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 讓孩子們學會製作飯糰。

2. 通過料理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豐富並且培養孩子們的社會能力。

3. 讓孩子們把各種各樣的氣味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製作飯糰的材料(飯和剪碎的海苔),食醋,香油,化妝品,肥皂,洗髮精,彩色鉛筆,蠟筆

教學具圖片

■ 活動過程

[導入]

1. 體會各種各樣的味道。

- 大家都知道什麼味道?

- 問問這些東西(準備物)的氣味。

- 它們是什麼味兒呢?用語言或身體表達出來。

- 你最喜歡什麼味兒?

[展開]

1. 談談你吃飯糰的經歷。

- 你吃過飯糰嗎?

- 在哪兒和誰一起吃的呢?

- 吃飯糰的時候心情怎麼樣?

2. 準備好製作飯糰的材料,研究一下製作順序。

- 如果想要製作飯糰,需要哪些材料呢?

- 是什麼樣的料理順序呢?

3. 按照料理順序製作飯糰。

① 準備好飯和剪碎的海苔。

② 把上面提到的兩種材料攪拌在一起。

③ 用手把攪拌均勻的飯糰成球形。

tip> 如果想製作出各種各樣的飯糰也可以放些蔬菜。(土豆,胡蘿蔔,南瓜) ->用鍋炒一炒切好的蔬菜->把炒好的蔬菜放入飯裏拌勻 ->放入鹽和香油調味兒 ->把拌好的飯糰成團兒

4. 觀察活動紙。

你聞到了什麼味兒?

把味道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5. 在活動紙上表現出香味兒。

① 在準備的材料中找出一種香味兒。

② 用各種各樣的線條表達出香味兒。

③ 說說你畫的是什麼味道。

[結尾]

1. 讓孩子們把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活動圖片]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2.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海綿、氣球、鬆緊帶、皮筋、橡皮、積木、鉛筆、襪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彈簧秤、游泳眼鏡等。

活動過程:

1.幼兒操作,初步感知彈性。

(1)幼兒玩氣球、海綿、鬆緊帶,拉一拉,捏一捏,壓一壓,看看它們會有什麼變化?

(2)幼兒玩耍,教師巡視,觀察幼兒操作中的發現。

(3)組織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2.幼兒再次嘗試,獲取彈性的經驗。

(1)引導幼兒觀察,這些物體不對它們用力時,一鬆開又會有什麼變化?

(2)組織幼兒交流自己的新發現。

3.引導幼兒歸納彈性物體的特點。

(1)小朋友,剛纔我們玩了這些東西,你們知道它們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祕密?

(2)幼兒思考,自主發表各自的觀點。

教師總結:這些東西真有趣,對它們用力時,就會發生變化,就會變形,一鬆開,又會變成原來的樣子,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彈性。

4.幼兒用身體的各種動作表示彈性。

5.聯想實際,引導幼兒說說有彈性物體的用處。

(1)剛纔我們發現皮筋、海綿、氣球它們都具有彈性,除了這些東西還有哪些東西是有

彈性的呢?

(2)這些有彈性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呢?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補充或豐富,如:沙發、席夢絲牀墊裏有彈簧和海綿,坐着躺着覺得很舒服;彈簧秤小小的,攜帶很方便……。

6.物體分類。

幼兒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哪些東西是沒有彈性的,然後幫它們分分家,分別放在桌子的左邊和右邊。

7.遊戲:奇妙的口袋。

幼兒到口袋裏摸出一樣東西,放在老師手裏不讓大家看到,然後用動作告訴大家這個東西

是有彈性的還是沒有彈性的。

8.小結活動:

小朋友,請你們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有彈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來告訴大家。

延伸活動:

下了課,請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裏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彈性的東西。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充分爲幼兒創造了條件,引發他們仔細觀察,認真體驗,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們平時見過的,玩過的,捏捏海綿,拉拉皮筋,壓壓氣球,通過讓幼兒對這些有彈性物、體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從而獲得了有關彈性的經驗。並結合幼兒已有的探索經驗,提出問題:這些東西它們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祕密?在教師的啓發下幼兒歸納出了彈性的概念。在分類活動中,幼兒再次操作,玩中觀察,玩中發現,自然而然的將有彈性的物體和沒有彈性的物體進行了分類。活動時,幼兒玩中學,學中玩,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

存在問題:關於彈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動的目標只是讓幼兒通過操作,初步感知彈性,有些物體所具有的彈性將有待與幼兒長大後再去研究,遊戲時教師對乒乓球彈性的講解只會帶給幼兒一種誤解。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猜測、觀察等活動,瞭解橘子的大小和橘內瓣數的關係。

2、積極參與剝橘子、數橘瓣等活動,能大膽地進行猜測與講述。

3、激發關注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大小不同的橘子每人兩個。

2、幼兒記錄表人手一張,鉛筆。

3、毛巾、盤子。

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思考。

2、觀察各種橘子,猜測橘內的瓣數。

(1)橘子是什麼樣的?

