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1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3、比較6、7兩數的關係,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卡:[1—66]按照線寫數字,[1—67]按照線寫數字

2、蝴蝶、小兔卡片若干,數字6、7卡片若干,紅、藍兩色圓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拍手遊戲:小朋友拍手的次數要比老師的多1下,老師拍4下,小朋友就拍5下。

(二)、展開

1、引導幼兒利用蝴蝶與小兔的圖卡比較6、7兩數的關係。

(1)圖卡上的蝴蝶與小兔玩捉迷藏,有幾隻蝴蝶?幾隻小兔?(蝴蝶6只,小兔7只)

(2)6只蝴蝶用數字幾來表示?7只小兔用數字幾來表示?

(幼兒分別回答數字6、7後拿出數字擺在實物後面)

2、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1)蝴蝶多還是小兔多?。小兔比蝴蝶多幾隻?蝴蝶比小兔少幾隻?

(2)7比6多幾?6比7少幾?(請幼兒完整回答)

(3)怎樣才能讓蝴蝶和小兔一樣多?

3、掌握相鄰兩數之間的轉換關係。

(1)知道"添上"(加上)一隻蝴蝶,變成一樣多。

(2)知道"拿走"(減去)一隻小兔,變成一樣多。

4、教師引導幼兒用拍手問答的方式說"數字問答歌",複習鞏固6、7兩數的關係。

(三)、結束部分

①教師帶領幼兒玩遊戲:我來說,你來做。

②請幼兒兩人一組,一名幼兒分別拿出6個紅色圓片、7個藍色圓片,

③另一名幼兒將紅色圓片和藍色圓片變成一樣多,可交換進行。

  教學反思:

由於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幼兒是整個活動的主體,調動了幼兒學習積極性,幼兒學習興趣濃厚。通過觀察幼遊戲活動過程發現幼兒理解了相鄰數的關係,幼兒在遊戲中體驗了合作的快樂,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許多玩具的主要玩法,以及教材、顏色等特徵,自己確定分類標準並進行多角度的分類或逐級分類。

2、知道分類時要按一個標準,分類過程中不更換標準。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有按標記分類和自己分類插標記的經驗,熟悉並能介紹自己帶的玩具。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海陸空玩具。

1、教師:我們要開個玩具商店,大家都帶了許多玩具來。你能介紹自己帶的是什麼玩具?。它是用什麼做的?是什麼顏色?怎麼玩的嗎?

2、請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介紹其名稱和玩法。

3、引導幼兒接觸、擺弄玩具,感知不同的顏色、玩法、材質等。

二、整理玩具。

1、請幼兒將玩具放回玩具櫃,引導幼兒觀察玩具是否放得整齊。

2、鼓勵幼兒思考,並提出建議。

3、師幼共同檢查分類擺放的玩具。

三、小組操作。

1、分一分。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樹葉,感知樹葉特徵,給樹葉做一樣的標記。

2、誰放錯了。

請幼兒觀察櫃子裏的玩具,找出擺放的標準,看看哪個玩具放錯了,把它圈出來。

四、活動評價。

  活動反思:

數學不是符號的遊戲,而是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經驗總結。幼兒的活動與數學的聯繫更加密集,它常常出現在幼兒的身邊,源於幼兒的生活。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3

活動目標:

1.能將物品按用途進行分類。

2.能正確表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關經驗。

2、物質準備:若干實物,圖譜標記、實物圖片,分類盒,分類板等。

活動過程:

一、以認識物品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整理物品,讓幼兒初步學習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1.引導幼兒將籃子裏的物品,按照它們的特點分到籃子裏的三個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麼分。

2.分好後和同伴說說你的分類理由。

三、師觀察幼兒操作並個別指導。

四、師幼互動交流。

師:誰來說說他是怎麼分,爲什麼要把它們分在一起?

五、運用圖譜標記幫助幼兒梳理分類經驗。

1.師:出示嘴巴、手、蘋果、積木、汽車等標記卡,引導幼兒從中選出分別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標記。

2.師引導幼兒根據標記,將自己籃子裏的物品按標記擺放好。

六、分組練習,鞏固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1.介紹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活動反思:

一、活動開始我用爲“小白兔”搬家作爲引入讓我們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索“小白兔”家的物品,這樣不但可以加深他們的印象,還能更有興趣學習。雖然有興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夠周到,我只考慮孩子的興趣,卻完全沒有去考慮孩子們的能力水平,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類型太多了,如果我先2.3樣再慢慢增加,我想就會更完美了。

二、我在讓幼兒第一次探索時候,孩子剛開始很有興趣,也有積極參與在活動中,這讓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索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能力強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差別,能力強的孩子一直拿,一直再進行分類,而能力弱的孩子卻在那邊玩玩具,所以在針對這點的時候,我覺得我應該多去幫助能力弱的孩子進行活動,而不是隻顧着能力強的孩子。還有在幼兒探索完成的時候,我的小結不夠明瞭,我只是一句帶過,讓很多幼兒都懵懵懂懂,他們分玩具是要幹嘛。這點很需要反省。

