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3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快樂的閱讀中能清楚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猜測和想象,並學說一句完整的話。

2、感受故事的幽默與滑稽的氛圍,知道吃東西要細嚼慢嚥,而不能吞。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動準備:

小蛇木偶、自制圖書一本(轉轉書);吃飽食物的小蛇每人一條(分別是吃了菠蘿、草莓和梨頭);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出示小蛇木偶)猜測、想象

1、前幾天老師看到了一條有趣、又特別的小蛇,它哪裏有趣呀?(幼兒自由猜測)

2、其實這是它吃下去的一樣東西呢?猜猜它吃了什麼?(一個怎麼樣的某某某)。誰猜對了呢,我們一起把它請出來吧。

3、第二天,好餓的小蛇還吃了什麼呢?

二、理解故事

1、小蛇到底吃了一個圓圓的什麼東西?我們請小蛇帶我們去看看吧。(講述故事前半部分)提問:

(1)好餓的小蛇是怎麼吃蘋果的?(啊嗚一口吞下去)

(2)誰來學學好餓的小蛇吃蘋果的樣子?(集體也嘗試一遍)

2、第三天,第四天好餓的小蛇還會發現什麼好吃的?(請每位小朋友從椅子底下拿出圖片看看),提問:誰來說說好餓的小蛇發現了一個什麼好吃的,是怎麼吃的?

梨頭:請吃了梨頭的小蛇上來,我們來學學小蛇吃梨頭的樣子(梨頭吃飽了請小蛇回家吧)

草莓:還有誰的小蛇也吃了紅草莓請上來,學學吃草莓的樣子。

3、繼續觀看大圖書

第五天,好餓的小蛇還發現了一樣奇怪的東西?是什麼?(我們一起說轉轉轉,把他轉出來吧)

第六天呢?好餓的小蛇又發現了什麼?|(請一位小朋友來轉)

4、觀看圖書結尾

(1)、好餓的小蛇吃東西總是這樣狼吞虎嚥的,有一天他很着急的吞下一樣東西,這下肚子不舒服了,他吞了什麼呀?

(2) 原來是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看到它這個樣子你想對它說什麼?好餓的小蛇也說了:“不好吃,不好吃”。

(3)那你們平時是怎麼吃東西的?

5、小結:吃東西時要一口一口的吃,要細嚼慢嚥,千萬不能象好餓的小蛇一樣,啊嗚一口吞下去。

三、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誰還記得小蛇吃了哪些東西?我們一起把小蛇吃東西的事情連起來說說吧,題目叫《好餓的小蛇》

教學反思:

《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性的故事,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階段,因此,我選擇了這個內容。活動中我讓幼兒發散思維大膽的猜測小蛇的肚子裏吃了什麼東西。根據形狀猜測、根據生活經驗猜測,我讓他們猜測的不僅僅是繪本上的東西,我還增添了幾樣其他的物體,孩子們的興趣很濃。

在教具的設計上很巧妙,打破了傳統的看大圖書或者看幻燈,而是運用了可以自由翻看的轉轉書讓幼兒進行猜測,給孩子設置了想往下看的許多個懸念,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並通過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說一說等形式感受繪本的趣味情節,嘗試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述,使孩子有一個語言技能的提高。最後完整欣賞、閱讀圖畫書,體驗繪本所帶來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2

設計意圖

最近,我園在全園範圍內大力推行“閱讀與悅讀”活動,全園開展園內、家中“餐後悅讀十分鐘”、“親子月讀、悅讀活動”、“閱覽室悅讀活動”等閱讀活動。在閱覽室閱讀時,孩子們發現了《好餓的小蛇》這本繪本,並非常喜歡這本繪本。在我的反覆閱讀與思考中,我發現《好餓的小蛇》這本繪本畫面簡單,形象鮮明,充滿了童趣,故事中小蛇貪吃的模樣吸引着孩子,特別適合小班的孩子進行閱讀。於是,我決定抓住這個契機選擇這個繪本故事來生成語言教育活動。語言領域中明確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語言發展水平,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的幽默與滑稽,體驗語言活動的快樂。