(2)這些橘子一樣嗎?哪裏不一樣?

(3)自由猜測橘內的瓣數。

猜猜大橘子有幾瓣?小橘子呢?

(4)在觀察記錄表中,幼兒把自己的猜測記錄下來。

(5)交流自己的猜測,並進一步進行討論。

你是怎麼猜的?你認爲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數一樣多嗎?爲什麼?

4、剝橘子,比較大、小橘子中橘肉的瓣數。

(1)剝橘子,數瓣橘。

(2)幼兒交流數的結果和計數的方法。

你是怎麼數的?結果怎樣?

(3)比較大小橘子的橘肉瓣數。

(4)教師小結。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莖部輸送水分的。

2、萌發對植物喝水現象的探究熱情,初步學會照顧植物的簡單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通過實驗,瞭解植物喝水的祕密。

活動難點:

能準確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科學現象。

活動準備:

1、課前和幼兒一起將芹菜放入紅色墨水裏。

2、植物根吸水的視頻,植物莖吸水的ppt。

3、兩位幼兒一組實驗材料:已經吸水的芹菜,放大鏡一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瞭解萬物生長離不開水

1、ppt出示斑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

問:他們在幹什麼?(喝水),爲什麼要喝水?他們是靠什麼喝水的?人和動物都需要喝水,那麼植物需要喝水嗎?它沒有嘴巴怎麼來喝水?爲什麼?

樑老師帶來了一株芹菜,我們來猜一猜,它是靠身體的那一部分來喝水的?爲什麼?

二、實驗驗證,引發孩子探究熱情

1、PPT呈現實驗結果,問:你看到了什麼?植物是靠什麼喝水的?

小結過渡:原來植物是靠根來喝水的,那麼水又是怎樣“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剛纔我們一起將芹菜放在紅色的顏料裏,現在大家一起再來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後的變化,(出示芹菜喝水現象對比圖)

問:你發現了什麼祕密?

小結:原來植物是靠莖部來傳輸水分的,植物的莖到底長得什麼樣呢?今天我們要來做小小植物學家,來解剖一下芹菜的莖。

三、合作探究,瞭解植物莖的運輸功能

1、用圖示的方法顯示莖的橫截面和縱截面。

2、講解操作要求:兩人一組,先把把芹菜橫着剪,縱向剪,然後用放大鏡看看莖的樣子有什麼不一樣,等一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的橫截面有紅色的點,縱切時看到紅色的線。

4、集中交流、討論,請你用紅線上來畫一畫你看到的。問:你發現了什麼?爲什麼會這樣?植物是怎樣“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結:植物的莖縱向看像吸管,有長長的通道。橫向看有一個個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後利用莖這根長長的細細的小圓管運輸水分的。

四、遷移經驗,進一步引發孩子關愛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爛的仙人掌,引導孩子觀察:仙人掌怎麼了?爲什麼會爛呢?說明自己的理由,再請相同意見的幼兒舉手表決(由於小朋友給它澆了太多的水,讓它的根爛了)

教師總結:

雖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種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樣的,我們的自然角有許多植物,該怎麼照顧呢?聽聽科學小博士的建議PPT播放澆水要領:第一、土壤乾燥需要水,第二將水澆在根部,要澆透水;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澆水時間。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出現了一個以前在試教的時候從沒有出現的現象,由於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較溼,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導致活動中實驗的現象不是很明顯。還有就是我們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們班的孩子其實對於根吸水的現象已經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環節就很直接的將我的答案回答出來了,讓我有些侷促,所以可能對於根吸水的現象我們可以忽略,其實科學活動中我覺得自己的語言還是不夠精煉,有些話說得有些囉嗦,孩子拋出的問題我並不能及時很好的給予迴應。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米的生產過程,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材料,採用不同方法起米。

2、增強幼兒參與探究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嚴謹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知道一些收割程序和工具

2.物質準備:穀子若干,幼兒前期準備工具若干,教師準備工具若干:如磨子,碾子,剪刀,筷子,瓶子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米的種植、生產過程,引起幼兒興趣。

師:還記得我們的米從稻子到米要經過哪些過程嗎?

幼兒邊講述,教師邊出示圖片

師:從稻子到白米有個很重要的過程就是把稻子的殼去掉,在圖片中我們看到現在的人是直接把稻子放進機器出來就是白米了,可是以前的人沒有這麼發達的機器又是怎麼把稻子的殼去掉的呢?

幼兒猜想應討論,師幼一起觀察PPT

師小結:在以前稻子變米的過程叫“起米”,人們都是用的很古老的工具,你們想不想也來試着“起米”呢?

