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實用】幼兒園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幼兒園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嘗試,從作畫中體驗燭油滴畫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2、幼兒能創造性的在自己勾畫好的形象上滴畫出各種作品。

3、培養幼兒用火的安全意識。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瞭解蠟油畫的特點,大膽用燭油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嘗試滴畫。

活動難點:能在半成品的作品上,創造性的滴畫出各種完整、和諧、美麗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幼兒勾畫好的各種半成品作品(第一課)。

2、蠟燭、深色顏料、毛筆、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蠟燭。

教師帶領幼兒進入蠟燭世界。

師:你們看,教室裏都是什麼啊?蠟燭有什麼用?漂亮的燭火在幹什麼啊?

二、神奇的燭油。

燭油寶寶看到燭火寶寶跳的這麼開心,它忍不住了,它也想出來跳一跳,燭油寶寶會在哪裏跳呢?它說想出來到我們小朋友的畫上來跳舞,(教師出示幼兒的半成品作《小魚吹泡泡》)。燭油寶寶說它會跳吹泡泡舞呢!

1、教師講解示範燭油滴畫。

教師將燭油自由濺落在半成品的小魚畫上,重點講解滴燭油時的疏密和畫面的佈局,引導幼兒注意畫面的豐富性和完整性。教師邊示範邊結合一些安全要求。

2、引導幼兒發現蠟燭滴畫的祕密。

燭油寶寶吹出來的泡泡漂亮嗎?燭油本來是什麼顏色的?爲什麼吹的泡泡這麼漂亮?

教師小結:原來是燭油是白色的,它滴到紙上後,紙的顏色就透了出來,所以小魚的泡泡特別漂亮。

3、引導幼兒用深色顏料塗上底色。

現在這些泡泡的顏色我們還看不清楚,我還想變一變,(教師示範再刷一層底色)你們看燭油寶寶吹的泡泡是不是更亮了,這幅畫是不是更漂亮了。

4、幼兒自由討論自己的半成品作品“我們怎麼樣才能使它更漂亮?”教師不做任何評判和指導。

三、“我也來試一試”,幼兒嘗試作畫。

1、點燃蠟燭,隨意滴畫。注意畫面的合理性和豐富性及用火的安全。

2、滴好後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塗上底色。(快的幼兒可以到區域中嘗試畫第二幅)。

四、師生一起參觀、講評作品。

五、活動結束。

幼兒園教案 篇2

設計意圖:達爾克羅茲認爲:身體是體驗節奏的第一載體,人體運動是音樂節奏的外在表現,將音樂節奏與身體律動相互整合,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節奏、提取節奏、把握節奏。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巧妙地將《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繪本圖文故事和《雪人之舞》三段體MP3音樂進行相互整合、和諧匹配,引導中班幼兒根據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自由想象併合拍、創意表現“努力生長的小種子”,有的放矢地幫助每一個孩子立足於自身原有經驗基礎上獲得“即興表演、個性演繹”的活動樂趣。

活動目標:

1.感知樂曲的三段體結構,嘗試跟隨樂曲的旋律和節奏,自由模仿併合拍表現“努力生長的小種子”。

2.樂意和同伴共同分享“動作創編、合拍表現”的活動經驗,體驗“分組表演、結伴遊戲”的活動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班級內開展幾種常見小種子的發芽實驗,瞭解常見小種子的發芽及生長過程;熟悉繪本圖文故事《努力生長的小種子》。

2.物質準備:PPT課件《努力生長的小種子》、奧爾夫mp3音樂《雪人之舞》。

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交流、討論小種子的生長過程

(1)自由交流、分享關於“小種子努力成長”的認知經驗。

師:昨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分享了一本有趣的圖書,書名叫《努力生長的小種子》。誰來告訴大家,小種子到底是怎樣努力生長的呢?

(2)集體梳理並彙總“小種子健康成長”的3個生長過程。

師:原來,一顆小種子需要經過“努力生長、傳播花粉、彰顯美麗”這3個過程,才能發育成熟並且健康長大。

2.感知音樂:探索、表現小種子的生長過程

(1)完整欣賞第一遍,初步感知音樂旋律及音樂結構。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段非常好聽的音樂,講的就是關於“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音樂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師.請你一邊聽一邊想,你能聽懂這個音樂故事嗎?音樂裏的小種子,它到底在幹什麼呢?

師:你聽懂這個音樂故事了嗎?音樂裏的小種子,好像在幹什麼呢?

師:誰來說一說,這首樂曲可以分成幾段?請你說出分段的理由,好嗎?

