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集合五篇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集合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集合五篇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肚臍的作用,體會生命的傳承與血緣的聯繫。

2.知道正確的保護肚臍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加深對媽媽的情感,願意愛護自己的身體。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胎兒發育圖和胎兒生長視頻,"高人矮人"的遊戲牌,背景音樂,玩具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看圖揭曉謎底。

教師:一隻小眼睛,不會看東西,長在肚子上,衣服藏好它。

二、結合課件,瞭解正確保護肚臍的方法。

1.觀看圖一,猜測腹痛的原因。

教師:請你猜一猜他爲什麼會肚子痛呢?

2.觀看圖二,討論腹痛的起因。

教師:醫生給他做了檢查,檢查結果很快出來,看看診斷書上都寫了什麼呀?

3.觀看圖三,瞭解肚臍與腹痛的聯繫。

教師:爲什麼用手摳肚臍、睡覺露肚臍會肚子痛呢?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4.觀看圖四,瞭解保護肚臍的方法。

教師: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肚臍?

5.幼兒討論,掌握其它保護肚臍的方法。

教師:除了不用手摳肚臍、睡覺時用被子蓋好肚臍,你還知道哪些保護肚臍的方法?

三、集體遊戲,掌握衣服護臍的方法。

1.集體遊戲:高人走矮人走。

2.發現問題,討論解決辦法。

教師:隨着天氣越來越冷,假如白天小肚臍露在外面吹到了風,我們的肚子也會痛的,那怎麼樣在白天也不露肚臍呢?

3.個別幼兒示範,教師指導。

4.幼兒操作,掌握衣服護臍的方法。

四、觀看圖片,簡單瞭解肚臍的作用。

1.自由講述對肚臍作用的瞭解。

教師:你知道肚臍在我們的身上有什麼用?

2.幼兒自由參觀,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4.情感昇華,愛媽媽愛自己。

五、體驗活動,加深寶寶愛媽媽的情感。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常吃零食會影響正餐進食量,妨礙身體吸收全部的營養,影響成長。

2.進一步培養幼兒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習慣。

3.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讓幼兒懂得吃零食會影響身體成長和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錄像帶,幼兒操作材料"我不吃零食"(一)、(二)。

活動過程:

一、幼兒看錄像,回答問題。

1.文文在家裏喜歡吃什麼?(零食:蝦條、餅、圈)

2.文文到了吃飯時間想不想吃飯?爲什麼?(肚子不餓、不想吃;零食吃得太多)

3.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文文怎麼了?(餓了,但過了吃飯的時間,只好有吃零食)

4.文文長得高不高?結不結實?(不高、不結實)

5.醫生要文文多吃什麼?不能吃什麼?(多吃飯和菜,不要吃零食)

二、讓幼兒看操作材料,連貫地講述2-3遍。

三、對幼兒的.回答和講述進行總結。

有些孩子喜歡吃零食,到了吃飯的時候,肚子卻不餓,有營養的飯和菜吃不下去。等過了吃飯的時間,肚子幼兒餓了,只好再吃零食。經常這樣,身體就不能很好的吸收營養,長不高,長不結實,還很容易生病。

商店裏賣的那些小包裝食品,價錢很貴,但不一定有營養。小朋友們正在長身體,最需要的是由營養的飯和菜。如果我們每頓都能好好吃,一定長得結實,變得聰明、少生病,所以最後不要吃零食。

四、幼兒討論:如果爸爸媽媽還沒做好飯菜,小朋友肚子餓了,怎麼辦?(可先吃一兩塊餅乾,但不能多吃;或在大人允許下先吃某一樣菜;或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抹桌子、端飯菜、理筷子)。

教後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深有體會:大膽地說自己吃零食過多的危害。陳薇羽還說吃零食她把牙齒給吃壞了;王鑫說吃了零食他飯都不想吃了;劉欣愉說他吃了零食晚上肚子痛;還有的孩子也大膽地說了一下自己吃零食帶來的危害。因此,活動下來,孩子們對吃零食有了新的認識,知道要一日三餐正常飲食,多吃零食對健康有害,影響身體成長,而且不能挑食,不偏食的良好習慣。

小百科:零食,通常是指一日三餐時間點之外的時間裏所食用的食品。一般情況下,人的生活中除了一日三餐被稱爲正餐食物外,其餘的一律被稱爲零食。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水源自於地下水和天上的雨水,經過工廠的加工、過濾等程序,才能飲用。

2、瞭解水中有許多我們眼睛看不見的微生物,知道不能喝生水。

3、樂意觀察生活,觀察各種儀器,感受觀察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顯微鏡若干臺。

2、帶領幼兒參觀自來水廠,瞭解水加工、處理的過程三、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進行談話活動:水從哪裏來。

我們喝的水是從哪裏來的?(幼兒經過談論後,得知水可以從天上的雨水那裏來,也可以從江、河、湖裏得來)江河裏的水、天上的水可以直接飲用嗎?爲什麼?

