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總8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總8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材料】

手電筒、記錄板、神祕箱、動物或植物等卡片

【活動玩法】

1、嘗試打開各種手電筒,玩一玩,知道手電筒會發亮。

2、通過箱子上的洞以及手電筒的照明,觀察箱子裏的物品。

3、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結果,選擇相應數量和形狀的卡片在對應位置進行記錄。

【觀察要點】

1、幼兒使用手電筒進行照明的方法。

2、幼兒是否能嘗試變化手電筒照射的位置和方向,尋找到更多的物品。

3、幼兒能否講清楚自己發現的物品。

【活動提示】

1、建議將此活動放在《白天和黑夜》主題中進行。

2、神祕箱的一端要能打開,方便教師不斷調整、更換其中的物品和物品的位置,增強神祕感,提高幼兒尋物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引發孩子仔細觀察,練習講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練習說兒歌時吐字清楚,口齒流利。

○建立初步的安全意識,知道外出時不離開成人。

活動準備:《小鴨找媽媽》的flash、DVD機、電視

活動過程

一、觀看flash(集體觀看,教師注意幼兒的觀看姿勢)

互動問題:

1、畫面上有什麼?

2、它們怎麼了?小鴨子爲什麼哭?

3、其它的鴨子是怎樣做的?

教育要求:

1、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描述出鴨媽媽帶小鴨子們去玩,小鴨子光顧着玩了,跑丟了,鴨媽媽找不到小鴨子了,急得到處找,到處喊,最後也沒有找到他們。

2、給幼兒思考的時間,尊重孩子的差異。由於自身的個體差異,幼兒觀看畫面、理解畫面的能力也不同,這時教師不要着急,要給能力差的幼兒思考的餘地和時間。

二、討論講述(分組討論)

互動問題:

1、小鴨子爲什麼會跑丟?

2、鴨媽媽是怎麼找小鴨子的?

3、小鴨子究竟去哪了呢?

教育要求:

1、對於孩子們的討論教師要仔細傾聽,並給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師在巡視每組討論時,可以參與到其中一組,使幼兒更好的組織語言,學習用適當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建議。

三、正式活動

互動問題:

1、教師通過flash滲透兒歌內容。

2、教師帶動作朗誦兒歌,幼兒仔細傾聽。

3、幼兒逐句學說兒歌並帶動作表演。

教育要求:

1、教師在說兒歌時速度要放慢並帶有動作,使幼兒輕鬆記憶兒歌內容。

2、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四、總結(集體討論)

互動問題:

1、我們外出的時候應該怎麼做纔對?

2、如果找不到媽媽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教育要求:

1、教師要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請幼兒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談。

2、教師要滲透給幼兒相關的安全意識和安全小知識。

建議

○可以將兒歌改編成小故事,請幼兒來表演。

○可以請幼兒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

○可以將此活動延伸,對幼兒進行簡單的安全知識滲透。

附兒歌:小鴨找媽媽

一隻鴨,兩隻鴨,

三隻小鴨找媽媽,

四天前,五隻小鴨跑丟了,

媽媽急得嘎嘎嘎,

到處喊,到處找,

究竟小鴨去哪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這首樂曲改編自《王老先生有塊地》,旋律歡快活潑,節奏鮮明,“咿呀咿呀呦”樂句反覆出現,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欣賞需要。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活動設計上,教師力求讓幼兒通過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辨識固定樂句,充分感受音樂節奏,並藉助鋸木頭、擦汗、洗澡等遊戲情境幫助幼兒反覆體驗、感受音樂的性質,從而體現“玩中學”的教育理念。

遊戲情境的營造和幼兒想象能力的激發需要藉助一定的載體,教師藉助一小塊彩色紗巾巧妙地幫助幼兒搭建起想象與表現的平臺,豐富了幼兒表達、表現的手段。

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辨識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節奏 “×× ××| × D |”。

準備:

1.彩色紗巾、音樂CD、錄音機。

2.事先在黑板上畫好圖譜,粉筆一支。

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教師和幼兒在脖子上系一塊紗巾進場。)1.聽音樂,尋找其中反覆出現的樂句。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段特別有趣的音樂,這段音樂裏有一句話特別有趣,看看誰能找出來。

(師幼一同欣賞樂曲,教師隨音樂節奏輕微擺動身體,當出現“咿呀咿呀呦”樂句時,教師與幼兒目光交流、呼應。)幼:我聽到“……”(幼兒哼唱“咿呀咿呀呦”的旋律)、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呦”。

