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6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合集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瞭解電池的外形、種類、及簡單的功能。

2、在嘗試性操作活動中,鼓勵幼兒探索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3、培養幼兒嘗試性精神及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燈泡、銅絲、電池

2、課件:各種各樣的電池

3、電池以及各種電動玩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出示燈泡,引出主題。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2、教師接上電池,讓燈泡亮起來,告訴幼兒原來電池裏藏着電,可以讓燈泡亮起來。提問:

——你知道電池還有什麼用處嗎?

——總結:電動玩具、遙控器、鬧鐘裏都需要電池。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己嘗試裝電池

——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種玩具,請你想辦法把電池裝進去,試試能不能玩。

——爲什麼有的小朋友能玩,有的小朋友不能玩呢?

——告訴幼兒電池裝錯了就不能玩。

2、認識電池、電池盒

(1)幼兒自主觀察電池

——原來,在電池上還藏着一些小祕密。請你分別看看電池的兩頭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總結:電池的一頭是平的、一頭是凸的。電池的表面還有“+”、“-”的符號,它們叫做“正極”和“負極”。

(2)認識電池盒

——電池盒裏同樣也有這樣的祕密,你發現了嗎?

——電池盒的一頭有彈簧,一頭是平平的。

3、介紹裝電池的方法

——認識了電池和電池盒之後,我們要送電池回家了。

——先找到電池的負極,和電池盒裏凸出的彈簧做好朋友,再一起裝進去。

——請個別幼兒到前面來試一試。

4、幼兒再次嘗試安裝電池。

(1)提醒幼兒看清標記後再正確安裝電池。

(2)成功的幼兒自主玩玩具。

(3)觀察有沒有裝錯電池的幼兒,集體幫助他正確地安裝。

5、認識各種不同電池的外形與用途

(1)出示課件,認識方方的蓄電池、小小的鈕釦電池、大大的手機電板、充電電池等等以及它們的作用。

(2)想一想:電池可以用很長時間嗎?不用的時候該怎麼辦?(應將電池取出,以免腐蝕器具)

三、結束部分

1、教師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電池,還學會了怎樣正確地裝電池,最後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的玩具裏的電池用光了,你會怎麼做?”

2、介紹環保小知識

(1)玩具裏的電池可以放到遙控器裏,因爲遙控器需要的電量很小。

(2)廢舊的電池一定要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內,因爲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非常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客家涼帽,知道客家涼帽的造型與作用。

2、學習用剪紙和畫花邊的方法裝飾客家涼帽。

3、感受客家人的民族文化。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5、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剪紙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剪紙和畫花邊的方法裝飾客家涼帽。

難點:運用各種方法創造性地裝飾客家涼帽。

活動準備:

裁剪成涼帽狀的卡紙、皺紙第位幼兒一份;彩色筆、膠水、剪刀、彩紙;自制客家涼帽、客家涼帽的PPT課件、客家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老師在客家音樂的伴奏下,帶着客家涼帽入場,引起幼兒興趣,從而引入活動。

二、主體部分:

1、欣賞客家涼帽(PPT課件)。

T:你知道這是什麼?它的名字叫什麼?

T:客家涼帽與我們平常的帽子有什麼不同?

T:想一想,爲什麼涼帽周圍的邊沿要掛圍布?頭頂爲什麼是空的?

T:如果讓你來製作客家涼帽,你會什麼樣做?

小結:客家婦女經常帶這種能遮擋陽光又涼爽宜人的涼帽在戶外勞動。涼帽周圍的邊沿掛着摺疊均勻的圍布,有黑色的、藍色的、白色的、花色的,遠遠望去,像是一朵朵美麗的鮮花在田野裏盛開。

2、教師講解示範,交代要求。

(1)用剪紙裝飾:用剪刀把彩紙剪出各種好看的紙花,用膠水粘岾在涼帽上,然後用彩色筆畫出不同的花邊和紋樣。

(2)裝飾好後,在涼帽邊沿周圍用皺紙粘上帽裙。(可以摺疊起皺粘,或剪成流蘇狀。)

3、幼兒製作,教師指導。

要求:(1)保護清潔,紙屑放在籃子裏;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2)要畫出各種不同的花邊、圖案。

(3)剪出各種好看的剪紙,貼在帽子上。

(4)帽裙可以摺疊起皺貼粘,或剪成流蘇狀。

三、結束部分:展示作品,欣賞與評價。

評價重點:構圖飽滿,設計有創意、有特色,色彩搭配鮮豔。

四、延伸部分:戴上自己做的客家涼帽,伴着客家音樂跳舞或走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注意換氣和休止符,唱出藏族人民載歌載舞歡迎客人的歡快情緒。

2.瞭解***民族風俗習慣,願意和老師一起跳藏族舞蹈。

【活動準備】音頻、***有關的圖片、舞蹈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瞭解***民族風俗習慣,感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1.今天,我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來,你們想看看她嗎?想和他做好朋友嗎?(出示藏族娃娃圖片)

2.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少個民族?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3.(觀看圖片)看看***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4.看看圖片上,你們都看到了些什麼?

