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9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瞭解溫度計的外形及用途。

活動準備:

自制的溫度計 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主題

二:基本部分

1、謎語——玻璃身體直伸長,一根紅線在中央,有時上來有時下,人們生活需要

請幼兒猜猜謎底

幼兒:電梯……

老師在大屏幕中出示謎底——溫度計,請幼兒說一說平常在哪裏見過?(每次洗澡的時候)

2、大屏幕中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說一說爲什麼要用溫度計測量奶瓶或浴缸裏水的溫度?(看看誰熱不熱,涼不涼)

3、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用到的是什麼?(體溫表)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36度——37度之間)

4、觀察大屏幕,讓幼兒說一說再用溫度計測量什麼?出示圖片(食物 汽車 植物 魚)

5、老師出示自制的溫度計,讓幼兒觀察:

(1)溫度計上最大的數字50,最小的數字0.

(2)水銀

(3)長短不一的3種線,長短不一的線代表什麼?(一小格代表一度)

(4)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麼數的?(可以從下往上數,也可以從上往下數)

三:讓幼兒從凳子底下取出溫度計,說一說溫度計上面的溫度

提問:你們的溫度計是一樣的,爲什麼溫度不一樣呢?

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溫度計測量的地方(陽光曬的地方溫度高,陰涼的地方溫度低)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去了解一下在同樣的地方爲什麼測量出來的溫度不一樣?爲什麼溫度計還有測量動物?還有測量植物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及嘗試操作,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豐富幼兒的詞彙。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口語表達能力、動作表現能力及思維的敏捷性。

3.培養幼兒積極動腦、勇於探索、敢於嘗試的精神。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投影儀、自制投影片。

2.大小皮球各1個。

3.糖、藥、木塊、海綿、沙子、圖片若干份(與幼兒人數相同)。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嘗試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東西,我要請你們用耳朵聽聽,嘴巴嚐嚐,手捏捏、拎拎,還要仔細觀察觀察,你們就會發現許多小祕密,看看誰發現的祕密最多。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利用實物。通過各種器官。讓幼兒在嘗試中理解什麼是反義詞

1.(出示大、小皮球)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皮球大,一個皮球小),老師(揭示要學習的內容):對,一個皮球大,一個皮球小,大和小是一對意思相反的詞,我們就叫它反義詞。

2.請幼兒聽教師兩次拍手的速度,嘗糖和苦藥的味道,捏木塊和海綿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試着說出快和慢、甜和苦、軟和硬、輕和重四對反義詞。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利用投影片,引導幼兒觀察嘗試說出相反的詞

1.圖片上有什麼?

2.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觀察、嘗試,並說了相應的反義詞(冷--熱,厚--薄,方--圓,粗--細,高--矮,上--下,胖--瘦,黑--白,哭--笑)

四、遊戲,鞏固掌握反義詞,加深嘗試印象

1.介紹遊戲玩法:教師說出一個詞,請小朋友說出它的反義詞。如果教師邊說邊做出相應的動作,請小朋友不僅說出正確的反義詞,而且也要配上相應的動作。

2.教師先演示一遍大和小的動作,再引導幼兒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的方式鞏固掌握所學反義詞。

五、啓發幼兒嘗試說出新的反義詞

1.教師說一些新的詞語,請幼兒試着說出它們的反義詞。(如:好--壞,前--後,裏--外,遠--近,多--少,香--臭)2.引導幼兒通過平時的觀察,嘗試說出新的反義詞。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試一試,說出老師沒有說過的一些反義詞。

六、活動延伸:遊戲"找朋友"

1.玩法:全班小朋友手拿圖片圍成圓圈,在音樂聲中邊跳邊唱邊找與自己手拿圖片意思相反的小朋友做好朋友。

2.請一對對好朋友告訴大家自己圖片中的反義詞。

活動反思:

在學習第一段時,我採用了讓學生邊讀邊思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得出記憶反義詞的小竅門——義相反、一對一對記得牢。這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提出邊思邊讀的要求,引導學生根據課文中的關鍵語句來回答問題。

