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15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15篇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1

活動名稱:

《比較粗細》

年齡段和領域:中班數學領域

活動目標

1、能探究出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並按粗細規律進行排序。

2、初步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係,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3、喜歡參與小組合作活動,在動手中體驗數學帶給我們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能探究出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並按粗細規律進行排序爲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引導初步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係,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爲本節課的難點內容。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

1、瞭解粗細概念。

2、感知生活中事物的粗細。

3、對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有初步瞭解。

二、物質準備:

1、精美課件。

2、製作腰帶用的材料:彩紙、剪刀、展示板等。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小巧虎開商店”情境,鼓勵幼兒動手操作探究多種方法比較粗細並按粗細規律進行排序。

1、參觀商店,發現貨物的不同粗細,激發幼兒探究活動的慾望。

關鍵提問:今天小巧虎的心心商店開業了,聽聽他說了什麼?

教師小結:商品的粗細不同,觀察的真仔細。

2、幼兒選兩樣商品,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比較粗細。

關鍵提問:我們去小商店選兩樣東西,比一比哪一個粗一個細?你是怎樣發現的?還有什麼不一樣的方法?

老師小結:我們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對瓶底、套一套的方法進行比較粗細。

3、兩人合作將手中的物品,探索按照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進行排序。關鍵提問:現在兩個人是一組把四樣商品,排排隊吧?你是怎樣排隊的?

按照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進行排列。

教師小結:小巧虎是用了你們的方法把商品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排列整齊的。

(二)給客人爸爸媽媽寶寶製作腰帶,初步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係。

1、爸爸媽媽寶寶出場,激發幼兒興趣。

關鍵提問:瞧,誰來了?可是腰帶賣完了,怎麼辦?我們怎麼才能爲他們做出一條合適的腰帶?怎樣來量一量?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製作一條腰帶。

2、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關鍵指導:幼兒在操作中,運用工具按照頭尾相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3、製作腰帶後,在探究中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係。

關鍵提問:誰的腰帶最長?爲什麼爸爸的腰帶最長?誰的腰帶最短,爲什麼寶寶的腰帶最短?不長不短的腰帶是誰的?

教師小結:腰帶最長的是爸爸,因爲爸爸腰最粗。腰帶最短的是寶寶,因爲寶寶腰最細,不長不短的是媽媽,媽媽的腰不粗也不細。腰帶越長腰越粗,腰帶越短,腰越細,原來長度與粗細也是有關係的。

4、瞭解不同的測量工具。

(三)尋找並比較生活中粗粗細細的東西,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樂趣。

1、你尋找生活中粗粗細細的東西。

關鍵提問:小朋友們,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粗粗細細的東西?

2、欣賞生活中不同粗細事物。

教師導語:生活中有不同粗細的東西,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3、活動延伸

師:在幼兒園、家中、商場中還有很多粗細不同的東西,我們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測量方法,比較更多東西的粗細吧。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數學是一個抽象的學科,並不是所有孩子都特別感興趣,爲了激發幼兒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本節課的活動設計了一個有趣的情境“小巧虎開商店”,孩子們在與小巧虎的互動中以及選商品的情節裏,激發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幼兒的參與性極高很有熱情,真正實現了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

中班幼兒對周圍的科學事物都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在此以前幼兒已進行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的活動,積累了一些運用感官比較物體量差異的經驗,但是對於幼兒來說粗細的感念並沒有大小、長短那麼清晰,因此在本活動中可以啓發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境的能力。

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幼兒主動探究在前,我總結提升在後。幼兒在情境中自己動手玩一玩、比一比、看一看,探究出來比較粗細的方法以及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規律排序,我及時的小結和提升,給孩子充足的探究空間,探究出數學的奧祕。在有趣的情境中,我們真正找來了爸爸、媽媽和寶寶,三位都是真實的人物,激發出幼兒探究的慾望,在真實的測量和小組的共同操作中,探究出長度和粗細的關係。

在前幾次的活動中,我提供了很多的測量材料,幼兒在操作時,無從下手,場面混亂而沒有秩序,因爲幼兒沒有用過捲尺測量的經驗,只是會簡單的測量,所以在專家教師的指導下,我只提供了一種材料,就用一種材料來進行測量腰圍,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能夠分工合作,較好的完成測量與比較的任務,對於測量工具的種類,在最後與孩子進行了互動和分享。