三、第一次探索完接下來就是第二次探索,第二次探索的物品,我選擇的是生活中幼兒常見的水果:蘋果、香蕉、梨子這三樣水果。在環節開始時,孩子們看到一堆水果,不知有多興奮,多開心。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讓孩子先認識這3樣水果,然後再進行名稱分類,並讓幼兒學會用XX和XX放在一起。在分水果的時候,幾乎全部的孩子都能夠參與在活動當中,無論是能力強還是能力弱的,這讓我感到很開心。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很棒,可是在讓他們說是怎樣分了?把XX和XX放在一起?能力強的孩子就會說,但是也沒有說的很完整,而能力弱的孩子就不會說了,可見我們班的孩子在語言表達方面還是要更加加強的。

四、整堂課下來,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認爲如果將第一次探索和第二次探索交換一下會更好些,因爲分水果只有3樣,而且比較明瞭,桌面玩具太多,而且形狀也多,讓孩子一開始就探索比較難的會比較不合理。

總之,要上好一堂好的公開課,沒有充分的準備,充實的思考,是不能夠詮釋好一堂好的公開課的。在這次的公開課,我將反省我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爲更優秀的一名教師。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4

【活動目標】

1、在“開窗戶”的遊戲中,學習6的組成。

2、初步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房子圖(2、3、4、5),紅色水彩筆。

2、操作題(6的房子圖,順數、倒數,分合式填空,小動物吃東西),鉛筆每人一支,夾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2、3、4、5的房子圖(填缺)

這些房子分別是誰的家啊?可是數字寶寶有些不高興,爲什麼?(沒開窗戶)每一層樓的窗戶上的兩個數字合起來就是屋頂上的數字寶寶。誰來幫忙?說出爲什麼。

幼兒回答,教師寫。(數字寶寶2高興地笑了,數字寶寶3跳舞了,數字寶寶4唱歌了,數字寶寶5扭扭身體。)

數字寶寶6也想造房子,它應該造幾層樓呢?爲什麼?

小結:數字越大,分的方法越多,總是比數字寶寶少一。數字寶寶6造5層樓。

2、房子造好了,還要開窗戶呢。你們想來幫數字寶寶6嗎?

這幢房子開點子窗戶,這幢房子開數字窗戶。每一層樓窗戶上的數字合起來是幾啊?

先開好窗戶的小朋友寫上學號或名字來給老師檢查,對了,獎你一個漂亮的小夾子。小夾子可以夾作業紙。這兒有三隻籃子,每隻籃子裏有一份作業。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題目。(請個別幼兒介紹)

4、評價:我們一起來看看哪個窗戶開得最好。

評講幼兒的作業情況,表揚分的有序的幼兒。集體念6的分合式。

回家試試看,可以給數字7、8、9、10也來造房子,開窗戶。

活動反思: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各數的組成》,對於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在日常的教學中發現,平時執教這樣的活動所運用的教育過程與手段都注重記憶與訓練,於是在選材後思考:如何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運用操作和遊戲覆蓋傳統的記憶和訓練。不要花哨要實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動中時刻遵循着這個原則。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5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自然物首尾相連的方法測量長度,理解用不同長度的自然物測量,數據不同但結果相同。

2、在聽賞故事中引發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3、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4、遵守社會行爲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材料準備:

ppt課件、木夾子、吸管等。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引發測量興趣(價值分析:通過談話,引發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提問:知道蛇究竟有多長,可以用什麼方法?

小結:測量可以知道物體有多長。

二、根據故事,嘗試工具測量(價值分析:梳理測量要點)

(一)、提問:許多相同的夾子,怎麼量?(價值分析:通過操作,嘗試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測量)

小結:很多夾子用一個接一個的方法可以測量出蛇的身長。

(二)、提問:一根吸管,怎麼量?(價值分析:通過探索,嘗試用做記號的方法測量)

小結:一根吸管用做記號的方法可以測量出蛇的身長。

(三)、提問:沒有材料,怎麼量?(價值分析:通過交流,瞭解身體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爲測量工具)

小結:沒有材料時用自己的身體的某個部位也能測量。

(四)、提問:同樣是蛇,量出的長度爲什麼不同?(價值分析:通過比較,理解用不同的測量物測量,結果不同)

小結:不同長度的材料測量,數據不同但長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鞏固測量方法(價值分析:通過到環境中去尋找,進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測量工具)

我們再去找找其它的測量工具來測測小蛇的身長,看看結果怎樣?