二、幼兒嘗試“起米”,探索最有效的“起米”方式。

1、選擇工具,自由分組

拿相同工具的幼兒爲一組

2、分工合作,進行“起米”

教師分派給每組同量的米,在規定時間內看哪組“起米”最多。

3、紀錄各組“起米”情況,互換工具再次嘗試

工具起米的效果,幼兒檢驗工具,再次進行起米。

三、各組展示成果

請各組幼兒代表講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並展示成果。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教育要貼近幼兒生活,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怎樣拓展,提升幼兒經驗。於是,我鼓勵孩子們回家,和家長一起討論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用什麼材料起米,而且不會把米弄壞,這一活動孩子們馬上很感興趣,和家長討論後帶來了各種工具,有石頭,瓶子,錘子,等等。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了下來。同時嘗試用多種方法,多種材料“起米”(即剝開穀殼)。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合作記錄,操作。最後我們還通過網絡資料展示精米廠生產米的流程,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生活經驗。

四、主題活動總結

“生活對幼兒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幼兒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幼兒的一日生活、與幼兒有關的社會生活及幼兒的遊戲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我們要善於從幼兒的生活出發,利用幼兒身邊的人和事,利用幼兒熟悉的環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組織我們的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展。我們的“米”主題就是一個生活的過程,我們和孩子一起收集米的種植生產過程資料、一起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米,孩子們在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的過程中學習了關於米的知識。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主動的探索,在充足的想像空間和時間裏孩子們自主的找朋友、合作,孩子在身臨其境中獲得知識發展了能力。同時在這個主題中的音樂活動裏,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時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在探究性遊戲中,幼兒與同伴的合作遊戲,幼兒團隊精神得到了提升,我也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受到了很多的啓發,真正的體現出了教學相長。在進一步認識米的過程中,我們也讓孩子萌發了尊重人們勞動成果思想,培養了孩子愛惜糧食的習慣。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由於時間等方面的限制,我們雖然沒有能去農村走一走看一看,但是隨着信息技術的發達,我們利用網絡媒體來彌補了我們的缺憾。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孩子在城市中也感受到鄉村的氣息。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2、通過遊戲模仿動物的不同過冬方式

3、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動物圖片、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1、現在是什麼季節呀?(冬天)冬天的天氣怎麼樣?”(很冷)“冬天我們是怎樣過冬的?”(穿棉衣、生火爐、開空調、取暖器、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鍊等)

2、小結:我們可以通過穿着棉衣讓自己變得暖和起來,人們有這麼多的好辦法過冬,那麼小動物在這樣冷的天氣裏又是怎樣過冬的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們吧?

二、讓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

1、瞭解冬眠的動物。

(1)師:(出示青蛙)呱呱呱,誰來了?我們一起問問青蛙是怎樣過冬的?

幼:青蛙,青蛙,你是怎樣過冬的?

師:我在冬天裏不吃也不喝,美美地睡上一覺,到了暖和的春天,再醒來找東西吃。我這種過冬方式叫“冬眠”。出示漢字“冬眠”,讓幼兒認讀:冬眠。

(2)還有哪些小動物和青蛙一樣是冬眠過冬的?(蛇、熊)

師:青蛙和蛇是冬眠過冬,除了冬眠,其他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2、瞭解換毛過冬的動物。

(1)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看是誰?(教師出示雞、鴨、鵝、小兔、羊)。

(2)幼:你們是怎樣過冬的?師:(以動物的口氣)我們是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來過冬的。像我們這樣換上厚厚的皮毛的過冬方式叫“換毛”。學習詞“換毛”,出示“換毛”漢字,讓幼兒認讀

(3)還有哪些小動物是換毛過冬的?豬、狗、貓、馬、牛等

3、瞭解儲存糧過冬的動物。

(1)師:(出示螞蟻)這是誰呀?螞蟻在幹什麼?(搬糧食)螞蟻搬糧食幹什麼呀?我們聽一聽螞蟻怎麼說的?

(2)師:像我們這樣躲在洞裏吃秋天搬回的食物的過冬方式叫儲存糧食,並學習詞“儲存糧”,出示漢字儲存糧食。

(3)還有哪些小動物和螞蟻一樣是吃儲存糧過冬的?蜜蜂、田鼠。

4、瞭解遷徙過冬的動物:

討論:燕子又是怎樣過冬的?

師:介紹遷徙過冬就是遷移住的地方。像燕子、大雁這樣從寒冷的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度過一個舒適的冬天,等到春天的時候,再飛回北方來的過冬,這樣過冬的方式叫遷徙過冬。

5、複習鞏固。師小結:剛纔我們知道了一些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現在老師提問請個別幼兒回答:

①、老師說動物名字,幼兒回答過冬方式。

②、老師說過冬方式,幼兒回答動物名字。

有哪些動物是遷移過冬的?青蛙、蛇是怎樣過冬的?狗貓雞鴨是怎樣過冬的?有哪些動物是儲存糧過冬的?

