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

活動目標

1.豐富幼兒有關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並運用到音樂活動中去。

2.能在音樂的伴奏下,自由地用動作表現對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長的硬紙條、釘書器。歌曲《秋葉》的錄音帶。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到戶外欣賞秋季景象,感受秋風拂面、天高氣爽的宜人氣候,以及樹木花草的變化,培養幼兒熱愛秋天的情感。

2.觀察秋季樹葉的變化

①樹葉的顏色有什麼變化?

②颳風的時候樹葉怎麼樣?颳大風和刮小風樹葉有什麼不同?

③樹葉變黃以後怎麼樣?

④樹葉飄落到什麼地方?

3.帶幼兒拾落葉,做成頭飾(將樹葉用針書器釘在長紙條上,再圍成圓圈)帶在頭上。在製作頭飾過程中,播放歌曲《秋葉》的錄音,使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理解內容。鼓勵幼兒跟唱歌曲。

4.在此基礎上,啓發幼兒結合觀察活動扮成樹葉邊唱邊自由表演。

5.請不同水平的幼兒說說自己表演動作的內容。然後反覆進行表演。

活動建議:

1.此活動應結合認識秋季特徵進行,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理解歌曲內容、動作與大自然的關係,讓幼兒自己獲得知識經驗,自由地舞蹈。幼兒的任何動作都會表達己的感受,不要強求統一。教師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都要給以肯定。

2.這種活動還可以結合認識春季的柳條發芽,讓幼兒獲得有關知識經驗,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幼兒自由地進行表現楊柳的舞蹈。

3.4歲的幼兒可以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觀察、撿落葉,教師幫助幼兒每人做一個頭飾。製做頭飾時,教師可自唱這首歌曲讓幼兒欣賞。第二次學唱歌曲和在歌曲音樂伴奏下,幼兒自由舞蹈。

推薦閱讀: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2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變化。

2、能夠主動隨音樂的節奏創編動作。

3、體驗參與音樂遊戲的快樂。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課件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是小劉老師的生日,我邀請你們一起去參加它的生日會,好嗎?

二、欣賞音樂,分析音樂結構,並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

1、第一遍:安靜完整傾聽音樂。

師:你聽了這個音樂感覺如何?

2、第二遍:小手動一動。

師:我們聽着音樂一起來小手動一動,節奏變換的時候我們小手的動作也要有變化。

3、第三遍:個別幼兒隨音樂表演節目。

師:請幼兒隨音樂表演節目

4、第四遍:個別幼兒隨音樂表演節目。

師:讓我們站起來再跟着音樂跳一跳吧。

5、看圖譜完整欣賞。

三、集體遊戲:吹蠟燭。

四、延伸活動:吃蛋糕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幽默滑稽的風格,在教師動作以及滑稽語氣詞的提示下,學唱弱拍起歌曲。

2、嘗試替換歌曲中部分歌詞進行演唱。

3、體驗歌曲中的幽默詼諧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在以往的活動中唱過弱拍起唱的歌曲。

2、幼兒用書:《胡說歌》。

3、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觀察幼兒用書投影圖《胡說歌》,感知並理解畫面滑稽、風趣的內容和風格。

師:小丑最喜歡說幽默的話、做滑稽的事,逗大家開心。你看,他今天和平常有什麼不一樣嗎?

二、幼兒跟着教師一起學說歌詞。

1、幼兒在教師慢速說歌詞的過程中,發現語氣詞“哎呀”及動作的提示作用。

2、幼兒根據教師動作提示由慢到快的說歌詞。

三、初步學唱歌曲。

1、幼兒聽教師以較慢的速度翻唱歌曲《胡說歌》。

2、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學唱歌曲。

3、幼兒繼續學唱歌曲。

四、替換部分歌詞,進一步學唱歌曲。

1、幼兒嘗試用“嘻嘻”“哎呀”演唱歌曲。

2、教師將襪子套在鼻子上,引導幼兒先說歌詞再練唱。

3、讓個別幼兒扮小丑操作襪子,進一步引導幼兒先說歌詞再練唱。

五、進一步替換、創編新歌詞,風趣地進行表演唱。

1、教師表現幾種生活中非正常的穿戴方式,如把鞋帶系在頭上、把圍巾紮在腰上等,啓發幼兒仿編歌詞唱歌。

2、教師請有創意的幼兒帶領大家練習並享受新創作的作品。

六、教師引導幼兒發現並用幽默的方式重新欣賞、認識原來不合理的着裝。

師:襪子一定要穿腳上嗎?手套一定要套手上嗎?說不定套在其它地暖放不僅滑稽還漂亮呢。小朋友自己來做設計師,重新打扮一下自己,舉行一個特別時裝展示吧。

【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在美工區,提供乾淨的頭巾、絲襪、鞋子以及其它材料,設計製作時裝。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4

目標:

1、幼兒感受4/4拍樂曲的節奏變化。

2、願意用肢體動作表現青蛙跳舞的模樣。

3、喜歡並樂意參加音樂活動。

條件:音樂,青蛙相關動畫,幼兒自制頭飾、胸飾

設計:

一、經驗回顧與提升

1、最近,我發現你們都穿上了短袖,爲什麼呀?

2、原來春天已過去,夏天來到了,天氣變得越來越熱,你們還從哪些地方找到了夏天?

3、播放動畫,幼兒回憶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4、看動畫,講講青蛙在幹什麼?