小結:***有美麗的大草原,住着藏族牧民,他們愛用青稞酒和酥油茶來招待客人,向最尊敬的人獻上哈達。

二、聽一聽——欣賞歌曲,瞭解歌詞中有關藏族的風俗習慣和藏族樂曲的特點

1.欣賞歌曲一遍,說說歌詞裏都唱了些什麼?

2.再聽歌曲一遍,這首歌跟我們以前學過的歌曲一樣?哪裏不一樣?

小結:通過換氣和休止符,可以唱出藏族人民載歌載舞歡迎客人的歡樂情緒。

3.學唱歌曲,跟着老師學唱歌曲。

三、跳一跳——學跳舞蹈,激發幼兒積極的參與舞蹈表演

1.(觀看視頻)看看***的舞蹈是怎麼樣的?

2.一起學幾個***舞蹈的簡單動作。

3.隨着音樂一起舞蹈。

教案二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初步學唱歌曲“獻上最美的哈達”。

2.感受藏族樂曲的歡快旋律及獨特的民族風情。

【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準備;前期有開展“我是中國人”主題活動的經驗準備;已熟悉“獻上最美的哈達”旋律。

【活動過程】

一.引出問題:

●觀看藏族民族的PPT

———“我們一起去看看藏族人民是怎麼生活的。找找藏族人住在哪裏?藏族的人們服裝是怎樣的?他們最愛喝什麼?”

2.歌曲“獻上最美的哈達”:

●熟悉歌曲旋律:藏族的小朋友來了,用小手拍拍把藏族小朋友找出來,用耳朵聽出來。(拍出旋律節奏)

●幼兒邊走邊拍旋律節奏。

●欣賞歌曲第一遍(熟悉、理解歌詞)

●教師提問:聽聽是誰來了?你是怎麼知道的?從哪裏聽出來的?

●看照片回憶歌曲內容。

——“有位記者把藏族娃娃的表演拍成了照片,我們一起來先聽聽!聽準確說對了,他就會把照片貼出來。”

●學學藏族娃唱歌

——“你喜歡歌中的哪一句?請你唱一唱。”

●分句演唱

——“將藏族娃娃的服裝唱清楚。這首歌中有哪些表示動作的字?爲什麼給客人喝酥油茶要用捧?”

●集體演唱歌曲

3.藏族朋友跳起舞

●教師邊唱邊跳“獻上最美的哈達”舞

●幼兒集體跟跳

活動建議:

●結合大班“我是中國人”的主題,引導幼兒瞭解各個民族的風土人情。

●音樂區域中可以提供藏族服裝如:毛氈帽、長馬袍以及哈達。“獻上最美的哈達”歌曲旋律可以在音樂區域中播放。

●家長有機會可以帶着孩子外出旅遊,家長給孩子們講述中國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成長交流:

今天的音樂活動中宋老師帶領孩子們通過遊戲的方式、穿上藏族服飾、在唱唱跳跳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藏族文化,在平常的音樂活動我們老師是如何開展的呢?大家一起來暢談吧!

1.在主題背景下音樂教學活動的特點?如何選擇教學點?(歌唱活動要解決的要點:旋律、節奏、歌詞)。

2、以《獻上最美的哈達》爲例,說說本次教學活動運用了哪些教學方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激發幼兒探索種子奧祕的興趣。

2、引導幼兒在認識各種種子的基礎上,瞭解種子的生長和作用。

3、鼓勵幼兒大膽說己的觀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種子(黃豆、綠豆、赤豆、黑豆、白芸豆、花芸豆、花生、瓜子)

2、蘋果、梨子、石榴、刀四把、石磨六個、白紙、木棍、水

3、種子生長圖、音樂磁帶

4、食物“豆漿”一袋

活動過程:

一、遊戲環節

1、問好:嘿!小朋友好,我是李老師。今天一起來到智慧屋,我們的口號是:“智慧樹下智慧果,智慧樹下你和我,智慧樹下做遊戲,快樂多又多。

2、遊戲“公雞頭、母雞頭”

二、引導幼兒觀察種子,瞭解種子的特徵

1、秋天,兔媽媽收穫了許多的豆寶寶,它想請你們去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它們是什麼豆寶寶?長得什麼樣?有什麼不同?(幼兒觀察種子)

2、提問:請你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這些豆寶寶是什麼樣子的?象什麼?

