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編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編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初步激發幼兒探索人體奧妙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認識指紋、發現指紋的獨特性)、口語表達能力(用完整的語言講述他觀察到的指紋)、理解能力。

3.初步瞭解指紋大體分爲鬥形紋、箕形紋和弓形紋三種,初步理解指紋的獨特性和它的運用。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操作探索認識三種指紋——鬥形紋、箕形紋、弓形紋。(操作探索法、遊戲鞏固法、聯繫自身法)

2、難點:初步理解指紋的獨特性——世界上沒有長得一摸一樣的指紋。(觀察比較法)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對指紋長在哪裏、長得不一樣等知識有一定的瞭解。認識印泥,知道其用法,知道怎樣用溼巾快速清潔(用印泥的常規提前培養好)。

物質準備:導入用廣告、印泥(6盒)和白紙(粘到桌子上、畫好左右手的指紋記錄表)、三種指紋樣子(A4紙)、指紋在哪圖片、指紋作用課件及視頻、口紅一個、溼巾每人一張(放桌中央)、提前照好每一個孩子的10個指紋印的照片(紙上要有孩子們的名字)。

活動形式:

集體、個人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看“指紋鎖廣告”,激發興趣。(3分)

引導語:嘿,親愛的寶貝們,你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另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們拍攝的一段廣告,請你們看看他們在廣告裏都做了些什麼?

提問:

1.小朋友,誰能來說一說,裏面的那個小朋友使用什麼方法打開的門?(用手指頭)

2.另外的兩個小朋友學他用手指開門,他們打開沒有?(沒有)誰知道爲什麼?

二、展開:

1.指紋認知、遊戲鞏固。(17分)(重點)

(1)認識指紋。(9分)

過渡語:恩,小朋友們的答案都各不相同,相信當我們這次的活動結束後,你們就知道爲什麼啦!嗯...那我們的指紋在哪呢?(手上)對,確切的說是在手指肚上(出示課件,清楚展示指紋的所在地。)(如果有小朋友問:手掌上也有指紋,解釋爲“手紋”。)你的指紋在哪裏啊?伸出來看看。

提問:請你看看你的指紋長得一樣嗎?(請一個小朋友說“看不清楚”。)

引導語:哦,有一個小朋友說指紋一圈圈的太密了,看不清楚,那我們得想一個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提問:請小朋友們看看桌子上的材料,誰能用這些材料想一個好辦法幫幫大家?(如果幼兒說到,師可及時請他到前面示範印指紋的方法,評價道“這個辦法很好,很方便,又容易分辨是哪個手指的指紋,你可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幫了大家,真棒!”)

提要求:請小朋友們按過印泥之後,在左右手相應的手指指紋處按上你的指紋,當你一隻手全都按好後,請拿溼巾清潔,然後換印另一隻手。好,小椅子輕輕轉向小桌子,我們看看那個小朋友的操作又快、又安靜,預備:開始。(幼兒操作“印指紋”,師巡迴指導。)

操作後,提問:請看看你的指紋長得一樣嗎?(不一樣)你來說說,你的指紋有什麼樣子得?

鬥形紋——幼:一圈一圈的。師操作電腦,出示“鬥形紋”。

提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長得一圈一圈的指紋像什麼?(小朋友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

小結:像這樣一圈一圈的指紋叫做“鬥形紋”。請跟我說一遍。

箕形紋——幼:像滑梯。師操作電腦,出示“箕形紋”。

提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指紋像什麼?

小結:像這樣像滑滑梯又想一條小路的指紋叫做“箕形紋”。請跟我說一遍。

請仔細的觀察一下你的指紋除了這兩種樣子還有別的樣子嗎?(老師知道井慧琳小朋友一個手指的指紋長得是這樣的,就像一個小山丘,出示“弓形紋”圖片。)這樣的指紋叫做弓形紋。

小結:小朋友,通過你們剛纔的觀察,發現了人們的指紋大體分爲“鬥形紋、箕形紋、弓形紋”三種。鬥形紋就像是一個一個的橢圓形套起來似得;箕形紋像一個滑梯歪向了一邊;弓形紋像有一個起伏的小山丘。一般我們的指紋“鬥形紋和箕形紋”比較多,而弓形紋很少,一般只佔2.5%,就是說100個指紋裏只有2個或3個弓形紋!

