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秋天教案:美麗的季節

幼兒園中班秋天教案:美麗的季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秋天教案:美麗的季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中班秋天教案:美麗的季節

內容與要求:

感知秋天的季節特徵,觀察各種動植物的變化。瞭解秋季人們如何收穫,樂意參加各種收穫活動,體驗豐收的喜悅。

活動說明:

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樹葉的變化、水果的成熟使秋天變得色彩斑斕。人們辛苦一年的勞動有了收穫,也因此使勞動變成了一份快樂,這是一個孩子、大人都開心的季節。這個主題就是要利用各種資源,讓孩子的活動從活動室走向廣闊的天地,開拓他們的視野,也豐富他們的生活感受。“撿落葉”、“去秋遊”、“摘果子”、“逗蟲子”等一切活動,都讓幼兒在玩中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發現自然,使他們的感覺變得敏銳,思維變得活躍,性格變得開朗,生活變得有趣。

隨着季節更換,孩子們在散步時就發現地上有掃不完的落葉;玩水的時候感覺到,風吹向溼溼的手會有涼涼的感覺。秋天到來了。主題從“撿落葉”切入,充分利用幼兒園豐富的資源,爲幼兒提供尋找和觀察的空間。孩子們發現,好多大樹媽媽都在“掉頭髮”,很是心疼。區域活動中,將孩子們撿到的樹葉收集到一起,提供多種材料和工具,支持孩子們利用撿到的樹葉、收集的廢舊物品等,着手爲大樹媽媽重新穿上好看的衣服。隨着主題的推進,孩子們在撿落葉時候的故事、秋遊時的故事都逐漸成爲孩子談論的話題。

當樹葉紛飛飄揚,孩子們到處尋覓撿拾落葉之際,幼兒園裏一棵結滿桔子的樹,引起了幼兒的注意。“我愛吃的水果”這一內容順時推進。於是,活動室內秋天的大樹上出現了一個個有趣的果實。從幼兒收集的各種水果,到教師收集的各種農作物,使活動室漸漸有了豐收的喜氣。孩子們在觀察、品嚐、思索和表現表達的過程中不斷感受着秋天的美麗和快樂。

這時,在研讀新教材中,一個小故事——《蝸牛和蘋果》吸引了我,我發現,幼兒在品嚐水果時,積累的經驗往往停留於水果的外形特徵、水果的味道等,很少有孩子關注到果核。故事卻給我們展示了意欲丟棄的果核卻變成種子、大樹和果實的美好結局。於是,本次活動借用這一素材所製作的Flash,以果核爲對象,一方面在設問中促進幼兒的細緻觀察以及經驗基礎上的想象,另一方面讓幼兒在“果核寶寶找媽媽”的情景中觀察、比較不同的果核,體驗秋天發現的樂趣。同時,使幼兒初步感知植物生長變化、收穫播種的輪迴,以激發幼兒參與下階段各種收穫、勞作活動的願望。

活動設計:

一、名稱:果核寶寶找媽媽

二、目標

1、在看看、聽聽、講講中瞭解果核的用處,發現果子裏有不一樣的果核。

2、能大膽地交流自己的發現,並體驗收集的快樂。

三、環境創設與材料的提供:

“蝸牛和蘋果”的故事製作成PPT。

6種水果(每張桌子擺放一樣水果,並遮蓋住)、相對應的6種果核混合裝在臉盆中。

盤子、消毒紙巾(與幼兒人數相等)、水果刀、垃圾筒等用品放在一側。

教室裏放置一些不同種類的種子。

四、活動實錄教師預設幼兒迴應與生成教師的調整

1、看看、聽聽、講講故事“蝸牛與蘋果”

集體看無聲的Flash畫面,設問:你看懂了嗎?發生了什麼事情?該怎麼辦?

到底誰是蘋果媽媽的寶寶?

聽了故事以後,你們覺得果核到底有用嗎?

2、送果核寶寶回家

出示裝有6種果核的臉盆給幼兒看,設問:今天我帶來了許多果核,看看他們都一樣嗎?

今天,有好多水果媽媽都到這裏來找自己的果核寶寶了。仔細看看,你認識她們嗎?

