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實用】幼兒園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幼兒園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遊戲名稱:保齡球。

遊戲目的:練習9以內數的直加的看心算。

遊戲準備:上面貼有數字、珠碼和9以內數的直加的算題的可樂瓶若干,保齡球一個。

遊戲玩法:孩子在離可樂瓶2米左右處,將保齡球滾向可樂瓶,如瓶倒下其表面顯示算題,孩子進行心算。家長檢驗,正確記得一分。家長、孩子可互換角色,輪流進行,比比誰得分多。

附:快速看打算(聽心算)。

6 1 5 1 3 2

2 7 0 1 1 6

0 0 1 5 0 0

1 1 2 1 5 1

—— —— —— —— —— ——

對家長的話:

9以內數的直加是通過尋找“6、7”的遊戲來突破難點的,在塗一塗框珠中能撥入的6、7中,使孩子進一步明白6是由一顆上珠和一顆下珠組成的,找出能撥入的6,一定要同時撥入一顆上珠和一顆下珠。而7的組成是一顆上珠和兩顆下珠,加7時,同樣要能夠同時撥入上珠和兩顆下珠。找到6和7,體會6和7的位置,找一找能撥的6和7在哪裏,這樣,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9以內的直加。

回家練習:聽一聽、撥一撥(配套音帶一)B面帶5的直加直減第三、四組練習聽心算。

幼兒園教案 篇2

、擬人化的紅燈、綠燈各一個,行人信號牌一個。

2、錄音磁帶《小汽車》。

3、小汽車出門背景圖過程:一、小汽車出門

1、 在背景圖上邊說表演:

有輛小汽車剛從汽車製造廠裏出來,對一切都覺得奇怪。它看到馬路上、大街上這麼熱鬧,開心得“嘀嘀”直叫。它一會開到東,一會開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樣東西總是不停地眨眼睛,覺得非常奇怪。你們能告訴小汽車這是什麼嗎?

2、 紅燈眨眼睛是告訴我們什麼?綠燈眨眼睛又是告訴我們什麼呢?

3、 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麼樣?

4、 小汽車不認識紅綠燈這樣在馬路上開行不行啊?

  二、小汽車懂規則

1、多謝小朋友的幫助,小汽車現在懂得紅綠燈的作用了。

2、它啊還唸了一首很好聽的兒歌呢。(教師朗誦兒歌一遍)。

3、小汽車看到“紅燈”是怎麼做的?看到“綠燈”是怎麼做的?看到“行人”是怎麼做的?

4、 教師分別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請幼兒在座位上分別做出“停車”、“開車”、“按喇叭”的動作。

5、 幼兒學念兒歌,教師在相應的地方逐一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以幫助幼兒記憶。

  三、小汽車行駛

1、 幼兒根據教師發出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如:紅燈紅燈眨眼睛、綠燈綠燈眨眼睛、行人行人走過來。

2、 請幼兒做開車狀,教師交替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幼兒據此做出相應的動作。

3、 小汽車開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我們聽到音樂小汽車就開動了,音樂停就開到自己的座位上,我們家就到了。

附兒歌:開汽車

小汽車,嘀嘀嘀,

開到東來開到西,

看到紅燈停一停,

看到綠燈向前行,

看見行人按喇叭,

——嘀嘀。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通過想象把水果變成別的東西,並將想到的東西便現在畫面上。

2.體會畫想象畫的快樂,提高對繪畫的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認識並會畫各種水果。

2.幻燈片,幼兒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一邊操作幻燈片,一邊講述故事,引發興趣,導入主題。

(一)教師:"有一天,一位魔法師來到了一片美麗的草地,他撒下了一些有魔法的種子,這些魔法的種子長成了一顆奇妙的大樹,樹上結滿了各種各樣的水果,這些水果都是有魔力的,會變化,不信你瞧!"

