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錦集六篇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錦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錦集六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觀察蝸牛,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觀察。

2、敢於探索,發展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記錄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1、 談話:春天的小動物

——讓孩子們講講自己對春天的動物的認識

2、戶外:找蝸牛

3、觀察蝸牛

A:引導孩子們觀察蝸牛。

——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並把自己的發現及時的記錄。

B: 分享個自的經驗

3、介紹“我知道的關於蝸牛的知識”

4、講講“我對蝸牛一些的問題”

5、小結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特有的中國印章文化,學習運用相關的詞彙大膽地進行表述,。

2、嘗試用陶泥製作印章。

3、激發作爲中國人的自豪感,和對北京奧運會的嚮往之情。

活動準備:

課件(幻燈片、視頻),印章若干,陶泥、刻刀、印泥、紙

活動過程:

一、欣賞印章,導入活動。

1、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印章,我們一起來欣賞。請你看一看,印章是用什麼做的?有哪些形狀?上面刻了些什麼?(幼兒自主觀察、蓋印)

2、教師小結:印章的材料多種多樣,有水晶、石頭、牛角、木頭等等,印出來的圖案也是形狀各異,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還有根據材料自身的形狀雕刻而成的不規則形。

二、欣賞印章上的漢字,瞭解印章上漢字的特點。

1、印章上面還刻着奇妙有趣的文字,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看幻燈1)

提問:這個印章上刻了幾個字?這些字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猜一猜是什麼字?

2、(看幻燈2)我這兒還有一幅圖片,寫的就是印章上的字,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比一比,這四個字和印章上的字有什麼不同?(豐富詞彙:篆書、圓潤流暢)

小結:印章上的文字和我們平時寫的字不一樣,是中國書法中的一種字體,叫篆書。

3、(看幻燈3)欣賞其它印章作品,瞭解篆書及特點:篆書的種類很多,有的勁瘦挺拔,有的筆畫圓潤、流暢,有的風格渾厚、有的典雅平和,但每一種都非常美麗,富有裝飾性。

4、印章印出來的文字和圖案是什麼顏色的?你喜歡紅色嗎?爲什麼?(豐富詞彙:中國紅、喜慶、吉祥、熱情)(紅色是中國人崇尚的色彩,紅色是太陽的顏色,紅色代表着生命和新的開始,紅色是喜悅的心情,紅色是活力的象徵。)

5、(出示兩塊印章)我手裏的兩枚印章都刻着一個“大”字,但藏着一個祕密,請你們看一看、猜一猜。(教師走一圈,幼兒觀察、回答)

小結:這兩塊印章上刻了同一個字,但是用了兩種不同的刻法。有的把文字和圖案保留,是凸出的,去掉不要的部分,這種刻法叫陽刻;有的是把文字和圖案去掉,是凹進去的,叫陰刻。(教師蓋印兩枚印章,演示兩種刻法的效果)。

三、欣賞中國印。

1、印章還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文化。藝術家們將北京奧運會的會徽就設計成了印章的形式,叫中國印。(看視頻)

2、(幻燈)你看到中國印上有什麼?是一個什麼字,代表什麼?這個字象什麼?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奔跑、舞動的人)

小結:這枚中國印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舞動的北京”。這個奔跑、舞動的“人”張開雙臂,好像是中國敞開胸懷,歡迎世界各國的人們到北京來,讀解這座城市的歷史風貌,感受這個國家的現代氣息。紅色是聖火的顏色,是中國對世界的祝福和盛情。

四、創作體育圖標。

1、藝術家不僅運用了印章的形式設計出了北京奧運會的會徽,還設計了體育圖標“篆書之美”。(觀看幻燈)你知道是哪些運動項目?學一學動作造型。

2、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枚體育圖標的印章?

1)介紹工具:陶泥和刻刀。

2)教師示範:用刻刀的細頭勾畫你喜歡的體育圖標,再用刻刀的粗頭去掉圖標部分。

3、幼兒操作。

4、展示幼兒印章作品。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設計思路:輪子在孩子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玩具汽車上有圓圓的輪子,溜冰鞋上有圓圓的輪子,自行車上有圓圓的輪子,摩托車上有圓圓的輪子。他們都因爲有了輪子才跑得快。孩子們對圓圓的輪子很感興趣,但他們只對輪子的滾動感到好玩,對輪子的作用等了解很少,爲了讓孩子們更多的瞭解輪子,設計了本主題。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輪子是圓形的,會滾動。

