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學教案《種子藏在哪裏》

幼兒園科學教案《種子藏在哪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科學教案《種子藏在哪裏》,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科學教案《種子藏在哪裏》

幼兒園科學教案《種子藏在哪裏》1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一些藏在果實裏面的種子,知道它的作用。

2、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不同部位,感知種子是各種各樣的。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類秋天成熟的瓜果,農作物,乾果等。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果實,引起尋找種子的興趣。

1、教師:小朋友帶來了這麼多的植物的果實,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講述名稱及外形特徵)

2、教師:這些植物的果實生長在哪裏?(土裏、水裏或植物不同的部位)

二、引導幼兒探索種子藏在哪裏。

1、教師:你們帶來的植物的果實,它們裏面有種子碼?找一找它們的種子在什麼地方?

2、在幼兒自由探索尋找種子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發現什麼果實的藏在了哪裏?

3、教師:你們發現這些種子長在果實的哪個部位呢?(果肉裏、果核裏、果殼裏、果皮裏等)

三、觀察種子的異同,探索發現種子的排列形式。

1、教師:這些種子它們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做進一步的觀察,說說對種子的新發現。(從形狀顏色大小數量幾方面講述)

2、教師:種子的形狀顏色大小數量都不一樣,它們還有不同的地方嗎?教師幫助幼兒切開部分果實,引導幼兒觀察果實中的種子是怎樣排列的。

3、教師小結:果實裏面都藏着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種子;有的果實裏藏着許多種子,它們的排列順序也不同;有的橫排、有的豎排、有的排成圓圈狀。

四、認識種子的用途。

1、教師:這些種子長得不一樣,可爲什麼都叫種子呢?啓發幼兒回憶過去的種植知識,知道種子放在泥土或水裏,天天澆水,適當施肥,就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長出一棵新的植物來,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種子”。

2、教師:種子有什麼用途呢?有了種子就能長出各種新的更多的植物來嗎?

五、瞭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1、在植物世界裏還有各種各樣的種子,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着,也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如蘑菇、海帶等。

2、鼓勵幼兒主動去尋找各種不同的種子。

六、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幼兒是主體,把“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貫穿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認知結構特點、教學內容、教學情景等設計問題,它有利於激發幼兒“樂學”、“會學”。如在大班科學活動《種子藏在哪裏》活動目標是:

1、知道植物的種子有很多種類,它們各不相同,生長在各自的果實之中。

2、能探索發現幾種常見植物的種子且其生長於植物的不同部分,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開始我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植物或果實,在找種子的活動環節,我提出問題先讓幼兒猜一猜:種子會藏在植物的什麼地方呢?小小問題把幼兒引入到找種子的活動中來。接着,再讓幼兒展示找到的種子、交流是怎樣找到種子的。因爲幼兒親歷了蒐集的過程,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是怎樣找到種子的講給大家聽,幼兒在交流、彙報之中,掌握了一些找種子的途徑和方法,在親歷的活動中積累了經驗、豐富了情感,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我再次把問題拋給幼兒:如果今年這些果實吃好了,明年還想吃怎麼辦啊?這時有的小朋友說去超市買、有的.說去菜場買,我又一個問題,那菜場和超市裏的菜啊什麼的是哪裏來的?這時有人說,可以種在菜地上,明年就會長出來。我馬上表揚了這個小朋友,並總結說,是啊,這些果實都是由他們的種子種出來的,這樣我們才能吃到他們的果實。那你們知道他們的種子都在哪裏嗎?有的說絲瓜的種子在絲瓜裏面,有的說水稻的種子也在水稻裏面,我說你們都有這麼多的想法,那麼你們想不想自己去找答案啊,小朋友齊聲喊,想。小朋友爭先恐後的在找答案這樣在愉快的氛圍中,大家都找到了答案。最後我請還有不知道種子在哪裏的果實的小朋友把果實拿出來大家來探討。這樣一個一個的問題都被小朋友自己來解決了,小朋友很開心,因爲自己能來解決問題了。這也正是綱要中說的幼兒是主體,教師主導作用。最後,引導幼兒對種子做進一步觀察,說出種子的顏色、排列以及用途。問:“我們知道了有的種子是藏在果肉裏的,有的是藏在果殼裏的,有誰知道這些種子是什麼顏色的,他們在果實和植物裏面是怎樣排列?幼兒觀看圖書。我問:”通過看書,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討論,同時提出問題:“種子還有哪些用處。”其實我們的生活中,種子的用處有很多,比如:有的植物或果實的種子可以吃、有的可以做工藝品、有的可以做種子……等很多的用處,小朋友回家以後,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植物和果實的種子的其他用處。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在活動中興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來發現各種種子的不同,能主動與他人交流,並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整個活動課堂學習氛圍濃厚,孩子們發言也較熱烈,總體效果較好。

小百科:種子(see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體,它由胚珠經過傳粉受精形成。

幼兒園科學教案《種子藏在哪裏》2

活動目標:

1、通過尋找水果種子藏在哪裏的活動,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裏,瞭解種子的用途。

2、幫助種子找到相應的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3、主動地參與探索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認識、品嚐過秋天常見的水果。

2、幼兒收集各類秋天的水果;西瓜、蘋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種子;水果剖面圖若干張、種子食品若干種。

活動過程: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引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⑴、教師引導幼兒按水果的名稱、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紹果實。

⑵、教師出示部分果實的植物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帶來的都是植物的果實。

2、尋找水果裏的種子,瞭解種子的用途。

⑴、教師:你們在吃這些水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果實裏面的小祕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⑵、幼兒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果實裏的祕密,邊找邊交流自己的發現。(提供各類果實,部分水果已切開,中間用牙籤連接。)

⑶、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在果實中發現了什麼?

⑷、教師:小朋友發現的這些都是果實的種子寶寶。種子寶寶爲什麼要藏在果實媽媽的肚子裏呢?

⑸、教師:種子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裏,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3、遊戲:種子找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⑴、教師:我這有許多的種子寶寶,它們找不到自己的果實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嗎?看,果實媽媽都在前面的圖上,它們的肚子裏都有幾個種子寶寶,你要仔細的看清楚手裏的種子寶寶和果實媽媽肚子裏的種子寶寶一樣哦。

⑵、教師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做進一步地觀察與講述。

4、瞭解、品嚐常見的種子食品,體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教師出示其它的種子)

教師:看,老師還帶來一些東西,(瓜子、花生、黃豆、紅豆、開心果、核桃等)它們叫什麼呢?

教師:其實,這些都是植物種子。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幼兒品嚐種子食品。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嚐了一些種子食品,如果以後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祕密,再來告訴大家。

活動建議:

自然角:每人選擇一種種子進行種植,並進行種子發芽的紀錄。

區角活動:學習剝各類種子的種皮,進一步探索種子的內部結構。

家長共育: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農作物的種子,豐富幼兒有關植物種子的知識經驗。

領域滲透:在美術活動中進行種子貼畫的活動,鞏固幼兒對種子外部形狀的認識。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爲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着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導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爲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爲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爲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爲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標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標,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爲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爲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爲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爲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爲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