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滄海日出》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滄海日出》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教學要求:

五年級語文《滄海日出》教學設計

1.閱讀課文,瞭解日出的情景,培養學生抓住景物變化中的特點、仔細觀察景物的能力。能夠有條理地敘述日出的景象。

2.通過閱讀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寫的三幅畫面的具體景物以及特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受到美的薰陶。

3.學習本課抓住景物變化的特點,按時間順序進行描寫的方法。

4.欣賞優美詞句。

 教學重點:

把握日出前、日出時景物變化及其特點。

 教學難點:

三、四段作者由景物產生的聯想。

 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課件、多媒體電腦、液晶投影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請同學們觀看屏幕所出示四幅圖片展示的是什麼時候的景象?(日出時的景色)每的清晨,我們迎着朝霞踏着晨露,沐浴在晨暉之中,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但是你也許從未留心過太陽是如何冉冉升起,將金燦燦的陽光灑向大地的,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領略“滄海日出”的神奇壯麗……(教師板書:滄海日出)

教師:此時我們整裝待發,去領略滄海日出的神奇壯美。在我們尚未看到日出之前,你最想知道什麼?

學生:我想知道滄海日出是什麼地方的日出?

學生:我想知道作者將帶我們在什麼地方看日出?

學生:作者圍繞日出描述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教師:(出示上述問題)同學們想知道這麼多的問題,那就讓作者帶我們一同尋求答案吧!請同學們帶着問題速讀課文。

教師:(學生閱讀後)通過讀課文你弄懂了這些問題了嗎?誰來說說?

學生:滄海日出就是指大海上的日出。

學生:作者是在北戴河東山鷹角亭看的日出。

學生:作者圍繞日出描述了到鷹角亭看日出、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美麗景色。 日出前

教師板書 看日出 日出時

日出後

教師:根據這四方面內容,課文段落如何劃分呢?按什麼方法分段?

學生:看日出(1-2)日出前(3)日出時(4-5)日出後(6-7)

 二、鼓勵質疑、探索求知、培養自學。

教師:剛纔同學們走馬觀花觀看日出,還沒能細細觀賞品味。就被老師帶回了現實。下面請同學們繼續追隨作者的足跡,領略壯麗的滄海日出。

教師:(出示曉星殘月)看畫面,聽同學朗讀課文第一大段,同時思考下列問題:①作者是在什麼時間去看日出的?畫出表明這一時間的詞語。②畫面可以用課文中哪一個詞語來形容?③作者此時懷着怎樣的心情?從哪一句可以體會得到?

學生:作者是在黎明時分去看日出,"四點鐘還不到"、"天還很黑""曉星殘月""雨後黎明"等詞語都可以說明時間是在黎明。

學生:“曉星殘月”一詞可以描繪畫面內容。它是指佛曉時分的星星和快要落下去的月亮。

學生:從“四點鐘還不到,我就爬起身來”可以體會作者由於急於看日出而很早便起牀的急切心情。

教師:就請同學們帶着這促急切的心情,等待日出,聽音樂,大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三、品味賞析意境優美的詞句。

教師:請同學們把語文書翻到第4頁,讓我們回顧一下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什麼?

學生:注意欣賞好的詞句。

教師: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後三大段,畫出你認爲意境優美的詞句。

學生(邊讀邊畫,之後彙報。)

學生:我認爲第三自然段的第三句話寫得比較美,廣闊無垠的大海倒映着天空中粉紅色的霞光,沒有界限、沒有輪廓,美得讓人心曠神怡。

教師:你說得真好,能帶着這種體會爲大家朗讀嗎?(學生讀)

教師: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談談自已認爲最美的詞句的體會,然後帶着深刻體會爲大家朗讀。

學生:我覺得這一自然段的第四句也很美,海水沖刷巉巖的嘩嘩聲和風吹樹葉的沙沙聲聽來十分清晰,給人以安詳靜謐的感覺.(學生讀)

學生:我覺得第三自然段的最後一句也很美。鳥的無聲無息是被美麗的霞光所陶醉,其實這也正是作者有這種感覺,所以才認爲鳥兒被陶醉了。(學生讀)

教師: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嗎?

學生:我在一次聽鋼琴曲時了。曲子結束了,耳畔卻久久得地迴響那震憾人心的旋律。(多指名來談)

教師:還有哪些語句的意境也是很美的?

學生:我認爲第四自段的最後一句意暗也挺美。作者看到初升的太陽投射到海面的金光聯想到可以走進太陽裏的路。

學生:我更覺得第6自然段的前兩句描寫的意境最美。如同緞子般鮮豔的飄拂的炊煙和晨霧,瀰漫于山峯、樹木、廟宇、樓房之間,使之時隱時現,簡直就像是仙境。(學生讀)

教師:同學們的深刻體會、動情朗讀簡直將大家帶入那如仙境般的美景中。

 四、巧設思路,引導自學,培養能力。

教師:讓我們駐足觀賞每一幅畫面,感受那不可名狀的美麗。前後桌四人組成學習小組,按老師所出示學習思路,討論學習課文最後三大段。

教師:出示學習思路,學生齊讀後討論學習。

賞:結合課文欣賞圖片,抓住景物特點,概括景物變化過程。

1.本段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作者描寫了哪些具體景物?

