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總八篇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總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彙總八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練習扣鈕釦,發展手眼協調的能力。

2. 有利於孩子手指小肌肉羣的鍛鍊。

3.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 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1、用蛋糕盒製作的娃娃頭,娃娃頭頂兩則各縫一顆釦子已引起孩子的操作和想象的興趣。

2、用黑色的厚布剪20個圓片,分別縫上釦子,同時每個圓片上各剪一道“釦眼”。

活動過程

玩法:

1啓發幼兒看一看、說一說圖像什麼?

2說出想象的依據。

3將黑圓片從娃娃的頭上的扣子開始一個接一個往下扣,孩子動手操作老師指導示範,直到變成長長的“辮子”系不好的可以讓系的好的孩子教,讓孩子同孩子交流,學習,感知活動過程的樂趣。(注意:扣扣子時手要慢,一個接一個的,彆着急。)

3活動延伸:把娃娃梳辮子放在活動區裏,根據幼兒興趣需要將遊戲換成扣蘋果、扣花辮等形式,引導孩子繼續想象

教學反思

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即讓孩子動腦動手,又鍛鍊了手眼協調的能力,感受遊戲的樂趣。不足處沒有跟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繫鞋帶、系衣服扣相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讓他們大膽表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擴充幼兒想象,使他們的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感受家的溫暖,知道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的家。

3、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 引導他們大膽表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 擴充幼兒想象,發展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藍天、白雲、蝴蝶、小鳥 、小河 、 樹林、花朵、小魚圖片

2、廢物垃圾 實物垃圾桶

活動過程

一、師、幼討論自己的家。

師:小朋友們,你們今天是從哪來的幼兒園?你的家是什麼樣的?在家裏你都做什麼呀(吃飯、睡覺、和爸爸媽媽做遊戲)?你們喜歡自己的家嗎?爲什麼? 師:其實,小朋友們還有另一個家,你們知道是什麼地方嗎?

二、遊戲“找家”

1、 師:你們都有自己的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家,可是,老師這有好幾位找不到家的朋友,想請聰明的你們幫幫忙,你們願意麼?老師出示白雲、蝴蝶、小鳥,你知道誰的家?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們幫它們找找家了。(讓小朋友分別說出他們的家)(師隨手丟幾片廢紙和食品袋)哎呀!這些小垃圾們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看到把班級弄得這麼髒,他們難過極了,快請小朋友來幫幫他們吧!

2、他們的家我們知道了,下面我要請小朋友上來把他們送回家,誰願意來?看他們得對不對,好不好?送到家後,請他告訴小朋友哪裏是“它”的家。

三、找家拓展

師:你們想想看,天空除了是白雲的家還是誰的家呢?

(教師用圖畫的形式將幼兒的答案記錄下來)

那樹林除了是小鳥的家還是誰的家呢?

那小花朵還是誰的家呢?幼兒園呢?

師小結:好!小朋友們都想了很多……

四、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很棒,現在我們的園長想回自己的家了我們用掌聲歡送他們,跟他們說再見!我們小朋友也該休息了。

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幼兒的生活入手,讓幼兒有話可說,初步感知家,自然引入。接下來抓住幼兒喜歡幫助別人這一特點,讓他們幫助小動物,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想說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課堂氛圍熱烈活躍;參與活動讓幼兒從說到行動,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突出重點;拓展延伸訓練了幼兒的發散思維及想象能力。結束環節即緊扣課題又和諧自然。

小百科:家,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án),表示與房室有關,最早的房子是用來祭祀祖先或家族開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糖果的主題一開始,孩子們就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每個孩子都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到了各種各樣的糖果及喜糖的包裝。在與同伴介紹的時候,孩子們的發現和表達讓老師大吃一驚。

一、我眼裏的糖果

(一)牛皮糖

李唐威說:“我帶的是牛奶糖,牛奶糖是白白的,長長的,圓圓的,包在糖紙裏面。”

馨馨說:“我帶的糖是粉紅色的,象雞心,摸上去軟軟的。”

希希說:“我帶來的是小豬糖(真的象一隻小豬的樣子),有點黃顏色,摸上去軟軟的。”

楚一接上來說:“我以前也吃過的,我知道這個是牛皮糖。”

小班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是很具體的,但因爲有了具體的經驗與實物的引導,他們也能進行初步地推理,得出“摸上去軟軟的就是牛皮糖”,儘管不一定科學,卻也有一定的道理。