要經過怎樣的處理才能飲用?(引導幼兒結合經驗水加工、處理的過程)

2、教師小結:

我們飲用的水是江河裏的水,自來水廠的叔叔阿姨用一些特殊的設備把這些江河裏的水經過加工、過濾使水邊得乾淨、再傳輸到地下水管中,水龍頭和這些水管連接着,通過水龍頭我們就能用到這些乾淨的水了。

3、瞭解水中的物質成分。

教師:雖然這些水變乾淨了,但是是否可以直接飲用了呢?爲什麼?

分組請幼兒在顯微鏡下觀察水,知道水中有許多我們眼睛看不見的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對我們人體有益處,而有些微生物對我們身體是不利的。

我們要怎樣處理才能飲用這些水呢?

4、教師小結:

自來水雖然經過了加工處理,但裏面有些微生物對我們身體是有害的因此要將自來水再進行高溫消毒殺死一些微生物,這樣的水飲用起來就很安全了。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有事可以向朋友或老師傾訴,把不高興的事情悶在心裏是會生病的。

2.瞭解傾訴是一種讓別人瞭解自己的方法,是一種使人快樂的方法。

3.樂意將自己的事情向別人傾訴並樂意做一個傾聽者。

活動準備

圖片:小朋友哭了

活動過程

一、瞭解遇到高興或者不高興的事情等各種情況都可以向別人傾訴。

1.幼兒遷移自己的經驗,爲哭泣的幼兒想解決辦法。

(1)出示圖片

提問:這張圖片上有誰?她怎麼了?

(2)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麼才能讓她不哭呢?”

(3)引導幼兒討論,想出多種方法去幫助圖片上的小朋友。

2.讓幼兒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自己的情感體驗,知道把不高興的事情放在心裏是很難過的,

而且還容易生病。

(1)瞭解傾訴的內容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傾訴的人也可以是不同的。

(2)教師小結:大家可以把自己高興的、不高興的、難過的、愉快的等等很多很多事情告訴別人。

你可以告訴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好朋友、老師,告訴你想告訴的一切人。

這樣大家可以瞭解你、幫助你,還可以分享你的快樂或者幫你解決問題。

二、嘗試向同伴傾訴,體驗傾訴和傾聽的感受。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每人找一個朋友,也可以是老師,互相說一件你想說的事情。

讓幼兒兩兩嘗試傾訴,體驗與人交流的愉快。

2.教師:現在你有什麼感覺呢?

說的人有什麼感覺,聽的人有什麼感覺呢?

3.教師小結:大家認真地說,認真地聽,與同伴講述自己心中的事情。

你們以後心中有什麼事情就可以想小朋友說,可以對老師說說。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傾聽、想象,情感遷移,感受小老鼠漫長的不安心情。

2、瞭解一些幫助睡眠的好方法,並願意嘗試自己睡覺。

3、引導幼兒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課件、畫筆、畫紙、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播放課件。師:現在是什麼時候?爲什麼?(有星星、有月亮)就在這麼安靜的夜晚,小老鼠要獨自一個人睡覺了,你們知道爲什麼嗎?(幼討論,回答)

師小結:小老鼠覺得自己長大了,有自己的小牀,想自己睡覺了。

(二)故事欣賞

播放課件,聽故事。

師:小老鼠到底有沒有睡着呢?爲什麼?(沒睡着,因爲有聲音)師:你們想不想做一回小偵探來幫小老鼠找找到底是什麼聲音?(幼:想)

再次播放聲音,師一段一段播放,請幼兒猜一猜、說一說,再點擊出相應圖片。(如:風聲,教師點擊風聲圖片。請幼兒大聲對小老鼠說:別緊張、別害怕,這是風的聲音。一次類推)

(三)聯繫生活、討論

問:你睡覺的時候聽過什麼聲音?有了小朋友的幫助,小老鼠這回睡着了嗎?(沒)這又是爲什麼呢?

師:原來是房間的玩具在發出聲音,是衛生間裏在發出滴水聲,是櫥櫃裏的玩具掉到地上發出的聲音啊。

問:你睡覺的時候聽過什麼聲音?有了小朋友的幫助,小老鼠這回睡着了嗎?(沒)這又是爲什麼呢?

師:原來是房間的玩具在發出聲音,是衛生間裏在發出滴水聲,是櫥櫃裏的玩具掉到地上發出的聲音啊。

提問:你有什麼好方法,讓這些聲音不影響到小老鼠呢?(幼討論、回答)

師小結:把玩具收好、鎖好,把水龍頭關掉;把櫃子裏的東西整理好。

(四)操作、討論。

現在來聽聽小老鼠睡着了嗎?(播放課件)他又說了什麼呢?

幼:沒睡着,它說“太黑了”。

師:你有什麼好辦法幫小老鼠解決黑的問題呢?請你把好方法畫在紙上。

幼操作,上前介紹。

(五)結束部分。

師:你們的方法真好,聽聽小老鼠的爸爸想的方法吧,有什麼和你們不一樣的方法?

播放小老鼠打呼的照片。師:現在我們再來問問小老鼠:小老鼠,你睡着了嗎?睡着了。

出示記錄表,師介紹記錄表。問:你們是怎麼睡覺的?你覺得能你能打幾分?請你來說一說。

離場:小老鼠睡着了,我悶酒輕輕地離開,不要打擾它了。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