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總5篇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總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彙總5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摺紙和討論的方法,掌握企鵝的基本折法。

2、用添畫的方法爲所折的企鵝添畫眼睛。

  活動重點:掌握企鵝的基本折法。

  活動準備:

企鵝的摺疊步驟圖、手工紙、記號筆、教師範例。

  活動過程:

1、瞭解企鵝的基本製作過程和方法:

(1)出示教師的作品,共同欣賞。

(2)分析製作步驟。

2、共同分析、探討企鵝的基本折法:

出示企鵝摺疊步驟圖,師生共同分析步驟圖,對幼兒不懂的幾個環節進行重點演示。

3、幼兒製作:

在幼兒製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個別指導並給與適當的幫助,鼓勵幼兒獨立完成作品。

4、作品展示,共同欣賞。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筆筒的構造,學習用搓、捏、團圓等技能製作自己喜歡的筆筒。

2、能熟練運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裝飾。

3、能耐心傾聽、大膽製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仔細觀察各種筆筒,瞭解它們的基本形態。

物質準備:

1、各種廢舊材料,製作過程圖。

2、陶泥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感知與體驗

師:你們看見了什麼樣的筆筒?它有什麼用途?

小結:筆筒可以用來放置筆,擺放起來也很美觀呢。

二、探索與發現

(1)教師:我們怎樣才能把泥條盤起來呢?(幼兒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嘗試各種方法並講述。

(3)教師小結:先把泥搓成條,然後把泥條依次盤起來。先盤一個蝸牛形的底,然後再往上盤,注意邊盤邊將泥條的內側相互抹平。還可以運用一些輔助材料裝飾筆筒。

三、創作與表現

1、提醒幼兒在搓泥條時注意受力均勻。

2、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並引導幼兒可以盤成不同形狀的。

四、欣賞與評價

1、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筆筒。

2、教師對有創意的筆筒進行點評。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常見汽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

2.認識轎車的主要組成部分,引發幼兒對汽車奧祕的探究興趣。

3.感受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領幼兒觀察馬路上的各種汽車,並統計自己看到的車。

2.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玩具汽車。

活動過程

1.結合幼兒統計表交流“我在馬路上看到的汽車”,提問:說說馬路上都有什麼汽車?它們的外形特徵是怎樣的?讓幼兒瞭解汽車的名稱和外形特徵。

2.幼兒分組玩玩具汽車,並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汽車的外形特徵及用途。

3.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交流“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1) 談談都坐過什麼汽車?去過哪裏?如果沒有汽車會怎樣?感受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 引導幼兒討論:汽車除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同時也給生活帶來了哪些不好的影響?如大量的汽車尾氣使空氣變得渾濁,損害了人們的健康,給環境造成了污染。

4.引導幼兒探索轎車的奧祕,瞭解轎車的組成部分和用途。

(1)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坐一坐轎車,如玩玩方向盤,打開前蓋和後備箱看看,轉動雨刮器,看看反光鏡、遊標及時速控制表等。

(2)請幼兒找找轎車部件的數量。如方向盤一個,後備箱一個,前面車燈兩個,後面車燈兩個,有四個車門。

5.鼓勵幼兒交流自己發現的祕密。說說自己對車裏的什麼感興趣?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問題?

6.活動延伸

(1)啓發幼兒提出關於汽車的更多問題,請教師、家長和幼兒一起參觀討論。

(2)引導幼兒說一說轎車的主要部件名稱和它們的作用,並將主要部件的數量寫在圖片下得方框裏。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教案 篇4

一、主題目標:會用競賽、評價榮譽感和責任感等活動後的體驗來激勵自己。

二、教學性情境

活動名稱:報考小運動員

活動要求:幼兒學會在困難面前鼓勵自己去試一試,初步體驗經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小兔、烏龜)木偶各一隻,小紅旗兩面,花環兩個。

活動指導:

(一)通過參與情境,幫助小烏龜樹立信心。體驗自我激勵後獲得成功的愉悅。

1.小朋友,你們說小烏龜報考運動員行嗎?

