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積極探索電影動畫的成因。

2、參加製作簡易動畫,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動畫製作過程的錄像、兩種示範用的小動畫。

2、製作小動畫所需的紙、小棒、水彩筆、動畫書。

活動過程:

一、播放動畫片《貓捉老鼠》,猜想動畫片製作的原理。

二、幼兒翻看動畫書,知道快速翻動一本書會產生動畫的感覺。

1、請幼兒拿一本書翻翻看,說說發現了什麼?

2、邊演示邊提問:快速地翻畫面會怎樣呢?

3、這些東西爲什麼會動起來?書上的每張畫面有什麼不一樣?

4、這些東西動起來了,我們就象看到什麼一樣?動畫片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三、激發幼兒瞭解電影動畫的製作過程及其產生的原理。

通過看錄象瞭解電影動畫的製作過程,並簡單介紹動畫的成因。

四、幼兒製作小動畫

1、教師出示兩種範例,引起幼兒製作的興趣。

2、幼兒討論做法。

3、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4、演示操作自制的小動畫,體驗成功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幼兒玩水的過程中,通過玩玩、看看等活動,使幼兒初步瞭解一些水注噴高的原因。

2、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較準確地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結果。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大膽探索的能力。

  活動準備:

水盆、水、可樂瓶底(底部鑽孔)、軟管、毛巾、短吸管。

  活動過程:

(活動提要)

本活動分5步完成:

1、幼兒自由玩水

2、探索水向上噴的方法

3、發現噴泉噴高的原因

4、利用經驗製作噴的更高的噴泉

5、延伸活動:探索其它噴水的方法

(活動重點)

瞭解噴泉噴高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讓噴泉噴的更高。

(具體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水:

1、請幼兒用軟管和小碗來玩水。

2、教師巡迴觀察,記錄歸納幼兒玩水的幾種方法。

  二、探索玩噴泉的方法,找到不噴水的原因:

1、設疑:怎樣讓水向上噴?

請幼兒自由玩水,進行探索。

2、教師巡迴觀察,記錄歸納幼兒的第一次探索結果:

哪些幼兒能夠自己探索出讓水向上噴的方法,有哪些幼兒有時能使水向上噴,有哪些幼兒找不到讓水向上噴的方法。

3、請能使噴泉噴出水的幼兒,幫助噴不出水的幼兒共同找出不噴水的原因。(盛水的小碗舉的太低)

4、請起初噴泉噴不出水的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噴泉爲什麼噴不出水來?

  三、噴泉比賽:

1、請幼兒自由結合兩人一組進行噴泉比賽,看誰的噴泉噴的高,並講出自己噴泉噴的高的原因。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比賽結果及噴泉噴高的原因。(盛水的小碗舉的高、盛水的小碗大盛的水多)

  四、探索製作更高的噴泉:

1、幼兒討論如何讓噴泉噴的更高。(盛水的小碗舉的越高,噴泉就會噴的越高)

2、幼兒兩兩結伴,尋找合適的材料加長自己的軟祕、加大自己的瓶子,做出噴的更高的噴泉。

  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同父母共同想出其他做噴泉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3-4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2、探索間隔排序的規律。

3、注意傾聽、接納同伴間多種排序的方法和策略。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3-4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2、難點:能掌握間隔排序的規律。

活動準備:

1、教具:有間隔圖案排列的圖片或實物,3種果葉交替排列穿成的門簾,梧桐樹葉、銀杏樹葉、楓樹葉、柳樹葉3種圖案人手若干,透明膠、粘好雙面膠的底板。

2、幼兒用書第7頁《動物圖卡》中“穿項鍊底板”、第13頁《實物卡、數卡、符號卡》、第15頁《實物卡》、第27頁《分馬夾》、第28頁《分分合合(一)》。

活動過程:

(一)觀察欣賞日常生活中有規律的圖案紋樣。

1、引導幼兒觀察欣賞有間隔圖案的圖片及實物。

教師:這些物品上都有什麼?(兩個圖案的有規律的排序)這些圖案是怎樣排列的?他們有什麼規律?幫助幼兒總結出相應規律1212、122、112、121等 。

2、引導幼兒遷移生活中的經驗。

教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有間隔排列規律的物品?請幼兒自由討論並說說,老師和小朋友共同記錄怎麼拍的規律。

(二)觀察實物門簾,發現物體排列的規律。

1、教師出示用3種物體有規律的交替排列穿成門簾。

教師:門簾是由哪些物品穿成的?