在處理生字教學環節時,我採用的是孩子自主識字的方法。由於這一單元基本上都是教授孩子如何識字,所以此階段,孩子已經能夠通過學會的各式識字方法進行自主識字了。在孩子交流生字的時候,我也是根據每個生字的特點各有側重,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同時也使得識字教學更有效率。例如,在教“閒“的時候,我主要抓住這個字的“形”,讓學生注意這個字的字形結構——半包圍結構,然後“舉一反三”,幫助學生回憶以前曾學過的“門字框”的字,這種強化記憶,讓學生通過一個生字的學習複習到了更多相同結構部首的字,識字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另外在朗讀環節的處理上,我分了三個步驟。把課文讀正確是最基本的要求,本環節利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讀文:初讀課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讀準字音,以此來鞏固學生拼讀音節的能力。再讀課文,要求邊讀,邊圈出文中的反義詞,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能力。第三次在正確讀文的基礎上仿照課文用上反義詞編兒歌。以此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循序漸進、目標明確地引導學生正確讀文。在遊戲中學習知識,在活動中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這種從易到難的讀,不僅使得課的容量增加,同時也體現了邊讀邊思的原則。

最後一環節,我設計了說話練習。說話練習中包括了所學的反義詞,讓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再次鞏固生字,並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課後部分學生還運用反義詞編寫故事,興趣濃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預設目標

●瞭解歌曲的內容,學會演唱歌曲。

●增強幼兒升班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參觀小學,瞭解哥哥姐姐上小學的情景。

●音樂錄音帶。

活動建議

●欣賞歌曲

——教師爲幼兒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欣賞。

●理解歌詞

——歌中唱到了什麼?哥哥姐姐去上學爲什嗎那麼高興?

——我們小朋友也長大了,升班了。上了大班跟上中班有什麼不一樣? ——指導幼兒按歌曲節奏拍手朗誦歌詞。

●學唱歌曲

——採用整體學習的方法,教師彈琴,大聲唱,幼兒笑聲歌唱。教師要注意指導幼兒吐字清晰,用自然聲音演唱。

——播放錄音,幼兒欣賞並小聲跟唱,體會歌曲所表達的快樂、活潑情緒。 ——教師彈琴,幼兒聽前奏齊唱。

——請幼兒爲每個樂句加上動作進行表演唱。

日常生活教育

●在自由活動的時間播放歌曲錄音。

●在音樂角,指導幼兒熟悉;練唱這首歌曲。

家園共育

●音樂遊戲“套圈”。

——“套圈”是一個簡單有趣的遊戲,家長和孩子一起玩,不但可以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還有利於增進親子感情。

——遊戲玩法:爸爸媽媽和幼兒三人相互交叉握手,爸爸媽媽的右臂交叉在左臂上面,幼兒的左臂交叉在右臂上面。套圈的方法是:爸爸媽媽用拉着的手從孩子的頭上套下後蹲下,然後孩子的腳向後跨出爸爸媽媽拉着的手。以同樣的方法再套爸爸媽媽。邊做遊戲邊唱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有情節的兒歌內容,感受兒歌中幽默,詼諧的語句。

2.嘗試用不同的形式朗讀兒歌。

3.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打呼嚕、模特步、交誼舞、蹦迪的.音樂。

《叔叔睡覺打呼嚕》圖片

活動過程:

(一)聽“呼嚕”聲導入活動。

放“呼嚕”聲,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聲音呀?你們家有誰會打呼嚕?呼嚕聲好聽嗎?你們喜歡聽嗎?爲什麼?有一隻小老鼠卻覺得這個呼嚕聲好聽極了,像優美的音樂呢!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圖片學習兒歌,感受兒歌中幽默,詼諧的語句。

1.完整圖片。

教師:請你一邊看一邊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2.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譜分段理解兒歌。

(1)是誰在打呼嚕呀?叔叔的呼嚕樂壞了誰?爲什麼它們會這麼高興?那他們想幹什麼?

(2)大灰鼠的全家都有誰?鼠家小姐聽着美妙的音樂做了什麼事情呢?請一個小朋友表演貓步,我們一起來學學鼠家小姐的模特步。

(3)鼠家兄弟真有趣,他們準備幹什麼了?猜猜看爲什麼要編貓怕鼠呢?

(4)現在該輪到誰出來了?鼠爸鼠媽穿了什麼?你們會跳交誼舞嗎?我們一起來跳一跳(放音樂)。

(5)聽:叔叔的呼嚕聲有變化了,這麼活力四射的音樂,你想跳什麼舞呢,我們一起來跳吧?