3.這些景物是如何變化的呢?

4.請找出總寫畫面特點的詞語?

品:品味賞析句子,體會蘊含於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

1.此時此刻作者心情是怎樣的?可以從哪一句體會得到?

2.你又是如何體會得到的呢?

誦:聲情並茂地朗誦課文。

(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按學習思路討論學習後,交流彙報學習成果。)

學生: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描繪的是日出前美麗景色。我們小組經過討論認爲作者描述了天空中的殘雲、晨星、霞光以及被霞光映照的大海。

學生:我認爲日出前的景物是這樣變化的,天空中的殘雲散盡後晨星也逐漸黯淡了,東方泛起的粉紅色霞光映照着大海,水天一色。

教師:你能用書上的語句爲老師所出示的畫面配上段解說詞嗎?(其餘學生看畫面)你的解說真好,使大家身臨其境目睹那奇幻的景物變化。

教師:面對這美麗的畫面作者是如何感受的呢?

學生:這美麗的畫面讓作者感到是一種柔和明快的美。

(教師板書:柔和明快)

教師:此時環境是怎樣的?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

學生:此時“四周靜極了”,還可以用“緊密”、“萬籟俱寂”、“寂靜”、“沉靜”、“安靜”、“寧靜”……來形容。(學生七嘴八舌地搶答)

學生:作者此時的心情是陶醉其中,因爲他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描述鳥被陶醉了。我覺得不僅是鳥被陶醉了,實際上是作者深深地陶醉了。

教師:就讓我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共同感受作者的心曠神怡。那位同學能用動情的解說將大家再次帶入那優美的意境中?(指名在輕音樂聲中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師:通過剛纔同學們的交流彙報可以看出大家體會深刻、學習認真細緻。那誰來與大家交流一下第三大段如何學習的呢?

學生:課文的第三大段描繪的是日出時美麗畫面,在這段中作者主要描述了天空中的朝霞和太陽。

學生:朝霞的變化體現在顏色的變濃變深。

教師:(出示朝霞變色動畫過程)你能不能爲動畫配上解說?(多指幾人)

學生:太陽是這樣冉冉升起的:①、升得很慢只露出一個弧形的金邊,很快擴大,涌了上來。②、猛得一跳,蹦出了海面,天空和大海佈滿了耀眼的金光。③、海面上金光特別強烈,鋪成一條又寬又亮又紅的海上大路。(教師板書)

教師:面對此情此景作者有何感受?體現在哪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第五自然段這唯一的一句話,是作者面對日出奇景深感美麗壯觀,從而發自內心的由衷感嘆和讚美。

教師:怎樣才能讀出作者的感嘆和讚美呢?誰來讀一讀體會一下?(學生試讀)他讀得有什麼特點?

學生:“啊”字讀得較輕較慢,使人感到深情;“美”和“壯觀”讀得較快較重,表示強調。

教師:同學們領會得很好,讓我們試讀兩遍!(試讀後,師生齊讀)

教師:誰能帶着感嘆和讚美之情、伴着緩緩的音樂,帶領同學們重新回味滄海日出那一瞬間的美麗壯觀。(學生讀後,學生聽音樂自由朗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教師:課文的第六、七自然段你又是怎樣學習的?

學生:課文的第六、七自然段描繪的是日出後的美麗畫面,作者描述了山峯、樹木、廟宇、樓房等靜態景物和動態景物炊煙、晨霧。

學生:這時山峯、樹木、廟宇、樓房都籠罩於紅光之下,在飄拂的炊煙和晨霧中時隱時現。

教師:這美麗的日後景象讓作者感受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欣賞日出後的美麗景色,聽同學朗讀課文。

學生:這帶有神奇色彩的優美畫面,讓作者感受到像那縹緲的仙境。所以作者再次由衷感嘆滄海日出的美麗壯觀。

教師:請同學們重入這“縹緲的仙境”領略滄海日出的美麗壯觀。(音樂朗讀課文第六、七自然段,然後學生指名讀)

 五、顯示畫面,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說中鞏固,培養按順序觀察景物變化的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展示郵票,講述由畫面所想到的美麗景色。)

  六、總結全文。

教師: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隨同作者觀賞美麗壯觀的滄海日出,面對這如同仙境般的美景,些時些刻你最說什麼?(美極了,滄海日出實在太美了。)這句話最足以表達我們此時的心情,常言道“言爲心聲”讓我們把觀賞日出後的無窮感嘆與讚美盡情濃縮成這短短一句話。(齊誦)

  板書設計:

滄海日出

日出前 柔和明快

弧形金邊

看日出 日出時 猛地一跳 美麗壯觀

金光鋪路

日出後 縹緲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