2.理解故事,學說句式: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

3.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語句創編活動。

重點難點

學習句式: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

活動準備

小蛇玩偶、草地背景佈置、故事圖片、襪子人手一隻、蔬菜水果玩具若干、遊戲音樂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主體部分 1.引入活動(引出小蛇)

師:春天來了,天氣越來越暖和了,有一隻小動物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它準備 出來活動了,看看,誰來了!(神祕出示小蛇玩偶,先露尾巴,引導幼兒猜猜。)

師:小蛇是怎麼走路的呢?來學一學!(抓住幼兒動作,提煉出扭來扭去。)我們 一起來學學。(引導幼兒模仿小蛇扭來扭去)

2.講述故事主體部分

師:小蛇睡了一個冬天,醒來覺得好餓好餓,今天沈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名字叫做:好餓的小蛇。(配上圖片和動作講述故事)

故事: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發現一個大蘋果,啊嗚啊嗚,變成一條蘋果蛇。 小蛇吃飽了,回家了。

二、理解故事主體部分,學習句式: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

1.提出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師:這是一條什麼樣的小蛇?它在幹嘛?(用動作表情引導幼兒用故事中的句式回 答: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

2.師:它發現了什麼?然後把蘋果怎麼樣了?怎麼吃的?變成了一條什麼? 三、理解故事主體部分基礎上,運用重點句式進行故事發散性語句創編。師:剛纔小蛇吃了蘋果,我們來看看接下來它還會吃什麼。

1.香蕉

師:第二天,誰?(教師用動作來引導幼兒說出: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 發現了?(出示香蕉圖片)啊嗚啊嗚,變成了?(出示香蕉蛇圖片)小蛇吃飽了,回家 了。(引導幼兒來完整講述)

2.菠蘿

師:第三天(教師用動作來引導幼兒說: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小蛇吃 了什麼東西呀,變成了這樣。(神祕)(出示菠蘿蛇圖片)

引導幼兒根據形狀來猜出吃了菠蘿,再進行完整講述。 3.棒棒糖

師:第四天(教師用動作來引導幼兒說: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它又吃 了什麼,變成了這樣。(出示棒棒糖蛇圖片)

引導幼兒根據形狀來猜出吃了棒棒糖,再進行完整講述。 4.蘋果樹

師:第五天(教師用動作來引導幼兒說: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看,它 發現了(出示蘋果樹圖片)猜猜小蛇把什麼吃了?

5.幼兒發散聯想

師:小蛇剛纔都吃了些什麼呀?除了這些,它可能還會吃什麼?變成什麼蛇?(幼 兒發散猜想,模仿故事中語句回答。)

四、遊戲

1.引導幼兒變成襪子小蛇。

師:沈老師這兒還有一條神祕有趣的小蛇,(把襪子套在手上,神祕出示)

師:我是蛇媽媽,你們願意來當我的蛇寶寶嗎?(幼兒人手一隻襪子,套在手上變 成襪子小蛇)

引導幼兒用襪子小蛇相互親親抱抱。2.遊戲:好餓的小蛇

師:寶貝兒,媽媽現在肚子好餓哦,你們餓不餓?現在請寶貝兒們都到蛇媽媽這兒 來,我們一起去找好吃的吧!(邊走邊念:好餓的小蛇,扭來扭去在散步。帶領幼兒來 到蔬果園。)

師:哇,寶貝兒們看,那兒有好多好吃的,待會兒我們一起去吃吧。找到了告訴蛇 媽媽和小夥伴兒你吃了什麼,變成了什麼蛇。(引導幼兒邊遊戲邊模仿故事中的語句)

五、結束

師:寶貝兒們吃飽了嗎?到蛇媽媽這兒來,我們一起回家吧!扭來扭去回家了!(帶領幼兒一起離開活動室。)

