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7篇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編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和判斷,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判斷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材料:綢帶,紙(圓行,正方形,長方形),等分練習紙。

2、工具:筆,剪刀,直尺。

三、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

1、“小朋友,今天老師的頭髮有什麼變化嗎?(扎兩個辮子)我還要給兩條小辮紮上漂亮的綢帶,現在只有一根綢帶,怎麼辦才能扎兩根小辮呢?”

2、組織幼兒討論,等充分表達意見後,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注意觀察。

3、 把綢帶兩頭對摺,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次環節以形象直觀的具體事物——綢帶爲材料,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並提出問題,讓幼兒開動腦筋,幫助分綢帶。通過把操作的過程與結果展現給幼兒,使幼兒初步認識“二等分”這一概念。

(二)操作探索操作。

1、爲幼兒提供圓形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等觀察。

2、組織幼兒討論等分方法。

3、小結:把圓形對摺,然後剪成一樣大小的兩份,叫二等分。使幼兒進一步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4、操作驗證材料的二等分。 “怎樣讓別人相信你的兩份紙是一樣大的呢?”(疊在一起比較) “這兒有個好聽的詞,叫“重疊””。

學習詞:“重疊” 。

5、討論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1)請幼兒把剪開後的兩部分與原來的材料作比較,看它們有什麼不同。比一比,等分後的部分是否一樣大,以及原來的圖形和分後的每一部分哪個大?哪個小?

(2)總結:二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 *此環節讓幼兒開動腦筋想出對摺的折法來二等分圓形,得到一樣大小的兩份,然後通過驗證來證實二等分和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充分感知二等分的實際含義。

操作二:

1、爲幼兒提供正方形,長方形材料,考慮有沒有其它對摺的辦法來二等分正方形、長方形。

2、幼兒操作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3、請幼兒介紹新方法。

4、教師小結:向幼兒介紹講清對角線折、對角折的方法。請沒這樣折過的幼兒重新試一次。*此環節提供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紙,讓幼兒操作,探索多種二等分的方法,給幼兒增加了難度,有個別能力強的幼兒能想出對角線折的方法二等分,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能激發幼兒積極性和獨創精神。教師讓沒有嘗試對角線折和對角折的幼兒一個充分學習的機會,再次鞏固新的二等分方法。

(三)鞏固練習:遊戲方法。

教師把各種幾何圖形等份成二份,一份在桌子上,一份在參加遊戲的幼兒手中。幼兒四散找到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樣大小的圖形,並把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看誰找的又快又對。

1、教師講評幼兒的活動結果。

2、幼兒展示自己拼貼的圖形。

此環節爲幼兒鞏固二等分的知識而設計,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判斷,選擇正確的二等分圖形。

四、活動延伸:

正方形的紙能二等分,它還可以進行四等分,八等分呢,怎麼分呢?開動腦筋想想辦法。 *次環節給幼兒思維拓展的空間,爲學習四等分作鋪墊。

五、活動評價:

隨着年齡的提高,大班幼兒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對圖形進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幫助老師分綢帶入手,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接着圍着圖形層層展開活動。整個活動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原則,並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探索操作,對認識新事物具有積極意義。第一環節提供圓形可學習用對摺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第二環節提供長方形、正方形,幼兒憑自己地思維能力選擇二等分地方法,在講解中學習多種二等分地方法。第三環節,要求幼兒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練習,加以鞏固。第四環節,使知識能力得到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主動參與探索,用各種方法瞭解旋轉。

2、能大膽嘗試讓紙條旋轉起來的方法。

3、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幼兒回家收集會旋轉的玩具。

2、生活中能旋轉的玩具圖片製成課件。

3、旋轉的玩具若干:旋轉飛機、陀螺、風扇、呼拉圈等。

4、畫有實線的長方形和有圓心的圓片紙片人手一份、剪刀、牙籤、回形針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T:你知道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會旋轉嗎?爲什麼會旋轉呢?

1、根據幼兒回答演示課件。

2、這些物品怎麼會旋轉起來的?

二、玩能旋轉的玩具,瞭解玩具的旋轉

T:今天,我們帶來了許多玩具,它能不能旋轉起來?爲什麼能旋轉起來?

我們來玩一玩,發現讓它旋轉起來的祕密。

三、小結:旋轉的玩具真好玩

T:你的玩具有沒有旋轉起來,怎麼會旋轉起來的?