數學都是來源於生活,最後也要回歸於生活,所以最後幼兒尋找並比較生活中粗粗細細的東西,加深對粗細的感念和比較粗細的方法。

不足之處:

幼兒在暢所欲言時,我應該多給孩子時間來發表想法,不要一聽到幼兒說出答案時,就急於小結,多給幼兒說得空間。

老師的手勢語可以適當的提示孩子,但如果太多就會感到有些繁瑣,所以手勢語應該適當。

再教設計:

在最後迴歸到生活時,可以以遊戲的形式出示真實的事物,請幼兒用今天探索到比較粗細的方法進行比較粗細,從而再鞏固目標,也能使幼兒真正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和數學帶給我們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2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與難點

1.重點: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難點: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的兩根小棒、一顆空心的珠子。

2.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紅、黃、綠)的圓柱體三個。

3.粗細不同的圓柱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小棒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爲什麼。

師:今天呢,老師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遊戲,小棒串珠子,每個孩子有兩根小棒,請你把這個珠子在小棒上穿一穿。

師:有的小棒穿不進去,你們的也都這樣嗎?那這是爲什麼呢?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棍粗細不同,所以粗一點的小棒珠子穿不進去。

2.觀察三個圓柱體積木,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個圓柱體的積木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你是怎麼知道的?

最粗的積木是哪一個?最細的積木是哪一個?

黃色積木和紅色積木哪根細?黃色和綠色比哪根粗?爲什麼黃色積木一會我們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出來的,要看看它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的還是細的。

3.遊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麼排的。

師:老師這裏有很多的積木,現在就請小朋友按照粗細的規律來給這些積木排排隊。請小朋友說你是怎麼排的?

(2)小結:小朋友們排的方法都不一樣,有的按照從粗到細的順序排的,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有的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排的,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胳膊和腿比,大拇指和小拇指比。

(2)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幹和樹枝比,電線杆的粗細,大象的腿粗尾巴細等。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並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

小百科:粗指長條東西直徑大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3

活動設計背景

把粗細不一的物體擺在桌面

活動目標

通過兩個物體的比較,要求幼兒學會區別粗細,懂得比較物體粗細的正確方法

引發幼兒學習粗細的興趣。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分辨物體的粗細

活動準備

遊戲棒,圓柱積木,鉛筆毛線,油畫棒,彩色蠟筆,毛線棒針等,數量是全班幼兒數量的3倍,圖片4張,一根粗毛繩,和一根細尼龍繩,粗細不同的紙卷棒子3根。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1.教師分別出示圖片(粗細不同的樹幹,竹子,茄子等),請幼兒比較粗細;2 .教師出示一根麻繩和一根尼龍繩,請幼兒比較粗細;3.分別請兩對幼兒上來,手拿一件不同的實物比較粗細,全班幼兒驗證;4.請幼兒從自己的身上找出兩樣東西比較粗細,如:腿粗,手臂細,手指頭粗,頭髮細等。

(二)比較粗細:1.教師出示一根紙棒,請幼兒回答它是粗的還是細的,若幼兒說是粗的,教師出示比它更粗的紙棒,若幼兒回答是細的,教師則出示的紙棒,由此得到結論,只有兩樣東西,以上進行比較,才能認識哪樣粗哪樣細。2.請小朋友任取3樣東西比較粗細,然後說出它們的結果。3.教師手舉一件實物,請每個幼兒拿一件實物 與教師手中的實物比較教師粗的,請站起來,比較教師細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樣的方法,教師與小朋友都換一件實物進行比較,也可請比教師細的幼兒站起來,比教師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遊戲:找朋友 每個幼兒手拿一件比較粗細的東西,邊唱:“找朋友 ”歌曲邊自由結伴。唱完後,兩人比較粗細,遊戲可反覆進行。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活動中比較不同動物的耳朵特徵。

2、對問答式的兒歌感興趣,並能嘗試仿編兒歌。

3、激發幼兒對小動物的愛心和好奇心,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理解力。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對問答式的兒歌感興趣,並能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兔子、松鼠、公雞頭飾

2、《比耳朵》相關課件

3、兒童歌曲《誰的耳朵長》、鋼琴曲《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入活動:

1、老師和幼兒互相問好。

2、師和幼兒一起唱《對歌》

3、師:

(1)小朋友們,剛纔我們唱的這首歌中都有哪幾種小動物,它們都是誰?(幼兒回答)