2.尋找生活中的輪子,發現輪子的用處。

3.激發思考與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形輪子人手一套

手工製作的玩具小汽車配好集合圖形的輪子

儲物箱

幻燈片

大輪胎

活動過程:

開着火車進教室、與客人老師打招呼、課前律動

一:話題引入----車子

T:剛剛我們是怎麼進教室的呀?(開着火車進教室)

那寶寶每天早上爸爸媽媽是怎麼送我們來學校的呢?(用車子送來的)

T:噢!我們吶每天早上來學校的時候有些寶寶是步行來學校的,還有的是爸爸媽媽用可以帶着我們走的車子,送寶寶來到我們的幼兒園。(啓發幼兒瞭解各種車子可自載着人走)

二:引出輪子---知道輪子是圓形的,會滾動

(1)找出輪子

T:(出示幻燈片車子)有自行車、電動車、小汽車。誒!你們看看這些車子上面都有什麼?(輪子)

(2)知道輪子能滾動的特點。

老師這也有一臉帶有輪子的玩具汽車(出示玩具汽車)

寶寶們看看小汽車的輪子是什麼形狀的?向前推一推輪子會幹嘛?(滾)對了會向前滾動,哎!那寶寶想想看如果把圓形輪子的換成其他的形狀,看看我們的輪子還能滾動的起來嗎?老師這準備了三角形還有正方形的輪子,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3)老師示範換輪子

(4)小結:三角形和正方形還有其他有棱角的圖形因爲他們向前推動時受到了角的阻礙所以只能向前移動。只有我們的圓形是沒棱沒角所以它才能一直向前滾!

(5)幼兒實驗操作換輪子-----接下來老師也帶來了幾種形狀的輪子,有三角形,有正方形還有圓形。讓寶寶們感受一下什麼形狀的輪子能滾動?(老師交代滾輪子的規則,把筷子當車軸推動輪子,看看哪種形狀的'輪子能滾,哪種形狀的輪子在我們的推動下只能向前移動。)

三、 找輪子

(1) 在生活中找輪子

T:寶寶們真棒!(誇輪子頂呱呱)知道車輪是圓形的才能滾動,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上面也有圓圓的輪子呢?(幼兒自由回答)

(2)認識輪子的物品

T:嗯····寶寶們真棒,在生活中找出這麼多帶有輪子的物品,付老師啊也找了一些帶有輪子的東西,你們看付老師找到了什麼帶有輪子的東西?(出示幻燈片)

四:探索輪子省力的作用

(1)話題引入

T:哇!有這麼多的東西上面都用上了輪子,那輪子肯定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好處!你們看剛剛我們說過的小汽車有了輪子它就可以載着我們去我們想去的地方?就不用走很遠的路了,是不是很方便?那輪子在這些物品上面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幫助呢?

老師這有兩個儲物箱,我們看看輪子有什麼作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便利?

(2)實驗推箱子

T:一個是有輪子的,一個是沒有輪子的,形狀我們在儲物箱裏面都放上書本,你在推兩個箱子的時候有什麼感覺?你知道輪子的作用嗎?

教師小結:輪子有省力的作用。輪子頂呱呱!掌聲

五:輪子的多樣性

看了幻燈片之後老師總結:我們剛剛認識了這麼多有輪子的東西,小汽車上面有輪子…………那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輪子是各式各樣的?輪子有大有小,有的是橡膠的,有的是木頭的,有的輪子是金屬的。但是無論怎樣的輪子什麼材質製作成的它都是圓形的,因爲這樣才能滾動!

老師總結……..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詩的意思。

2、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大膽參與討論。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背誦,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幅畫面,豎起小耳朵聽聽——(是什麼聲音?)風呼呼地颳着,天上飄着鵝毛般的大雪,這時一條鋪滿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個人,顯得十分疲憊,此時夜幕已經降臨,他望望四周,隱隱約約看見離他不遠處有一戶人家,這是一戶怎樣的人家,答案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的詩中。詩的題目叫:------全班齊讀課題。

1、理解課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學生回答完後,老師說:“那誰能說說課題是什麼意思?”

例:哪個詞是遇到的意思?

