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8篇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8篇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吃飯對身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2、知道應該怎樣吃飯,向吃飯好的幼兒學習。

3、能夠愉快的參與課堂活動

活動準備

《吃飯不挑食》歌、三隻小熊圖片

活動過程

一、歌曲《吃飯不挑食》導入活動

(一)幼兒聽歌曲,回答問題

(二)提問:歌曲裏面唱了些什麼?

小結:歌曲中的小哥哥不吃肉也不吃菜,而弟弟不挑肉也不挑菜,所以弟弟的個子比哥哥高。

二、出示三隻小熊圖,引發幼兒觀察

(一)分別出示胖、瘦兩張小熊圖(教師講述故事)

1、提問:這兩隻小熊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呢?你們知道爲什麼有的胖有的瘦嗎?

2、小結:原來胖熊只吃肉,不吃蔬菜,而瘦熊吃飯挑食,它只吃蔬菜,不吃肉。請小朋友想想哪隻熊好看呢?

(三)出示漂亮小棕熊圖,講故事

1、提問:爲什麼大家誇棕熊漂亮呢?(因爲棕熊不挑食,身體不胖不瘦),你願意做哪知熊?爲什麼?

2、幼兒自由討論,表達自己喜歡的熊以及原因

3、教師總結: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們就要像小棕熊一樣,蔬菜和肉都要吃,這樣身體纔會健康。

三、學唱兒歌《吃飯不挑食》結束活動

(一)聽一遍音樂

(二)教師逐句教幼兒

(三)全班幼兒一起唱

教師總結:我們要想歌曲中的弟弟學習不挑食,柔和蔬菜都要吃,這樣我們就可以身體棒棒、個子高高了。

活動延伸

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不挑食、不挑菜、並簡單介紹一些常見菜。

教學反思

中班講述活動"我不挑食”教學反思。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講述活動"我不挑食”,活動的目標爲三點:1.引導幼兒瞭解常見的食物,知道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要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2.幫助幼兒圍繞中心話題進行講述。3.積極參與遊戲活動。

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生活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完成的目標,孩子爲什麼要挑食,怎樣可以把這個壞習慣改掉?我根據活動中情況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內容是讓幼兒自己體會圖中熊熊不同,瞭解小熊爲什麼不同。

然後就是通過遊戲活動來加深孩子對常見食物的名稱和營養價值的瞭解。由於時間的問題,老師不能讓每位幼兒都講述,所以我設計了自由講述這一環節。讓幼兒自由的跟夥伴們交流,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最後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廚房,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好。

不足之處:

在這節活動中我有很多個不足之處,在教學活動中我沒能關注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下次我會更加努力的。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

2、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並區分5以內的單雙數。

3、幼兒能區分單數或雙數。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車牌、1--5的代用券、彩筆每人一支、兌獎卷、購物袋子、場地安排

重難點:

幼兒區分單數和雙數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小司機開車去2元超市購物

2、在購物遊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a、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看一看,你有幾元錢?在2元超市你能買幾樣東西?

b、幼兒進行購物遊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3、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a、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多的錢嗎?

b、集體思考爲什麼有的小朋友還會剩一張代金卷呢?

4、教師小結:

a像1、3、5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

2、4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b從1-5數列裏單數挨着雙數,雙數挨着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情景遊戲:超級大積分

a積分卡小顧客們購物後2元超市爲小顧客準備了一張積分卡,看看你的積分卡里的分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b積分大抽獎:小顧客們進行積分大抽獎看看出現什麼數字請你們說出來是單數還是雙數。

6、活動結束:單雙號過橋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鬆活潑的意境,嘗試用歌聲表達小青蛙快樂逍遙的心情。

2.能調動情感和想象投入“找害蟲”遊戲中,並根據指令要求回到原位。

3.體驗猜測蟲子的樂趣和猜測成功的喜悅。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歌曲音樂《小青蛙》。

2.佈置三個草地,草地裏藏着自制的小蟲子。

3.寫着號數的小杯子5個,蟲子造型的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歌曲。

1.提出“咕呱”叫聲,引起幼兒對青蛙角色的猜想。

2.完整清唱歌曲,讓幼兒初步感受歌曲及歌詞內容。

二、提出練習找蟲子技能的遊戲情景,在遊戲的過程中初步習得歌曲。

1.提出練習“找蟲子”的遊戲情景。

2.和幼兒一起玩“找蟲子”的遊戲3—5遍。

3.根據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歌唱的情況解決重難點問題。

三、增加遊戲挑戰,引出三塊草地的遊戲情景,請幼兒在遊戲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歌曲,並有感情的演唱。

1.講解玩法,提出要求。

2.跟唱歌曲,學習捉蟲。

3.反思遊戲,再提要求。

四、引出“快樂逍遙”的歌詞,並請幼兒進一步理解和體驗,有感情的演唱。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鐘錶”用表情動作表達對小學徒感謝,樂於與朋友交往的愉悅心情。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造型動作表現鐘錶,用不同的優美動作表現鐘錶跳的舞蹈。