師:是這句嗎?“啦……咿呀咿呀呦,啦……”(教師哼唱樂曲,突出“咿呀咿呀呦”的樂句。)師:你們的耳朵真靈。我們一起來和它打個招呼吧!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請大家揮揮小手,這樣我就知道你們已經找到它了。

(師幼一同再次欣賞音樂,教師把手放在耳邊以示專注傾聽。當“咿呀咿呀呦”樂句出現時,教師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兒揮手互動,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導幼兒注意並不是每一樂句都會出現“咿呀咿呀呦”的。)師:呵,這個“咿呀咿呀呦”有點調皮,有時會出來和我們打招呼,有時我們等它好久都不出來。

2.根據圖譜尋找固定樂句出現的規律。

(出示圖譜,教師隨音樂用粉筆沿波浪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奏。)3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師:原來“咿呀咿呀呦”會和我們捉迷藏,它不是每一句樂句都出來的。我們再來聽一聽、找一找,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就跳跳舞吧!

(教師示意幼兒解下紗巾,隨音樂自由做動作,在“咿呀咿呀呦”處揮舞紗巾。)二、表現固定樂句的節奏師:森林裏的動物們想要造一座大房子。誰願意來當小木匠?

幼:我願意。

師:小木匠需要一把鋸子來鋸木頭,變變變,我的鋸子變出來。

(教師將紗巾拉直,幼兒紛紛模仿。)幼:我的鋸子也變出來了。

師:好,我們一起來練練鋸木頭的本領。注意要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才能鋸哦!

(師幼手持紗巾坐在位子上,聽音樂在固定樂句出現的時候來回拉動紗巾,以表現鋸木頭的情景。)師:本領練好了,看看這裏有沒有木頭?(教師將紗巾蓋在頭上,伸展肢體)呀,這裏有一棵大樹,哪個小木匠先來試試鋸木頭?

(教師請一幼兒合作演示鋸木頭。教師一邊哼唱,一邊示意該幼兒在“咿呀咿呀呦”的樂句處來回在教師手腳關節處拉動紗巾。隨後,教師做出手臂、肩膀等處關節突然垂落的動作,以表示木頭被鋸斷了。)師:大家想不想來鋸木頭?被我摸到頭的小朋友趕緊到前面找個空位置變成一棵大樹吧。三、二、一……呀,出現了一片森林!

(被邀請的幼兒模仿教師將紗巾蓋在頭上,伸展肢體扮演大樹,教師調整個別幼兒的站位。)師:其他小朋友都來當神氣的小木匠,帶上小鋸子,去找一棵大樹,站在大樹的身邊。(其餘幼兒一一對應地尋找合作伙伴,教師根據情況調配,以便每位幼兒都有合作表現的對象。)(幼兒隨音樂合作表現。)師:好嘍!木頭鋸好了,抱着自己的木頭回家吧!(幼兒相擁着回到位子上。)師:鋸木頭好辛苦,趕緊拿毛巾擦擦汗吧!

(師幼一同隨音樂表現拿毛巾扇風的情景,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按照節奏在臉上輕拍表示擦汗。教師和個別幼兒互動,按節奏給幼兒擦汗。)師:休息好了,我們接着鋸木頭。剛纔當小木匠的小朋友現在趕緊變成一棵大樹吧!

(幼兒互換角色,合作遊戲。)三、結束活動師:木頭鋸好了,小木匠們出了許多汗,一起來洗個澡吧!

(教師高舉紗巾並抖動,以表示蓮蓬頭,幼兒自然聚集到教師身邊。)師:拿好你的洗澡海綿球,一起來搓搓搓……(幼兒將手中紗巾團成團變成小浴球,和教師一同隨音樂表現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樂句處有節奏地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反思:

1.挖掘音樂元素音樂的審美感受力是需要通過對音樂元素的感知、理解來獲得的。反覆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是這首樂曲中一個非常鮮明的音樂元素,於是所有活動環節就圍繞這最具感染力的樂句而展開。首先,我通過引導幼兒充分地傾聽,讓幼兒主動地尋找樂句、聽辨樂句。接着,我通過演示圖譜,將動態的音樂轉變成靜態的畫面,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樂曲的結構,發現樂句出現的規律。最後,我引導幼兒通過各種不同的肢體動作來進一步表現固定樂句和音樂節奏。

