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集錦7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集錦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8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集錦7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名稱:小鳥的天堂

設計背景: 《雲雀》原本是一首羅馬尼亞民間樂曲,它形象地描繪了春天裏的雲雀在藍天上歡快鳴叫的情景,這首樂曲在也廣爲流傳,因爲笛子的音色輕靈,也常常被用來演奏《雲雀》。聆聽《雲雀》,它歡快活潑,音樂形象鮮明,應該很適合大班孩子的欣賞。賞析《雲雀》,彷彿能看到雲雀在空中忽上忽下、歡騰飛越的情景,與此同時,我的腦海裏也閃現出《小鳥的天堂》的畫面。

《小鳥的天堂》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課程“玩水墨”中的一個國畫活動,活動的設計借鑑了吳冠中水墨作品中特有的形式美、簡潔美和節奏美,讓幼兒用濃淡墨畫樹林,用彩色油畫棒添畫小鳥。畫作色彩鮮豔、線條簡單明快,同樣表現了小鳥在樹林裏快樂嬉戲的場面。那麼《雲雀》能不能把《小鳥的天堂》整合進來,以收到11>2的效果呢?

新《綱要》中提出,幼兒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教育,幼兒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幼兒教育應該充分協調多種資源的教育影響,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使幼兒教育形成一個系統,使各種因素髮揮整體的影響,提高幼兒教育的成效,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而近百年來音樂感知心理的研究也反覆證明:音樂感知活動不僅是一種聽覺感知的活動,而且是一種多感知通道協同工作的感知活動。立足於整合觀和多通道參與理論,我們完全可以在幼兒絲竹樂欣賞教學中,引導幼兒利用盡量多的感知通道來對音樂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學習,激發幼兒對絲竹樂的興趣,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和審美情趣。

所以,我把《雲雀》的欣賞活動也改名爲《小鳥的天堂》,通過音樂活動和繪畫活動的滲透,通過欣賞表演活動和繪畫活動的整合,讓欣賞表演活動爲繪畫打基礎作準備,讓繪畫活動加深對樂曲的理解,最終達到讓幼兒感知、熟悉、理解並表現《雲雀》的目的。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雲雀”,感受樂曲表現的快樂小鳥形象,能用身體動作進行模仿,並嘗試用繪畫的方式給予展現。

2.認識口笛,瞭解口笛的音色,感受絲竹樂豐富的表現手法。

活動準備: 笛子曲“雲雀”、畫有背景的畫紙四張、筆和顏料。

活動過程 一、第一遍傾聽笛子曲“雲雀”。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曲子,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聽一聽是誰來了?

2)幼兒欣賞。

3)提問:A.誰來了?

B.你爲什麼覺得是小鳥來了? 音樂聽起來怎麼樣?

C.這首曲子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是什麼樂器能演奏出像小鳥的音樂)

4)看圖片瞭解口笛:

a.你認識這種樂器嗎?

b.你覺得它和什麼樂器比較像?哪裏像?哪裏不同?

c.老師介紹口笛:是最小的笛子,音色比笛子還要高。

d.師:口笛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細細高高)小鳥的聲音呢?(也是細細高高的),現在你知道爲什麼要用口笛來表演了嗎?(引導幼兒說說口笛的音色與小鳥的匹配)

二、傾聽音樂,模仿表演,加深對樂曲的理解。

1)你好象聽到小鳥在幹什麼?

請幼兒大膽模仿小鳥的各種動作。(老師可重點指導幾個動作如:飛翔、在樹枝上跳來跳去等,爲下面繪畫作鋪墊)

2)學一學個別表演得好的小朋友。

師:剛纔某某小鳥飛得可開心了,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飛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我還看見某某小鳥和某某小鳥在一起,你們來表演一下好嗎?我們找個好朋友一起學一學……

三、進一步理解樂曲。

1)教師:這首曲子叫“雲雀”,是用江南絲竹裏的口笛來演奏的。聽了這首曲子啊,我們就好象看到了小鳥在藍天上飛翔,在樹林裏舞蹈,特別地開心。

2)請幼兒聽樂曲,模仿表演小鳥的各種姿態和動作。

四、引導幼兒將小鳥歡快飛舞、嬉戲的形象畫下來。

1)師:快樂的小鳥們,你們剛纔是在哪裏跳舞的呀?