(二)出示水果娃娃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二、教師講解示範

(一)教師:"今天我們也來做魔法師,把水果變成水果娃娃。"

(二)教師演示將蘋果畫上眼睛、嘴巴變成蘋果娃娃。

(三)蘋果上邊和下邊分別變出一個長方形,又變出了一些鬚鬚變成了小燈籠

(四)在桔子的一個角上變出了兩條直角線,又變成了方向盤,在標出兩個圓形的輪子就變成了一輛小汽車。再加上幾節桔子車廂,又變成了一列小火車。

(五)在西瓜上面變出一個三角形,像個屋頂,在變出門和窗戶,還有小煙囪,就變成西瓜房子。

(六)在香蕉變出桅杆,紅旗就變成了香蕉小船。

三、幼兒練習

(一)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二)圖形幼兒先畫好水果,再在水果上進行添畫將它變成其他的東西。

(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把畫面畫滿,圖上好看的顏色。

(四)幫助能力弱的孩子選擇水果進行想象,克服想象過程中的困難,完成作品,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幼兒作品講評

(一)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對想象力豐富,構思奇特的作品給予表揚。

(二)教師對幼兒的作品進行整體評價和小結。

幼兒園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雙腳併攏原地跳,體驗側翻滾的樂趣。

2、能大膽發揮想象,嘗試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樹葉下落的形態。

【教學準備】課件、小標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雙腳併攏原地跳。

2、能嘗試用各種肢體表現樹葉下落的形態。

教學方法與手段:演示法、講述法、觀察法、示範法等教師活動幼兒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出示課件,逐步引出“頑皮的葉子”。

二、主要活動:

(1)展示課件,引導觀察畫面(葉子上、下跳動),並組織討論及鼓勵個別演示。

(2)示範雙腳併攏原地跳動作。

(3)繼續演示課件(葉子轉動),並組織討論及鼓勵集體演示轉的動作。

(4)引導想象葉子的下一個動作,示範側翻滾。

(5)給予相應背景(大風/小風),組織反覆練習雙腳併攏原地跳-轉-側翻滾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結合季節特點,鼓勵用各種肢體動作來表現葉子下落時的形態。

(一)、觀察課件,大膽發揮想象,猜一猜、說一說課件展示內容。

(二)、(1)欣賞課件,大膽參與討論並能個別表演葉子在大樹上的動作。

(2)學習雙腳併攏原地跳。

(3)積極參與討論並集體模仿葉子在半空中的動作。

(4)想象及模仿葉子掉在草地上的動作,嘗試側翻滾。

(5)強化體驗動作要領,愉快的反覆練習。

(三)、自由模仿及表演葉子下落時的動作。

1、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能積極發揮想象,大膽參與活動,學習相應技能(跳),並體驗轉及側翻滾的樂趣。

3、大膽發揮想象,嘗試用各種肢體動作表現樹葉下落的形態。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過馬路

活動目標:

1、通過身體動作感受小姑娘、老爺爺和警察叔叔三個不同的音樂形象。

2、培養安靜傾聽音樂的習慣。

活動準備:

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斑馬線,說說“過馬路”

師:瞧,這是什麼?什麼時候需要它?

師:我們在過馬路的時候要走在斑馬線上。那麼馬路上有誰?有哪些人過馬路呢?他們走路的樣子有什麼不一樣?

師:馬路上有警察,每天都有許多人要過馬路,有小姑娘,還有老爺爺。

二、聽賞音樂

1、師:音樂就好像我們人在說話,接下來的這段音樂裏就講述了幾位不同的人過馬路的故事,讓我們仔細地聽一聽,誰先過馬路?誰後過馬路?

2、引導幼兒傾聽音樂,並用踮腳尖和捶捶背的動作表示小姑娘和老爺爺,用敬禮的動作表示警察叔叔。

3、幼兒討論,並用身體動作表演。

師:在音樂裏,你聽見誰先來過馬路的呀?(幼兒討論,嘗試動作表現)

小結:最先來過馬路的可能是一位小姑娘,他走起路來蹦蹦跳跳,很輕鬆。

師:接下來又是誰來過馬路了?(幼兒討論,嘗試動作表現)

小結:接下來過馬路的可能是一位老爺爺,他走起路來慢慢悠悠,很吃力。

師:最後,是誰走過來了?(幼兒討論,嘗試動作表現)