(二)親嘴小麻子

文佳說:“我帶來的是親嘴小麻子,是黃顏色的。”

沈雨柔說:“我上次到超市去的時候,還看見紅的和紫的親嘴小麻子。”

安奇說:“還有黑色的親嘴小麻子。”

沈雨柔說:“沒有的,我沒看見有黑色的,只有紅的,黃的,紫的。”

安奇說:“有的,我在超市裏看見的。”

因爲有了不同的意見,所以雙方就爭執起來。爭執的出現,標誌着孩子的思維有向前進了一步。大多數小朋友都說沒有黑色的親嘴小麻子。但蔣寅恪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於是我對他們說:“大家以後到超市去再仔細地找一找到底有沒有,安奇如果你看見了,就帶到幼兒園給小朋友看看。”他點頭答應了。一場爭執纔算平息下來。

二、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甜甜的

孩子們都知道糖是甜甜的,在一次自由活動時,通過孩子們的談話,我發現孩子們對糖的認識又進了一步。

婷婷帶來了一個形狀很奇特的棒棒糖,她很得意地說:“我的棒棒糖是西瓜味道的。”

李嘉鑫說:“西瓜甜甜的,我最喜歡吃。媽媽說我的肚子象一個大西瓜。”說着還拍拍自己的肚子。

佳熙說:“我也喜歡吃西瓜,我還喜歡吃蘋果,蘋果也是甜甜的。”

(孩子們對甜的食物有着天生的好感與喜愛,他們在這方面也有經驗,何不利用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大膽地與同伴交流,一方面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另一方面也擴展幼兒的經驗。)

我說:“西瓜、蘋果都是甜甜的,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甜甜的呢?”並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說說。

佳熙:我爸爸給我買的奶粉是甜甜的,我最喜歡喝,我每天都要喝的。

婧儀:我小時候喝媽媽的奶,媽媽的奶也是甜甜的。

瑤瑤:我也喝媽媽的奶長大的,每個人都是喝媽媽的奶長大的。

安奇:水果都是甜甜的,蘋果,香蕉、橘子。

楚一:不對,橘子是酸酸的。

朱元正:我上次和奶奶去買的桂圓是甜甜的,可好吃了。

李俏:對,還有甘蔗!

吳雨:在超市裏我看見的蜂蜜也是甜甜的,我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喝蜂蜜,我媽媽說這樣大便就不疼。

孩子們交流的範圍遠遠超出了老師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沒有刻意地讓孩子停下來重新組織話語,但孩子在交流的時候,他們的神情、他們的言語、他們的'動作無不透着喜悅與激動,即使有了不同的意見,有了矛盾,他們也在互相觀摩,互相學習,互相瞭解,共同進步。

三、參觀糖果

孩子們在初步地談了自己知道的糖果以後,我們讓孩子一起來參觀小朋友帶的糖果,這次的參觀豐富了孩子們對糖的種類的認識。

“這是軟糖。”“這是親嘴小麻子”“還有大白兔糖”

“哦,這是我最喜歡的巧克力,”趙意舉着一包巧克力大叫起來。

“這是玉米糖,象玉米一樣的顏色,味道也象玉米。”佳佳說到。

“這是奶油糖。”“這是牛皮糖。”“這是跳跳糖。”“這是口香糖。”

孩子們對糖的興趣一下子提高了好多,他們調動了所以的注意力來接受這些東西,在互相的交流中擴展自己對糖的種類的經驗,同時也在互相的交流中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陽陽:爲什麼有的玉米糖摸上去是軟的,有的玉米糖摸上去是硬的?

延傑:爲什麼有的糖外面有紙包住,有的糖裝在瓶子裏,還有的糖沒有什麼東西包好?

當前經驗和已有經驗有了衝擊,孩子就產生了問題。問題的出現,標誌着孩子的認知又向前邁進了一步。至於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教師並沒有做出回答,而是等待孩子把問題提出後,又把問題還給孩子,給機會讓孩子自己想辦法來解決。

四、糖有什麼用?

