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古詩《江雪》評課稿?精選

古詩《江雪》評課稿?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江雪》評課稿第一篇

這節課它貼近古詩教學要領,符合低年級年齡特點的這樣一節教學課。在這一節課上張老師教的情趣十分濃厚,學生學的積極性很高,所以我認爲這是一節非常好的古詩教學。

古詩《江雪》評課稿?精選

在這節課上張老師首先是以學生進入雪景,通過讓學生見過了雪景把學生引入潔白的,白茫茫的,厚厚的非常美的、充滿情景的這樣的雪景中,在教學當中張紅老師爲了讓學生進入詩境創設了許多條件和情景。如:猜一猜課題是什麼意思?到引入學生讀古詩,同時在這裏張老師非常重視學生字詞的學習和識字的要求。她讓學生找出了課文當中的生字,讓學生從前往後讀,再從後往前讀。這樣學生看到有拼音的古詩的內容認識了這些字,又讓學生再讀一讀沒有拼音的古詩。這樣學生就突破了識字這一關,很快的把古詩通順的、流暢的讀下來。

在引學生進入詩境的時候,張老師非常重視低年級的學習特點,特別符合低年級課程標準當中學生識字的要求。這一點在低年級教學當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引入學生進入詩境的當中,張老師還特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問學生讀完了這首詩以後是不是就算學會了呢?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讓學生自己提出了還要讀一讀詩的內容。這樣,使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手裏,學生在自讀之後,老師特別指導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老師就實際上再鼓勵學生自己獨立的解決問題。比如:她讓學生提出了“孤舟”“蓑笠”“萬徑”“翁”是什麼意思?其中在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要帶着自己不懂的問題提交給老師和同學,實際上這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

當學生理解了“孤舟”“蓑笠”“萬徑”“翁”的意思之後,老師就讓學生試着理解是的意思。張老師在這裏處理的非常巧妙,她應用媒體教學,出現的第一幅圖讓學生挑毛病,學生挑出了山上有人,路上有羊的毛病,也就理解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詩意。又挑出了釣魚的兩個人、兩隻船的毛病,也就理解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思。

我覺得在學習古詩中要領是要學生去大量的積累,讀書不求勝意。張老師處理的非常到位,學生纔能有激情走入課堂,逐漸進入到課文當中去。張老師在學生讀的時候還不是給與鼓勵,說明孩子已經理解詩意,要把詩境讀出來。老師讓學生背出來、唱出來讓學生讀古詩重在感知上,還讓學生把學過的生字寫出來,教學生怎樣記字。

張老師這節古詩教學不僅有聲有色,還紮紮實實是我以後教學當中要學的。

  《江雪》評課稿第二篇

古詩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周玲老師執教的這首《江雪》是一首極富畫面感、極具內蘊的古詩。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詩的前兩句主要寫雪景,“千山、萬徑”都是誇張語。山中本應有鳥,路上本應有人,但卻“鳥飛絕,人蹤滅”,詩人雖未直接用“雪”字,但讀者似乎已經見到了鋪天蓋地的大雪,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寒氣。全詩的意境,在“孤”和“釣”二字上。詩中充滿了寒意,令人讀之不寒而慄,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這首詩,並不是單純地在描繪中國江鄉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遠的。它不是爲了寫雪景而寫雪景,而是通過雪景來讚美老翁“獨釣寒江”的精神;通過“獨釣寒江”的老翁,進而歌頌爲堅持正義而鬥爭的人們。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教學中周老師按照:解題——讀詩——釋意——悟情——吟詩——拓展展開教學。使教學環節緊湊,連貫。本節課的亮點,我主要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學古詩時,教師放棄傳統的古詩教學法,使古詩迴歸本色。通過多種方式,多條渠道創設情境,引學生入“境”。一、是介紹詩人柳宗元及《江雪》的寫作背景。把握作者作詩時的特殊心情去讀詩去想象。讓學生明白其實漁翁是作者自身的寫照,作者寫漁翁的“千萬孤獨”其實是在訴說自己的“千萬孤獨”。通過質疑“這麼冷的天,漁翁爲什麼出來釣魚呢?”讓學生明白漁翁釣的並不是魚,而是一份希望。談到希望,就不得不又聯繫詩人的寫作背景了。這種環環相扣的模式,很好地指導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之一即聯繫作者生平體會古詩內涵。二、是教學中周老師指導學生想象大雪漫天飛舞,北風呼嘯,天地間白茫茫一片,一個漁翁獨自垂釣的場面,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詩文內容和意境,真正做到了讀中悟情、悟境。

