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9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範文彙總9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和泥,讓幼兒關注泥巴的變化。

2.會初步用團和捏的方法玩泥。

3. 培養孩子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4. 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 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泥製品若干(如元宵、小兔、毛毛蟲、小花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泥製品,引起幼兒的興趣,並讓幼兒討論它們是用什麼做成的。

2.引導幼兒嘗試和泥,感受泥土和泥巴的特徵。

(1)請幼兒穿上圍兜,每人裝上一小盆幹泥土,用手摸一摸,壓一壓,感知泥土的特徵是:鬆鬆的,軟軟的。

(2)引導幼兒說一說泥巴是怎樣和成的,並初步嘗試一下。

(3)請幼兒觀察並用手觸摸一下,

感受泥巴的特徵是:溼溼的,粘粘的。

3. 以玩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參與:“今天我們來玩個超級變變變的遊戲,看一看,瞧一瞧,我變了什麼?(變成個元宵)又變成了什麼?(變成個毛毛蟲),然後給幼兒示範用團和捏的方法玩泥,先把泥巴團成球形,再捏成各式各樣的東西,教師要注意講清要領和注意事項。

4. 每人一塊泥巴,請幼兒用團和捏的方法玩泥,玩的時候要注意和同伴相互學習,並鼓勵幼兒創造性地玩泥。

5. 幼兒相互欣賞並交流自己的作品,指出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

活動延伸:

1.把做好的泥製品放好曬乾,並給曬乾的泥製品上色,投放到展區供幼兒欣賞。

2.在手工區投放溼泥,顏料,模具等,鼓勵幼兒繼續創造性地玩泥。 我的創新:

小結及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通過欣賞泥工作品,讓小班幼兒初步瞭解泥工藝術,並練習泥工的基本技能:團和捏,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及創造力。在活動開始時,先讓幼兒掌握了怎樣去和泥,由於小班孩子初次接觸泥工活動,我又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們積極參與,以引起他們的強烈興趣,並在團團捏捏的過程中體驗到玩泥的快樂。雖然孩子們的作品還較粗糙,但很可愛,有的還較有創意,雖然他們玩的手指黑黑的,但都很開心,而我陪着孩子們玩泥巴,也像回到了兒時快樂的感覺。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玩毛線中,感知線條的長和短。

2.嘗試毛線填充的多種方法。

3.願意愉快地參加毛線粘貼活動。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12-13頁。

2.各色毛線、已經用毛線貼好輪廓的繪畫紙、膠棒、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毛線變魔術導入活動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第12-13頁,告訴他們今天要用毛線來變魔術。

二、幼兒觀察毛線,比較毛線的長和短

1.讓幼兒摸一摸毛線,說出摸到毛線的感覺。

2.教師剪出兩段長短不同的毛線,請幼兒指出哪一段毛線長,哪一段毛線短。

三、幼兒嘗試製作毛線畫

1.教師拿出一張已經貼好輪廓的繪畫紙,先將底圖用糨糊塗滿,然後示範用毛線將底圖填滿。

2.幼兒分組,每一組幼兒討論、選擇一張喜歡的繪畫紙,然後根據上圖的圖案輪廓分工作制作毛線貼畫。

四、集體欣賞作品把貼好的作品展示與大家共同分享,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作品的內容。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探索顏料和牛奶之間發生的變化,感受彩色和白色的調和之美。

2.願意根據色彩的形態變化進行大膽想象,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食物顏料(色素),牛奶,洗潔精,抹布,每人一個操作盆。

2.音樂《牛奶歌》。

3.繪本《彩色牛奶》。

活動過程

教師扮演奶牛場阿姨,隨音樂《牛奶歌》和幼兒進入牛奶屋情境,一起品嚐甜美的牛奶。

2.欣賞故事,遐想色彩味道。

(1)欣賞繪本彬色牛奶》。

(2)幼兒按故事內容遐想各種色彩牛奶的味道。

(3)白板演示如何將白色和彩色混合,引導幼兒感受顏色變化。

要點提示

運用photoshop中的塗抹工具,將白色抹入彩色中,引導幼兒感受白色與彩色融合的動態美。

3.表演魔術《彩色牛奶》,遐想動態形象。

(1)將食物顏料疊加倒入裝滿牛奶的盆子中間,注意不要晃動。

(2)在顏料中間滴人洗潔精(濃縮),引導幼兒感受不同色彩在牛奶中翻滾運動的變化,觀察和想象不同色彩構成的形態。 (如各種動物或者花草)

