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錦集6篇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錦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7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錦集6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最近幾天氣溫驟降,幼兒陸陸續續開始戴手套了。來園的時候,我們會在一起談論手套,幼兒很開心,這給了我教育的靈感。我想:手套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用品,能否利用手套演繹一個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呢?結合託班時我們曾開展過的“襪子找朋友”活動,幼兒已積累了初步的配對經驗,我預設了集體教學活動“有趣的手套”。

本次活動凸現一個“趣”字,即各種各樣不同手套的“有趣”,讓幼兒找找、說說、戴戴手套的“樂趣”,以及在寬鬆的環境中快樂學習的“興趣”,從而挑戰並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多向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喜歡各種各樣的手套,初步感知其明顯不同。

2.知道手套可以保暖,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創設手套商店場景,其中包括各種不同種類的手套(如五指的、並指的、半指的、能翻蓋的、有掛繩的,大人戴的手套和幼兒戴的手套等)。

2.事先帶領幼兒參觀過手套商店。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呈現“手套商店”場景,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1.這是什麼地方?(教師帶領幼兒學說“手套商店”。)

2.手套商店裏有些什麼?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吧!

二、看看說說,感知手套的不同

1.參觀手套商店,引導幼兒發現手套的不同。

(1)手套商店裏有那麼多手套,你最喜歡哪一副手套?(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這隻手套有什麼特別?

(3)這兩隻手套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從手套的顏色、大小、花紋、款式進行感知比較。)

2.根據幼兒的描述,教師簡單小結手套的不同。

三、找找戴戴,體驗手套能保暖

1.幼兒自由挑選手套,鼓勵他們自己學戴手套。

(1)每個人要選幾隻手套?爲什麼要選兩隻手套?(豐富詞彙:一副手套)

(2)請你去選一副自己最喜歡的手套,戴在手上。(重點幫助戴“分指手套”的幼兒。)

2.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手套是什麼樣的?戴上手套後有什麼感覺?

(1)你的手套是什麼樣子的?(鼓勵同伴之間互相交流。)

(2)帶上手套後你的小手有什麼感覺?(豐富詞彙:暖和、溫暖、舒服……)

3.教師帶領幼兒念兒歌《小手套》,激發幼兒喜歡自己的小手套。

一副小手套,真呀真漂亮。帶上小手套,真呀真暖和。

4.幼兒爲教師挑選手套。

(1)你們戴上了手套都覺得很暖和,我的手好冷呀。(引發幼兒主動爲教師挑選手套的願望。)

(2)今天來了許多客人老師,他們也想戴上暖和的手套,請你們挑選一副手套送給他們。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在角色遊戲中“玩”手套商店。

2.在區域活動中開設手套商店,並投放手套紙樣,供幼兒玩塗色、配對遊戲。

3.在生活區中讓幼兒學戴手套,並創設“小陽臺”,鼓勵幼兒每天將自己帶來的一副手套夾在一起擺放。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的歡樂情緒。並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2、用拍手動作表現節奏型,瞭解八分休止符的含義。

3、學看圖譜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熟悉樂曲,認識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節奏卡片,八分 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圖片。

活動重點:

1、瞭解八分休止符的含義。

2、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並學分組表演。

活動難點:

學看圖譜進行打擊樂器演奏。並學分組表演。

活動過程:

一、準備

隨着鋼琴伴奏《幸福拍手歌》的歌曲教師邊唱邊做動作練上次課學的內容,讓學生調整情緒開始上課。

二、學新知識掌握節奏型

1、教師說:“小朋友們今天幼兒園來了3個新寶寶,您們想不想認識他們啊?”由教師出示圖片,認識八分音符和16分音符,一邊拍手打拍子,邊說唱出拍子例如:

教師:“小朋友們 你們看八分音符寶寶出來啦 我們怎麼迎接他呢?教師作示範”(拍手二次,拍時候口中說大大,兩個來回爲一拍)接下來教師出示節拍片段讓學生練 (大大 大大)

2、以此類推,教師講授十六分音符的節奏以及如何邊拍邊唱 大大大大)

3 、出示休止符的圖片,教師帶領孩子練休止符打拍子時如何停頓例如:

玩遊戲123木頭人,引出八分休止符。幼兒聽音樂跳舞,當音樂停止後,就要停止運動,由此引出八分休止符的含義。

教師說:“最後一位寶寶登場了,他啊,叫做休止符寶寶!休止符寶寶在唱歌的時候代表停頓,就像剛剛小朋友們的遊戲一樣。這個休止符寶寶是八分休止符,當歌曲以八分音符爲一拍時 每小節停一拍,當以4分音符爲一拍的時候每小節停半拍”

首先,教師演示:在停頓時口中說:空然後,在上一篇段基礎上加上休止符 大大空空)

給出已學過的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樂曲旋律,感受樂曲歡樂的情緒,再跟着音樂打節拍,或根據進度時間等關係調整成不同方式練例如:

將全體幼兒分成兩組,教師指揮幼兒一句一句輪流演奏。 男女生分開練有音符和沒音符的部分分成兩組,體驗。

四、成果展示

教師彈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小朋友在伴奏的過程當中邊唱邊打節拍,在旋律的律動中,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主題:

誇誇我們的樹朋友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方式(自主表達、散文欣賞、快樂遊戲),嘗試讓幼兒表達“樹真好……”。

2、培養幼兒萌發“親近樹木、保護樹木,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關於詩歌的圖片、角色

活動過程

一、自主表達。

你們瞧,這兒樹真多,你們喜歡樹嗎?爲什麼喜歡它呢?(樹真好……)

二、看圖講述。

1、看圖片。

我們來看一看,誰也在說樹真好。

⑴誰喜歡樹?爲什麼喜歡樹?(它可以在樹上(下)幹什麼)

2、說一說

⑴“小鳥在做什麼?它覺得樹哪裏好呢?”

引導幼兒用完整的一句話來表達。

(樹真好啊,小鳥在樹上做窩,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的叫。)

⑵“人們在做什麼?大家吃得怎麼樣的?它覺得樹哪裏好?”

(樹真好,我們全家在樹蔭,大家吃得很香,說說笑笑,熱熱鬧鬧。)

⑶大狗在幹什麼?小貓怎麼辦?小貓覺得樹哪裏好?

(樹真好,如果有一隻大狗來追我的小貓,小貓就爬到樹上躲起來,氣得大狗。)

⑷樹上有什麼?誰坐在上面?

(樹真好,我做個鞦韆掛在樹上,讓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搖呀搖,搖呀搖。)

3、完整表達,把散文詩連起來。

三、快樂遊戲。

1、樹真好啊,想不想到樹林裏玩捉迷藏的遊戲呢。我來扮演尋找人,請你們扮演躲藏人,我把眼睛閉上,請你們輕輕地躲到樹林裏。(師幼遊戲)

2、在樹林裏捉迷藏,感覺怎麼樣?那我們,好好誇誇大樹的好吧。“樹真好,我們在樹下捉迷藏,大家玩得開開心心、快快樂樂”。

3、樹真好,我們該爲樹做點什麼呢?

四、走進自然

樹真好,讓我們到外面誇誇我們的樹朋友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能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

活動準備:

1.圖片:《我會上廁所》。

2.故事:《皮皮生活劇》、布偶、海報紙、筆。

3.掛圖:《我會上廁所,我會洗手》。

活動過程:

1.演一場皮皮遇到問題就哭的生活劇。

2.準備一個布偶,告訴幼兒,他叫做“皮皮”,今天皮皮有一些問題不懂,想要請班上的小朋友告訴他該怎麼辦。

3.觀看後,皮皮要提出問題啦,請知道的小朋友幫幫他的忙。

――我想上廁所時,該怎麼辦?

――別人都不和我玩,怎麼辦?

――我想找媽媽,媽媽什麼時候纔會來?

――吃飯時有我不喜歡吃的菜,怎麼辦?

――褲子尿溼了,怎麼辦?

――如果把別人的東西弄壞了,怎麼辦?

――有人打我,怎麼辦?