5、邀請小朋友參加青蛙音樂會。

二、聽音樂,幼兒感受樂曲的節奏變化。

1、開音樂會前,青蛙們先要排練一下,瞧,它們來了,有多少青蛙參加呢?這樣吧,來一隻青蛙你們就“呱”叫一聲好嗎?

2、有些青蛙唱累了要休息一會兒,到它這兒就停一下

3、又有些小青蛙想參加它們的排練

4、它們要排隊形了

三、音樂會除了唱歌還有什麼節目?

你們喜歡小青蛙嗎?今天我們也來扮演青蛙,跳個青蛙舞好嗎?

邊聽音樂邊自編青蛙動作,合着音樂節奏,以荷花姐姐的角色加以指導。

四、夏天到了,你們再回家找找還有哪些動物也出來了呢?下次我們再來研究好嗎?

幼兒園中班節奏活動:玩具恰恰恰

設計意圖:

《新綱要》指出:在藝術活動中“要尊重幼兒個人意志的發展,給兒童自己選擇表達內容和方式的自由”。目前,我們音樂教學中的節奏練習形式單一、枯燥,已經不能滿足幼兒的學習興趣。而我發現生活中,孩子們對各種不同質地的物品通過敲打發出的聲音很感興趣,並能表現出不同的節奏。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節奏活動:通過讓幼兒自由選擇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來製作簡單的節奏樂器,並進行演奏,充分給幼兒自由表現音樂的機會。而《玩具恰恰恰》這首歌曲旋律明快、節奏感強,是我園中班早操音樂中幼兒最喜歡的音樂,孩子在做操時通過不同的動作(如拍手、跺腳等),已初步掌握音樂的節奏特點。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這首歌曲讓幼兒嘗試用日常生活的物品來爲它進行伴奏,以孩子的興趣愛好爲動力,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創造能力。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對節奏活動的興趣。

2、讓幼兒嘗試用日常生活中是物品來製作簡單的樂器,並會用節奏 X X XX X 、XXXX XXXX 進行伴奏。

3、初步掌握輪奏及看指揮演奏的方法,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獨木橋,城門(進口處貼有節奏符號的標誌),圖譜、節奏卡、打擊樂器。

2、自制樂器材料:罐子、鑰匙、碟子、豆子等。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二、以去“玩具國”爲目的,在去的路上(小橋處、城門處)引導幼兒打出節奏 X X XX X,XXXX XXXX。

三、熟悉音樂並配器演奏。

1、出示圖譜,請幼兒邊看圖譜邊聽音樂。

2、分析樂曲節奏。

3、請幼兒用響板、串鈴、沙錘進行演奏。

四、引導幼兒自制打擊樂器,嘗試用自制樂器演奏。

1、出示收集的生活物品,引導幼兒製作簡單的樂器。

2、幼兒選擇做自己喜歡的樂器,教師巡視指導。

3、請幼兒用自制樂器演奏兩遍。

五、隨音樂做動作出活動室。

教師小結,舞蹈《快樂舞》出活動室。

連着在新中班上了兩個音樂節奏活動,新中班的孩子還從沒接觸過樂曲,以往都是以單一的拍手錶現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麼多“新奇”的樂器時,孩子們興奮極了,所以在第一次嘗試使用樂器敲敲打打時,許多孩子都是興奮地盲目亂敲打,但是我沒有生氣,而是還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自由敲打一會,等新鮮勁一過,再啓發他們發現如何讓樂器發出的響聲讓人聽着舒服和諧,一起總結出一些簡單的合奏打擊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再通過示範,講解,教給幼兒正確的演奏方法,的確,效果很明顯。

第二次爲孩子們上節奏活動時,我開始配上了節奏卡,希望通過圖譜的幫助,聯繫各種節奏,提高幼兒的節奏感, 圖譜以它的直觀,形象易於理解的特點,在幼兒音樂活動中有特殊的意義,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樂形象化,使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相互結合,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節奏,旋律。而活動實踐下來,孩子們興趣高極了,在圖譜的引領下,發出來的聲音和諧多了。

活動後我的些許思考:

節奏是音樂構成的一大要素,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養幼兒的節奏感是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

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節奏感知能力,但水平還不夠,感知不夠精細。因此需要在平時教學中加以引導,培養,打擊樂演奏教學不僅能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樂器演奏的一般知識,技能,發展節奏感,而且能發展孩子們對音色,曲式結構,變聲部的表現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動中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採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音樂課堂能夠更精彩些。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5

【設計思路】

“小熊和小鳥”選自《貝貝舞曲》其節奏鮮明,爲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內涵,我選折擇了用小熊笨重和小鳥輕巧的形象來表現,並利用三段課件以故事的形式貫穿於活動,激發了孩子們的創編慾望,使他們體驗用肢體語言表現兩種小動物的愉悅情趣和音樂的表現手法,讓孩子們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感受樂曲,讓孩子們動起來、樂起來、玩起來,做到樂在其中、樂在趣中、樂在玩中,樂在舞中。

【預設目標】

1、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感知樂曲不同的音樂性質,並用熊走鳥飛來表現。

2、遷移日常生活經驗,創編不同動作。

3、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分角色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課件、花園背景、鈴鼓若干。

流程圖:

遊戲導入

課件欣賞一:小熊音樂片段

課件欣賞二:小鳥音樂片段

課件欣賞三:小熊和小鳥舞蹈音樂片段

完整分角色表演

互換角色表演

預設過程:

一、音樂遊戲“誰是小熊”導入活動。

二、欣賞課件“小熊和小鳥”,遷移生活經驗,激發幼兒創編慾望。

1、欣賞課件一:小熊的音樂片段,引導幼兒創編熊走動作,教師提升動作強調重點掌握熊走路的要點,集體練習。

2、欣賞課件二:小鳥的音樂片段,激發幼兒創編鳥飛動作,教師提升,強調重點鳥飛時踮步走,集體練習。

3、欣賞課件三:小熊和小鳥它們在一起舞蹈的片段,引導幼兒創編小熊和小鳥跳舞及告別動作,並隨樂曲歡快舞蹈。

三、完整聽音樂,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分角色遊戲並交換角色。

四、隨着音樂集體表演。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6

一、活動目標:

(一)初步學唱歌曲,唱準歌曲中的頓音部分。

(二)在合作表演風箏的遊戲中,感受放風箏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風箏一隻,歌詞圖譜。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風箏,瞭解放風箏的過程。

T:看,今天我帶來了什麼?你放過風箏嗎?那放風箏需要什麼樣的線呢?

(1)風箏會飛到哪裏去?他會怎麼飛呢?

1. 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1)師:風箏飛的時候你覺得他像什麼?我們來一起聽聽歌曲裏是怎麼說的吧!

(2)教師演唱歌曲一遍

提問:你聽見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

(3)再聽聽看,有沒有都聽出來了。

教師演唱歌曲第二遍

請幼兒根據順序來放,教師根據幼兒放的情況來決定演唱次數。

3.幼兒嘗試演唱歌曲

(1)幼兒和教師一起演唱歌曲一遍

師:現在我們來一起試試唱唱這首歌吧!

(2)引導幼兒唱準歌曲中“啦”的部分

師:這裏有幾個啦?他們誰和誰是好朋友要住在一起的呢?(教師範唱拉部分)

我們來一起試試

(3)減少圖片幼兒嘗試演唱歌曲

師:聽!是什麼?一陣風吹來了,他把幾張圖片吹走了,現在你還能把歌曲唱出來嗎?

(4)將圖片全拿走幼兒演唱

又來了一陣風,這下把圖片全鬥吹走了,這次難度大了,想不想挑戰一下?

4.表演歌曲

(1)猜猜這個好聽的歌曲叫什麼名字?《放風箏》

師:你們想不想也來放風箏?請幾個小朋友來做風箏和線來進行表演,集體幼兒爲他們演唱。

(2)集體幼兒一起來進行表演。

男小朋友做風箏線,女小朋友做風箏。

再進行交換

  結束:我們到外面去放一放風箏吧!看看風箏在天空中是怎麼飛舞的。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7

設計思路: 近期,我班正在進行“我們的身體”主題活動,爲了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更感性和直觀的認識,我設計了音樂遊戲《碰一碰》,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在音樂遊戲的情景中增加對自己身體各關節各部位的瞭解,同時激發幼兒對音樂以及音樂遊戲的興趣,並且試圖讓幼兒在自己的唱遊中不斷豐富新遊戲,新規則,激發孩子的創造想象能力,提高孩子之間的合作表演能力。

目標:

1、通過活動,感受歌曲和遊戲的規則。

2、激發幼兒聽音樂做遊戲的興趣並樂意大膽表現。準備:第一教時學會唱歌曲《碰一碰》,人體圖兩張,數字粘紙。

過程:

一、律動—狗狗健身操

二、複習歌曲《哈羅哈羅》 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聲音,用高興的心情唱出來。請幼兒用輪唱的方法再次複習歌曲。

三、複習歌曲《碰一碰》 糾正幼兒唱歌的姿勢,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唱。反覆幾次

四、音樂遊戲《碰一碰》

1、“這首歌曲不僅好聽,而且還能做遊戲呢,看看老師是怎麼做的?”(放音樂)

2、在孩子的講述中重複動作,並且再次完整欣賞音樂遊戲。“請李老師再來和我跳一次,看看老師唱了哪句話時做了什麼動作!”

3、“讓我們一起來跳一跳。”(放音樂)先自己跳,掌握動作後,鼓勵幼兒找旁邊的好朋友一起跳一跳。(1—2遍)

五、找一找,玩一玩

1、提出新的遊戲要求---“這回要請小朋友仔細看看老師是怎麼做遊戲的,什麼時候去找朋友的?”

2、讓幼兒觀察唱到哪句時開始找朋友,(放音樂)然後分匹請幼兒遊戲,“我先來請5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遊戲,直到所有的幼兒都一起開始遊戲。

3、找一個好朋友,看看你還想和好朋友碰哪裏?聽着音樂一起玩一玩,找一找。(放音樂)

4、將幼兒找到的地方用數字貼標註。(先做3次,再做4次)

5、放音樂,集體跟着數字依次做動作進行遊戲。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8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選用音樂《兔子跳跳跳》,樂曲風格歡快,曲式結構簡單,我結合這首樂曲,圍繞樂於與同伴交往的主題,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注重幼兒對音樂旋律、結構的感知,結合小兔子的肢體動作,和石頭剪刀布的遊戲,旨在培養幼兒傾聽音樂、感受音樂、並大膽表現音樂。同時在愉快的音樂活動氛圍中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培養幼兒集體遊戲的規則意識。 活動目標:

1、能跟隨音樂節奏的變化邀請好朋友互動參與遊戲。

2、通過傾聽音樂,根據故事線索,瞭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和所要表達的內容。

3、在集體活動中感受音樂遊戲的快樂,願意參與集體遊戲。 活動準備:

1、音樂《兔子跳跳跳》。 2、小兔子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兔子舞》進場。

(暖身活動,幫助幼兒儘快融入音樂氛圍)

二、初步熟悉音樂旋律,感應AB曲式。(結合動物形象,引出音樂主題)

1、靜聽音樂,熟悉音樂旋律。

2、根據動作提示知道音樂裏出現四隻小兔子。 師:你來聽一聽音樂裏我邀請了幾個好朋友上車? 三、聽音樂邀請好朋友上車,參與音樂遊戲。

1、師示範,邀請四名好朋友上車、請幼兒仔細聽,當聽到什麼音樂後邀請的好朋友上車?