【評析】

神奇牛奶畫的原理:食物顏料的密度比牛奶低,所以它們就懸浮在牛奶的脂肪分子中。洗潔精把脂肪分子打散,使得它們在牛奶表面擴散。這一過程的不斷推進,使牛奶動了起來,帶着顏料到處跑。對於本階段的幼兒來說,這是一個充滿神祕的色彩變化過程,注意不要隨意移動操作盤,這樣效果纔會好。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領域:

美術

活動內容:

《雪花》

活動目的:

1、學會使用棉籤做畫用。棉籤畫叉,中間橫一條線,畫出雪花的六個角,再通過裝飾畫成小雪花

2、能大膽地用棉籤畫出大小不同的雪花。

3、在做畫過程中體驗黑白裝飾畫的美感,感受用棉籤做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黑顏色的紙人手一份,棉籤每人兩根,白色水粉每組兩盤。

2、溼抹布一塊。

3、雪花的圖片或實物。

活動過程:

一 引導幼兒欣賞雪花的圖片或實物。

教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那你們說一說冬天都有什麼景象呢?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冬天天氣很冷,天空中下起了雪花,小朋友你們喜歡雪花嗎?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到來了什麼。

二 欣賞雪花,教師講解並示範畫雪花。

(1)教師出示雪花的圖片或實物讓幼兒進行觀察。

(2)教師講解畫。

教師:老師將這片雪花畫在了紙上,小朋友猜一猜我用什麼畫的。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種新的畫畫工具。

教師出示棉籤引起幼兒的興趣。

(3)教師邊畫邊講解。

教師:小朋友用一根棉籤輕輕地蘸上白顏色的水粉,在畫上畫一個叉,在叉的中間畫一條線,形成一個六個角的圖形;再蘸顏色在六個角上畫上小圓或一條條短橫線。這樣,一朵美麗的雪花就畫好了。

教師:小朋友的桌子上放有白顏色的顏料、棉籤和抹布。

(4)幼兒操作

在幼兒操作時教師來回指導, 並 鼓勵幼兒大膽地用棉籤畫出許多的雪花,六角形的花可有變化,把整張紙都畫滿。 提醒幼兒顏色未乾時千萬不能用手去摸畫面。

三 欣賞並展示幼兒作品

欣賞幼兒作品

教師:今天小朋友用棉籤畫了雪花,回家以後你們可以用棉籤畫別的東西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願意嘗試新的作畫方式————紙漿塗畫。

2、大膽地用紙漿做出自己喜歡的畫面。

3、願意向大家講述自己的感受,能欣賞同伴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20—21頁。

2、各色紙漿(加入顏料和糨糊)、西卡紙、小勺子、紙漿畫範例、抹布。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瞭解紙漿畫的製作方法

1、教師出示紙漿畫範例,引起幼兒觀察、思考:這幅畫和平時的畫有什麼不同?是怎麼畫出來的?

2、和幼兒一起閱讀參與幼兒用書第20—21頁的內容,瞭解紙漿畫的製作方法。

(二)幼兒集體進行紙漿造型遊戲

1、教師出示紙漿,幼兒認識各種顏色的紙漿。

2、師生共同選擇喜歡的紙漿玩"鋪路"遊戲。

⑴教師邊念兒歌邊用勺子盛喜歡的顏色的紙漿倒在紙上,用小棒子把紙漿塗抹在紙上,直到全部塗完。("小勺子,盛紙漿,倒在紙上變小山。小勺子,幫幫忙,紙上鋪出大馬路。")

⑵幼兒做鋪路遊戲。(小朋友也來鋪條路,可以是一種顏色的馬路,也可以是彩色的馬路。)

3、師生進魔術棒造型遊戲。

⑴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用手指在紙漿上造型。("小手指,來走路,走彎路,走直路,再拐彎……變出一個××來。")

⑵請幼兒也用小手指走一走,看看能變出什麼來。

⑶師生交流:你們變出了什麼?是怎樣變的?

⑷教師總結:鋪路時紙漿要鋪滿,小手指在走路時要用點力氣。

(三)幼兒自由進行紙漿造型

幼兒選擇不同顏色的紙漿進行自由造型活動,教師指導幼兒選擇多種顏色的紙漿塗抹造型。教師肯定幼兒的創意,及時給予鼓勵,增加幼兒的自信。

(四)幼兒欣賞、交流分享活動

1、大家一起來看用紙漿變出了什麼,最喜歡哪一個。

2、教師對幼兒在交流中出現的貶斥他人作品的現象要及時正確引導,既要學會尊重、寬容別人的創作,又要對他人的優秀創意表示讚賞。

3、再請幼兒現在用手摸一摸紙漿,和剛纔的感覺一樣嗎?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 在撕撕玩玩彩紙中,感受綠色和金黃色彩紙的色彩.

2. 在想象中,體會快樂的情緒.

3. 初步學習按顏色分類.