2.引起情感共鳴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是在體驗音樂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表達和示範自己的音樂感受的能力。在呈現作品的過程中,我努力通過生動的演繹來展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將幼兒帶入充滿感染力的音樂氛圍中。其中包括饒有興趣的.傾聽、清晰準確的哼唱、情緒飽滿的示範、生動形象的表現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3.營造情境氛圍音樂審美體驗的獲得是與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需要幼兒在一定的情境氛圍中去聯想、遷移。因此在活動中,我力求體現遊戲性、情境性和趣味性。一塊小小的紗巾充當了“鋸子”“毛巾”“沐浴球”等,將幼兒帶入不斷變化的遊戲情境“鋸木頭”“擦汗”“洗澡”中,使得小班幼兒能饒有興致地反覆感受、體驗,藉助想象進入表現的情境,發展音樂感受力。同時,兩種不同的紗巾用法又巧妙地將幼兒分成了“大樹”和“小木匠”兩種角色,爲幼兒順利地進行分組合作遊戲提供了幫助,並體現了一物多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在快樂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使幼兒認識到吸吮手指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幫助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逐步克服這種習慣。

活動準備 製作一個指偶(帶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顏料。

活動過程

1、教師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裝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說:由於小朋友總是吸吮我,給我帶來很多痛苦,我變得很難看,“駝了背”什麼事也做不了。

2、組織幼兒討論,吸吮手指會造成哪些不良後果,如:髒東西被吸進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變了形……

3、通過遊戲,使幼兒知道,要注意保護手指,並經常洗手,保護手的乾淨,做一個愛清潔的好孩子。

活動建議

瞭解有吸吮手指習慣的幼兒情況,進行個別輔導。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評的方式糾正幼兒的習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不同難易層次的“穿”的練習,發展手部精細動作。

2、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不同難易層次的“穿”的練習,發展手部精細動作。

2、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小貓頭飾一個,托盤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對操作材料的興趣。

一個老師扮小貓,在門外敲門。

老師:“咦,是誰在敲門啊?”

小貓:“我是小貓。”

老師:“原來是小貓,快請進。”

小貓:“小朋友,你們好。”

老師:“小貓,你好,你來幹什麼呀?”

小貓:“周老師,我開了一個燒烤店,可是我還有許多菜沒有準備好,這可怎麼辦呀?這可怎麼辦呀?”

老師:“小貓,小貓,你彆着急,我們來幫助你。小朋友們,你們想幫助小貓嗎?”

小貓:“謝謝周老師,謝謝小朋友。”

老師:“現在周老師,先來幫助小貓。”

二、教師示範“穿”的動作

教師向孩子展示氣球棒,強調氣球棒上得黑線。

第一次示範穿“涼粉”。將穿好的“涼粉”放在托盤裏。

第二次示範穿“魚”。用食、中指摸“魚”身上的一條錯誤控制線,示範按線的指示穿孔。

第三次示範穿“白菜”。教師先強調“白菜”上的兩條錯誤控制線。首先教師進行錯誤示範,直接穿一根小棒。小貓說“不對,不對,白菜葉子很大,要穿兩根棒。”“哦,那我再穿一根。”老師再進行正確示範,分別將兩根氣球棒穿入白菜葉中。

三、教師按上面的步驟再示範一遍。

老師:“小貓還有很多菜沒有準備好,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四、孩子操作

孩子分組操作,教師和小貓分組指導,重點指導孩子觀察錯誤控制線和專注地操作。

五、結束部分

教師指導孩子們將穿好的燒烤材料端給小貓,並分類放在托盤裏。

教學反思

我們都知道,一節好的活動課,並不是教師設計的如何的精彩,而要看這節活動課的效果,有沒有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激發幼兒的興趣,較好的完成教育教學目標。

此次教學活動的設計,開始部分我們設計了一個情趣表演的環

節,讓幼兒於教師一起進入表演遊戲,較好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幼兒從表演遊戲中知道了,小貓來敲門,是因爲它遇到麻煩了,需要得到大家的幫助。

讓幼兒在情景表演的環節中,讓幼兒從觀看錶演的故事情節中知道小貓遇到麻煩,需要大家的幫助,從而讓孩子知道助人爲樂是件快樂的事,而是告訴幼兒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是比較難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幼兒個個掙大了小眼睛,豎起了小耳朵,認真的傾聽、觀看老師示範穿的動作。個個躍躍欲試,充分的調動了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第三個環節,幼兒穿燒烤的操作。我覺得幼兒的動作不太熟練,有點笨拙,就是平時動手機會太少,以後要在動手方面多給幼兒設計點活動,以加強幼兒的動手能力。