三、遊戲

1、每個幼兒扮演一種動物角色,躲藏在小椅子背後。教師扮演訪問者“咚咚”敲門:“裏面住着誰呀?”幼兒回答:“我是蛇,住在洞裏是冬眠過冬。”“我是大雁,飛到南方去,是遷移過冬”

2、請幼兒扮演訪問者進行遊戲

四、結束活動。教師總結:我們除了知道這些小動物的過冬方式之外,其實自然界裏還有很多的動物,如:蒼蠅、蚊子、螳螂、螞蚱等爲了保護自己,適應季節的變化而想到的不同的過冬方法。當然也有一些非常懶惰的、不去動腦筋不會想辦法的動物只好凍死、餓死了。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小動物,愛護大自然,爲動物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活動延伸】

1、蒼蠅、蚊子、螳螂、螞蚱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和大人一起找出答案明天來園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2、學燕子飛出教室。

3、在科學區中投放動物過冬的圖書。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7

設計意圖:

在貫徹《規程》、《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改革從常識教育逐漸過渡到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改變了以往一味地灌輸、傳授的方式,讓科學教育賦予孩子們以操作和探索,讓科學活動成爲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但是科學探究並不是盲無目的,而是要適當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以引發幼兒既動手又動腦,通過自己探究去解決問題。

本次設計的活動就是遵循這樣一種教育方向。活動前讓幼兒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能滾動的現象,然後在本次活動中拋出一個需要幼兒去解決的問題,就是讓不能滾動的東西,也能滾動起來,這就需要幼兒將已有的形體認識運用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將已有的動手能力發揮出來。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也將會生成出新的問題,這個新問題也就是下一階段孩子們可以探究的內容了。如此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解決不斷的生成新問題,就可以不斷地引導幼兒深入地探究學習。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方法,使長方形的牙膏盒和紙張滾動起來。

2、體驗成功的喜悅,提高幼兒的探索慾望。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

易拉罐、皮球、牙膏盒、紙張、記錄表

2、操作材料:

牙膏盒、紙張、VCD光盤、圓形玩具、彩色卡紙、小球、鉛筆、剪刀、膠帶座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老師依次出示易拉罐、皮球,複習滾動的概念。

2、出示牙膏盒、紙張,引導思考皮球和易拉罐爲什麼會滾動?

二、提出問題:

請小朋友將不會滾動的牙膏盒和紙張變得也能滾動起來。

提示:可以改變它們的形狀,也可以用老師提供的卡紙、小球、VCD光盤、圓形玩具、鉛筆幫忙,讓它們滾動起來。

要求:可以先幫助牙膏盒,也可以先幫助紙張變一變,做好一個後要放在地上滾一下,如果成功了,就放到自己的椅子前面,然後再去拿另外一個。看誰今天想出來的辦法最多。

三、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四、集中分享:

1、依次請有代表性的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據他們出示的作品記錄。

2、同樣作品的幼兒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本課的教學從生活實際的情境出發,通過出示幾幅運動圖片讓學生分類並歸納出滑動與滾動的概念。然後,可以讓學生找找身邊相關的滑動與滾動現象,加深對這兩種運動方式的理解。爲了引出探討滑動摩擦力與滾動摩擦力大小的關係,我向學生介紹古人是如何利用滾木將大型巨石拖入海洋的,讓他們猜測滑動摩擦力與滾動摩擦力大小如何?大部分同學都認爲滾動摩擦力較小,但還是存在部分反對的聲音。究竟真理是什麼呢,需要通過科學實驗得出數據來證明。繼而進入本堂課的重點探究環節,引導學生設計對比實驗驗證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的關係。在試驗設計時學生只注意了變量,卻忽視了需要保持不變的因素。提醒學生關注僅僅通過一個因素的改變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的變化。學生很快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控制變量。接下來提出問題:怎樣根據現有的小車進行改變使其分別進行滑動和滾動呢?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討論,很多同學都提出了只要把小車的輪子固定住,小車運動時就是滑動摩擦了。這個提議很快就得到了全班的一致贊成。於是,每個小組都以此方案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得出了本節課的重要結論:滾動摩擦要比滑動摩擦小得多,從實驗中可以知道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滑動摩擦大約是滾動摩擦的5倍。實驗得到真知,同時也可以用此結論解釋生活中的某些常見現象,如:爲什麼剎車後很快會停下來,爲什麼工人在搬重物時要在底下墊幾根管子等等。緊接着又給學生介紹自行車上的滾珠軸承,通過演示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到,因爲內外圈間有滾珠,這樣只有外圈轉動,靈活輕便。在課堂結尾部分請同學思考:是不是在生活中人們都在減少摩擦力,有沒有故意增大摩擦力的例子,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舉例並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更好地將課堂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有所用。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8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裏玩,發現杯裏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裏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爲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探索種子奧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認識各種種子的基礎上,瞭解種子的生長和作用。

