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幼兒園社會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知道分享就是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玩具或者食物、圖書等)或快樂的事情與小夥伴們共享。

2.能與同伴分享玩具、圖書,並與同伴積極交流自己的想法。

3.體驗分享給別人和自己帶來的快樂。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提前帶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品,如一個玩具、一本書等佈置“我喜歡的展示臺”。

2.《一粒穀子》教學掛圖、教師教學資源,收集幼兒在家中以及幼兒園和同伴分享的照片做成課件。

3.幼兒教學資源1第14-15頁。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是什麼?爲什麼喜歡它?(幼兒自由回答)老師也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因爲它能滿足我們的所需要的。

二、展開

1.教師出示一袋穀子,調動幼兒興趣。

提問:咦,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穀子)對了,這是穀子。那你們知道這是誰的穀子嗎?(不知道)好,那老師來告訴你吧,這是小雞的穀子。那麼你猜猜小雞會用它做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小朋友們回答的都很不錯,讓我們來聽小雞是怎麼做的吧。

2.結合掛圖講故事,教師邊講邊提問問題。

(1)小雞貝貝在院子裏找到一粒穀子時,你猜小雞貝貝是怎麼想的?(幼兒自由回答)真棒,你們的想法都不錯,那現在我們來聽聽故事裏小雞貝貝是怎麼想的。(穀子這麼小,只能一個人吃,怎麼辦?)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你會怎麼做呢?(幼兒自由回答)現在我們再來聽聽故事裏小雞是怎麼做的(小雞把穀子種在了地裏,等秋天再來收穫。)

(2)貝貝的穀子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貝貝看到結出這麼多的穀子就請好朋友來一起吃,他的同伴吃到穀子時候心情是怎麼樣的?(高興)貝貝的心情怎麼樣?(非常高興)

(3)小雞貝貝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嗎?爲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小雞貝貝有好東西總是願意與同伴分享,分享是什麼呢?分享就是有了好吃的和別人一起吃,有好玩的東西和別人一起玩。我們也應該這樣做?因爲分享能帶給別人快樂,也能給自己帶來快樂。

3.出示圖片——我會分享。

幼兒自由結伴交換物品,分享自己的玩具、圖書。

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在分享中學說禮貌的語言,如請、謝謝等,分享中要愛護別人的圖書玩具,及時還回去。

4.教師及時將幼兒在活動中分享的情境拍成照片進行回放,感受分享的快樂,同時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5.教師和幼兒討論在班級中建立“分享角”,繼續分享自己的快樂。

活動延伸:

1.午飯時請小朋友吃小米飯,分享小雞的禮物。

2.閱讀幼兒學習資源1第14-15頁,並鼓勵幼兒在家裏將自己的物品也能夠和家人以及鄰居的小朋友進行分享。

教學反思:

最後行爲練習這一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認知和判斷對於幼兒來說都比較容易,難得是體驗,只有真正讓幼兒感受到分享的快樂,這樣幼兒才能真正明白爲什麼分享是一種好行爲。我覺得這次活動還是很合適中班的孩子,可以促進幼兒將認知轉化爲行動,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主要領域

社會

活動目標

 相關領域

語言、藝術

萌發愛護樹木,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感知樹木被損壞的嚴重後果

能運用已積累的知識經驗設計環保標誌

 主要形式

集體

課時安排

1課時,35分鐘

重點難點

重點:懂得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道理

難點:能運用已積累的知識設計環保標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同爸爸媽媽一起查找有關樹木的資料或圖片

物質準備:佈置“郊外”場景;磁帶、多媒體課件、幼兒作畫用品及

一些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遊戲的形式,組織幼兒到活動場地

1.師:讓我們一起開着“幸福快車”去郊外吧! (放音樂“郊遊”,幼兒同老師一起唱着歌去“郊外”)

2.幼兒觀看配班教師的舞蹈表演“小鳥找家”,提問:小鳥在幹什麼?

二、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述故事“小鳥和大樹”

提問:

1.小鳥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

2.當小鳥從南方飛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

3.它的樹朋友到哪裏去了?

4.樹木被砍伐了會帶來什麼危害?