3、問:“這些豆子都是一樣嗎?那些地方不一樣?

4、除了你們發現的XX不同,還有哪些是不同的`?

5、師:我們剛纔說的豆寶寶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種子,它們是各種各樣的,有的顏色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形狀不同,很有趣。

三、瞭解種子的生長

1、說了種子的特徵,你猜猜種子是長在什麼地方的?(幼兒猜想)

2、誰說說你知道書上的種子有哪些?(板栗、松果、白果)

3、誰說說你知道泥土裏的種子有哪些?(花生、土豆)

4、誰說說你知道藏在果實裏的種子有哪些?(蘋果、梨子、石榴)

5、到底種子怎麼長大的呢?(師出示種子生長圖,幼兒講述)

6、師:種子是種在地裏,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又長出新的種子的,真奇怪。

7、那我們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一起來表演(放音樂,師幼互動)

四、探索“種子變變變”,瞭解種子的作用

1、師:老師這有一袋豆漿,你知道它是怎麼變的?(幼兒答)

2、那老師變給你們看看(師示範磨豆漿)

3、師說:“除了黃豆可以磨成豆漿,你們還知道其他種子還有什麼用?

4、幼答:瓜子好吃,你還知道哪些種子可以吃?

芝麻榨油,你還知道哪些種子可以吃?

5、師:種子除了可以做成食品、做藥給人治病,榨油,還可以種植,有的人還動腦把它們做成工藝品來美化打扮我們的生活。

五、幼兒操作,嘗試尋找種子的新祕密

1、幼兒分小組活動(教師提要求)

2、A磨豆漿

B在果實裏尋找“種子”

C瓜子榨油

D爲豆子磨粉

3、教師

延伸活動:

請食堂裏的工作人員爲小朋友加工豆漿。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目標

使幼兒對科學現象和科學發明產生好奇與興趣,敢於大膽想象。

準備

科幻錄像片、圖書、故事等。

過程

活動(一) 欣賞科幻故事

1、由教師講科幻故事。如“機器人奇奇”、“我的夢”、“到月球上去”、“海底旅遊”等。

2、組織幼兒觀看科幻錄像片。如“機器貓”、“可賽號”、“變形金剛”等。

3、讓幼兒自由閱讀關於科學知識或幻想故事的圖書。

活動(二) 創編科幻故事

1、續編故事:讓幼兒根據自己知道的科幻故事中的人物、背景、情節繼續編故事。

2、按主題編故事:讓幼兒根據一定主題編出不同情節的故事。如“飛到天上去”、“未來的交通工具”、“假如我會變”等等。

3、自由編故事:讓幼兒自己出題目,自己編故事。

4、科幻故事會:請幾名幼兒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可以邊講邊表演。教師要鼓勵那些構想獨特的幼兒。

5、自制科幻故事書:鼓勵幼兒將自己編的科幻故事畫成圖畫。然後將他們裝釘成冊,再加上封面。製成科幻故事書。

6、畫幻燈片:爲幼兒提供無色透明的投影膠片或塑料紙,讓幼兒用彩筆將自編的科幻故事畫在上面。製成幻燈片。可利用投影器,讓幼兒邊放幻燈片邊講故事。

建議

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有些內容可滲透到其它活動中進行。有的活動內容可分成幾次進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目標:

1、在觀察、比較中,能自定分類標準並將學過的成語卡片進行分類。

2、會與同伴共同討論、協商,提高合作能力。

準備:幼兒自己繪畫的成語卡片若干,教師將幼兒繪畫的成語打印成漢字貼在卡片下方。

過程:

1、看圖畫說成語。

小朋友們已經懂得了很多的成語,還將知道的成語畫成了畫。現在我們就來玩一個看圖說成語的遊戲。

(1) 教師出示圖畫,幼兒說出成語。

(2) 幼兒兩人一組玩遊戲(一個幼兒出示成語卡片,一個幼兒說出成語)。

2、提問引出話題

(1)A、你們小組的成語有相同之處嗎?什麼地方相同?

B、小組討論

C、幼兒表達

(2)你能將這些成語按照某一特徵進行分類嗎?怎麼分?