3、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種子(黃豆、綠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

2、蘋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個、白紙、木棍、水

3、種子生長圖、音樂磁帶

4、食物“豆漿”一袋

  活動過程:

  一、遊戲環節

1、問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師。今天一起來到智慧屋,我們的口號是:“智慧樹下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智慧樹下做遊戲,快樂多又多。

2、遊戲“公雞頭、母雞頭”

  二、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瞭解種子的特徵

1、秋天,兔媽媽收穫了許多的豆寶寶,它想請你們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們是什麼豆寶寶?長得什麼樣?有什麼不同?(幼兒觀察種子)

2、提問:請你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這些豆寶寶是什麼樣子的?象什麼?

3、問:“這些豆子都是一樣嗎?那些地方不一樣?

4、除了你們發現的XX不同,還有哪些是不同的?

5、師小結:我們剛纔說的豆寶寶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種子,它們是各種各樣的,有的顏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狀不同,很有趣。

  三、瞭解種子的生長

1、說了種子的特徵,你猜猜種子是長在什麼地方的?(幼兒猜想)

2、誰說說你知道書上的種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

3、誰說說你知道泥土裏的種子有哪些?(花生、土豆)

4、誰說說你知道藏在果實裏的種子有哪些?(蘋果、梨子、石榴)

5、到底種子怎麼長大的呢?(師出示種子生長圖,幼兒講述)

6、師小結:種子是種在地裏,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又長出新的種子的,真奇怪。

7、那我們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一起來表演(放音樂,師幼互動)

  四、探索“種子變變變”,瞭解種子的作用

1、師:老師這有一袋豆漿,你知道它是怎麼變的?(幼兒答)

2、那老師變給你們看看(師示範磨豆漿)

3、師說:“除了黃豆可以磨成豆漿,你們還知道其他種子還有什麼用?

4、幼答:瓜子好吃,你還知道哪些種子可以吃?

芝麻榨油,你還知道哪些種子可以吃?

5、師小結:種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藥給人治病,榨油,還可以種植,有的人還動腦把它們做成工藝品來美化打扮我們的生活。

  五、幼兒操作,嘗試尋找種子的新祕密

1、幼兒分小組活動(教師提要求)

2、A磨豆漿

B在果實裏尋找“種子”

C瓜子榨油

D爲豆子磨粉

3、教師評價

延伸活動:

請食堂裏的工作人員爲小朋友加工豆漿。

小百科:種子一般由種皮、胚和胚乳3部分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種子只有種皮和胚兩部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認識半點,能正確辨認並叫出它的名稱。

活動過程:

1、出示大鐘面,認識半點:

教師出示大鐘面,把分針、時針分別撥至8:30、9:30幼兒平時在幼兒園遊戲、運動、學習等活動時間。

教師報時間,幼兒撥時針、分針。

2、學習認識半點:

――“假如現在是10:00點,在鐘面上怎樣表示呢?”

(1)、幼兒討論、嘗試撥鍾,教師告知正確的表達方法。

(2)、幼兒聽教師報時間,撥出相應的半點。

(3)、請個別幼兒演示。

3、看卡片撥半點:

教師出示卡片,幼兒撥相應的半點。

4、幼兒書面練習:

幼兒做《認識半點》的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關注周圍事物,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2.進一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觀察分類能力。

3.瞭解電池的基本知識,知道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

  活動準備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遙控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察事物,引出課題。

提問:桌子上放的是什麼?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等)

教師:怎樣才能人這些東西亮起來、動起來呢?我們一起來尋找它們的祕密。

二、展開

1.複習電池的基本特性。

教師:這些物品裏都有電池,它們運作和轉動都離不開電池。

提問:你知道電池的哪些知識?

小結:電池分正負兩極,凸起的一端爲正極、凹進取的一端爲負極,正極和負極鏈接才能保證有電。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需要電池。

2.電池分類

教師:請把這些電池從物品裏面拆下來,按照不同的型號進行分類。

小結:電池按照型號可以分爲1號、5號、7號等,鈕釦電池,鋰電池等。

3.生活經驗講述,我見過的電池。

提問:

(1)你見過什麼型號的電池?放在什麼物品裏使用?

(2)你們家是怎樣處理廢舊電池的?

4.講解廢舊電池的危害,萌發幼兒環保意識。

教師:電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廢舊電池處理不當會嚴重破壞我們的環境。

不同類型的電池對環境的破壞不同。

廢舊電池埋在土壤中會影響土質,在這片土壤中將不會生長出植物;

丟在河水中會嚴重污染水質,水中的小魚會死掉;小朋友玩廢舊電池會引起汞中毒。

提問:怎樣正確處理廢舊電池?

