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尋隱者不遇》的教學設計

《尋隱者不遇》的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7W 次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尋隱者不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尋隱者不遇》的教學設計

  《尋隱者不遇》的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1、認生字。課題上有4個字,讀一讀:

尋、隱、者、遇

2、釋題。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賈島。

尋:尋找,尋訪。隱者:獨居大山林裏的人。遇:碰見,遇上。

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訪問隱者卻沒有遇見。

3、質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圍繞"尋"思考。如,詩人爲什麼沒遇上?有沒有問問其他人?爲什麼不在那等一會兒?)

  二、自學課文

1、藉助漢語拼音讀課文。

2、畫出本課要求學會和認識的生字,讀一讀。

3、看插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麼人,他們在幹什麼?

  三、讀詩句,認生字

1、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注意讀準平、翹舌音的字:鬆、採;師、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讀zhi。

2、提問:(1)圖上畫的是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完整通順地回答問題,相機識字:鬆、童。)

(2)圖上誰是詩人,誰是童子?詩人要找的隱者是童子的什麼人?識字:師

(3)詩人找到了童子,怎麼沒遇上他師父呢?

相機識字:言  採  藥  深

(4)朗讀課文。

  四、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椵想自己是詩人在松下遇上童子,體會向童子詢問時的心情,把這種心情讀出來。教師先放錄音,同學再練習朗讀。

松下/問/童子,(滿懷期望)

言師/採藥/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雲深/不知/處。(無可奈何)

  五、識字、寫字指導

鬆:用學過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記字形。組詞:松樹、放鬆。

童:上下結構。上面是"立",下面是"裏"。這個字橫畫多,但長短不一。首橫最短,次橫最長,最後一橫又比它上面一橫長些。組詞訓練:童話、兒童、童年。

言:發言、說話的意思。首橫最長,中間兩短橫。

師:左邊是一短豎和一撇右邊是橫下一個"巾"。組詞:師父、老師。

採:上面是爪字頭,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樹,手伸到樹上表示採摘的動作。第一筆爲平撇,下面的三筆間隔要勻。

深:左右結構。右邊上面不要寫成穴寶蓋兒。組詞鞏固 :深山、深海、深淺。

  六、抄寫生字(完成課後練習2)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

1、開火車讀卡片(包括認識的字並用要求會的字口頭組詞。

2、讀拼音填空(先獨立完成再當堂訂正)略

  二、朗讀、背誦課文

1、個別、集體等多形式朗讀。

2、練習背誦。指導:詩從問了童子後,童子先後告訴他師父採藥,接着告訴詩人,師父就在這座山裏,不過山高雲深,我不知他在何處。

3、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三、鞏固練習

1、口頭選詞填空。

師父  童子  詩人

(  )松下問童子,

(  )言師採藥去。

(  )只在此山中,

(  )雲深不知處。

2、完成課後練習3。

3、填空,再讀一讀。

  《尋隱者不遇》的教學設計 篇2

  一、概述

《尋隱者不遇》是長春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板塊的第二課,這首詩寫的是賈島去訪問隱士沒有見到的情景。詩句淺顯精練,第一句從“問”開頭,後兩句省略“問”只寫了“答”,可見作者用詞巧妙。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兩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理解重點字詞,進而理解詩意。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把詩的語言轉化成生動形象畫面,會用自己語言講述。

過程與方法目標:

隨文識字,鼓勵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朗讀、感悟、想象,進而使學生在頭腦中再現畫面。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感情變化。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雖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詩的方法,但這首詩每句都有省略,這對學生理解詩句造成一定困難,教師要通過提示幫助學生理解。本班學生好奇心強,爲此要創設一定的故事情境來協助教學。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首古詩詩句自然質樸,通俗明快,爲此在教學中努力渲染詩境,在教師生動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樂曲演奏中,學生隨同教師一起走進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由於三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爲此在理解古詩時我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僅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更能達到預期目標。爲更深一步感悟古詩內容、意境、情感,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填說,再現畫面、大膽吟誦,再悟情感,進而昇華情感,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教學環境:多媒體環境。

2、資源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長大後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教師針對不同的價值觀進行評價)老師今天向大家介紹一種人————隱者(板書隱者)

2、體會隱者含義

請學生自由談對隱者的理解。可以結合註釋,教師適時引導。(隱者一般隱居在風景優美、環境幽雅的深山中。一般是有學問有品德的人。

3、引出詩人

有一位大詩人要尋找一位隱者(板書尋)。大家知道他是誰嗎?板書賈島。(指生介紹詩人)教師:賈島是一個讀書刻苦的人,但經過幾年都沒考中,他心想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於是要請教高人。有一天他打聽到大山深處住着一位以採藥爲生的高隱士這位隱士很有學問,正是賈島要找的人,於是他打聽好住址準備好乾糧,上了路。

  (二)、展開想象創設詩境

教師一邊播放優美民樂及山水圖片,一邊敘述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三)、初讀古詩明詩意

過渡:我們隨同賈島跋山涉水終於來到隱者的家,賈島能不能找到他呢?