2、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物體排列的規律(ABC、ABC)

教師:這3種物體是如何排列的?

(三)嘗試運用3種樹葉圖案進行間隔排序。

1、教師:這裏有3種圖案,看看都是些什麼圖案?

2、同伴之間相互交流各自的排列方法。

3、師幼討論:你能用這3種圖案設計出一條漂亮的項鍊嗎?你想怎麼有序地排列3種樹葉呢?

4、請個別幼兒嘗試將3種物體進行間隔排序。

5、引導幼兒發現間隔排序的規律。

教師:這3種物體是怎樣間隔排序的?

討論:是否還有其他不同的間隔排序的方法?可以怎樣排列?

(四)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完成樹葉項鍊。

教師:請用3種樹葉有序的排列成一條漂亮的樹葉項鍊。

2、完成水果項鍊。

教師:請用3-4種水果有序地排列成一條漂亮的水果項鍊。

3、完成給蘋果連線。

教師:用線條將左右兩邊的蘋果相連,使每排的蘋果數目都爲5。

(五)活動評價:

展示幼兒的活動結果,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同伴的`不同策略。

活動延伸:

在數學區提供各種圖案,讓幼兒運用3~4種圖案進行間隔排序。

活動反思:

《漂亮的果葉項鍊》是大班的一節學習規律排序的數學活動。執教老師在這一簡單、乏味的數學規律排序活動中插入了情景元素,利用小熊去小貓家做客這一情境貫穿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活動從PPT課件出發,邊放PPT邊講故事,提問“小熊去小貓家的路上看到了什麼?”(兩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三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然後,出示一段未完成的規律排序小路,讓幼兒找出規律並將路補充完整,如此一來讓幼兒體驗了成功幫助小熊的快樂,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然後是讓幼兒猜測小貓裙子上的花邊規律。操作一是讓幼兒們一組合作製作一條有規律排序的項鍊,如此一來,小朋友們體驗了和同伴一起合作的快樂,一起成功的喜悅。最後一個操作是爲自己製作一條果葉項鍊。

本次活動執教老師從規律的簡單排列慢慢過渡到複雜排列,完成了從易到難的教學過度,有利於幼兒對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數學提問的有效性把握到位,以及操作過程中要求的交代都簡單清楚明瞭。但是對於創設故事情境沒有做到首尾呼應,如果最後結尾可以和前面的故事相呼應就更好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組合形式的方塊拼出九方格圖案。

2、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行多種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3、能在記錄單上記錄並拼出多種組合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三)九方格圖案1張,各種顏色,不同組合形式的方塊拼圖板若干,圖板上有不同的數字。

2、幼兒用書第13、15頁的操作材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九方格圖案若干,記錄單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比較各種方塊拼圖板。

1、教師出示各種方塊拼圖板,引導幼兒觀察每塊拼圖板上的正方形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教師出示九方格圖底板。

3、請個別幼兒運用圖形重疊的方法,證明就放個圖上的每個正方形與拼圖板上的每個正方形大小相同。

4、引導幼兒討論:你能用這些方塊拼圖板拼出九方格圖案嗎?