小結:廢舊電池對人類和環境都有危害,不能隨意丟棄廢舊電池,

要投放在指定的地方和有標記的垃圾箱中。

三、結束

活動評價:從幼兒是否大膽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活動等方面進行評價。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豐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2、通過觀察秋天的田野、果園,知道秋天許多農作物和果實都成熟了。

3、產生喜歡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簡單瞭解秋天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活動準備

聯繫參觀秋天的農田和果園。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進行參觀前的談話。

教師告訴幼兒參觀的地點,並討論外出參觀的注意點,使每一個幼兒都能遵守集體的規則,與同伴一起關注秋天植物的生長變化。

2、帶領幼兒參觀農田,認識幾種常見的果樹和農作物。

(1)、教師帶領幼兒觀察果園裏果樹,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各種果樹的名稱,外形特徵。

(2)引導幼兒觀察秋天的農田,說說:農田裏的農作物是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3)、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並向幼兒做簡單地介紹:秋天到了,除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成熟了,許多農作物也成熟了,有金黃色的玉米、沉甸甸的稻穀,還有一朵朵可愛的棉花、圓圓的大南瓜。

(4)、豐富幼兒關於農作物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3、瞭解秋天農民的工作,知道要愛惜糧食。

人們在果園裏或農田裏做什麼?水果從果樹上摘下來後,怎麼辦?人們是怎樣從農田裏收割農作物的?然後又是怎樣加工的?

4、音樂活動《逛公園》並嘗試進行仿編。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秋天豐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2、難點:通過觀察秋天的田野、果園,知道秋天許多農作物和果實都成熟了。

活動反思: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課文,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讀書氛圍,適時提供機會,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在鼓勵、等待與欣賞中,學會閱讀,使閱讀理解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觀察認識秋天的季節特徵,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爲此,開課伊始,我巧妙設置懸念,讓學生帶着好奇心從顏色絢麗的樹葉,瞭解秋天的季節特徵,貼近生活,感受秋天。

小百科: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從現代氣象學上劃分,北溫帶的秋季在8月23日(處暑)~11月20日(小雪);南溫帶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滿)。在我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作爲秋季的起點,至立冬結束。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的: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飛、爬、跳。

3、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昆蟲頭飾二十一個。

2、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3、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4、音樂帶、錄音機。

5、森林場景,益蟲的家和害蟲的家。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遊戲,看看裏面躲了一隻什麼小昆蟲?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並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裏”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2、師:“蝴蝶屬於什麼?螞蟻呢?”“爲什麼說它們是昆蟲?”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徵。

3、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麼也是昆蟲?”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遊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佈遊戲規則:“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麼昆蟲,想一想它是怎麼運動的,它愛吃什麼。”幼兒尋找並戴上頭飾。

2、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師小結:“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是什麼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麼食物?”請5~8位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師:“蜜蜂採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師宣佈遊戲規則:“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活動反思:

幼兒對昆蟲比較感興趣,用請小客人的方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很多小客人,我們一起把他們請進來吧!幼兒戴昆蟲頭飾做動作進教室,教師和幼兒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蟲來做客了。組織幼兒和小昆蟲一起聽音樂跳舞,這時扮演小昆蟲的幼兒站起來提問:“小朋友,你知道我們的家在哪嗎?”請幼兒逐個說一下在場小昆蟲的家,然後教師總結:原來昆蟲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裏,有的在水裏,有的在人的家裏,有的在樹上的鳥窩裏,有的在泥土裏。再請一個扮演小昆蟲的幼兒起來提問:“小朋友,你們還認識那些小昆蟲嗎?”昆蟲卡片的出示,引起了個別幼兒的興奮,他們有的無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頭接耳地講述自己在卡片中獲得的樂趣。講述時雖然幼兒的表達很積極,但紀律很鬆散,回答問題無規則。在幫助昆蟲找家的過程中,小朋友對常見的昆蟲比較瞭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兩棲昆蟲讓他們很犯難,不知放哪裏,所以都問起了老師。遊戲昆蟲找家是小朋友最快樂的,每次當發現小昆蟲走錯地方時,老師都會及時的講評和糾正。但是,本節課涉及到的知識面很廣,有些地方沒給有孩子們講清楚,如:生活在水裏的昆蟲可以分爲兩種:有海水裏面的和淡水裏面的,還有個別知識點講得不夠準確

在活動中,教師能注意幼兒的興趣點進行設計活動,由易到難,過度自然,小朋友的參與興趣很高,但活動中讓老師覺得不足的是開始部分,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內容簡單些,或直接讓幼兒分組討論,交流,然後鼓勵幼兒把自己不懂的提出來,和老師一起解決。這樣的處理是否能讓幼兒的學習更加主動些。建議下次教學,可以試試。

小百科: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羣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佈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4

目標:

1、激發幼兒好奇心,使幼兒使幼兒勇於探索多種方法

2、通過幼兒動手探索,感知蛋寶寶的特性。

3、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重點: 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難點: 激發幼兒好奇心,使幼兒勇於探索多種方法.

