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總7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總7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常見汽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能說出自己喜歡的汽車。

2.認識汽車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作用,激發兒探索汽車的興趣。

3.感受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汽車模型。

3.“汽車開來了”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以遊戲“我是某某車”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對汽車的興趣。請幼兒兩手握拳做開車狀,扮演小司機,並說說自己喜歡的車。如:滴滴滴,我是大卡車,我的汽車開來了。

2.教師播放“汽車開來了”音樂,引導幼兒瞭解汽車的特徵和用途。

(1)請幼兒結合課件,分別說說公共汽車、出租車等常見汽車的特徵和用途。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汽車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如:車身、車輪、車窗、方向盤、發動機、排氣筒、雨刮器、後備箱等汽車組成部分和它們各自的作用。

3.請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汽車的外形特徵及用途。

4.觀看大氣污染保護環境宣傳動畫,請幼兒說一說“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

(1)你都做過什麼汽車?去過哪裏?如果沒有汽車會怎樣?

(2)引導幼兒討論: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減少這些壞的影響。

(3)佈置小任務,請小朋友回家把今天學到的東西教給你的爸爸媽媽。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順昌寶山人民的民居、服飾、民族活動、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培養幼兒熱愛少數民族的情感。

2.知道我們順昌寶山的人民是勤勞、智慧、能歌善舞。

3、增進家園合作,密切家園聯繫。

4、引導幼兒認識蔬菜,讓幼兒知道常見蔬菜的名稱並能說出他們的作用。

5、讓幼兒瞭解常見蔬菜的營養價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於身體建康成長。

 活動準備:

順昌的寶山民族風俗資料、關於寶山民族風俗的幻燈片等

 活動過程:

1、感知欣賞:

(1)幼兒選擇觀看幻燈片、圖書。

順昌居民以漢族爲主,少數民族中畲族人口最多,居第二位,其餘民族多數是建國後,因工作、婚嫁等原因遷入。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漢族人口23675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97.15%;少數民族有畲族、苗族、回族、壯族、侗族、布依族、瑤族、土家族、黎族、蒙古族、藏族、彝族、白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土族,總人口6945人,佔2.85%。其中畲族人口6385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1%。

(2)幼兒交流看到順昌寶山。

寶山之所謂"寶",不僅因爲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禪寺以及國內罕見的元代仿木石構建築風格和"大聖文化"之實物佐證,而且還有豐富的名貴動植物資源。每年5月,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宛如飛霞佈滿山谷,芳菲浪漫;每年深秋,透過秋陽遍賞銀杏黃葉點點,耳畔萬畝松濤,讓人忘了登山的疲勞。

2、討論交流:

(1)你喜歡寶山嗎?爲什麼?

(2)自由交流寶山的特點。

(3)個別交流

3、情感遷移:

長大了你想到什麼地方去看看?

  活動反思:

這幾年因工作需要,讀了一些好書。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完善着我對教育教學的感受和思考。做完4年班主任後,我有一個心得:“教育是永遠的虔誠的愛。”那時,我第一次當班主任,小有經驗又一腔熱血,贏得家長和同事的認可。自此我篤信,耐心、恆心能感化、磨練孩子的品行,一切便可隨之展開。因而,在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是一種悲壯的堅守》時,我再一次得到印證:教育需要唐.吉坷德精神。唐吉珂德的真正精神,便是毫不懷疑的信仰和永不放棄的追求。在讀完美國老師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後,我領略到美國人的理性之光,雷夫老師對學生的愛,不僅真摯,而且愛的理智、愛的堅持。他爲學生做的任何事,有準則、有規劃,有執行力、有意志力。他在道德的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爲準則並並行不悖中力行自己的教育理念。運動,看電影,旅遊,戲劇,搖滾這些教學組織形式閒散的活動在雷夫老師的精心設計下,無一不是兼具培養學生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和品格養成的目標。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平常與孩子的交談中,我發現孩子們談論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媽媽.我爲了給孩子進行一個情感教育,所以我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孩子學會關心,體貼媽媽,激發愛媽媽的情感,知道媽媽辛苦.

活動目標

1、瞭解媽媽從事的工作,知道媽媽的工作很辛苦,媽媽在工作中表現得很棒.

2、通過學習詩歌,感受到作品中的感情色彩.

3、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媽媽從事的工作,知道媽媽的工作很辛苦,媽媽在工作中表現得很棒.

難點通過學習詩歌,感受到作品中的感情色彩.

活動準備

1、請家長準備一張自己的工作照.

2、詩歌碟.

3、歌曲碟

活動過程

一、音樂入場.

二、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爸爸媽媽來看你們了,你們高興嗎?向爸爸媽媽打聲招呼吧.(爸爸媽媽:哎)

三、1、教師打開收集到的相片集,請幼兒在照片中找一找,哪位是自己的媽媽.

2、引導幼兒結合照片,爲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找到媽媽的照片.如媽媽的名字,媽媽在哪工作等.

教師小結:每個小朋友都很能幹,有很多了不起的本領,可以把你們的`媽媽介紹給老師和小朋友,真的很棒!