4.當皮皮提出問題後,請幼兒自願爲皮皮解答;若幼兒也不知道,可一起討論,共同想想有哪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再告訴皮皮。

5.展示掛圖,並請幼兒看圖片《我會上廁所》,討論正確的上廁所方法。

6.活動結束後,可在每天活動的某時段中設立“我該怎麼辦”時間,讓幼兒討論每個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建議:

1.問題不宜一次過多,可根據開學初最常碰到的問題發問。

2.教師可利用海報紙,將幼兒的討論記錄在海報紙上;可能的話,以圖畫輔助說明,放在教室或語言區,作爲情境佈置。

[附]故事:皮皮生活劇

皮皮是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因爲皮皮沒有兄弟姐妹,而幼兒園裏有很多小朋友,所以皮皮很喜歡上幼兒園。

可是,幼兒園裏的小朋友都不喜歡和皮皮一起玩,因爲皮皮很愛哭。想上廁所時,皮皮就哭;聽故事時,皮皮哭着要找媽媽;尿褲子時,皮皮也哭;吃飯時,皮皮哭着說不想吃青菜;午睡時,皮皮又哭了,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吵醒了。

皮皮自己也很難過,他也希望小朋友喜歡他,皮皮該怎麼辦呢?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教材來源:

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爲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爲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爲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爲: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通過調查、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活動,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

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主要有:

1、情景教學法:本次活動通過環境的刺激,讓幼兒尋找、辨認同伴小時候的照片,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吸引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

2、演示法:通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這一個過程中,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3、操作法:本次活動用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讓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與現在)獲得了最直接的經驗,並在交流操作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自己和他人的瞭解;第二次分組操作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再一次深化,通過製作、想象繪畫、排序的形式表現自己對成長的理解與期盼,體驗成長的快樂。

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自己的成長髮生了興趣。

2、交流討論法:當幼兒對自己成長有一定的感受時,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故事,討論自己的成長,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生生互動,而且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展示法: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本領,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

4、嘗試法:陶行知說過"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活動中讓幼兒製作、排序、佈置"本領樹",幼兒的思維更加靈活,各種能力得到鍛鍊,拓展了知識面。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交流體驗--展示自己--操作表現--分享快樂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

活動反思:

1.這節課的內容緊緊圍繞了我長大了這個環節來上,幼兒也能認知了自己在成長的過程。

2.能以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在成長的環節,兩兩相對比,這樣既能讓幼兒學會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長高了,長大了。

3.運用了對比的方式,拿嬰兒用品來與現在自己用的東西對比,更一步說明了幼兒的成長。

4.這節課遺憾的是,幼兒沒有能玩遊戲,如果加上一個遊戲的話,更能表明長大這個環節,也能激發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使這節課更活潑,更生動化。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兩段不同的情緒變化,學習用不同的唱法來演唱歌曲前後兩部分。

2、探索表演中運用聲音、動作、表情表現歌曲的不同情緒。

3、體驗與同伴合作的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學音樂,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經驗,引起學習歌曲的興趣

你和好朋友之間發生過不高興的事嗎?不高興的時候你是什麼樣的?後來和好了又是什麼樣的?

二、幼兒看幼兒用書,學唱歌曲

1、 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上小朋友的表情、動作和眼神:看看這兩個小朋友生氣的時候是什麼樣的。高興的時候又是什麼樣的,誰會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2、 教師範唱歌曲前半段,引導幼兒關注歌詞內容:有一首歌就唱了兩個小朋友之間生氣的事情,請你們仔細聽,歌裏唱了什麼時候

3、 引導幼兒學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4、 完整範唱,引導幼兒對比歌曲中的情緒變化,

5、 完整演唱歌曲2~3遍

三、嘗試與同伴合作表演歌曲《拉拉鉤》

1、 幼兒分句創編動作和表情,重點創編動作:生氣、不理睬、翹嘴巴。

2、 播放音樂磁帶,鼓勵幼兒兩兩結伴表演歌曲《拉拉鉤》

幼兒園口才表演教案四:學語言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初步瞭解學習藝術口才活動的站姿。

3、正確發音ān。

資源準備

VCD 光碟 錄音機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欣賞光碟表演《獻給孩子的歌》激發學習的興趣。

提問:

(1)我們在生活裏都哪些地方需要運用語言?

(2)你喜歡學習演員嗎?怎麼樣纔可以學的逼真?