(2)遊戲鞏固。(3分)

過渡語:你們可真棒,一下子就認識了指紋朋友,那讓我們來玩個好玩的遊戲吧——“看誰反應快。”

遊戲玩法:每次請十個小朋友上前,分別聽老師的口令“搶拿”指紋。如:小朋友們準備好,看誰反應最最快!(鬥形紋)分別三種都練習,全體小朋友分三組上臺玩遊戲。

(3)認識自己的指紋。(滲透數學)(5分)

過渡語:剛纔小朋友們在開心的遊戲中分別找出了鬥形紋、箕形紋和弓形紋,真不錯!那你們知不知道你們自己的小手上那10個指紋裏有幾個鬥形紋、幾個箕形紋、幾個弓形紋啊?那讓我們仔細的觀察一下,數一數吧!好,下面先請小朋友們來數一數你們的10個指紋裏有幾個鬥形紋?一定要仔細、耐心的觀察哦!加油吧!(幼數,師巡迴指導)

提問:誰想來說一說,通過你的觀察,你有幾個鬥形紋?(7個)

呀,數量還真不少呢!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XXX的鬥形紋是不是7個?(大屏幕出示提前準備好的指紋照片。)請幼兒一起來當裁判看看小朋友們觀察的對不對。(約請三名幼兒,分別讓找三種指紋。)

小結:剛纔通過小朋友們的觀察,我們都認識了自己的指紋,真棒!那我有一個疑問了,你們覺得我們每個人的指紋有長得一摸一樣的嗎?(提出預設問題)

2.對比指紋、瞭解獨特性。(3分)

提問:誰想來說一說你的看法?(快速多請幾個幼兒說,師不做評價。)

引導語:小朋友們的意見都不一樣,我知道你們把爸爸媽媽的指紋也帶來了,那讓我們先把自己的指紋和爸爸媽媽的指紋對比一下,看看有長得一樣的指紋嗎?再和身邊的小朋友比一比,有一樣的指紋嗎?

提問:誰有結果了?誰想來說一說一對比的結果?

小結:我們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我們的長相一樣,雖然都有眼睛鼻子嘴,但是沒有人長得一樣,雖然我們的指紋只有鬥形、箕形、弓形三種,但是沒有一個人的指紋是一樣的!小朋友,你們知道了嗎?

3.擴展知識、瞭解指紋的運用。(5分)

過渡語:既然我們的指紋具有獨一無二的特點,那你覺得人們可以利用指紋來做些什麼?(幼兒自由答。師:恩,你真聰明,會學以運用,知道了剛纔那個小朋友用指紋開鎖的奧妙;呀,你知道的可真不少;你是怎樣知道的?)對於小小的“指紋”,人們利用它的特點發明瞭許多的奇思妙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課件:指紋鎖、指紋付錢、指紋手機、指紋汽車、指紋電腦、指紋破案...)

小結:這些是人們通過自己的智慧,運用科學制造的一些方便與人們生活的科技產品,厲不厲害?那你們知道嗎?指紋雖小,它還能看病呢,在中醫理論中,對小朋友的診斷特別有效,例如:指紋顏色變淡了,這就說明你的身體變得虛弱了,已經開始營養不良;如果指紋變成鮮紅色,那就是你感冒、發熱、咳嗽等病的初期;如果指紋變成紫紅色,那你的就有可能變爲高熱、咳喘的支氣管肺炎等病。神不神奇啊!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關於小小指紋的奧祕,那等有機會讓爸爸媽媽帶你去南京的“中華指紋博物館”去看看吧!

三、結束:(2分)

過渡語:咦,老師又要提問了。人的身體除了指紋不一樣,你知道還有哪些紋是不一樣的嗎?

幼:掌紋、腳掌紋、腳趾紋...

師:老師還知道一個,那就是“脣紋”,也就是我們嘴脣上的紋路,你們相不相信啊?那好,就讓楊老師和劉老師畫個口紅,印兩個漂漂亮亮的脣紋印給你們瞧瞧!

師印脣紋... ...(增加快樂氣氛。)

小結:其實,人的身體上指紋、掌紋、腳掌紋、腳趾紋、脣紋等等都是不一樣的`,這都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獨特密碼,希望我班的小朋友們將來能夠成長爲科學家,去探索更多的人體奧祕!那今天回家以後,我們就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來比較一下是不是這些紋路都是不一樣的呢!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及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用心的,但是經過上課之後,讓我又有了幾點新的想法:

1.活動的導入。

導入部分我原來的引導語較爲平淡“今天老師帶來了另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們拍攝的一段廣告,請你們看看他們在廣告裏都做了些什麼?”激發幼兒的興趣欠。如果我設計爲: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師伸出手指問幼兒,幼兒即興回答。)這樣的提問設疑,可以使幼兒發散思維的大膽去想、去說,因爲誰也不知道老師到底想說“手指”是什麼,這樣的問題還能夠與“導入視頻”中的環節吻合,既能夠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能夠與視頻巧妙的結合!