  二、幼兒操作活動,嘗試拼出九方格圖案。

1、與同伴相互交流自己的拼法。

請一名幼兒運用方塊拼圖板,在大家面前嘗試拼出九方格圖案。

2、教師引導幼兒思考並討論。

3、請全體幼兒在小組操作活動中嘗試不同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三、嘗試運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每種拼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記錄自己用那幾塊圖板拼成九方格圖案的。

2、請幼兒操作後在記錄單上記錄自己想出的每種拼法。

  四、交流、分享各自的拼圖方法。

1、展示個別幼兒的拼圖及記錄單,集體進行驗證。

2、請幼兒將自己的所有拼法和相應的記錄單展示在桌子上,引導同伴間相互欣賞學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繞口令內容,能正確讀準駱駝、蘿蔔、菠蘿、陀螺、哆嗦等發音。

2、熟悉繞口令內容,能快速讀繞口令,語言流暢,音調準確。

3、初步掌握繞口令的講述方法,激發學習繞口令的興趣,體驗朗讀繞口令的樂趣。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重點:

學會繞口令,語言流暢,激發學習繞口令的興趣。

活動難點:

能快速朗讀繞口令,字詞發音準確。

教學方法:

針對兒童的認知特點,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我們考慮設計主要以圖畫演示、朗讀表演、角色競賽的形式,通過聽說結合,動靜交替,循序漸進,層層提升的原則達到預設的目標。老師在此時,注重對個別幼兒的發音指導,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認識和情感體驗藉助動作創造性的開展表演活動。

區域活動及親子活動:

表演區:提供頭飾、圖片、鈴鼓,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和情感體驗,藉助動作,創造性的開展朗誦表演活動。

建構區:提供紙盒搭建駱駝及沙漠場景。

美勞區:提供紙、筆,可以畫、撕貼,製作小書等。

語言區:提供相同或相近發音的圖片進行仿編繞口令。(如:毛筆、貓咪、大米、鴨梨等)

親子活動:幼兒教家長並和家長比賽,看誰說的快,說的準。體會繞口令的樂趣,增加親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1.嘗試與同伴組成臨時家庭,協商、分工、合作製作一份披薩。

2.在共同製作披薩的過程中感受家庭的幸福快樂需要全家人的相互合作和體諒。

“家庭”披薩大比拼準備:

1.大任務單,製作披薩的視頻及流程圖。

2.小任務單和筆各4份,工具盒(安全刀具、砧板、毛刷、毛巾)4套,分隔盤4個,夾子若干。

3.披薩餅皮、披薩醬、芝士各4份;小番茄、彩椒(青、紅、黃)、蘑菇、玉米粒等蔬菜若干;香腸、培根、蝦(焯過水)等葷菜若干。

“家庭”披薩大比拼過程:

一、談話導入。產生興趣

1.回憶《朱家故事》的內容。

(教師出示繪本第26~27頁,引導幼兒回憶故事內容,進一步意識到家庭的幸福快樂需要家人共同努力。)師:我們都已經看過《朱家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師(小結):《朱家故事》告訴我們,家裏的事要共同分擔,這樣全家人才會幸福快樂。

2.瞭解活動要求,萌發參與興趣。

師:今天,我們要組成4個臨時家庭,進行“家庭披薩大比拼”的活動,比比哪個家庭做披薩又快又好。

師:你們覺得怎樣才能做得又快又好?

(教師引導幼兒遷移《朱家故事》中的經驗,瞭解合作的重要性。)

師(小結):全家人一起分工合作才能幹得又快又好。

二、解讀製作流程和任務單,瞭解如何分工合作

1.觀看視頻,瞭解做披薩的流程和方法。

師:我們先看一段視頻。(幼兒觀看製作披薩的視頻。)

師:披薩是怎麼做的?

2.共同解讀製作流程圖和任務單。

師:①今天做披薩前要完成幾個步驟?

②第一步幹什麼?任務單上的圖片和文字是什麼意思?

③這麼多事情,大家可以怎麼做?哪些食材是必選的?哪些是可挑選的?挑選時有什麼要求?(3素2葷。)師:如果一家人喜歡吃的東西不一樣怎麼辦?