活動總結

《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它的內容簡單,畫面有趣。孩子們通過猜一猜、 看一看,根據小蛇吃下不同食物後肚子的形狀,讓孩子們來感受故事的幽默與滑稽,體 驗故事的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用小蛇玩偶來引入故事,讓孩子們猜測、模仿小蛇,調動孩子們的興趣,並通過故事圖片讓孩子們大膽想象,理解故事的主題部分,然後進行創編,最後再採用襪子小蛇的遊戲來讓孩子們對故事進行鞏固加深,這樣的形式特別能吸引孩子, 孩子的參與積極性非常地高。

活動中,孩子們被繪本中小蛇可愛的形象深深吸引,跟着教師的思路一起津津有味 地閱讀繪本。孩子們大膽的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體驗模仿小蛇的樂趣。孩子們的模仿性強,都很樂意學小蛇的樣子扭來扭去吃東西,並 且都變成有趣的小蛇。特別是遊戲部分,讓孩子來盡情地模仿小蛇吃東西,並且嘗試用 故事中的語言來進行表達。在遊戲環節,孩子們充分的表達,而且孩子們都玩得非常的開心,達到了活動的高潮,真正實現了“閱讀、悅讀”的境界。

當然活動中也有存在的不足之處。在對故事進行發散聯想的時候,大部分孩子都局 限在各種食物上,沒有更多的發散開來。通過不斷地提醒引導纔有個別孩子有創新的想 法。所以需要思考該怎樣引導才能讓孩子更充分發揮想象與創造。其次我覺得在接下來 還可以有延伸活動,讓孩子們再與“小蛇”親密接觸,碰撞出更多的精彩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3

課程分析: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較差,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次活動設計了觀察、表演、猜和說的環節,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小班故事繪本《好餓的小蛇》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內容簡單,畫面形象生動有趣,小蛇吃東西時:“啊嗚-咕嘟,真好吃”,動作簡單,充滿童趣,孩子們容易模仿。因爲他們平時都吃過蘋果、香蕉、菠蘿、葡萄,對它們很熟悉,他們都能說出這些水果的顏色和味道,所以他們感到學習是件容易的事,從而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興趣。小班的孩子喜歡閱讀故事繪本,他們喜歡看一些簡單易懂的圖畫,尤其是小動物繪本,小蛇也是孩子們熟悉的動物,故事中通過小蛇走路的“扭來扭去”,讓幼兒學習用自己的肢體模仿小蛇走輪的樣子。小蛇貪吃的模樣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並能模仿吃東西的動作,教會幼兒理解“吞”的含義,懂得好吃的東西不能吃得太多,否則會生病的。

課程目標:

1.通過閱讀故事繪本,鼓勵幼兒用恰當的詞語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

2.教會幼兒樂意模仿吃東西時“啊嗚~咕嘟”的聲音和模仿小蛇走路時扭動的動作。

3.鼓勵幼兒能和同伴一起分享故事,體驗閱讀的快樂。

4.教幼兒理解“吞”的含義,教育幼兒懂得好吃的東西不能吃的太多太快。

課程準備:

1.繪本故事《好餓的小蛇》

2.《好餓的小蛇》PPT

課程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師:寶貝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這是誰呢?

2.向孩子們介紹書名、作者,並展示PPT;

3.師:小蛇肚子咕咕叫,你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4.師:對,小蛇餓了,餓了就要去找食吃,今天我們就陪着小蛇一起去找食吃吧!

二、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提問,引導幼兒大膽猜測想象

1.(1)師:第一天,一條好餓的小蛇在樹林裏扭來扭去,突然,他發現一個紅顏色的、圓圓的水果,寶貝們猜猜看,是什麼水果呀?(向寶貝們展示PPT)

(2)師:寶貝們喜歡吃蘋果嗎?是什麼味道的?

(3)師:小蛇是怎樣把蘋果吃到的?(先示範做動作,然後教幼兒做)

師:它張開嘴巴,啊嗚~咕嘟~真好吃!