小結:最後可能是警察叔叔走過來了,他走起路來精神飽滿,步伐有力。

三、聽故事理解音樂

1、教師配樂講故事。

一天早晨,小姑娘揹着書包蹦蹦跳跳的去上幼兒園,來到斑馬線前,小姑娘等到綠燈了便高興地過馬路。就在她準備要穿過馬路的時候,小姑娘忽然看見有位老爺爺正拄着柺杖,彎着腰想要過馬路。小姑娘連忙說:“老爺爺,彆着急,我來幫助您。”說着,小姑娘跑過去攙扶着老爺爺一步一步的過馬路。哎呀,不好啦,信號燈馬上要變成紅燈啦,老爺爺和小姑娘還在馬路中間走呢!這可怎麼辦呀?就在這緊急時刻,一位警察叔叔走過來了,他有禮貌的向老爺爺和小姑娘敬了個禮,然後對着兩邊的車輛做手勢,示意車輛繼續等待。老爺爺和小姑娘在警察叔叔的幫助下順利穿過馬路,他們對警察叔叔說:“謝謝您!”

2、師幼共同扮演角色,用動作表現小姑娘、老爺爺和警察叔叔的不同。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時間:延中環保日(1月10日)

活動要求:

1、瞭解一些常見四季樹木的名稱及明顯特點,會區分落葉樹和常綠樹,體會它對我們生活的作用。

2、通過認養幼兒園中的樹,讓孩子學會一些不同季節照顧樹木的方法,激發孩子愛園情感。

活動準備:

1、創設環境:護綠小衛士(整合與生活環境中)

2、認養標誌及護綠記錄卡。

3、常綠樹葉、落葉樹葉若干,幼兒人手一片常綠樹葉、一片落葉樹葉。

4、散文《樹真好》的圖書。

活動過程:

活動一:認養一棵樹

一、周圍的樹

1.(出示漢字“樹”)這是“樹”,你在哪裏看見過樹?

小結:在馬路邊、公園裏、小區裏、小河邊、家裏都有樹,我們生活周圍到處都有樹。

——這個環節,孩子們的表述基本上是經驗的回顧,所以都可以圍繞中心來進行。

二、幼兒園中的樹

1、請我園的護綠李叔叔來園與孩子們一起認識我園的樹。

2、以班中的.六個隊爲單位合作認養一棵幼兒園中的樹。

3、製作認養標誌並掛在相應的樹上。

活動二:常綠樹和落葉樹

1.(出示漢字“落葉樹”)像柳樹這樣春天樹葉發芽,冬天樹葉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除了落葉樹之外,還有一種樹是一年四季都有葉子的,叫“常綠樹”。

2.(出示兩種葉子)這裏有兩種葉子,一種是常綠樹,一種是落葉樹,請你各拿一片。

——這裏用“各”字是因爲,大班孩子在參加小學的面試時,會不懂一些關鍵詞,所以在大班孩子的學習活動中,可以適時地出現一些這樣的關鍵詞。

在活動中,孩子一開始就只拿了一片,於是,教師解釋“幾種東西,一種拿一個叫各拿一個”。孩子立刻可以明白。

3.請你看一看、摸一摸,這兩種葉子有什麼不一樣?

——這裏通過感官來感知樹葉不同特徵。在活動中,教師根據孩子的感受,將兩種樹葉的特徵分別記錄在寫有“常綠樹”和“落葉樹”的紙上,以供歸納使用。

在活動中,孩子會將兩片樹葉的無關特徵講述出來,如大小,所以,在選擇樹葉時,應儘可能排除這些因素,而抽象出它(常綠樹)的顯著特徵:葉厚、正面色深、有光澤。孩子對自己認養的樹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活動三:樹真好

一、導入活動——提問:幼兒園的一排冬青樹,怎麼掛上了彩色卡片?爲什麼?