小結:因爲他們都有一箇中心點。

四、嘗試操作:我來做旋轉玩具。

1、T:這兒一張長方形的紙條和圓片紙,你能讓它旋轉起來嗎?請你來試一試。

2、幼兒操作

幼兒小結:T:紙條爲什麼不能旋轉能?請幼兒自由回答並示範給大家看。

3、探索怎樣讓紙條和圓片旋轉起來。

T:紙片上有什麼,你們發現了嗎?你覺得要讓你的紙片旋轉起來,需要什麼材料?

教師小結:要讓紙片旋轉起來,首先我們要找到他們的中心點,我會提供給你們剪刀、回形針、牙籤,結合這些材料找到他們的中心點,你的紙片就會旋轉起來。

五、幼兒再次操作。

幼兒經驗交流分享:我是怎樣讓紙片旋轉起來的!

六、幼兒自主玩或交換玩:我的旋轉的玩具真好玩

活動建議和延伸:

1、家園共育

家長帶着孩子尋找生活中能旋轉的玩具、物品等積累有關物體旋轉的經驗。

2、環境創設

(1)主題環境:提供各種旋轉物體的實物及圖片

展示幼兒手工製作的成品

(2)科學探索區:提供多種能旋轉的玩具:陀螺及各種旋轉玩具

3、活動延伸

手工區:提供畫有實線和中心點的長方形及圓片紙;回形針、小夾子、牙籤等供幼兒活動結束後繼續操作。

4、日常活動

引導幼兒繼續尋找生活中會旋轉的玩具及物品。

活動反思:

在上本課時,教師應注意準備稍微結實一點的線,不能太細,準備的鈕釦要稍微大一些且是2個孔或4個孔的,在用線穿孔時教師應做詳細的指導說明,不然幼兒自制的玩具就沒有辦法轉起來。美術教學過程主要是在教師的啓發和指導下幼兒積極參與體驗美術的過程,沒有幼兒的主動、熱心的參與,就沒有真正的美術課堂教學。本節課是一節兒童非常喜歡的遊戲課,我在上課一開始,就用自制的會轉的玩具吸引住了幼兒生,激發幼兒的興趣,並讓孩子玩一玩老師帶來的玩具,讓孩子產生非常濃厚的嘗試和遊戲的慾望,這時教師進行指導教學,讓幼兒在學習基本的製作方法的基礎上,嘗試將自制玩具進行變形、裝飾,使它更有趣味性,讓幼兒在愉悅的心情和環境中自由地玩耍,在玩耍中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整節課的評價應該是活動過程的評價,幼兒能積極地參與,快樂地活動着,這就是成功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2、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並學會記錄;

3、培養幼兒積極動腦,大膽嘗試的優良品質。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材料:

小動物卡片若干;畫有汽車的操作卡人手一份,幼兒記錄卡人手一份,糖果盒人手一份;背景圖一幅,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再過幾天就要過聖誕節了,森林裏準備搞一場大型的聖誕舞會,許多小動物都要去參加。看,長長的車隊開來了,數數來了幾輛小汽車?(6)—出示汽車操作卡。喲,每輛汽車上都有一個6,猜猜看,什麼意思?(幼兒自由表述)對了,每輛汽車上只能坐6個小動物。

(二)、基本活動:

1、來,看看你身邊的動物卡片,他們一樣嗎?(數量不一樣)

2、我們小朋友一起幫幫你身邊的小動物們,把他們一起送上汽車。記住:每輛小汽車上的小動物的數量合起來一定要剛好是6。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請幼兒說說,你的車上都坐了哪些小動物。(例:我的第一輛車上坐了一隻小白兔,5只小花貓;第二輛車上……)小組交流,個別回答。小朋友說的都很好,現在老師要請你們把送小動物的結果記錄下來。看,這是一張記錄紙,紙上畫的是6輛小汽車,和我們的小汽車排一樣的隊,(你的第一輛車上坐的是一隻小白兔和5只小花貓,你就在第一輛車裏寫上數字1和5)。幼兒對照自己操作結果進行記錄。你能將你的記錄結果告訴老師嗎?(幼兒表述,教師在黑板上記錄)、結束部分,送糖果。我們小朋友真能幹,不但幫小動物乘上了汽車,還學會了記錄,現在我們一起準備好,開上小汽車和小動物們一起去參加聖誕晚會吧。(聽音樂,幼兒做開汽車動作)晚會現場到了,看看聖誕老人今天都準備了什麼禮物?(各種糖果)聖誕老人還準備了這麼多糖果盒子,請我們小朋友幫助他來包裝糖果。記住,每個盒子了只可以裝6個糖果。你一邊裝一邊說,幾個紅色的糖果、幾個蘭色的糖果、幾個黃色的糖果,一共是6個糖果。裝好以後你可以送給周圍的客人老師檢查一下,你對嗎?如果正確了就請你把它送給聖誕老人。

