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下冊《永生的眼睛》教學實錄大綱

四年級語文下冊《永生的眼睛》教學實錄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課前聊天:

四年級語文下冊《永生的眼睛》教學實錄

師:說一說剛纔從咱們薄校長的介紹當中知道我是什麼人?

生:是個名師。

師:是個名師,(指牆上橫幅)怪不得這裏寫着“名師公開課”。名師是什麼老師?

生:是有名的老師。

師:有名字的老師吧?(學生笑)

生:是非常著名的老師。

師:錯了,我不這樣理解,我叫陳金銘,你看裏面有個“銘”,再一個呢,有名字的老師不就是名師嗎?是不是這樣啊。

師:有沒有想問問老師什麼問題的?願意跟老師聊幾句的有沒有?(學生沉默片刻)心裏很多話想要對老師講,想要對老師問,看來是想好再說。(發過言的一學生舉手)

生:你爲什麼不願意有名呢?

師:我就是沒有名啊!當然名字中有一個。(學生笑)

生:老師,你爲什麼這樣熱愛學習呢?

師:熱愛學習是一種樂趣,你熱愛嗎?

生:熱愛。

師:你看我們倆一樣,是好朋友吧?你叫?

生:陳鵬。

師:還是我們當家呢!他也姓陳。很好,我爲你敢發言感到高興。

師:像這樣介紹我們自己可以嗎?你是哪裏人?在哪裏上學?叫什麼名字?讓我們都認識你,好不好?(指向一個舉手的男孩)哦,這個男孩。這個角落的男孩啊,他發出了最勇敢的聲音。

生:我叫李國瑞。是金翰學校四年級五班的學生。

師:太棒了,李國瑞,象徵咱們國家瑞氣呈祥啊。這名字很棒,學習也很棒吧?(生點頭)也很棒,太好了——誰再介紹一下?你姓甚名誰啊?

生:我叫劉寒,也是金翰學校的學生。

師:哦,看來不是別的地方的學生。金翰學校的學生很聰明。

生:我叫黃金傑,我是金翰小學校四年級五班的一名學生。

師:講得很好,講得非常清楚,就像她這樣。來,再講一講,誰講?

生:我叫陳海盈,是陳莊鎮金翰學校四年級五班的一名學生。

師:你看,她和我也是當家,我們當家講得很完整。

師:其他同學呢?就不想讓老師認識認識?

生:我叫王海龍,是金翰小學的一名學生。老師你幾歲了?(學生鬨堂大笑)

師:我心理年齡可能跟你差不多,我的生理年齡是30歲。(學生笑)(轉向一用筆計算的學生)你在算什麼?在算是不是比你老爸還要小一點?(學生大笑)那你應該管我叫什麼?(生:叔叔)來,叫一聲。生笑着叫“叔叔”。

師:其他同學,你們還可以管我叫什麼?(生:老師)叫一聲。(生齊:老師)很親切,我們可以上課了嗎?(生:大聲回答“可以”)好,我們上課。

板塊一: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課文,伸出手跟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來,我們一起讀一下。(學生有點唱讀)讀得乾脆一點。預備——讀!(學生再讀課題)這次比剛纔好了。可是,我聽着有點惡狠狠的感覺,能不能讀得輕柔一點兒。預備——齊!(這次學生讀得比較好)(師伸出大拇指)你看我們同學多聰明,馬上學會了。

師:我瞭解瞭解,課前預習你做了什麼?

生:我讀了五遍左右的書。

師:這個孩子會講話,沒有確定是五遍,講了一個左右——四遍可以,六遍也行。掌聲送給她——她會講話。能讀五遍書不簡單,說一說你讀了幾遍?

生:(一時語塞)

師:請講,沒有超過五遍也不要緊。

生:也是五遍左右。

師:也很好。你讀了幾遍?

生:我讀了七遍左右。

師:比他還厲害。有沒有讀兩遍的?舉手!(無人)讀三遍的?(無人)讀四遍的?(幾個學生)讀一遍的舉手!(無人,學生小聲笑)讀五遍的舉手!(十幾個人)讀六遍的呢?(十幾個人)哦,我知道了,看來大家多數是讀了五遍左右。讓我們來看一看這課當中的字詞認識了沒有,我來檢查檢查。(出示投影)認識這個詞的舉手——那個女生。

生:(小聲)角膜。

師:大點聲?(學生重讀)來一起讀。(學生還是有點唱讀)要乾脆一點兒,預備讀。(學生重讀)很好。誰知道“角膜”是什麼?