(6)播放叔叔睡醒錄音:咦這是什麼聲音?大灰鼠做了一個什麼動作?猜猜它們會對叔叔說些什麼呢?爲什麼叫叔叔明晚還要打呼嚕呢?

3.感受兒歌詼諧、幽默的風格,併爲兒歌命名。

師:這個兒歌有趣嗎?那你覺得哪幾句特別有趣。(用兒歌句式說一說。)

我們一起看着圖譜說說這個有趣的兒歌。

4.給兒歌取名字。

5.完整朗誦兒歌

(三)提供相關材料,幼兒分組練習鞏固兒歌。

1.討論: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念兒歌,使兒歌讀起來更好聽,更有趣呢?

教師:老師在這兒準備了2組物品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

2.幼兒分組自行選擇材料,嘗試不同形式的兒歌讀法。

3.請幼兒表演不同的兒歌讀法。

(四)創編。

教師:鼠大小姐的身材這麼好,除了走貓步以外,還會幹什麼呢?鼠家兄弟呢?鼠爸鼠媽呢?把我們編的兒歌也一起來朗誦一下吧。

(五)小結

教師:叔叔的呼嚕聲給大灰鼠一家帶來了快樂,他們一家是這樣的幸福。有時候、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不喜歡、不開心的事情,我們把不開心不快樂的事情換個角度想一想、做一做,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幸福。

活動延伸:

1、活動區域:把兒歌圖譜投放入語言區,讓幼兒讀一讀,學一學,鞏固複習。

2、遊戲區域:讓幼兒在小舞臺分角色表演這首兒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大膽創編故事情節並講述。

2、能認真傾聽同伴的發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懂得遇事應多動腦筋思考,輕信別人會上當受騙的道理。

4、能分析烏鴉上當的情節,培養想象力。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經驗:對故事中各種小動物的特徵已瞭解。

材料:故事圖片的PPT、狐狸和烏鴉的手偶、一塊肉和大樹背景。

活動重難點:

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懂得輕信別人就會上當受騙的道理。

大膽創編故事情節並進行講述。

活動過程:

一、出示手偶,導入活動。

出示手偶幫幼兒瞭解狐狸和烏鴉。

1、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客人,看!這是誰?(狐狸)師:關於狐狸,你知道些什麼?

小結:狐狸長得尖嘴猴腮,它很狡猾,會想出各種各樣的點子,詭計多端。

2、看!這是誰?(烏鴉)師:關於烏鴉,你知道些什麼?

小結:烏鴉有烏黑的羽毛,會飛、不漂亮、叫聲不好聽。

3、看看今天狐狸和烏鴉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二、看圖瞭解故事的開頭和結尾。

1、出示開頭的圖片: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內容講出烏鴉得到肉的心情和狐狸饞得流口水的樣子。

圖上有誰? 烏鴉在哪? 烏鴉嘴裏叼着什麼?

烏鴉的肉是怎麼找到的?(這是烏鴉好不容易纔找到的肉,它飛到樹上準備慢慢的吃。)樹下是誰? 狐狸擡頭看什麼? 看到肉狐狸怎麼啦?

這時狐狸在想什麼? 它是這麼想的嗎?(出圖)你們想烏鴉好不容易纔找到的肉,它會給狐狸吃嗎?

大家都知道狐狸很狡猾,它一定會想辦法得到這塊肉?那狐狸的詭計得逞了嗎?

2、出示結尾圖片:

狐狸的詭計得逞了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狐狸得到肉心裏怎麼想 烏鴉好不容易找到的肉怎麼會給了狐狸呢?

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3、你們想想狐狸是用什麼方法得到烏鴉嘴裏這塊肉的?

三、幼兒討論並表達。

請幼兒找好朋友說一說。(幼兒分組討論教師到幼兒中間聽取方法)回座位請幼兒來說說自己的方法。(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四、根據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創編故事情節,幼兒講述。

(出背景和烏鴉準備狐狸手偶來表演)教師重複開頭和結尾引導幼兒完整的講述故事。"用你們想的方法從頭到尾完整的講給大家聽"

五、小結。

1、剛剛小朋友想的方法裏我聽到狐狸誇烏鴉——真是這麼漂亮嗎?

原來狐狸不是真正的誇獎烏鴉,它是用好聽的話恭維烏鴉,爲了騙到這塊肉。

可是烏鴉聽到狐狸這些恭維的話,心裏怎麼想的?