四、跟隨音樂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師:接下來,我和我的好朋友要玩特別好玩的遊戲,你看看我們在玩什麼遊戲?

1、師邀請一個兔子來玩石頭剪刀的遊戲,請幼兒創編動作。 五、整體感知音樂,參與音樂遊戲。

1、師邀請一隻兔子班長一起來請好朋友上車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 2、請兩隻兔子班長來邀請好朋友上車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 3、請四名兔子班長邀請好朋友參與遊戲。 4、孩子們聽音樂,感知音樂曲式變化。 六、結束部分

師:我們聽音樂開着小火車一起去和客人老師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 (簡單評價,自然結束)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9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和優美抒情的旋律。

2、學唱歌曲,能用既歡快又抒情的聲音唱出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過程:

1、感受歌曲的特點。

欣賞教師完整演唱,幼兒用手拍出相應的節奏。

聽到歌裏唱了什麼?你喜歡媽媽露出笑臉嗎?爲什麼?

2、學唱歌曲。

教師演唱,並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並記憶歌詞。

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邊看圖邊哼唱歌曲。

重點引導幼兒用合適的表情、聲音來唱出親愛的好媽媽、我的好媽媽等歌詞。

3、創編動作。

根據歌詞,幼兒創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前後性質的不同。

幼兒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嘗試用既歡快又抒情的聲音唱出對媽媽的愛。

幼兒兩人一組進行表演唱,啓發幼兒注意表情、眼神的交流。

詩歌:只要媽媽露笑臉

只要媽媽露笑臉,露呀露笑臉;

雲中太陽放光芒,放呀放光芒;

只要媽媽露笑臉,露呀露笑臉;

美麗花兒齊開放,齊也齊開放;

歷盡苦難的好媽媽,我們的好媽媽;

只要您呀笑一笑,全家喜洋洋。

滿天烏雲都消散,都呀都消散;

滿山遍野百花香,百呀百花香;

祖國獨立紅旗揚,紅呀紅旗揚;

到那時候好媽媽,要把歌兒唱;

歷盡苦難的好媽媽,我們的好媽媽;

只要您呀笑一笑,全家喜洋洋。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0

活動目標:

⒈學習踵趾小跑步,能按節奏協調地表演動作。

⒉熟悉樂曲旋律,體驗水果豐收的歡快、喜悅之情。活動準備:已學會踵趾小跑步,蘋果樹一棵;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蘋果豐收了。

⒈秋天到了,蘋果都成熟了,人們都忙着摘果子,老師這裏有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然後說說你聽了以後有什麼感覺?好像看到了什麼?

⒉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⒊聽了這個音樂,你有什麼感覺?你好像看到了什麼?(人們都到果園裏摘果子)

⒋這個音樂好聽嗎?那我們也來一邊聽着音樂一邊來摘果子,好嗎?(幼兒聽音樂自由摘果子,教師觀察引導)

二、學習摘果子的動作

⒈你剛纔是怎麼摘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教師請表演的好的幼兒示範,集體模仿)

⒉我們一起來學摘果子的動作。(強調蘋果很大,要用力摘,應將手腕轉一下,表示將果子從樹上摘了下來)。

⒊我們來聽音樂練習一次。(兩拍摘果子一次,兩拍把樹葉分開)

⒋這棵果樹摘完了,我要到另外一棵果樹上去摘,看老師是怎麼走過去的?(師示範踵趾小跑步)老師是怎麼走的?這個動作我們有沒有學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腳跟、腳尖跑跑跑跑。聽音樂進行一次。)

⒌現在我們一邊走一邊摘果子,好嗎?

⑴老師示範。老師跟着音樂進行示範。提醒幼兒手腳要協調。

⑵幼兒跟着節奏練習摘果子。老師可提示。

(帶領幼兒邊做踵趾小跑步,邊做摘果子動作,要求手腳比較協調)

三、引導幼兒創編不同方位的摘果子動作

⒈果樹上結滿了很多的果子,剛纔我們採了上面的蘋果,還有什麼地方的果子還沒有摘?(幼兒創編不同方向的摘果子的動作,如兩隻手一起摘果子,蹲下來摘果子等)

⒉聽音樂完整練習。

⒊小朋友真能幹,摘了這麼多的果子,現在,我們把果子運回家吧!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1

 一、設計意圖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潑歡快、內容形象生動,問答式的歌詞描繪了一幅極富童趣的夏天場景。歌詞內容淺顯易懂,音樂情緒活潑歡快,非常適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進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對唱等方式,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二、目標定位

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奏,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並初步學習對唱。

2.進一步感知夏天的有關特徵,懂得夏季衛生的重要。

3.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從活動目標出發,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用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活動的難點是:能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對唱。

爲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開展《快樂的夏天》主題活動,瞭解夏天的主要特徵。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圖片、歌曲磁帶。

 三、教法學法

新的《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中除了以積極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採用視聽唱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生動形象的圖片,充分地刺激幼兒的視覺,用語言和音樂薰陶幫助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據“先行組織者理論”,採用難點前置的方法,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強弱節奏,並分段學唱。從幼兒熟悉的雷聲、蛙聲入手,引導幼兒感受三拍子的強弱節奏,同時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3.根據幼兒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採用遊戲對唱的方式,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歌聲,學習協調一致地進行演唱。

教學活動是老師和幼兒共同表演的舞臺,而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表演”以及活動中所呈現的一切都必須爲孩子自然的學習服務。因此,我在本次活動中注重幼兒自身的學習和體驗,採用體驗學習法和多種感官參與法,引導幼兒在體驗中學習,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等多種感官的活動,學習演唱歌曲。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圖片內容:夏天的風景──雷雨過後,青蛙呱呱叫)

教師:什麼季節到了?