準備:

1熟蛋每人至少3個(多準備些備用),事先裝飾成蛋寶寶。

2材料:紙板、蓋子、瓶子、塑料袋、橡皮泥等

過程:

1、導入:兒歌老母”老母,真能幹,會捉蟲兒會生蛋,咕噠咕噠叫的歡,咕咕噠!”

小朋友們,看```誰來了?(蛋寶寶)

2 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

蛋寶寶是什麼形狀的(長圓,橢圓)蛋寶寶的顏色是?(牆粉色)

他們都有一層什麼?(外殼)摸一摸感覺怎麼樣?(堅硬,比較滑)

你們知道這些蛋寶寶的媽媽是?(老母雞)

3 引導幼兒藉助輔助材料探索幫助蛋寶寶的方法並作好記錄。

聽媽媽說,蛋寶寶很想看看我們小朋友立正排排對的樣子呢,我們一起來表演,好嗎?(一個挨者一個,挺胸擡頭,像小運動員一樣)雞媽媽還說:蛋寶寶也想立正站起來在雞媽媽那排排對然後和小朋友一起到戶外做遊戲呢,.那你們能讓蛋寶寶站起來嗎? 讓我們試一試吧(幼兒操作,觀察)

聽```蹬蹬蹬的聲音?哦,原來是材料王國有些朋友聽說了這件事,想來幫助我們,我們一起看看他們是誰?(逐一出示各種輔助材料並介紹他們的名稱:橡皮泥,瓶蓋子,小瓶子,塑料袋等)

那小朋友們猜一下,這些材料朋友誰能幫助蛋寶寶立正站起來呢?

好,一會寶寶們可以試着用每一種材料,幫助蛋寶寶站起來,並把站起來的蛋寶寶送到雞媽媽那排排對.

最後我們寶寶別忘記了給能幫助蛋寶寶站起來的材料王國裏的朋友獎勵一個SKICK啊.

(哎,誰能幫助蛋寶寶立正站起來排排隊了,我們就獎勵它一個漂亮的SKICK.

要求幼兒雙手託着板上的“雞蛋”(布球),每次送一個,直至送完爲止。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防止碰撞。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①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大膽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幫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至少兩種),②協助能力差的幼兒參與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至少一種),③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和衛生。(桌上還有其他材料,你可以嘗試一下,看看它能不能幫助蛋寶寶站起來, 幼兒繼續探索發現,並做好記錄。) 表揚大膽參與探索活動和積極動腦的幼兒

4、介紹“活動記錄表”,展示幼兒探索的結果,體驗成功的樂趣。

老師:小朋友真了不起,和材料王國的朋友一起幫助蛋寶寶站起來了,那我們一起看一看用布幫助蛋寶寶站起來的有多少小朋友,我們一起數一數````

5、小結:師:今天小朋友們幫了雞媽媽一個大忙,想了那麼多的好辦法幫助蛋寶寶站起來。但是,棉花```還沒有小朋友試呢,那今天你們回去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試一試,看看他們能幫助蛋寶寶站起來嗎?,然後明天再告訴魏老師,好嗎?

好,那小朋友趕快和雞媽媽和老師一起帶着我們的蛋寶寶到戶外做遊戲吧```

6、延伸活動:裝飾蛋寶寶,進一步認識熟雞蛋、生雞蛋的區別,雞蛋的沉浮等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會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

2.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及細緻的觀察力。

活動準備

每人二隻透明杯,小匙一把、彩筆一支。

桌上備有:奶粉、黃沙、水泥、糖、鹽、洗衣粉若干

教師備:大燒杯二隻,攪拌棒,清水若干

活動流程

一、運用博士爺爺的來信,引起幼兒的嘗試興趣

師:小朋友,博士爺爺又給我們來信了。信中說,他最近又做了一個小實驗,叫“溶解的祕密”。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請小朋友也來試試,好嗎?

二、提供多種多樣的實驗用品,便於幼兒進行嘗試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每一組的實驗用品。

師:博士爺爺給我們準備了許多的實驗用品,但每組的實驗用品都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參觀

2.參觀後,幼兒可以在任意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實驗用品的一組坐下。

3.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自己桌上的實驗用品。

提問:你的桌上有哪些實驗用品?

