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幼兒園小班教案

幼兒園小班教案1

教學目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1、瞭解睡眠時要注意的事項(不矇頭、不蹬被子、不趴着睡、不放東西到嘴巴里等)。

2、培養按時睡覺和使用正確睡姿睡覺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1、搖籃曲音樂。

2、幼兒用書。

3、"娃娃家"遊戲玩具若干組。

教學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在搖籃曲的音樂聲中做動作進入活動。

(1)教師:聽,寶寶要睡覺了,讓我們抱着寶寶輕輕搖一搖吧!

(2)幼兒抱着娃娃跟着教師一起做搖寶寶睡覺的動作。

2、與幼兒談論睡覺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1)教師:寶寶睡着了,我們應該怎樣去照顧寶寶呢?

(2)幼兒開始討論,如果幼兒回答不出,教師可以提示幼兒:寶寶蒙着頭睡覺好嗎?寶寶一邊吃東西,一邊睡覺好嗎?

(3)教師:爲什麼矇頭睡覺、邊吃東西邊睡覺都是不好的睡姿呢?

(4)教師引導幼兒知道這些不良。睡眠姿勢帶來的壞處:睡覺時j蹬被子會使身體受涼;矇頭睡覺和趴着睡會使呼吸不通暢;一邊吃東西,一邊睡覺會嗆到自己。所以小朋友在睡覺時一定要注意哦!

3、幼兒看書,帶領幼兒朗讀並學習兒歌。

(1)教師:書上有一首兒歌,讓我們來聽一聽吧。

(2)教師朗讀兒歌后,就書中的內容對幼兒進行簡單的提問。

(3)師生一起朗讀兒歌,並鼓勵幼兒自己念一念。

(4)教師:這首兒歌告訴我僻保持正確睡眠姿勢的重要性。其實,按時睡覺對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小朋友晚上要在9:00以前睡覺,這樣第二天才會有精神。

4、幼兒玩"娃娃家"的遊戲,在照顧娃娃的過程中加深對正確睡姿的印象。

(1)教師:現在我們來玩"娃娃家"遊戲吧!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家的娃娃被照顧的最好。

(2)教師組織幼兒分成若干組玩"娃娃家"遊戲,並在巡視的過程中對遊戲進行指導。

幼兒園小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練習側走的潛力及動作的協調性。

2、探索用身體各部位夾球側行的方法以及與同伴合作方式。

活動準備:

1、人手一隻球

2、籮筐四隻

3、螃蟹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教師提問:我是螃蟹媽媽,那你們是誰啊?此刻跟着螃蟹媽媽一齊去做運動(側着慢行,雙手平舉、快行、踢腿等)。那螃蟹是怎樣走路的?

2、此刻我們沿着線慢慢的側行,好,此刻加快速度側行,回到原點,集合。請螃蟹寶寶們跟着媽媽坐下。

二、探索練習

1、教師:那兒有一堆瓜,請螃蟹寶寶們把它們運回家,但是運的時候不能用到我們的大鉗子,你想怎樣樣來運?想好之後,請螃蟹寶寶每人去拿一個瓜(強調不能用手),然後沿着線把它們運回家。

2、集合,請個別幼兒進行交流示範,請螃蟹寶寶們說說剛纔是怎樣樣運瓜的?

3、教師:此刻請螃蟹寶寶們再運一次瓜,這次用的方法要和剛纔的不一樣。

三、合作運瓜

1、教師:剛纔是一位小螃蟹運瓜,此刻請兩位螃蟹寶寶合作運瓜,我們的鉗子還是不能碰到瓜,想想看,能夠怎樣運?(運的時候注意兩位寶寶的步子要整齊,大家要一齊走,不能讓瓜掉下來)。

2、個別幼兒進行交流示範。

3、再次練習,請螃蟹寶寶用和剛纔不一樣的方法運瓜,看哪一隊寶寶運的又快有穩。

四、遊戲運瓜比賽

1、教師:剛纔我們學會了合作運瓜,此刻請寶寶們分成四隊,看哪一隊的寶寶先把瓜運回家,在運的時候,惡魔的大鉗子不能碰瓜,也不能讓瓜掉下來,必須要沿着線側行,明白了嗎?