在第一次的談話中,孩子們的反應不是很理想,他們都知道糖是甜的,但說不清有什麼用。於是老師請孩子回去問問爸爸媽媽,到底糖有什麼用。經過幾天的準備,孩子們相對就顯得有話可說了。

吳雨:媽媽說,燒菜的時候放點糖,味道就很鮮。象紅燒肉,紅燒魚,都要放點糖的。

婧儀:吃餛飩的時候,在菜裏放點糖,可好吃了。

楠楠:我吃藥的時候,媽媽就會給我一粒糖,等我吃玩藥,很苦,就吃一粒糖,就不苦了。

楚一:我們家裏還有冰糖,媽媽說,咳嗽的時候吃點冰糖就會好的。

瑤瑤:上次我和奶奶一起做糖番茄的,把番茄切得一片一片,放點糖就好了,很好吃的,我最喜歡吃裏面的水,甜甜的。

唐威:我家裏有咖啡,爸爸每次喝咖啡的時候,都要放方糖,放兩塊,攪攪,就好了。

五、製作糖果

在對糖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孩子們很快投入到嘗試自己製作糖果,包裝糖果的活動中。

在製作中,何靜怡他們把各色橡皮泥搓成長條,包在糖紙中;希希和文佳搓了很多小圓球,插上牙籤或吸管,一根根棒棒糖做成了;

有的用小的塑料模子,印出了各種可愛的小動物糖;

咖啡色的橡皮泥包上金色的紙,馨馨說這是巧克力;

文文把一塊泡沫掰成許多小塊,他說:“老師你看,這是我做的棉花糖!”

在遊戲中,孩子是最放鬆的,是最容易體現他們的所思所想的,也是最能反映孩子們生活學習經驗的。

六、活動反思

從生活中尋找學習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課堂回到生活,讓孩子回到生活,不管孩子的年齡有多小,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遠比在封閉的課堂中,封閉的學校中學到的要多得多。

孩子是社會的孩子,孩子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個體。離開了生活的孩子就象是離開了河水的小魚,只有讓孩子回到生活中,回到社會中,孩子纔會發展。在主題活動《糖果》中,孩子們在生活中尋找,從生活中提煉,到生活中體驗,每一步都走得那麼地快樂和實在。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蔬菜。

2.知道吃蔬菜的好處,產生吃蔬菜的願望。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1.準備幾種常見蔬菜:芹菜、油菜、西紅柿、菜椒、胡蘿蔔等。

2.紙箱做的摸箱一個、盤子、筐子若干個。

3.供幼兒品嚐的菜餚:胡蘿蔔絲拌芹菜4、小勺、盤子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

師:小朋友說說自己知道的蔬菜。

二、基本部分

說說我認識的蔬菜。

(1)將幼兒分成幾組,在每組的桌子上擺上芹菜、油菜、西紅柿、菜椒等。

師:班裏來了這麼多蔬菜寶寶,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一起認識蔬菜。

師:拿出芹菜和油菜,請認識它們的小朋友說出它們的名字,並說說它們長得什麼樣子,有哪些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師: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顏色及莖、葉等,引導幼兒發現異同。

(請幼兒將自己小組的芹菜和油菜分別放到相應的筐子裏。同樣的方法認識西紅柿和菜椒。)

(2)遊戲"蔬菜寶寶快出來"。

分別將芹菜、油菜、西紅柿、菜椒放入摸箱,請幼兒通過觸摸來判斷,並根據教師指令拿出相應的蔬菜。

(3)蔬菜香香真好吃

教師出示事先做好的胡蘿蔔絲拌芹菜請幼兒說一說

師:這些是用什麼菜做的?(出示胡蘿蔔、芹菜等簡單介紹)

教師用擬人化的語言,激起幼兒想吃這些蔬菜的慾望。

"我是胡蘿蔔寶寶,我會讓小朋友的眼睛更明亮。""我是芹菜寶寶,身上營養多多,我會讓小朋友的身體更棒。"

(4)幼兒品嚐。鼓勵幼兒慢慢咀嚼、細細品嚐食物,說說它們的味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雙手合作沿摺痕撕小長條,並能用正確的方法粘貼成小草的形狀。

2.鍛鍊幼兒小手肌肉羣、發展幼兒手指動作的協調性。

3.樂意參與撕紙活動,體驗助人爲樂的喜悅之情。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綠色摺紙若干,固體膠人手一份,音樂,課件ppt。

  活動重點:

學會雙手合作協調地進行沿摺痕撕紙。

  活動難點:

逐步掌握撕紙要領。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幾個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出示圖1)

師: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在幹什麼呢?