幼兒:夏天到了。

教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幼互動的關鍵是爲幼兒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迴應老師的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思維,主動回憶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有關夏天的知識。在這個問題中,隱含了前半段歌詞的內容,巧妙地藉助圖片所展示的圖像,幫助幼兒理解並熟悉前半段歌詞。同時,也爲幼兒熟悉歌曲節奏做了鋪墊,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動的重點內容:通過模仿雷聲和蛙聲感知三拍子的節奏強弱。

 (二)欣賞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師以清唱的方式提問:“夏天到了怎麼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聲和蛙聲的節奏圖譜,鼓勵幼兒按圖示有節奏地念出後半句歌詞,並用動作區分強弱的節奏。

2、欣賞歌曲前半段,教師清唱

提問:夏天到了,你心裏覺得怎麼樣?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種多樣。如何提升幼兒對夏天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主動而且有意義,需要老師靈活機智的引導。歌曲的前半段與後半段節奏相同,但歌詞內容、歌曲旋律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先讓幼兒熟悉前半段。提問: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3.教師與幼兒用問答的方式練習歌曲前半段。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2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學習演唱歌曲。

2、能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唱準休止符。

3、感受角色表演帶來的樂趣。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重難點:

能配上動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能唱準休止符。

活動準備:

1、樹林背景圖,小兔子、風兒、樹葉、大灰狼的杖偶。

2、小兔子的'頭飾若干個、大灰狼的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練聲活動。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誰啊?(小兔子)聽聽小兔是怎樣跟我們打招呼的?(唱歌)小兔子用唱歌的方式向小朋友們問好,真特別,那我們也用唱歌的方式來向小兔打招呼吧。(感應休止符)小朋友們真有禮貌。小兔子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歌曲的名稱叫《小兔乖乖》,一起來跟小兔唱吧。

二、故事導入,學念歌詞。

師:小朋友們唱歌真好聽,今天,小兔子還要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它自己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教師依據歌詞內容簡單講述故事: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樹林裏玩,它豎起耳朵仔細聽,聽到風兒在呼呼地吹,樹葉在沙沙地響,正當小兔子聽的很認真時,哎呀,一直大灰狼從遠處跑了過來,嚇得小兔趕緊躲了起來。

提問:故事裏小兔是怎樣到樹林裏?它聽到了什麼聲音?是怎樣聽到的?最後,誰來了?

過渡語:小朋友們聽的真仔細,好,故事聽完了,這個有趣的故事老師還把它編成一首好聽的歌曲呢!歌曲的名稱叫《小兔和狼》,一起來聽聽吧!

三1、教師有感情地示範唱一遍,初步熟悉旋律。

師:小兔是怎樣到樹林裏?小兔到樹林裏聽到了什麼聲音啊?它是怎樣聽到的?

過渡語:小朋友的耳朵真靈,聽的真仔細。好,我們再來聽一遍歌曲。

2、教師配上圖片再次示範唱一遍,再次熟悉歌曲旋律。

3、師幼一起完整地演唱歌曲兩遍。(演唱時,教師手指圖)

師:這麼有趣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用好聽的聲音把它演唱給後面的老師聽吧。

師:小朋友們唱到“豎起耳朵”時要停頓,不能拉音,就像老師這樣唱(老師示範唱)。還有,唱歌時要注意保護好嗓子,不要太大聲,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唱就可以了,我們再來唱一遍吧!老師聽聽誰唱得最好聽。

四、幼兒根據歌詞創編相應的動作,表演歌曲。

1、老師唱歌,小朋友做動作

師:小朋友們用自然的聲音唱歌真好聽。這麼好聽的歌曲小朋友要是能配上動作來演唱就更完美了,現在小朋友來想想,等會想好了老師唱歌,你們來做。

2、小朋友唱歌,老師做動作。

3、師幼一起邊唱歌邊做動作。

五、角色扮演《小兔和狼》。

師:小朋友唱歌真好聽。現在請小朋友來當兔寶寶,老師來兔媽媽,兔媽媽帶着你們去樹林裏玩,去的時候要邊唱歌邊跳着去,還有,看到大灰狼時,要趕緊蹲在兔媽媽的身後,不能說話,不能擠,不然會被大灰狼發現了,會吃掉你。聽明白了嗎?(遊戲兩遍)

活動結束:小兔子們真聰明,都沒讓大灰狼抓着,大灰狼又走了,小朋友看,外面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們一邊唱歌一邊跳去外面玩吧。(音樂聲中,幼兒邊唱邊跳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最大的亮點是以故事爲主,貫穿始終,尤其是第二環節,老師講故事後,通過提問,讓孩子們邊回答邊做動作,很快便理解歌詞,記憶歌詞。在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高,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同時,還大膽地做小兔跳和豎起耳朵以及風兒呼呼吹、樹葉沙沙響等動作,活動氣氛非常活躍。