生:(指向眼睛)這裏。

師:這個地方?這是眼袋啊。(學生大笑)

生:(小聲議論。)

師:指恐怕不好指,能不能用話來講一講哪裏是角膜,有人能講嗎?(學生小聲說“眼球”?)眼球可不是角膜。(學生笑)角膜是什麼呢?是在我們眼球上面的一層無色的透明的膜。(一生插:起保護作用)對,這層膜起着保護作用。就像我們照相機的快門,剛纔老師給我們照相看見沒有,如果沒有這個快門能不能照?(生接:不能)對,如果我們人的眼睛沒有角膜,我們就會怎麼樣?

生:看不見。

師:對,這就是角膜的作用。明白了?好,請坐!看下一個詞。

生:摯愛。

師:一起讀。(學生扯着嗓子大聲齊讀)讀得輕柔一點——齊讀啊,不見得聲音那麼高,整齊就可以了。來,預備讀。(學生讀得聲音低沉)唉,別那麼低啊,自然的聲音最好聽了,來,讀。(這次學生讀得較好)

師:非常好。我想問一問,你摯愛的人都有誰?

生:我的媽媽、爸爸、奶奶、爺爺。

師:看來媽媽跟你最親、最近,把她放在第一位了。是吧?你說(指向另一名學生)。

生:爸爸、媽媽、奶奶、爺爺、姥姥、姥爺、叔叔、阿姨。

師:唉呦,你還要往下說好多。看來都是我們最親、最近的人,是吧?請坐。那這個詞跟熱愛有什麼區別?(學生思考)一般我們說熱愛,是熱愛什麼?

生:熱愛學習。

生:熱愛祖國。

生:熱愛大自然。

生:熱愛勞動。

師:熱愛家鄉。

生:熱愛家庭。

師:那麼這兩個詞有什麼區別呢?

生:(思考後)熱愛是喜歡某個東西,可是摯愛總是和誰最親密。

師:我們一起讀一遍。(生齊讀)非常好,自然的聲音。看下面這個詞。

生:(紛紛舉手)。

師:最後邊那女同學。

生:給予(把“予”讀成第四聲,聽到有同學喊“錯了”,馬上又糾正了。)

師:她會學習——聽見下面同學有糾正的聲音馬上改了,你再讀一遍。

生:(這次讀成“機遇”)。

師:這次又改錯了。(學生笑)再讀一遍。

生:給予。(這次讀對了)

師:我們一起讀。(生齊讀)

師:“給予”這個“給”是個——(生接:多音字)還讀什麼?(生齊讀:給)用“給”組詞組什麼?(生接:給你)你心胸多麼寬廣——給我什麼?(生:小聲說:不知道)給我一個微笑就可以了。(學生微笑)看下面一個詞,看清楚了。(沒學生舉手)這個詞不好讀,來——同學(指向舉手的學生)。

生:振聾發聵。

師:讀得很好,再響亮地讀一遍。(生大聲讀)一起讀。(生有點唱讀)又不是自然的聲音了,一起讀。(生齊讀,有進步)很好,看這個。

生:溘然長逝。

師:一起讀。(生齊讀)下面這個——

生:天壤之別。

師:一起讀。(生齊讀)自然的聲音,不要喊,好吧?預備讀。(生齊讀)再來一遍。(生齊讀)有人知道“天壤之別”的意思嗎?你說。

生:相差很大。

師:相差很大是多大?(生一起接:天和地那麼大)天和地那麼大的差別啊!

【開篇不求先聲奪人,但求紮紮實實!這是我在讀這個課案的第一印象。公開課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因爲詞語教學難以出彩,或故意迴避,或蜻蜓點水。但在金銘的課堂上,我們看到,他不怕別人說他的開頭實在“老土”,也不怕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有可能來不及完成,他花了比較多的時間,進行生字詞語的教學。或正音,或釋義,或熱情鼓勵學生,或隨機糾正錯誤,一絲不苟、有板有眼。“人生聰明識字始”,學習語文,也當從識字開始。識字學詞,是語文學習的一大要義.試問連生字詞語都沒有讀準確,還學什麼課文?當然,金銘並沒有像低年級識字那樣去教,而是根據中年年級學生特點和閱讀課文的要求,精心設計過的。我爲金銘的紮實、樸實教風叫好!】

師:生字詞學得不錯。看來,同學課前讀了五遍左右,沒有白讀。不過我要告訴你,你知道陳老師讀了多少遍嗎?