(3)幼兒討論將自己的成語進行分類。

(4)分好後請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是按照什麼特徵進行分類的。

3、幼兒根據自己選擇的成語的類別進行組合,再次分類。

數字類: 一心一意 二人同心、其力斷金 三心二意……

動物類: 走馬看花 車水馬龍 老馬識途 指鹿爲馬……

首字相同類:井然有序 井中撈月……

4、將分類的成語分別貼到牆上,供幼兒在課餘時指一指,說一說。 延伸活動:日常生活中繼續豐富

幼兒成語知識,並將日常生活中學到的成語進行分類,隨時貼到牆上。

觀 察 記 錄 時間 1年4月20 日

活動內容 計算活動:我給成語分個類

參與活動幼兒姓名 螢螢、歡歡、妮妮

幼兒行爲表現 螢螢手中的成語有“狐假虎威、騎虎難下、爲虎作倀……歡歡手中的成語有“老馬識途、塞翁失馬、指鹿爲馬……妮妮手中的成語有“畫餅充飢、畫龍點睛、畫蛇添足……桌上還剩下“一心一意、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三心二意、專心致志、懸樑刺股、孜孜不倦……”沒人選。

指導與 在教師的提示、幫助下“一心一意、二人同心,其力斷金、三心二意”幾個數字成語也被幼兒送走了。而且很快歸爲“動物類、數字類、首字相同類”。而剩下的幾個成語,由於從字面上看不出是意義相同,因此,幼兒都不選。我問:“這幾個成語有相同的地方嗎?”幼兒還是說不出,於是,我決定今天對這一類成語不作要求,但教師鼓勵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切找找這些成語的共同之處。在活動中,教師完全在觀察幼兒發展的基礎上,調整計劃與指導策略,因此幼兒始終以積極情緒投入到活動中。

主題的回顧與體會

短短的一週的主題活動結束了,但它卻給教師與幼兒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興趣盎然,樂此不疲地圍繞成語進行討論,交流、表達,每當飯前課餘之時,總有幾個幼兒擠到老師身邊,懇求說:“老師

,給我一點時間,我想教小朋友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他們一定不知道。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幼兒對成語產生了強烈喜愛,他們對成語所表現出的濃厚之情深深感動着教師,組織活動的教師由衷地說:“真沒想到,這個活動有這麼大的魅力,在活動中我發現了每一位幼兒身上蘊含的巨大潛能,正是這個主題活動爲幼兒自主發展了空間。”

整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於真正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幼兒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在活動中提倡幼兒發問,教師隨着幼兒的思路調整計劃與策略,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真正地走進了幼兒的內心世界,把兒童的興趣、需要、想法真正呈現出來,活動中淡化目標意識,更多地去關注幼兒對活動的體驗與興趣點,在此基礎上不斷生成新的教育活動,並在引導幼兒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深化主題,延續主題。

當教師對孩子的問題回答不上來的時候說:“我要去請教我的老

師,去查資料。”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幼兒在學習成語遇到困難與疑惑時,也知道去查閱書籍,上諮詢。張鴻銘、彭程小朋友到圖書館翻閱資料時,圖書管理員驚訝地說:“這麼小,你就會查資料了,真了不起!”成人的鼓勵,家長的支持,使幼兒以足夠的自信積極地投入探索、操作活動之中,就連班上的徐宜笑小朋友也在這一活動中找到了自信,學成語、說成語在幼兒的心靈中引起了強烈的震撼,使他們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進入了研究學習狀態,這些爲他們即將進入小學學習打下了基礎.

在活動中還有一個發現:就是整個活動分不清誰是教者,誰是學者,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求助於教師與家長;家長遇到難題時,向老師和孩子請教;當老師也遇到不知道的答案時,竟然有孩子能幫助教師解決,教師、家長、幼兒之間相互協作、相互影響,他們在活動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生動地展現出教學相長的過程。

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在寬鬆自主的環境中,幼兒積累了大量的詞彙,教室裏、操場上時常可以聽到:“我們一言爲定、你這是明知故犯、我可是後來居上……”從成語中幼兒瞭解到廣博的科學、歷史知識,領悟了成語中古人身上所蘊含的優良品質,體驗到成語語句琅琅上口的韻律節奏,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

在進行生成性主題活動時,我們感到:生成並不意味着不要事先計劃,特別是初進行活動的教師,更需要細緻考慮主題框架絡與主題相關的因素與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足夠地思考,才能敏捷地捕捉到有價值的線索,調整、修改計劃,使之不斷完善。

主題

活動應選擇具體的、幼兒感興趣的、易理解的、有一定認知經驗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真正成爲活動的主人,才能不斷地提升和豐富他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