四、學看圖編詩歌<<我愛我的媽媽>>

教師邊出示掛圖,邊引導幼兒看圖說話:我愛媽媽的什麼?

師:小朋友們,你愛你們的媽媽嗎?(愛)你愛你媽媽的什麼呢?(出示第一幅圖畫)1、我愛我的媽媽,媽媽爲我梳頭髮。2、我愛我的媽媽,媽媽爲我洗衣服。3、我愛我的媽媽,媽媽爲我做米飯。4、我愛我的媽媽,媽媽教我畫圖畫。我愛我的好媽媽!

教師小結:讓幼兒看着圖畫,集體念一遍詩歌。

五、讓家長參與活動。

老師請你們的媽媽來說說,媽媽回家後會爲你們做些什麼?老師請孩子的媽媽講講在家張爲孩子做了什麼事。

師:請誰的媽媽?好,有請xx的媽媽來講講您在家和寶寶做什麼事的呢?講完後,讓寶寶給媽媽一個擁抱,親一親自己的媽媽(請3-4位家長參與活動)

六、親子游戲(分男 、女家長兩輪進行)

師:請男家長站在幼兒的面前,聽老師的口令做相應的動作。第一輪:爸爸蹲孩子跳,爸爸蹲完孩子蹲;孩子蹲爸爸跳,爸爸跳完孩子跑:孩子跑,爸爸跳完抱起孩子像飛機一樣飛回位置。 第二輪:請媽媽站在孩子的面前做與上相同的遊戲。

七: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媽媽,是孩子最熟悉的一位家庭成員,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哺育孩子長大是一件多麼辛苦的事,給孩子瞭解媽媽辛苦的同時,更鼓勵孩子運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是在課堂上,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在表達自己是怎麼愛媽媽的時候,語言表達還有所欠缺。比如和多孩子就是跟着別的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自己的一些其他想法。我覺得中班的孩子更應該有自己的見解,做到課堂上多留空間給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學會分享纔能有更多的朋友。

2、通過聽故事於共同品嚐水果,理解分享的含義。

3、體驗於朋友分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朋友自帶水果,教師將水果洗淨備用

2、幼兒用書,實物投影

3、請大班的小朋友或老師扮演小熊、小猴、小兔、小狗,排練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活動過程:

1、欣賞情景故事表演《小熊的水果》。

——觀看錶演《小熊的水果》

——小熊家有什麼?誰想吃水果,小熊是怎麼說的?後來小熊是怎麼做的?

2、幼兒分享自己帶來的水果。

——教師請小朋友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

——水果品嚐會:小朋友自由邀請同伴分享自己的水果

——你請了哪些小朋友吃水果,你吃了誰的東西?你心裏覺得怎麼樣?你的朋友呢?

3、師生共同閱讀幼兒用書,講述故事《小熊的水果》。

4、小結:小朋友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東西與朋友一起分享,大家一起分享水果,這樣大家才感到更好吃、更好玩、更好看,朋友也越來越多,大家的心裏也會特別高興。

5、師生一起隨着音樂表演唱歌曲《蘋果》。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產生尊敬叔叔的感情和向警察叔叔學習的願望。

2.能用”假如我是警察,我要……”的句式進行想象講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管理和想象能力。

3.初步瞭解這個職業的基本情況,懂得從小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遵守社會行爲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活動前教師與警察取得聯繫,幼兒事先準備問題。

活動過程:

1.引出話題。

–教師請社區民警與幼兒座談,鼓勵幼兒提問:平時,大家都很喜歡模仿警察叔叔,有的小朋友長大以後還想當警察。今天有機會和他們坐在一起聊聊,你們最想問他們什麼問題呢?

2.採訪警察叔叔。

–教師引導幼兒繼續向警察叔叔提問,瞭解其職業特點和工作情況:關於警察叔叔的工作,你們有些什麼問題想向他們請教呢?

–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提問,幼兒瞭解警察的種類,警察的工作特點,重點介紹交警和110民警的工作。

3.想象講述:”假如我是警察,我要……”

–通過了解警察的工作,引導幼兒進行講述,並運用規定的格式”假如我是警察,我要…..”

–幼兒在集體中講述,教師巡迴傾聽。

–幼兒在集體中講述,其他幼兒點評。

4.和警察叔叔一起玩遊戲、表演節目等。

活動建議與提示:

1.活動前,教師應與社區民警進行充分溝通,告訴他們幼兒希望瞭解的問題,讓他們有時間做準備。

2.請家長與孩子一起了解警察的故事,進一步增強對警察的認識。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水和人們生活的重要性,有節約用水的意識和習慣。

2、在交流中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嘗試用各種符號設計“節水宣傳畫”。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已瞭解了有關3月份的一些節日信息。

2、世界水日等的文字、世界水日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交流回憶各種節日重點提問:

1、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日?你喜歡哪個節日?爲什麼?

小結:原來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有的節日是世界性的,有的節日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有的是大節日,有的是小節日,每個節日有不同的慶祝方式。

2、今天也是一個節日哦,知道什麼節嗎?