(4)師:小蛇變成了什麼?

(5)師小結:小蛇變成了一條蘋果蛇,它吃飽了,高興的回家了。

2.(1)師:第二天,好餓的小蛇又在樹林裏扭來扭去,突然它發現一個彎彎的、黃顏色的水果,寶貝們猜猜是什麼水果?(向寶貝們展示PPT)

(2)師:香蕉是什麼顏色的?吃起來什麼味道?

(3)師:寶貝們喜歡吃香蕉嗎?喜歡吃的舉手~老師也喜歡吃香蕉!你們都喜歡吃水果,是個不挑食的好孩子!

(4)師:我們站起來學着小蛇吃東西的樣子,把它吃掉吧!小蛇變成了一條香蕉蛇啦~

3.(1)師:第三天,好餓的小蛇在樹林裏扭來扭去,他看見渾身長滿刺的、黃顏色的水果,小蛇還會吃掉嗎?(展示PPT)

(2)師:這個菠蘿好大啊,還長滿刺,小蛇嘴巴要張的大大的,寶貝們和老師一起學着小蛇長大嘴巴把菠蘿吃掉吧!

(3)請幼兒們表演小蛇吃菠蘿的樣子。

4.(1)師:第四天,好餓的小蛇又在樹林裏扭來扭去,它看見一串紫色的、一粒一粒的水果,寶貝們猜猜看是什麼顏色的水果啊?(展示PPT)

(2)師:寶貝們喜歡吃葡萄嗎?是什麼味道的?

(3)請寶貝們和老師一起表演小蛇吃葡萄的動作。

5.(1)師:第五天,好餓的小蛇在樹林裏扭來扭去,它找到了什麼呀?(展示PPT)

(2)師:這棵蘋果樹好大呀!小蛇的嘴巴要張到最大才能把它吃掉!

(3)師幼共同學着小蛇吃掉蘋果樹;

(4)教育寶貝們吃東西不能像小蛇一樣一口吞下去,要細嚼慢嚥,不能吃的太快。

三、師幼一起表演故事

1.師:小蛇明天還要吃東西,我們看看小蛇分別找到哪些好吃的?(展示PPT:梨、西瓜、櫻桃等)

2.師:小蛇還能找到哪些食物呢?和老師一起到外面去找找吧!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感受、理解小蛇吃各種水果身體變形的故事情節。

2、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與形狀,樂意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感受故事幽默、滑稽的氛圍,初步體驗趣味閱讀的快樂。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用長襪子製作成的小蛇一隻(也可以用圖片代替)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好餓的小蛇》。

1、教師: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條小蛇,它出來散步,可是現在它覺得好餓好餓啊。這條好餓的小蛇來到了樹林尋找食物,小朋友們猜猜看,好餓的小蛇會找到什麼好吃的?

2、小朋友們真棒,現在一起來看看好餓的小蛇到底找到了什麼好吃的吧!

二、欣賞PPT課件,熟悉故事趣味內容。

1、觀察PPT圖片3~圖片4。

①PPT圖片1:哎呀!小蛇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小蛇吃了什麼呀?

②PPT圖片1:豐富幼兒對蘋果的認知經驗。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的蘋果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歸納:蘋果是紅紅的、圓圓的、吃起來甜甜的、脆脆的。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蘋果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蘋果吞(念這個字的時候,略慢、強調一下,並理解吞的意思)到肚子裏去了。

通過提問、模仿,幼兒集體學說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鼓勵幼兒張開大嘴巴,把嘴巴張得圓圓、大大的,模仿小蛇"吞"蘋果的動作。

2、觀察PPT圖片5~圖片6。

①PPT圖片3:第二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它扭呀扭呀,看看小蛇變成什麼樣了,你能猜出它吃了什麼呢?