3、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通過鐘錶造型和小學徒勞動、休息的情節,初步感受A B A c A的結構特點,瞭解A段跳動,B段歡快和C段的柔和的性質以及鐘擺一下一下按照均勻節奏擺動的特點。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幫助幼兒回憶聽過的有關故事和玩過的遊戲。

2、聽音樂,重點幫助幼兒分辨小學徒勞動和休息的音樂,初步瞭解樂曲的結構,感受B段的歡快和C段的柔和。

3、分段欣賞音樂。聽聽做做,進一步熟悉樂曲的旋律。

4、分解練習。聽琴練習有關動作,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音樂。

(1)引導幼兒創編各種鐘錶的形象,如雞鍾、貓頭鷹鍾、魚鍾等。要求幼兒能夠跟隨A段音樂的節奏,一拍一拍地表現出鐘擺走動時活潑、調皮的樣子。

(2)引導幼兒做出小學徒打掃衛生時的各種不同的勞動動作,能盡力按節奏一下一下地做,並能表現出小學徒勞動時輕鬆、快樂的心情。

(3)在練習爲鐘錶上發條的動作時,要求幼兒注意做到一個樂句爲一座鐘上發條。

(4)引導幼兒想出各種休息的動作,並能隨c段音樂,表演安詳、悠閒的舞蹈。

5、完整地跟隨音樂做遊戲

(1)教師扮演小學徒參與遊戲,全體幼兒扮演鐘錶。

(2)幼兒輪流扮演小學徒和鐘錶,聽音樂完整地做遊戲。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5

設計意圖:

歌唱活動一直是我園教育活動中的薄弱環節,傳統的教唱歌曲的方式,僅注重幼兒是否學會一首歌,而不能很好地激發幼兒對音樂美的體驗與感受。《綱要》在藝術領域目標中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因此,這次活動,我以整合的觀念,注重創設歌曲氛圍,引導幼兒對音樂的感受,並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同時,嘗試用最簡便的方式,充分利用教具、圖示、符號等將音樂技能的學習及各種能力的培養融爲一體,來達到最優化的效果,

一、活動目標

1、在繪畫活動中傾聽歌曲,熟悉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創編部分歌詞。

3、在創編活動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圖譜;帶有小鳥指揮棒,黑板,

三、活動過程:

(一)嘗試用繪畫形式創編部分歌詞。

1、師用演唱方式提問:“在哪裏,有陽光?在哪裏,有花香?”

師:我剛纔問了哪兩個問題?

2、出示圖譜:請幼兒閱讀。引導幼兒用繪畫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3、幼兒繪畫,同時傾聽教師演唱歌曲,初步熟悉歌曲。

4、交流各自畫出的答案,並討論提煉成歌詞。

(二)學習完整歌曲。

1、教師邊畫圖,邊完整演唱歌曲。

2、師幼共同討論將個別幼兒的繪畫貼在圖譜中的“?”處,並嘗試在一問一答形式中唱出歌詞。

3、看圖完整演唱歌曲。

(三)師幼共同表演唱。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6

設計意圖:

晨間活動時,我鼓勵幼兒用紙板來鍛鍊身體,如頂紙板走、跨跳紙板、雙腳併攏跳紙板等。爲了充分發揮材料的作用,我試圖引導幼兒探索紙板的更多玩法,於是結合小班幼兒的特點設計了“運送蛋寶寶”這一活動。在該活動中,紙板經歷小小的“變身”,變成了運蛋的小拖車。在“幫助雞媽媽運蛋”這一遊戲情境中,幼兒用紙板練習拖物走以及按一定路線拖物走,發展了身體控制能力和動作的協調性。

目標:

1、學習玩紙板,嘗試用紙板拖物走,發展身體控制能力。

2、體驗與教師、同伴遊戲的快樂。

準備:

1、人手一塊紙板,有紅、黃、綠色;用報紙做的紅、黃、綠色紙蛋若干;繫有繩子的小夾子人手一個。

2、錄音機,音樂磁帶。

3、情境創設:紅、黃、綠三條不同顏色的路。

過程:

一、師幼聽音樂共同做紙板操

師: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做遊戲了。請每個人去拿一塊喜歡的紙板,我們先來鍛鍊一下身體吧!

(析:漂亮的紅、黃、綠紙板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注意,節奏明快的紙板操既達到了熱身的目的,又提高了幼兒活動的興趣,更爲後面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二、幼兒自由玩紙板

師:紙板不光好看還好玩呢!請你們玩一玩,看誰想出的玩法多。

1、自由探索玩紙板。

2、交流、分享玩紙板的方法。

師:你們剛纔是怎麼玩的?(幼兒每說一種玩法,教師就引導其他幼兒一起做一做。)

幼:將紙板放在地上,雙腳併攏從上面跳過去。

幼:輕輕把紙板向上拋,然後接住。

幼:將紙板頂在頭上,慢慢往前走。

三、幼兒多人合作玩紙板

師:剛纔我們每個人都只玩了自己的紙板。現在請你們把紙板合起來一起玩,可以怎麼玩呢?