【活動準備】

綠色,金黃色的彩色紙條若干;塑料小筐人手一隻 、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彩紙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孩子們看這是什麼?它這像什麼?她們是什麼顏色。

二、示範撕紙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現在林老師把紙條變成了什麼樣?(幼兒:把紙撕成一片一片。)

師:我們過節和高興的時候,就把它撒到空中。(教師把紙拋到空中給幼兒看並告訴幼兒把紙撕得越小越好)撕得越小飛得越高。

三、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鼓勵幼兒撕紙,撕的越小越好。

師:孩子們你們輕輕的走到自己的位置前把自己籃子裏的彩紙撕成一小片一小片撕的越小越好,看誰的`小手最能幹。

2、幼兒撕紙時老師指導,撕的紙放在小筐裏.

3、撕的快的孩子可以到老師這裏拿彩紙。

四、撒紙片(放音樂<<鈴兒響叮噹>>)

師:聽這是什麼音樂,聖誕節快到我們一起過聖誕節好嗎?

師:那我們怎麼過聖誕節纔好玩了?

(啓發幼兒說出撒紙片一邊說“過節了,過節了!”

五、鼓勵幼兒邊玩邊說:”過節了”來兩遍。

師:孩子們像老師這樣邊撒邊說過節了!看誰的小紙片飛得最高,誰的聲音最好聽”

六、引導幼兒根據顏色分類。(開音樂<<睡吧,布娃娃>>)

師:天黑了,紙片媽媽叫紙片娃娃回家了,綠色媽媽的寶寶在哪裏,大家家幫忙找回來。

師:綠色寶寶的家是綠色籃子,金黃色的家是金黃色的籃子。我們先把綠色娃娃送回家。(然後同樣的方法找金黃色)

七、教師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講評。

【活動延伸】

師:等會兒許老師教小朋友把紙片寶寶變成桔子的衣服。現在我們先把籃子放在桌子上。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畫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2、能大膽選擇色彩塗刷,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3、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畫有小魚的畫紙。

2、各種顏色的油畫棒若干。

3、已調好紅、黃、藍三種顏料。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小金魚》進場。

幼兒跟隨《小金魚》的音樂做小魚遊的動作進教室。

師:小魚們,今天魚媽媽帶你們到大海里去玩吧!遊啊遊,遊啊遊,搖搖尾巴點點頭,遊啊遊,遊啊遊,小魚遊的真開心。

師:小魚們,遊累了吧!我們來休息一會吧!(坐下來)二、引出課題。

師:剛纔我們玩的真開心,魚媽媽高興的想來吹泡泡了,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呀?(圓形的)教師出示範畫畫泡泡。

師:小蠟筆,轉呀轉,這頭那頭手拉手,吹成一個大泡泡(小泡泡、紅泡泡)你們想吹什麼顏色的泡泡呀?哦!紅泡泡和黃泡泡還會親親嘴呢!看!這個泡泡還會躲在大泡泡的懷裏呢!

師:魚媽媽吹了這麼多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泡泡,有的泡泡還會親親嘴,有的泡泡還會捉迷藏,真漂亮,我們來幫泡泡拍個照吧!

教師出示排刷和顏料。

師:我們請排刷姐姐和顏料哥哥來幫泡泡拍照吧!你們想幫泡泡拍個什麼顏色的照片?

師:小排刷,手中拿,紅色水裏走一走,舔舔幹,走到紙上來拍照,這邊刷到那一邊。瞧!照片拍好了,漂亮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吹泡泡,幫泡泡拍照呀?

師:那我們一起去吹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會親親嘴和捉迷藏的泡泡吧!吹好了就請排刷姐姐和顏料哥哥來幫泡泡拍照。

二、幼兒操作。

幼兒作畫時,教師指導並用語言提醒幼兒:這個小朋友畫了個大泡泡,這個小朋友還會畫親親嘴和捉迷藏的泡泡,真棒!

三、相互欣賞幼兒作品。

師:小魚們,跟着魚媽媽一起來看看小魚們吹的泡泡吧!跟魚媽媽說說自己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

(設計意圖:評價幼兒作品,給予肯定,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五、結束部分 。

師:小魚們吹了這麼多漂亮的泡泡,魚媽媽帶你們到外面去做遊戲,我們一起出發吧!

(設計意圖:頭尾呼應,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我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通過有趣的印章印畫形式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創造了相對自由、輕鬆的活動情境。印章印畫正符合了趣味性的特點,活動着力發掘孩子樂於創新的精神,讓孩子在簡單的學畫中,鍛鍊手指小肌肉、發展創造性。幼兒在動中體驗,在玩中發展,充分體現了小班美術活動遊戲化的特點。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8

1、用水印的方法表現美麗的畫面,體驗玩色活動的樂趣。

2、瞭解水的特性,體會玩水的快樂。

1、吸水的紙、不易吸水的紙、各種顏料。

2、幼兒有玩水的經歷。

1、夏天到了,小朋友最喜歡玩水了,你是怎麼樣玩水的?