注意事項:

幼兒在送小動物乘汽車時,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時間;給幼兒充分表述的時間與機會,讓幼兒在說的過程中感受數的分合;記錄活動要根據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在表述記錄結果時,讓幼兒感受到數的分合不光是兩個數字,還可能是3個或者是4個數。

活動反思:

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通過故事的情節,感知小動物尊敬長輩的行爲美以及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情感。活動的中,我在指導幼兒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內容時,拿着熊婆婆的圖片提問:“熊婆婆上車了,可是座位全坐滿了,怎麼辦呢?”接着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並學習讓座的動作:“那小動物們看見熊婆婆上車是怎麼做的?誰來學一學?” 又在此基礎上進行道德延伸:如果當時上車的是一位老爺爺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們又該怎樣說怎麼做呢?活動的最後,我進行一個遊戲“讓座”,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今天的目標,並學說“某某某,來我這兒坐”,加強對幼兒的禮貌教育,突破了重難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幼兒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間的親情,體驗"你變我變"的情趣。

2、能通過大膽想象、創編,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活動重點:

通過傾聽故事,幼兒理解故事中母子之間的親情,體驗"你變我變"的情趣。

活動難點:

能通過大膽想象、創編,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故事,各種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討論

1、小兔想離開家,它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逃跑啦!"媽說:

"你逃跑,我就追。"小兔說:"我變成小魚。"媽媽說:"我變成釣魚人。"你們知道小兔還會變成什麼?媽媽有會變成什麼?

2、引導幼兒討論

"小魚"和"釣魚人"、"老鼠"和"貓"之間的關係,爲理解故事內容作準備。

二、傾聽故事

1、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2、媽媽爲什麼要去追小兔?

3、小兔和媽媽分別變成了什麼?爲什麼要這樣變?

4、最後,小兔還想逃跑嗎?爲什麼?

5、再次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6、如果你是小兔,你想變成什麼?

三、遊戲:你逃我追

1、玩法:

幼兒自由兩兩結伴做遊戲。

如:一幼兒說"我變成小鳥",另一個幼兒說"你要是變成小鳥,我就變成大樹,等你落下來休息。"如此來循環。

2、應到幼兒用語言表達"追逃"關係,也可以加上動作,使其更形象、生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認識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

教學重難點:

認識到水沒有固定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

教學準備:水、燒杯、水槽、量筒、不同形狀共他容器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出示課件有關水的圖片?

學生觀看。

2、談話:我們生活、生產都良離不開水,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水。(板書課題)

二、活動: 觀察水的形狀

1、你們知道哪些水的知識?能學生彙報。

板書:無色、無味、透明、易流動

2、課件出示書中插圖。小明不知道水是什麼形狀?我們來幫幫小明好嗎?

學生說水倒入桌上容器的形狀。

3、實驗證明水倒入容器後的形狀。(老師演示將水倒進不同容器中,學生觀察水的形狀。)

4、同樣的水倒進不同的容器裏,形狀就會不一樣,那水的形狀與什麼有關?

(教師板書:水沒有固定的形狀)

5、(課件出示練習)如果我們把水倒入一面容器中,水會是什麼形狀?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書中畫出水的形狀。

6、出示裝了水的塑料袋,用手擠壓,感知水有一定體積。

生:不能

師:這說明水佔據了手掌之間的空間,也就是水有一定體積。(板書:水有一定的體積)

三、討論學習:自然界中哪裏有水,(結合課本插圖討論後教師總結)

四、課堂小結

區角設計八:套戒指

目標:練習5以內的數物對應。

材料:海綿紙製成的手印、廢舊橡皮泥盒,紙製“小戒指”。

玩法:按照手指上的數字,從紙杯中取出相應的“小戒指”套入手指。

提示:可以先易後難,投放手指上打洞的手印,進行相應操作;再可以增加難度既按照數字又按照手掌顏色進行套戒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嘗試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序的操作,體驗操作的樂趣。

2、積極探索紙的不同變化與承受圖書的重量的關係。

3、學習觀察、比較的方法,培養探究精神。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書若干、打印紙、瓦楞紙。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1、老師:老師想用這張紙將一支筆托起,可是總是做不到(教師演示),你願意幫我想個好方法嗎?(願意)好,請你們馬上去試一試!