師:剛纔有的小朋友是將一塊紙板放在地上當小溝,然後從上面跳過去。要是我們把兩塊、三塊、四塊……紙板隔一點距離放在地上做成許多小溝,你們能跳過去嗎?

師:現在請你們按紅、黃、綠色紙板分成三組,把紙板間隔放在地上做小溝,然後從許多小溝上跳過去。(跳2~3次。)

師:現在我們把紙板鋪成一條小路,大家從紙板小路上快速走過,小心不要走到小路外面去。(幼兒分紅、黃、綠三組練習。)

師:三條小路太短了,現在我請大家把三條小路連成一條長長的路,然後快速走過小路,好嗎?

(析:由於之前幼兒已有玩紙板的經驗,所以教師創設了相應情境,既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經驗,又增強了玩紙板的趣味性。在玩紙板的過程中,教師始終以玩伴身份參與其中,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孩子們初步體驗了玩紙板的樂趣,也充分活動了身體,發展了跨跳、平衡等能力。)

四、運送蛋寶寶

1、紙板大變身。

師:現在我要變魔術了!我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小夾子用力一摁,它就張大嘴巴“啊嗚”一口咬住紙板了。紙板變成小拖車了!拖過來,拖過去,好不好玩?(教師示範。)

師:你們想不想把紙板變成小拖車?也像老師這樣來變個魔術吧!(幼兒“變魔術”,教師個別指導。)

師:你拿的是什麼顏色的小拖車?拖着你的車走一走吧!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以“變魔術”的方式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生動形象的講解使幼兒較容易地掌握了“變魔術”的要領。雖然有的幼兒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夾夾子的動作,但是幼兒的情緒是積極、愉悅和主動的。而讓幼兒分辨自己小拖車的顏色,則是爲下一環節“運相同顏色的蛋”作了鋪墊。)

2、創設情境,幼兒初次運蛋。

師:雞媽媽生了許多蛋,兇狠的老鷹想把蛋寶寶搶去吃掉,雞媽媽可着急了!她想請我們幫她把蛋寶寶運回家,你們願意嗎?

師:等會兒你們去找一找雞媽媽的蛋在哪裏。如果是紅色的小拖車,就運一個紅色的蛋;如果是綠色的小拖車,就運一個綠色的蛋;如果是黃色的小拖車要運什麼顏色的蛋呢?你們一定要小心一點,可不能把雞媽媽的蛋掉在地上摔壞了。

(教師和幼兒共同用拖車運蛋,教師提醒幼兒慢慢走,互相不碰撞,不要讓蛋掉到地上。)

(析:遊戲化的情境設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師幼融爲一體,在充滿童趣的遊戲情境中相應的教育目標和要求得以滲透,如:拖物走、按顏色分類、感知數量等,體現了教育的整合性。)

3、簡單交流,幼兒再次運蛋。

師:你們真能幹,沒有把雞媽媽的蛋掉到地上去。你們是怎麼運纔沒有讓蛋掉到地上的?

師:雞媽媽還有很多蛋,我們還要運兩次。地上有紅、黃、綠三條路,你們的車是什麼顏色的就去運什麼顏色的蛋,而且要走在同樣顏色的路上,千萬不能讓車開到路外面去。

4.師幼共同慶祝運蛋成功。

(析:沿着路線拖物走對幼兒提出了新的挑戰,充分鍛鍊了幼兒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這樣的設計避免了重複遊戲的枯燥乏味,使幼兒始終對活動保持濃厚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冬至要吃餃子的傳統習俗;

2、用橡皮泥團圓、壓扁、包裹的技能製作餃子皮和餃子餡;

3、和朋友們介紹和分享自己做的餃子,體驗冬至節日的歡樂氣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冬至及餃子有一定的瞭解和認知。

課件準備:《冬至》動畫視頻、包餃子視頻、包餃子步驟圖

材料準備: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麪糰、餡料)

活動過程

教師播放視頻動畫《冬至》,引導幼兒瞭解冬至的習俗,引出餃子主題。

——熊貓奇奇他們在做什麼事情?冬至都吃什麼?

——你喜歡吃餃子嗎?

——你知道冬至爲什麼要吃餃子呢?

小結: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餃子或湯圓,邊吃邊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餃子、湯圓就代表團圓,代表着對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夥伴做餃子的圖片,引起幼兒做餃子的興趣。

出示一個製作好的餃子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論。

——餃子是什麼樣的?