  活動反思:

爲了調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在知識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利用網絡下載了課件時鐘,用課件時鐘幫助幼兒體驗一分鐘,使幼兒很直觀地看到了一分鐘的運轉,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感知一分鐘有60秒的關係,這樣孩子對於一分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給老師在教學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同樣一分鐘爲什麼結果會不一樣,從而體驗出一分鐘的長短,幼兒能明白在同一時間裏做的事情的快和慢會影響結果,熟練程度不一樣所有結果也會不一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樣的事情,動作慢了,就會花很長時間,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會做很多事情。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鐘。

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探索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有助於更好地進行師幼互動,從而才能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6

  教學目標:

1、觀察點與線構成的空間關係,並能找出同樣位置的構成。

2、認識點陣式的空間對應。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重點:

能根據圖示找出相應的位置。並真確的標示出來。

  難點:

通過操作掌握正確的空間對應。

  教學準備:

帶有圓點的操作卡每人一張。數塊每人一個。

幼兒操作用書及水彩筆每人一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複習數數1—20。

2出示座標圖,引導幼兒觀察並瞭解橫列與數列的數序關係。

以小旗爲起點,引導幼兒說一說從小旗向右數,每一個點分別代表第幾?

以小旗爲起點,引導幼兒說一說從小旗向上數每一個點分別代表第幾?

(小旗的位置,由老師自由來定)

二、基本部分:

1、遊戲:玩具<蹦蹦跳>幼兒每人一張帶有規則圓點的卡片,每人一個數塊。

師:,老師的小數塊跳到哪裏,小朋友也跳到和老師一樣的格子裏。

提問:你的數塊放到了第幾行的第幾格?

2、遊戲:<模仿秀>:電腦課件製作的圓點圖卡。

圖卡上有圖案造型,引導幼兒觀察並能在自己的圖卡紙上按照圖卡上的造型連出來。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幫助個別幼兒建立數列的關係。

4、幼兒翻開幼兒用書第35頁,引導幼兒根據左圖中圓點的位置,找出右圖中相應的位置,進行標示和連接。

教師提問:畫面上出現的是什麼圖形?"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圖形左邊最上面的一點是落在第幾排?第幾個點的位置上?其他的頂點呢?是落在第幾排?第幾個點的位置上?

5、教師引導幼兒利用這種方式找到正確的頂點並利用色筆先在頂點上點顏色、做記號、再畫線將圖案完成。

6、完成後教師引導幼兒自行比較,看看完成的圖形是否和左邊的圖形完全符合。

三、結束部分:

教師講評幼兒操作情況。收拾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一、本節課成功之處

1、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

本節課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以談話形式進入情境教學,引導幼兒開展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動有趣的活動,培養學前兒童主動參與教學的能力,同時把“你的火車幾點開”的活動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們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2、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要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就要讓數學教學充滿魅力,就要求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爲幼兒創設積極思維的情景,這樣能使教學過程對幼兒始終有一種吸引力,這樣的課堂也才生動又味。從孩子們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的表現看出,他們是這麼喜歡這樣的課堂。爲此我在課一開始就設計了“兔媽媽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請我們去幫它把這些水果蔬菜送到兩個飯店,你如何分”這樣一個有趣、又具有挑戰性的情景,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3、以活動爲動力,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兒直接獲取經驗知識的最好的途徑,它可以啓發幼兒積極參與思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與探索慾望。在教學這一節課時,我讓孩子上黑板把8個圖貼分成兩份,孩子逐個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幾種分法。通過自主操作,使幼兒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處

1、在“說一說”這一環節上,教師要重視關注全體兒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要讓兒童自己發揮。對於學前兒童來說,他們的還沒有足夠的自控能力,這就需要要教師的引導,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7

  設計意圖:

數的組成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以往幼兒學習時,經常會出現機械記憶的情況,有些雖然開始關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論事"地擺弄桌面材料爲主,比較單一、乏味。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爲"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齡球就是孩子們生活中常玩的一個合作體育遊戲,整個活動以保齡球館爲遊戲情節線索,以兒童思維發展的理論爲依據,設計了三部曲:操作體驗--歸納提升--遷移運用,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快樂,積累經驗;在交流、歸納、提升中發現一些簡單的規律,在遷移運用中提升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將數字10分成兩個部分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並能分出10的所有組數。

2、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和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能用符號表示,體驗互換、互補關係。

3、用舒適的方法握筆,享受大膽塗色的快樂。

4、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活動準備:

保齡球若干記錄表皮球投影儀獎品抽獎箱

  活動過程:

一、幼兒遊戲,記錄結果

1、引題:樂樂保齡球館今天開業了,你們想不想去嘗試一下?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分表,它能告訴我們什麼?

2、介紹規則:等會三個小朋友一組,請你們商量一下誰先玩,誰記錄,誰撿球,商量好了到老師地方領一張記錄表,請你看清楚記錄表的左上角是數字幾,就到幾號保齡球館玩。

3、遊戲與記錄

二、交流結果,梳理經驗

1、交流結果師:你是怎麼記錄的?

2、引導梳理教師提升:10個保齡球可以分成3個站着的和7個倒的。3和7合起來是10。

3、探索互換規律

4、用已知規律整理記錄表師:在老師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記錄你們還有嗎?是不是你們打保齡球的所有記錄都在這上面了?