(2)唱的都是小動物的什麼呀?(耳朵)

(3)耳朵有什麼用呢?試着說說看。(幼兒自由交流)

4、(教師故作神祕)小朋友,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聽,你們聽沒聽見有誰在說話?噢,原來是老虎大王。(出示老虎手偶)

我們一起向老虎大王問聲好吧!(組織幼兒問好)老虎大王來到我們班幹什麼來了?哦,原來今天呀,森林王國裏要舉行一場比耳朵的比賽,它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當評委,大家願意嗎?(願意)

二、模擬比賽,學習兒歌

1、我說你猜,認識參賽動物

(1)耳朵長,尾巴短,愛吃蘿蔔和青菜。——兔子

(2)樹上跳,吃松果,睡覺尾巴當被子。——松鼠

(3)頭戴大紅帽,身穿花外衣,每天喔喔啼,催我早早起。

——公雞

2、說耳朵,知特徵。(播放課件,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用自己語言說說這三種動物耳朵的樣子)

3、師:小動物們的耳朵大不一樣,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小動物們閃亮登場。(播放課件)

4、今天小動物們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誰來試一試當一名“小播音員”,響亮地把參賽選手的名字報一報。

幼:參加比賽的有……

5、師:小動物都到齊了,它們太興奮了。個個都豎起了耳朵,小朋友們現在都是評委了,我當裁判,評委們可要坐直了,今天的比賽一共有三項,第一項比賽是“誰的耳朵長?”你們能像我一樣報報比賽的項目嗎?(引導幼兒學說:誰的耳朵長/短/看不見?)

6、這三個項目比賽的冠軍已經產生了,是哪些小動物獲得呢?接下來,老師來報項目,小朋友來宣佈結果。(引導幼兒學說兒歌的第二部分:兔子的耳朵長。松鼠的耳朵短。公雞的耳朵看不見。)

7、比賽結束了,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比耳朵的這場比賽中藏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小朋友們想不想聽呀?

8、師朗誦兒歌。

9、女孩拍手問,男孩做相應動物的動作來回答。

10、小遊戲:《誰的反應快》

(1)爲幼兒分發頭飾,播放音樂。

(2)組織遊戲:遊戲幼兒站成一排,一名幼兒問,戴相應頭飾的幼兒必須做着動物的樣子向前跳一步回答,並接着問,遊戲如此反覆,說錯者出局,反應慢者出局。

三、遷移經驗,學習創編。

1、以上是兒歌中提到的幾種動物的耳朵,你還見過哪些動物的耳朵,比如貓、猴子、大象的耳朵長什麼樣?你能學着剛纔我們學的這首兒歌的樣子自已編一編嗎?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仿編。

3、組織幼兒交流自己仿編的兒歌。

4、延伸:小朋友,你們還知道其它動物的耳朵長什麼樣,回去問問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一起編成兒歌,明天說給老師聽,好嗎?

四、結束活動:

小朋友,就在剛纔呀,老虎大王告訴我,比耳朵的頒獎典禮馬上就要開始了,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加,分享小動物的快樂,大家想不想去呀?好了,讓我們一起聽着歌,學着你喜歡的小動物的樣子一起去參加吧!

活動反思: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中班幼兒對模仿有着一種特殊的感情,無論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都會表現出莫大的關心和好奇。同時《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那麼如何爲幼兒創設積極的語言表達環境,讓幼兒在遊戲中無壓力地輕鬆地學習語言,遷移語言經驗,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呢?於是,我結合本園“354遊戲教學模式”組織了一堂中班語言活動。

在活動中,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們對這次的活動非常感興趣,也較好地完成了我預期的活動目標。不過,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活動設計與執教過程中的可取之處是:

1、能夠較好地爲幼兒創設積極的語言環境。在活動中,切合教材特點,我主要通過“比”的遊戲來組織活動,爲幼兒創設老虎大王想邀請小朋友爲森林王國舉行的比耳朵比賽當評委的情境,孩子們欣喜萬分,躍躍欲試,自然而然進入了活動。