小結:樹木被砍伐就不能淨化空氣,空氣就不新鮮了;小鳥們就沒有家了;容易發生水災、旱災;會出現沙塵暴。

三、怎樣保護我們的樹朋友

組織幼兒互相討論。

小結: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保護樹木要靠大家來完成,爲了增強大家的環保意識,我們國家就將每年的3月12日做爲中國植樹節。

四、分組設計環保標誌,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利用已有的廢舊材料製作立體的標誌。

結束後把設計好的標誌投放到需要的地方。

【活動延伸】

1.週末組織幼兒和家長參加植樹活動,開展“我與小樹一起長大”的愛樹活動。

2.在園內開闢種植園地,開展種植活動。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爲了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設計此活動,主要目的是幫助他們

一步瞭解樹木,懂得愛護樹木的道理,並積累有益的經驗,增

他們的環保意識。活動首先以遊戲的形式引出課題,並通過操作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從故事“小鳥和大樹”中瞭解小鳥和大樹的密切關係,感知樹木被損壞的嚴重後果。使用多媒體課件聲象結合,通過多種感官較好地激發幼兒的情感,也提高了活動的趣味性和效果的顯著性。

二、效果分析

活動的效果較好,家長在幫助幼兒查找資料、積累知識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教師在組織幼兒集體學習過程中能將其運用擴展和提升。在活動中,教師鼓勵每個幼兒結合已有知識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課堂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師幼互動和同伴問的互相學習。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瞭解大鯨魚擱淺的原因。

2、感受保護水環境的重要性。

3、通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銅鑼、ppt、音樂活動重點:理解大鯨魚擱淺的原因,知道保護水環境的重要性。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引出活動(意圖:遊戲導入,引出活動)

1、聽聲音,感知聲音的來源,找找教師在哪裏。

小結:剛纔小朋友通過用耳朵聽音的方法,找到了老師。有一種動物也是依靠聽覺來分辨方向的,想知道它是誰嗎?

二、欣賞理解故事

(一)完整欣賞故事

(1)大鯨魚爲什麼要來到海邊?

(2)海水退潮了,大鯨魚爲什麼留在海灘上?

(3)小動物們是怎麼做的?爲什麼?

(4)聽到大鯨魚的求救,小動物會怎麼想?

(5)本來都很害怕的.小動物,現在他們的心情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小結:海蟹覺得大鯨魚是來跟他們一起玩的,堅定地救他;海貝還有些膽小有些猶豫;海龜看它沒力氣,也沒之前那麼害怕了。

(6)是誰的辦法讓大鯨魚獲救了?

小結:雖然一開始小動物們很害怕大鯨魚,但是當看到它有危險時,也會不顧一切地去幫助它,最後成功地幫助它回到大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原來幫助別人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三、討論交流,激發情感意圖:

討論、樹立幼兒保護水環境的意識

1、教師:大鯨魚擱淺在沙灘上危險嗎?如果沒人發現會怎樣?

2、現在你們知道大鯨魚擱淺的原因了嗎?

小結:原來是人們過度捕撈海洋生物,破壞了海洋的環境,才導致了大鯨魚擱淺的原因。

3、教師:怎樣才能減少大鯨魚擱淺的現象?

小結: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人們還通過污水處理、減少捕撈的方法來保護海洋環境,拯救大鯨魚。

總結:其實不只是海洋之水被污染了,我們泗涇鎮也有很多河流被污染了,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讓我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保護身邊的水環境吧!

海邊可真熱鬧呀!有大鉗子海蟹、慢吞吞海龜、小扇子海貝,他們在爬來爬去捉迷藏,笑呀唱呀,可快樂了。一條生活在深海里的大鯨魚聽到笑聲,想:"等到海水漲高的時候,我也要去玩一玩。"海邊從來沒有來過大鯨魚,小動物們有些害怕,一下子全躲了起來。大鯨魚又想:"他們是在和我捉迷藏,我去找他們。"是的,他看到海蟹藏在礁石後面,只露出毛茸茸的後腿;海龜把自己埋在沙裏,只留一對眼睛在沙地上。大鯨魚向沙灘游去,像一條大船穩穩地靠了岸。這時候,海水落潮了。大鯨魚就這樣留在了沙灘上。