師:現在請你們三個人一組將記錄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讓它有次序、很整齊、也記得牢、不會漏掉、也不會重複。

幼兒交流記錄表。

三、頒獎活動,遷移經驗

1、交待規則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出示抽獎箱)抽獎時間到了!每個小朋友可以到抽獎箱裏摸一張獎券,請你們看清楚是幾元的獎券,每張獎券只能領兩種獎品,兩種獎品合起來的價格剛好是獎券的面額。

2、領取獎品

3、交流分享師:你拿的是幾元的獎券?你用這獎券領了哪兩樣獎品?

  活動反思:

數學能爲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8

活動目標

1、複習6以內數的組成,能正確地記錄分合方法。

2、進一步感知數的互補關係。

3、在活動中,獨立思考,認真書寫。

重點難點

複習6以內數的組成,能正確地記錄分合方法。在活動中,獨立思考,認真書寫。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習過6以內數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記錄紙和筆。

學具: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人手一支。

(2)組成連線:做成各種小動物形狀的底紋,頂部寫有6以內的總數,其他地方分爲兩排,可以使組成總數的數字或點子。

活動過程:

1、快樂碰一碰。

“碰球”遊戲。教師和幼兒共同玩“碰球”遊戲,複習6以內各數的組成。

找朋友碰一碰。請每個幼兒自己做一張5以內的數卡,貼在胸前,聽音樂《找朋友》唱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號朋友,握握手,碰一碰,我們合起來就是6。邊唱邊拍手找朋友,找到朋友後與他握握手,碰一碰身體。唱完以後還要再說一說:×和×合起來是6。

2、操作活動。

填空格。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分合式填空格。

幫瓢蟲找花。觀察花盆上的算式和瓢蟲身上圓點的數量,請你連線幫瓢蟲找花。

給鄰居塗色。觀察樓房裏居住的動物,請你用相同的顏色給他們的鄰居塗色。

看算式填空格,進行5以內的加減運算。

數一數動物的數量,圈出相應的數字。

3、活動評價。

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活動過程及結果。

對能獨立思考,按要求認真書寫的幼兒給與表揚和肯定。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小朋友們會算了6以內的加減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經過幾番嘗試還逐步明白了:不論是你碰別人,還是別人碰你,都要小小心心地碰,輕輕地碰,柔柔地碰,才能不碰疼,才能碰得舒服,碰得快樂。當然,自己還可以想出別的方法:你說碰碰小鼻子,我說碰碰小指頭……這些更是讓孩子們感到和朋友碰一碰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圍繞一個主線,一音樂貫穿着堂課,使課堂有趣而又生動,使幼兒真正的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10以內單數、雙數的含義。知道兩個兩個地數數,正好數完的數是雙數,數完還剩一個的數是單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10的實物卡片、數字卡片若干,珠子或雪花片若干,小筐。

活動過程

(一)通過“摸珠”遊戲,體驗感知單雙數的含義。

1.教師組織幼兒從摸箱中每人抓一把珠子,然後兩個兩個地將珠子放在筐裏。

2.引導幼兒仔細點數自己抓到的珠子,用數字表示它們的數量。

歸納小結: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還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兩個兩個地數,正好數完的數叫雙數。

(二)在遊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並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遊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活動反思

在教學“10以內的單雙數”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幼兒與教師、同伴以及材料之間的互動,讓他們充分感受和體驗事物間的數量關係,並引導幼兒整理、歸納單雙數的學習經驗,促進其邏輯思維的提高,這樣纔會更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認爲,本案例做到了以下五點:

1、緊扣活動目標,有效設置了活動環節。

2、創設生活化、遊戲化情境,有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3、準確把握教學語言,形成了有效的師生互動。

4、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促進了幼兒主動建構知識。

5、面向全體幼兒,實現了集體教學活動效益的最大化。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10

設計背景

結合主題“我要上小學”中孩子們互留電話的主題背景進行活動預設,通過活動中孩子集體編出的密碼,自然地引導他們學會關注同樣答案下式題與式題間的關係,理解一個答案可以對應多個式題的道理。

活動目標

1.熟練運用10以內的加減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對應多個式題。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電話號碼,願意瞭解與同伴的聯絡方式。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重點難點

熟練10以內的加減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電話號碼。

活動準備

1. 10以內加減式題卡,破譯電話號碼練習紙,由加減法式題組成的電話號碼卡片,紅旗、黃旗、藍旗、綠旗,記分牌。

2.開展主題活動“我要上小學了”,幼兒有了解同伴聯絡方式的願望。

活動過程

一、導人部分: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

師:我們小朋友就要畢業了,前幾天大家也講到過分手後聯繫的方式,有寫信、寄賀卡、串門,還有打電話……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破譯電話號碼的遊戲。

(一)看式題破譯電話號碼。

老師出示由8道加減法式題組成的號碼卡,如3+3,7-4,8+1……

這個環節是幫助幼兒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

活動中:

老師從多個角度提問,如這個電話的第一個號碼是幾?“6”是第幾位號碼?最後一位是幾?