2)師:對,樹林、花園、草地都是小鳥喜歡的地方,是小鳥的天堂。瞧!這裏也有小鳥喜歡的地方,我們一起去看看(帶幼兒到底稿前,稍稍欣賞,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我們讓小鳥們飛上去吧,讓這裏也成爲小鳥的天堂吧。

3)幼兒合作繪畫小鳥,教師播放“雲雀”,巡視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適當講評。

師:你的小鳥在哪裏?它在幹什麼?你最喜歡哪隻小鳥?爲什麼??

五、再次欣賞。

1.師:小鳥的天堂裏真幸福啊!我也想去小鳥的天堂了,你們和我一起去嗎?

2.師:輕輕閉上眼睛,安靜地聽着音樂,想象一下,我們變成了小鳥,在小鳥的天堂裏快樂地遊戲、生活。(幼兒安靜欣賞音樂)

3.結束課時。

活動評析:

音樂欣賞,我們應該在“賞”字上多動腦筋,達到賞樂、賞情而賞心悅目;整合教學,我們應該在“合”字上多下功夫,達到合理、合情、合和而天衣無縫。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進入中班後我班開展了水墨畫的教學,兒童一般都習慣硬筆在較硬的材料上塗邪,水墨畫無論從筆、紙、還是顏料上的習慣完全不同,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小朋友已有良好的執筆、洗筆習慣,對水墨畫產生興趣。但孩子的表現力與成人不同,因而在活動中一方面讓家長了解老師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展示孩子畫畫方面的真實情況,希望通過這一活動讓家長能根據孩子的特點在家進行有效指導或有一個正確的觀點不要打擊孩子的繪畫積極性。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水墨顏料、毛筆畫出牽牛花,繼續學習側鋒的筆法。

2、有良好的執筆、洗筆習慣,

3、能較仔細的觀察畫面,對水墨畫產生興趣。

二、活動準備:

1、觀察過各種美麗的花

2、每人一張

宣紙,每張桌子曙紅,濃墨、淡墨各一份,每人兩隻筆,老師範畫一幅

三、活動過程:

1、引起作畫興趣

師:這是什麼花?回憶以前學過的兒歌《牽牛花爬高樓》,引導幼兒觀察牽牛花的花朵的形狀、花葉、花藤。

2、講解示範:

(1)用妹妹筆蘸玫瑰紅畫出牽牛花的花朵,一朵、二朵、加一個花苞

(2)用筆尖蘸濃墨畫出花托

(3)姐姐筆用側鋒畫花葉,三筆構成一葉

(4)濃墨畫出牽牛花細細的、纏饒在畫葉間的藤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注意幼兒執筆、洗筆的姿勢與方法以及筆法

4、展示幼兒的作品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設計

xx縣是著名版畫之鄉。從1985年開始,我園由最初的個別輔導,到興趣小組的開展,再到試點班的實驗,到現在全面推廣,全園人人知版畫,人人愛版畫,人人會做版畫,形成了濃厚的版畫教學特色。夏天到了,幼兒園裏花團錦簇,孩子們在花叢中玩耍非常快樂。多色油印吹塑紙版畫是在吹塑紙上畫出豐富的線條,對線條加深加粗,形成凹凸的圖案底版,用多種顏色印出來的畫,非常適合用來表現幼兒園的花朵,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畫、磙、印的操作過程中,大膽表現各種各樣形狀不同的花朵。

活動目標

1、觀察花的特徵,能用各種線條在吹塑版上畫出各種形狀不同的花朵。

2、學習多色油印吹塑紙版畫的製作方法。

3、體驗版畫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欣賞過了幼兒園的花。

2、吹塑紙、鉛筆、磙子、油墨、拓印紙、茶杯、多媒體實物展示儀,範畫兩幅。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能用各種線條表現不同形狀的花,難點是掌握多色油印吹塑紙版畫的製作方法。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畫,交代課題

師:“這兩幅畫都是《花》,誰能說說它們什麼地方不同?”

生:“一幅是單色的,一幅是多種顏色的”。

師:“這幅是單色油印吹塑紙版畫,我們已學過,就是直接在畫好的底版上滾上一種顏色的油墨印出來的。這幅是多色油印吹塑紙版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製作多色油印吹塑紙版畫。怎麼製作多色油印吹塑紙版畫《幼兒園的花朵》呢?”