幼兒回答。

師:喜洋洋和它的夥伴們在草坪上吃着點心開心的玩着。突然來了一個壞傢伙(出示圖2),看一看是誰?(灰太狼)這個壞傢伙究竟想做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師:原來灰太狼今天來是想搞破壞的,看看它做了什麼壞事?(出示圖3)幼兒回答。師:灰太狼破壞了青青草原,喜洋洋和它的朋友(出示圖4)非常的傷心難過。這可怎麼辦呢?我們小朋友願意幫助它們嗎?有什麼好辦法呢?幼兒自由討論。

二、 示範講解

師:老師會用手來撕小草。你們願意跟老師學習,用手撕小草送給喜洋洋它們嗎?出示撕好的小草作品,請幼兒觀察小草的顏色及樣子。

示範:取出一張正方形摺紙,第一步:完全對邊折(兩條對邊重合);第二步:重複第一步步驟;

第三步:用手抹平;第四步:打開來,沿摺痕慢慢的撕;(撕紙時: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緊捏紙,撕一撕、移一移,重複到完成爲止。)第五步:用固體膠在長條的底端逐一粘上。

三、實踐操作

(一)引導幼兒一步一步動手操作。(對邊折、撕、粘貼)

(二)幼兒撕、粘貼,教師要巡迴指導並提出要求:固體膠不能在桌子上亂塗,撕壞的紙放在塑料筐內。

四、幼兒作品展示

請小朋友將撕貼好的小草粘貼在畫圖上,跟着音樂體驗幫助別人的喜悅之情。帶領幼兒去外面草坪上做遊戲。

小百科: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Herb),是一類植物的總稱。並非植物科學分類中的一個單元,與草本植物相對應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們通常將草本植物稱作“草”,而將木本植物稱爲“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⒈仔細觀察畫面,在不同色彩和情景的圖片中發現小黑的位置,學說:“小黑,小黑,你藏在哪裏?我藏在……”的句式。

⒉在和小黑捉迷藏的遊戲中,感受尋找、發現的樂趣。

⒊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⒋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繪本課件《小黑捉迷藏》、黑色圓點若干、圖片12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黑,激發興趣,瞭解小黑的基本特徵

師:今天來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誰?

師:它的名字叫小黑。小黑最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了。

二、結合圖片講述故事,尋找小黑,感受尋找、發現小黑的樂趣

㈠理解故事內容。

⒈小黑的家住在一個方方的盒子裏,今天它又跑出來和我們一起玩捉迷藏遊戲了。

⒉咦?小黑不見了?它會藏在哪裏呢?

師:聽聽小黑怎麼說的。(聽錄音)小黑怎麼說的?瓢蟲的甲殼上有幾個小黑?

⒊看看誰飛來了?(蜻蜓)

師:小黑藏在了哪裏?它會怎麼說?這裏有幾個小黑?

⒋一羣小魚游來啦,小黑藏在哪裏呢?誰來問一問?分2組進行問答。

小黑爲什麼要藏在小魚的眼睛裏?大家發現了幾個小黑?

㈡幼兒結伴看圖藏、找小黑,進行問答遊戲,鞏固幼兒對於藏的地方的理解。

這裏還有一些圖片,如果你是小黑會藏在那裏? 和朋友玩玩這個一問一答的遊戲。

㈢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小黑捉迷藏》,我們一起再來講一講。

三、遊戲:捉迷藏,進一步激發捉迷藏的興趣

師:看,老師這裏也有1個小黑,誰來在你的身體上藏一藏,其他小朋友來找一找。

用“小黑小黑,你藏在哪裏呢?”“我藏在了……”的句式來問答。

師:我把小黑送給你們,回教室後也可以和朋友玩玩這個遊戲。

活動反思:

繪本《小黑捉迷藏》從文本到繪圖都非常具有趣味性,是一本讓孩子們翻開第一頁就會迫不及待地往下翻到最後一頁的圖書。繪本中的小黑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什麼都想看一看?玩一玩?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很像,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喜歡新鮮有趣又神祕的事物,活動中的“捉迷藏”就是幼兒喜歡的遊戲之一,幼兒對此充滿着興趣。