還有,第四環節:老師與孩子在角色遊戲中鞏固歌曲。在遊戲中,孩子們都大聲的演唱歌曲跳到樹林裏玩,看到大灰狼,就趕緊蹲在兔媽媽身後,不推不擠、不說話。孩子們個個玩的意猶未盡,直到活動結束後,還有很多孩子在演唱歌曲玩着遊戲。

而不足之處是:第一,老師清唱歌曲和帶領孩子演唱歌曲時,沒有利用上圖譜,導致孩子唱歌總是忘記歌詞。下次在組織時,我一定會注意圖譜的利用與操作,因爲圖譜能很好地幫助孩子記憶歌詞,演唱歌曲。第二,在環節學習時,老師的引導不夠,速度太快,像是在走教案。今後,在組織活動時,每一個環節都要慢慢地去引導幼兒學會,真正地懂了,才往下走。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AB段音樂所表現的不同風格,嘗試用大象和小鳥的動作進行表現。

2、在故事情境的幫助下學習創編相應的動作,並有節奏地表現。

3、體驗音樂遊戲中角色扮演的樂趣。

4、初步感受歌曲中親切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調唱歌。

5、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大象與小鳥的手偶或毛絨玩具各一、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傾聽故事,進入音樂情境。

師根據圖片一講述故事:森林裏住着許多小動物,有調皮的小猴、美麗的長頸鹿、聰明的小花蛇、威武的大獅子、還有一頭大大的大象和一隻小小的小鳥,大象和小鳥是一對好朋友,它們倆經常在一起玩有趣的遊戲。

師:你知道大象喜歡幹什麼?小鳥又喜歡幹什麼呢?(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圖片)(幼兒簡單猜測後,師繼續講述故事)

師:這隻大象真的和你們說的一樣,它太重了,所以走起路來總是慢慢的。大象長長的鼻子會噴水,粗粗的尾巴還會甩來甩去趕蚊子呢。

小鳥,它最喜歡在天上飛,有時候也會停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唱唱歌。對了,小鳥還會捉蟲子吃呢。

二、初步感受音樂,在故事情節的幫助下創編動作。

1、分別傾聽A段與B段音樂,初步感受音樂。

師:你們想和大象、小鳥一起玩嗎?聽,它們來了。

播放A段,感知樂曲沉重、平穩的特點。

師:誰來了?你怎麼知道是大象呀?(幼兒回答)

師:這段音樂聲音很重很慢,很像大象走路(出示大象圖譜),又重又慢,誰來學一學大象走路。(師哼音樂)(師請2-3個幼兒)

師: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大象走路吧!現在我們的手是大象的腳,我們一起來學大象走路吧,記得要聽好音樂哦!(播放音樂,在位置上模仿)

師再次播放A段集體模仿大象走路:你們學的真好,重重地、慢慢得,非常的有節奏,那我們站起來學學大象走路吧!(教師哼唱音樂)

師:大象們走的真棒,那讓我們聽着音樂再來走一走吧!

播放B段,感知樂曲輕快、跳躍的特點。

師:大象來了,小鳥也來了(出示小鳥圖譜),你們聽。

小鳥是怎麼來的呀?誰來學一學小鳥是怎麼飛的?(師在幼兒做動作時哼唱歌曲)

師: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鳥輕快的飛。(播放音樂)

師播放AB段音樂:我們把大象走路和小鳥飛連起來做一做吧!要聽好音樂哦!

2、在故事情節的幫助下創編動作。

播放中間段音樂:想象大象和小鳥在幹什麼?

師:大象和小鳥都來了(出示大象小鳥圖譜),它們會幹什麼呢?(記號筆畫出符號)請你聽着音樂想一想。大象在幹什麼?小鳥在幹什麼?大象還會幹什麼呢?小鳥又會做什麼呢?聽完之後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師:大象喜歡幹什麼呢?誰會做個動作給大家猜猜?(師幫助哼音樂)(提示幼兒左邊甩一下,右邊甩一下;左邊捉捉蟲,右邊捉捉蟲……)

小鳥也來了,誰會把小鳥喜歡做的事情表演給大家看?

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圖和譜。

師幼聽音樂做動作。

師:我們一起看着圖譜,聽着音樂把大象和小鳥做的事情表演出來吧!

三、進一步感受音樂,學習用動作進行表現。

1、看圖譜完整傾聽音樂,並想象遊戲情節。

師:現在我們一起聽着音樂,看着圖譜來想一想大象和小鳥的故事吧!(師隨音樂指圖譜)

師:咦,還有一段音樂呢!最後一段音樂在說什麼呀?

幼兒自由回答,師:原來大象和小鳥在一起做遊戲,唱着歌跳舞呢,它們玩的真開心。

2、在教師的帶領下完整地進行動作表現。

師:健壯的大象,可愛的小鳥,我們聽着音樂一起來玩吧。(站起來完成)

3、教師選擇其中一個角色,與幼兒分角色進行動作表現。

師:我們一起來玩遊戲吧,你們想做大象還是小鳥?(站起來)

師:那我來做大象,你們和周老師一起做小鳥,大象做動作的時候小鳥在幹什麼?怎麼靜止?小鳥做動作時大象在幹什麼呢?大象準備好了,小鳥們準備好了嗎?