師:這首樂曲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的速度稍微快一點,好像是小種子在努力生長;第二段音樂的速度稍微慢一點,好像是小種子在耐心等待,風娃娃和蝴蝶在幫小種子傳播花粉呢!第三段的音樂速度也很快,好像是花朵努力綻放,向大自然彰顯它的美麗,它還會跟着音樂搖擺、跳舞。接下來,我們一段一段地來聽音樂!

(2)聚焦熟悉第一樂段,自由想象小種子的努力生長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聽第一段音樂。請你一邊聽、一邊想:小種子是怎樣“努力生長”的呢?請你跟着音樂學一學小種子“努力生長”的動作,好嗎?

幼兒:自由探索、合拍表現“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肢體動作,聚焦探索、合拍表現“第一樂段”的音樂情境。

環節說明:幼兒跟隨第一樂段音樂的旋律及節奏,自由探索、合拍表現“小種子發芽、努力生長”的音樂情境。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提醒他們跟隨音樂的旋律和節奏進行合理想象、合拍表現各種肢體模仿與表演動作。

幼兒:交流、分享各自創編的“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合拍肢體動作(第一樂段)。

師:小種子到底是怎樣“努力生長”的呢?誰願意到上面來表演小種子“努力生長”的動作?

師:剛纔,幾個小朋友表演的小種子“努力生長”的動作真好看,而且這幾個動作都是有節奏的,一拍一拍很穩定,速度不快也不慢。我們聽着音樂、跟着小老師,學一學這幾個動作,好嗎?

環節說明:幼兒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動作創編經驗的交流、分享、練習活動,隨後集體跟隨音樂進行合拍律動,初步落實“合拍表現”的活動目標。

(3)聚焦熟悉第二樂段,合拍表現風娃娃、蝴蝶傳播花粉。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第二段音樂。第二段音樂有點慢,聽起來很優美,講的是關於風娃娃、蝴蝶爲小種子“傳播花粉”的故事。請你們跟着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試着一起來表演第二段音樂故事吧,比一比,誰表現出來的動作既合拍又好看!

幼兒:自由探索、合拍表現“風娃娃、蝴蝶飛舞””的肢體動作,聚焦探索、合拍表現“第二樂段”的音樂情境。

環節說明:幼兒跟隨第二樂段音樂的旋律及節奏,自由探索、合拍表現“風娃娃、蝴蝶飛舞”的音樂情境。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提醒幼兒跟隨音樂進行合理想象、合拍表現各種舒緩、柔美的身體動作。

幼兒:交流、分享各自創編的“風娃娃、蝴蝶飛舞””的合拍肢體動作(第二樂段)。

師: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樣的身體動作來表演風娃娃呢?蝴蝶飛舞的時候,又可以做一些什麼樣的身體動作呢?

師:剛纔,你們表演的風娃娃、蝴蝶“傳播花粉”的動作很合拍、也很有創意,這幾個動作也是有節奏的,動作整齊又合拍,速度稍微有點慢,但是很柔軟、也很優美。我們聽着音樂、跟着小老師,一起來學一學這幾個動作,好嗎?

環節說明:幼兒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動作創編經驗的交流與分享活動,隨後集體跟隨音樂進行合拍律動,有效落實“合拍表現”的活動目標。

(4)聚焦欣賞第三樂段,創意表現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第三段音樂。第三段音樂講的是關於花朵向大自然彰顯美麗,跟着音樂搖擺、跳舞的音樂故事。這一次,我要提醒大家,音樂結束的時候,請你做一個小種子長大以後“花朵彰顯美麗”的身體動作。請注意,音樂結束的時候,你的身體動作姿勢要保持不變,讓大家欣賞一下,好嗎?

幼兒:自由探索、創意表現“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的肢體動作,聚焦探索、合拍表現“第三樂段”的音樂情境。

環節說明:幼兒繼續隨樂創編小種子“努力生長”的肢體動作,在第三段樂曲結束之前,合理想象並設計一些“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的身體模仿與表演動作,從而獲得“自由創編、合拍表現”的審美愉悅情感。

幼兒:交流、分享各自創編的“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的合拍肢體動作(第三樂段)。

師:誰願意大聲地告訴我們,你開出了什麼樣的花朵?你的花朵是怎樣慢慢開放的呢?最後,變成了什麼樣的美麗造型呢?

師:你剛纔用了什麼樣的身體動作表現小種子長大以後“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的音樂故事呢?

師:你們表演的小種子長大以後“花朵彰顯美麗、搖擺跳舞”的動作真好看,而且這幾個動作的節奏也很穩定,速度不快也不慢,動作整齊又合拍。我們聽着音樂、跟着小老師,也來學一學這幾個動作,好嗎?

師:這是一片多麼美麗的花樹叢啊,每一棵花樹上都開出了各種造型不同、又大又漂亮的美麗花朵!