2、和老師一起學習演員,學習站立姿態操,練習站姿。

3、跟老師一起分句學習《學語言》。

(1)老師播放《學語言》的光碟。

(2)幼兒隨老師一起跟讀學習。

(3)重點學習發準ān的音。

(4)分組朗誦。

4、遊戲:學演員

玩法:幼兒圍坐圓圈,聽《學語言》的磁帶,手中傳花,當錄音停止時,花在哪個幼兒手中,哪個幼兒就學演員做正確的站姿,比比看誰學的最逼真。

幼兒園口才表演教案五螞蟻和螞蚱

活動設計背景

3——6歲是人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最關鍵的時期。口語能力也是豐富幼兒知識,發展幼兒智力的重要途徑。爲了推動幼兒語言發展,培養幼兒自信、張揚、想說、敢說、會說、能說、愛說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幼兒園引進了幼兒《藝術口才》特色教育。在短期內對全體幼兒進行心理、語言、節奏、語調、語流、情感、快語、朗讀八大藝術口才練習,更進一步促進了幼兒園特色教育的發展。

《螞蟻和螞蚱》這首兒歌是《藝術口才》第五冊中的一首,讀起來朗朗上口,並且很富有童趣。裏面的螞蟻和螞蚱讀起來很相似。齊心協力的小螞蟻,然後又出現了你爭我搶、在集體中爲所欲爲的小螞蚱。 鮮明對比的兩種小動物,讓孩子知道在集體場合要有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另外,四隻螞蟻的可愛,四隻螞蚱的可笑,很符合大班孩子理解表現。

活動目標

1、會用動聽的聲音朗誦兒歌,發準字音。

2、樂於參與表演,有積極的表現欲。

3、樹立集體意識,增強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朗誦兒歌時,發準“螞蟻、螞蚱”字音。

2、用誇張的表情和動作,表演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課件,螞蟻、螞蚱、小花瓣頭飾各四個。

2、知識準備:螞蟻、螞蚱特徵。

活動過程

一、導課

出示一隻小螞蟻頭飾

小螞蟻要帶我們去一個好玩的地方,快看!

二、出示課件,學兒歌

1、學習第一段

A、看,這是什麼?(小花瓣)

小花瓣飄在水裏像什麼?

它是怎麼飄落下來的?(用動作表現)

B、看,誰來了?來了幾隻小螞蟻?(伸出手指表示四)

C、上船後它們到哪了?

跟老師帶動作學一學。

2、學習第二段

A、看到河裏的小花瓣,有四隻螞蚱也來了。

噓,我們來看一看。

啊?!船翻了,四隻螞蚱掉河裏去了。

原來呀,四隻螞蚱你踢我撞吵翻天,怪不得呢!

你踢我撞吵翻天。(誰來演一下)

撲通撲通小船翻。(動作表演:蹲下不見)

B、四隻螞蚱在水裏會怎樣呀?(喊救命)

怎麼喊?誰來學一學?

這是兒歌第二段,跟老師學一學。

3、都是坐上了花瓣船,爲什麼螞蟻能劃到河對岸?螞蚱卻不能?

我們應該學習誰?

4、完整學習兒歌

A、根據課件圖片回憶兒歌。

B、領讀兒歌,發準字音。

C、師演動作,幼兒讀。

D、兩組比賽。

  三、延伸活動

選頭飾,表演兒歌 。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後,儘管很多老師都說這節課無論從課件設計、教學過程,還是從道具準備上都很成功,但我卻喜憂參半。

喜的是,情景設置的遊戲性、趣味性,幼兒在扮演四隻螞蟻、螞蚱、小花瓣進行表演時,我佈置了場景,在一片碧綠的河水裏美麗的花瓣一片片落下,幼兒戴花瓣出場。有效地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及注意力。不但鞏固了兒歌內容,更讓孩子直觀地看到了團結協作的結果與你爭我搶的下場。

憂的是,在教學目標上,我定爲“讓孩子樂於參於表演,有積極的表現欲”但我卻忽略了表演時的形象性,孩子畢竟年齡小,雖然它們也知道小螞蟻過河後很開心,卻很難用五官結合表現,尤其是螞蚱的動作表情。如果能表現的更誇張一點會更好。因爲,畢竟這是藝術口才課,要在表演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