生:10遍。

師:不對(搖頭)。

生:20遍。

師:差不多。

生:25遍。

生:20遍左右。

[這裏的對話似可以更簡潔些,包括前面問及學生讀書的遍數!]

師:左右,你講的很不錯——陳老師讀了30遍不到,20遍多,爲什麼讀這麼多遍?我越讀越覺得讀書很有意思。古人說:“讀書切戒太慌忙,涵詠功夫興味長。”讀書不要匆匆地讀幾遍就放下了。現在我們打開書,把書再讀一遍,看一看這篇文章寫的一件什麼事。開始讀吧。

(生自由讀課文:7分鐘左右)。

板塊二:

師:好,我發現咱們同學已經讀第二遍了。來,說一說課文寫了什麼事啊?一兩句話都可以。我發現咱們同學很會思考——你說。

生:寫了捐贈眼睛的事。

師:誰捐贈眼睛啊?

生:琳達?裏弗斯先生。

師:琳達?裏弗斯先生啊?(學生小聲說“不對”)同意嗎?

生:不同意。

生:琳達?裏弗斯的女兒捐贈。

師:還有誰啊?

生:還有琳達

師:琳達捐了嗎?(生:沒有)你補充。

生:她的父親。

師:課文圍繞琳達一家人準備或已經捐贈角膜,(插:不是眼睛。)角膜的事情,寫了這篇文章。我想問一問:文中人物有琳達、琳達的父親、母親,還有誰?(板書人物姓名)

生:還有琳達的女兒。

師:她的女兒叫什麼?

生:(齊說)溫迪。

師:外國人的名字和我們中國人不一樣。(指剛纔一位同學)王海龍,海中一條龍,名字多好記。外國人的名字是音譯的,不好記。我們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琳達、溫迪。

【這個板塊的作用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金銘花了7分鐘時間讓孩子們讀課文,這是需要勇氣的!一節課40分鐘甚爲寶貴,課堂伊始的7分鐘,教師本來可以做很多事情,很多教師會用這七分鐘時間做不少吸引聽課老師的眼球的事。而金銘只做了一件事——讓學生在一旁讀書7分鐘___讓臺下老師乾等了7分鐘。金銘太“目中無人”了!果真“目中無人”乎?非也,這恰恰是金銘“目中有人”的表現。金銘深知,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一切教學環節的安排,當爲學生的學服務,只要學生需要,哪怕冷落老師們再多的時間也是值得的。反觀當下的語文課,上課者大概太在乎臺下老師的感受,課堂始終處於一種滿負荷狀態,一片喧騰,熱鬧無比,學生很難有整塊時間潛心會文。前不久的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獎賽上,默讀的嚴重缺席,就是明證。金銘卻偏不怕“得罪”聽課老師,他不避諱冷場,讓孩子們讀足7分鐘的課文!我以爲這絕不是隨意爲之,實乃有意而爲。我想,大概金銘是想讓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密切接觸,從整體上去把握課文,進而獲得一個總體的印象吧。另外,金銘在整體感知的過程中,將外國人的名字音譯的特點進行”順手捎帶”,並指導學生讀正確,這是方法的指點!】

板塊三:

師:琳達跟琳達的父親、母親,還有琳達的女兒溫迪,他們對捐贈角膜這件事情態度一樣不一樣呢?

生:不一樣。

師:這種認識上的不一樣,或者截然相反的認識,用剛纔學過的一個詞就叫——(生接:天壤之別)天壤之別,是吧?我們來看一看琳達和她的父親有什麼天壤之別?我們看文章1——3節,誰願意讀給大家。(學生紛紛舉手)很多同學都願意讀書。讀書真好,(指向一名男生)你來讀給大家。

【抓住“天壤之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這是本課由整體感知到細讀文本的一個關節點。金銘抓住了這個關鍵詞語,誠如他自己說的“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天壤之別”是解讀文本的一把鑰匙,有了這把鑰匙,這個文本就被打開了。老實說,這麼長的一篇課文,如果老師還是一段一段往下教,非要教個三節課不可!因此,抓關鍵詞入課,還是實現長文短教的一個高招。而關鍵詞在哪裏?關鍵詞就像珍珠一樣散落在草叢中,需要教師去發現。而發現的過程,就是鑽研文本的過程。發現這樣的關鍵詞,顯然需要智慧和耐心的。】

師:你叫什麼名字?(生:李元豐)李元豐,我們看李元豐讀得能不能讓我們感覺到琳達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好嗎?能讓我們聽出來就成功了,有信心嗎?(生點頭)好,開始。

(生讀課文:我終生難忘1965那個炎熱的夏日,年僅36歲的母親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生命。下午……)(學生唱讀並有點斷斷續續的)

師:(打斷學生)等一等,我感覺他不像讀書,像什麼呢?