2.幼兒操作“印指紋”部分。

因這是科學活動,幼兒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則,我考慮到可以在探索環節整合“數學領域內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領域”,卻沒有適時的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點,所以使得印“指紋印”的環節顯得很拖拉,而且不僅時間很長、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兒的指紋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導致了後面的點數環節出現脫節,可見,讓幼兒自己印指紋印是不太合適的。不如就讓幼兒用放大鏡來直觀的觀察自己的指紋,然後將觀察到的記錄到記錄表上,這樣或許在節約時間的同時,能夠讓人覺得本節課是由科學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動而呈現出閃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兒已會識字的能力。

在認識指紋的環節中,我本想有一環節是請幼兒根據指紋的樣子,爲三種不同的指紋起名字,從而起到發散幼兒想象力的目的。結果,在出示指紋圖片時,下方寫上了指紋的名字,孩子們還沒有來得及發散思維,就被指紋的“正確”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僅沒有展現出“發散幼兒想象力”的閃光之處,還適得其反,顯得老師不夠靈敏!

總之,本次活動經過了反思後,覺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夠改進的地方,我將會在今後繼續將本次活動完善,並嘗試試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泥鰍外形特點及與生活環境的關係,對自然生物感興趣。

2.願意用各種材料進行操作,感受光滑與摩擦。

3.敢捉、玩泥鰍,體驗快樂。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在班級的自然角中飼養泥鰍,開展事先的觀察活動。

2.關於泥鰍黏液知識介紹的視頻。

3.泥鰍若干,養在幾個大盆中。

4.捉玩泥鰍的工具與材料:煤灰、沙子、抹布、手套等。

活動過程

一、徒手玩泥鰍,感知泥鰍的外形特徵

1.第一次玩泥鰍:

教師引出活動主題:讓我們一起去和泥鰍玩玩,看看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

(1)幼兒自由捉玩泥鰍,教師巡迴參與及指導。

重點:教師引導部分膽小、怕髒的幼兒逐漸敢於觸碰和捉玩泥鰍,並鼓勵幼兒間用語言交流、描述玩泥鰍的感受。

(2)玩泥鰍後,師生共同分享趣事。重點突出:幼兒自我感受泥鰍的特性,學習相應的詞句,如滑溜溜、很黏、調皮地逃來逃去、不停地滑落等。

2.第二次玩泥鰍:

(1)教師提出探索重點:試試怎樣才能用手捉住泥鰍,不讓它滑落。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捉泥鰍的方法,並及時請成功者介紹並及時請成功者介紹並展示徒手捉住泥鰍的方法,如捏緊、貼臉盆壁移動、兩手捉等。

(3)教師再次提出捉玩泥鰍時的觀察重點:泥鰍這麼調皮,它身上有什麼祕密讓我們難以捉住它?大家來找一找。

集中反饋觀察信息,請有相關知識的幼兒進行介紹,並結合看知識光碟進一步瞭解黏液的形態及作用。

(本節重點:讓幼兒在看、玩、捉的過程中瞭解泥鰍不易捉住的原因,如泥鰍的體型細長、身上的黏液溼滑等,並能用形象化的語言進行描述,爲下一環節嘗試用各種材料增加摩擦力捉住泥鰍打下鋪墊。)

二、使用材料捉泥鰍,感知光滑與摩擦

1.幼兒敘述經驗:生活中,大人們是怎樣捉住泥鰍的。

2.出示各種材料(沙子、煤灰、抹布等),教師介紹,幼兒指認。

3.幼兒分散自由試用材料,教師巡迴瞭解信息。

4.交流梳理:說說用了哪種材料或工具,怎樣使用這些 工具捉住泥鰍的,爲什麼能捉住。(讓成功者演示)

5.比較所使用的材料及捉的方法,瞭解摩擦力的現象。(使用材料,增加了摩擦,就比較容易捉住泥鰍。)