師:“小朋友,你們看過什麼花?它是什麼樣子的?你喜歡什麼花?想畫什麼花?”

二、教師運用多媒體實物展示儀,示範講解多色油印吹塑紙版畫的製作方法

1、定稿:首先要想好你要畫什麼樣的花,然後在吹塑版上用鉛筆畫出的花朵,在畫的過程中要注意構圖的合理性。

2、製版:畫完花朵外形後,用鉛筆進行刻畫加深,(老師邊講解邊示範給幼兒看),注意在刻畫的過程中,不能太輕,(太輕了輪廓線不清晰),也不能太用力,(太用力紙會壞掉),在輪廓的地方按照一條線反覆描畫,對線條加深加粗,形成凹凸的圖案底版。

3、滾墨:整個花朵外形描畫過後,就可以開始印畫了。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滾油墨,用磙子在盛有油墨的盤裏反覆滾動,油墨不能太多,如果多了可以在旁邊的吹塑紙上滾去多餘的油墨,一般在聽到有“沙沙”的聲音時,說明油墨的量不多不少,這時用蘸有油墨的磙子在吹塑紙上從板的最上端開始滾,有順序的把整個板面滾上均勻的油墨。

4、拓印:在吹塑板全部滾上油墨後,把底板拿到墊有乾淨報紙的地方,把拓印紙蓋在吹塑板上,注意不能移動,然後用手或小茶杯的底部進行磨壓,畫面的每個地方都要磨到,用力要均勻,最後將紙輕輕的揭開,一幅漂亮的版畫就做好了。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提醒幼兒花畫得大些,輪廓線要按照一條線反覆描畫,對線條加深加粗。

2、滾油墨要用力、要均勻。

3、印時拓印紙不能移動。(畫面會錯位)

4、要注意清潔衛生,完成後協助老師版畫操作材料。

(師:先在吹塑紙上畫己喜歡的花,線條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畫的大一些,線條要加粗加深;上色時要先用磙子把油墨磙勻,可以多選幾種顏色,要把每一個地方都磙上顏色;拓印時拓印紙不能移動,蓋上報紙,用平底杯子用力磨壓,這樣才能印的清晰漂亮。)

四、講評作業

1、和幼兒一起佈置作業展。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作品,進行相互欣賞和。

活動評析

這節版畫活動,通過比較單色和多色油印吹塑紙版畫的不同,讓幼兒在發現中主動探究多色油印吹塑紙版畫的製作方法,充分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教育理念。同時,多色油印吹塑紙版畫製作是幼兒通過畫、磙、印來完成的,畫畫、磙磙、印印本身就是一個玩的過程,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玩中學,學中玩,變被動學習爲主動獲取,充分體驗了版畫創作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想象力、創造力,拓展對美麗家園的無限憧憬及遐想。

2、會用學過的或想象的繪畫知識裝飾天空、房屋、樹木等。

3、充分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重點:

激發幼兒想象力、創造力,拓展對美麗家園的無限憧憬及遐想。

活動難點:會用學過的或想象的繪畫知識裝飾天空、房屋、樹木等。

三、活動準備:

1、看電視報道,讓幼兒瞭解地震後滿目瘡痍的家園,以激發幼兒強烈的創造慾望。

2、人手一份繪畫紙和油畫棒。

3,教師範畫《我的家》一幅。

四、活動過程:

1、談話激趣。

師:"孩子們,地震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媽媽遭受了巨大的災難,人們都佷難過,災區的小朋友也沒有了家,好可憐,小朋友想不想幫他們建造一個美麗的家?……''(通過談話,讓小朋友瞭解災區受災情況,同時喚起幼兒對災區小朋友的同情心,並將同情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轉化爲對災區人們的無限愛心。)

2、引導幼兒討論:《我夢中的家》。

(1)師:那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夢中的家園是什麼樣子的?

( 夢中的家園在太空中,那裏遠離災害,沒有污染; 夢中的家園沒有難聞的氣味,河水是清澈的,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聲;我夢中的家園空氣清新,藍天白雲,綠草地,還有許多小動物一起玩。)

(2)激發幼兒說出自己想象中的家的樣子。

(通過討論《我夢中的家》,爲幼兒展示一個神祕夢幻的美好世界,拓展了幼兒的思路)。

3、自主性繪畫活動--"我的家",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出示範畫,引導幼兒觀察.