②PPT圖片4:豐富幼兒對香蕉的認知經驗。

師:哪個寶寶告訴我,香蕉是什麼樣子的?(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講述。)教師幫助幼兒歸納:香蕉是黃黃的、彎彎的、吃起來甜甜的、軟軟的。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香蕉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香蕉吞下去了……通過提問、模仿,幼兒集體複習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鼓勵幼兒想想香蕉是長長的,所以要把嘴巴張圓圓的(如小魚吸水泡的樣子),把長長的香蕉慢慢吞進小蛇的肚子裏。

3、觀察PPT圖片7~圖片8。

①PPT圖片7:第三天,好餓好餓的小蛇又出去散步了,這一次,小蛇找到了一串葡萄,小朋友猜猜看,小蛇吃下葡萄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②PPT圖片8:豐富幼兒對葡萄的認知經驗。

師:我們寶寶都吃過葡萄,誰來告訴我,你吃過什麼樣的葡萄呢?

教師幫助幼兒歸納:是圓圓的。有些葡萄是紫紫的,圓圓的葡萄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吃。

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葡萄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吃葡萄的時候,因爲葡萄一個一個很多,小蛇的嘴巴要不停地張開、吞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一大串的葡萄全都吞到肚子裏。

鼓勵幼兒遷移前面經驗,集體說出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教師帶着寶寶一起,一手模仿拎着一大串葡萄,仰着腦袋,張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啊…嗚"一口,"咕嘟"一下……,鼓勵寶寶學着"蛇媽媽"的樣子吞葡萄,把葡萄一個一個全都吃到小肚皮裏,吃完還可以用手抹抹嘴巴,表示"真好吃"的樣子,增強情節表演的趣味性。

4、觀察PPT圖片9~圖片10。(教師重點引導,鼓勵寶寶誇張表現。)①PPT圖片7:你們瞧!小蛇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小蛇到底吃了什麼東西纔會變成這樣的呀?(教師重點引導寶寶仔細觀察畫面上的小蛇,找一找小蛇的頭到哪裏去了?小蛇的尾巴?小蛇怎麼變成小樹的樣子了呢?)②PPT圖片8:呦,好餓好餓的小蛇,怎麼把小樹也吃下去了呀?師:小蛇真調皮。老師覺得很奇怪,小蛇是怎麼把小樹吃下去的?

(重點猜測:小蛇是怎麼吃小樹的?先……再……最後……引導寶寶用簡單的語言講出小蛇爬樹、翻身、吞等等動作,教師提煉簡單的輔助動作展示給寶寶看,幫助寶寶理解小蛇吃樹的一系列連續動作。)③請幼兒模仿小蛇吃小樹的體態動作。

教師語言指導:小蛇真調皮,它扭來扭去,扭來扭去,爬上小樹,爬到高高的上面,張開大嘴巴,"啊………………………嗚"一口,"咕嘟"一下,把整棵小樹都吞了下去,變成了一棵奇怪的小蛇樹。哈哈!

鼓勵幼兒遷移前面經驗,不經過老師提示就能說出短句:啊嗚………………咕嘟,啊,真好吃。

教師動作指導:當老師講到小蛇吞小樹的時候,老師鼓勵寶寶張開大嘴巴,可以站起來,把頭往下低,表示模仿小蛇從上往下吞小樹,最後也可以鼓勵寶寶低着頭,把小手往後擺,象孔雀的尾巴一樣張開來,表示小樹的樹叉。

三、教師簡單針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體會故事的滑稽與幽默。

師:哎呀!小蛇吃的肚子好飽啊!我們摸摸自己的小肚子,幫助小肚子消化消化。來,寶寶一起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鼓勵寶寶再次觀察故事結尾處(小蛇背後)的小樹林。

師:寶寶仔細看,小蛇背後的小樹林好象有什麼變化呀?怎麼會少一顆樹的?你們覺得這棵樹好吃嗎教師小結:故事裏的小蛇真有趣,也很貪吃,它看見什麼就吃什麼,吃了什麼形狀的東西,肚子就變成什麼形狀,竟然連小樹也吃掉了,真好玩。

四、引導孩子,學習吃東西的正確方法。

1、你們覺得小蛇這樣吃東西好嗎?爲什麼?