2、幼兒操作(請你們放下手中的紙和筆,回到位子上做好)

3、剛纔你們替我想到辦法了嗎?(請2-3個孩子示範)

4、幼兒先試,教師問:你是怎麼把筆托起來的?(折,卷)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5、師:沈老師有疑問了,爲什麼這張白紙着過,捲過之後,就可以把筆托起來呢?(折,卷之後)

a、你們的意思我明白了,白紙着過,捲過之後,它的形狀發生了改變,對麼?

b、那你們知道麼,紙的形狀變化之後,它的力氣也會發生變化?怎麼變化呢?我們給他的力氣取歌好聽的名字,叫承受力。

(原來,我們通過折,卷,改變了紙的形狀,就增加了紙的承受力,也就托起了這支筆)

二、探索紙的形狀與承受圖書重量的關係(正方形紙筒、三角形紙筒、圓柱形紙筒)

1、瞧!沈老師用你們剛纔教我的方法,折出了三種形狀的紙筒,你們認識他們麼?這是什麼形狀?

(三角形紙筒、正方形紙筒、圓柱形紙筒)逐個介紹。

2、看,我這裏還有什麼?(一本書)

3、我將這本書分別放在這三個紙筒上,你覺得會發生什麼?

(a)承受住了(可是我的書,又厚又重,它們又輕又薄,會承受得住麼)

(b)承受不住

4、到底能不能承受住,讓我先來試一試吧。

(a)我先試三角形紙筒,我用雙手拿住書的兩邊,拿平了,輕輕的放在上面,然後把手慢慢的鬆開,看,三角形紙筒怎樣了?(承受住了)

(b)我再來試正方形紙筒,我也像剛纔那樣,雙手……,怎麼樣啊?

(c)最後一個圓形紙筒,你覺得它能承受得住嗎?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替我試一試。(大家一起規範動作)

5、咦,原來這三種不同形狀的紙筒,都能承受住一本書的重量。

6、可是,這三個紙筒寶寶不高興了,不服氣!想一教高下,一定要比出誰的承受力最大!怎麼辦呢?(比賽)怎麼比?

7、幼兒回答(將書一本一本的放上去,放得最多,並且沒有倒下的紙筒寶寶就是大力士)

(a)怎麼放?

(b)如果放到X本,它突然倒了,那它承受住了幾本書呢?這個方法真好!

(c)(記錄表)我還爲你們準備一張記錄表,表上的三個圖形分別代表了三個紙筒,三、正、圓。

8、清楚了嗎?好!那在比賽前,我們來猜想一下,你覺得誰會是最後的獲勝者?

9、請你拿出準備好的貼紙,到我的黑板前,找到你覺得會獲勝的紙筒寶寶,將貼紙貼在它旁邊的空格上。

10、根據投票我發現大部分小朋友覺得XXX紙筒會獲勝!那比賽結果到底會怎樣呢?還是要你們動手去做一做。

11、聽清要求,四個小朋友一組,兩個人操作,兩個人記錄。

三、統計表格,發現圓柱形紙筒托住的書本最多。(圓柱形紙筒是大力士)

1、幼兒操作,並進行記錄。(好,放下手中的東西,拿好記錄表,回到位子上!)

2、孩子們,剛纔比賽的結果如何?

3、原來,圓柱形紙筒的承受力最大。

4、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有見過圓柱形的物體嗎?(3-4的幼兒回答)

5、我帶來了幾張圖片,你能找出途中的圓柱形嗎?

四、不同材質的圓柱形紙筒與承受力的關係。

1、好!我這兒還有一個圓柱形紙筒,請你們觀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a)看:顏色一樣,高度一樣,一樣大小,厚度不一樣。

(b)摸:厚度不一樣。

2、請問這兩個紙筒誰的承受力更大呢?我也請你按照表格的順序去試一試。

3、剛纔你們操作的時候發現了什麼?