師(小結):全家人商量好各自做什麼,理清做事的順序,就一定會成功。

三、組織臨時家庭製作披薩,體驗分工合作的重要1.瞭解要求。

師:大家制作的時間爲10分鐘,最後2分鐘時大屏幕上會有倒計時提醒大家。先製作好的家庭把披薩放在前面的桌上,並把任務單掛在掛鉤上。

2.幼兒自由組成臨時家庭進行製作,教師巡迴觀察。

(教師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①提醒幼兒注意成功合作的要點——商量、分工、齊心協力,及時捕捉幼兒分工合作中的亮點。

②提示幼兒遇到問題可看看製作流程圖,明確製作步驟。

③提醒幼兒抓緊時間製作,及時整理。)

四、交流經驗,感悟家庭成員互相合作和體諒的重要

1.幼兒以“家庭”爲單位介紹製作的披薩。

師:介紹一下你家的披薩選了什麼材料,叫什麼名字。

2.幼兒分享合作經驗。

師:能跟大家分享你們成功的經驗嗎?合作中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

3.幼兒與披薩合影。

師:製作美味的披薩,離不開全家人的相互配合。現在,我們請廚師把大家制作的披薩送進烤箱,待會兒請大家來評評哪家的披薩味道最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幼兒鄉土文化教育是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結合日常生活,開展以方言爲載體的教育活動有利於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爲更好地開展鄉土文化教育,讓幼兒瞭解、認知家鄉的獨特文化,結合班級中開展的語言教學活動,我在日常活動中已經逐步開始引導孩子們學習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簡單的上海話。在活動中觀察發現孩子們對於學說上海話特別有興趣,無論是本地孩子還是個別外地孩子都能夠較快學會。鑑於上海方言詞彙與普通話詞彙在表達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異,我根據“阿拉上海人”書中收錄的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方言詞彙與普通話詞彙對照來指導孩子們學習。目前孩子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常用的上海方言詞彙,所以是開展“滬語兒歌”集體教學活動的時機了。考慮到幼兒的可接受性和學習過程的趣味性、遊戲性,我選擇了“比尾巴”這首兒歌開展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學習用滬語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

2、培養幼兒學說上海話的興趣。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如猴子、公雞、孔雀、鴨子、松鼠、兔子。

活動過程:

一、認一認小動物

1、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2、引導幼兒嘗試用滬語說一說這幾個動物的名稱。

3、鼓勵幼兒用滬語說一些其它動物的名稱讓同伴來用普通話翻譯。

二、觀察小動物的尾巴

1、引導觀察這些動物的尾巴各有什麼特點?

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傘;鴨子的尾巴扁;公雞的尾巴彎;孔雀的尾巴像把扇子。

2、鼓勵幼兒嘗試用滬語來說一說動物尾巴的不同樣子。

三、學習滬語兒歌——比尾巴

1、指導幼兒將兒歌中的一些字、詞的滬語發音練習正確。

有關字、詞:尾巴、啥人、長、短、像、把、傘、扁、彎、扇。

2、學習兒歌

3、可以引導幼兒用問答的方式來反覆進行練習念兒歌。

4、鼓勵幼兒試着邊念兒歌邊適當加入一點動作增加一點趣味性。

5、引導幼兒在來園遊戲“小舞臺”中表演所學的這個兒歌。

附錄:

兒歌:比尾巴

啥人尾巴長?猢猻尾巴長。

啥人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啥人尾巴像把傘?松鼠尾巴像把傘。

啥人尾巴扁?鴨子尾巴扁。

啥人尾巴像把扇?孔雀尾巴像把扇。

活動反思:

從活動中可以看到幼兒們對於學說上海話特別有興趣,都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雖然班中有部分外地來的幼兒,但是他們也可以在活動中較輕鬆地學會一些簡單的滬語。由於選擇的兒歌內容與孩子們最喜歡的小動物有關所以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爲孩子們已經積累一些有關動物知識,又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所以引導他們看看說說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幫助他們較快理解兒歌內容。在活動中老師儘量讓幼兒先試着將普通話內容讓幼兒用滬語來說,這樣一來爲幼兒提供了嘗試和表達的機會,他們說對了給予肯定,說錯了給予糾正,這樣寬鬆的學習環境自然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表現欲,使他們主動進行學習。