原來烏鴉真的以爲狐狸是在誇獎它,輕信了狐狸的話,上當受騙了。

2、通過這件事你想告訴烏鴉什麼?

3、通過烏鴉上當這件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活動延伸:

如果狐狸碰到了這隻變聰明的烏鴉,不會上狐狸的當,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回家想一想明天講給大家聽。(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主要是激發孩子對寓言故事的興趣。首先給大家創設了一個寬鬆、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活動的設計中根據故事情節,出示相應的 PPT課件,教師巧妙的設計故事情節激發幼兒的思維想象,讓孩子自由猜狐狸是用的什麼方法?它是怎樣騙到肉的?讓他們主動動腦、大膽想象、積極表達並表演。並從中明白輕信別人的花言巧語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從而激發孩子們對寓言故事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學習竹竿舞的基本腳步,初步能配合鼓聲跟隨竹竿跳出步伐。

2 體驗跳竹竿舞的樂趣,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10根5米長的竹竿,小鼓一面,故事《媽勒和怪獸》課件。

2 《跳起來》和《敲起竹竿跳起來》音樂,竹竿舞錄像。

3 紅、黃、藍、綠小圓點,壯族男女孩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幼做律動《跳起來》。進行熱身運動

教師:(師生用壯語問候)勒寶好!勒少好!老師好!我們再用壯話跟客人老師打聲招呼吧!我們聽音樂,跳起來吧!助教播放《跳起來》音樂。(過門開合手,第一句歌詞幼兒做師公舞的基本動作。第二句歌詞幼兒跑去找一位好朋友撞屁股。)

(這一律動簡單、有趣,幼兒發出了開心的笑聲,爲這節課鋪下了壯族的特色和遊戲的基調。)

二、講述《媽勒和怪獸》的故事

教師:勒寶、勒少,黃老師給你們講一個《媽勒和怪獸》的故事,什麼是媽勒?壯語裏“媽”就是媽媽,“勒”就是孩子。(助教播放課件。)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壯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怪獸經常出現。搶走糧食,傷害人們。怎麼辦?媽媽和她的孩子想了很多辦法趕走怪獸,他們發現怪獸都很害怕一種腳步聲“咚咚,噠噠”,他們還發現敲竹竿也能嚇走怪獸。於是,他們用怪獸害怕的腳步跳過敲打的竹竿戰勝了怪獸。爲了慶祝勝利,人們跳起了竹竿舞。竹竿舞於是流傳了下來,豐收了、勝利了、過年了、過節了、高興了,人們都跳起竹竿舞。

(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教師邊講述邊做動作,加強幼兒對踏跳步的認識。)

三、觀看竹竿舞錄像,學一學動作,師敲鼓爲幼兒打節奏

1 教師:竹竿舞是怎樣的,你們看過嗎?(幼兒:看過。)黃老師請你們看一段“三月三”歌圩竹竿舞的錄像,小朋友要認真看哦,看完了我們還要學一學。可以嗎?(助教播放錄像,幼兒觀看錄像。)

教師:叔叔阿姨跳得好看吧?我們來學一學怎麼樣?

四、師生扮演媽勒。配合鼓聲學習竹竿舞的基本腳步

教師:我們來扮演勇敢的媽勒,我是“媽”媽媽,你們是“勒”孩子。我們一起去戰勝怪獸,好嗎?怪獸害怕什麼呢?誰可以跳一跳?(教師請兩名幼兒示範,教師嘗試讓第一名示範的幼兒腳步配上鼓聲,發現很困難,教師放棄。)我們都來試一試。(全體幼兒園在媽媽身邊做動作。)

1 教師示範,幼兒尋找舞步特徵。(踏、跳)教師:剛纔我們的腳步是怎樣的?(教師發現這樣問幼兒很久沒回答上來,於是。教師把動作分解示範,幼兒纔回答出踏、跳。)對了,媽媽來教你們讓怪獸害怕的腳步吧。我們的腳步是這樣跳的:一隻腳先踏一步再跳起來,然後換另一隻腳,踏下去再跳起來。踏一跳、踏一跳、踏一跳。

教師:孩子們,跟着我一起來。踏一跳、踏一跳。(全體幼兒圍在媽媽身邊做動作。)