(教師一一出示遮在毛巾下的6種水果,引導幼兒觀察、認識。)

現在就請大家一起來幫忙,把這些果核寶寶送回到她們的媽媽身邊去。你想幫誰就幫誰,想幫幾個就幫幾個。

交流、驗證。

(組織幼兒圍坐在桌子旁)我們一起來看看,果核寶寶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先幫長得最大的果核寶寶吧!

再來幫幫我們剛剛認識的水果媽媽——冬棗。

師生一起收拾活動室,帶上果核和水果回活動室。

3、延伸:願意繼續幫忙的寶寶一起到探索角想辦法幫剩下的果核找媽媽,鼓勵孩子到教室裏找找“秋天裏除了果核還有哪些也是種子?”

文文:蘋果爛掉了。

軒軒:小蝸牛和烏龜醫生喜歡吃蘋果。

雯雯:他們把蘋果吃掉了,後來又長出一棵小蘋果樹了……

毛毛:蘋果生病了。

周陽:烏龜醫生來給她看病。

張子煌:每個蘋果放得時間長了以後都會爛掉的。這不是生病。

卿卿:蘋果不是真的生病,她要生小寶寶了。

冷峯:蘋果媽媽的寶寶就是小蘋果樹。

蕾蕾:蘋果媽媽剛生出來的寶寶是一粒粒籽。

馬杜宇:蘋果爛掉了,可是她的核裏面有一粒粒黑黑的籽是不會爛掉的。

貝貝:我吃過蘋果的,在蘋果的最最裏面就有果核的。

揚揚:果核有用的。可以種出蘋果樹,還可以長出蘋果來的。

毛毛:還可以長出桔子來。

軒軒:還可以長出生梨來。

……

卿卿:不是的。蘋果的果核種下去就只能長蘋果樹的。

幼兒七嘴八舌:

桔子、西瓜、桃子、葡萄、香蕉……

恬恬:香蕉沒有果核的。

張子煌:香蕉也有果核的,就是用眼睛看不清楚,就在她那個心裏面……

恬恬:不一樣的,有的大,有的小。

蕾蕾:有的是黑黑的,有的是白白的。

文文: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長長的。

……

張子煌:我認識那個大的果核,他是龍眼的果核。

揚揚:那個小小的黑黑的好像是蘋果媽媽的寶寶。

……

衆:這是石榴。

雯雯:她有好多好多寶寶的。

衆:這是桔子。

恬恬:比我們吃的桔子小,是小桔子。

唐芸吉:她好像不是桔子。

衆:這是蘋果,我們在幼兒園吃過很多次的。

揚揚:媽媽告訴我,蘋果吃了皮膚好。

張子怡:蘋果有營養的。

文文:蘋果很好吃的,很甜的。

衆:這是桂圓。

張子煌:不是的,這是龍眼。

馬杜宇:這個我吃過的,奶奶說好像叫棗子。

衆:這是葡萄。

幼兒人手一隻盤子,到臉盆裏挑出想送的果核,把她們一一送到水果媽媽身邊的空盤子裏。

衆:是龍眼的寶寶。

軒軒:對了,寶寶送對了。

幼兒一起觀察,並確認所有的龍眼的果核都送回了家。

(有小部分冬棗核送回了家,大部分放在一邊沒有送)

馬杜宇:我吃過的,她的果核寶寶就是這樣的。

冷峯:用手剝。

(冷峯試了試,放棄)

卿卿:她的皮長得很牢的,剝不掉的,要用刀切的。

正正:不行的,她太小了,要切到手的。

龍龍:用牙齒咬。

衆:可以。

(幼兒自己用溼紙巾擦手,並人手一個冬棗)

幼兒兩種表現:有的邊吃邊觀察;有的急着咬出果核,把咬下的果肉放在一邊。

毛毛:我的果核出來了,像個橄欖。

蕾蕾:她的兩頭尖尖的,中間大一點,就像橄欖的樣子。

(另外幾種果核幼兒有點混淆,一一驗證需要很長時間)

揚揚:老師,我想帶一些果核回家,種在鄉下的泥土裏。

唐芸吉:我想把每種水果都打開看看。

孩子們在交流、品嚐和發現着。

發現幼兒能看懂一些畫面,但還不能很好地將多個畫面聯繫起來,有點“斷章取義”。於是,再次看Flash(有聲的),並提醒幼兒注意傾聽

追問:蘋果是真的生病了嗎?烏龜醫生有沒有幫她看好病?