1、引導幼兒表達:班級值日生分六隊,分別以小隊的形式認養了一棵樹

2、花匠李師傅讓我們小朋友知道了有些樹的名稱:桃樹、盤槐樹、冬青樹、白玉蘭、羅漢松、紅楓,並掛上了樹的名稱

3、小結:冬天到了,樹也象小朋友一樣,需要保暖,所以在教師的帶領下,做了一件認養幼兒園樹木,非常非常好值得誇獎的事

二、欣賞圖畫本“樹真好”——PPT

1、第一編欣賞,通過欣賞,知道圖畫本里樹的好處

2、第二遍欣賞,大聲說說圖畫本里樹的好處,並說出圖畫本的名稱——樹真好

3、引導幼兒說說,除了圖畫本說樹的好處以外,還有好處嗎?並與PPT上的數整合

4、教師說說樹的好處——幼兒園的屋頂要建一個有花有樹的花園,幼兒園的屋頂花園,樹能美化環境

5、小結:樹真好,所以我們要關心、愛護它,幼兒園的樹多了,幼兒園就更美了。

三、共同討論養護樹的的簡單方法:修剪、施肥、澆水、保暖

1、認——認識了樹的名字,並出示樹的名字卡片,整合識字

2、養——冬天到了,樹是怎麼過冬的呢?冬季如何養護?修剪、施肥、澆水、保暖,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3、出示養護記錄單,把更好的方法記錄下來,向李師傅討教學習。

四、延伸活動:爲每位幼兒提供圖畫本“樹真好”,自由閱讀

活動四:護綠小衛士(以生活課程呈現)

一、介紹自己隊照顧小樹的方法並進行記錄。

二、討論:如何讓大家都能來愛護這些小樹。

三、製作護綠公益 標誌。

幼兒園教案 篇7

“花手帕”是湘版小學美術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十課,本課的設計吸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繫,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纈一方手帕。

在上這節課前,我做了很多的課前準備活動,嘗試各種紙材的摺疊染色效果,我發現生宣紙在染色乾透後色彩會變淡,而皺紋紙吸水性較差,紙面不平整的缺點,就想到了用餐巾紙試試,不料效果非常好,幹後色彩絲毫沒有變淡,再說餐巾紙在學生身邊隨處可取,失敗了還能反覆嘗試,所以我讓學生多帶點餐巾紙和少許的生宣紙。

從課堂上學生的作品展示來看,這節制作紙手帕是成功的。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出乎我的意料。

在讓學生了解紙手帕的步驟有哪些時,我採用了與學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隨意的拿出一張紙巾摺疊了幾下,請一位學生上臺隨意用彩筆水染制。通過明顯的分工,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先折後染。

紙手帕的製作步驟我一開始沒有具體講解,而是通過與學生合作演示,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看到演示,很輕鬆地就瞭解了製作紙手帕的製作方法。

啓發學生有哪些折法時,問學生除了老師折的這種方法外,還有其他折的方法嗎,學生分組討論折的方法並試着摺疊。有的學生反映非常快,說:老師,不用折可以嗎?我直接把餐巾紙的當中和兩端用手捏緊,這樣也可以染出很好看的花紋的。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他很開心的製作起來並且做的很認真。其實這學生已經把後面一部分的扎染、夾染的製作方法在製作紙手帕中很好的運用了。學生創作出來的方法新穎、巧妙,爲後面的染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我認爲在美術課中,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識,以利於開拓學生的思路,這樣的效果我想應該會更好一點。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運用角色遊戲活動,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識,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2、複習區分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徵,嘗試描述圖形的二維特徵。3、啓發幼兒用禮貌用語,進行簡單的交往,積累美好的情感體驗。

重點:在遊戲活動中積累生活經驗,並願意描述。

難點:區分物體圖形、顏色的二維特徵。

活動準備:

1、小熊兩個;小鴨、小兔、小貓掛飾若干;各種形狀的禮物若干。

2、供幼兒操作的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顏色不同的餅乾若干,貼有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標記的盤子各一。活動設計:

一、引起興趣:

1、今天,我們來做個遊戲——扮小動物,你願意扮誰就選一個掛飾掛在身上。2、幼兒帶上掛飾,你扮誰呀?(我是小兔、我是小鴨……)

3、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是小熊小黑和小白的生日,我們一起去爲它們慶祝好嗎?

4、怎麼去呢?買些什麼禮物呢?

5、每位選一件禮物,你選的是什麼?告訴你的好朋友。6、出發——小熊家到了。(敲門進入)

二、送禮物:

1、告訴小熊自己送的是什麼禮物,並祝小熊生日快樂。2、按小動物分組把禮物送給小熊。3、請個別幼兒把禮物按圖形分類。

三、小熊請客人吃餅乾:

1、小黑和小白準備了點心給你們吃,(出示兩盆餅乾)小黑準備的是奶油餅乾,小白準備的是蔥油餅乾。

2、小黑請每位吃一塊餅乾,與你的好朋友比一比,餅乾有什麼不一樣?讓幼兒描述自己拿的是什麼顏色、什麼圖形的餅乾?