小結:今天是愚人節,這是外國人的節日,可以和好朋友開開玩笑的節日。

二、瞭解“世界水日”

重點提問:

1、3月份有哪些大節日和小節日呢?(幼兒邊說老師邊出示圖文)

2、師出示3月22日幾個字,提問:你知道這是一個什麼節日嗎?

3、要知道這是一個什麼節日,我們先來看一段錄象(保護水資源的公益廣告),根據廣告內容知道322是“世界水日”。

4、你在哪裏見到過水?

5、水有什麼用處?

6、爲什麼我們要制定世界水日呢?(在觀看一段水日的視頻)小結:水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極其有限的。定出這樣一個節日,是爲了讓所有人都知道水的重要性,都能節約用水。

7、中國的水遇到了什麼問題呢?(出示兩張圖片:一張是水越來越少了;一張是水越來越髒了。)

【活動反思】

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人還沒有節約用水的習慣。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爲了讓學生從心裏去行動,我收集了大量的圖片,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

本節課的教學引入,我從國家節水標誌入手,運用地理信息來創設情景,能夠一下子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我圍繞着水資源的分佈、水資源危機產生的原因、應對的措施等方面,讓學生暢所欲言。水資源緊缺目前已經成爲一個世界性的重大問題,通過對乾旱地區圖片的欣賞及講解,可以使學生對水資源危機有更清醒的認識。此外,培養學生的節水、護水意識,也是本堂課需要達成的教學目的之一,所以我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節水措施的討論,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生活中的地理”的關注。

在這個時候,我讓學生運用美術特有的表現形式,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畫下來,可用多種形式表現保護水資源及防止污染的情景,並加上一句簡潔明瞭的宣傳口號。學生有了感情,作業起來也就特別認真,但是在表現形式和方法上我沒有很好地引導,過於強調情感教育而忽略了技能訓練,導致學生呈現的作業形式有些單一。

我更應該從美術這個起點出發再聯繫其他,如在講解招貼畫時,就應該設計到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設計、對構圖的合理性,線條的處理、材料的選擇、招貼畫的功能、特點等方面關注。而且因爲課前有讓學生進行資料準備,但課堂上學生自由討論交流的時間、深度還是不夠。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還可以緊縮教學內容,突出重點,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知道大一歲了自己的事情要學着自己做。

2. 學習念兒歌及動作表演。

  活動準備:

布娃娃、小紅帽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布娃娃。

師:今天我們小二班來了位小客人,想不想和她交個朋友,現在我們把她請出來吧。(語言:客人,客人,請出來吧!)

  2. 認識布娃娃,貼近幼兒。

師:我們來認識認識這位小客人,她的名字叫做布娃娃。那麼布娃娃長着什麼樣的眼睛、鼻子、嘴巴、衣服、鞋子?

幼兒的回答: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紅紅的/小小的嘴巴、漂亮的衣服、紅色的鞋子等等。

(鼓勵幼兒用形容詞等詞語來描述;教師可用肢體語言輔助引導。)

  3. 引出兒歌,師示範兒歌並與幼兒一起理解詩歌內容。

(1)師:今天啊,布娃娃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兒歌,小朋友想不想聽,請注意聽這首兒歌裏面都有什麼?

(2)師念兒歌並操作道具。

(要把"我"和布娃娃的語氣區別開)

(3)提問,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① 兒歌裏面有什麼?

幼兒:布娃娃、"我"、小紅帽。

② 兒歌裏的"我"會是誰呢?

幼兒:小弟弟,大哥哥(從教師唸詩歌的語氣中可以辨認出)

③ 新年了,小弟弟看見布娃娃會說什麼呢?

幼兒:新年好。/布娃娃你好/……

④ 師:新年了小朋友收到了什麼禮物呢?高興嗎?布娃娃又收到了什麼禮物呢? (布娃娃收到了小紅帽)

⑤ 師:布娃娃收到禮物,和小朋友一樣開心,她開心的眯眯笑。(肢體語言輔助:布娃娃,眯眯笑)

⑥ 小布娃娃伸過手去就要小弟弟抱,小朋友說說,小弟弟能不能再去抱布娃娃了?爲什麼?

幼兒:不能,長大了/ 重了,抱不動了/大一歲了……

⑦ 小朋友想的跟小弟弟一樣,看看小弟弟怎麼說的,他說:哎呀呀,不抱,不抱,我們都大一歲了!你呀,知道不知道!

師:小朋友知道不知道小弟弟爲什麼不抱布娃娃了嗎?

幼:大一歲了,長大了。

師:對,過了新年,小朋友也都長大了一歲,長高了一點,長大了,不能再讓大人抱了,飯也要自己吃,穿衣服要學會自己穿,自己的事情學會自己做。

  4.學習兒歌配動作表演。

(1)師:布娃娃帶來得兒歌好聽嗎?讓我們一起來學學吧。

教師操作教具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學念兩遍。

(2)脫離道具,師幼互動,一起表演。

(3)分角色表演,先請個別能幹的幼兒與

教師示範,教師爲"我",幼兒爲"布娃娃",在情景表演中練習兒歌。

(4)幼幼表演,請每一位幼兒,找一個好朋友,來分角色表演。

  5.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都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把小椅子搬回到後面去,我們一起去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