3.遊戲體驗:創意表現“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音樂故事

(1)嘗試分角色表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風娃娃和蝴蝶。角色分配:幼兒扮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教師扮演風娃娃和蝴蝶。

師:這是一個有趣的音樂故事。努力生長的小種子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健康、活潑、快樂地生長;小種子在耐心等待的時候,風娃娃和蝴蝶還爲小種子傳播花粉呢!花朵努力綻放、向大自然彰顯美麗,跟着音樂搖擺、跳舞;有一些小種子還變成了神奇的果樹,結出了許多味道甜美的果實。

師:請你們來扮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我來扮演風娃娃和蝴蝶,我們一起跟着音樂,把這一個有趣的音樂故事酷酷地、美美地表演出來,好嗎?

(2)交換角色,創意表現“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音樂故事。

角色分配1:男孩扮演小種子、女孩扮演風娃娃和蝴蝶。

師:現在,我們要分成男孩、女孩這兩組進行音樂故事的表演。

師:哪一組願意先來表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哪一組願意表演風娃娃和蝴蝶?角色分配:女孩扮演小種子,男孩扮演風娃娃和蝴蝶。

師:這一次,我要請男孩、女孩這兩組交換進行表演。

師:女孩先來表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男孩表演風娃娃和蝴蝶。比一比、看一看,你們這一次表演這個音樂故事的時候,身體動作是不是更合拍、更優美、更有趣、更好玩了呢?

師:今天,我們一起玩了一個名叫《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音樂遊戲。這是一顆音樂的種子,會跟着音樂的旋律發芽、努力生長,開出各種造型的美麗花朵,向大自然彰顯美麗;這又是一顆神奇的種子,能夠開出各種你最喜歡的花朵,結出各種你最想吃的.果實,滿足每一個孩子的願望。回去以後,請你們一起去做一個小調查,找一找哪些樹會開花?哪些樹會結果?哪些果實是長在樹上的?哪些果實是躺在地面上或者是悄悄地藏在地底下的?等你們調查清楚了,我們再來玩這個遊戲,這個遊戲一定會變得更有趣、更好玩!

  延伸活動:

1.創設班級“小舞臺”區角環境,投放相應的音樂遊戲材料,引導幼兒繼續探索、個性創編“努力生長的小種子"的音樂故事,豐富並拓展小種子“努力生長、百花齊放、奇異果實”等遊戲情節,進一步感受並體驗“合拍律動、節奏遊戲"所帶來的獨特藝術魅力。

2.教師可以設計並製作卡通版的節奏圖譜,引導幼兒將“小鈴、沙球”這兩種樂器與節奏圖譜進行“和諧配器",隨後組織幼兒開展“打擊樂”節奏練習活動,有的放矢地提升中班幼兒“集體表演、和諧演奏”的合作意識及能力。

  活動反思:

1.本次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反覆強調並提示幼兒生動、形象地扮演“努力生長的小種子”。教師藉助生活化、遊戲化的方式提醒孩子們:扮演一顆小種子的時候需要“努力生長”,才能開出最美麗的花朵,結出最甜美的果實。於是,幼兒跟隨着音樂進行“合拍律動、努力生長”,感知並體驗到了積極、愉悅的審美情感。

2.在第二樂段音樂情境中,女孩們能夠跟隨音樂表現出各種輕柔、舒緩的身體動作,大部分男孩表現出了比較剛硬、不適宜的身體動作。教師此時巧妙地藉助“溫暖的風、溫柔的蝴蝶”這樣的語言提示並引導幼兒進行合理想象、創編並表現吻合第二樂段音樂性質的舒緩、柔美的身體動作,智慧地落實了“音樂技能訓練”和“審美情感體驗”等藝術教育目標上的無縫銜接,高效地助推了中班幼兒的階段性、適宜性發展。

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個個都是家庭的小寶貝,往往都很嬌生慣養,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敢前進了。而童話《小老鼠顯本領》講述了兩隻不起眼的小老鼠在大象老師的鼓勵下,齊心協力獲得了成功這一動人的情節。本活動旨在通過這一故事,讓幼兒懂得: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有信心,肯動腦筋,誰都有有機會獲得成功這一道理。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教學,使幼兒懂得: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有信心,肯動腦筋,誰都有機會獲得成功。

二、教學準備:

1、在活動室內佈置一個森林的場景,搭好一座簡單的小房子。擺好六張桌子。

2、錄有吵架聲和輕快音樂(火車嗚嗚叫、跳一個吧)的磁帶,錄音機。

3、多媒體課件,故事拼圖(每組一份),泡沫塑料拼圖二塊,木偶(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具電話機一部。

三、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課題:

小朋友們,今天森林裏的大象老師打來電話,邀請我們到它的森林幼兒園去看場比賽,你們願意嗎?那好,讓我們開着車子出發吧!在“火車嗚嗚叫”的音樂聲中,幼兒隨師一起做律動進活動室。

師:森林幼兒園到了,小朋友,你們聽。

2、幼兒觀看木偶表演“爭吵”。

提問:剛纔小老虎和小狐狸在吵什麼?