——你們在家裏包過餃子嗎?餃子要怎麼包呢?

播放視頻《包餃子》,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包餃子的方法和步驟。

出示包餃子分步驟圖,鼓勵幼兒用黏土嘗試包餃子。

1.製作餃子皮:選擇喜歡顏色的橡皮泥,兩隻小手搓一搓,搓成圓球;再用手掌把圓球壓薄,壓成圓圓片。

2.製作餃子餡:選擇喜歡顏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團圓。

3.包餃子:用皮包住餡,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兩邊捏在一起,一個餃子就做好啦。

鼓勵幼兒獨立製作餃子,教師巡迴觀察,給予指導。

鼓勵幼兒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餃子是什麼形狀的?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你的餃子是什麼餡的?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投放做餃子的材料,讓幼兒製作不同樣式的餃子並展示。

家園共育:幼兒回家嘗試和家人一起包一頓餃子,體會冬至的溫馨氣氛。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8

目標:

1、認識甲型流感,知道其傳播途徑及危害。

2、加強自我保護,預防甲型流感。

3、明白流感並不可怕,建立戰勝流感的信心。

4、瞭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5、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準備:

1、廣泛收集網絡,報刊,影視等關於流感的圖文資料。

2、洗手、開窗、戴口罩等相關的動作圖片。

過程:

一、認識甲型流感。

談話:在地球上,有一個叫墨西哥的國家,前一段時間,那裏的人們過得很不好,原來,有一個叫甲型流感病毒的在那裏危害着大家。(播放介紹疫情的視頻)

(向幼兒介紹這種病還沒有藥可以醫治,而且會傳染。)

幼兒討論。

甲型流感爲什麼那麼厲害?它是怎麼傳染的?

二、甲型流感

1、甲型流感這麼恐怖,你們害怕嗎?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甲型流感呢?

(勤洗手,勤開窗,人多地方我不去,出門戴口罩,並出示相應的圖片。)

2、如果病毒來到我們的身體裏,你要怎麼辦?

(及時就醫,要到正規的大醫院)

我們身體有一支叫免疫系統的軍隊,他們會勇敢的和病毒作戰,保護小朋友。怎樣讓這支軍隊變得更加強大呢?

幼兒學習五做到:做到睡眠充足,做到攝入安全豐富的營養,做到鍛鍊身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做到避開咳嗽噴嚏者,自己打噴嚏用只紙巾捂住口鼻。

3、甲型流感非常兇猛,你們知道預防的方法,現在還怕不怕?

小朋友非常勇敢,讓我們一起戰勝流感!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小烏龜克服疲勞,戰勝困難勇敢爬上山坡的意志行爲過程。

2、藉助音樂,通過練習烏龜爬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移情體驗。

活動準備:

山坡的背景、小烏龜、音樂磁帶、錄音機

開始部分:

1、小朋友,你們爬過山坡嗎?爬山坡的時候,你們會有什麼感覺?

師:對呀,爬山坡的時候會很累,會滿頭大汗,會腰痠背痛,爬山是一件很艱難的運動。

基本部分:

1、有一隻小烏龜,它也很想爬山坡,小小烏龜爬呀,爬呀,突然一陣風吹來,小烏龜抖了抖身子,感覺很冷,這下它會怎麼做呢?還有沒有其它的感覺。

2、小烏龜不怕水,還是勇敢的往上爬,嗨喲喲,嗨喲喲,爬呀,爬呀,譁……又怎麼啦?大雨落在了烏龜的身上,爬山坡就更加困難了!這時候小烏龜又會怎麼做呢?它會往上爬嗎?

3、小烏龜不怕風,不怕雨,堅持爬到了山坡上,我們給小烏龜鼓鼓掌!(小烏龜,你真勇敢!)你們喜歡小烏龜嗎?爲什麼?

4、小烏龜爬到山上特別高興,還唱起了歌/(老師清唱一次歌曲)

5、我們也一起來學學爬山坡的過程吧!(幼兒和老師一起跟着音樂做相應的動作兩次。)

結束部分:

我們也出去找個山坡來爬好嗎?(幼兒聽音樂,離開位置到戶外)

附歌曲:

1=P2/4

3 2 1 2 | 3 4 5 | 4 3 2 0 | 3 2 1 0 |

小小 烏龜 上山 坡 嗨喲喲, 嗨喲喲

小小 烏龜 上山 坡 嗨喲喲, 嗨喲喲

3 2 1 2 | 3 4 5 | 4 3 2 3 | 1 —— ║

爬呀 爬呀 用力 爬 汗水 流呀 流

爬呀 爬呀 山坡 上 心裏 樂悠 悠

整合活動《小小桂冠詩人

整合活動《小小桂冠詩人》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葉子外形的聯想。

2、感受制作、佩帶桂冠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師用詩歌操作材料、寬條紙、葉子

各種顏料、膠水、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通過上次活動的學習,幼兒已經對葉子的形狀等特點有所瞭解。

2、請幼兒回憶所見過的葉子都有哪些形狀,想一想,葉子長長可以當什麼?葉子圓圓可以當什麼?