2、教師歸納幼兒講述內容,進行簡單小結:我們小朋友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嚥,千萬不能學小蛇,啊嗚一口、咕嘟一下吞到肚子裏,小肚皮要撐壞的。

延伸活動:

好餓的小蛇現在還是好餓好餓,讓我們一起爲好餓的小蛇真棒點好吃的吧。畫各種好吃的東西。

五、幼兒模仿小蛇的各種動作,隨音樂自由出活動室。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小蛇吃下的四樣食物,並鼓勵寶寶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聽。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蛇的各種動作,在歡快、悠揚的音樂聲中自由出活動室。

活動評價:

1、《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故事,適合小班幼兒的聽賞與模仿。爲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我用極其誇張的語言、表情及動作表現小蛇吞東西的樣子,並且鼓勵幼兒學習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嚥動作,通過擬聲詞"啊嗚--咕嘟"的重複表演,讓孩子感受到小蛇吃東西的有趣與特別,激發孩子情境性表演的興趣,滿足小班幼兒"能聽懂、願意想、喜歡說、愛表現"的活動積極性。

2、在教學重點環節處,讓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內容,發散思維大膽猜測小蛇的肚子裏到底吃了什麼東西?這個環節也是調動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在孩子認真觀察"身體變樣了的小蛇"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猜測,鼓勵每個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測活動中,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發現小蛇肚子的變化,而不單單只是引導寶寶猜對了沒有。最後,教師出示圖片揭曉答案,形象地歸納出變樣後的小蛇爲:蘋果蛇、香蕉蛇、葡萄蛇、菠蘿蛇、小樹蛇……讓孩子直接關注故事背後所蘊涵的幽默與滑稽。

教學反思:

《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性的故事,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階段,因此,我選擇了這個內容。活動中我讓幼兒發散思維大膽的猜測小蛇的肚子裏吃了什麼東西。根據形狀猜測、根據生活經驗猜測,我讓他們猜測的不僅僅是繪本上的東西,我還增添了幾樣其他的物體,孩子們的興趣很濃。

在教具的設計上很巧妙,打破了傳統的看大圖書或者看幻燈,而是運用了可以自由翻看的轉轉書讓幼兒進行猜測,給孩子設置了想往下看的許多個懸念,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並通過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說一說等形式感受繪本的趣味情節,嘗試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述,使孩子有一個語言技能的提高。最後完整欣賞、閱讀圖畫書,體驗繪本所帶來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教案5

設計思路:

《好餓的小蛇》故事內容簡單,畫面形象有趣。故事中很多擬聲詞"啊嗚"、"咕嘟"的'反覆出現,使故事充滿了趣味性,小蛇滑稽、貪吃的模樣深深吸引着孩子,適合小班孩子的模仿與表演。整個教學活動以幼兒的觀察、想象貫穿始終,教師牢牢抓住故事形象———小蛇"餓、貪吃"的特點,引導小班孩子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感受小蛇的滑稽,體驗小蛇的貪吃,想象小蛇身體變化的模樣,並支持幼兒用簡短的詞語、短句去描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及表述自己的猜測與想象,強調發生在小蛇身上的一系列的有趣事件所帶給孩子們的童真與童趣,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最終體驗到趣味閱讀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幽默有趣的情節,體驗遊戲的快樂。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活動準備:故事PPT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出示小蛇圖片引出主題過渡語:小朋友,今天陳老師帶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有一個小動物它也跟着我來了,它想講故事給你們聽。

重點提問:看看它可能會是誰呀?

小結:它說它是一條小蛇。小蛇的身體細細長長的,身上有黃黑相間的斑紋。【設計意圖:激發幼兒對小蛇的興趣,引導幼兒關注小蛇長長身體的外貌特徵,並對小蛇產生興趣,從而引出故事。】

二:觀察理解畫面:激發幼兒想象過渡語:小蛇扭着扭着,他覺得肚子有點餓啦,於是呀小蛇來到一片果園。果園裏面可能會有很多很多的水果吧!

