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斗笠》教學反思2篇

《斗笠》教學反思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斗笠》教學反思【1】

《斗笠》教學反思2篇

這是一篇現代詩歌,詩中通過讓孩子戴上這頂斗笠,一方面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另一方面是告訴孩子無論走到哪裏,都不要忘記養育自己的故鄉。詩中的前四個小節,每一個都有一個或幾個小的亮點,如第二個小節中的在斗笠中編進了故鄉的鳥鳴纔會,才走到哪裏都會聽到故鄉的聲音,這是對故鄉的懷念。正是因爲每一小節都有這樣的亮點,纔會在最後一節中,凝聚成一個大的亮點,就是母親對孩子的牽掛。

1、緊抓中心,整體感知課文之美。

“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肌體中歡騰跳躍的時候,知識才會融入人的精神世界。”在教學中,我一開始,便提問“預習了課文之後,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了深深的母愛和思鄉之情。”課文的中心呼之欲出,之後,我便緊緊地抓住這一中心提出問題,“那你從哪兒能感覺到這種深深的母愛和濃濃的深情呢?”讓學生認真對課文,和同學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彙報交流,並指導朗讀,思路清晰,目標相對明確。

2、讀中感悟,學生充分與文本進行對話。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指導學生讀的過程中,我採用了多種朗讀方式,比如學生自主讀、分組讀、齊讀以及聽音樂伴奏讀,讓學生較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與作品對話,從作者的角度去體味,從母親的角度去感悟,使學生讀出了情,讀出了意,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3、不足之處

教師的話還是多一些。有的時候孩子們回答問題不夠準確的時候,我有些着急,沒有更深的進行引導,而是自己把答案說了出來,使學生的自主性沒有更好地得到體現。

  《斗笠》教學反思【2】

今天教學了《斗笠》。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個人認爲還是比較成功的,特總結反思如下

一、教學目的比較明確,從讀中感悟。因爲課前進行了比較充分的預設,在把握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的時候,我確定在“緊抓中心,整體感知課文之美,從讀中感悟”上,因此,課堂一開始,我便提問“預習了課文之後,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我感覺到了深深的母愛和思鄉之情。”課文的中心呼之欲出,之後,我便緊緊地抓住這一中心提出問題,“那你從哪兒能感覺到這種深深的母愛和濃濃的深情呢?”讓學生認真對課文,和同學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彙報交流,並指導朗讀,思路清晰,目標相對明確。

二、穩紮穩打,朗讀指導較紮實。在引導學生具體感知的過程中,我並沒有着急,而是踏踏實實得讓學生真正做到“讀中感悟”。例如有的學生在提出“每一小節的開頭一句形式內容都相同,這樣的重複就象母親的一句句的叮嚀一樣,感受到了深深的母愛。”我及時抓住,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確這種開頭重複的習作方法叫做“反覆”。並通過進行範讀的方式,讓學生充分體會句子是一樣的,但是出現在每一個小節時,因爲感情的不同,讀出的方式卻也是不同的,從而體會這種寫法的妙處。在此處,我充分讓學生讀,並在讀後進行評價,然後再帶着體會讀,使學生真正通過讀這一形式,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處:

1、課堂上沒有照顧到學困生。在這堂課教學的時候,教學氣氛並不是那麼的活躍,有的孩子不敢舉手,這其中不乏一些學困生,在我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並沒有及時發現這一現象,沒有更好的照顧到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並及時進行鼓勵,使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不高。

2、教師的話還是多一些。儘管在課堂上我已經相當注意這個問題,但是在今天的教學上,在一些過渡環節的處理上,我的話還是羅嗦了一些,尤其是有的時候孩子們回答問題不夠準確的時候,我有些着急,沒有更深的進行引導,而是自己把答案說了出來,使學生的自主性沒有更好地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