師:剛剛我看到大象做動作時,有一隻小鳥做的靜止動作非常的漂亮,請你來做給我們大家看一看。

師:那我們再來玩一次遊戲,這次,我們來換一下,我請幾個小朋友跟我一起做小鳥,其他小朋友和周老師一起做大象,記得聽好音樂。

分組遊戲。

師:這次大象和小鳥的靜止動作都做的非常漂亮,那現在我們分組來玩遊戲,這邊的小朋友你們來做大象,那邊的小朋友做小鳥,準備好了嗎?

4、找好朋友遊戲。

師:你們完成的非常棒,那現在老師要加大遊戲的難度了,我請你自己去找一個好朋友,你們自己商量一下,誰做小鳥,誰做大象,好嗎?

商量好了嗎?大象準備!小鳥準備!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和大象小鳥玩的真開心,森林裏還有很多小動物呢,下次我們再和他們一起玩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第二議,經過更改,活動中更加體現出音樂遊戲的規則性,配班老師的出現幫助了孩子們建立了規則,知道大象動的時候小鳥不動,小鳥動的時候大象不動,同時,孩子們對音樂的節奏也把握的較明確。但是仍有不少改進的地方,我的提問方式需要改變一下,如在明確遊戲規則時,我用圖譜來建立規則,這個時候如果能利用音樂(大象有音樂的時候,小鳥在幹什麼?怎麼休息?小鳥又音樂的時候大象在幹什麼?怎麼休息?)來建立規則的話則能讓孩子們對規則更加明白,最後一次的遊戲中,孩子們雖然能找到好朋友,但是仍是各規各的遊戲,雖然我後來加入了教師的示範,但又把整個活動顯得比較死板,如果我請孩子們找自己座位旁的好朋友討論,擺好造型的話,活動可能會顯的更爲完整。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樹葉》。

2.嘗試用動作表演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葉子從樹上飄落的情景。

2.紅、黃、綠三種樹葉和相應的筐子,樹葉頭飾。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模仿樹葉飄動

1.幼兒戴上樹葉頭飾,在《樹葉》的樂曲聲中,模仿隨風飄散的葉子“飄”進教室。

2.教師引導幼兒在欣賞歌曲的基礎上表現出樹葉飄來飄去的感覺。

重點:教師注意鼓勵幼兒做出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動作。

二、學習歌詞,體會歌詞中樹葉飄落的優美情景

1.在歌曲的背景音樂中,欣賞散文詩《我是一片樹葉》,熟悉歌詞。

2.請幼兒與教師一起朗誦歌詞。

三、學習歌曲《樹葉》

1.教師帶領幼兒分段學習歌曲。

重點:引導幼兒學習在句與句之間提氣、換氣。

2.教師請幼兒分組進行歌表演,鞏固所學歌曲。提問:“你唱這首歌時有什麼感覺?”

重點:啓發幼兒思考用怎樣的聲音演唱“秋風吹落我呀,飄呀飄呀飄”。

四、遊戲:送小樹葉回家

請幼兒一人選一片樹葉,邊唱邊模仿樹葉飄落的姿態飛來飛去,當歌曲結束時,將手中的樹葉按顏色送到對應的筐中。

活動建議

利用學習的歌曲在表演區進行歌表演或玩律動遊戲。

附歌曲:《樹葉》

1=C 2/4

1 2 3 4 ︱3 2 1 ︱5 6 5 6 ︱ 5 — ︱5 6 5 4 ︱

我 是 一 片 樹 葉,一 片 樹 葉。 秋風 吹 落

3 1 ︱2 3 2 3 ︱ 2 — ︱1 2 3 4︱3 2 1 ︱

我 呀, 飄呀 飄呀 飄。 一 片 一片 樹 葉,

5 6 6 ︱6 —︱5 6 5 4 ︱3 1 ︱2 4 3 2 ︱ 1 — ‖

吹在 一 起, 變成 許多 樹 葉,許 多 樹 葉。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15

活動由來

我們班在科學區進行了製作泡泡活動,孩子們都很喜歡,不但每天都製作,還把自己製作的泡泡液帶到戶外玩兒。一次在戶外吹泡泡的時候,一個孩子正吹着泡泡玩兒呢,另一個孩子隨着泡泡破裂發出“啪啪”的聲音。其他孩子覺得有趣也加入進來。孩子們一邊戳破泡泡,嘴裏一邊發出各種聲響,聲音此起彼伏,異常好聽。孩子們越玩越興奮,也邀請我一起遊戲。我發現聲音的美妙真是無處不在,孩子們的想象也是無處不在。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孩子們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泡泡交響樂。

活動目標

1.對音樂感興趣並喜歡參與活動,樂意與他人分享經驗,體會合作的快樂。

2.嘗試用不同的節奏配伴奏。

3.培養幼兒會看指揮的能力。

活動重點

1.引導幼兒創作交響樂配伴奏。

2.引導幼兒感受、表現並嘗試配合演奏。

策略:每個遊戲活動和環節都是循序漸進地進行,每個活動目標都是遞進式地展開,有利於幼兒理解目標。

活動難點

幼兒在創作時如何運用節奏型。

策略:教師可以通過總結和圖譜的輔助作用,讓幼兒明確目標並達到活動目的。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活動所需的磁帶和光盤、樂器(搖鈴、三角鐵、音磚、手鼓)。