2、能夠較爲成功地引導幼兒遷移語言經驗,創編兒歌。

在第三環節“遷移經驗,創編兒歌”時,我爲幼兒提供素材,請孩子們來根據自己兒歌學習環節中獲得語言經驗來創編兒歌時,整個教室都沸騰了,大家都爭先恐後的舉手想說自已創編的兒歌。我請一位幼兒上來說“誰的耳朵_?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爭着說出下半句:_的耳朵_。這樣既讓幼兒進一步鞏固了對重點句式的掌握,又遷移了幼兒的語言經驗,自主創編兒歌,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3、整個活動教師注意難易適度、層次清晰。上課伊始,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比耳朵的活動中,接着我又通過模擬比耳朵比賽現場,讓幼兒通過報比賽選手,報比賽項目,宣佈比賽結果等環節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熟悉語言,學習兒歌。緊接着我又通過小遊戲——誰的反應快,幫助幼兒鞏固兒歌內容,獲得語言經驗。活動進行到這裏,孩子們意猶未盡,產生了創編兒歌的慾望,此時我趁熱打鐵,爲幼兒提供素材,遷移語言經驗,創編兒歌。最後我以老虎大王邀請我們一起去森林中參加比耳朵比賽的頒獎典禮來結束活動。整節活動組織層次清楚,有始有終。

4、遊戲環節的設計既注意了動靜交替,避免孩子過於疲勞,又迎合了幼兒愛玩的天性,很好發揮了遊戲這種魅力經久不衰的手段,將遊戲純粹的“娛樂”功能提升到了“教育功能”,有效地鞏固了兒歌的內容。

但從總的活動設計與過程來看,卻也存在不少實際問題:

1、部分環節如“模擬比賽,學習兒歌”這一環節,略顯粗糙。給予孩子思維、體驗、感悟的時間和空間還不夠多,而是在“教師一問,幼兒一答”草草收場。

2、遊戲環節可以加重手筆。整個活動最精彩、最能調動孩子興趣的最後創編環節,太一閃而過,可以提供幼兒更多教具與時間用來創編。同時在小遊戲――《誰的反應快》的組織也略顯倉促,可以爲幼兒提供更多的頭飾,增加遊戲幼兒的人數,來調動廣大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拓展活動內容。

總之,幼兒園語言教材十分具有靈活性,要求教師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素質,既緊跟時代的步伐,又要適應幼兒的特點,根據幼兒的發展,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方式。本次公開教學活動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與啓迪,我堅信這將是一個美好的開始。在我以後的幼兒教育生涯中,我立志做一名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在活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幼兒教育的廣闊天地中找到人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5

活動目標:

1.能探究出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並按粗細規律進行排序。(重點)

2.初步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係,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難點)

3.喜歡參與小組合作活動,在動手中體驗數學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瞭解粗細概念。

(2)對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有初步瞭解。

2.物質準備:PPT 課件;記錄表、畫筆、製作腰帶用的材料:彩紙、剪刀、展示板等。

活動過程:

1.創設“嘟嘟熊開商店”情境,鼓勵幼兒動手操作探究多種方法比較粗細並按粗細規律進行排序。

(1)參觀商店,發現貨物的不同粗細,激發幼兒探究活動的慾望。

(2)幼兒選兩樣商品,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比較粗細。

提問:“比一比哪一個粗哪一個細?你是怎樣發現的?還有什麼不一樣的方法?“

小結:我們可以用眼睛看一看、手握一握、瓶底對瓶底的方法進行比較粗細。

(3)兩人合作將手中的物品,探索按照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提問:“你是怎樣排隊的?把它畫在記錄表上吧。”

(4)展示統計結果,瞭解粗細的不同排序方法。

2.給客人媽媽、姐姐和弟弟製作腰帶,初步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係。

(1)媽媽、姐姐和弟弟出場,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我們怎麼才能做出一條合適的腰帶?怎樣來量一量?”小結:可以用首尾相接量一量的方式製作一條腰帶。

(2)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3)製作腰帶後,在探究中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係。

提問:“誰的腰帶最長?爲什麼?誰的腰帶最短?不長不短的腰帶是誰的?”