那小朋友來猜猜看,誰能成功?爲什麼?

你覺得它們會用什麼辦法?(啓發幼兒大膽想象)

師:那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小貓和小猴有沒有成功,它們用的是什麼辦法?

3、播放課件,理解故事。

提問:小猴和小貓有沒有成功?它們用的是什麼辦法?小兔和小羊呢?那最後是誰成功了?兩隻小老鼠用的是什麼辦法?

師:小老鼠取得了成功,猜猜它的心情怎樣?小動物們的心情會怎樣?那小朋友高興不高興呢?怎麼祝賀它呢?(跳個舞吧)

在“跳一個吧”的音樂聲中,師和幼兒一起跳舞。

4、自由創編,引導幼兒想象:

假如你去參加“拿雞蛋”這個比賽,你能把雞蛋拿下來嗎?你會用什麼辦法?

5、邊操作課件邊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討論,提示主題。

師:在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爲什麼喜歡它(相互討論,再請個別幼兒說)?

總結:因爲小老鼠儘管人小,但參加比賽的時候,不灰心,肯動腦筋,所以喜歡。那小朋友以後遇到問題麼辦?(也要不灰心,動腦筋,一定會取得成功)

6、在活動中感受“只要有信心,肯動腦筋,都有機會獲得成功”這一道理

設置疑難:這裏有兩塊拼圖給搞亂了,能不能把它拼好?誰能把它們拼完整。(個別幼兒練習,體驗成功的樂趣)(其他幼兒一起看他們能否成功,同時感受成功的快樂)。

師:哪位小朋友還想來試試?那好,你們以六個人爲一組,到後面的桌子上去一起去拼一拼,玩一玩。先看好缺了什麼?然後再動動腦筋拼完整,拼好之後,再一起將畫面內容講一講。希望大家要象小老鼠那樣:對自己有信心,拼時不僅要動腦筋,而且還要合作好。

7、幼兒一起拼圖,體驗成功。

①交流拼好之後的感受。

②師簡單小結:剛纔我們小朋友用自己的聰明,經過合作,都完成了故事拼圖。其實就象大象老師所說的那樣,只要有信心,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

8、放電話鈴聲,設置懸念,結束教學。

師:剛纔我們班的陶老師打來電話,要我們回教室去參加捏泥比賽,你們有沒有信心呀?那好,讓我們開着車子回教室去參加比賽吧。在優美的“火車嗚嗚叫”的音樂聲中,幼兒和老師一起律動回教室。

附:小老鼠顯本領(童話故事

美麗的大森林裏有一所快樂的幼兒園,聰明的大象是老師。

有一天,大象用鼻子捲起一個雞蛋,放在高高的樹墩上,問:“誰能把雞蛋完整地拿下來?”

小猴說:“我來!”它用頭頂着雞蛋往下跳,不料身子一歪,雞蛋掉下來摔破了。

大象又在樹墩上放了一個雞蛋,說:“誰再來試試?”

小貓跳上樹墩,把雞蛋抓起來,用兩隻手捧着雞蛋跳下來。結果雞蛋從手中劃了出來,又打破了。

大象又把一個雞蛋放在樹墩上,說:“誰再來試試?”小羊、小兔都搖搖頭。

這時,有兩隻小老鼠輕輕地問:“我們試試行嗎?”

小貓衝過來說:“我都不行,你們還能行?”

大象說:“不要這樣,誰都可以參加比賽!”

兩隻小老鼠爬上樹墩,其中一隻老鼠朝天躺着,把雞蛋抱在懷裏,另一隻老鼠拉着它的尾巴,慢慢地把它拉到樹墩邊上,它們一前一後滑到地上,雞蛋一點也沒碰破。

小羊和小兔高興地歡呼起來:“小老鼠成功了?”

大象讓兩隻小老鼠爬到它的鼻子上,把它們舉得高高地說:“請大家記住,誰都有機會獲得成功!”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所表達的不同情感,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

3、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初步有表情地演唱,嘗試領唱、伴唱的形式。

活動準備:

秋季樹林背景圖、小樹葉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談話“我看到小朋友都帶上了頭飾,你現在扮演的是誰啊?(小樹葉)小樹葉你們的媽媽是誰啊?原來是大樹媽媽的寶寶,我們來做一個小樹葉和大樹媽媽的遊戲好嗎?”