師:你們真棒!一下子就把這個電話號碼破譯出來了,你們是怎麼破譯的?

幼:是用加減運算的方法破譯的。

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電話嗎?

幼:幼兒園。

師:你們以後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師的時候就可以打這個電話。一起告訴我’幼兒園的電話號碼是幾?

(二)心算破譯電話號碼。

1.老師出示第二個電話密碼,提出要求:在心中計算,把答案記在心裏’等一會兒我們大家一起說。

2.老師出示第三個電話密碼,要求破譯準確、迅速,一下子把電話密碼破譯出來。

二、學習部分:爲電話號碼設置密碼並破譯。

(一)根據式題計算答案。

1.將幼兒分成紅、綠、黃、藍四個隊,每一隊有10個電話密碼’用小組競賽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隊的本領最大,破譯的電話號碼又快又準確。

2.各組交換檢查。

3.請每一組派一名代表報對方的得分數。

(二)嘗試根據答案編式題。

師;這裏有三個很特別的電話號碼,等一會兒你們要用10以內的數爲這些電話號碼設置密碼,電話號碼裏的每一個數字都是答案。你們編的密碼要給別的組破譯,所以要編得越難越好。

——剛開始請幼兒編題時,老師提供的號碼可以是數字少但較特殊的(如1 10、119、120)o這個環節引導幼兒理解一個答案可以對應多個式題-如可以將“1 19竹編成一組密碼:4 - 3,7 - 6,2+7.廚樣還可以編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兒分組嘗試編式題。

2.小組相互交換式題並進行破譯。

3.請你們把破譯出來的、與黑板上號碼一樣的電話號碼貼在黑板上。

教學反思

在學習完10以內的加減法後,孩子們已對教材豐富多彩的知識呈現方式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喜歡了。我深深認識到把生活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能激起學習的興趣,擴展思維的空間,主要表現爲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意問題呈現多樣性,激起挑戰的慾望

解決問題,是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要學習目標,怎樣才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誠的感謝實驗教材的編委,教材本身與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層次的創設問題情境,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以教材爲依託。平時教學中注意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問題呈現的多樣化,例本案例的教學中,由學生創設情境後自主提出問題,創設一種遊戲、挑戰性的問題情境,生問、生答,更能激起學生的解決慾望。平時課堂上“你難不倒我”“我來考考你”都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的表現,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家解決後,也注意人際化的情感教育。“對同學們的解答你滿意嗎?”“謝謝大家”,無一不透露出濃濃的情。平時結合課本的實際情景,常以第三人稱的方式請小朋友幫助解決。

二、緊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

低年齡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而數學中的計算教學,以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這種過渡不能是跳躍式的,應該給孩子一根柺杖扶持。在低年級教學中,這根柺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創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通過直觀的操作、觀察,過渡到抽象的算式表達。有了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們纔會更清晰地瞭解算式的計算過程,依次運算、條理清晰。所以低年級的教學中把數學還源於生活,在生活中找數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計算教學中滲透實際問題,改變問題呈現方式

解決問題教學長久以來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項目,教材的精心編排我深深認識到雖只涉及到10以內的加、減教學,然而每一課的計算教學無一不滲透着應用教學,所以在課的設計上,盡力挖掘計算教學中的應用素材,不僅有利於計算教學中算理的講清、講透,更是滲透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生活的思想。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11

  教學理論依據: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爲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因此,在今天的活動中,我爲幼兒設置一定的情景,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在學習相鄰數的過程中,讓幼兒自主尋找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關係,爲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

  實施策略:

(1)設置角色遊戲的情景,通過情趣化、有趣化的遊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數量充足、有趣的數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願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知識,完成教學的目標。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寓教於樂,寓教於生活”的目的。

(2)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本活動中還採用了猜測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3)在活動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理解“鄰居關係”、複習數的排列、數與數的關係,爲幼兒後面理解“相鄰數”的概念,理解相鄰數之間的關係打下基礎,遵循了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其中,學習2的相鄰數是個重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理解什麼是相鄰數,及相鄰數的關係,從而爲探索3、4、5的相鄰數作鋪墊。在整個過程中,讓幼兒處於主動探索狀態,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

  教學目標:

1、用設置情景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理解並說出多1或少1的關係。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準備:背景圖兩幅,課件,小羊服飾及頭飾,數字卡片,操作材料,卡通汽車一輛等。

教學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教學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教學過程:複習6以內的數。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幾隻小動物,它們要到我們班級來做客,和大家交朋友,你們歡迎嗎?我們來一起看看他們是誰呢?”教師依次出示幾種小動物的的圖片,請幼兒說出他們的名字。幼:“小貓、小狗、小兔、大象、小鹿、小猴。”