總體看來,本活動課難易程度非常適中,幼兒掌握的非常好,課堂氣氛也不錯,究其原因,孩子們都很感興趣;二是該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有充足的材料可以操作;三是幼兒感受到了助人爲樂的樂趣。

通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深刻體會到,所有的教學活動,一定要堅持開放性的原則,讓幼兒充分感知和操作,同時活動的題材必須來源於生活,這樣的活動纔有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名稱:

小花被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抱一抱娃娃,幫娃娃蓋蓋小被,激發幼兒關心別人的情感。

2、初步瞭解正確折小被、鑽小被的方法,有初步的保暖意識。

活動準備:

娃娃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娃娃的牀、白色方巾(大小以能包住娃娃爲準。

活動過程:

一、抱娃娃

1、自由的抱娃娃,和娃娃說說話,激發幼兒扮演角色的意識。

2、出現娃娃哭聲,引出話題:娃娃怎麼拉?爲什麼要哭啊?(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歸納幼兒的回答,引發出娃娃要睡覺了。

二、帶娃娃睡覺

1、 那你們帶娃娃去睡覺,好嗎?

2、 幼兒帶娃娃睡覺(觀察幼兒是否給娃娃蓋小被,以及幼兒蓋小被的方法)

3、 你們的本領很大的,都帶你們的娃娃睡覺了是嗎?咦?怎麼娃娃還在哭啊?(幼兒自由講述)

4、 老師傾聽娃娃說話,引出話題:原來娃娃的被子旁邊都沒有蓋好,風婆婆從這鑽進去了,娃娃覺得很冷啊,你們能不能想想辦法,讓娃娃睡的暖和一點啊?

5、 幼兒自由爲幼兒包折小被。

三、帶領幼兒觀察娃娃

1、 請“爸爸、媽媽”介紹自己包的方法(不強求方法,以能包住娃娃爲準,以鼓勵爲主)

2、 可在幼兒自己得出結論的基礎上,引導個別還在再來包一包。

四、出示幼兒蓋的小被

1、 你們平時睡的小被暖和嗎?

2、 你們的小被是怎樣蓋的啊?

3、 示範幼兒小被的折法,介紹幼兒正確鑽小被的方法。

五、延伸活動

1、你們的小被又暖和有漂亮,那麼你們看看,娃娃的小被漂亮嗎?

我們等會做遊戲的時候也幫娃娃把被子打扮的漂亮一點好嗎?

2、和娃娃說再見,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發展身體柔韌和靈巧素質。

2、發展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

3、培養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點:

發展身體柔韌素質。

教學難點:

增強幼兒的各項身體素質和平衡能力。

教 法:組織學習

學 法:自主學練

教 具:小墊子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宣佈上課。

二、準備部分:

1、準備活動

(1)慢跑兩圈,徒手操。

(2)遊戲:天,地,球。

三、基本部分:

1、動作:蹲撐,兩手用力推墊,上體前倒,用力向前滾動。兩腿用力蹬地,低頭團身抱腿,身體向上騰起,落地成半蹲,兩臂斜上舉。

2、講解,示範。

3、分組練習。

4、安全措施。

5、教師小結。

6、遊戲:過河。

四、結束部分:

1、整理放鬆。

2、宣佈下課。

教學反思:個別幼兒動作不到位,需加強練習。幼兒積極性較高,整體氣氛較好,能夠積極參與活動,並努力展示自我,鍛鍊意識增強。教師應多強調時刻注意安全。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皮毛的特徵。

2、嘗試用對應的方法幫小動物找花花衣。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動物的花花衣》,動物斑馬、斑點狗、梅花鹿等對應的圖案若干。

活動重點:讓幼兒對動物幼兒有更多的瞭解。

活動難點:讓幼兒用自己的方法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花花衣。

活動過程:

1、識別房子的外形:

教師出示三個大中小三棟立體房子:

——“這裏有幾棟房子?”

——“小動物的房子什麼地方不一樣?”

幫助幼兒瞭解三棟房子的顏色,區分房子的大中小。

2、瞭解房子的主人:

露出斑馬皮毛的部分,請幼兒根據部分的猜測是何種動物。

——“這些房子裏住着誰,請你來猜一猜。”

“猜猜這是什麼動物?”

——“小斑馬身上的斑紋是什麼樣的?看上去像馬嗎?”

用猜謎的方法,猜動物:

——“喜歡汪汪叫,最愛肉骨頭,愛穿斑點衣。它是什麼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