2、哪次玩水最開心?(幼兒回憶並講述玩水的經歷)二、師生共同玩水1、我們請顏料寶寶和我們一起玩水。

2、顏色寶寶先來了。(用厚厚的顏料在不吸水的畫紙上,隨意的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鼓勵孩子不斷換色)3、水寶寶也來了,它要和顏料寶寶一起玩。(用毛筆沾上水,把顏料拖出來)4、水寶寶和顏料寶寶玩的真高興,我們幫他們拍照。(用吸水的紙,輕輕的覆蓋在不吸水的紙上,稍等片刻,等顏料滲上來 一副畫就完成了。)三、交流分享1、說說顏色寶寶和水寶寶在玩什麼遊戲?

2、互相參觀作品,你喜歡誰拍的照片?爲什麼?

活動提示:

1、此活動的紙張要求比較高。吸水紙要吸水快,又不容易破。

2、顏料要厚點,拖的毛筆要大一點。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欣賞草地的圖片,感受小草的密集、柔軟。

2、通過用手部提腕的動作,學習用向上的線條表現小草。

3、初步嘗試體驗與同伴在同一張紙上繪畫。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在草地上玩耍的經驗,用小手摸過小草。

2、草地圖片,土黃色的長條畫紙,深淺不同的綠色油畫棒,水粉筆,紅、黃、藍水粉顏料。

3、小兔子手偶一個,錄音機一臺,活潑歡快的音樂。

活動過程

1、欣賞草地的圖片,感受小草的細密。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照片。請你們看一看,照片上是什麼啊?

2、感受草地上小草的柔軟。

(1)通過回憶在草地上玩耍的經驗,感受小草的柔軟。

①教師:小腳踩在草地上……②教師:小手摸在小草上……(2)在小草生長的情境中,學習用提腕的動作表現小草的生長。

①教師:冬天,小草還在地下睡覺呢。春天到了,小草要頂開厚厚的泥土長出來!誰知道小草是怎樣頂開泥土的?誰能學一學? (這裏要重點讓幼兒理解生長的力度)②教師:小草用力頂呀,才能鑽出泥土看到太陽公公,小草看到太陽公公,才能越長越高!(教師用誇張的語言暗示幼兒做上提的動作)要點提示1)引導幼兒把小手放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如小腳、腿上、肚子上等,表現小蘋睡覺的樣子。在說到"高"的時候,教師就引導幼兒做提腕的動作。

2)教師在示範提腕的時候,動作可以誇張一些,注意提腕的力度與速度。

3、教師以故事情節導人,引導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向上生長的小草。

(1)教師出示小兔子的手偶,激發幼兒畫小草的情感。

教師:小兔子可喜歡在草地上玩耍啦!哎呀,小草怎麼還沒有長出來啊?怎麼辦呢?

(2)教師出示土黃色長條畫紙,示範畫小草。

4、幼兒三人一組畫小草,教師指導。

(1)三人一組,自由結伴。

(2)教師用情境性的語言指導幼兒畫密密的小草。

教師:小兔子可喜歡去小草多的地方玩了!

5、展覽幼兒作品,集體欣賞。

教師:你們喜歡哪塊草地?爲什麼?

6.幼兒感受教師二次創作帶來的快樂。

(1)教師:草地上還開滿了許多的小花呢!有什麼顏色呀?

(2)教師:讓我們一起去草地上跳舞吧!

●這裏所指的第二此創造,是指教師用蘸了不同顏色的水粉筆在畫好小草的圖上對敲滴落在畫紙上的不同顏色的點點就像盛開的小花。同時也讓幼兒感受了一種與衆不同的操作方法。

活動建議☆活動延伸可以對"小草"的畫面進行二次創作。提供紅、黃、藍三種水粉顏料,先用水粉筆蘸上顏料然後對敲,引導幼兒學習用敲打的方法給草地添畫小花,感受不同的作畫方式。

☆區角活動美術區:提供蠟筆和水粉顏料,用蠟筆提畫小草,用水粉顏料刷底色,感受油水分離法畫小草的不同效果。

☆環境創設佈置展區"美麗的草地"。

☆家園共育 ①帶着幼兒一起去草地玩耍,觀察小草,感受小草的細密、柔軟。②瞭解有關愛護小草的知識。

【評析】

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小草的生長,感受小草從下向上的生長趨勢,並引導幼兒通過手部提腕的動作,模仿小草衝破泥土努力生長的姿態,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