在活動中爲孩子們提供的小動物圖片都是我自己設計繪製的,看來孩子們很喜歡,對於幫助他們理解兒歌內容也起到了作用。

第一次開展滬語兒歌教學活動我借鑑平時的兒歌教學方法看來還是可行的,無論是普通話教學還是滬語教學都是對幼兒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根據幼兒語言學習活動中的可接受性和學習過程的趣味性、遊戲性這些特點只要選擇合適的內容一定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

開展以方言爲載體的教育活動有利於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爲更好地開展鄉土文化教育,讓幼兒瞭解、認知家鄉的獨特文化,結合班級中開展的語言教學活動,我在日常活動中將繼續引導孩子們學習一些滬語兒歌和相應的遊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動設計依據: 《綱要》細則在大班語言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指出:"引導幼兒……學會仿編、創編詩歌。"由於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處於詞彙量迅速增加的時期,利用flash的形式仿編詩歌的這一教學形式有益於幼兒感受到詩歌的溫馨、和諧、美好畫面感染幼兒的童心,並促進幼兒大膽表達,能使其在表達中嘗試使用各種詞彙,在模仿中掌握句子的句式,因此,我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按照"……是……的梳子,梳着……的頭髮"的句式仿編詩歌。

2.感受仿編詩歌的樂趣。

三、活動重難點: (一)重點:按照句式"……是……的梳子,梳着……的頭髮",仿編詩歌。

(二)難點:理解詩句結構,合理仿編。

四、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課前聽本詩歌,熟悉詩歌內容。

(二)物質材料準備:反映詩歌內容的flash。

五、活動過程: (一)學習並理解詩歌

1.媽媽爲你梳頭髮的時候,你喜歡嗎?有什麼感覺?

2.欣賞flash邊帶領幼兒看,邊示範朗誦詩歌梳子媽媽用梳子梳着我的頭髮我也用梳子梳着媽媽的頭髮風是樹的梳子梳着樹的頭髮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頭髮風爲什麼是樹的梳子?它是怎樣給樹梳頭髮的?

船爲什麼是海的梳子?它是怎樣給海梳頭髮的?

重點:理解梳子與頭髮的關係3.學習詩歌,引導幼兒有感情、有語氣地朗誦。

(二)分析詩歌句式,爲仿編做準備1.提問:你發現這首詩歌句子裏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有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

與幼兒共同小結:如果我們把詩歌裏不一樣的地方繼續變一變,把他們做的事情繼續變一變,再把那些一樣的地方照着詩歌的樣子說出來,那麼我們小朋友也可以編出詩歌來,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

(三)仿編詩歌

1.想一想,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親密的好朋友?一個是"梳子"一個是"頭髮"?

2.這些事情如果用詩歌裏的話說出來,可以怎樣說?

3.幼兒仿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仿編內容。

教師引導幼兒想象出與他人不同的"梳子和頭髮"。重點突出"梳子"與"頭髮"親密及內在的關係。

4.請幼兒將自己最獨特、與他人不同的想象與大家分享,教師展示

5.集體共同選擇幾個有趣的內容創編詩歌:

引導幼兒把仿編的詩句組合起來,形成一首新詩歌,有感情、有語氣地朗誦。

例:媽媽用梳子梳着我的頭髮我也用梳子梳着媽媽的頭髮小鳥是天空的梳子梳着天空的頭髮小魚是大海的梳子梳着大海的頭髮

六、活動延伸:

(一)鼓勵幼兒將自己創編成的詩歌並與同伴和家長分享。

(二)鼓勵幼兒用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創編的詩歌。

七、教師反思:

幼兒喜歡的詩歌不僅要朗朗上口,還要有語言美、藝術美、童真情趣,因此我選擇了《梳子》這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穎奇特的詩歌。詩歌從媽媽和孩子互相梳頭談起,用比擬的手法,將風比作樹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兒面前展現了一幅生動有趣、想象奇妙的美麗畫面。

在活動中,我把句中的詩句用分解圖示的形式,讓幼兒直觀理解詩歌畫面的內容,再通過一個個具有引導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表達的意境,掌握詩歌句式"……是……的梳子,梳着……的頭髮",詩歌的結構工整,語言具有韻律感,也便於幼兒的創編活動。在創編過程中,我運用啓發的語言鼓勵幼兒通過對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想象,創編出自己的詩歌,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幼兒在活動中一直情緒很高漲、講述語言比較流暢、想象十分豐富,滿足了孩子自我表現的發展需求,體現了以孩子爲主體的教育觀念。

八、園長點評:

王斌詩歌仿編的精髓分四個層次。第一是學習詩歌;第二是理解體驗作品;第三是遷移作品經驗;第四是進行創造性想象創編。教師在組織活動中,較好地把握了這四個層次。

仿編詩歌的過程清晰。首先分析句式,教師通過啓發性的提問幫助幼兒分析、理解作品,使幼兒對詩歌的句式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其次,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爲幼兒的仿編詩歌做好了鋪墊,確保幼兒在仿編時"言之有物",使仿編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第三,提出仿編詩歌的要求,幫助幼兒明確仿編的規則;第四,引導幼兒仿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重運用啓發性的語言幫助引導幼兒,爲幼兒在仿編詩歌中能夠大膽、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起到了支架的作用。此外,在突破難點時,教師採用了"圖譜法"來幫助幼兒分析句式,使幼兒在充分了解句子結構的基礎上,進行詩歌仿編活動。

幼兒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仿編過程中,教師給孩子們提供了動手操作的機會,全班幼兒都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仿編的內容,並積極踊躍地把自己仿編的詩歌朗誦給全體小朋友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綠豆、赤豆,進行種子貼畫。

2、體驗創作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每桌綠豆、赤豆各一盒,若干勾畫了物體輪廓作品、雙面膠。

2、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欣賞“種子貼畫”範例。

師:“你喜歡哪幅畫?它用了哪些豆豆?”瞭解可以用一種豆或兩種豆交替排列,也可以用一種豆貼出輪廓,細小的部分用另一種豆。

2、教師示範,勾畫物體輪廓,要求幼兒畫的要大。

3、教師提出要求:

(1)可以選擇老師提供的紙來貼,也可以自己設計,勾畫時要畫的大一點。

(2)粘貼時,不用取很多豆子,豆子落到桌子要揀起來。

(3)全部粘貼後,用手掌輕輕地壓一下。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粘貼豆子時,手不要壓到雙面膠上,以免粘不住。

5、展示作品,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喜歡的作品。

反思:

由於原來的“豆豆藝術”是區域化活動,給相片做相框、種子貼畫,在提供的材料上沒有兼顧到能力差的幼兒,所以在粘貼時豆豆是擠在一起,看不出所貼的物體形象;黃豆太大,粘上去後,當作品拿起來時,卻掉了下去,而重新設計、組織的活動,有了較好的效果,當作品貼到櫃面上時,孩子們看到了一幅幅形象逼真的“輪船、小熊、房子、火箭、蠟筆。。。。。。真正體驗到了創作帶來的快樂,同時也提醒我們所提供的材料的難度要與孩子日常經驗相結合,對幼兒的技能要求也要作出正確的評估。觀察、瞭解孩子的需要是一個前提條件,只有通過細心的觀察,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才能爲他們提供適合的材料,讓他們積累學習的經驗和方法,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原來的粘貼相框的活動只是單一的技能要求以直線條爲主,這一操作任務對孩子已經不再具有挑戰性了,這就向我們發出信號,提醒我們要調整材料,作出應答。這正是《綱要》中提倡的教師在組織實施教育活動時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應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