3、幼兒一邊回憶,教師一邊出示字卡,請幼兒認讀字卡。

4、教師將操作材料發放給幼兒,請幼兒將自己的想法記錄在操作材料上。

5、教師將幼兒的想法整理、記錄下來,張貼在黑板上。

6、請幼兒一起讀一讀集體創作的《葉子詩》。

7、告訴幼兒他們作的詩很棒,將會得到一頂用葉子製作的桂冠,請幼兒自己動手製作一頂桂冠送給自己。

8、教師講解桂冠的製作方法,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9、佩戴桂冠,和幼兒一起跳起舞蹈《會跳舞的葉子》結束。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0

【作品欣賞】

秋天落葉是極普通的自然現象,然而在童心世界,小樹葉是大樹媽媽的孩子,幫小樹葉找媽媽是人類純潔的自然流露。散文以此爲線索,用擬人化的手法娓娓道出小兔子怎樣幫助樹葉找媽媽,整篇作品洋溢着愛的情調,像一卷流動的畫,形象鮮明而又充滿詩意,很容易激起幼兒美好生活、溫馨親情的嚮往和憧憬。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小樹葉找媽媽》,使幼兒初步瞭解散文這一優美的文學體裁。

2、通過學習作品,知道秋天裏樹葉的變化,感受大樹和樹葉之間的親密關係,激發幼兒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前讓幼兒觀察秋天樹葉不斷的變化。

2、活動室佈置逼真的4棵大樹:銀杏樹、梧桐樹、松樹、楓樹。

3、兔子頭飾和4種樹葉。

【活動過程】

1、以遊戲形式引出課題。教師戴兔媽媽的頭飾帶領兔寶寶到樹林裏去活動。

2、到了樹林裏發現了地上的楓葉,討論楓葉的顏色和形狀。

3、教師激發幼兒給楓葉找媽媽。

這些樹葉的媽媽是誰呢?孩子找不到媽媽多可憐呀!媽媽找不到孩子也很傷心!

4、帶領小兔爲樹葉找媽媽,首先來到銀杏樹前,問:“銀杏樹媽媽,這是你的孩嗎?”協助教學的老師藏在樹後說:“不是,我的孩子是黃色的,像扇子一樣!”孩子們按照銀杏樹媽媽的話對照,確定不是楓葉的媽媽。

5、以同樣的教學方法完成與梧桐樹、松樹的對話。

6、小兔來到楓樹前,楓樹媽媽高興的說:“我的寶寶回來了!”小兔們高興的拍手笑,將楓葉放到楓樹上。

7、完整欣賞散文。

8、教師鼓勵孩子們跟說小兔和樹媽媽的對話部分。

【結束部分】

拿樹葉在大樹媽媽的身邊聽音樂歡快的表演。

【活動延伸】

將樹葉投放到區角,用樹葉粘貼更有情景的圖畫。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嘗試輪唱。

2、體驗歌曲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田鼠弟弟沒起牀。

1、田鼠弟弟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來,我們怎樣幫助他?

2、我們來學唱歌《快起牀》,唱給田鼠弟弟聽。

二、弟弟,起牀吧。

1、教師完整演唱一遍,幼兒輕聲跟唱。

2、歌曲裏唱了什麼?用什麼樣的歌詞勸弟弟起牀?

3、、朗誦歌詞,教師範唱,幼兒跟唱。

4、重點學唱:鍾兒已經敲響這句。

5、整演唱歌曲。

三、弟弟,快快起牀。

1、田鼠弟弟起牀磨磨蹭蹭的。我們來學習輪唱,用輪唱的方法讓田鼠弟弟別磨蹭,快起牀。

2、教師介紹輪唱的方法:一個聲部先開始,結束時重複最後一句。

3、幼兒嘗試輪唱。

4、提醒幼兒注意輪唱中的問題,集體練習。

5、學會這首歌,我們就可以唱着這首歌去催別人快起牀了。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嘗試用毛豆殼拼圖,能手眼協調地製作豆殼拼圖。

2、利用豆殼的正反凹凸特徵大膽構思,能細心、耐心地創作。

3、感受利用生活中廢棄材料進行創作的獨特藝術效果,喜歡參與此類創作活動。

活動準備:

1、ppt、毛豆殼拼貼的範例數張。

2、積木、鈕釦等小配件,用於局部點綴。

3、每組一筐毛豆殼和一塊抹布,有條件的可爲幼兒人手提供一塊板。

活動過程:

一、播放ppt,結合生活經驗來談話交流,激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呀? (剝毛豆。)

那你們有沒有幫爸爸媽媽剝過毛豆?(有。)

豆豆剝出來的毛豆殼,你們覺得還有用嗎?一般會怎麼處理豆殼?