二、運用圖片,呈現“詩畫”景象

一首古詩往往就是一幅寫意畫。在古詩教學中,可通過捕捉意象,藝術再現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景象畫面,引導學生從“詩畫”的直觀體驗中理解作品意象的靈動美。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在古詩中經常被賦予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古詩插圖和多媒體手段,實現詩畫互見,幫助學生更形象地領悟古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周老師在教學中通過出示幻燈片、圖片和錄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柳宗元的`《江雪》詩人選取了山巒、飛鳥、山道、行人、漁船、老人、江河、白雪等意象,構建了一幅悽清的畫面,傳達特定的情感訴求。在教學時,周老師出示了一幅冬天漁翁垂釣圖,並讓這幅圖貫穿始終。首先出示此圖,讓學生談從圖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在這樣一幅幅空靈悽清的畫面前,學生宛如置身其境,對詩歌傳達內容的理解就變得生動立體起來。貼切的畫面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而詩句的理解又讓學生看懂了這幅圖。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啊!從而爲學習《江雪》時引導學生列舉意象、想象畫面作鋪墊。

三、激發想象,融入“詩境”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古詩,還需進一步體味古詩意境。有學者認爲,“古詩的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感情和客觀事物(意象)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是一種情景交融而又虛實相生的藝術形象,是作者的創作與讀者的想象共同創造的結果。”在古詩教學中,周老師問學生“這麼寒冷的天氣,假如漁翁就在你眼前,你想對漁翁說什麼呢?”引導學生充分想象,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詩人蘊藏在詩中堅強不屈的品質

四、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體會音樂美

感情朗讀,能再現詩的意境,加深體會詩的含義與感情。周老師通過劃分節奏、確定感情基調,配樂朗讀,反覆誦讀等方式,使學生的情感與詩人產生了深深的共鳴。如:周老師通過引導語:面對這樣寒冷的天氣,漁翁沒有屈服,他仍然“獨釣寒江雪”……,讓學生反覆讀“獨釣寒江雪”,使學生的情感一次次地被帶入那種孤獨、淒涼的意境中,彷彿自己就是那獨釣寒江雪的漁翁。

五、拓展延伸,感悟“詩蘊”魅力

許多古詩是詩人的睿智及深刻的人生感悟的結晶,給人以鼓舞和啓迪,具有深刻的內涵。在教學中,周老師通過拓展延伸的方法,讓學生準確地把握古詩深厚的意蘊,感受古詩歷久彌新的魅力。通過[清] 王士禎《題秋江獨釣圖》“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壺酒,一人獨釣一江秋。”讓生找出兩首詩的異同。通過對比,培養生的分析能力,讓他們接觸更多這種意境的古詩,加強他們的理解能力。拓寬學生的心靈視野,促進學生更好地體驗、感悟古詩所要表達的內在含義。

當然,語文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課堂。古詩的教學更是如此。對於周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我有幾點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 低中年級教學中的字詞教學,是主旋律。雖然古詩短短几個字,較容易認讀。但是生字的書寫教學不容忽視的。在這幾句詩中有幾個字“柳、蓑笠”在書寫時,很容易出錯的。我覺得教師有必要指出。時刻提醒學生讀與寫是分不開的,會讀還要會寫。

二、 教師可以大膽一點,嘗試和學生互動合作。與學生邊說邊畫,一步步將《江雪》圖展現在黑板上。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頗感新鮮,學習的積極性會提高,課堂氣氛也會更爲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