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桂花雨》教案

四年級上《桂花雨》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一、導入

四年級上《桂花雨》教案

1.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着作家琦君,走進她的《桂花雨》。

2.學生朗讀課題。

 二、領略“桂花香”

1.同學們,童年的幸福美好是最耐人尋味的記憶,課文一開始作

者就寫到——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 學生讀,突出“最”。爲什麼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呢?(香、樂、可以做各種東西)

2.自由讀課文,找出最能表現桂花香的句子。(板書:桂花香)

3.交流

①“桂花不與繁花爭豔,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抓住“迷人”,聯繫生活實際,感受花香)是呀,桂花的外表並不出色,它不去與其他花兒爭豔,而是實實在在的給人香味,多樸實呀!難怪作者這麼喜歡。讀一讀,試試能不能讀出作者對桂花的喜愛,讀出桂花迷人的清香。

②“桂花開得最茂盛時,……浸在花香裏的。”哪個字突出了香?(浸)你浸在水裏過嗎?水看得見嗎?摸得着嗎?那香味呢?看得見嗎?摸得着嗎?感受得到嗎?一個“浸”字,把香味寫得好像看得見,摸得着,感覺得到的東西,把無形的東西寫得真切了,這個字就用得好,妙!讀出浸在桂花裏的感覺

③“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A.桂花在什麼季節開放,爲什麼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裏呢?開了一年嗎?

B.讀一讀第6自然段體會。

C.平日裏喝的桂花泡的茶,沁人心脾;過年時品嚐着桂花做得糕餅,脣齒留香.花是有季節的,但花的香氣,一年四季都彌久不散,令人回味無窮。

4.第一自然段直接寫“小時候,我最喜歡桂花,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不也很好嗎?爲什麼要寫中間兩句呢?(比較手法,襯托出桂花的香氣味兒迷人。)

 三、感受“搖花樂”

作者喜歡桂花不僅因爲桂花香氣味兒真是迷人,還因爲——(板書:搖花樂)“搖花樂”樂在哪裏呢?當陣陣桂花雨紛紛落下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搖桂花,一起享受落英繽紛帶給我們的快樂吧!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我”喜歡搖桂花,“搖花樂”,從哪些詞體會到樂。

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

①理解“纏”,你們平時有沒有纏過大人做他們不願讓你們做的事?想想你們是怎麼纏的,來讀讀這句(指名讀)你們從中體會到坐這兒怎樣的心情?(急切、迫不及待)

2.“這下我可樂了……使勁地搖。”

⑴.自由讀,想一想:從哪個詞最能體會到作者的快樂?

⑵請“使勁”讀出你的快樂

⑶誰再來使勁搖一搖,樂一樂

3.“桂花紛紛……好香的雨呀!”

⑴這句寫出了桂花什麼特點?(多、密、香)作者的快樂還表現在哪?(喊),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地喊?(欣喜若狂、蹦跳、手舞足蹈、閉着眼)分別讀。

⑵此時此刻,滿頭滿身桂花的我,心裏裝的是滿滿的快樂!這段話中作者除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快樂,細心的你能不能發現作者還用了什麼方式傳達自己的快樂?(歎號)作者連用三個歎號,可想而知,作者當時心情多麼欣喜,已不能全部用語言表達,標點符號同樣可以來幫我們表達感情,讓我們通過朗讀體現出來,齊讀。(板書:童年樂)

4.其實樂的何止“我”,還有誰?

⑴母親洗淨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快樂的忙碌,與全家一起揀桂花、曬桂花、收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餅,體驗收穫的快樂。

⑵父親:那是口占一絕,出字讀(詩性大發的樂)

⑶指名度,讀出他們對桂花深深的情,濃濃的愛。

5.小結:我對桂花的喜歡在童年搖桂花的歡聲笑語裏,母親喜歡桂花在她那細膩的一言一行裏,父親對桂花的愛則在他的口占一絕裏,讓我們再次走進第三自然段,感受一家人喜歡桂花的那份情。

6.全村的“樂”

“生活中處處有桂花,桂花的清香,桂花滷的可口,糕的香甜,桂花豐收給全村人帶來享受和快樂,全村人不僅沉浸在花香中,更沉浸在幸福的生活裏。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四、體悟“思鄉情”

1.是呀,這桂花雨香了整個宅院,香了前後十幾家鄰居,香了整個村子,香了我的童年,也香了父母的回憶,我們一家人是這樣喜愛桂花,所以每次我從外地回家總要捧一大袋桂花給母親,出示: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嗎?那爲什麼就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

2.補充資料:作者12歲離開浙江溫州來到杭州,後來一家又去了臺灣,母親哪裏是在想家鄉的桂花,分明是在——(板書:思鄉情)出示拓展練習。

3.同學們都說到母親心坎裏去了,月是故鄉明,花是故鄉香,母親難忘家鄉的桂花,我更難忘(引讀第6節)

 五、總結全文

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已經六十多歲了,不再是小琦君了,而是琦君奶奶了,這時她從臺灣又到了美國,這是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煙愁》中的一段話……

同學們,桂花雨是美的,是香的,小時候,它帶給我的是無窮的“快樂”,而如今“我”遠離故鄉,它帶給我的是對故鄉的思念,讓我們再次齊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