2、再次比賽。

活動結束:此刻請寶寶們把瓜搬回家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兒歌的韻律,感受音樂強弱變化。

2、喜歡打擊樂活動,體驗拍打不同位置發出的各種拍打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節奏棒每人一副

2、大貓、小貓圖片;磁帶;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2、發聲練習:出示玩偶引起幼兒興趣,用歌歡迎。啓發幼兒變換拍打的部位和動作。

3、分辨聲音遊戲

教師用不同強度的聲音呼喚幼兒

啓發幼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大貓和小貓》、《幸福拍手歌》,並用身體動作和節拍表現

4、敲敲奏奏

按教師提示的節拍嘗試敲擊節奏棒的各種方法

按兒歌韻律敲擊《孫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嘗試敲擊《大貓和小貓》、體驗節奏的變化

5、音樂遊戲《聽音學走路》:啓發幼兒注意傾聽,根據音樂的變化模仿鳥飛、大象走、解放軍走路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幼兒園小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水果(蘋果、香蕉、葡萄、橘子),瞭解它們的基本特徵。

2、觀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3、認讀漢字:沉、浮。

活動準備:

1、裝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的袋子一個。

2、每張桌子上放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若干,一盆水。

3、記錄卡(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一個,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水果卡片若干。

4、大字卡“沉”和“浮”各一。

活動過程:

1、摸一摸,看一看。

a、教師出示“水果袋”,請幼兒摸一摸袋子裏的水果,猜一猜是什麼水果。

b、倒出來,看一看,說說各水果的外形和顏色。

2、想一想,猜一猜。

a、師:假如把這些水果放到水裏會怎麼樣呢?(幼兒大膽猜測)b、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和判斷,在記錄卡上做記錄。

3、試一試,講一講。

a、請幼兒把桌子上的水果放到水裏,仔細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情況

b、請幼兒把自己實驗看到的情況說一說。

c、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與預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幫助幼兒在觀察沉浮現象時,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4、玩一玩(遊戲:水果沉浮)a、給幼兒帶上水果卡片。

b、教師交替出示的“沉”和“浮”字卡。是“沉”字卡,帶有葡萄、香蕉卡片的幼兒就出來;是“浮”字卡,帶有桔子、蘋果的幼兒就出來。

c、遊戲開始,給做得對的小朋友獎紅花。

d、交換卡片後,遊戲反覆進行。

5、活動結束。

師:除了這些水果,還有些什麼水果?(幼兒自由回答)請小朋友回家後,如果爸爸媽媽買了其它的水果回來,你也試一試,把它們放到水裏又會怎麼樣?

幼兒園小班教案5

小班幼兒喜歡蹦蹦跳跳,但是動作協調性不夠,在平時的觀察中我發現有的孩子特喜歡跳,有的調皮的孩子會站在小椅子上向下跳,於是抓住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學一學動物的跳,在平時幼兒的練習中,我觀察到他們對於動作本身有了一定的認知和體驗,可由於幼兒腿部力量較薄弱,動作控制意識不夠主動,缺乏動作自我監控,常常出現:兩腳不能同時起跳、落地;連續跳幾下就會放棄或者動作僵硬不自然。於是我設計了一節身鍛活動“我會跳”,讓孩子們在模仿動物跳的同時來規範動作。

【目標預設】

1、學習雙腳併攏連續向前行進跳。

2、嘗試與同伴合作行進跳,體驗合作運動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一、開始部分

1、活動的重點是雙腳併攏連續向前行進跳

2、活動的難點是能與同伴合作進行行進跳

師幼一起聽音樂做熱身運動(上肢運動、下蹲運動、轉動腳腕、整理運動)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模仿小動物跳(播放音樂:我愛蹦蹦跳)師:小朋友們這兩個動物認識嗎?它們有一個本領都會跳,咱們來學一學它們是怎麼跳的,輕輕地走到小動物家玩一玩,學一學它們的本領。

(評析:動物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小兔和青蛙也是小朋友們最常見的動物,在創設的情境中分兩組進行,一組幼兒學小兔跳,一組幼兒學青蛙跳,體驗自主遊戲的快樂。)

2、交流反饋:小兔是怎麼跳的呢?小青蛙又是怎麼跳的?

(評析: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加以鞏固動物的跳法)

3、學習雙腳併攏連續向前行進跳

4、師:我是袋鼠媽媽,你們想做我的寶寶嗎?袋鼠媽媽是怎麼跳的呢?