重點提問:果園裏可能有些什麼水果給小蛇吃呢?

小結:果園裏有好多的香蕉、蘋果、橘子、草莓、菠蘿、西瓜、桃子、梨、櫻桃子,都是小蛇愛吃的水果。【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問題引起幼兒對各類水果的回憶,鞏固幼兒的已有經驗,併爲下面吃水果做鋪墊。】

1、吃蘋果(1)教師講述故事重點提問:吃了一個蘋果後,小蛇的肚子變成了什麼樣?

小結:吃了一個圓圓的蘋果後,小蛇的肚子變了,變得像球、瓶蓋、輪子一樣,圓圓的、真可愛。

(2)出示吃了三個蘋果的圖片(一串)重點提問:吃了三個蘋果後的小蛇肚子變成了什麼樣?

小結:小蛇吃了三個蘋果後變得像毛毛蟲、蝴蝶結、糖葫蘆一樣。【設計意圖:小蛇吃了蘋果後肚子發生了變化,變的圓圓的,非常的可愛,幼兒對此非常的感興趣,讓幼兒對這個圖形進行聯想,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2、吃香蕉(1)重點提問:猜猜小蛇吃了什麼肚子才變成這樣的?吃了一根香蕉的小蛇肚子像什麼?

小結:吃了根彎彎的香蕉後,小蛇的肚子又變了,變得像小船、月亮、橘子瓣兒一樣彎彎的!

(2)出示吃了二根香蕉的圖片(平面、對稱)重點提問:吃了根香蕉的小蛇肚子像什麼?

小結:吃了兩根彎彎的香蕉後,小蛇的肚子變了,變得像蝴蝶、蜜蜂、蜻蜓一樣,這真是一條神奇的小蛇,你看,它吃了什麼東西,肚子就會變成什麼樣。【設計意圖:小蛇吃了香蕉後肚子變的彎彎的,非常的有趣,幼兒對此非常的感興趣,讓幼兒對這個圖形進行聯想,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遊戲:模仿小蛇吃水果要求:1、幼兒模仿小蛇扭動,發出啊嗚、咕嘟的聲音吃水果2、吃好水果後變一變,看誰變得像3、音樂結束回到座位4、分享交流小結:你們都是一羣神奇的小蛇,吃了蘋果後,身體就變得大大的圓圓的,吃了香蕉後身體就變得彎彎的。【設計意圖:通過遊戲讓幼兒用身體表現小蛇吃完水果後的變化,讓幼兒自己感受小蛇身體的變化,同時,動靜結合的學習方式更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方式。】

三、活動延伸重點提問:小蛇爲什麼吃了那麼多的水果呢?它的身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還有哪些動物的身體部位是長長的?

小結:大自然裏還有很多動物——脖子長長的長頸鹿、鼻子長長的大象、尾巴長長的小猴和小蛇一樣都是長長的動物朋友。【設計意圖:留有懸念,讓幼兒在生活中繼續探索身體部位是長長的動物朋友,讓活動延伸到幼兒的生活】

活動反思:

亮點

1、從活動現場看,整個活動氛圍溫馨、活躍,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儘可能多的讓幼兒模仿幼兒說出來的東西,幼兒的興趣很高。

2、從幼兒表現看,幼兒都很樂意表達,尤其是在說小蛇的肚子像什麼時?幼兒的想象力很豐富,很願意去表達。

3、從師幼互動看,活動中老師積極與幼兒互動,做到了面向全體幼兒,關注每一位幼兒,讓每個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

不足:

1、教師的迴應沒有提升,大部分是在重複幼兒的話,沒有進行總結、提煉。

2、在遊戲環節缺少提升,可以在幼兒猜測時追問他們"爲什麼是XX"讓幼兒對形狀有進一步的認識。

3、目標的定位有點寬泛,建議修改的更具體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