(幼兒:我幫媽媽把它扔進垃圾桶裏;幼兒:奶奶說把它曬乾了可以生燒爐子的;幼兒:……)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特別的手工作品,看看它們主要用什麼材料做成的?你覺得它們漂亮嗎?你最最喜歡哪一張?爲什麼?

二、將兩張範畫進行對比,主要感受豆殼的正反凹凸面,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後提問:

這兩個小朋友分別用豆殼變成了什麼?他們的拼貼方式一樣嗎?那他們分別用豆殼的哪一面來拼貼的?

找出兩種不同的拼貼方法。(主要讓幼兒瞭解豆殼的正面拼畫和背面拼畫的凹凸不一樣,拼畫的效果也不會一樣。)

你們想用豆殼拼一幅什麼樣的畫?你覺得他適合用那一種方式來拼貼?

三、教師講解演示,引導幼兒瞭解製作要點

結合人物作品,幼兒觀察並講解:

1、製作豆殼拼畫首先要設計出物體的造型。

2、拼貼時,物體的不同部位可利用豆殼的正反凹凸面來表現。

四、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

1、能自己獨立設計、拼擺出與同伴不同的造型。

2、可以用積木、鈕釦等一些小配件作局部裝飾。

3、可以用凹面、凸面或凹凸結合的方法進行創作。

五、評價和分享幼兒的作品

將作品展示在美工區,供幼兒間相互欣賞,並讓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馬上就是元旦節了,在新的一年最開始的時候,讓幼兒主動說說自己這一年的變化,並大膽表達自己的願望。

2、引導幼兒主動和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祝福和新年願望。

3、激發幼兒喜歡元旦節、喜歡過新年的情感,願意表達新一年的願望。

二、活動準備

1、準備若干件已經穿小的衣物

2、佈置成一個賀卡展

3、賀卡用的卡紙、綵帶、裝飾品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請一兩個幼兒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現在和去年的身高體重變化,拿出小衣服看看自己還能否穿上。讓幼兒明白和了解自己已經長大,自己再過去的一年又長了一歲,體驗成長的感覺。

2、引導幼兒主動說說自己的“長大了”,可以說說自己的身高和體重變化,也可以說說自己的褲子變短了、鞋子變小了、衣服袖子變短了等等,一起分享和同伴共同長大的喜悅。

3、教師注意記錄幼兒的情況,通過今年的記錄讓明年再來看看變化,好好保存下來。

4、讓我們一起來給新年老人寫一封願望信,說說、畫畫自己在新一年的願望是什麼。

(1)讓我們先畫出新年老人的頭部,然後在畫出自己的新年願望;

(2)接着畫上自己的頭部然後寫好自己的名字,寫好日期;

(3)教師可以結合班上幼兒的情況,引導或者指導幼兒進行繪畫,激發幼兒和新年老人交流願望的情感。

5、幼兒作完畫之後主動介紹自己信的內容是什麼。

6、介紹完之後一起來做新年賀卡,首先引導幼兒觀看佈置好的賀卡展,談談自己最喜歡哪一張。

(1)自己嘗試動手製作賀卡,從剛剛觀察來的封面進行創作,用各種各樣的裝飾品裝飾。

(2)製作完賀卡之後將自己的新年願望都放進去,病互相贈送賀卡,表達自己對好朋友的祝福。

四、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可以充分引起幼兒對新年有着積極的嚮往,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體驗,讓幼兒主動去感受自己在過去一年的成長,感受自己的進步,產生良好的新年願望。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講故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過自由遊戲操作,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

3、體驗自己動手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動畫故事《不愛用手的小河馬》

2、哭泣的小河馬圖片。

3、自己動手做的場景:喂娃娃、疊手帕、繞毛線、夾夾子

活動過程:

一、通過講故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出示圖片,講述故事

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呢?(教師出示圖片)

這是誰呀?(小河馬)

呀!小河馬哭了,爲什麼呢?(幼兒自由發揮想象)

好的,你們覺得小河馬是因爲這些事情才哭的,小河馬到底爲什麼哭的呢?我們一起來認真地觀看小河馬的故事吧!

2、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故事看完了,小河馬爲什麼哭呀?(不會吃飯)

嗯!小河馬不會自己吃飯,誰來幫助小河馬了?(小青蛙)

小青蛙是怎麼幫助小河馬的?(餵它吃飯)

小青蛙來幫助小河馬了,可是爲什麼小河馬還是哭個不停呢?(因爲它喂的太慢了)

最後用了什麼辦法,小河馬纔不哭了?(自己動手吃飯)

3、教師小結

自己的自己要自己做!