1、教師範讀古詩(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詩人遇到隱者了嗎)

2、指生回答問題引出“不遇”(板書不遇)

3、引導學生質疑(詩人爲什麼沒有遇到隱者,他的心情會怎樣呢?)

  (四)、再讀古詩研詞析句

1、學生自由讀詩

2、動手標畫不理解字詞

(1)小組交流解決疑難問題

(2)各小組彙報結果

過渡:同學們通過各種辦法理解了字詞的意思,是否想嘗試一下把古人的話變成我們現在通俗易懂的話呢?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意(屏幕出示配圖古詩文)

  (五)、研讀詩文特點感悟作者心境

過渡: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和童子的對話,在理解和解釋詩意時,我們會發現詩句中少了些什麼呢?

1、感悟寓問於答之妙

課件出示: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1)學生在組內大膽暢想暢說

(2)各組代表彙報

(3)明確什麼是寓問於答,感悟詩文的精妙。

(4)再次師生吟誦古詩

2、感悟作者心境領悟古詩意境

過渡:詩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纔找到這裏,卻沒遇到隱者,心情又會怎樣呢?

課件出示填空

詩人來到山中尋訪隱者,見松下站着隱者的徒弟,於是()地問:請問你師傅在嗎?童子答:師父採藥去了。詩人有些(),又問:去哪裏採藥了?童子答:就在山裏。詩人一聽,覺得還有()找到隱者,於是又問:在山裏什麼地方呀?童子答:山上雲霧瀰漫,我也不知道在哪。唉!詩人嘆口氣徹底()。

(1)小組交流合作完成填空(培養合作意識及感悟能力)

(2)小組彙報

(希望——失望——一線希望——絕望)

(3)教師評價

3、師生共同吟誦古詩

過渡:作者由希望失望一線希望絕望,這是一種多麼復而多變的心理狀態呀!這真是有些讓人難以承受,那就讓我們帶着這種複雜的情感,再一次吟誦這首詩。

4、再創情境以感促讀深化詩境

教師配樂創情境:當賈島尋隱者而不遇,只好無奈地拖着疲憊的雙腿往回走,邊走邊不時地回頭望望山谷,直到看不見了,他低頭吟誦道:

課件逐句有節奏地出示古詩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六)、教師總結

這一堂課大家表現特別好,可見大家對古詩文很感興趣,我們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詩詞歌賦異彩紛呈,請同學們課下再蒐集幾首有關“尋人”的詩文,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古詩文的意境與魅力。

  (七)、板書設計

7—2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希望)

言師採藥去。(失望)

只在此山中,(一線希望)

雲深不知處。(絕望)

(寓問於答)

  《尋隱者不遇》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1、《尋隱者不遇》描寫詩人松下問童子的生活畫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藉助字典、辭典理解詩句的意思。

3、能朗讀,背誦課文並能默寫,培養讀背古詩的興趣。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新課

聽教師講唐代詩人賈島“推敲”的故事

板書:賈島

小結:唐代詩人賈島是很講究“推敲”的,他的.詩自然質樸,是歷來爲人所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他的詩《尋隱者不遇》

  二、按小組學習,編演對話情景

1、齊讀詩句

2、下面同學們按四人小組,首先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後兩個兩個的表演,看誰對詩句的意思理解正確。

分組表演,教師巡視。

(1)指名錶演

(2)其他同學提出異議

  三、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說出詩句的意思(說說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

只:只是深:深度,指雲霧很多

“只在此山中“之前隱去了一句問話。

我尋隱者,在松樹下遇到了一個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問他師傅的去向,他說師傅採藥去了。師傅就在這座山裏,山上雲霧迷濛,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麼地方。

2、體會感情

這首詩寫的是一次尋訪,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個是被尋訪的是隱者,理解“隱者”即隱居山林的人;一個是尋訪的結果是不遇,即沒有遇到;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視頻展示臺)

這首詩採用問答體,是通過尋訪者向童子打聽師傅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寫的,這三番問答,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

  四、齊讀古詩,練習背誦

  五、補充閱讀

賈島《劍客》

  六、作業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填空(練習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