蘋果爛了也不一定就是壞事,可能她是當媽媽了。

說得好。正是這一粒粒黑黑的小寶寶鑽到泥土裏才慢慢地長出了小蘋果樹。他們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果核。

你們都吃過蘋果嗎?有沒有發現過裏面的果核?你們吃完後把他們放哪兒去了?

是不是隨便種什麼果核,想要她長出什麼果子她就能長出來呢?

那麼,除了蘋果的果核,你們在吃水果的時候,還發現過什麼其他的果核嗎?

關於香蕉的'事情看來張子煌瞭解得比較多,想知道的寶寶以後可以去問問他。

是啊,他們的顏色、大小、形狀都有些不一樣。說明不同的水果有不一樣的果核。那麼,他們到底是哪個水果媽媽的寶寶呢?

對,你們都吃過嗎?她裏面長什麼樣?

她跟我們平時吃的桔子有什麼不一樣嗎?

她跟桔子很像,但她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金桔。

爲什麼幼兒園要給我們吃很多蘋果呢?

說得對,蘋果有豐富的營養,味道也很好,所以大家都很喜歡吃。

其實,龍眼和桂圓是一種東西,像現在這樣新鮮的時候叫龍眼,曬乾了以後叫桂圓。

對,她叫冬棗,可能吃過的寶寶不多,等會兒有機會我們一起來嚐嚐。

她跟葡萄長得就像雙胞胎,但她的名字叫提子。

(教師觀察幼兒送的情況,鼓勵幼兒間的交流,但不告訴幼兒正確答案)

都對了嗎?有沒有龍眼媽媽的寶寶還沒有回來的?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她的果核長在哪裏?該怎麼看呢?

能行嗎?你來試試。

對啊,切很小的東西可能會有危險。

你們覺得龍龍的辦法可以用嗎?

那麼我們一起來試試。

好多寶寶都沒吃過冬棗,現在你可以慢慢地嘗一嘗。

是嗎?爲什麼說她像橄欖?

那麼,大家看看,還有哪些也是冬棗媽媽的寶寶,一起把她們送回家。

還有很多長得小小的果核寶寶有點糊塗了,不知道自己找的媽媽對不對,我們把她們帶到教室裏去,再想想辦法。

好啊,你可以請爸爸媽媽跟你一起試試,看看現在種下去,什麼時候會長出來。如果長不出來,過一段時間再種,看看什麼時候種水果比較合適。

可以的。但要看看,是不是每種水果都用一樣的辦法打開來。

反思:

本次活動爲幼兒創設了觀察、探索的空間,引導幼兒在自主、寬鬆的氛圍中體驗發現的快樂。探索的過程中,我注意給幼兒表達自己經驗的機會,並注意傾聽和追問,激發幼兒間的爭論和互動。活動中,孩子們敢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也敢於質疑,並能夠大膽地運用經驗解決碰到的問題。在驗證過程中,我選擇了比較有代表性的兩種果核,引導幼兒在討論中關注到不同的取果核的方法,並把剩下的幾種果核放到區角活動中驗證。一方面,給更多的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幼兒收集果核的過程中關注他們的新的興趣點,以進一步拓展主題內容。

幼兒操作的果核很多也很細小,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幼兒設置了障礙,可能會讓有的孩子產生挫折感,需要在後續的活動中加以積極的引導,幫助幼兒體驗克服困難和挫折後帶來的快樂。

教研組評價:

活動中幼兒的參與和表達很自主,也很大膽,在尋找冬棗果核的過程中,很多孩子沉浸於活動中,甚至都忘了吃果肉,卻爲自己尋找到的果核而歡呼,完全看不到這個年齡段孩子“嘴饞”的特點。這些都可以看出本班孩子對探索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活動中能靈活地與幼兒互動,及時的追問以及幼兒間引發的爭論、互相質疑都大大激活了幼兒的思維。

活動第一環節教師有意識地安排無聲動畫,給了幼兒觀察的機會和想像的機會;活動第二環節更是讓幼兒充分地探索、表達和發現。整個過程使幼兒獲得了很多經驗,也有了滿足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