師:“嗯。不錯。今天我還給這些小動物們建了房子了,小動物們可高興了,你想讓它們住在那所房子裏呢?”(幼兒將動物隨意貼到相應的房子裏。)

師:“哦,現在,所有的小動物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了。我們知道,我們自己的房子都是有門牌號的,可小動物們的房子還沒有門牌號呢,他們的朋友們來找他們玩,認錯門可不好。怎麼辦呢?”幼:“給他們的房子上貼上門牌號。”

師:“好吧。那我來試試。”(老師將1—6的數字隨意貼到房子上。)幼:“老師,不對,3在2的後面,你怎麼貼到4後面了呢?”師:“哦。是麼?我貼的不對麼?爲什麼3要在2的後面?”幼:“3就應該在2的後面,在4的前面。數數的時候就是這樣數的,先數2再數3,然後數4。”

師:“哦,你的意思是3的好朋友是2和4嘍。”幼:“對。”

師:“哦,我明白了。我改正。那現在我貼的對吧?”幼:“對了。”師:“看我把1的位置貼的對不對?”幼:“對。”

師:“看我把4的位置貼的對不對?”幼:“不對。”師:“爲什麼不對?”幼:“4應該貼到3的後面。”

請一個幼兒上來貼到正確的位置,並請幼兒說說4的好朋友是誰。師:“那5的位置貼的對嗎?”幼:“對。”

師:“5的好朋友是誰呢?”

幼:“是4和6。”

師:“重新確認一下1—6的位置,正確以後請幼兒說說2、3、4、5、的好朋友都是誰。”

2、學習1—5的相鄰數,進一步理解相鄰數的含義。

師:“那現在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都住在幾號房子裏吧。”(小貓1號、小狗2號、小兔3號、大象4號、小鹿5號、小猴6號)師:“嗯,那我們再試着找找他們的鄰居都是誰呢?”

幼:“小狗的鄰居是小貓、小兔;小兔的鄰居是小狗、大象??”師:“小朋友們還真是聰明。小狗的鄰居是小貓、小兔,那小狗住在幾號房子裏呢?”幼:“2號。”

師:“那2的鄰居應該是誰呢?”幼:“1和3唄。”師:“那3的鄰居呢?”幼:“2和4。”師:“那4的鄰居呢?”幼兒:“是3和5。”師:“5號的鄰居呢?”

幼兒:“是4和6。”請多個幼兒起來說,進一步鞏固相鄰數。

4、進行紙張練習,鞏固知識。

師:“你們可真聰明。我一說就會了。現在呢,我要考考你們了,我給大家準備了幾道題目,你們可要認真做哦。”

教師出示題紙作業:在一張紙上畫了一些圓點,先請幼兒說說他們的相鄰數是幾,並在空格里填上相應的圓點。(幼兒做練習,教師指導。)

5、習題展示,鼓勵幼兒。

6、延伸活動:

師:“小朋友剛纔做的真好,老師很高興。現在我請小朋友一起來做個好玩的遊戲,遊戲的名字是《數字娃娃》。”

目標:

1、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2、複習1—5以內的相鄰數。準備:

1、1—5的塑料立體數字5套

2、1—5的“數字娃娃”圖片5個

7、教師先教會幼兒學說兒歌,多數幼兒掌握以後,向幼兒交代遊戲的玩法。

幼兒分組進行遊戲,在背誦兒歌的同時傳遞“數字娃娃”,兒歌結束時“數字娃娃”落在誰手裏,誰就從“數字娃娃”的兜裏抽一張數字卡,抽出的數字卡就是他的幸運數字,然後他便從摸箱裏爲自己的幸運數找到朋友。

提醒幼兒傳遞“數字娃娃”時,要勻速、穩拿,避免忽快忽慢。

8、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和判斷,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重點)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難點)

3、發展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判斷能力。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材料:綢帶,紙(圓行,正方形,長方形),等分練習紙。

2、剪刀

【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出示繩子(以形象直觀的具體事物——繩子爲材料,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並提出問題,讓幼兒開動腦筋,幫助分繩子。通過把操作的過程與結果展現給幼兒,使幼兒初步認識“二等分”這一概念。)

1、老師這裏有一根繩子,請小朋友想一個辦法,將繩子分成相同的兩段。

2、組織幼兒討論,等充分表達意見後,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注意觀察。

3、把繩子對摺,兩頭對齊,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二、操作探索。

操作一:(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對摺的折法來二等分圓形,得到一樣大小的兩份,然後通過驗證來證實二等分和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實際含義。)

1、爲幼兒提供圓形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等觀察。

師:你想不想試一試,將物體進行二等分。現在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圓形紙,請小朋友將圓形紙二等分。

2、組織幼兒討論等分方法。

師:你是怎麼將圓形紙進行二等分的?

3、小結:把圓形對摺,然後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4、操作驗證材料的二等分。

“怎樣讓別人相信你的兩份紙是一樣大的呢?”(疊在一起比較)“這兒有個好聽的'詞,叫“重疊””。(學習詞:重疊)

5、討論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1)等分後的兩部分與原來的一份一樣大嗎?等分後的每一部分和原來的圖形哪個大?哪個小?