4.提醒幼兒今天的實驗品不可以嘗。

三、幼兒初次嘗試

1.請小朋友用小匙取一點實驗品放人你的半杯清水中,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2.幼兒嘗試實驗。

教師巡迴指導、觀察。①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驗物在水中的變化

②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組織語言說出實驗結果,使其獲得嘗試的喜悅

③對能力強的幼兒提出高要求,要求能把實驗開始階段和結束階段的現象進行對比

3.實驗結果彙報。

提問:在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哪些物品不會溶解於水呢?

小結:奶粉、鹽、糖放入水中會不見了,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做溶解。

活動延伸:

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於水?

溶解於水的物品繼續增加投放量還會出現什麼情況?

還有哪些東西不會溶解於水?

有趣的潛水艇

活動目標:

1、瞭解潛水艇下沉、上浮與魚鰾的關係,樂於探究其中的奧祕,初步感知仿生學的原理。

2、欣賞有關潛水艇的錄像,進一步瞭解潛水艇潛水的過程與簡單原理。

3、想象創造各種各樣的潛水艇,發展大膽想象的能力及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活動準備:製作好的潛水艇模型、吸管、紙魚、氣球、橡皮泥、膠帶、鐵塊、剪刀、裝滿水的盆。

活動流程:

1、教師做“紙魚”游泳實驗,引發幼兒探究興趣。

(1)請幼兒討論;魚爲什麼會游泳。

(2)出示一條紙魚,演示魚游泳的過程。把氣球放在紙魚的肚子裏當魚鰾,通過給氣球充氣、排氣觀察魚上下沉浮的樣子。讓幼兒說出魚鰾的用處:魚有了魚鰾,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裏遊,想浮起來時就在魚鰾裏充滿空氣,想沉下去休息時就排掉魚鰾裏的空氣。

2、引導幼兒探索潛水艇下沉、上浮的祕密。

(1)組織幼兒自己玩潛水艇,想辦法使潛水艇上浮、下沉。

(2)分析討論爲什麼潛水艇能夠下沉、上浮,知道潛水艇是模仿魚鰾的原理製作的。

3、觀看有關潛水艇的錄像片,進一步探索潛水艇的奧祕。

4、拓展思路:用手工製作、繪畫、粘貼、拼搭的形式來表現想象中的潛水艇。

(1)在潛水艇的全身都安裝小圓桶,使潛水艇渾身上下都是槍。

(2)幻想畫:我乘潛水艇遨遊時光隧道。

(3)把潛水艇做成魚的形狀,這樣的潛水艇不容易被敵人發現。

(4)插上翅膀,製作會飛的“潛水艇”。

(5)安裝四條腿,變成機器人的“潛水艇”。

活動延伸:

瞭解更多仿生學的相關知識。

小木偶尋寶

活動目標:

1、能熟練運用互補、互換的方法進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種分合法。

2、學習書寫數字10,掌握10的正確書寫方法。

活動準備 1、小木偶圖片;1—10的數字卡片;雪花片

2、幼兒用書第3冊第33頁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木偶圖片,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木偶要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他想先和小朋友玩一個“碰球”的遊戲,要求小木偶手裏的球和小朋友手裏的球合起來是9。“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來複習9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教師以小木偶尋寶的遊戲口吻,,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分合式的互換、互補規律,啓發幼兒熟練運用互換、互補規律得出10的分合式並做好記錄,教師在旁邊觀察並指導。

⑴、小木偶說要帶小朋友去數字王國探險,王國裏的祕mi花園藏着很多寶藏,小朋友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尋寶嗎?

(2)、教師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壇,這裏是數字王國的祕mi花園,它的裏面有5個花壇,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每個花壇裏有幾朵花,並根據花的顏色把每個花壇裏的花分成兩組,並做好記錄。小木偶想和小朋友一起觀察第一個花壇裏的花。可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讓幼兒觀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發現分合式的互換規律:分合式左右兩部分分數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換,變成兩個分合式。

⑶、請幼兒自己觀察完成剩下的花壇,分別用互換規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讓幼兒記在記事本上。請幼兒數出10共有幾種分合式?(9種) 教師和幼兒小結:一個數的分合式數量始終比總數少一。

⑷、小木偶要給數字10個兄弟排排隊,請小朋友好好觀察一下,看看怎麼排合適?讓幼兒觀察、發現分合式的互補規律:分合式左右兩個部分數,左邊的數逐漸增大,右邊的數就會逐漸減小,無論怎麼變化,它們的總數是不變的。

10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3、小木偶和我們在數字王國裏找到了數字10的兄弟,就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回家吧,看看他們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神奇的魔力。看幼兒用書,複習10的分解組成。

三、結束部分

學寫數字10,並向老師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講解並演示10在田字格的正確寫法:⑴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豎要直;0寫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寫出格。⑵提醒幼兒握筆和寫字的姿勢,幼兒完成後隨音樂向老師們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晨間、區角活動中引導幼兒做舉牌或碰球遊戲,不斷理解數的分解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