幼兒:這是我們在學鋼琴。

老師:(是老師彈琴,孩子唱歌的圖片)誰也找到了這張?你認爲我們在幹什麼?

幼兒:做音樂遊戲。

幼兒:我也覺得是在唱歌,做音樂遊戲。

老師:大家都同意嗎?

幼兒:同意。(貼在公示板上)

——孩子的錯誤由孩子自己來糾正。

幼兒:這是我們在玩。

老師:小朋友在玩什麼?

幼兒:玩小汽車。

老師:什麼時候我們要玩這些東西的?

幼兒:自由活動。

幼兒:這是我們的自由活動。

幼兒:這是醫生在幫娃娃看病(角色遊戲的照片)。

老師:(指圖片)這是真的醫生嗎?

幼兒:不是,是小朋友扮的……是我們的角色遊戲。

老師:是啊,這是我們的遊戲活動。

——當孩子沒有讀懂圖片意思時,老師應及時引導。

幼兒:我們還要午睡。

幼兒:這是我們午餐。

幼兒:這是我們在聽故事。

——將沒有異議的圖片貼在公示板上。

3、這些都是幼兒園的活動,你最喜歡幼兒園的什麼活動?

幼兒:我喜歡角色遊戲。

老師:還有誰也喜歡角色遊戲的,爲什麼?

幼兒:因爲我們可以做大人……對,我們可以像大人一樣賺到錢……我們可以做大人的事……

幼兒:我喜歡自由活動,因爲自由活動可以玩玩具……可以玩別人的玩具……可以和自己的朋友玩。

老師:自由活動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和玩具。

幼兒:我喜歡音樂活動,因爲老師唱歌很好聽的。

老師:音樂活動上,你們學會了什麼音樂遊戲?

——做一做音樂遊戲,可以體會音樂活動的.快樂。

幼兒:我喜歡聽故事。

老師:你們都聽過什麼故事呢?

幼兒:……

老師:好聽的故事讓我們瞭解許多有趣的事情。

幼兒:我喜歡睡覺,因爲睡覺可以讓精神出來。

睡覺是休息,讓自己不生病。

老師:對,睡覺可以讓小朋友精神好。

幼兒:我喜歡午餐,我喜歡吃餛飩、餃子……

老師:幼兒園的午餐,都是有專門的人爲你們配好的,能讓小朋友很好地長大。

老師(小結):幼兒園的這些活動對我們小朋友都很有好處,有的讓我們長身體,有的讓我們快樂,有的讓我們本領變大。

4、幼兒園還有什麼活動?

幼兒:體鍛……畫畫……

——這裏有意不放幼兒園活動圖片,是爲了讓幼兒自己積極地發現在幼兒園經歷過的活動。

幼兒園的新活動:

1、你希望幼兒園裏還有什麼別的好玩有趣的活動呢?

幼兒:最好可以看電視……如果讓爸爸媽媽和我們一起學本領就好了……老師帶我們去肯德基吃吧……我沒有乘過火車,我孩子是天,我是雲們小朋友一起去乘火車吧……我也可以做小老師就好了……

2、把你在幼兒園想進行的新活動畫下來。

——在教室裏闢一塊“我喜歡的活動”專欄,將孩子繪畫或記錄的活動貼在裏面,並在以後的活動中有選擇地進行,以滿足孩子的願望。

中班語言教案幼兒園的一天3

主要提示幼兒自制力差,往往出現行動與言語不相符的情況,通過讓幼兒找錯誤,提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行爲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講述圖中內容,並判斷小明的行爲是否正確。

2、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活動準備:圖片四幅,與內容相符。

三、活動過程

過程1:導入。

老師講述:小朋友你們喜歡乖巧的小朋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想認識嗎?他的名字叫"小明"小明他也想做乖巧可愛的好孩子,可是他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過程2:幼兒看圖判斷小明的行爲習慣正誤。

1、出示圖片,請幼兒看圖,說說每幅圖的內容,說說小明做的.對嗎?