6.借鑑別人的方法,再自由使用材料捉捉、玩玩,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本節重點:讓幼兒在使用各種材料與工具時,感覺到手感不像先前那樣光滑,似乎變得粗糙,這就是增加了摩擦力。意在通過運用材料捉泥鰍.感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給人帶來的便利。)

三、戴手套捉泥鰍比賽

1.教師出示勞動手套,幼兒說說爲什麼要戴手套捉。

2.幼兒戴手套自由捉玩泥鰍,教師巡迴,鼓勵幼兒捉得又快又多。

3.請幾名幼兒進行戴手套捉泥鰍比賽,最後比比誰多誰少,並找找原因:大家都戴一樣的手套,爲什麼捉的數量又不一樣呢?(鼓勵幼兒在捉泥鰍時要膽大心細,眼捷手快。)

(本節重點:戴相同的手套提泥鰍,但捉住的數量卻不一樣,由此引導幼兒思考,除了使用增加摩擦力的材料,還有其他很多因素影響捉泥鰍的效果,比如膽量、運氣、靈敏度等。知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除了運用合適的工具與材料,還要依靠自己的膽量、睿智等。)

四、活動結束

讓幼兒說說泥鰍是屬於哪一類動物.這類動物有哪些相同的特點。(幼兒經驗反饋,教師不作評述。)

(本節重點:讓幼兒憑藉對泥鰍的認識,自由說說泥鰍的類別。教師重在瞭解幼兒對動物歸類的原有經驗,爲下次繼續認識泥鰍,並與其他相類似動物進行比較、歸類打下鋪墊。)

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強調的是孩子藉助於教師的指導和自身所從事的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操作和感知,不斷髮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孩子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斷嘗試中取得成功,最終獲得知識。

小百科:泥鰍的身體表面沒有魚鱗,但卻有黏黏、滑滑的黏液。泥鰍、鱔魚、鰻魚這些表面有黏液的魚類,一般都是沒有魚鱗的,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知道和推測,這種黏液肯定是取代魚鱗成爲了它們的保護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常常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片作爲操作材料,藉助拼圖、搭房子等情境引導幼兒感知圖形之間的組合關係。雖然在這樣的活動中大班幼兒也有參與的熱情,但總感覺活動缺乏新意與挑戰性。

最近班上的幼兒熱衷於玩一種叫汽車迷宮的玩具,這種玩具由遊戲板、建築塊、一輛紅色轎車和多輛警車組成。遊戲玩法爲:將建築塊搭成高低不同的房子,佈置在遊戲板的不同位置,以形成不同佈局的小區,紅色轎車爲被小偷偷竊的汽車,警車則要在小區裏嚴密堵截紅色轎車,不讓它逃離。這種玩具給了我啓發,我想大班幼兒對追逐、抓捕壞人的情節非常感興趣,如果將深受幼兒喜愛的黑貓警長形象與有趣的抓壞人情節結合起來,定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基於這樣的想法,我設計了“警車巡邏記”這個活動,以幫助黑貓警長抓捕小偷爲情境進行圖形組合的教學。爲了讓整個活動更富有挑戰性,我在設計小區地形圖時蘊含了讓幼兒探索多種圖形組合方式的教育目標,這對於拓展大班幼兒的思維能力有着一定的促進作用。

目標:

1.能按照小區地形圖的要求選擇適當的圖形進行組合匹配。

2.能探索出多種圖形組合方式並記錄。

3.能積極動手動腦,感受拼圖的樂趣。

準備:

1.教具:地形圖,六張不同顏色的警車巡邏區域圖。大記錄單。

2.學具:人手六張不同顏色的警車巡邏區域圖,小區地形圖,記錄單,彩色筆。

過程:

一、學習按照小區地形圖選擇單張警車巡邏區域圖進行填空匹配

1.以故事情境導入,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動物王國最近出了一件怪事,大家放在小區裏的汽車常常莫名其妙就沒了。黑貓警長爲了保護大家的安全,決定購買警車加強巡邏。黑貓警長購買了幾輛警車呢?

2.出示圖一——六張警車巡邏區域圖,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它們的外形特徵。

師:黑貓警長購買了幾輛警車?(六輛。)你怎麼一下子就看出來是六輛警車呢?(有數字。)這個數字在這裏表示什麼意思?(警車的編號。)

師:每張警車巡邏區域圖上都有一些方格,一個方格表示一塊地方。你知道1號警車需要巡邏幾塊地方嗎?還有哪輛警車也是需要巡邏四塊地方的?3、4、5號警車需要巡邏幾塊地方?