(對,從詩的題目中我們知道,詩人出門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下主人的家裏。)師:這首詩是誰寫?(唐劉長卿)過渡:同學們預習得真好,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唐代詩人劉長卿。

2、(出示課件)介紹作者背景劉長卿生平坎坷,不被皇帝重用,兩次被皇帝發放到又貧窮又偏遠的地方,還曾經被人誣陷而進了監獄。他所寫的詩往往和他自己不被重用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因一生不得志,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首詩就是他當時心境的寫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好了,咱們對詩人劉長卿有了一定的瞭解,相信從他的詩中你們一定也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請欣賞古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聽的時候,注意詩中生字的讀音。

1、聽範讀。(出示課件)師:同學們剛纔聽得可認真啦,現在請你們打開課本119頁,大聲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師巡視。(課件出示古詩)

3、同學們的讀書聲真好聽,看看大屏幕,紅色的字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看看放在古詩當中,大家是否還認得的它,誰來讀一讀這首古詩。指名讀,評議(主要是字音)預設1師:(點評:讀得字正腔圓,真好!)誰還想來讀?這兩位同學表現得真不錯,現在請全班像他們那樣讀一讀,能做得到嗎?齊讀古詩預設2師:誰來讀?(點評:讀得非常認真,但不知同學們發現了沒有,她有一個字讀錯了,誰來幫他讀正確。)真不愧是個小老師。指名讀:誰再來讀一讀?

師:全班齊讀(參照預設1)【第一層次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三、抓住詩眼“貧”“寒”,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圖)同學們讀得非常流利。現在我們來仔細看看這幅圖,想一想,你從這幅圖中感受到了什麼?

預設1生:我覺得很冷—“寒”(詩中的哪個句子或哪個字表達了這個意思呢?)(師板書:寒請同學們看老師怎麼寫“寒”字的)師:除了寒冷,你還從這幅圖中感受到了什麼?(引導:看看這屋子你感受到了什麼?)預設2生:我覺得這戶人家很窮。—“貧(師:詩中的哪個字表達了這個意思)(師板書:貧)從哪兒看出這戶人家很貧窮?

(學生可能回答:從“白屋、柴門、風雪夜歸人”看出貧窮。)預設3:學生結合“白屋”“柴門”談自己的理解。

①師:爲什麼從白屋、柴門看出這戶人家很貧窮?(引導想象:在我們的想象中“白屋”是什麼樣的呢?用什麼搭建成的?)生:因爲白屋是簡陋的屋子,柴門是用木頭做的門,從這裏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活不好。

②師:沒錯,在古時候白屋指的就是茅草屋,再看看插圖,貧苦人家的門都是用樹枝做的門。(看圖理解“柴門”。樹枝做的門。)③指名讀,齊讀“天寒白屋貧”。

師:可想而知,由於天氣的寒冷這間茅草屋顯得更加的貧窮,誰來讀讀這句詩?

生…..師點評:嗯,我感覺到了一些寒冷,誰再來?(師:我是真的太冷了。全班一起感受這種刺骨的寒冷,讀……)或:你真瞭解詩人的內心。

師:全班齊讀,帶上你的理解,讀出寒冷、貧窮的感覺。

2、藉助註釋插圖理解第一句“日暮蒼山遠”

過渡:再看看插圖,詩人是什麼時間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學生回答後接着問:“你是從哪句詩知道的?”你能讀讀這句嗎?

生:……師:真好,我彷彿已經感受到了這蒼山的遙遠,誰能向他一樣讀。(個別讀)師: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夜幕已經降臨,山路上只有詩人一個人,同學們,想想詩人劉長卿會覺得自己……(讓學生說出心中的感受)師:現在請同學們帶着詩人孤獨的情感再讀“日暮蒼山遠”(齊讀)過渡:這麼寒冷的天氣裏,詩人終於找到了住的地方。慢慢地,夜已經深了,周圍靜極了。突然,一聲接一聲的狗叫聲從柴門邊傳來,怎麼回事?請同學們從詩中找找答案。

3、結合第四句“風雪夜歸人”理解貧窮。“夜歸人”是指誰?投宿的旅人,還是屋子的主人?

師引導:誰找到答案了?請你來告訴大家。(詩中哪句話提到了?)①“夜歸人”這是指誰回來了?

生:屋子的主人回來了。

師:爲什麼這麼晚纔回來?