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對繪本的中的故事內容進行了改編,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在不同色彩和情景的圖片中發現小黑的位置,並學說:“小黑,小黑,你藏在哪裏?我藏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認真、細緻、全面地觀察畫面,讓幼兒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學說小黑藏在了什麼地方的短句,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交往能力。

活動中觀察小黑藏的位置的時候,不僅有幼兒集體的學說,還有幼兒兩兩操作進行講述,一個幼兒問問題,一個幼兒扮演小黑進行回答,學說短句進行對話,體現了講述形式的多樣性。在找到小黑,數小黑的過成中,加入了數數的方法,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一個一個不漏掉等等。

活動中的課件設計和運用比較單薄簡單,能否嘗試做成動畫形式的小黑,現場讓小黑進行躲藏,不僅符合了活動內容中一個“藏”的特點,而且操作性強。教師和幼兒可以通過拖動小黑到相應的地方,進行觀察、比較,判斷出最合適的位置,感知到物體與環境的關係,對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樣幼兒的興趣會更加的濃厚,說起來也會更加的帶勁。

活動始終在“找小黑”遊戲中進行,不僅讓幼兒對神祕的小黑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且也能在找小黑的過程中瞭解到小黑躲在和他一樣顏色的地方不容易找到。活動結束前的“藏小黑”又是對幼兒知識的一種鞏固和銜接。整個活動也都是引導幼兒在和小黑玩捉迷藏的遊戲中,快樂尋找、快樂發現和快樂學習,整個活動輕鬆、愉悅和有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動物寶寶和媽媽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動物媽媽和寶寶的生活方式及習性。

2.能說出喜歡的小動物的名稱,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3.感受動物之間的親情。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媽媽》掛圖(見教具盒)。

◎《動物寶寶》遊戲卡(見教具盒)

◎《找媽媽》操作單(見幼兒操作包)

  ◆活動與指導

☆談話

1.出示《小動物的媽媽》掛圖,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看一看,圖上都有誰呀?

2.操作《動物寶寶》遊戲卡,幫助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媽媽。

師:小貓找不到媽媽了,很着急,你能幫幫它嗎?

還有一些小動物也着急了,我們幫它們找一找媽媽吧。

☆辨認

1.幼兒觀察、區分動物幼年和成年時候的不同。

師:小貓和貓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們有哪些一樣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小袋鼠和袋鼠媽媽長得一樣嗎?

小雞和雞媽媽長得一樣嗎?雞媽媽的頭上有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區分青蛙和蝌蚪的不同。

師:青蛙媽媽的寶寶不見了,你們知道青蛙媽媽的寶寶是誰嗎?

它的寶寶就藏在我們的教室裏,我們把它找出來吧。

小蝌蚪和青蛙長得一樣嗎?

☆交流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知道的動物寶寶和媽媽。

師:你還見過哪些動物寶寶和媽媽?

它們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操作請幼兒幫助《找媽媽》操作單中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活動建議

本活動在幼兒對動物有一定認知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通過辨認一些動物寶寶和媽媽,初步瞭解他們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寶寶與媽媽之間的親情。

活動前,教師可通過收集圖片、故事如《小蝌蚪找媽媽》等多種方式豐富幼兒的經驗。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區分動物成年與幼年的不同,如個頭大小、尾巴長短、皮毛顏色等,併爲幼兒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在進行青蛙與蝌蚪時可藉助故事情節,引導幼兒說出青蛙的特徵。活動後,可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寶寶和媽媽的圖片;飼養讓小動物,讓幼兒萌發愛護動物的情感。

此外,本活動的操作環節,也可利用區域活動時間完成。還可在美工區提供《蛋寶寶穿新衣》操作單,引導幼兒進行塗畫與裝飾,完成作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學習目標:利用美工材料設計安全帶,發揮創造性。

活動準備:玩具嬰兒車、布娃娃。各種美工材料。

活動形式:集體/小組

活動過程

1. 出示玩具嬰兒車和布娃娃,教師或家長用很大力氣推車,向幼兒提問,應該怎樣保護車裏的嬰兒,讓幼兒明白安全帶的保護作用。

2. 向幼兒提問坐什麼車需要系安全帶。(小轎車、小麪包車、出租車。)

3. 請幼兒利用各種美工材料設計安全帶。

4. 協助幼兒把安全帶貼在展覽區的宣傳板上。

活動評價

能說出安全帶的用途,知道乘車時要系安全帶。

會設計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