師:這六輛警車的巡邏路線都相同嗎?有沒有巡邏路線和巡邏地方都相同的警車?

3..出示圖二,引導幼兒根據圖中空缺的地形,選擇合適的警車巡邏區域圖進行匹配並覆蓋。

師:這裏有個小區,黑色的地方表示樓房,白色的地方是需要巡邏的空地。想一想,這個小區適合派哪輛警車去巡邏,要求將每塊空地都巡邏到。

(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集體驗證是否正確。在這次操作中,教師可引導幼兒發現適當地旋轉相應的警車巡邏區域圖,就能讓它與小區中的空地完全吻合。)

二、學習運用兩張警車巡邏區域圖進行組合並填空匹配

1.出示圖三,引導幼兒觀察與討論。

師:這裏還有一個小區,我們來看一看它需要警車巡邏的空地有幾塊?派一輛警車夠嗎?你覺得需要幾輛?哪兩輛警車合作就能完成巡邏任務呢?

2.請個別幼兒操作並集體驗證。

三、探索多種組合方式,完成小區巡邏任務

1.出示圖四,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黑貓警長接到報告,有一個形跡可疑的人開着一輛紅色汽車躲在小區的角落裏。這個小區很大,黑貓警長不知道該怎樣安排巡邏警車。現在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圍堵這個可疑的傢伙,並且將想好的辦法記錄下來。

2.出示記錄單(圖五),引導幼兒觀察。

師:左邊是小區地形圖,右邊有三排數字。第一次,你是用哪幾輛警車巡邏圍堵住小偷的,就在第一排相應的數字上畫個圈。黑貓警長希望每輛警車都有機會出去巡邏,所以請你們多想幾種方法來圍堵小偷。如果你們想出了第二種方法,就在第二排相應的數字上畫個圈。看誰的方法多,而且記錄得正確。

3.幼兒操作,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拼圖方法與其記錄方法是否一致,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完成任務。

四、展示與交流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並進行集體驗證。

師:誰來介紹自己的方法?這三輛警車真的能圍堵住小偷嗎?哪些小朋友也用了這樣的方法?請拼給大家看一看。(集體驗證後教師將所用警車的編號記錄在大記錄單中。)

師:還有誰的方法和他不一樣?你用了哪幾輛警車?誰也用了這樣的方法?(集體驗證後教師將第二種方法記錄在大記錄單中。)

師:我們一起看看還有哪輛警車沒有出來圍堵小偷?你們能不能讓它也參與到這個任務中呢?誰有辦法?

2.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共想出了幾種圍堵小偷的方法?是不是隻有這幾種方法呢?我們下次再來想更多的辦法。今天我要將這張記錄單帶給黑貓警長。它一定非常高興。謝謝小朋友!

反思:

大班數學活動“警車巡邏記”經過多次修改,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這一過程中,筆者體會到以下幾點很重要。

1.巧妙的教學具設計

首先,不同顏色的警車巡邏區域圖便於幼兒區分。在最初的設計中,巡邏區域圖片的顏色是相同的,雖然每張卡片上也標有數字,但不夠明顯,幼兒記錄時容易發生錯誤。於是,我將警車巡邏區域圖設置成六種不同的顏色,把它們放在白色地形圖上顯得非常醒目,幼兒很容易區分。

其次,能活動的警車編號牌便於幼兒辨認數字。在操作過程中,由於幼兒要不停地擺弄、旋轉警車巡邏區域圖,導致卡片上的數字常常發生傾倒翻轉的現象,不利於幼兒正確辨認數字。因此,我在編號牌正反兩面都標上數字繫上繩子,並粘貼在警車下。這樣,無論幼兒如何旋轉,都能讓數字保持直立狀態。

第三,簡明實用的記錄單有助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實現教學目標。爲了突出教學目標,降低記錄難度,我在記錄單上提供現成的數字,幼兒在記錄時只要在相應的數字上記錄所用的警車編號即可。考慮到有多種解決方法。因此記錄單上有三排加了方框的1~6的數字。只提供三排數字是因爲我班中等能力的幼兒大都能夠想出2~3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弱的幼兒至少也能想出一種方法,不會產生太大的壓力,而能力強的幼兒則可以用兩張記錄單記錄更多的方法。另外,我還在每行數字外加上了方框,以提醒幼兒不要錯行記錄。

2.循序漸進的環節設計

在該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來幫助幼兒由淺入深地進入角色,以幫助黑貓警長解決問題。