2、音樂表演遊戲“小樹葉”,發聲練習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秋風起來了,秋風起來了,小樹葉被風吹得發出了什麼聲音?沙沙沙沙的響呢,你聽。(發聲練習“小樹葉沙沙”)引導孩子感受強弱和音高的不同。

二、展開 1、教師範唱

教師:小樹葉沙沙的在響好象在說話,它遇到了什麼事情了,說了些什麼?你想不想知道?答案在老師唱的一首歌裏呢,快坐下一起聽一聽。

2、學習第一段歌詞

(1) 範唱完提問:"小樹葉發生了什麼事情了?"引導幼兒完整的說一說,學習歌詞。

教師引導:"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它會害怕嗎?我們一起問問它。"(引導幼兒感受小樹葉是在給媽媽說再見呢,用輕的親切的聲音來表現沙沙沙。)

(2) 語言節奏學說歌詞

教師:"咱們一起說說小樹葉發生了什麼事情。"

3、學習第二段歌詞

(1) 教師範唱第二段。

教師:"小樹葉離開了媽媽,你說它會回來嗎?那什麼時候會回來?我們聽一聽小樹葉是怎樣說的。"

(2) 語言節奏學歌詞

教師:"聽完了,你覺得它是一個怎樣的小樹葉?勇敢的小樹葉是怎樣說的?"(引導幼兒一起說一說)

4、教師完整範唱

教師:"這首歌曲有兩段表現了小樹葉不同的心情,我先來給大家唱一唱。"

提問:"剛纔我唱的時候,第一段的沙沙沙和第二段的沙沙沙有什麼不一樣啊?"(第一段小樹葉好像在對媽媽說再見,聲音比較輕,而第二段小樹葉在勇敢對媽媽說它會回來聲音很洪亮,讓所有得人都能聽到)

教師:"咱們給這首歌曲取個名字吧,你說叫什麼呢?"

5、幼兒整首跟唱

教師:你喜歡這片勇敢的小樹葉嗎?那你來唱一唱,用你的聲音來表現出勇敢。

6、嘗試領唱和伴唱

(1) 教師領唱幼兒伴唱

教師戴上小樹葉的頭飾扮演小樹葉來領唱,小朋友來伴唱,就只唱最後一句沙沙沙。(提示用不同的聲音和感受來演唱)

(2) 個別幼兒領唱

教師:誰想扮演勇敢的小樹葉上來表演表演?

三、結束 教師:從小朋友們的歌聲中我能猜出你們一定也是勇敢的孩子是嗎?咱們到室外和勇敢的小樹葉做個遊戲好嗎?(引導幼兒學着小樹葉做飄的動作出教室)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進一步瞭解元宵節的習俗。(難點)

2.能運用揉,搓,團圓,包餡等技能做元宵。(重點)

3.品嚐元宵的不同味道,體驗勞動的快樂。

4.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徵。

  活動準備:

1.有關元宵節的錄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燈。

4.黑芝麻,豆沙,五仁餡若干分別盛在小碗內。和好的糯米粉並分成小團,幹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檯布,盛元宵的容器。

6.歡快的慶新年樂曲。

  活動過程:

一、觀看“元宵節”錄像,並引出主題。

1.師:小朋友們從錄像中看到了什麼?幼:(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放煙花)引出元宵節的習俗。

二、學做元宵。

1.師:小朋友們吃過元宵嗎?幼:吃過。師:吃過什麼餡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們真厲害吃過這麼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來看看老師這有什麼口味的元宵,請小朋友來嘗一嘗(幼兒挨個品嚐不同口味的元宵,並說出它的口味)。

2.師:院校是什麼形狀的啊?幼:圓形的。師: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動手做元宵呢?幼:想

3.認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團,幹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餡。

4.觀察教師做元宵:現將小團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團圓,再挖坑,然後把餡放在中央幷包起來,最後再把它團圓。

5.讓幼兒自己動手做元宵,根據教師講解的做元宵時的重要細節:揉,搓,團圓,挖坑,包餡。並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餡料,最後將做好的元宵整齊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結:讓幼兒瞭解元宵的形狀,顏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時能運用揉,搓,團圓,挖坑,包餡等技能製作元宵。

小百科:元宵節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衆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幼兒園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主要對話。

2.大膽想象,能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願意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好東西,分享快樂。

教學準備: 圖片、一次性塑料杯,PPT展示圖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與朋友分享帶來的快樂。

2.幼兒能簡單的表演故事中的對話。

教學過程:

一、 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動

1.這是什麼?你們吃過嗎?它是什麼味道的呢?