5、邊示範邊講解動作(雙腳併攏、小手放在胸前、腿稍微彎曲、輕輕地一蹦一跳向前跳)(評析:幼兒的模仿能力較強,教師在邊講解時邊示範,幼兒可以進行模仿練習

6、引導幼兒觀察、模仿,小兔跟袋鼠都是雙腳併攏跳的。

7、幼兒練習雙腳併攏向前行進跳

8、提出要求:小袋鼠們真能幹,現在請小袋鼠們去幫媽媽把糧食運回來好嗎?(每人拿一個雪花片)

9、幼兒進一步練習雙腳併攏行進向前跳,(評析:在創設遊戲情境中讓幼兒輕鬆、自主地、有目的去練習雙腳併攏向前行進跳)

三、遊戲“袋鼠一家去旅行”

(播放音樂:兔子舞)

1、教師邊講解邊與配班教師示範,一個人在前面當小袋鼠,一個人在後面把手搭在前面一個人的肩膀上,然後雙腳併攏一起向前行進跳。

2、鼓勵幼兒兩人合作一起雙腳併攏向前行進跳(評析:這個遊戲主要體驗同伴之間合作的意識,同時也能增進同伴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力,通過“兔子舞”音樂更能激發幼兒有節奏地跳和合作的意識。)

3、遊戲可以反覆練習,同伴之間增加人數合作遊戲。

(評析:在這個環節中可以挑戰難度,讓幼兒之間自由搭配去組建自己的家庭成員,使自己的家庭隊伍增加,變成一條長龍,一個接一個去旅行。)

四、放鬆運動

(播放音樂:雪之夢)

1、師幼聽音樂做放鬆運動

2、師幼共同收拾器械送回家(評析:活動結束後,培養幼兒與老師一起收拾活動器械並送回家。)

幼兒園小班教案6

目標

消除幼兒對教師的陌生感和戒備心,進而能親近教師。

準備

用紙板製作三副面具,分別畫着高興、傷心和生氣的表情。將幼兒的椅子圍着老師擺成弧形。

過程

1.教師自我介紹

教師用親切溫和的口吻介紹自己:“小朋友們好!我是x老師,今後我天天都和你們一起做活動、玩遊戲。”“我這個老師和你們一樣,會笑,會哭,有時還會生氣呢!

2.猜面具

教師告訴幼兒:“我背後有高興的、傷心的、生氣的三張面具。現在我要抽一張給小朋友們看,請你們猜一猜我會抽到哪一張?”請幾名幼兒猜。

教師邊抽面具邊說:“一、二、三!看!是什麼臉?誰剛纔猜對了?”“剛纔猜得真對,是一張高興的臉。”然後,教師將面具貼近自己的臉說:“老師今天特別高興,因爲我看到這麼多可愛的小朋友,我真喜歡你們!你們喜歡我嗎?我和你們握握手好嗎?”教師走下座位,先與猜中的小朋友握手,然後逐一和小朋友親熱一下(拍拍肩等)。

3.繼續請幼兒猜可能抽到的面具。

建議

1.同樣面具反覆出現時,教師提出的理由可以不同。

2.教師的理由最好能引起幼兒的同感。如抽到生氣的面具時,教師可以這樣說:“哎喲!老師踩在西瓜皮上滑了一跤,摔得好痛呀!老師真生氣!現在請剛纔猜中的xx小朋友到前邊來跟生氣的老師握握手,說聲‘X老師,請別生氣了’好嗎?”

3.此活動形式也可用於中、大班,但目標應改爲:引導幼兒注意他人的表情,學習正確理解和表達情感體驗。活動過程也應改爲:由幼兒輪流擔任主持人(即原來的老師角色),猜中所抽面具的幼兒需要自己想一個安慰或分享主持人情緒的方法。

幼兒園小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初步唱準跳進音程“哆~~~嗦”,嘗試對即興提問做出快速反應的演唱。

2.注意傾聽問句,藉助一問一答的遊戲方式,理解並掌握對唱的演唱形式。

3.願意參與問答式對唱遊戲,在對唱活動中感受、體驗與教師、同伴的情感交流。

活動準備:

1.教師指導幼兒看幼兒用書《大指歌》,初步指導五個手指的名稱。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玩手指遊戲,鞏固對手指名稱的認識,激發幼兒幼兒的興趣。

