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

幼兒園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

幼兒園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1

設計意圖:

1、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提高幼兒音樂欣賞力,理解力,並能開闊幼兒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和音樂整體素質。

2、《森林狂想曲》形象鮮明,三段體音樂變化明顯、突出,便於幼兒分辨,表現旋律的內容,音樂美好、有趣、有意義,很適合大班的幼兒欣賞。

3、我的設計意圖是在於通過《森林狂想曲》這一音樂欣賞活動,集藝術、語言、健康等於一體,讓孩子們在自由愉快的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培養音樂活動的興趣;並希望通過這一活動加強幼兒對環保的認識。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音樂《森林狂想曲》,幫助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

2、感受大自然中音響的和諧與優美的同時,初步學會用表情(神態)、動作、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

3、加深幼兒對環境保護的感性認識。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歌表演(歌聲與微笑)

2、音樂《森林狂想曲》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跳(歌聲與微笑):

教師:小寶貝們,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一起跳個舞吧,播放音樂(歌聲與微笑)師幼共舞。

二、聽一聽

1、教師以講述的形式設置懸念,引起興趣:

師:小寶貝們,你們剛纔累了嗎?大家今天這麼開心,老師獎勵給你們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現在一起來聽一聽,看看你們聽到了什麼?聽了感覺怎樣。

教師放音樂幼兒欣賞

2、提問

1、剛纔小寶貝們聽到了什麼(青蛙、小鳥、知了、蟋蟀、小鴨等)

2、聽了音樂感覺怎樣(抒情、歡快)

教師小結

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臺灣樂曲,表現了在臺灣的熱帶雨林裏各種動物、昆蟲豐富、奇異而和諧的鳴叫聲,加上優美動聽的樂器的演奏,奏出了一幅優美的森林狂想曲。今天我們欣賞的'曲子就叫《森林狂想曲》。

三、看一看

1、請幼兒第二次邊欣賞樂曲,邊看畫面感受“樂曲和畫面帶給我們的視聽享受”。

2、提問:

1、你們看到了什麼?請幼兒自由回答。

2、這樣的音樂中森林裏的小動物會怎樣?請你選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進行動作表演,鼓勵幼兒表現不同的動物動作。

四、動一動大家一起模仿小動物的樣子。鼓勵小組幼兒自願地按音樂內容扮演角色、表現情緒、創編與內容相關的動作。

五、想一想

教師小結;這麼美的音樂,這麼可愛的小動物,大自然原來這麼美!”那就讓我們好好的去欣賞自然,保護自然吧!

提問:從現在做起我們應該怎麼做(不傷害小動物、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摘花、不打鳥)等等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不光是我們自己做到還要監督我們周圍的人好嗎?

六、結束部分:播放《森林狂想曲》小動物玩累了,該回家了,讓我們和小動物再見吧,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來我也比較喜歡帶領孩子唱唱跳跳。《綱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森林狂想曲》正是這樣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想象空間並蘊含豐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動。上完這個音樂活動,我總體感覺比較滿意。幼兒都能在我的引導下較認真地欣賞音樂,也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活動氣氛也挺活躍,彷彿他們一個個就是那森林裏可愛的小動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森林狂想曲》2

活動目標:

1.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小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並會分聲部進行輪奏、合奏。

3.能積極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討論配器的方法,體驗演奏的快樂。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重難點:

會分聲部進行輪奏、合奏。

嘗試小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嘗試即興演奏。

活動準備:

1.森林狂想曲音樂、指揮棒、樂器(鈴鼓,圓舞板、小鈴)、教學圖譜。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討配器時的桌子、樂器、圖譜。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感受節奏

(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告訴小朋友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裏要開音樂會了,許多小動物都想要來參加,那麼到底都有誰來呢?仔細聽聽音樂就知道啦。”

(二)分析圖譜,掌握節奏

1.“有誰來參加音樂會了?誰能用有、還有的句式來告訴我?”(有青蛙,有小鴨子還有孔雀)

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鴨子表演跳舞、孔雀會帶來什麼表演呢?誰來學一學?”(學習孔雀開屏的動作)

二、藉助圖譜,配樂演奏

(一)初次“彩排”,看指揮,徒手練習

1.“小演員們表演節目的節奏都不一樣,你能聽着音樂把它演奏出來嗎?”

2.“在音樂結束的地方,節奏發生了什麼變化?”(重點注重休止符)

3.“看,這次老師的指揮有變化了。”(嘗試即興演奏)

4.“在森林音樂會開始之前要進行彩排,請小演員們看着指揮,聽着音樂進行演奏。”(重點學習結束部分的節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

(二)幼兒合作討論,設計配樂方案

1.“現在要進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師帶來了三種樂器,有小鈴、圓舞板、還有碰鈴。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張節目單。請小朋友想一想哪個地方可以配小鈴,哪個地方可以配圓舞板,哪個地方可以配鈴鼓?

2.請幼兒把這些樂器標誌貼在節目相對應的位置上,把它編成一張完整的節目單,由誰來演奏小鈴、誰來演奏鈴鼓、誰來演奏圓舞板?

(三)分組表演各自的設計方案,看指揮,分聲部輪奏、合奏

1.哪組願意把你們的配器方案拿給大家看一下?

2.還有哪一組跟他們不一樣?敢於挑戰?

三、正式“演出”,提升難度,完整演奏

1.剛纔小演奏家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演奏方法,真動小腦筋,可是現在演出馬上就要開始了,指揮員這裏也有一種演出方案,一起來看一看吧!”

2.“小青蛙這兒用的是鈴鼓和小鈴,大家想想應該怎樣演奏呢?

3.最後結束時用了三種樂器又表示什麼意思,如何表演?”

4.交換位置,交換樂器,快樂演奏。

四、感受快樂,結束活動

“今天的演奏到此結束,恭喜你們,演出成功!謝謝小演奏家們,現在森林音樂舞會開始啦,我們一起去跳舞吧。”

課後反思:

當孩子們聆聽那潺潺流水、雀鳥、蛙聲、蟲鳴等大自然的聲音時,我感到了一種返樸歸真的感覺。其次,樂曲中歡快的主旋律、鮮明的形象,清晰的結構是容易被幼兒所理解和接受的,曲中變換的旋律又給予了幼兒廣闊的想象空間。因此,我根據大班年齡特點,使幼兒在充分感受樂曲的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和肢體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知道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活動開始我讓幼兒以傾聽樂曲前奏,在我語言描述下的森林美景來引起幼兒的好奇心,並製造懸念,使幼兒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在這裏,我結合圖譜讓幼兒分段欣賞,並利用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瞭解樂曲的結構、性質和各段的情緒。在欣賞時,我引導幼兒只要不影響同伴,可以擺各種造型動作,隨着旋律釋放表演激情,歡快的樂曲加上有趣的情節,幼兒想象着自己是小動物,用創造性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幼兒喜歡的欣賞方式耳濡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幼兒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羣情激動,氣氛達到了,在孩子意猶未盡中結束整個活動。但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沒有很好地捕捉孩子話語中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給予積極恰當地迴應;個別環節當孩子出現困難時,我有些急躁,沒有及時的設計一些層次性的問題作爲鋪墊。總之,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睿智地促進師幼良性的互動,是我今後教學生涯中不懈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