二、通過自由遊戲操作,知道小手的用處很大。

1、展示場景,幼兒自由遊戲操作。

師:老師這裏有這麼多的遊戲需要小朋友們自己動手來做一做,你們想不想來試一試呢?(介紹遊戲場景)

2、提問,幼兒自由回答

師:小手除了能幫助我們做剛纔的遊戲,小手還能夠做什麼事情?請你先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幼兒自由回答)

呀!我們的小手原來還能幫助我們做這麼多的.事情呢!能穿衣、穿鞋、拍皮球……

三、體驗自己動手的快樂。

我們的小手能做這麼多的事情,真是太了不起了。你們感覺開心快樂嗎?我們一起來唱首幸福拍手歌吧!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可是"、"接着"等連接詞和傷心、開心、高興、快樂等形容詞,能比較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

2、學習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的方法。

3、喜歡參與看圖講述活動,體驗樂於助人的快樂。

4、激發幼兒主動複述故事的慾望,培養幼兒高自控性和高興奮性。

5、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每人一份圖片學具、手偶實物。

活動過程:

1、播放音頻"小鳥的叫聲",引出活動主題。

指導語:小朋友聽誰來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圖講一個關於小鳥的故事。

2、出示PPT課件,引導幼兒學習觀察、並簡單講述單張圖片的基本內容提問:圖上有誰,在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它的心情怎麼樣?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人物表情和周圍環境,提醒幼兒用完整句講述PPT的基本內容。

3、幼兒分組講述,引導幼兒學習按PPT順序觀察、連貫地講述PPT的主要內容。

(1)幼兒兩人一組,自由講述。

指導語:誰來幫助小鳥,它們是怎麼幫助小鳥的,老師又帶來兩頁PPT,請小朋友兩人一組按PPT順序用完整語句連貫講述PPT的內容。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按PPT順序用完整語句連貫講述PPT內容。想象小動物們的內心和神情,並學習運用:傷心、開心、高興、快樂等形容詞,描述故事。

(2)每組派代表講述。

指導語:請小朋友仔細聽,聽聽小朋友是否按照PPT的順序連貫講述圖片內容,聽聽他的故事裏用到了那些詞你最喜歡,一會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傾聽同伴講述,並挑選出好的句子和詞語讓幼兒學習,豐富幼兒講述經驗。

4、教師示範講述,引導幼兒學習運用"可是"、"接着"等連接詞比較連貫地講述圖片內容。

指導語:老師也講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小朋友注意聽老師用了哪些好聽地詞語把故事連接起來的。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按PPT順序,學習"可是""接着"的連接詞連貫講述圖片內容。

5、幼兒分組講述,手偶表演,引導幼兒運用"可是""接着"的連接詞連貫講述PPT內容。

(1)幼兒四人一組,操作手偶自由講述。

指導語:請小朋友選擇喜歡的手偶帶上,運用"可是""接着"的連接詞,完整地講述一個好聽的故事。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操作手偶,學習運用"可是""接着"的連接詞,邊表演邊連貫完整的講述圖片內容。

(2)每組派代表講述、表演。

指導語:請每組小朋友把自己編的好聽故事邊表演邊講給小朋友聽,聽聽他們的故事裏,你最喜歡他們說的哪句完整的句子和詞語,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傾聽同伴講述,學習新的句子和詞語,豐富幼兒新的講述經驗。

活動延伸

把圖片投放在語言區讓幼兒大膽的發揮想象去創編新的故事。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爲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小百科:家,現代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jiā,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史記·樂毅列傳》:"樂羊死,葬於靈壽,其後子孫因家焉。"引申爲安家落戶、定居,家還可引申爲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內及機關部隊等單位的住地等意。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6

一、設計思路:

我們現在正在進行《寒冷的冬天》主題活動,在進行“動物過冬”的小主題活動中,幼兒對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會冬眠?哪些動物不會冬眠?產生了興趣。在散文詩:“冬天是什麼”裏,幼兒瞭解到松鼠、兔子、綿羊在冬天就會換上一件厚厚的毛大衣,暖暖和和的過冬。於是發現幼兒操作包裏有一份這樣的操作紙,挺適合現在的主題進展。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用白色毛線剪成小段裝飾在綿羊身上,但其中整合了一些數知識的內容,如觀察大綿羊有幾隻?數一數,並找出相應的數字卡片。

二、活動目標:

1、嘗試將毛線剪成小段,粘貼在綿羊身上。

2、瞭解綿羊在冬天會長出又長又密的毛來保暖。

三、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操作包p35、白色毛線若干、數字卡片人手一份、剪刀、固體膠若干。

四、活動預設過程:

(一)看一看:小綿羊長啥樣?

1、出示小綿羊毛絨玩具:看一看小綿羊長的怎麼樣?

2、觀察綿羊的形象特徵:圓形的身體、頭上長了兩個彎彎的角、有四條腿。

(二)找一找:草地上有幾隻綿羊?

1、每人一張操作紙,引導幼兒找一找有些什麼不同?