生:像唸經。(學生大笑)

師:像唸經?當然比唸經要好,但是感覺讀書不能這樣讀,怎麼讀呢?聽老師讀一讀好嗎?

(師有感情地範讀課文:我終生難忘1965那個炎熱的夏日,年僅36歲的母親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生命。)

師:你聽老師在讀的時候跟說話是不是一樣的?讀書要和說話一樣,好嗎?來,再讀。

(生重讀:我終生難忘1965那個炎熱的夏日,年僅36歲的母親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奪去了生命。)

(這次這名學生讀得很有進步,不再斷斷續續的)

師:好,就讀到這裏。大家聽,是不是比剛纔要——(生接:好)所以應該把掌聲送給他。(學生鼓掌)這就是進步啊!再往下讀。

(生接着讀:下午晚些時候,一位警官……)

師:糾正“而徵求父親的意見”把調子往下降,不要往上走,那就像說話一樣了,平時我們說話的時候是不是往下走的?你能說“今天你吃飯了嗎?”(語調上揚)我們這樣說:“今天你吃飯了嗎?”(正確的讀法)——明白了?往下讀。

生:接着讀。

(師糾正:“居然、給予”。)

師:從他讀的第一小節當中你感覺琳達怎樣的表現?

生:生氣了。

師:她生氣了,我再請一位同學往下讀。(指向剛纔讀課文的學生)你呢,可以向他學一學,好不好?(生點頭)你推薦吧。讓好朋友幫幫你。(生指一姓郭同學)誰是小郭老師?(學生在下面小聲說)郭玉成老師?好,你聽他讀,你看是不是他讀的時候是不是也是唱,像唸經呢?唸經很不好。

生: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學生讀得很流利)

師:他讀得和你一樣嗎?(生佩服得搖頭)你再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讓小老師先坐下。

生: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我看他很會學習,待會再來讀,有信心讀好嗎?(生點頭)太棒了,我們從剛纔兩位好朋友的讀中你感到琳達是怎樣的態度呢?

生:非常的生氣。

師:如果我們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琳達的表現,可以選哪一個詞?

生:含着淚水。

師:這是她的理解,你呢?

生:哭喊。

師:哭喊,來你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讀:“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師:同學們,我衝着父親哭喊,爲什麼不是哭着說,不是哭叫,而是哭喊呢?爲什麼?

【“字字未忽宜,語語悟其神”!語文的味道,就是這樣品出來的。這品析,是對語義細微差別的辨析,是引領孩子走進人物心靈的抓手。對詞語的細細玩索,應該成爲語文課的一道亮麗風景!】

生:因爲用“哭喊”更能表現琳達當時的心情。

師:你在家裏對自己的爸爸媽媽喊嗎?喊不喊?喊會被認爲什麼?(生:不禮貌)大人一聽,你看這個孩子“嗷嗷”直喊,會認爲咱們沒有禮貌。現在琳達竟然哭喊,你可以看出琳達怎麼樣?(生:非常氣憤)來,你把這種氣憤讀一讀。

【聯繫生活經驗理解詞語,將之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中理解,詞語便活了!】

生:讀“你怎麼能這樣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師:好,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讀:“你怎麼能這樣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師:誰再來讀一讀,把這種哭喊讀出來。

生:讀。

師:很好,“我衝着爸爸哭喊”預備齊。

生:齊讀:“你怎麼能這樣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師:琳達對待捐贈的反應是——哭喊(板書)。那麼父親是怎樣的呢?請同學自由讀一讀第四小節,看一看用文中的詞來形容父親的態度可以選哪一個?

(生:自由讀課文第四小節。)

師:來,女同學,你說。

生:讀“琳達,他平靜地說……”

師:停,用一個詞說一說父親的態度。

生:平靜。

師:平靜是什麼意思呢?

生:非常地冷靜。

師:冷靜——你說。

生:不急躁。

師:不急不躁。父親平靜地說——他面對女兒的哭喊平靜地說——爲什麼父親能平靜地說?(學生一時沉默)還要從第四小節中找依據,他爲什麼平靜地說?