2 引導幼兒發現舞步特徵。

教師:有些孩子還沒學會,爲了讓大家都學會這個腳步,媽媽請你們分清踏和跳兩個動作誰是重的誰是輕的,幼兒很快就回答踏是重的,跳是輕的,教師於是再讓幼兒踏跳體驗輕重。

3 師生共同製作圖譜。

我們畫一畫圖。把這些動作記錄下來好嗎?踏是重的我們用什麼來表示?跳是輕的我們用什麼表示?(幼兒自由討論。他們大都同意重的用石頭表示,輕的用紙、羽毛、棉花糖、白雲等表示。)教師在竹竿線上畫下石頭和白雲。教師手指石頭和白雲,口唸踏、跳,全體幼兒練習。(教師發現這一圖譜不是很有效,很多幼兒根本沒有看圖譜。自顧自地練習。)

教師:孩子們,跟着媽媽去趕走怪獸吧。預備一起!

五、敢於嘗試運用竹竿舞的基本腳步跳竹竿

1 嘗試跳過靜止的竹竿。

教師:孩子們,竹竿那邊有隻怪獸。現在是收穫的季節,怪獸又出來搶人們的糧食了,我們一起用腳步聲嚇走它好嗎?準備好了嗎?預備一起!(一次)

教師小結:你們這樣的腳步是不能嚇走怪獸的,爲什麼?(幼兒很快回答:我們的腳步不夠整齊。)怎樣使我們的腳步整齊?(幼兒回答這個問題很困難。)教師:咱們分組跳竹竿。孩子們看看你們鞋面上都貼着不同顏色的圓點,我們請紅色圓點的孩子站第一排,黃色圓點的孩子站第二排,藍色的站第三排,綠色的站第四排。紅隊先跳。黃隊等紅隊跳到第二根竹竿時再跳進去……預備一起!(個別幼兒不明白如何分組,所以浪費了一些時間。教師也沒有強調統一先出右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齊度。)

2 嘗試跳過敲打的竹竿。

(1)幼兒嘗試用踏跳步跳竹竿。

教師:這次我們的腳步比第一次整齊多了,只用整齊的腳步聲。威力不夠大,想想看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東西敲打出讓怪獸害怕的聲音?(竹竿)我們請客人老師來幫幫忙,她們敲竹竿,我們來跳,有人敲有人跳好嗎?

教師:竹竿敲起來了,有媽媽在,孩子們不要怕,我們是勇敢的媽勒!預備一起!(竹竿敲起來後,幼兒有些害怕,比較亂。教師此時如果請個別幼兒示範跳過去,也許這節課會更精彩!)

(2)教師小結:這一次不夠整齊,有些孩子看到竹竿敲起來了,就很害怕。竹竿敲起來了,跳過去時我們注意把腳擡高一點點,還是用踏跳步跳過去,孩子們,加油!

(3)分男女跳竹竿。

教師:你們想不想看看其他的孩子是怎樣跳的?我們先請女孩子,男孩子當評委。教師:女孩子跳得怎樣?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很好!(這一環節,想讓幼兒分組休息,男孩的回答,讓我對自己的提問效果產生了懷疑。)接着男孩跳女孩當評委。

(4)全體幼兒跳竹竿。

教師:這次我們男女孩一起跳過去,團結起來,爭取一次就把怪獸趕跑好嗎?有沒有信心?孩子們羣情激憤,昂首挺胸,表情凝重。

教師:怪獸被趕跑了,我們勝利了!耶——!(幼兒歡呼雀躍!)孩子們,剛纔我們當了一回勇敢的“媽勒”。你們真棒!現在呀,每年“三月三”爲了紀念勇敢的媽勒,慶祝豐收,人們總會跳起歡快的竹竿舞。(助教播放竹竿舞錄像)我們壯族是個熱情好客的民族,現在我們戴上帽子,掛上壯錦袋,邀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跳竹竿舞,好嗎?客人老師請你們和我們一起跳竹竿舞。助教播放《敲起竹竿跳起來》音樂。(幼兒戴帽、掛壯錦袋時間稍長了些,這一環節有些聽課教師建議是否可以提前。)