小結:腰帶最長的是媽媽,因爲媽媽的腰最粗,腰帶最短的是弟弟,因爲弟弟腰最細,不長不短的是姐姐,媽媽的腰不粗也不細。腰帶越長腰越粗,腰帶越短,腰越細,原來長度與粗細也是有關係的。

(4)瞭解不同的測量工具。

3.尋找並比較生活中粗粗細細的東西,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樂趣。

(1)尋找生活中粗粗細細的東西。

提問:“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粗粗細細的東西?”(2)欣賞生活中不同粗細的東西。

3.活動延伸:

師:在幼兒園、家中、商場中還有很多粗細不同的東西,我們就用今天探索到的測量方法,比較更多東西的粗細吧。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對粗細概念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組織的。活動開始,通過創設“嘟嘟熊開商店”的遊戲情境,有效的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通過觀察和比較,孩子們發現了圖片中商品的粗細不同。在活動過程中,爲了使幼兒充分進行操作和探索,我提供了許多粗細不同的商品請他們進行比較和感知。探究中,幼兒不僅積極探索,比較出了兩種商品的粗細不同,還與同伴進行合作,將四種不同商品進行從細到粗、從粗到細進行排序並進行記錄,加深了對物體間粗細概念的理解。

本次活動,通過以遊戲情境爲主線,逐步以比較商品粗細、給商品排排隊、製作腰帶一系列情節進行,孩子們在對活動始終十分感興趣的同時,理解了粗細以及與長度的關係。

但在此次活動中,我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在爲媽媽、姐姐和弟弟製作要的時候,應該清楚明瞭的提出要求,請幼兒自己來分分工,這樣就不會出現有的孩子又測量又貼腰帶,而有的幼兒兩手空空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不論在設計還是在其他方面,都要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預想,以便在組織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解決。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6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比較使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體驗粗細的比較使相對的。

2、培養幼兒迅速排序的能力,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3、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活動準備

1、粗細、顏色不同小棒3根。

2、每人一桶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比較粗細。

出示2根小棒,比一比,那根粗,那根細。再出示一根小棒,和剛纔的2根小棒比較粗細,並引導幼兒說出誰最粗,誰最細。

二、體驗粗細的相對性。

1、老師拿出一根小棒問:這根小棒是粗還是細?

2、引導幼兒討論並得出結論:粗細只有通過比較才能判斷,粗細是相對的。

3、請個別幼兒上前將3根小棒進行粗細排序。

引導幼兒將小棒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的順序進行排序。

三、搓小棍。

請幼兒拿出橡皮泥搓2根小棍,搓完後,比比兩根小棍是否一樣粗,那根粗,那根細,並拿一根和旁邊的幼兒比比,看看誰的粗,誰的細。

四、操作練習:粗細排序。

1、請幼兒搓出許多根不同粗細的小棍,然後進行排序,並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自己是怎樣排的。

2、讓幼兒通過操作知道粗細排序的兩種方法。

3、小結:粗細排序有兩種方法,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7

活動目標

1。學會比較物體的粗細,並能正確表述比較結果。

2。能從細到粗給物體排序,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粗細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積木、香腸、記號筆、蠟燭等數量若干,課件,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探索發現粗細。

(1)玩一玩,發現粗細。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東西,看看都有些什麼?等會兒請你們去看一看、摸一摸,並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2)討論,引導幼兒交流分享。

師:現在,誰願意來告訴我,你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它們有什麼不一樣?你是怎麼發現的?

(3)小結。

師小結:哦,你們都發現了,這些東西有的粗,有的細。要知道是粗細,除了可以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插一插、疊一疊、比一比。你們都很棒!那到底什麼東西粗什麼東西細呢?我們一起來比比看。

2。比較判斷粗細。

(1)比較物體粗細,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①教師先出示不同粗細的紅色和綠色積木進行比較。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塊紅色的積木,你認爲它是粗的還是細的呢?我們請綠色的積木來幫幫忙,和它比一比。

②繼續出示藍色的積木和綠色的積木進行比較,知道粗細的相對性。

師:咦,爲什麼剛纔和綠色的積木比,是紅色的積木粗,現在和藍色的積木比,紅色的積木就變細了呢?誰知道爲什麼?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討論討論。

(2)比較三個物體的粗細,找出最粗和最細。

師:現在,我們把這三塊積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認爲哪塊最粗,哪塊最細呢?

(3)小結。

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比較粗細的三個祕密。第一,最少要有兩樣東西才能比較粗和細,單獨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的;第二,和不同粗細的物體比,結果是不一樣,粗和細是相對的;第三,三種以上的物體比較粗細,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細的。

3。粗細差異排序。

教師出示課件。

(1)引導幼兒認識從細到粗排序標記圖。

師:小朋友們,小眼睛看到這裏來,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圖片,請你想一想它代表什麼意思?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隊。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

師:請你們每個人拿四種材料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給他們排排隊,也可以兩個人一起合作哦。現在請你們輕輕地走到材料邊上去排一排。

個別提問。

師:你能說一說,你是怎麼排的嗎?你先怎麼做?