(學生思考)

生:“很久以前, 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師:他爲什麼能平靜地說?

生:因爲他覺得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

師:從那些詞中你能看出?

生:從“很久以前”。

生:是,我從“很久以前”能看出他們早就打算自己死後捐獻角膜。

師:父親和母親早就商量好了,死後要捐贈器官,父親面對女兒的呼喊才能如此地平靜。請你把這段話——用平靜的語氣把這段話再讀一讀。

生:讀“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 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師:非常好。同學們,捐贈器官這樣一件重要的事,父親卻認爲是平平常常,理所應當,很平靜,這是一種——(生:很偉大)是啊,這是一種很偉大的表現啊!來,我們用平靜的語氣來把這種偉大讀出來。預備齊。

生:齊讀:“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 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師:很好,父親是平靜,琳達是哭喊。我想問一問:父親和琳達在“天壤之別”當中誰的表現是“天”?誰的表現是“壤”?

生:父親是“天”,琳達是“壤”。

【這是第一個回合的“天壤之別”,一個“哭喊”、一個“平靜”,多麼鮮明的對比。教師引領孩子們反覆誦讀,進而體察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爲深入感悟文本打下了基礎。】

師:我再問一個問題,琳達她愛自己的父親嗎?

生:愛!

師:父親他愛自己的妻子嗎?

生:愛!

師:兩者都是愛,怎麼會有天壤之別?這個問題需要好好想一想。(學生思考)(師用商量的語氣)兩個人商量商量,交換交換看法?

生:(小聲討論。)

師:好,同學們,琳達愛母親,父親也愛自己的妻子,兩者的愛爲什麼會有天壤之別?

生:因爲他們的愛很不一樣。

師:怎麼不一樣?

生:因爲琳達是不捨得,她父親是讓自己的妻子……(語塞)

師:沒講清楚,心中有話沒講清楚,是不是?

生:琳達她是愛母親,所以她不讓爸爸捐母親的角膜;爸爸也是愛妻子的,他卻要捐。

師:也就是愛的方式不一樣,往下想——怎麼不一樣呢?你說。

生:因爲琳達不捨得讓醫生肢解自己的母親,但是琳達的父親認爲如果他的妻子的眼角膜能幫助別人,這樣他的妻子死得有意義。

師:琳達想的是誰啊?

生:自己的感受。

師:“媽媽完整地來,也應該完整地去。”——是自己的感受。父親想的是誰呢?(生接:別人)你說。

生:是兩個人。

師:是兩個人?——是什麼?(生接:是盲人)是盲人,是他人。只想自己——這個愛是“壤”;父親想到了別人,幫助了別人——這種愛是“天”。只想自己——那種愛我們可以管它叫“小愛”,那麼父親那種愛呢?不但愛自己的家人,還愛別人——那叫(生齊):“大愛”。來,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父親的大愛之言吧!預備齊。

生:齊讀:“你能給予他人的(師打斷:我發現有同學還讀“ɡěi”呢,重讀)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 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我爲這一環節喝彩!”天壤之別”的背後,藏着“愛”——深深的夫妻之愛和母女之愛——這是一種摯愛。不一樣的是“小愛”和“大愛”。這一點,很容易被學生所忽略。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金銘從文本表層深入內核,挖掘出了藏在字裏行間的意義。金銘在看起來並不深奧的地方,設置了一個衝突:“琳達愛母親,父親也愛自己的妻子,兩者的愛爲什麼會有天壤之別?”孩子們帶着這個問題,再次走進了文本。於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理解了文字背後藏着的東西。文本的嶄新意義,從師生的心靈深處生長了出來!】

師:在文中,除了父親跟琳達的愛有天壤之別,還有誰跟琳達的愛也有天壤之別?

生:琳達的女兒。

師:琳達的女兒是吧,來,你把文中第八小節讀一讀。

生:讀第八自然段。

師:好,讀到這可以了,讀到這溫迪的表現已經出來了,她——(生齊接:熱淚盈眶)走過去——(生接:緊緊地擁抱外公)可見溫迪怎麼樣呢?

生:非常高尚。

生:可見溫迪被外公感動。

師:好,感動——她理解了。來,你和老師讀後面的話,你來讀溫迪的話,好不好?

師生分角色讀:

生:媽咪,我真爲你爲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師:這令你驕傲嗎?

生:當然,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的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師:從溫迪母女倆的對話當中你感到溫迪怎麼樣呢?你說。

生:溫迪有博大的胸懷。

師:是的,這胸懷很博大,如果也用文中的詞來形容溫迪的態度,你會用哪一個詞呢?