教師伸出手指,幼兒說出手指的名稱。

教師說出手指的名稱,幼兒伸出相應的手指。教師及時反饋幼兒的反應,鼓勵幼兒參與活動。

玩“手指問候”遊戲。如教師問:“x指哥x指哥,你在哪裏?”幼兒回答:“我在這裏。”然後伸出的手指相互問好:“你好不好?”爲演唱歌曲做準備。

(二)教師示範邊唱邊玩手指遊戲。

教師唱歌曲前半段時,伸出雙手大拇指;唱歌曲後半段時,將兩個大拇指相對,做問好動作。

教師示範唱歌曲,幼兒玩手指遊戲。

(三)幼兒邊玩遊戲邊學唱歌曲。

教師唱完歌曲前半段,幼兒答後半段,同時伸出雙手大拇指。教師帶領幼兒唱準1-5音。教師用自己的大拇指觸碰幼兒的大拇指,以示鼓勵,調動幼兒進一步參與遊戲的興趣。

交換角色,幼兒唱問句,教師唱答句。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歌詞,變換其他手指名稱替換“大指哥”。

教師:除了大指哥,小手上還有誰?怎麼唱呢?

教師唱問句,提醒幼兒注意傾聽,根據問句的內容伸出相應的手指,並用唱的形式回答。

讓幼兒選擇唱“提問”還是唱“回答”,邊玩遊戲邊演唱。教師用手勢提示幼兒,練習一問一答演唱。

(四)教師唱歌曲前半段,即興變換手指名稱,幼兒較快速地演唱後半段,同時伸出相應的手指。

(五)複習律動“生活模仿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用手指做相應的模仿動作,如食指――刷牙,大拇指――按門鈴。

幼兒提出動作內容,教師帶領幼兒按音樂節奏動作。

活動延伸:

1.區角活動:提供手指木偶,幼兒結伴或獨自遊戲,唱到哪個手指時,就把手指木偶套在相應的手指上唱“我在這裏!我在這裏!你好不好。”如結伴玩,可以講兩個木偶碰一碰,表示相互問好,一方面可以相互檢查,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2.家園共育:幼兒在家與家長唱唱玩玩。

幼兒園小班教案8

一、活動前思考

1、設計意圖

大象有着長長的鼻子、象小山一樣的身體;而小鳥有着嬌小、靈巧的身體,大象和小鳥都深深的印在孩子們的腦筋裏,孩子們平時喜歡模仿它們。而“大象與小鳥”這段音樂歡快,給人一種快樂的感受,老師給予了其一個美妙的故事情節更使人願聽、想聽,從而再想要去表現。老師設想讓幼兒跟着這段音樂進行表演,同時鼓勵幼兒進行創造性的表演,但要培養幼兒自主創新的能力,教師首先要具備創新意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合理地去選材、去設計,幼兒才能從中獲得知識,增強創造力。在這個活動中老師要做一個要做孩子的發掘者、引導者。

2、重點難點

重、難點:幼兒能用動作表現角色的特徵和情緒。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性質變化,通過動作表現角色的特徵和情緒。

2、幼兒能理解故事,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表演。

3、激發幼兒對韻律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圖三張、大象和小鳥的胸飾若干、音樂。

(三)活動過程:

1、律動激趣,教師帶領幼兒做“小鳥飛來了”的律動進場。

2、故事引入:

*師:“今天還會來一位動物朋友跟小朋友做遊戲,小朋友你們猜一猜它是誰呢?”教師出謎語引出大象。“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比手還能幹。”

*師:“你們喜歡小鳥和大象嗎?大象和小鳥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呢!”