(3)師幼共同小結從細到粗排隊的方法。

教師邊說邊操作課件。

小結:第一種方法是先找出4個圓柱體當中最細的放在最左邊,然後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邊,再把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按順序排好隊。第二種方法是先找出最細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細的排第二;依次只用這種方法。

4。分組操作活動。

師:“我爲你們準備了四種材料,一起來看看。”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組圖中細的物品,並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組圖中最粗和最細的物體,分別在它們下面的圓圈裏塗上紅色和綠色。

材料3:提供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從細到粗排排隊。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讓幼兒搓出三條不同粗細的“麪條”並能從細到粗排序。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現在請你們搬起小椅子,輕輕地坐到你喜歡的材料邊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師巡視指導,重點指導幼兒進行粗細排序。

5。幼兒自由結束活動。

師:比較完粗細的小朋友可以去喝水,上廁所。小朋友們再見!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8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的無根塑料管,帶有空心的珠子一顆。

2。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4—35頁。

活動過程

1。遊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爲什麼。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棒粗細不同,所以粗的穿不進去。

2。觀察三根小棒,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根小棒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你是怎麼知道的?最粗的是哪一個?最細的呢?

A小棒和B小棒哪個粗?哪個細?B和C哪個粗哪個細?爲什麼B小棒我們一會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小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較出來的,要看他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還是細。

3。遊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麼排的。

(2)小結: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以比較粗細的物體。

(2)從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幹和樹枝比,

5。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4~35頁,進一步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

活動延伸: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內物體,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並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

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

3。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9

活動目的:

1.能積極思考並且及時作出判斷。

2.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點: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活動難點:

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能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筆,瓶子等、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麼?(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並請幼兒說一說(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麼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啓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遊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遊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遊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請幼兒完成幼兒用書。

活動延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後比較家裏各種東西的粗細並做記錄。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不足之處在導入時沒有安排好,選擇以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們的興趣是提起來了,但是有點太不接近我想達到的粗和細的目標,孩子們基本都圍繞着孫悟空的金箍棒這個話題開心的說着,在我引到粗和細這個話題時,孩子們又開心的說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上,讓我有點着急,我認爲在開始這個引入時我應該選擇簡單又直入目標的導入,

(1)可以用小動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爲大房粗,小房細,

(2)或者直接出示粗細不同的兩個物體請幼兒觀察,讓幼兒通過直觀的目測理解粗和細的差異,

(3)也可以通過做幾個紙桶重疊的方式來比較物體的粗和細。

活動變變變中感覺做的還不到位,可以採取變變變變,粗粗粗、細細細,我之前採取的是變粗、變細,感覺好像有些太簡單,不夠有趣。

活動中的教具不夠充分,我應該每小組做一組粗和細的紙桶讓幼兒自己再去觀察、探索。

本次活動給了我警示,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應該深思再深思,不斷的反省活動中出現錯誤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現失誤。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根據故事內容展開想象感受故事情節。

2、學習生字“遠快、動物”,能夠認知,掌握。

3、能專心傾聽,體驗故事中小猴子與黃鶯、青蛙、小兔比本領的過程。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故事情節,學會互助、合作、分享,增強自信心。

難點: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學會人際交往技能。

活動準備

PPt繪本、故事背景音樂、故事圖片、蘋果、動物頭飾、一盆水

活動過程

一、引入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是有關動物與動物之間比本領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的話要認真聽哦!

以比本領爲線索,播放PPt繪本,觀看情節表演,初步瞭解故事情節。

提問:(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裏面提到了多少隻動物,它們各自的本領是什麼?

(3)在故事裏出現第一隻動物是什麼?它與誰比本領?