首先,認識警車巡邏區域圖。知道圖上的數字表示警車編號,觀察比較每張警車巡邏區域圖的外形及方格數量。

其次,瞭解規則與玩法。第一張小區圖是幫助幼兒認識地形圖,知道通過適當地旋轉警車巡邏區域圖能使之與巡邏地點完全匹配:第二張小區圖是幫助幼兒發現兩張警車巡邏區域圖通過組合可以匹配空地較多的小區:第三張小區圖是引出最終任務——用三張卡片組合圍堵小偷並進行記錄。

第三,獨立操作,解決問題。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實際操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做的是:關注幼兒的拼圖方法與記錄方法;鼓勵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給予無法解決問題的幼兒一些提示,讓他們也有機會獲得成功。

第四,介紹方法,集體驗證。這個環節主要是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的方法。如果幼兒能力強,還可以發現這些方法中隱含的規律:如空地有十個方格,某三輛警車的巡邏圖合在一起正好也是十格:因爲4號和5號警車巡邏區域圖完全一樣,因此4號(5號)車替換成5號(4號)車是可行的。當然,這要看幼兒的實際能力,對於能力一般的幼兒來說,只要交流多種方法並進行集體驗證即可。

3.先做加法再做減法

教師不僅要善於做加法,也要善於做減法。所謂的加法,是指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梳理出該活動內容可被挖掘的所有教育元素。如該活動包括學習多種圖形組合的方法、探索記錄警車圍堵小偷的方法、發現解決方法的規律,等等。所謂的減法是指教師對若干教育元素進行篩選,留下符合幼兒能力水平的內容,刪去超越幼兒能力範疇的內容,即使是教師認爲很有意義和價值的內容。在原先的設計中,我試圖讓幼兒既記錄警車的編號,又記錄警車巡邏區域圖排列在小區中的位置,結果給幼兒帶來了困難。他們既要面對圖形組合的新問題,又要面對雙重記錄的難題,從而未能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我們要善於做減法,聚焦教育目標,努力追求教學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造火車

【說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他們活潑,對此非常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且處於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數量詞的掌握、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爲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通過幼兒最喜歡的遊戲,讓幼兒在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數量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的語言領域目標要求及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

2、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3、引導幼兒練習正確使用數量詞。

這三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上,”從第一、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活動將難點定在“正確使用數量詞,”從以下幾點突破:

1、讓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討論圖片上物品名稱。

2、做遊戲“玩轉盤”“造火車”

【活動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爲了讓幼兒不再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爲主動吸收,我整合了區域活動,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發發展,因此,我在區域中準備了:美工區:投放白紙、彩筆。閱讀區:投放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的圖片。

(二)、知識經驗準備:利用各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豐富詞彙和生活經驗。

(三)、物質準備:

1、老師、幼兒、家長共同蒐集各種物品名稱圖片佈置一個“物品展覽館”

2、轉盤,上面貼有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

3、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反貼在黑板上。

這些準備,一是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幼兒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便於幼兒在和同伴討論中大膽、自主、快樂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動中突破難點,便於幼兒理解。

【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遊戲的活動價值,採用遊戲組織教學,運用了觀察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師說教的傳統形式爲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用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在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理念,將各領域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領域中滲透社會領域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在玩轉盤和造火車遊戲中讓幼兒感受數量的概念,在音樂遊戲開火車中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設適宜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看看、說說、聽聽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數量詞。

【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6分種)

帶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啓發幼兒相互討論,圖片上都有什麼?

此環節中,教師爲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同伴之間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在交流中獲得新的知識。

(二)、遊戲:玩轉盤(8分鐘)

轉盤上是一些圖片、上面分別畫着數量不等的蘋果、書本、眼鏡、尺子、樹、電視機等物品,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指針指到哪張圖片,幼兒就說出它的名稱並在前面加上數目和單位,如:一輛汽車等。

此環節讓幼兒分組進行,每組一個轉盤,儘量讓每個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都參與活動,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

(三)、遊戲:造火車(8分鐘)

一名幼兒做“火車頭”,“火車頭”拍手念兒歌“嗨嗨,我的火車就要開”小朋友就問“哪裏開?”

