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下冊《永生的眼睛》說課稿

四年級下冊《永生的眼睛》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開場白: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實驗小學的教師樑建萍。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眼睛》中的第三篇課文《永生的眼睛》。每個人都知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們的心靈更透明,我們的世界更光明。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幸福地享有這心靈之窗,他們生活在黑暗中,與這美麗的世界無緣,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當你知道人死後的角膜捐贈能使他們重見光明,你是否願意慷慨呢?自學過《永生的眼睛》一文後,我就捫心自問,是否有這樣的勇氣和精神。一次又一次的研讀,我被文中的人物形象深深感動,這種感動源於文中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痛苦但不悲傷,傷心而又驕傲!這種感動是對永生的認識,對愛的解讀!

四年級下冊《永生的眼睛》說課稿

 一、說教學目標

1、培養獨立識字能力,養成主動認字的習慣,能規範、端正、整潔的書寫。

2、通過閱讀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方法

北師大版四下第六課《永生的眼睛》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因此本課教學應以朗讀爲基礎,在配樂朗讀,學生自讀的過程中解決字詞的掌握和關鍵句子的理解。

 三、課時安排

本課共2課時,本節課是第1課時。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出示開頭,體會我痛失母親的心情。

2、出示警官的話,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配樂朗讀,展現琳達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緒,從而調動學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慮問題。逝者己去,作爲女兒此時最應做的莫過於讓母親靜靜離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訪,卻使得事情的發展顯得撲朔迷離。故事講到這兒,戛然而止,要求學生去讀文本,有效地激起學生的讀書慾望,也爲“父親同意角膜捐贈,我反對角膜捐贈“的衝突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體會“我“對角膜捐贈的反對

自由讀文,找出能夠體會“我和父親“態度的語句並交流。

設計意圖:採用一個“欲擒故縱”的教學策略,在此處將父親對器官捐贈的態度與我的態度進行對比,突出了我對捐贈事件的強烈反對,從而預設衝突,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爲本課的後續教學作好鋪墊。

 (三)快讀課文,感受“我”態度的轉變

1、找出體現我同意“角膜捐贈”的語句。出示:父親與世長辭後,我遵從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眼睛角膜。

2、引導質疑,梳理主問題:是什麼感動了我,讓我同意角膜捐贈?

設計意圖:找到恰當的教學切入口是組織好通篇教學的關節點,更是學生深入解讀文本的“索引和文眼”。本課的教學設計中,緊抓我對“捐贈器官”一事的態度爲線索,前一環節充分渲染我的反對態度,本環節展現“我遵從父親遺願”捐贈角膜,這樣就製造出最大的心理衝突,此時將我的態度作一前後比較,引導學生質疑,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梳理出本課研究的主問題“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樣學生的探究就展開了。

  (四)精讀課文,探究“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1、默讀第5至8自然段,劃出有關的語句,想想是什麼感動了我,讓我同意角膜捐贈?

2、交流體會。

句子一:“琳達,”爸爸坐到我身邊,平靜地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抓住“平靜”“最珍貴”“有意義”等體會爸爸關愛他人的品質令我感動。

設計意圖:父親的話說給誰聽?父親爲什麼要說這樣的話?父親的話是緣於“我”對父親要捐贈死去母親的眼角膜的不解和痛苦,“我”的不明白被父親的話釋然, “我”的痛苦難忍被父親的平靜和真誠所撫慰。這一環節,使學生能最終領悟琳達情感轉變的精神力量的來源,還會對你、我以及溫迪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

句子二:“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父親接着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句子三:孩子熱淚盈眶,她跑到外公身邊,緊緊地擁抱他。

抓住“熱淚盈眶”“緊緊地擁抱”等,通過朗讀、拓展想象體會溫迪的感動,感受父親對“我”的影響。

 板書設計:

永生的眼睛

母親 父親 女兒 捐獻角膜

(不理解) (理解) (影響) (我的“態度”)

  教學反思: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刻畫了“我”的父輩爲了他人能夠更好的生活,儘自己最大所能來幫助別人延續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貴品德,並藉此來教育“我”和所有人。

教學時,爲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在課前展開調查訪問、蒐集資料,瞭解到捐獻器官在中國面臨着重重困難,身邊的許多人不願意捐贈器官導致器官供體嚴重缺乏,患者的迫切需求與人體器官來源十分緊張形成重大的矛盾。有了這樣的感受,再來學習課文,學生自然會對琳達一家人產生無限敬佩之情。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前提下,指導學生自讀自悟,訓練學生把握關鍵,突出重點,整合、梳理自己獲取的有用信息,提高閱讀效率

教學結束後,以教材爲依託,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確立探究的主題,從解讀文本成爲“讀者”到感悟課文成爲“學者”,最後提升認識成爲“作者”的過程中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訓練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樣,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會不斷得到提高。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不夠完善之處,朗讀中提倡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如果他們讀得不好時,應及時給予更多的機會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