二、故事背景音樂進入,老師一邊複述故事,一邊出示故事圖片並配上肢體動作。

三、分段講述故事,表演角色動作。

1、黃鶯跟小猴比誰唱歌好聽;模仿黃鶯與小猴唱歌的動作。

2、青蛙跟小猴比誰游泳遊得遠;模仿青蛙游泳的姿勢。

3、小兔跟小猴比賽跑誰跑得快;模仿它們的跑步動作。

4、小猴說自己會演雜技;模仿小猴表演雜技的動作。

四、故事表演

幼兒分別戴着黃鶯、青蛙、小兔的頭飾,老師戴着小猴頭飾,一起利用創設的場景進行表演,引導孩子說說故事裏面的情節,學會用“我會……”來說一句完整的話,能認知生字:遠、快、動物。遊戲結束。

教學反思

一、活動中老師過於包辦太多,給幼兒去探索、發現、學習的機會較少。

二、故事中間師生互動的情節少。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1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的無根塑料管,帶有空心的珠子一顆。

2.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4-35頁。

活動過程

1.遊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爲什麼。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棒粗細不同,所以粗的穿不進去。

2.觀察三根小棒,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根小棒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你是怎麼知道的?最粗的是哪一個?最細的呢?

A小棒和B小棒哪個粗?哪個細?B和c哪個粗哪個細?爲什麼B小棒我們一會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小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較出來的,要看他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還是細。

3.遊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麼排的。

(2)小結: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以比較粗細的物體。

(2)從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幹和樹枝比,

5.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②第34~35頁,進一步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

活動延伸:

教師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內物體,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並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1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知道時鐘是時間計時器的一種。

2.知道用時間的多少來衡量速度的快慢。

3.提高幼兒喜歡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教學重點、難點

1.幼兒運用時間的長短來說明速度的快慢。

2.時間觀念還需加強

活動準備

玉米若干2個盒子時鐘掛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請小朋友安靜,注意聽聽是什麼聲音(鬧鈴),出示鬧鐘,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並提問鬧鐘有什麼功能,幼兒自由發揮。

2、教師可根據小朋友的回答,引出鬧鐘的另一個本領——可以比較出速度的快慢。請小朋友進行思考,引出遊戲。

二、玩遊戲——拾玉米

1、遊戲規則:教師請2名小朋友上來拾玉米,分發給他們一樣多的玉米,當老師說開始時,他們開始往盒子裏面放,方法可以不限,可以一個個的拾也可以一把把的抓,留給幼兒自由發揮,但規定必須用一種方法,並用時鐘計時。

2、拾完後老師告訴幼兒他們各自用的時間。先拾完的用了多少時間,後拾完的用了多少時間,讓幼兒進行比較,知道用的時間多的速度要慢些,時間用的少的速度快些。

三、觀看掛圖,老師講解。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掛圖,理解圖意:2名幼兒比賽堆積木,其中一名幼兒已經堆完了,另一名幼兒還沒有堆完,他們用的時間是一樣的,想想誰堆得快點?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時間多少來推算速度的快慢。

四、賽跑比賽

教師組織幼兒到戶外活動,進行計時賽跑遊戲。鞏固瞭解時鐘的計時功能。

五、活動延伸: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多種活動進行比賽,鞏固幼兒對時鐘計時功能的瞭解。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遊戲貫穿其中,活動氣氛比較熱烈,師生互動性比較強,幼兒大多數能吸引到活動中來,爲爭取到玩遊戲的機會,小朋友上課很認真。但經過這次活動,讓我意識到這次活動在大班開設效果應該會更好。大班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強,在理解時間與速度的問題上更能理解。例如在拾玉米的環節中,我只有將具體的事情、人與時間上結合起來幼兒才能理解速度快慢,當我總結到:知道用的時間多的速度要慢些,時間用的少的速度快些,讓幼兒跟着我慢慢說的時候只有年齡稍大的幼兒能很好的反應過來,還有就是“速度”二字小朋友有點疑惑。上完這次活動,我還有一個更大的感受,那就是小朋友的想象力特別豐富,很慶幸在拾玉米時,我沒有硬性規定用什麼方法來比賽,給幼兒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幼兒在這個環節積極。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1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簡單的測量方法,比較出三者中最粗的、最細的物體,並能按粗細規律排序。(重點)

2、初步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係,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難點)

3、主動探究多樣化的測量方法,喜歡參與小組合作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事先已經有粗細的概念,會用粗細來描述看到的物體,如,細細的筷子,粗粗的木樁等,紫藤花粗細不同的枝幹等;運用過常見的測量工具,如直尺等。

2、物質準備:帶有編號1、2、3的圓柱;粗細不同的紫藤花枝幹若干;各種測量工具若干:毛線、軟尺、直尺等;即時貼條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物體的粗細,鼓勵幼兒運用手、眼等感官比較圓柱的粗細。

1、出示帶有編號1、2、3的圓柱,引導幼兒嘗試用眼睛看、用手摸等不同方法比較粗細。

提問:三個圓柱有什麼不同?如何知道的?