(2)總結:二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

操作二:(提供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紙,讓幼兒操作,探索多種二等分的方法,給幼兒增加了難度,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想出對角線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師讓沒有嘗試對角線折和對角折的幼兒一個充分學習的機會,再次鞏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1、爲幼兒提供正方形,長方形材料,考慮有沒有其它對摺的辦法來二等分正方形、長方形。

師:剛纔小朋友都很棒,已經能將圓形進行二等分,現在老師再來考考你,每人一張正方形紙和一張長方形紙,看你能用什麼辦法進行二等分。

2、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請幼兒分別介紹正方形的二等分方法和長方形的二等分方法。

4、教師小結:向幼兒介紹講清對角線折、對邊折的方法。請沒這樣折過的幼兒再試一次。

三、鞏固練習:(爲幼兒鞏固二等分的知識而設計,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判斷,選擇正確的二等分圖形。)

教師把各種幾何圖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黑板上,一份在參加遊戲的幼兒手中。幼兒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樣大小的圖形,並把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看誰找的又快又對。

師:剛纔小朋友都很認真、也很能幹,現在我們來玩個遊戲吧,老師已經將各種圖形進行二等分了,一份在黑板中,一份在籮筐裏,看誰能快速將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

1、教師講評幼兒的活動結果

2、幼兒展示自己拼貼的圖形

四、活動延伸(給幼兒思維拓展的空間,爲學習四等分作鋪墊。)

正方形的紙能二等分,它還可以進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麼分呢?開動腦筋想想辦法。

【活動反思】

在學習活動中,我本着以幼兒爲主體的原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我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個過程下來大部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還是比較高的,有個別兩三個幼兒不喜歡動腦筋探索,在以後應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不要太過於拘謹。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13

活動目標: 1、體驗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2、體會一分鐘的長短,瞭解時間與生活的關係。

3、能圍繞一分鐘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見過鍾能區分時針分針秒針。

2、物質準備:鍾、漢字(長、短)、拼圖玩具

活動過程:一、發現一分鐘 1、討論:每個時鐘的鐘面上都有什麼呢?時鐘有什麼用?

2、小結:時鐘能告訴我們時間,讓我們遵守時間。

二、感受一分鐘 1、討論:那麼一分鐘我們能夠幹些什麼?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

2、幼兒第一次判斷: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3、遊戲《木頭人》:請幼兒擺一個難度較高的姿勢,堅持一分鐘。

4、幼兒第二次判斷: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5、遊戲《拼圖》:請幼兒在一分鐘內完成拼圖,自己評價完成情況。

6、幼兒第三次判斷:請幼兒根據自己的體會分別站在"長""短"兩個漢字邊。

7、再次討論:一分鐘到底是長還是短呢?

8、小結:一分鐘是不會變的,不論我們做什麼事情,一分鐘還是一分鐘,我們要專注於一分鐘能夠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

三、珍惜一分鐘 1、幼兒觀看ppt:一分鐘可以做的事情。(一分鐘人可以眨60下眼睛,一分鐘可以寫45個字、一分鐘可以喝一杯水、一分鐘可以讀120個字,一分鐘可以做50個俯臥撐、一分鐘可生產78倆汽車,一分鐘可跑300米,一分鐘可以數300張人民幣,鉛筆廠一分鐘可以製造1600支鉛筆,飛機一分鐘可以飛行18千米。一分鐘全世界誕生259個嬰兒)

2、幼兒交流:一分鐘可以做什麼?

3、小結:每一個一分鐘我們都不要浪費,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

活動延伸: 1、制定一分鐘記錄表投放在數學區供幼兒記錄;

2、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和反思:我們在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時間的行爲,如何改正。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14

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豆豆進行分類,排列,並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豆豆(綠豆、紅豆、蠶豆各十顆,用一次性杯子裝)。

2、鉛筆、紙板(人手一份,一面畫有3條直線條,一面畫有3條等長線段)。

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個。

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豆豆王國的一些豆子要來我們班玩,看,豆子王國裏來了哪些豆子?

師:豆子王國裏有哪些豆子?我們來看一看。(蠶豆、綠豆、紅豆)

師:小老鼠們太調皮了,把這些種子都弄亂了,請你們將這些種子進行分類排隊。

二、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師:看看紙板這一面有什麼?(豆豆、標記、線)

師:小朋友們還是把三類種子依次排在線條上,每種種子拿十顆排在線條上。排的時候要從小旗開始,一個靠着一個,讓它們站在向線上。三排完全排完了,不要收,然後也把數字記錄在後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幼兒邊操作、邊感受、邊記錄,三類種子的差別。)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師:“綠豆有幾顆啊?”(十顆),紅豆有幾顆?(十顆)那白豆呢?(也是十顆)。

它們都是十顆啊,那他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種子爲什麼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

(幼兒經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得出結論:相同的數量,豆豆顆粒大的,隊伍長;豆豆顆粒小的,隊伍短。)

(5)、教師小結:相同數量的豆豆,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三、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度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觀看投影儀,觀察紙板。

師:現在我們來看板的另一面,板上有什麼?