4、厚的紙筒,承受力大。

5、原來,紙的厚度不同,承受力也不一樣,越厚的紙,承受力越大。

五、高矮不同的圓柱形紙筒比賽

1、咦!好像有個人想來挑戰我們的獲勝者。看!

2、他們倆有什麼不一樣嗎?

3、一個高,一個矮,厚度呢?(摸一摸)你覺得會挑戰成功麼?

4、分開兩組,分別派一個代表上來操作。

5、原來,矮的圓柱形紙筒比高的圓柱形紙筒的承受力要大。

六、延伸

胖的圓柱形紙筒和瘦的圓柱形紙筒誰的承受力更大呢?讓我回到教室繼續探索吧!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看的出來幼兒對紙筒很感興趣,玩的也很開心,成功擴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創造能力。但在活動中也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一開始指導不當,讓小朋友們一起把紙筒套在手上跑,使部分幼兒覺得這樣玩挺有意思的,整節活動就以跑爲主,不想再嘗試別的新玩法,導致結束時還沒有停下腳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情節突出,形象鮮明的故事。大黑和小黑在路上見到一塊餅,都怕對方多分得香噴噴的餅而被狐狸大嬸騙了。

二、學情分析:

通過上次的活動,本班幼兒已經能夠隨教師複述下這個故事,本班幼兒酷愛表現,每學習一個故事,都要表演才能夠滿足他們。

三、活動目標:

1、認知上:理解故事內容。

2、能力上:能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並能夠和同伴共同完成表演。

3、情感上:喜歡並敢於上臺表演,通過故事學習和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

四、活動準備:

教具:小黑熊手偶兩個、圓形紙板畫的"餅"一個。

學具:大黑、小黑和狐狸大嬸的頭飾若干個,圓形的紙板若干個當"餅"。

五、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開心地說,今天鞠老師帶來了兩個好朋友給大班小朋友認識,你們想不想見到他們?然後出示兩個小黑熊手偶,是大黑和小黑來了,你們還記得他倆嗎?還記得他倆的故事嗎?

2、教師用啓發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回憶故事內容。

(1)大黑河小黑是誰呀?

(2)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大黑和小黑都是怎麼說的?

(3)後來誰幫他倆分了餅?用什麼辦法幫他們分的餅呀?最後怎麼樣?

3、分角色對話

這個環節用情境法,教師帶頭飾模仿狐狸,小男孩模仿大黑,小女孩模仿小黑,進行對話。

4、表演

請幼兒分角色來扮演大黑、小黑和狐狸大嬸。教師可適度給予幫助。

5、結束:全體幼兒隨教師共同唱跳舞蹈《三隻小熊》。

六、教學反思:

根據大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結合故事特點,我將本次活動分兩個課時來完成,並選擇了本班兩名代表性幼兒作爲觀察對象來記錄活動過程,下面我將活動後的一些問題回憶,期待老師們的悉心指點。

互動環節中,在對話部分,兩名幼兒都很積極踊躍地發言,都會揚起笑臉看着老師大聲地說;在表演部分,陳朋宇演大黑,安瑞楠演小黑,陳朋宇大聲地跟小朋友介紹自己的故事中扮演大黑(這是本班幼兒熟知的慣例),眼睛卻看着教師,然後快速跑下去;安瑞楠戴好頭飾,走到前面,認真地說:大家好,我叫安瑞楠,我扮演小黑),然後鞠一躬走下去。整個過程,安瑞楠都能面向"觀衆",當想不起臺詞時會咬手指頭;陳朋宇享受在自己的"舞臺"上全然忘記了下面的觀衆,背對着觀衆或者自顧地搖頭擺臀,但是在整個過程中,他能夠創編臺詞和動作,吸引了下面的幼兒。我對小朋友說:"安瑞楠是個好棒的演員,能夠讓我們大家一直看到你可愛的臉蛋,陳鵬宇能夠自己想出大黑還說了什麼"

最後在我的帶動下,全體幼兒給了他們熱烈的掌聲

通過以上兩名幼兒的表現,我認爲要多表揚每一個上前來的幼兒,並說明爲什麼誇獎他,目的是給其他幼兒樹立榜樣,明確學習目標。並且每一次活動給幼兒帶來的教育意義也不能忽略,而活動中,我並沒有讓本班幼兒深刻地領會同伴之間要相互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