3、小白請大家動腦筋:

(1)請小鴨吃紅的三角形餅乾;(2)請小兔吃黃的圓形餅乾(3)請小貓吃綠的正方形餅乾。

四、結束部分:

1、我也準備了一份禮物(出示生日蛋糕),引導幼兒一起唱“生日快樂歌”。2、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等到明年再來給小黑、小白過生日。爲您服務學科吧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學習詞語:急急忙忙、慢悠悠、丟三落四。

2、比較鵪鶉蛋、鴨蛋、鵝蛋、烏龜蛋等不同的特徵。

3、知道做事不能丟三落四,要細心。

4、理解故事內容,能認真傾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幻燈片、幻燈機、水彩筆、油畫棒、畫紙。

2、圖片(見配套幼兒畫冊)、操作卡片。

3、若干種蛋。

活動過程:

1、理解故事情節。

a、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內容。

提問: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故事中有誰?鴨媽媽找到蛋了嗎?

b、出示幻燈片,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交流、討論:

a、鴨媽媽爲什麼要去找蛋?她把蛋生在哪兒了?

b、在草叢裏鴨媽媽遇到誰?她是怎麼說的?蛇蛋是什麼樣的?學習詞語:急急忙忙(可組織幼兒討論)。

c、鴨媽媽在鵪鶉媽媽家找到蛋了嗎?她是怎麼說的?鵪鶉蛋是什麼樣的?

d、在沙灘邊鴨媽媽遇到誰?她是怎麼說的?烏龜蛋是什麼樣的?學習詞語:慢悠悠(可組織幼兒討論)。

e、 鴨媽媽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誰?她是怎麼說的?鵝蛋是什麼樣的?

f、鴨蛋是誰找到的?鴨蛋是什麼樣的?

g、你喜歡鴨媽媽嗎?爲什麼?學習詞語:丟三落四(可組織幼兒討論)。

h、再次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2、遊戲操作活動:“幫動物媽媽找蛋”。

爲幼兒提供幾種動物的蛋,讓幼兒把蛋放到貼有動物卡片的籮筐裏,回憶已知的卵生動物的名稱。

3、蒐集和進一步探索其他的卵生動物。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會生蛋的動物?回去找一找,明天來和小夥伴們交流,好嗎?

《鴨媽媽找蛋》語言教案和反思:

一、語言活動類型的確定

或許我們但看材料和原有的活動設計,我們都會把它當成一個故事教學來上。:我課上到一半就在想,是不是應該上成看圖講述。其實本次活動的文學作品內容本身比較簡單,故事中又沒有太多的詞彙需要豐富。但圖片中呈現的信息卻很清晰。和不同人物對話是幼兒一眼能發現的,同時本身故事的情節又比較簡單,幼兒可以用1-2句話來講述圖片的內容,因此我們覺得這樣的圖片比較適合幼兒開展講述活動。

其實在新教材中,每個活動只幫我們確定了領域的側重,但就語言活動而言,它就有以下幾個類型:講述活動、早期閱讀、文學學習活動、談話活動、聽說遊戲等。我們在活動以前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對提供的材料的分析,對孩子學情的分析來確定活動的類型,目標的側重,才能使活動更有效。

二、教材分析對重難點突破策略確定影響

語言活動中,對教材的分析是否到位會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效果。因此,我們在分析文學作品時,不僅僅是要能挖掘出文學作品隱含的價值,還要在確定重難點後,再來細細體會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對其隱含的教育價值的意義。

三、看圖講述中圖片呈現方式對幼兒能力發展的作用

因爲我將本次活動定位在看圖講述上,所以如何呈現圖片也是個問題。

對本次活動來說因爲故事的情節簡單而不是很新奇,因此我覺得如果四幅圖整體呈現的話,幼兒可以通過對比來發現故事情節的變化;也可以第一幅和第四幅先呈現,讓孩子可以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合理開展想象。

小百科:鴨的體型相對較小,頸短,一些屬的嘴要大些。腿位於身體後方(如同天鵝一樣),因而步態蹣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