生:打獵、砍柴賣柴,也可能是出去借、賺生活費/養家餬口,爲生活奔波。

師:(爲什麼那麼急着趕回來?家裏還有誰在等着他?)生:他的孩子,妻子、年歲以高的父母。

師:此時此刻,假如你是詩人,當你遇到這樣的下雪天,當你看到這些貧苦的人民爲生活而奔波的時候,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從同學們的話語中,老師聽出了你們對貧苦人民生活的同情,這樣的情感也正是詩人劉長卿當時的情感,誰能帶着這樣的情感讀一讀最後兩句。

②指名讀“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點評:讀得多好啊!誰還想再來讀讀?

③(全班讀)師:同學們,此時的你們就詩人劉長卿,現在請你們帶着詩人的情感,帶着對貧苦人民的同情,一起來讀讀這首古詩吧。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第二層次的朗讀】

四、情感昇華熟讀成誦

1、師範讀,學生想象是的畫面。

師:聽着同學們朗讀,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了,好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詩的畫面。師範讀。(課件出示)師:隨着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麼樣的畫面,怎麼樣的情景?

2、分男女讀(課件出示古詩)師:同學們請想一想,當詩人出遠門,遇到這樣的下雪天時;當他一個人走在這上路上時,難道他的內心就不孤獨寂寞嗎?(老師指着屏幕說,請男生齊讀古詩。)師;當詩人一次又一次的被貶,當他被誣陷時,難道只是身體上的寒冷嗎?不,這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寒冷,更是“心寒”。(老師指着屏幕說,女生讀)師:當詩人看到這簡陋的茅屋,當他看到所有貧苦人民爲生活而奔波時,難道不爲他們而感到悲傷與同情嗎?全班讀過渡:聽着你們的朗讀,我知道,我們和詩人的心已經緊緊的連在了一起。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重點圍繞“寒”“貧’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體會作者內心的孤寂與對貧苦人們生活的同情。】

3、配樂背誦古詩師:請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背誦這首古詩,不能背誦的,沒關係,你可以看看投影,帶着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帶着你的情感,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古詩。

【情感昇華,進行第三次層次的朗讀】

五、拓展導言:何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首有雪的詩,看看詩裏的感情有什麼不同。

1、出示《絕句》,齊讀一遍。討論:作者是什麼心情?(高興、開心)作者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2、同是一片白雪皚皚,詩人抒發的心情爲什麼不一樣?

(師:因爲生活經歷不同,所以他們的心境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寫下的詩所表達的感情自然就不同。)六、課後探討師:最後,留給同學們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其實一直以來,人們對“夜歸人”一直都有很多爭議,到底“夜歸人”指的是投宿的詩人還是屋子的主人,大家可以課後查閱資料或上網搜索,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活動反思: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濛,暗示跋涉的艱辛,急於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的情景。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讓學生孤立地去理解詩句會比較乏味。所以,課題引入後,我就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讓學生自主去發現問題。教學設計中表現爲“這些都是古詩裏面所寫到的,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來嗎?”。老師在放的過程中,學生所進行的是具有創新性質的發散思維。在學生短暫的發散思維後,有探討意義的問題果然在學生中產生了:圖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是誰?當時,有幾個耍小聰明的同學就認爲:既然古詩是詩人寫的,那麼最有可能圖中的老人是詩人了。

對於這個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質疑,大部分同學都持觀望的態度。此時此刻,我就以這個爲突破口,引導學生自己去理解古詩,從古詩中尋找答案。當時學生的探究興趣就十分濃厚。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看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說話的能力,培養了學生交際能力,又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學生的參與面廣了,學習興趣濃厚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儘管課堂上學生的紀律沒有了,但是興趣有了,學生有了自主發表看法的機會,有了自我評價的機會,有了自我比較的機會。我認爲,在這樣放的課堂上,學生纔算是走進了課堂,是真正的主人。但是,給我啓迪最深的是: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說出了精彩!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中班數學

活動目標:

1、能按照一個以上的共同特徵給鈕釦分類,會記錄分類結果。

2、複習點數6以內數量的技能。

3、樂於參與操作活動,感受發現的快樂。活動準備:大記錄紙一張;幼兒人手一份鈕釦、二個盤子、一張記錄紙、鉛筆;投影設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察老師衣服上的鈕釦,數數有幾粒。

二、觀察多樣的鈕釦。

1、師:小朋友,這些都是什麼呀?(鈕釦)數數一共有幾粒?這些鈕釦是什麼樣的?(幼兒相互交流)

2、師:這些鈕釦看上去不一樣,但他們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請你說說這些鈕釦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師:這些鈕釦擠在一起,多難受呀,請小朋友按鈕釦上的一個相同特點把鈕釦分成兩份,還要在記錄紙上寫下來。