2、老師講述:小明在公園裏扯小女孩的髮辮,她不愛護和關心小妹妹,是不對的;小明向公園湖裏扔石頭砸戲水的小鴨,小明不遵守公共秩序,打傷動物也是不對的;小明走在大街上隨手隨地扔香蕉皮,不講究公共衛生,也是不對的;小明橫過馬路時,不走斑馬線所示的人行道,不遵守交通規則,是不對的。

3、請小朋友說說怎樣幫小明改正錯誤。

4、老師小結:幫助、關心比自己小的朋友,保護動物,愛護公共環境,遵守交通規則,這些都是一個好孩子應該做到的。

過程3:師生互動。

1、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錯誤行爲,其他小朋友好的行爲。

2、老師小結:小朋友們要向好的小朋友學習,有錯誤時及時改正。

四、活動延伸:請家長配合,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爲習慣。

中班語言教案幼兒園的一天4

一、活動內容:寶寶的一天

二、教案目標:

1、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的一日生活,體驗在與老師同伴相處的快樂。

2、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巧。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悉的集體生活,體驗於老師、同伴一起生活的快樂。

難點: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在的一日生活,說說自己做了些什麼,自己的情感體驗。

四、設計思路:

認知經驗來自於寶寶的生活:在這個大集體中生活了近一個月了,從最初的哭鬧不休,到現在的情緒基本能穩定,更重要的是寶寶們開始適應了的集體生活。在這麼多天的共同生活和相處中,孩子們對環境,對的一日生活作息開始熟悉,逐漸形成了“生物鐘”現象:來園後的玩桌面、玩;用點心前知道要小便洗手;然後做操、早鍛……

語言素材從寶寶生活中來:結合對這些寶寶的語言發展現狀的觀察與分析,同時爲了課題研究的需要,對小班寶寶的語言教育刻不容緩,但從何入手呢?寶寶們的現實生活是最佳的素材來源。通過孩子們最爲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打電話這種讓寶寶感到自己長大、滿足自己內心成就感的活動中,激發幼兒說的願望,因爲我深知寶寶們對模仿大人的意願是強烈的;在一問一答的電話交談中讓寶寶較爲輕鬆的說完整話,並瞭解“提問——回答”的語境模式,爲以後的`語言交流打好基礎。同說在說的過程中也是孩子邏輯思維運作的時刻——回憶自己在園的一天生活情景;用語言講自己的感知、想法用一兩句話說出來;嘗試概括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爲……

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語言”在人際交往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看似簡單的“電話”以一種寬鬆的氛圍讓寶寶在玩玩、說說的過程中學說話,學着與人交往。兒童的學習不再爲了學會而學,更多的是爲後續的發展奠定基礎,爲了以後更好的生活,來源於生活的、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不僅是最容易被寶寶們接受的,更適合於他們的發展需要。

科研上的思考——策略的運用

情景示範法:活動一開始就以一段與大班孩子的合作表演導入主題,因爲我們都知道小班孩子的思維和行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直觀形象的視聽覺的刺激;同時這段情景表演給了孩子們一定的示範,即瞭解寶寶與“媽媽”的對話是這個樣子的,在引發幼兒的興趣的同時也爲接下來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情景中的一問一答的示範,讓孩子初步瞭解“問答模式”,解決了小班幼兒初入園中普遍出現的分不清什麼是“提問”什麼是“回答”的現象。

提問引導法:打電話中老師可以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寶寶說完整話,並能說出自己在的一日生活,在“還在幹什麼?”的追問中引導寶寶積極思考,嘗試着說出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答案”,對於小班孩子來說,語言教育中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在其中可見一斑,雖然是初步的,但能在引導孩子快樂的開口、說規範言語、能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與同伴不一樣生活中,激活思維,體驗與他人“不一樣”的快樂。

中班語言教案幼兒園的一天5

主要提示幼兒自制力差,往往出現行動與言語不相符的情況,通過讓幼兒找錯誤,提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行爲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目標】

1、幼兒講述圖中內容,並判斷小明的行爲是否正確。

2、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準備】

圖片四幅,與內容相符。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乖巧的小朋友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想認識嗎?他的.名字叫"小明"小明他也想做乖巧可愛的好孩子,可是他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二、幼兒看圖判斷小明的行爲習慣正誤。

1、出示圖片,請幼兒看圖,說說每幅圖的內容,說說小明做的對嗎?

2、老師講述:小明在公園裏扯小女孩的髮辮,她不愛護和關心小妹妹,是不對的;小明向公園湖裏扔石頭砸戲水的小鴨,小明不遵守公共秩序,打傷動物也是不對的;小明走在大街上隨手隨地扔香蕉皮,不講究公共衛生,也是不對的;小明橫過馬路時,不走斑馬線所示的人行道,不遵守交通規則,是不對的。

3、請小朋友說說怎樣幫小明改正錯誤。

4、老師小結:幫助、關心比自己小的朋友,保護動物,愛護公共環境,遵守交通規則,這些都是一個好孩子應該做到的。

三、師生互動。

1、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錯誤行爲,其他小朋友好的行爲。

2、老師小結:小朋友們要向好的小朋友學習,有錯誤時及時改正。

四、活動延伸。

請家長配合,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爲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