師:這三條線怎麼樣?(有一個點,就是說把豆豆從頭排到點的這裏。所以這三條線段是一樣長的)你們猜第一條線上排什麼?爲什麼?”(蠶豆,因爲有蠶豆的標記)

師:那第二第三條線呢?(紅豆、蠶豆)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師:如果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滿,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

師: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着一個,讓它們站在向線上。三排完全排完了,不要收,你們數一數,綠豆、紅豆、蠶豆三種種子每種有幾顆?然後記錄在後面的格子中。

3、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師:請你們將三類種子在三條線段上排滿,看看他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並在線段後面的格子裏記錄該線段上的豆豆數量

4、請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師:爲什麼相同線段上的豆豆,豆豆的顆粒不一樣?(幼兒經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得出結論:相同的隊伍,豆豆顆粒大的,豆豆少;豆豆顆粒小的,顆粒多。)

5、教師小結:相同的豆豆隊伍,顆粒越小,顆粒越多,顆粒越大,顆粒越少。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1)、教師手拿海洋球和乒乓球。

師:如果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哪個排的隊伍長?哪個隊伍短?

師:同樣長的隊伍,哪個球多?哪個球少?

五、延伸活動

課間遊戲:走鋼絲。(以遊戲的形式,老師和幼兒一起走鋼絲,看我們走的腳步是不是一樣多?老師的腳步少,幼兒的腳步多。)

教案(二)活動設計背景

大班幼兒年齡和心理髮展特點是好訓,好問,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他們的思維發展已明顯地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但思維邏輯推理還是初步的。本次數學活動的設計力圖體現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做是隻之始”以及“從做中學,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的生活教育理論。通過投放幼兒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種子材料,創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豆豆排隊,求排隊,遊戲“走鋼絲”,三個層層遞進的環節,讓幼兒感知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之間的一種互逆關係。在這個感知過程中,教師將重點放在思維的練習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讓幼兒在探索,記錄,討論,講述中求知,並在原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受新的體驗,獲得新的經驗。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豆子進行分類,排列,並作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3。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豆子(蠶豆,黃豆,紅豆各十顆)

2、雙面操作板(前後一樣,如圖示。“0”是豆子的標誌,分別表示蠶豆,黃豆,紅豆)。

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一起幼兒興趣。

教師:看桌子上有什麼?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

幼兒:蠶豆,黃豆,紅豆。它們的名字叫種子。

二: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師: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操作板。正反面一樣。圖示)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麼?爲什麼?

幼:紅豆,因爲有紅豆標記。

師:那第二,第三條線上呢?

幼;黃豆,蠶豆。

師: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着一個你,讓他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把數字記在後面的格子中。

在幼兒進行操作時,教師要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四層意思:要做什麼,要怎麼去做,要注意什麼,完成作業的標誌。尤其是“一個靠着一個”和“站在線上的要求,能排除不規範排列給比較。歸納以及形成正確概念所帶來的干擾因素,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探索習慣。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幼兒講述排列結果,並討論“爲什麼都是十顆,隊伍卻不一樣長呢?”

幼A:因爲紅豆小,所以排的最短。

幼B:因爲蠶豆大,所以排的最長。

幼C:因爲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不長也不短。

4、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三,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師:看看紙板上的三條線條怎麼樣?

幼:一樣長。

師: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用的豆子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

幼A:一樣。

幼B:不一樣。

幼C:不知道。

2、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師: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的線上排列,看看他們的數量到

地會不會一樣多呢?

3、講述操作結果。

幼A:不一樣多。

幼B:紅豆用的最多,蠶豆用的最少。

4、討論:“爲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是,紅豆用的最多,蠶豆用的最少?

5、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的數量多,大種子用的數量少。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1、教師手拿海洋球,乒乓球提問:如果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爲什麼?

幼: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師: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的多?爲什麼?

幼: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的少,小的乒乓球用的多。

2。遊戲“走鋼絲”

師:老師和幼兒一起走“鋼絲”: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

老師和幼兒一起做遊戲。

師:爲什麼老師用的步子少,你們用的多呢?

幼:老師腳大,用的步子少;我們腳小,用的步子多。

五、教師總結。

幼兒園大班數學優秀教案15

【活動要求】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籤、蠟筆和水彩筆)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爲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爲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爲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籤、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麼了?(牙籤、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爲什麼會這樣?(因爲小棒、牙籤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

師:剛纔我們玩了穿木珠的遊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麼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籤,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那麼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師:你們盒子裏的東西有粗有細,那麼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

(1)你是怎麼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麼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後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一,然後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二,反覆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採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太少;

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

3.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