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蘇教版第八冊15課《鳥語》說課稿

蘇教版第八冊15課《鳥語》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教材解析:

蘇教版第八冊15課《鳥語》說課稿

《鳥語》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並揣摩鳥語的情景,體現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

瞭解“我”與鳥兒的交流過程,體會“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並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是本課的重點。通過朗讀,欣賞課文中那清新歡快的語言,想像蘊含在文本中的那一幅幅富有情趣、相樂融融的畫面,達成這樣的情感目標似乎不應該成爲問題。但是對於鳥兒真的有語言嗎?課文中的“我”真的能“聽懂”鳥語,與鳥兒交談嗎?怎樣才能成爲鳥兒的“知音”?可能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也是課文理解的難點,如果簡單以愛鳥來詮釋顯然是不夠深入細緻的。

細讀課文,其實不難發現,課文中的“我”之所以能和布穀鳥無拘無束對話,喜歡聽喜鵲的叫聲而天天盼着喜事降臨,是因爲我不僅愛鳥,而且知鳥、懂鳥——知鳥兒的習性,懂鳥兒生活的環境,是用自己的心在感受“鳥語”。所以纔會與鳥兒的交談中忘記上學的時間,聽到鳥兒的催促絲毫不敢疏忽怠慢,在與鳥兒的交往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我”與鳥兒之間建立了一種純真的情意!而鳥兒的語言是豐富的,小作者還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裏,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裏,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裏,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作者從鳥兒動人的形體語言中“聽”出了積極向上的力量!

這篇課文的語言也很有特點,讀着就很喜歡,那麼清新、活潑,充滿着童真與雅趣。你看文中“我”和布穀鳥的對話:“布穀布穀”“你做什麼?”“種田織布!”“你喜歡什麼?”“勤勞刻苦!”一問一答,真是有情有韻,這樣的語言學生如何不喜歡,怎能不入心呢!而文中最後一段文字,句式整齊而有力量,讀着又另有一番味兒。另外,文中不僅文字變換多味,標點也特別豐富,引號、省略號、感嘆號……給閱讀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

基於對這篇文本的解讀與思考,教學也於不知不覺中有了方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根據鳥兒叫聲,讓學生進行想像仿寫的訓練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濃濃的人鳥情,並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

下面我重點說說我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故事引入,識“鳥趣”

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猜喜歡和熟悉的“珍珠鳥”與“小燕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引入公冶長的故事,在閱讀中與作者一起享受“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賞,能跟鳥兒談談心,聊聊天,結爲好友,聽它們講講鳥類王國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於是,我便經常試探着和鳥兒接近,跟它們交談。”……從而自然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爲下面與學生進一步研究鳥語作好鋪墊。

  二:導讀引領,悟“知音”

“知音”一詞,可能學生只瞭解其大概意思,對這一詞背後所蘊涵着的故事還不是很清楚,而增加學生的知識典故很有必要,也能給課堂增添些趣味。另外,在文中“知音”也顯得很重要,讓人感受到“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特殊關係。因此,我在通過故事瞭解詞義後,又將它作爲深入教學的切入口。引出文中我和布穀鳥、喜鵲的一段兩次對話。

1、“讀”。引導學生自讀4—9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穀鳥的叫聲。

2、“聽”。多媒體展示布穀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瞭解布穀鳥其實不會說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引導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穀布穀”句尾都以“u”壓韻,讀時要注意節奏。

3、“變”。讓學生想一想如果只是音相近,有韻的話,那我和布穀鳥會不會這樣對話,爲什麼?

“你做什麼?”

“睡覺呼嚕。”

“你喜歡什麼?”

“做事馬虎。”

從而瞭解小作者是知鳥,認識布穀鳥的生活習性的。一到春天,布穀鳥天天一大早就不停的啼叫,似乎催促着人們早早種田,織布,所以農村有“時節過清明,朝朝布穀鳴”的諺語。所以,要成爲鳥兒的知音,真正聽懂鳥語,不只是要用耳朵聽,還要用心聽。

4、“議”。爲什麼“我”和布穀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將引領學生聯繫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瞭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

 三、情感延伸,述“心語”

文中我和喜鵲的對話,我將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後讓學生以文本爲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此時,我想學生已不單單滿足於跟着作者走了,而也想讓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將適時拓展,讓學生猜想麻雀、鴿子、雲雀的“語言”,猜猜它們在說些什麼。引導學生想像表達的同時,鼓勵學生也能注意和韻有味。這樣的拓展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而且有利於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提高表達能力。

其實鳥兒的語言不僅有聲音,只要用心發現,在大自然中“鳥語”是豐富多彩的。我將隨機引讀並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後一段話,讓學生思考:其實這裏也有鳥兒的語言,你讀懂這種語言嗎?從鳥兒的肢體語言中感受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另外,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認識這一組語言的句式的特點,整齊而有力量。“從……那裏,我認識到……;從……那裏,我懂得了……;從……那裏,我學到了……。”鼓勵學生及時的背誦,吸納語言。

學文至此,學生心裏應該能涌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哇!繼續在情感線上延伸,詩人說鳥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所以在詩人的眼裏(出示):

鳥語是森林的葉子

鳥語是樹的花朵

如果你聽懂了鳥語

就聽懂了

這樣的想像訓練蘊含着“愛鳥”“護鳥”的教育意識,而這種教育仍然抹上了一層文學的色彩。

這樣整堂課貫穿着愛鳥、知鳥、懂鳥、護鳥,將文本激活,將舊知激活,將孩子們的情感激活。聲聲鳥語都牽動着孩子們的心,體現着孩子們心中的愛鳥情。

以上只是我的預設,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少“生成”,我將作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