4、觀察記錄紙,說說標記的意思,討論記錄方法。

5、請一個幼兒表演分類方法並記錄。

6、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分類與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7、請個別幼兒展示記錄結果,表演並講述分類方法。

三、鈕釦拼畫。

1、師:鈕釦除了可以扣住衣物,還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呢。你能用鈕釦拼出什麼呢?請你數數你拼了幾粒鈕釦。

2、展示幼兒拼畫作品,個別幼兒講述,其餘互相欣賞。

幼兒園中班蒙氏數學教案:排序

準備材料:

1、有殼的花生、糖果、紅棗若干粒(分別放在三個盤子裏)。

2、形式排列卡三張:紙製卡片,繪有按一定規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紅棗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3、牙籤若干

直接目的:嘗試用三種不同種類的食物按一定數量進行有規律地排列。

間接目的:

1、觀察能力的培養

2、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3、遷移能力的培養

活動提示:

1、將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請幼兒說出食物名稱。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張,請幼兒回答:“箭頭表示什麼?”(從箭尾到箭頭表示一個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棗”的順序連續重複排列三組,教師用牙籤將形式圖劃分爲三小節(牙籤放在棗與糖之間)。

4、請幼兒觀察並引導幼兒討論:

他們被分成了幾組?

每組有哪三種食物?

每組中誰在前?誰在後?誰在中間?

三組排列完全相同嗎?

5、請幼兒跟着老師將形式排列卡的內容點讀兩遍,注意每讀完一小節後要稍作停頓。鼓勵幼兒記住圖形排列規律。

6、請幼兒將實物與圖形從左往右對應,並按原有規律繼續排列。

7、排列完畢,老師與幼兒一起點讀並確認排列結果,如發現錯誤要及時調整。

8、分別出示第二張、第三張形式排列卡,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操作。

9、教具歸位時要注意從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組一組地收。

錯誤訂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頭。

2、教師的引導及幫助。

延伸變化:

1、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增的規律重複排列。

2、學習將物體按組內數量遞減的規律重複排列。

3、學習將一個物體按數量遞增、另一個物體按數量遞減的規律同時排列。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尋找發現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過觀察、比較,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誰的大,誰的小”,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能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積極探索。

4、隨即進行謙讓教育。

活動準備:

1、創設天線寶寶家的情景,擺放各種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盤子、湯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動周圍貼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樣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動室外面鋪上大地墊和小地墊,擺放大的天線寶寶、大紙箱和小的天線寶寶、小紙箱。

活動預設:

一、談話引入

天線寶寶歡迎大家來到天線寶寶樂園來做客。丁丁喜歡大的東西,拉拉喜歡小的東西。(出示天線寶寶和他們喜歡的大東西和小東西)引導幼兒說一說他們分別喜歡什麼?

觀察分析

該環節作爲引入,孩子很感興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線寶寶上,不能聽清老師的要求。

二、找一找,說一說

天線寶寶樂園裏還有許多有大有小的東西,請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來告訴老師和朋友。小朋友可別亂拿東西,天線寶寶們會生氣的!

幼兒自由探索——集中個別講述:我看到什麼東西大,什麼東西小?(結合社會性,進行謙讓教育)。

觀察分析

孩子們對桌上擺放的玩具動物很感興趣,許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現了爭搶的現象。活動後的講述活動,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話。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聰明,天線寶寶們在卡片上畫了許多的禮物送給大家。每人到周圍拿一張卡片,然後去找和你卡片上禮物一樣的小朋友,兩個人手拉手隨便找個位置坐下來,說一說:我們的禮物都是什麼?誰的大?誰的小?

老師簡單示範——幼兒自由找朋友——集中講述。

觀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過程中,能力強的孩子會主動去找自己卡片上內容一樣的好朋友,能力較弱的孩子則不能,有些孩子沒有找到好朋友 。因爲固定位置的影響,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卻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動

天線寶寶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們要不要一起去呀?門口有一條寶寶通道,拿大禮物的小朋友要爬過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線寶寶;拿小禮物的小朋友要爬過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線寶寶,然後把卡片放進他們的口袋裏。可千萬別放錯了!

幼兒根據卡片上物體的大小怕地點——根據物體的大小將卡片放進大小不同的籃子裏。

觀察分析

孩子們對爬很感興趣,能按老師的要求不推不擠。有個別孩子將大卡片放進小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