火車頭回答“***小朋友那裏開”,被“火車頭”點到名字的幼兒到黑板前翻一張圖片並快速說出圖片上的物品,前面要加上數量和單位,如:五頭牛等,說對的幼兒站在“火車頭”後做一節車廂,說錯了,坐回座位,“火車頭”重新尋找車廂。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通過遊戲的形式,練習正確運用數量詞,並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四)、聽遊戲音樂“開火車”(3分鐘)

幼兒隨音樂自由組成幾節火車做動作,並隨音樂將火車開出活動室。

【說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準確運用數量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來源:

信是人類用來交流思想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人類生活中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幼兒在以往的生活中,已經有了關於"信"的朦朧的經驗,本活動將帶領他們進一步體驗、探索和嘗試。一方面幫助他們瞭解如何通過特定方式傳達信息、表達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幼兒口語聽說和前閱讀、前書寫的能力。

  設計思路:

對於幼兒來說,讓他們體驗寫信、寄信、送信的樂趣,遠比教他們什麼是信,什麼是郵票更有意義。所以,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充分考慮的是幼兒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在教師的支持、鼓勵和引導下,自發的去探索、發現,獲取一些相關知識,促進其能力的發展。本活動利用角色扮演,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利用生動有趣的圖畫形式,表現書信的基本格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知慾;通過材料的供給,讓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快樂,感受樂趣。

教師還通過活動的延伸,促使幼兒對"信"有進一步探索,瞭解現代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新形式的"信",引發他們對信息世界的好奇與思考。探究科技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關注不同的信息傳遞方式及其變革,激發他們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信件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圖的含義,體驗獲取信息的快樂與成功。

2、知道寫信所需的工具(信紙、信封、郵票等)。

3、瞭解信及信封的基本格式,能用文字加繪畫的方式寫回信,體驗寫信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信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知道信有傳遞信息的功能。

2、情境準備:將活動室的門貼上小狗的頭像以及小狗家的地址和門牌號,表示這就是小狗的家。

3、教師自制的PPT課件《一封信》 ,錄製好小熊讀信的錄音。

4、爲每個幼兒準備一封與教師PPT課件內容相同的信,準備一個相同內容的大信及信封給教師。

5、爲幼兒準備寫回信所需的:信紙、信封、筆(鉛筆和水彩筆)、郵票、以及小狗家的地址、小熊家的地址、收信人(小熊的頭像)、膠水等若干。

6、小狗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玩遊戲《開火車》,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先組織幼兒在室外玩《開火車》的遊戲,活動室內另一名教師則在幼兒的椅子上放上事先準備好的信。待信放好後,教師就可以將幼兒帶入活動室了。

教師拿出小狗的頭飾並請幼兒戴上,告知幼兒遊戲的玩法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遊戲玩法:教師扮小狗的媽媽,幼兒扮小狗。

師:寶寶們,媽媽今天要帶你們一起去旅行,好嗎?(幼兒一個跟在一個的後面,隨媽媽玩遊戲。)教師帶領幼兒自由的行走,邊走邊念兒歌:小乖乖,快快來!我們的火車就要開。嗚--幼:開哪裏?師:開北京。幼:誰來開?師:我來開。(教師更換不同地點,遊戲反覆進行。)二、導入活動。

1、進入故事情境,引出信。

師:寶寶們,我們的旅程已經結束了,現在,媽媽帶你們回家吧!(教師將幼兒帶入活動室。在進入活動室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門上的頭像、地址和門牌號。)師:寶寶們,我們已經到家了。現在,我們各自找個位置坐下吧!(幼兒找座位坐下,發現了問題。)幼:老師!你看,這是什麼?

師:這是一封信,我也收到了一封信。

幼1:怎麼會有信呢?

幼2:這是誰的信呀?(幼兒自由討論)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搜尋信封上所反應的信息,體驗收到信的快樂。

師:你們看,信封中間有一個頭像還有一個"收"字,這表示什麼意思呢?

幼1:是小狗的頭像。師:誰是小狗呀?

幼2:我知道了,這表示是給我的信。

師:對了,這就是一封給我們的信。

三、引導幼兒讀信。

1、激發幼兒讀信的興趣。

師:這封信是誰寫的呢?讓我們打開信封,一起來看看吧!(幼兒和教師一起打開各自的信封)幼:老師,信封裏有張紙。

師:這個叫信紙,是寫信用的。讓我們看看信上是怎麼說的?

幼1:老師,紙上什麼都沒寫,只有圖。

幼2:老師,信上怎麼沒有字呢?