自我評價

1 基本完成目標。

2 扮演角色練習腳步,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學習,保持了較高的積極性。

3 圖譜不是很有效,部分幼兒已學會腳步,故不看圖譜,自顧自練習。

4 分組後,幼兒仍沒能很整齊地跳竹竿,也許是教師在幼兒剛學會腳步的基礎上就想讓每組幼兒同時跳竹竿,爲難孩子了,也許是教師的引導策略不夠好。

他評

1 圖譜的石頭和白雲應在同一直線上。最好能區分左右。

2 需不需要圖譜,關鍵取決於幼兒的學習需不需要。

3 踏跳步是兩個不同的指令,而鼓聲卻是“咚咚,噠噠”,是否可以把鼓聲改爲“咚噠、咚噠”。

4 幼兒跳竹竿的節奏慢了些,加快可能更符合孩子特點,跳起來感覺也會輕鬆些。

5 提示統一先出貼有顏色圓點的腳(右腳)也許會提高整齊度。

6 跳竹竿時,沒有個別幼兒表演是一大遺憾。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讓孩子們知道通過熱力的影響食物發生了哪些變化。

2. 培養孩子們的探求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雞蛋, 鹽, 廚房用品

教學具圖片

■ 活動過程

[導入]

1. 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雞蛋。

- 它是我們喜歡的食物。

-它是雞生出來的蛋,它是什麼呢?

[展開]

1.談談吃熟雞蛋的經歷。

- 你吃過熟雞蛋嗎?

- 在哪兒和誰一起吃的呢?

- 吃熟雞蛋的時候心情怎麼樣?

2. 談談把雞蛋做熟的工具以及製作的順序。

- 把生雞蛋做熟需要什麼呢?

- 是什麼順序呢?

3.按照料理順序把雞蛋做熟。

① 摸摸雞蛋,談談感觸。

② 研究把雞蛋打碎後的蛋清和蛋黃。

③ 把水燒開來煮雞蛋。

④ 過10分和20分鐘的時候分別把雞蛋撈出來看一看。

⑤ 觀察蛋清和蛋黃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什麼變化。

4. 一邊看活動紙一邊討論。

- 你看到什麼?

- 我們來畫畫鍋裏金黃色的煎蛋怎麼樣?

5. 把蛋黃規則的打在鍋裏。

①把雞蛋打破,把蛋黃的部分分出來。

② 摸摸蛋黃,研究一下它的味道。

③ 在圖畫裏蛋黃的位置上面塗上真的蛋黃。.

④ 觀察隨着時間的變化,蛋黃有什麼變化。

[結尾]

①讓孩子們把自己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②總結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幼兒能學習製作統計圖。

2、提高幼兒觀察和紀錄能力,嘗試和同伴共同完成任務。

3、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體驗統計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大黃米、小黃米、青小米、泰國香米、黑米每組各一份。

2、 大黃米、小黃米、青小米、泰國香米、黑米圖若干,紙、筆每人一份。

3、 統計示範圖。

活動過程:

一、共同探索製作統計表

1、觀察教師提供的米,引起幼兒統計興趣

2、學習按照形狀製作統計圖,初步瞭解統計圖的特徵和製作方法

3、教師指導幼兒紀錄圓形米粒和長型米粒的種類

師:大家看看,桌子上的米粒有幾種形狀?

圓形的有幾種?長型的有幾種?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黑板的大統計表上做紀錄,幼兒校對。

4、師:小朋友再觀察一下,圓形米粒中有幾種顏色?長型的有幾中顏色?

幼兒回答,教師紀錄

二、嘗試合作製作統計圖

1、貼米粒,幼兒將自己喜歡的米粒圖片貼在胸前。

2、幼兒嘗試製作統計表,根據形狀、顏色不同進行統計、紀錄

3、教師巡視,個別知道幼兒點數

三、活動評價

1、把各組代表講述自己的統計結果,並將統計表張貼在黑板上供大家交流欣賞

2、對活動中能大膽說出自己想法,和同伴合作愉快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

教學反思:

班上進行米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米。一時間,

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米。爲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們組織進行米的分類、統計活動。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麼多樣的米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並學習了統計紀錄,體驗到統計活動愉快。教師在主題中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很具有啓發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並瞭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糉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糉子,糉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T: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麼?(糉子)今天老師也爲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糉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糉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糉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嚐糉子,並講述。

1、認識糉葉。

T:糉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糉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糉葉。

2、幼兒品嚐。

T:你們吃過糉子嗎?你吃過哪些糉子?今天老師也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糉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述糉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糉子的品種這麼豐富啊!

三、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4)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幼兒都知道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糉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整堂活動中幼兒還是比較投入的。在屈原這個人物介紹這一方面還是需要再加強改進。讓幼兒更容易接受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