生:熱淚盈眶。

師:熱淚盈眶——可以,還有不同的理解嗎?最邊上那個女同學。

生:溫迪爲外公所做的`一切驕傲。

師:一個詞。

生:驕傲。

(師板書:驕傲)

【這是第二個回合的“天壤之別”.】

師:琳達的父親是平靜的,琳達是哭喊,女兒是驕傲,是熱淚盈眶。在這前面的表現當中琳達都是天壤之別的什麼啊?(生接:壤)琳達有沒有什麼表現也能成爲天壤之別的“天”,也是那種無私的大愛?(生沉默)琳達做了什麼也能讓她的行動成爲天壤之別的“天”。

生: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

師:這是誰的表現?(生接:溫迪)我問的是琳達。

生:她捐獻了父親的角膜。還捐獻了女兒溫迪的角膜。

師:她同意把女兒的角膜送給別人。看屏幕,聽老師讀。

[這是第三個回合的“天壤之別”!如果說前兩個“天壤之別”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並理解,而此處,則容易別學生忽略,因此教師在此處輕輕一點,讓學生有恍然之感。這就是教師的點化藝術!]

師:(配樂張維良《真》)有感情地朗讀:我的可愛的小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一輛卡車無情地碾過正在策馬揚鞭的她。(停頓許久,緩緩地)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孩子,這樣一位善良可愛的孩子,十四歲,最美好的時候離開了我們,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果你是母親的話,這個時候,你一定會非常地——

生:傷心。

生:痛苦。

生:難過。

師:傷心、悲痛、痛苦。琳達作爲母親她要比大家還痛苦,還傷心,還難過。可是這個時候她怎麼做的啊?(繼續配樂有感情地朗讀:)“當我簽字時,她的話縈繞在耳際:你想過如果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師:(指一神情專注地學生)你想說什麼?

生:我想說小溫迪的母親琳達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師: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啊!所以這個時候這封信一定能夠撫慰這位偉大母親的心靈。你願意輕聲地讀給琳達聽嗎?

生:讀信:親愛的裏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爲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學生將“有幸終生”處讀錯了斷句,老師糾正並示範)

師:這樣一封信,聽一遍怎麼能夠啊?誰願意再讀給琳達聽一聽啊?

生:讀信。

師:同學們,從這封信當中你讀出了什麼?你聽到了什麼?(生沉默)你看“他們成爲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他們分享的僅僅是溫迪的美麗嗎?還分享了什麼?

生:善良的心。

師:一顆善良的心,還分享了什麼?

生:她的角膜。

師:是啊,此情此景讓我們爲溫迪、爲琳達感到驕傲啊!讓我們感到感動啊!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

生:配樂(張維良《真》)有感情地讀信。

【雖然我沒有親臨現場,但是看了這段實錄,我被深深打動了。被文中的善良的人們的質樸而偉大的品質所打動,被師生在課堂的真情流淌所打動,被孩子們深入到位的感悟所打動。語文課上,我們不刻意追求感動,但是當文字深深地打動着師生,當孩子們的表現深深地打動着我們的時候,這樣的情感,是美好而質樸的。我願意看到語文課堂上質樸的感動!】

板塊四:

師:同學們,琳達、溫迪、父親、母親值得我們銘記,因爲他們想到是他人。在我們周圍也有這樣的人。

(投影出示照片,配樂張維良《真》,聲音低緩地。)同學們,照片上這個小女孩叫小楊帆,就在69天前,小楊帆在青島人民醫院離開了我們,小楊帆的生命只有3歲半。這是她爸爸帶着她在海洋紀念館留的最後一張相。楊帆死後,她的父母替她把角膜捐給了兩位盲人。小楊帆留下了光明,也留下了愛心。

躺在病牀上這個大姐姐叫王聰聰,是我們東營市一中高一的一名學生。去年,她患了白血病,她躺在病牀上一邊跟病魔頑強地鬥爭,一邊讓她的父親在角膜捐贈申請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她說:“如果我死了,我要讓我的角膜使別人重見光明,讓他們能夠看到五彩絢麗的世界。”正是在他們、她們的感召下,更多的人加入到了這個行列——哈爾濱醫科大學600多名大哥哥、大姐姐,他們莊重地在器官捐獻申請書上也寫下自己的名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他們是讓我們最感動、最可敬的人。同學們,我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更加光明、美好!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