2、讓幼兒兩兩比較圓柱的粗細,知道粗細的概念是相對的。提問:這兩個圓柱哪個粗?哪個細?

3、小結:我們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兩種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兩個物體之間可以比較粗細。

二、在掌握目測、手量方法的基礎上,能比較出三個圓柱中最粗的和最細的物體,並能按從粗到細、從細到粗排序。

1、請幼兒爲圓柱排序。

提問:請小朋友按照從粗到細給圓柱排序。從細到粗呢?

2、出示紫藤花枝幹,請幼兒根據掌握的方法排序。

小結:我們可以根據物體從粗到細、從細到粗的規律進行排序。

三、爲紫藤花做腰帶,探索運用毛線、軟尺等測量工具測量紫藤花枝幹粗細的正確方法,初步感知長度與粗細的關係。

1、出示測量工具,自由選擇,分組探索使用方法。

提問:除了目測、手量法之外,還可以用工具測量,你們認識這些工具嗎?你要用什麼工具?怎麼測量呢?

2、幼兒交流探索結果,教師引導幼兒正確測量。

小結:測量時,一端固定,將毛線或軟尺貼緊枝幹繞一圈,另一端到達固定處停止。直尺無法彎曲,所以無法測量。

3、請幼兒測量不同粗細的枝幹,比較測量結果。

小結:粗的枝幹腰圍長,細的枝幹腰圍短。

4、爲紫藤花做腰帶,鞏固習得的測量方法。

提問:你們看,我的紫藤花缺一條腰帶,如何製作一條合適的腰帶呢?(師幼討論)

幼兒分組製作,教師指導。

5、展示製作好的紫藤花腰帶,幼兒分享交流方法,教師總結提升。

提問:請小朋友講一講你是如何製作的?哪個枝幹的腰粗,哪個細呢?

小結:製作腰帶時,先量出粗細,輕輕一折做出記號,將多餘的部分剪掉。活動延伸:

互相測量小朋友的腰圍,比一比,誰的腰粗。誰的腰細。

提問:紫藤花有粗有細,我們可以用目測、手量來比較,用毛線、軟尺等測量工具來測量出結果,那你們自己的腰圍知道嗎?回到班裏互相量一量。

活動反思:

在本活動中可以啓發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境的能力。幼兒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兩個困難。第一是不能準確地將比較結果與相應的詞匹配。第二是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由於幼兒思維不可逆,他們不易理解相對概念。因此活動中要採用變換比較對象和設問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思考,幫助幼兒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14

活動目的

1.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

活動過程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

2、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並說一說你怎麼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啓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4、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並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

5、分組操作

(1)從奇妙的口袋裏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

(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裏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4)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

(5)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並排序。

延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後比較家裏各種東西的粗細並做記錄。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幼兒園中班教案《比粗細》15

活動目的:

1、能積極思考並且及時作出判斷。

2、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3、能正確運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重點: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的方法。

活動難點:

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能用粗和細來描述物體。

活動準備:

準備各種粗細不同的筆,瓶子等、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麼?(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並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麼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啓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遊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遊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遊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請幼兒完成幼兒用書。

活動延伸:

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後比較家裏各種東西的粗細並做記錄。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不足之處在導入時沒有安排好,選擇以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入孩子們的興趣是提起來了,但是有點太不接近我想達到的粗和細的目標,孩子們基本都圍繞着孫悟空的金箍棒這個話題開心的說着,在我引到粗和細這個話題時,孩子們又開心的說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上,讓我有點着急,我認爲在開始這個引入時我應該選擇簡單又直入目標的導入,(1)可以用小動物住新家,大的住大的房,小的住小的房,因爲大房粗,小房細,(2)或者直接出示粗細不同的兩個物體請幼兒觀察,讓幼兒通過直觀的目測理解粗和細的差異,(3)也可以通過做幾個紙桶重疊的方式來比較物體的粗和細。

活動變變變中感覺做的還不到位,可以採取變變變變,粗粗粗、細細細,我之前採取的是變粗、變細,感覺好像有些太簡單,不夠有趣。

活動中的教具不夠充分,我應該每小組做一組粗和細的紙桶讓幼兒自己再去觀察、探索。

本次活動給了我警示,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應該深思再深思,不斷的反省活動中出現錯誤的地方,以免再次的出現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