師:老師也把自己想象中的家畫出來了,想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小朋友們說一說,房子上是用什麼裝飾的?房子前面、後面及後上面是怎麼裝飾的?(引導幼兒說出房子的基本畫法,並給予想象力弱的幼兒基礎的思維開拓)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並作畫。

師:小朋友想不想把自己想象中的家畫出來呢?

( 教師引導幼兒利用繪畫表現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環境,教師適時指導,使幼兒設計出的畫面內容豐富、新穎獨特。)

(3)邊播放輕音樂邊引導幼兒繪畫。

4、展示幼兒作品,傾聽幼兒的構思。

(1)幼兒相互介紹,講述作品內容。

(2)請部分幼兒進行交流,講述自己的設計意圖。

(3)教師對幼兒作品進行總結,並對幼兒提出希望。

5、活動延伸。

與爸爸媽媽一起用簡單的摺紙折出房子或粘貼房子,與同伴一起分享。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瞭解玉米的外形特徵的基礎上,用線描畫的形式畫出玉米成熟的樣子。

2、能運用點、線、圖形的組合進行裝飾。

3、感受線描作品的線條美。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接觸玉米、觀察玉米、品嚐玉米等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PPT課件、線描畫作品、輕音樂、圖畫紙、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玉米圖片:“這是什麼?它的顆粒是怎麼排列的?”引導幼兒觀察玉米結構:苞衣有長形的脈狀紋理,玉米顆粒一行行排列,頭部有須。

二、仔細觀察,瞭解玉米特徵。

1、幼兒仔細觀察玉米外形特徵,教師講解線描畫玉米的方法:繪畫整體:首先繪畫玉米整個外形,再繪畫玉米的苞衣;繪畫局部:從中間的玉米粒一顆一顆的繪畫開始,能夠繪畫出排列的樣子。

三、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用不同的疏密的點、線、圖形的排列組合,表現玉米的特徵。

四、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展示幼兒繪製好的玉米作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作品和使用線描畫繪畫的感受。

活動延伸

將材料投放至美工區,幼兒區域活動時可繼續觀察玉米,進行表徵。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幼兒對顏色有較高的興趣,能大膽而富有個性的塗色。本活動將營造繽紛多彩的語言環境,通過幼兒的想象力,運用多彩的短線和點創造出富有個性的七彩雨,以引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針對我班幼兒現有的繪畫基礎,引導幼兒從熟悉的小雨點突破口,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畫面,同時鼓勵幼兒不斷地變換顏色,大膽地表現。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是否能點出多變的小雨點,即線條、點等認識

2、激發幼兒對顏色繪畫的興趣,積極參與繪畫活動。 3.培養幼兒對抽象事物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

油畫棒、幼兒人手一份畫有雨傘的畫紙、各種圖片貼圖、雨的聲音。

2、知識準備

幼兒觀察過下雨時雨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給幼兒講述故事《下雨了》。

2.出示下雨時的圖片,讓幼兒觀察雨點的特徵。 3.引發幼兒認識下雨天氣,並讓幼兒思考雨天出門要使用什麼工具。幼兒:雨傘。

二.繪畫雨點。

1、啓發談話,引起興趣 教師:“今天太陽公公很高興,見到我們小朋友,可是忽然一陣風吹來了,“嘀答、嘀答”下雨了(同時播放下雨的聲音)。雨是從哪兒掉下來的?小朋友,你們見過小雨點嗎?是什麼樣的?幼兒自由討論舉手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小結:下大雨時,像根直直的、長長的線;

下小雨時,一點點的。

2、操作演示,引出內容

(1)演示討論,共同參與 A 、油畫棒演示畫長直線雨 譁!譁!下了一場大雨。幼兒畫(強調從天空中滴下來,直直的,長長的。) B 、討論: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點怎樣的呢?(一點點的小雨點落到了哪兒?(幼兒討論)

(2)激發興趣,嘗試取名 A、演示用各種顏色的短線畫小雨點。 雨越下越公公出來了。咦,小雨點一下子變成了五顏六色,怎麼回事?(幼兒講述)五顏六色的小雨點可真漂亮。 B、這麼漂亮的小雨點,我們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呢?(幼兒取名:七彩雨、美麗的雨等)

3.老師講解幼兒要注意的地方,及繪畫的方法。

三、幼兒創作,教師觀察指導。

(1)引導創作:下雨啦,我們一起來看漂亮的小雨點。(雨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等),能將最喜歡的顏色雨先畫出來嗎?