太陽火辣辣地烤着沙灘,大鉗子海蟹、慢吞吞海龜、小扇子海貝都要回家去了,他們說:"大鯨魚好像睡着了,我們從他身邊繞過去。"當他們走過大鯨魚身邊的時候,聽到一個微弱的聲音:"快救救我,我快要死了。"啊,大鯨魚閉着眼睛真的快要死了。大鉗子海蟹說:"大鯨魚是爲了來找我們玩纔到沙灘上來的,我們應該救他。"小扇子海貝說:"可是,他那麼大,我有些怕。"慢吞吞海龜說:"大鯨魚已經沒有力氣了,我覺得他一點也不可怕。"於是,大家決定動手搶救鯨魚。慢吞吞海龜請來許多海龜兄弟,他們從大海里背來一桶桶水,澆在大鯨魚的身上、嘴裏,大鉗子海蟹和小扇子海貝找來許多海蟹、海貝,像螞蟻搬豆一樣,搬大鯨魚的身體。可是不行,大鯨魚實在是太重了,大家費了好大的勁,大鯨魚還在原地。大家只好學海龜不斷往大鯨魚身上澆水。太陽還在火辣辣地烤,海龜也快撐不住了。"我們得找別人來幫忙。"慢吞吞海龜提議。大鉗子海蟹馬上說:"我認識小猴子,就住在附近,我找他幫忙。"小猴子來了,看着擱淺的大鯨魚說:"光憑我們拼力氣搬是不行的,我們可以用繩子拉。"於是小猴子找來繩子,大家用繩子繫住大鯨魚的身體,小猴子喊:"一、二、三!"大家就開始拉,可還是不行。

小猴子想了想又請來大象,讓大象幫忙一起拉,還是拉不動。大象說:"光憑我們用力拉是不行的,我們還可以在大鯨魚的身體底下墊圓圓的木棍,然後再拉。"大象找老虎幫忙,老虎和大象一起搬來許多木棍,他們把木棍塞進鯨魚身體底下鬆軟的沙裏。老虎說:"別光拉呀,有時候,推要比拉更省力。"於是,大夥有的拉,有的推。大鯨魚的身體真的開始動了,就這樣,大家把大鯨魚運到了海里。大鯨魚到了海里,就醒過來了,他感謝大家說:"真沒想到,我到了一次海邊,能認識這麼多熱情又聰明的好朋友。"大夥都說:"歡迎你到海邊玩,只是別太貪玩忘了回家。"大鯨魚就要回家了,他游到大海中間,噴了一個大水柱,他是在向大家告別呢!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節清晰,目標突出,在活動中,孩子的表達積極性也很高,尤其是在討論小動物們如何幫助大鯨魚回到海邊的方法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說再次漲潮時大鯨魚就能自己回去了;有的說可以先用水倒在大鯨魚身上,讓它不會覺得口渴等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孩子的互動較多,大班下學期了可以嘗試讓孩子自主閱讀,增加挑戰。

小百科:鯨分爲兩類,一類是須鯨,一類是齒鯨。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懂得不亂插嘴打斷別人談話。

2.豐富幼兒的想像。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二、活動準備

每人一套“多嘴的八哥鳥”操作圖片;分析對與錯的圖片每人一張。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多嘴的八哥鳥”,讓幼兒邊聽故事邊給故事圖片排序。

2.幼兒思考討論。

你喜歡八哥鳥嗎?爲什麼?小白兔捉迷藏時八哥鳥應該怎樣做?

音樂會上八哥鳥應該怎樣做?捉大灰狼時八哥鳥應該怎樣做?

3.請幼兒編故事表演。

(1)讓幼兒分組創編一個“不亂插嘴打斷別人談話的故事”。

(2)請幼兒講出自己組編的故事。

(3)請幼兒分析哪一組編得好。

4.給每人一張圖片,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判斷在對的圖片上貼一顆紅星。

四、各領域滲透

語言:學習按故事情節的發生、發展給故事圖片排序;學習自然生動地講述故事。

五、生活中滲透

教育幼兒,在老師或小朋友講故事時,不亂插嘴。

六、環境中滲透

出一期專欄,內容爲“兒童禮節”教育。

七、家庭中滲透

要求家長在家庭裏注意教育幼兒不亂插嘴打斷別人談話。

教學反思:

其實“插嘴”這種行爲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幼兒園都是常事,家長和同事說話孩子喜歡插嘴,老師在上課有的孩子也喜歡插嘴,成人一般認爲插嘴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爲,其實幼兒愛插嘴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當孩子知道某件事時,就迫不及待地想說出來,讓成人知道與他共享歡樂。成人在語言上給予的稱讚,使幼兒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瞭解到成人對他的關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但是很多教師對孩子在課堂教學中隨意的“插嘴”是比較反感的,我也經常會有這種感覺,覺得孩子在課堂上隨意打斷老師的話十分不禮貌,還會打亂老師的思維,但有時其實是不瞭解孩子的行爲。記得有好幾次在教學活動中,有小朋友突然插嘴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將活動昇華或爲下一次活動提供契機,有的還生成了一節新的活動,所以說必要的插嘴有助於幼兒智力的發展,但有的幼兒的插嘴是無意義的,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爲,我們教師應該在私下要耐心地對他講道理,應該耐心對待並幫助孩子糾正這個壞習慣,尊重他人是最重要的文明習慣之一,也是吸納一切智慧的必要態度。

因此,從小學會用心傾聽各種聲音,而不去粗魯地打斷別人或隨意插嘴,是現代兒童應有的良好素養。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繼續運用已有經驗創編屬羊的符號。

2、培養孩子大膽採訪與記錄的能力。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黑板、老師示範用紙與筆、採訪記錄紙、筆、採訪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今年是羊年,你們知道有誰屬羊嗎?”

2、幼兒議論,說一說誰屬羊

3、採訪要求,“今天我們去採訪,問一問別班的小朋友,還有幼兒園的老師、阿姨等其他工作人員,誰屬羊?"

4、大家討論採訪記錄:“屬”的符號怎麼記錄?“羊”的符號怎麼記錄?

5、統一記錄符號。老師將大家創編的符號在黑扳上示範。

6、採訪要求:個別幼兒重複採訪的用語。鼓勵幼兒大膽採訪,並將個別能力差的幼兒與能力強的搭檔採訪。

7、採訪後的反饋。請幼兒把採訪的記錄一一向大家彙報,糾正記錄錯誤的幼兒。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拾到東西應該還給失主,並瞭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着急心情,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準備:動物頭飾情景

表演過程:開始部分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師:今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瞭解小貓丟了東西着急、難過的心情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後高興的心情。

提問:

(1)小貓丟了什麼?心裏怎麼樣?(着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麼做的?(他說了什麼?)集體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着見小貓這麼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助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情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麼?心裏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裏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麼做的?心裏怎麼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助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助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麼事,小動物們爲什麼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裏怎麼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麼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裏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裏怎樣?那怎麼辦呢?我們一起幫助他們(請問,剛纔你們在哪裏玩的?)我們到走廊裏、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麼辦?(2)幼兒幫助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後怎麼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后怎麼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纔我們幫助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一定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裏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子,笑一笑)

(5)提問:剛纔你撿到了什麼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麼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爲什麼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着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麼辦呢?

(三)結束:

總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幫助了小動物找東西,還給了他們,心裏非常高興,以後我們撿到了東西都要想辦法還給別人,我們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有幼兒撿到東西后引導他自己找失主或幫助他一起找失主,並給予鼓勵表揚。

教學反思:

我認爲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貫穿於幼兒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有着緊密的聯繫。幼兒行爲習慣的培養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育就是培養生活習慣”。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重點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小事做起。所以,我們應該把行爲習慣的培養用遊戲或集體活動的形式體現出來,這樣才能使幼兒不斷進步,爲幼兒今後的人生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百科:

東西:

1. 方位名。東方與西方;東邊與西邊;東部與西部等。

2. 從東到西。

3. 近旁,旁側。

4. 猶四方。

5. 指七、八十歲。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朋友的重要性,學會珍惜友誼。

2.瞭解友情卡的意義,並知道友情卡中要具有哪些重要信息。

3.體會朋友間互相關心和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製作友情卡的紙張、彩筆

活動過程

1.音樂律動:好朋友音樂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談話:歌曲中唱到了什麼事情?

(2)今天要來尋找友情寶藏,想要得到友情寶藏,就要完成挑戰任務。

2.挑戰遊戲。

(1)挑戰

1.擁抱好朋友。

師:小朋友,你有擁抱好朋友的習慣嗎?你在什麼時候會擁抱你的好朋友呢?說說擁抱好朋友時你的心情怎麼樣?