2.可小烏龜沒信心,我們來鼓勵鼓勵它。

3.小烏龜參加什麼比賽好呢,它有什麼本領?

4.怎麼做才能考上?

(二)實踐用鼓勵的方法使自己獲得成功的真實體驗。

遊戲“造房子”,觀察幼兒在戰敗前的.態度與行爲,幫助幼兒用鼓勵自己的方法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三)小朋友體驗感受:

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想辦法鼓勵自己去試-試,繼續努力練,纔會成功。

三、實務性活動

(一)具體內容

1.套圈比賽。

2.跳繩練習。

3.獨自到附近小店購物、獨自呆在家中一段時間、獨自睡覺。

(二)具體辦法

1.觀察幼兒在活動中面對成敗的態度,瞭解幼兒的內心感受。

2.將回家活動內容告知家長,並把活動中情況反饋給老師。

3.記錄活動個案,積累案例。

(三)活動重點

1.快速接力。

2.在一星期內學習連續跳繩五個。

3.不依賴家長,獨自完成。

四、分享交流活動

(一) 活動要求:交流討論對待成敗的感想、歸因積極態度與消極態度對成功的影響。體驗鼓勵、幫助、找原因後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墊板若干,椅子四張。

(三)分享交流:

1.創設《小馬過河》競賽情境,聯想平時獲得成功的經驗,積極歸因。

(1)你們怎麼會贏的?

(2)這一次你們輸了,你是怎麼想的?(指輸的一隊,排除消極、埋怨等消極態度,肯定鼓勵,找原因等積極辦法。)

(3)你的什麼事情是鼓勵自己、再經過努力成功的?(結合體育遊戲演出及實務活動。)

(4)如果再比一次,你們有信心比嗎?有沒有取得好成績的方法。

(5)幼兒練習(觀察幼兒自我激勵的行爲)

2.幼兒得到的體驗:遇到困難,只要我們不怕它,找找原因,鼓勵鼓勵自己,多練本領,就會有成功的希望。

幼兒園教案 篇5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麼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呢?做爲幼兒教師的我們又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呢?

  一、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

第一,生活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活動室,一般佈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不僅有豐富的物質環境,而且包括和諧的心理環境。而小學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對幼兒缺乏吸引力,而操場上的運動器械低年級享用機會較少,必然使幼兒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內容的變化。小學學習是社會義務,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不論對所學的課程是否感興趣,孩子都要根據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來學好所規定的課程。

第三,師生關係的變化。幼兒教師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兒並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小學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對學生生活關心機會較少,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感到壓抑和生疏。

第四,教學方法的變化。幼兒園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小學強調系統文化知識教育和讀寫、算術等基本技能的訓練,這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以上幾方面說明,幼兒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才能科學地從生理、心理、行爲習慣等方面爲孩子做好入學前的準備。

  二、從各方面切實做好大班幼兒的入學準備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第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破壞圖書等)。

第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老師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老師或成人信任你,纔給你佈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家長們也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夥伴,讓孩子成爲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麼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着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爲了消除幼兒入學後對環境的陌生感,幼兒老師可以對教學做相應的調整。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也可以讓孩子與小學生交流,觀察他們做作業的情況,從而激發孩子愛上小學的強烈願望。這樣,從思想、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孩子入學後,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二)發展學習適應能力

幼兒入學後,學習成了其主要活動,以讀、寫、算爲主導。但是幼兒教師千萬不能進入讓孩子提早接受具體課本知識的誤區,而應重視孩子進行認、讀、算背後的智能發展,如:空間關係理解、觀察比較、抽象符號操作等。另外,我們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專注性和持久性的培養。例如讓幼兒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繪畫、剪紙、書寫等活動,主要是使幼兒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並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以利於孩子以後能適應上課的時間要求。又如,多給幼兒講一些故事、童話、詩歌等文學作品,養成靜坐、傾聽的習慣,爲入學後進行正規系統的學習打好基礎。其他學習適應也不容忽視,例如教孩子一些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的知識內容,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