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霧凇》表格式教學設計「帶反思」

《霧凇》表格式教學設計「帶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1W 次

  教材分析

《霧凇》表格式教學設計「帶反思」

《霧凇》這一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個自然段,結構清晰。第一自然段講在三九嚴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了霧凇奇觀。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着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地讚歎。本課安排二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中,我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霧凇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3.學生藉助多媒體瀏覽信息,進行交流,不斷溶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通過朗讀來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瞭解學生。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富於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霧凇奇觀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學習課文內容、欣賞霧凇美景的圖片,瞭解吉林霧凇的奇異景象和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過程

2、能力目標:藉助課文及有關圖片,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運用整理能力。

3、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積累文中的優美語段,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從而提高學生髮現美、創造美、鑑別美的能力,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感受吉林霧凇的美麗和形成過程的奇特。

2、 知道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形成過程。

教學反思

課文《霧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河山的歌頌之情。我運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中學到的知識,注重引領學生正確的閱讀,運用閱讀教學策略做到“以讀代講,情景教學”,教學設計開放,改變了傳統的逐段串講的形式,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合作探究。全文層次清晰,景物特點鮮明,給人們以身臨其境之感。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藉。本節課重點突出,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霧凇的形成過程是本課的重點,體會文本是怎樣具體描繪“水汽”到“霧凇”的變化過程是難點。《霧凇》一課語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現着“奇美”的景象:霧凇的“奇幻”、形成條件的“奇特”、形成過程的“奇妙”。這節課,我關注了語文的人文性,以情爲基礎,重視感的過程,追求內化的終極目標,引領孩子欣賞優美文字中所蘊含的美妙絕倫的畫面,讓美充溢着課堂。

“奇”既是吉林霧凇的重要特徵,也是體會美的重要抓手,因爲“奇” 吉林霧凇的美才與衆不同,因爲“奇”,我找到了貫穿文章的主線。知道了這篇課文要讓孩子體會美,要讓孩子感受體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於學生沒有見過霧凇,對霧凇沒有感性的認識。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看霧凇的圖片,感受霧凇景觀的奇特靜態美。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霧凇的美的句子。通過品讀“潔白晶瑩”、“銀光閃爍”、“十里長堤”、“綴滿”等詞語,體會霧凇的美。

然後啓發學生:這聞名全國的自然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分小組討論:(1)吉林的霧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2)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圍繞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感受霧凇的奇異景象。首先,弄清霧凇的形成要具備的兩個條件,聯繫上下文理解“飽和”的意思,播放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松花江上爲什麼會有“飽和的水汽”。然後瞭解霧凇形成的過程,出示句子: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與原句比較,知道霧凇形成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抓住“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這3個詞指導朗讀,並任選一個造句;抓住“最初……逐漸……最後……” 指導,出示由銀線→銀條→銀鬆雪柳的畫面,導入第三小節,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吉林霧凇的美麗風光,接着,問學生你會發出什麼感嘆,由己及人,引到詩句,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進一步體驗吉林霧凇的奇特壯美。總結全文時 ,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最後,讓學生說說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奇觀,拓展學生的思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進行思想教育。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是一篇優美的課文,縱觀整節課,我存在很多不足。(1)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欣賞圖片,然後說感受時,孩子們說得非常單一。(2)品詞、品句、品章法不夠到位。第一自然段描寫了霧凇的美,我沒有讓學生進行品讀,沒能在讀中感悟霧凇的美。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沒能很好地利用視頻理解“飽和”的意思,沒能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受霧凇形成的緩慢和霧凇的奇異景象。(3)組織語言能力和教學機智有待提高。我設計的問題比較零碎,學生難以回答和理解;在教學中應變能力不強,沒能以不變應萬變。如果以後再給我上這一課我會更努力引導學品讀課文,現在我才真正理解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有了豐富的積累,纔會有更好的悟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發揚優點,並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