2、數一數大綿羊有幾隻?小綿羊有幾隻?請幼兒從字卡里尋找數字,把相應的數字找出來。

3、緊靠在一起的有幾隻?單獨站立的有幾隻?一共幾隻?

(三)說一說:小綿羊的過冬方法?

1、冬天這麼冷,小綿羊是怎麼辦的呢?(小綿羊冬天時長出了又長又密的毛,就像穿了一件棉襖一樣,一點也不怕冷了。

(四)剪剪帖帖:爲小綿羊穿衣服

1、教師示範剪成短直線,要求又短又細

2、帖的時候儘量要直。

3、幼兒操作,注意在剪的時候,把毛線全部剪完後再貼。

4、幼兒交流,互相欣賞作品。

五、活動反思:

1、在“找一找”的環節裏,我只投放了數字4和6,幼兒數小綿羊沒有很大的問題,4只小綿羊很快就找到了,但個別幼兒對數字的認識不夠,拿數字時拿錯了,說明還有一些幼兒對數字不認識。

2、在幼兒剪貼毛線的時候,老師從時間的緊湊性角度考慮,要求幼兒全部把毛線剪光後再貼。在活動中有的幼兒還是剪一根,放下剪刀、拿起固體膠貼一根。發現這個情況後,我把兩個幼兒的操作紙進行對比,看看誰的方法動作快?通過這樣的比較,相信孩子對老師的要求會更明白。

3、本來認爲貼的時候不會出現問題,往綿羊身上貼就對了。但有的幼兒從身體輪廓線往下,都帖到草地上了,老師請這些幼兒去認真看看老師的範例。還有一些幼兒出現了橫的貼或貼的太少的情況都進行了個別指導。最後的幼兒評價交流中大家把一些好的作品進行了介紹,有6名幼兒得到了3個五角星。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7

活動目標:

1、理解畫面中人物的行爲及蘊含的意義,知道人們能用雙手做很多有意義的事

2、學着用短句較連貫的講述自己的本領,爲成長感到驕傲。

活動準備:

四張圖片、課件、投票卡片、主題評價活動表

活動過程:

一、猜猜說說我們的手

1、用謎語加繪畫的方式,介紹今天所要談論的話題“手”

2、猜猜老師的手有什麼大本領?

過渡:引出能幹小手的比賽

二、比比不同的手

1、出示四幅圖片,邀請幼兒觀察並評選“誰的手最能幹”

重要提問:看看哪雙手得到的贊最多?數數有幾個人選了這一幅(做數字統計)

你覺得誰的手最能幹?爲什麼

2、圍繞圖片內容,觀察討論有關手的話題

建議提問:如果沒有警察指揮交通,馬路會變得怎樣?

這是誰的手?從哪兒看的出是奶奶的手?猜猜奶奶在爲誰織毛衣?

如果你有一雙和魔術師一樣神奇的手,你希望變出什麼來?

讓我們來學着做一隻美麗的孔雀吧?怎樣變出一隻最美的孔雀?

3、拓展經驗,瞭解更多能幹的手

拓展提問:想想,除了這些朋友,還有誰的手也很能幹?他的手會做什麼?

小結:原來我們的手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可以讓周圍的人感受到美,可以給愛的人帶去溫暖,可以讓生活變得井然有序,還可以讓夢想成真。有一雙能幹的手真好

三、誇誇自己的手

重要提問:仔細想想,你的手會哪些本領,大聲誇誇自己的手?

小結:讓我們繼續努力,學習更多本領,使自己的手變得更能幹。

幼兒園中班活動教案18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能正確區分長方形、三角形、橢圓形。

2、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初步培養幼兒的歸類能力。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1張練習紙2、幼兒人手一個圖形片的胸飾、錄音機、韻律磁帶。

3、小老鼠頭飾一個活動過程:

一、看錶演,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誰來了呀?(小老鼠)。小老鼠肚子餓了,它找啊找,找啊找,找到了什麼呀?(一支鉛筆)。

二、遊戲活動,鞏固幼兒認識並區分圖形。

1、師:小老鼠找到了一隻鉛筆,它們會怎麼樣呢?(幼兒自由猜想)鉛筆說:我來給你畫一副畫吧。

2、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畫畫,鞏固幼兒區分各種圖形。

提問:最後,鉛筆畫出了什麼啊?(貓)老鼠嚇得幹嗎?(讓幼兒學一學,玩一玩)。

3、讓幼兒找一找、說一說,小貓是由哪些圖形組成?分別有幾個?

三、塗色活動:給小貓穿漂亮的衣服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在給貓塗色時,要將一樣的圖形用相同的顏色進行塗色。

四、韻律活動:圖形寶寶做遊戲1、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是什麼圖形寶寶。

2、圖形寶寶隨着音樂聽要求做遊戲。

延伸活動:

將各種圖形放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用圖形拼貼出各種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