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看電視》第一課時教學札記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看電視》第一課時教學札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案——《看電視》第一課時教學札記
上課了,老師微笑的站在前面,把手背過去。讓學生聽一聽,猜一猜,是什麼聲音,學生說:“聽到了電視娃娃的聲音。”老師把電視娃娃拿出來,說:“你們猜對了,那麼你們是從那裏認識電視娃娃的?”學生回答:“看電視知道的。”老師再問:“你們喜歡看電視嗎?都喜歡什麼節目?”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回答。老師又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喜愛看什麼電視節目呀?”學生回答後,老師拿出一個大掛圖,是書中的插圖,可能是老師自己畫的。老師指着圖問:“圖上都有誰?他們在幹什麼?”學生一下就能看出來,是“我”、爸爸、奶奶在看電視。老師問:“他們在看什麼節目呀?你們猜一猜?”學生各自猜說。“你們可真能猜,看你們猜的對嗎?”老師說完,把課題——《看電視》寫在黑板上,並讓學生齊讀課題。
  上面的教學環節,教師是讓學生聯繫生活導入課題。“電視娃娃”孩子非常熟悉和喜歡,由此引出看電視的話題,學生很感興趣,發言很積極。老師自制的掛圖也很精彩,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圖中內容的描述,學生說的比較簡單,我覺得老師還應引導下去,應讓學生具體說說人物的表情及動作,猜測心理活動,這樣便於理解課文內容了,因爲插圖就是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出來的。
  接下來,老師給學生範讀課文。我認爲這樣的安排過早,應在學生自讀嘗試的基礎上,需要老師讀的時候再讀。這是爲了突出學生的自我發現能力,和自我語言的嘗試能力,因爲學生藉助拼音完全有能力自讀下來了。
  老師讓學生讀課文,並提出要求: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認一認,記一記,然後說給你的小夥伴聽。學生自學8—10分鐘的時間。這樣的安排較好。低年級識字是閱讀教學重點之一,識字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樣,首先應讓學生藉助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自能識字,但不是按生字表來對應識字的,這樣學生以前沒有掌握好的字,通過本課學習,也可能被解決了。強調了相互的交流,把學習看成了是生生之間的互動過程,發揮了合作的優勢。
  學生自學生字後,教師檢測。出示小黑板(翻板),小黑板上寫出本課要求會認的所有生字。老師指名學生認讀,同時要求學生說說是怎麼記住的。從課堂的效果看,很精彩。學生認讀生字是有選擇性的,想讀哪個讀哪個,識記方法很靈活。例如“全”,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人”字,下面是“王”字。合起來就念“全”。“腳”字去掉左邊“月”字旁就念“卻”。我認識“掉”字,我還能用“掉”組詞“掉下來”。等等,學生能聯繫生活、聯想、分析字形等諸多方法識字。識字方法不是教師強加的。在學生彙報的時候,說得好的同學,老師獎勵一朵小紅花,孩子感到很美。
  讀生字。讓一名學生到前面認讀,其他同學跟讀。在這環節老師沒有對易混的方音,或平翹舌音進行強化,顯得有些不足。
  教師語言描述:“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柳樹伯伯也歡笑起來了,你們原意給柳樹伯伯獻上鮮花嗎?”教師出示一幅大掛圖(柳樹),再拿出花狀的識字卡片,指名學生認讀,讀出來的把花貼在樹上。這種遊戲識字的形式學生積極性很高。
  老師:“樹伯伯多漂亮啊,我們一起唱支歌吧!”教師與學生律動。
  朗讀比賽。教師提議後,讓學生自己練習。指名學生朗讀。評比朗讀冠軍。
  結束語:我家看電視,可真有些奇妙。到底奇妙在哪呢?下節課接着學習?
  通過比賽的形式,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注意了面向全體的訓練。但朗讀的指導不到位,由於孩子小,讓每個學生把全文都讀下來,從課堂上看,有點吃力。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莫不如就讓學生讀一段,同時增加了其他同學參與的機會。教師的的激勵、調控、評價沒有跟上,這是教學沒有朗讀氣氛的直接原因。教師不僅要評價,也要讓學生參與評價。一是訓練了學生注意傾聽;二是從評價中知道了怎麼讀。
  另外本課的收尾不太好,沒有什麼啓發性。課後應對本課出現的詞語找出來讀一讀,強調語文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