2這根棒棒糖是小熊的。它和小熊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呢,大家想不想聽?在聽這個故事之前,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故事裏面有哪些小動物?

二、 欣賞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變化。

1、 小熊也有一根棒棒糖,小熊的棒棒糖還發生了一個故事呢!

2、 幼兒邊聽故事邊欣賞圖書。

問:(1)小熊碰到朋友時爲什麼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來和朋友一起分享)

(2)小熊先遇到了誰?(出示小魚圖片)碰到小魚後,小熊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裏了?(背後)小魚對小熊說了什麼?小熊是怎麼說的?

(3)小魚遊走了,誰又來了?請小朋友們想一想誰又來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馬上把棒棒糖怎麼樣了?小螃蟹對小熊說了什麼?小熊是怎麼說的?(讓幼兒來學習說小螃蟹與小熊的對話)

(4)小螃蟹遊走了,誰又來了?(出示小烏龜圖片)碰到小烏龜後,小熊又把棒棒糖怎麼樣了?這回,小烏龜對小熊說了什麼?小熊又是怎麼說的?

教師:水裏的朋友都遊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圍一個朋友都沒有,小熊心裏怎麼樣了?爲什麼?(難過,朋友都走了,周圍一個朋友都沒有,都不和他玩了)

3、小熊知道自己錯了,可是,怎樣能讓河裏的朋友嚐嚐棒棒糖的甜味呢?誰來幫幫小熊。

(小熊自己想到了個更好的辦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裏,攪拌攪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河水就變成什麼味道啦?)

(河水變甜了,水裏的朋友都出來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棒棒糖,它們又成爲了好朋友。)

三、 實驗:把棒棒糖放到水裏

問:(1)棒棒糖放到水裏會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2 ) 用什麼辦法可以讓棒棒糖溶化得快一點呢?

師:小朋友們想的辦法真好,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裏,小魚、烏龜、螃蟹都游來啦。它們都吃到甜甜的棒棒糖啦!小熊高興,棒棒糖也很開心。

四、 教師小結

問:如果棒棒糖繼續放在水裏,水會變得越來越怎麼樣呢?棒棒糖會變得越來越怎麼樣呢?那我們就把它放在杯子裏等中午的時候,再來看看嚐嚐,棒棒糖是不是越來越小了,水是不是更甜了。

附故事: 《甜甜的棒棒糖》

幼兒園教案 篇7

生成背景:

爲了使幼兒度過快樂的晚間生活,我們想通過開展豐富的活動轉移幼兒的注意力。於是,我們對幼兒晚間需要進行了調查,有的幼兒提出想去看月亮。在一次“看月亮”的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對天空有很大的興趣,他們提出了很多問題,比如,“月亮上有什麼”、“月亮上的陰影是什麼”……於是,我們決定沿着幼兒的興趣點開展“月亮”的主題活動。

活動總目標:

1.萌發幼兒對月亮的好奇心,通過豐富的活動,使幼兒初步瞭解一些有關月亮的知識。

2.通過參加感興趣的活動,穩定幼兒情緒,使幼兒度過快樂的晚間生活。

3.在質疑、探求答案的過程中,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活動一:觀察月亮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月亮,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

2.通過自己探索答案,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過程:

1.觀察活動教師帶幼兒到樓頂看月亮,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形狀、顏色等,幼兒進行討論。聰聰:月亮上的黑影是什麼?海日:我聽媽媽講過,月亮上住的是嫦娥、兔子。昊昊:我覺得是仙女。媛媛:我看像一棵樹,這棵樹很大、很高,從地球上都能看到。博宇:太陽表面有太陽黑子,月亮上的一定是月亮黑子。躍驊:是什麼東西的影子。教師請小朋友回家和家長一起找答案。

2.交流分享觀察月亮以後,“月亮上的黑影是什麼?”

這個問題成了小朋友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他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通過很多方式找到了答案,有幾個幼兒還帶來了書、光盤。幼兒通過看書、看光盤、同伴和教師的講解,初步瞭解了月球的表面。活動反思在幼兒觀察月亮的活動中,孩子提出了問題,怎樣讓幼兒獲得相關經驗呢?是傳授,還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去探究?我想,應該讓幼兒掌握學習的方法,遇到問題應該自己找答案,這對他們是一種鍛鍊,獲取知識的過程對幼兒來說比知識更重要。同時,家長參與到活動中後,知道自己的孩子晚上有很多活動,也能緩解家長的焦慮。

活動二:月亮的真面目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簡單瞭解月球表面的情況

2.通過小實驗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活動準備手電簡、骨牌、報紙球、自行車的反射板。

活動過程:

1.小實驗:月球表面的暗影。

(1)在桌上立6~8個骨牌。

(2)把燈關掉。用手電簡從骨牌斜上方大約30釐米的地方照射骨牌。骨牌的影子會落到桌面上。

(3)用手電簡照報紙球,會發現報紙的縫隙裏是黑的。教師講解:當手電筒的光照向骨牌時,骨牌的影子會落到桌面上。同樣,太陽光照向月球時,在月球表面高的地方,高地的影子會落在月球的表面上,高地會反射光,所以看起來很亮。高地的影子看起來灰暗,在月球表面還有很多隕石坑,這些坑裏也是黑暗的。

2.小實驗:月亮會不會發光。

(1)天黑時,用手電筒照在自行車的反射板上,引導幼兒說說看到了什麼?

(2)將手電筒關上,請小朋友看看。教師講解:只有手電簡照射在反射板上時,反射板纔會發光。反射板本身不會發光,但它會把射到它身上的光反射出去。同理,月球本身也是不會發光的,它是反射太陽的光纔會亮的。活動反思關於月球的一些問題是很深奧的科學,不是孩子能獨立解決的,這需要成人給予幫助,但指導方法必須形象具體、簡潔生動,以免孩子們覺得深奧、枯燥而失去探索的熱情。因此,必須找到幫助孩子們解惑的有效途徑。通過小實驗,幼兒親自操作加深了幼兒的理解。

活動三:月亮的變化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月亮的變化與地球和太陽的關係。

2.引導幼兒通過自己記錄、對比的方法,瞭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活動過程:

1.討論:月亮爲什麼會變化。六六:月亮吃飽的時候就變圓了,餓的時候就彎了。筱萌:月亮像魔術師,有時彎,有時圓。聰聰:時間變了,月亮就變了。海日:被天狗吃了。博宇:月亮被地球的影子遮住的時候,就變彎了。

2.小實驗:月球、地球和太陽的關係。請一個小朋友代表太陽、一個小朋友代表地球、一個小朋友代表月球,簡單演示三個天體的關係。

3.小實驗:月球的盈虧。

(1)把檯燈放在房間的門外一側。

(2)將房間內的燈關掉,站在向着房門的位置。

(3)手拿着球,球的位置在頭前方,比頭稍微高一點。

(4)身體慢慢轉動,球要一直保持在身體的前方。

(5)轉動身體並觀察球。實驗結果:身體向着門時,球是暗的。隨着身體的轉動,球的一部分開始亮了起來。當身體轉了l80度時,球向檯燈的那個側面會全部照亮。教師講解:檯燈只會照亮球的一部分,也就是向着檯燈的那部分纔會被照亮。當小朋友舉着球轉動身體的時候,能看到球上更多被照亮的部分。月球就如同這個球一樣,只有一部分會被太陽光照到。當月球繞着地球轉時,在我們能看到的月球的一面,月球亮面會出現變化,這就是月球的盈虧。

活動延伸:

老師定期帶幼兒觀察月相的變化,並讓幼兒記錄在本上,製作成《月亮日記》。活動反思在活動過程中,我加強了幼兒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因爲大班幼兒應該多聽聽別人的想法是什麼,也要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另外,我也發現對於幼兒的猜想活動,如果能夠讓每個幼兒都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談話的形式是不適合的:第一,幼兒沒有時間充分地想像;第二,不發言的幼兒不等於沒有想法,應該讓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

主題活動反思:

“月亮”的主題活動結束了,幼兒對星空的興趣還很濃厚,我們班又繼續開展了“奇妙的星空”系列活動。自從開展晚間活動以來,住宿幼兒的晚間生活比以前豐富多了,因爲很多試驗、遊戲都在晚上進行,住宿幼兒都感覺到很高興和自豪。由於“月亮”的活動引發了很多幼兒的興趣,所以很多幼兒一聽說晚上有小實驗,家長接的時候都不走了。通過開展“月亮”的科學活動,我找到了適合大班幼兒的學習形式和活動方式。孩子們在活動的過程中觀察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有表情的朗誦兒歌,並嘗試將自己感受到的本領編在兒歌裏。

2、能大膽在同伴面前較連貫地講述班級老師的本領。

3、喜歡老師,產生愛老師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黑板、粉筆

2、抒情的背景音樂

3、響板

活動重、難點:

能有表情的朗誦兒歌,並嘗試將自己感受到的本領編在兒歌裏。

設計思路:

1、談話導入:以談話的形式,引發幼兒講述的興趣。

討論:你喜歡老師嗎?爲什麼?老師有哪些本領?