教師講故事《小鳥和大象》幼兒認真領會小鳥和大象在故事中的情緒變化。

森林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小鳥,它們整天飛來飛去,做遊戲跳舞,玩的可高興了。一天它們又快樂的和大樹做遊戲,忽然聽着了“”的聲音,小鳥們嚇壞了,它們可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聲音,他們以爲怪獸來了,就趕緊藏到大樹後面。這個時候,從小河那邊來了一羣大象,它們邁着整齊的步伐朝着小鳥這邊走了過來,只見他們有的伸着鼻子,晃來晃去,有的吸了小河裏的水,再噴

到另外一隻大象的身上。玩得可高興了。藏到大樹後面的小鳥,再也忍不住了,它們一個個飛到大象的身邊跟大象做起了遊戲。有的小鳥和大象跳着邀請舞,有的`小鳥飛到大象的身後和大象捉迷藏,還有的大象在給小鳥洗澡,他們玩的可高興了

3、聽音樂分辨小鳥和大象的歌曲,幼兒想象自編動作。

*教師:“老師這裏有一段音樂也講了這個故事,我們來聽一聽,這段音樂有幾小段?”幼兒完整聽音樂,老師在旁邊根據着音樂分別指三幅圖。

*師:“這首音樂有幾段?第一段是誰出來跳舞了?”(小鳥)“我們一起來學小鳥跳舞吧!”

*放小鳥音樂,幼兒聽小鳥音樂遊戲舞蹈。教師鼓勵幼兒想象創編不同的動作。如:拍手、飛翔、唧唧喳喳叫、跳圓圈舞等。先讓幼兒集體做,老師發現好的動作後再讓幼兒在集體面前表演並加以提煉。

*師:“接着又是誰出來跳舞了?”(大象)“大象是怎麼跳舞的呢?”

放大象音樂,幼兒聽大象音樂遊戲、舞蹈。教師鼓勵幼兒想象創編不同的動作。如:吸水、噴水、洗澡、跳舞、走路、轉圈等。(方法同小鳥)

*師:“後來小鳥和大象怎麼樣了?”聽大象和小鳥遊戲的音樂幼兒自由結對,舞蹈遊戲。教師鼓勵幼兒想象創編不同的動作,如拍手、洗澡、轉圈、跳舞等動作。並在集體中進行提煉。

*教師小結提醒幼兒:大象因爲特別大、身子象小山一樣,所以它跳起舞來動作比較笨重。小鳥因爲比較小,身體輕,跳起舞來動作靈巧、可愛。

4、律動。

*師:“我們剛剛表演了小鳥和大象,現在想不想聽着音樂完整地表演啊?那誰來當小鳥,誰來當大象?”老師請幼兒自選胸飾小鳥和大象。

*介紹遊戲方法和規則:

師:“那我們應該怎麼玩呢?”老師隨即提出要求:a、要聽清楚音樂,什麼時候小鳥出來;b、什麼時候是大象出來,大象出來跳舞的時候,小鳥就蹲下來別動表示躲起來;c、最後呢?它們一起跳起了舞。

*播放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遊戲。老師在旁邊提醒、指導,鼓勵幼兒創編各種動作。最後教師說“天黑了,小鳥和大象互相再見回家去了。”幼兒互相做再見的動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提出遊戲中發現的問題,遊戲再開展一次。

*交換角色表演一次。老師退出。

5、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今天大象

和小鳥玩得高興不高興?爲什麼呢?因爲它們是好朋友。小朋友們也要象他們一樣,互相幫助,團結友愛,這樣就會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跟你們做朋友。

*聽小鳥和大象遊戲的音樂,幼兒出活動室做戶外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1”和“許多”。

2、在活動中體驗快樂。活動準備:薯片盒、糖果若干、籃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寶貝,我們來看看是什麼?(拿出薯片盒)

師:哦,原來你們都吃過薯片啊,可是這個只是薯片的盒子,裏面放了什麼呢?(搖一搖薯片盒,發出聲音)

師:薯片盒子裏面會是薯片嗎?覺得不是的小朋友舉手。(詢問幼兒薯片盒裏面會是什麼?)

師:猜了那麼多,那裏面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看。(打開薯片盒蓋,給幼兒看並說說看到了什麼?)

師:小朋友說,裏面有一粒糖,同意嗎?我們一起來數數,是不是真的有一粒糖。(把糖倒入籃子)

師:哦,原來真的是“一粒”糖。

二、變魔術

師:我現在把一粒糖重新放到我的薯片盒裏面,現在薯片盒裏有幾粒糖?

師:一粒糖?你們確定嗎?好,那我現在來變個魔術,你們小眼睛睜大,千萬不要眨眼哦!(教師假裝變魔術)

師:現在薯片盒裏有幾粒糖了呢?我們打開看看。(在幼兒面前打開薯片盒)

師:沒有啦!