小結:“擁抱”是表示感謝、安慰、不捨。

(2)挑戰

2.合作遊戲---抱抱團(聽數字抱好朋友)

師:如果你沒有朋友,你還能玩到這麼多好玩的遊戲嗎?

小結:有朋友的你們最幸福。

(3)挑戰3.製作友情卡。

①師:我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就給自己的好朋友製作一張有情卡吧,卡上要寫上你的祝福語或者畫上你要畫的圖畫,顏色可以是五彩繽紛的。

②幼兒製作友情卡,教師巡迴幫助孩子在卡上寫一些祝福的話。

3.收穫友情寶藏。

互贈友情卡。

活動延伸

瞭解動物間互相幫助的朋友,完成幼兒用書“動物的友情卡”。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恰當的方式幫助和安慰別人,表達自己的愛心。

2.能感受到他人的悲喜憂傷等情緒。

3.願意主動地與同伴交流。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記錄紙、筆人手各一

2.故事《播報心情》ppt

3.雲南地震內容、捐贈愛心活動ppt

4.“方法大比拼”課件

5.氣球若干,彩紙、筆、紅絲帶

活動過程:

一、音樂伴奏,師生表演

播放《表情歌》音樂,師生邊唱邊表演進活動室。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放映ppt,教師邊講故事便引導幼兒進行猜測。

2.提問:心情預報說獅子今天的心情怎麼樣?

雨天是指怎樣的心情?

爲什麼獅子的心情是雨天?

可能因爲什麼事情會讓心情是雨天?(幼兒討論)

森林裏的小動物聽到這一播報是怎麼做的?

還可以怎麼做?

獅子的心情會發生變化嗎?發生怎樣的變化?

三、相互採訪,播報心情

今天,老師請你們當一回小記者,先相互採訪一下心情,要說清楚感受和原因,並且記錄在紙上,然後像主持人那樣播報出來。

心情?原因(幼兒結伴相互採訪、記錄)

四、傾聽心情故事,討論方法

我們聽到這樣一則心情故事。(請故事中心情不好的幼兒到集體前)

我們有什麼辦法讓他的心情變成晴天呢?比比誰的方法好,哪組的方法多?

(幼兒討論,說方法,教師利用課件添入獎勵標記)

(評選獲勝小組)

五、觀看ppt課件,昇華情感

幼兒看圖片,教師播報雲南地震。

師:我們小朋友怎麼做才能使他們的心情“轉晴”呢?

(幼兒討論,教師總結)

祝願災區的人們過上幸福、安定的生活,讓我們帶着這份美好的祝願去裝飾放飛愛心氣球。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輕鬆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一、內容:嚐嚐味道

 二、活動目的:

1、豐富原關食物味道的知識,豐富詞: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

2、能正確運用感官,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及想象力。

 三、活動準備:布娃娃一個,錄音機、音樂磁帶,有關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四、活動過程:

1、以樂樂小朋友過生日引出課題:嚐嚐味道。

今天是樂樂的生日,他很高興,他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要請小朋友吃。小朋友吃的時候,看看你吃的是什麼東西?它是什麼味道的?小朋友邊吃邊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2、集中活動內容:

(1)你剛纔吃的是什麼?它是什麼味道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糖果味一樣是甜甜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楊梅味一樣是酸酸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花生味一樣是香香的?

(2)豐富詞: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

(3)小朋友你喜歡吃什麼味道的東西呢?但是不能吃太多甜甜的東西,這樣,牙齒會吃壞的。

3、按味道分類:

(1)樂樂請我們吃東西,我們也送好吃的東西給樂樂吃好嗎?樂樂要我們把禮物放在三個籃子裏。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個裝糖果的標記的籃子裏;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個裝楊梅標記的籃子裏;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個裝花生標記的籃子裏。

(2)樂樂說你們分得真好!這是甜甜的味兒;這是酸酸的味兒;這是香香的味兒。謝謝小朋友送來這麼多好吃的禮物。

4、播放單音樂《生日快樂》,活動結束。

讓我們唱歌跳舞來祝賀樂樂的生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