2、教師展示自己的本領,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現場展示繪畫本領,幼兒觀察並說出老師畫的是什麼?小動物長得什麼樣?(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小熊圓耳朵”、“小兔短尾巴”、

“小貓捉老鼠”、“小狗啃骨頭”)

(2)幼兒誇誇老師畫畫的本領,學習詩句“我的老師本領大,樣樣東西都會畫。”

3、幼兒學習兒歌,並有表情地朗誦

(1)教師和幼兒說說兒歌中小熊、小兔的可愛形象,並引導幼兒做一做動作,同時用不同的聲音表現。(小熊是粗粗的聲音,小兔是輕輕的聲音,誇獎老師是自豪的聲音。

(2)請幼兒想一想並試一試不同的朗誦方式

配上小響板,用快板書的方式朗誦或加上背景音樂有感情的朗誦,也可以分組分句朗誦。(還可以有更多形式引發幼兒朗誦的興趣)

4、幼兒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據自己老師的本領進行創編兒歌。

討論:老師還會畫什麼?老師除了會畫畫還會哪些本領?(如唱歌、講故事等)

請幼兒自由創編兒歌,並交流自己創編的兒歌。

5、活動延伸

開展“我有本領”活動,請幼兒用畫畫或表演等方式交流向老師學到的本領,並感謝老師。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幼兒能愉快地和教師、同伴一起遊戲,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

3、 3、幼兒能有節奏地朗誦象聲詞“吡嚦叭啦、吡嚦叭啦、蹦叭”。

活活動準備:鞭炮一串,與兒歌內容有關的圖片若干,貓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鞭炮,引導幼兒模仿鞭炮聲,教師念象聲詞“吡嚦叭啦、吡嚦叭啦、蹦叭”並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

2、學習兒歌《老鼠娶親》

(1)、教師出示老鼠(戴着大紅花,穿着新郎的衣服)圖片,引導幼兒回憶《還珠格格》中娶親的場面。(幼兒回答:有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鑼打鼓、花轎等)

(2)、教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教師邊出示圖片邊朗誦兒歌,並引導幼兒拍節奏。

(4)、教師念兒歌每句前半段,幼兒念後半段,並交換一次。

(5)、師幼一起邊拍節奏邊朗誦兒歌。

3、遊戲《貓捉老鼠》

(1)教師介紹遊戲玩法。

教師和幼兒扮老鼠,配班老師扮老貓,老鼠有節奏地朗誦兒歌,當唸到“蹦叭”時,老鼠全體蹲下,老貓出場,當老貓唸到:“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時,老鼠則立刻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老貓去捉老鼠,當老鼠上位後,老貓則不能抓。

(2)、師幼共同遊戲2-3遍(次數視當時幼兒情況而定)。

4、師幼一起去戶外遊戲。

幼兒園教案 篇10

【教學過程】

一、教師提問,導入課題

1.冬天天氣怎麼樣?你們是怎麼想辦法過冬的?

2.你認識的小樹又是怎樣過冬的?

二、在戶外環境中邊走邊看,討論哪些樹木需要在人們的幫助下才能過冬

小結:樹有多種品種,不同的樹木有着不同的習性。有的樹木不怕寒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如雪松、柏樹、臘梅;有的樹木需要在人們的幫助下抵抗寒冷,如梧桐樹、銀杏樹等。

三、引導幼兒瞭解保護樹木的具體方法

1.出示草繩、刷子、稻草編成席、石灰水等材料。

2.師:“你會選擇什麼材料爲小樹穿冬衣?爲什麼?”

3.花匠伯伯介紹“保護樹木的好處,爲什麼要給樹穿衣”的相關常識,並介紹各種材料的用途。

4.花匠伯伯示範並講解各種具體方法。

①花匠刷石灰水,教師講解並激發幼兒自我保護意識:“石灰水可以殺蟲,但還會傷手,不當心弄到眼睛裏更危險,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小朋友應怎麼做?”

②花匠給樹木穿稻草衣,教師講解方法:像小朋友穿披風一樣,一圍一系。

③花匠給樹木系草繩,教師講解:需要兩個人共同纏繞,提示一大一小兩名幼兒互相合作,合理分工,一人按緊草繩,另一人傳遞繩頭。

四、幼兒分工操作,教師和花匠巡迴指導

1.請小朋友給樹穿衣服時,試完一種方法再試另一種方法。

2.兩個小朋友要分工合作,哥哥姐姐一定要照顧好弟弟妹妹。

3.小心使用石灰水。

五、小結

“小樹的衣服穿好了,明年春天幼兒園的綠色更多,空氣更清新。這裏面有你們的一份功勞,謝謝小朋友。”

【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觀察“穿冬衣的大樹”什麼時候冒出了綠芽、長了新葉,進一步感受保護樹木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