2.經驗準備:幼兒有一定的收放樂器的習慣;知道各種打擊樂器的名稱;有一定的音樂常規:會傾聽的習慣,主動演唱的能力,會看指揮的能力,能看懂、聽懂教師指令的能力。

3.活動用時:50分鐘以內

活動過程

1.進教室:《我們是快樂的泡泡》2分鐘

(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而且進教室的音樂和後面主題活動中的音樂是一致的。同時幼兒對泡泡的模仿、表現,也對之後的主題活動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通過舞蹈的形式教師賦予幼兒一定的活動角色,並引發幼兒的興趣。

音樂響起的時候幼兒和着音樂擺出不同的泡泡造型在教室中任意穿行,音樂間隙的時候泡泡破掉並靜止,擺造型,重複表現。

2.發音練習:《泡泡歌》5分鐘

(這是一個音樂活動必要的環節,目的是培養幼兒聽音,模唱,並能主動演唱。)

集體問好:有節奏地問好,變換不同的節奏型進行問好,同時進行。

教師先問:小泡泡你好,小泡泡你好,好好好好好!

幼兒唱:大泡泡你好,大泡泡你好,好好好好好!

分別問好:拿出指揮木偶,選擇個別幼兒進行問好。

3.歌曲《泡泡之歌》5分鐘

通過互動表演唱的形式認識每一個泡泡,激發幼兒表現以及在衆人面前演唱的慾望。

4.辨音活動:《泡泡的禮物》8分鐘

(讓幼兒通過遊戲化的形式聽辨樂器的不同音質,同時也是複習樂器的名稱和樂器的演奏方法,爲之後的主題活動做鋪墊。讓幼兒學會描述這些音響效果。)

首先讓幼兒複習每一種樂器的名稱並請幼兒聽辨樂器發出的聲音。

聽辨遊戲:先選擇三種樂器(音磚、搖鈴、三角鐵),讓幼兒對樂器的音響進行分辨。

先單個聽辨:教師分別讓樂器發出聲響,讓幼兒聽辨是哪個樂器發出的聲音,並進行演示。

然後兩個樂器先後發出聲音,讓幼兒聽辨是哪兩個樂器發出的聲音,能說出誰先誰後,並進行演示。

加大難度再進行單個音的聽辨:不只聽出是哪個樂器發出的聲音,還要模仿出教師打擊出的簡單節奏型。

然後進行兩個樂器的聽辨。讓幼兒聽辨出是哪兩個樂器發出的聲音,並說出誰先誰後,模仿出打擊的節奏型,並進行演示。

機動環節:兩個樂器一起出聲進行聽辨,同時也出現簡單的節奏型。這時候可以出現手鼓。

5.活動主題:《泡泡交響樂》25分鐘左右

每人領一個樂器(音磚、搖鈴、三角鐵)。

拿同樣樂器的幼兒坐到一起。

自行嘗試,然後把樂器放在地上。

指揮遊戲:教師吹泡泡,孩子們敲擊自己的樂器,直到泡泡破了,音樂停止。

教師吹泡泡,孩子們自己“認領”一個並敲擊,直到“認領”的泡泡破了,音樂停止。

教師吹泡泡,孩子們自己“認領”一個泡泡,當泡泡吹出的時候樂器不發出聲音,當泡泡破的時候樂器發出一聲。

遊戲結束後,把樂器收回。

指揮音樂:《泡泡雨交響曲》

創設泡泡雨的環境:我們是快樂的泡泡。我們輕輕飛舞,我們唱歌跳舞,我飛上天空,變成了美麗的泡泡雨。泡泡雨落到了地上,發出了美妙的聲響,奏出了奇妙的交響曲。

提問:你們都聽到哪些聲音?是泡泡雨在什麼情形下發出來的?你覺得泡泡雨交響曲是什麼樣的?還會有哪些聲音?

泡泡們,咱們也創作一首泡泡雨交響曲吧!

請幼兒聽音樂,六人一組,自願分成三組。

分好後提示:你認爲的泡泡雨都有什麼聲音?這些聲音都是用什麼發出來的?怎樣配合?

商討怎樣演奏。

請幼兒選樂器或物品進行創作。

創作後分組進行演示、分享。

結束後收樂器或物品。

遊戲:泡泡在一起

充分感受生活中的各種音響,並嘗試用這些自然音響表現。

幼兒聽兩段體,慢的地方幼兒和着音樂做泡泡的動作,快的地方幼兒找身邊的物品進行演奏。

6.泡泡舞5分鐘

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讓幼兒感受節奏的多樣性和組合性。

7.結束

幼兒感受音樂,做精靈舞遊戲,一個接一個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都是以感受、體驗的形式進行的:進入教室發音部分的引入,充分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並對多元的活動形式進行體驗和複習,也爲之後的主題遊戲提供了形式上的輔助;聽音部分是關鍵,它有助於幼兒在主題活動中對聲音的描述、理解以及轉換;之後的遊戲和泡泡舞也都是爲了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鞏固音樂。

整個活動中我對幼兒的音樂常規要求有三點:觀察、傾聽、理解要求;活躍、放鬆、不束縛的規則;音樂、手勢、指令合而爲一的活動。在音樂活動中,幼兒的身心應該是輕鬆、愉快的,所以我不要求幼兒的坐姿,孩子們可以趴着、靠着、盤腿坐……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認真傾聽、積極參與就可以了。環環相扣的活動,能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的活動不需要教師反覆強調常規,幼兒通過感受和體驗音樂就可以理解遊戲的規則以及玩法,不需要教師過多地解釋,有利於激發幼兒的自主學習。

最後一點感悟是:技能的掌握不是最終目的,感受、表現纔是音樂的宗旨,音樂技能是輔助幼兒感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