2、引導幼兒對信件內容進行探索、討論的活動。發展它們的想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師:這些畫是什麼意思呢?你能看懂嗎?這些畫想要告訴我們什麼?你能猜出來嗎?你能讀懂它的意思嗎?讓我們來一起仔細的看看吧!(給幼兒探索、猜測、討論的空間)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探索結果大膽地表述出來。

師:誰來說說,你都看到些什麼?又知道些什麼?把你看到的和知道的講給大家聽聽。(請個別幼兒對自己的理解進行表述)四、教師播放幻燈片,帶領幼兒共同觀看閱讀,幫助幼兒理解信的內容。

1、教師播放幻燈片2 ,將幼兒探索得出的結果集中反饋到PPT課件中。

師:誰來說說信中的這些圖表達的是什麼意思?(請個別幼兒回答)待幼兒回答正確後,教師將文字置於信中圖的位置。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冬日暖陽,喜歡在暖陽下活動。

2、對人們利用太陽取暖的方式感興趣。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找一塊陽光充足,便於幼兒圍坐在一起討論的地方。如戶外木地板區、草地等。

【活動過程】

一、自由結伴曬太陽。

1、帶幼兒到室外去找找陽光。

師:上次我們一起到戶外,體驗到冬天的風吹在身上很冷。今天我們一起去尋找冬天的太陽,感受有什麼不一樣。

2、在操場上,幼兒自由結伴,尋找陽光充足的地方,享受冬天的太陽。

師:你找到太陽了嗎?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曬曬太陽,讓陽光抱抱你。

幼兒曬曬太陽,和好朋友輕鬆愉快地聊天,或是自由地在陽光下追逐遊戲。

二、感受暖暖的陽光。

1、沐浴在陽光下,感受身上暖暖的。

——選一個陽光充足的地方,大家圍坐在一起集中交流曬太陽的感受。

——幼兒互相摸一摸衣服、頭髮,感受到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師:你喜歡曬太陽嗎?冬天的太陽曬在身上是什麼感覺?(暖洋洋、暖和、很舒服)

2、欣賞兒歌《冬天的太陽》

——師:小朋友喜歡太陽,小動物也喜歡太陽。我們一起來欣賞兒歌《冬天的太陽》吧!

——師:我們班裏哪位小朋友特別喜歡曬太陽?笑臉是不是紅彤彤的?山上是不是暖洋洋的?

——教師和幼兒一起改變兒歌,唸到小猴和小羊時,換成兩個小朋友的名字。

三、討論怎樣利用太陽取暖。

1、教師和幼兒一起看幼兒用書。

2、討論:冬天,還有什麼東西需要曬一曬?

【活動反思】

爲了讓幼兒更深刻的感受太陽,我把教學地點定在室外,原本以爲這樣會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熱情,但在活動開始以後我發現效果並不好。因爲換了一個環境,幼兒可能以爲並不是在上課,部分幼兒始終沒有把思緒拉回到教學活動中,整個氣氛很散漫,回答問題也不積極。看到這樣的情況我開始緊張了,沒有及時調整課堂氣氛,以後在應變能力上還應加強。

整個活動過程時間偏短,內容偏少,備課時沒有設計的更加充分。在讓幼兒學習“暖和”這個新詞的時候,講的不夠詳細,應該再多學幾遍,在後面的活動中也應該多提幾次,讓幼兒有更深刻的記憶,這些我都做的不夠好。在給幼兒講曬太陽的好處時語言太過書面,比如“骨骼”、“細菌”這樣的詞語他們很難理解,應該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傳授知識,這樣才能提高類似這樣的社會活動的教學質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寫出相應的合成式。

2,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教學準備:

大頭子兩個;小骰子,筆,記錄紙,五角星若干。

教學過程:

一 看骰子

———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在哪裏看到過?

———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由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 玩骰子

———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看骰子

應該看最上面)

———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多少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

圓點合在一起數出來)

———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

———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象剛纔老師一樣擲骰子並寫出合成式。

———老師交代操作要求後幼兒進行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操作要求: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兩個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後輕輕的擲在桌子上,請另一個小朋友寫出合成式。擲骰子的小朋友檢查他寫得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一顆五角星。然後換一個人擲骰子,繼續操作。)

———請小朋友把他們的記錄紙拿上來,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獎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 遊戲:擲骰抱團

———老師擲大骰子,小朋友根據骰面上的點數幾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活動反思:

這個環節需要小朋友自己來觀察形狀和顏色,所以較上個環節來說難度又增強了,目的讓幼兒探索、比較翻出相對應的圖形。在讓幼兒在遊戲中接觸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