(2)老師給幼兒發畫紙和油畫棒。

(3)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1)觀察幼兒調換顏色畫的情況。

2)觀察幼兒能否畫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點。

3)能否添加自己喜歡的東西。

四、以兒歌方法結束活動。

幼兒聽老師念《小雨點》的兒歌。 (小雨點,涼又甜,又蹦又跳下的歡。種子喝了發嫩芽,花兒喝了更鮮豔。) 五、教師點評 教師點評幼兒的作品,表揚大膽繪畫的幼兒,糾正個別幼兒不正確的繪畫習慣。例如:雨點太少了,顏色不夠豐等情況。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教材簡析:

我採用了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布料、鞋套作繪畫工具,讓孩子們通過用鞋套蘸顏料在白布上踩印出不同的色塊,然後孩子們觀察色塊,大膽地畫出他們喜歡的小動物。

活動預設:

1.鼓勵孩子根據色塊進行想象,大膽畫出自己喜歡的動物。

2.培養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作畫能力。

3.體驗與同伴共同進行創作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讓幼兒根據色塊在白布上大膽地進行創作,畫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設計理念:

《綱要》和《指南》在藝術領域的教育要求中倡導教師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創作美麗的圖畫,體驗創造的樂趣;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有趣的工具材料是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玩是幼兒的天性,愛動是幼兒的特點。在這個活動中,小朋友自始至終在遊戲情境中學習,每個孩子都是那麼投入。這裏我將繪畫工具從水彩筆變鞋套、水粉,畫紙變成大白布,打破了常規教學模式,把繪畫學習變成最喜愛的遊戲。

設計思路:

生活是一種實踐、一種參與,也是一種體驗。課程可以追隨幼兒的生活和經驗。凡是幼兒需要的、感興趣的,尤其是隨時隨地在其生活、學習過程中產生和發現的,又是他們急於想知道或解決的問題,應及時地納入到課程和活動中來。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經驗受到了真正的重視,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的真實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參加森林舞會,請孩子們跳舞。

(1)邀請小朋友在舞池中跳舞(大白布)

(2)老師腳蘸顏料,在舞池中跳舞,踩出不同的腳印。

(3)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料在舞池中跟着音樂跳舞。

(我採用了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布料、鞋套作繪畫工具,讓孩子們通過用鞋套蘸顏料在白布上踩印出不同的色塊,然後孩子們觀察色塊,大膽地畫出他們喜歡的小動物。發散孩子們的思維。)

2.出示圖片,引起幼兒對動物的回憶。

(1)小朋友們跳舞跳得非常好,動物朋友也來了,看看誰來了?

(2)出示小魚,請孩子猜測動物。(誰來了?從哪看出來?)以此類推,分別出示:小豬、長頸鹿、大象、烏龜、老虎、兔子等小動物圖片。

(出示動物身體中最有特點的部位,讓幼兒猜猜動物,加深孩子對動物的印象)

3.引導孩子觀察,大膽想象,找出並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

(1)教師引導孩子從不同方向觀察想象。

引導幼兒觀察剛剛踩出的花布,在裏面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並說一說。

(2)教師示範作畫。介紹作畫方法。

教師找出自己喜歡的動物,並用黑白顏料將小動物畫出。

(3)幼兒作畫。

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教師指導。

(引導幼兒在有趣的美術活動中不受自然規律、傳統思維的約束,從單一封閉到開放自由,打破傳統的老師教幼兒畫的習慣,與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緊密結合,特別是要與幼兒自身的生活遊戲緊密結合。讓孩子大膽想象並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表現自己獨特的個性,在觀察、注意、記憶和思維想象過程中讓幼兒體驗自主創造的快樂。)

4.展示孩子作品,進行欣賞、點評。

讓孩子說說自己和別人的作品。發現哪些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