三、再玩一次

師:還想不想再看一次魔術啊?(與第二個環節一樣變魔術)

師:我們打開來看看現在有幾粒糖?(打開薯片蓋給幼兒看)

師:有多少糖呢?我們倒出來數數。(把糖果倒入籃子中)

師:哇!原來有許多糖!

四、分糖果

師:現在我要把這許多的糖分給大家吃。來,每人拿“一粒”糖。

師:哦,我籃子裏面“許多”的糖分給你們每人“一粒”後,現在沒有啦!

反思:

從目標的達成上:根據我班實際情況,在上完這節課後,我感覺大部分幼兒已經掌握了“1”這個數字的概念,而對於“許多”還不是很瞭解,到底多少纔是“許多”?所以勢必要在接下來的活動或是區角活動中,讓幼兒再去探索、去感知、去自我構建,直到了解和掌握“許多”。

從教案的撰寫上:每一個環節需要告訴大家你要做什麼?通過這個環節,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目的?而我只是在打流水仗,沒有重點,不會提煉。還有教師的語言要精煉,寫關鍵的提問,每個環節與環節之間要有銜接語,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從教態上:一節課的成與敗與老師本身也有很大的關係。在活動中,我能與幼兒輕鬆溝通,有效互動。但是細節決定成敗,在一些事情上我有了疏忽的地方,比如與幼兒交流的時候,應該俯身傾聽,蹲下來上課可以拉近我與幼兒的距離,更有利於課的有效開展。在衣服顏色的選擇上,應該選擇亮麗一點的顏色,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等,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課的本身:這節課的亮點是使用了魔術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從上這節的實際情況來看,幼兒似乎對魔術真的很感興趣,從中得到了快樂。

調整後教案:

活動名稱:數學:“1”與“許多” 執教:金美華。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1”和“許多”。

2、在活動中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薯片盒、糖果若干、籃子。

活動過程:

  一、通過薯片盒裏的糖果,讓幼兒感知“1”。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寶貝,我們來看看是什麼?

師:哦,原來你們都吃過薯片啊,可是這個只是薯片的盒子,裏面放了什麼呢?

師:猜了那麼多,那裏面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看看。(打開薯片盒蓋,給幼兒看並說說看到了什麼?)

師:小朋友說,裏面有一粒糖,同意嗎?我們一起來數數,是不是真的有一粒糖。

  二、通過變魔術的方式,讓幼兒感知“許多”。

師:真的有一粒糖,我現在把這粒糖重新放到我的薯片盒裏面。

師:現在薯片盒裏有幾粒糖了呢?我們打開看看。(在幼兒面前打開薯片盒)

師:我們打開來看看現在有幾粒糖?(打開薯片蓋給幼兒看)

師:有多少糖呢?我們倒出來數數。(把糖果倒入籃子中)

  三、鞏固“1”和“許多”。

師:現在我要把這許多的糖分給大家吃。

(在分糖果的過程中,讓幼兒說一句好聽的話“我拿了 * 粒糖”)

  延伸活動:

在區角活動中,放入“1”與“許多”的事物,讓幼兒進一步感知。也可在平時有意無意的問一問幼兒這樣東西是“1”還是“許多”。

幼兒園小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3,能按數取3以及3以內的的物品,理解3的實際意義。

2:在遊戲中,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3:引發幼兒學習數字的興趣。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

活動重難點:

重難點:認識數字3,能按數取3以及3以內的的物品,理解3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PPT

糕點玩具若干

關鍵問題的設計:

一、 複習1和2

這是數字幾,你認識嗎?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教師裏有哪些東西是1個的?哪些東西是兩個的呢?

二、 認識數字3.

今天我們要開認識一個新的數字,看看,它是幾?

我們一起來用手寫一寫數字3吧!

數字3看起來像什麼?

三、 認識數字三的實際意義。

1、 看看我都帶來了哪些哪些東西?他們有幾個?(教師出示糕點玩具)

2、 一共有三個東西,我需要2個,怎麼拿?

3、 一共有三個東西,需要三個,怎麼拿?

4下面哪些東西是有三個的?

四、 桉數取物。

教師出示3以及3以內的數字,個別幼兒按數取物。

教師出示3以及3以內的數字,幼兒分組按數取物。

小百科:3是2與4之間的自然數、奇數、正整數,是從0開始的第二個質數。3是第三個非零自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