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趙州橋》教學反思

《趙州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趙州橋》教學反思一

《趙州橋》教學反思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修築的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它表明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聰明能幹、有能力、有志氣,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一 、 設計簡單的教學程序

語文教學專家提出了“簡簡單單教語文”這一觀點。爲了這個“簡單”,我背後做了“不簡單”的事情:收集大量關於趙州橋的資料,例如現在的以前的趙州橋的圖片,趙州橋的結構特點,還有地震中的趙州橋,洪水後的趙州橋等等。解讀完課文,趙州橋的形象、特點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最後我設計了簡單的教學程序,以切入點引出三個特點:“雄偉、堅固、美觀”,再根據這三個詞去學句學段學篇,去感受趙州橋的無限魅力,

二 、 以老師之情撥動學生之情

雖然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文,但它的字裏行間無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關鍵詞引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通過朗讀表達情感。例如結合收集的資料:比歐洲同類的設計早七百年,並經受住了洪水、地震、風雨和使用的考驗,至今仍然雄姿不減當年,體會它的堅固,感受它的“世界聞名”。我告訴他們一個數字往往勝過千言萬語,從“1400多年”、“五十多米長”,“九米多寬”中體會這些數字傳遞出來的信息,體會趙州橋的堅固雄偉。抓住關鍵詞“抵”、“回首遙望”,做動作體會橋的圖案的傳神。最後我讓學生利用不同形式讀趙州橋精美的段落……此時學生的情感,老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爲了一體。

三、 用多媒體突破難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適時運用多媒體突破難點,效果顯著。

 《趙州橋》教學反思二

《趙州橋》人教版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使中國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以及設計上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教學難點:理解爲什麼說“這種設計是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通過想象趙州橋欄板上雕刻的圖案,體會趙州橋的美觀。這節課我圍繞着趙州橋的堅固、美觀爲主線,讓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主要做法如下:

一、直觀體驗,體會雄偉堅固。

在感受趙州橋十分雄偉時,我以教室爲例,趙州橋長50多米,相當於7間教室連在一起;寬9米多,相當於一間半教室的寬度,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雄偉,比較形象。趙州橋的堅固體現在李春獨創的設計上,我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體會李春如何設計趙州橋,他爲什麼這樣設計,來體會李春的聰明才智。

二、課件演示,體會創舉

趙州橋是中國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在建築形式上,趙州橋在石拱橋的基礎上,它的兩邊還各有2個小的橋洞,這樣的設計有它的獨特之處。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衝擊力,石橋不容易被大水沖壞;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爲了讓學生更易於理解,特別在課件中製作了相關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水流的增大和水流的走向,讓學生明白,當水流小時,水流通過大的石洞,當水流大時,水不僅可以從大橋洞通過,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通過,對洪水進行分流。在演示過程中,學生明確了這種設計的獨特之處,從而感受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他們用他們的智慧和血汗才建造了這樣一座聞名中外的趙州橋。讓學生理解“創舉”,是別人沒有發現或沒有做過的,感受創舉,通過文字,讓學生閱讀課外知識,“這座橋建於隋開皇大業年間,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歷過無數次洪水衝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仍然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讓學生感受趙州橋的堅固,經歷8次地震還安然無恙、巍然屹立,可見趙州橋的堅固,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中國建橋史上的創舉。

三、抓重點詞,體會美觀

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是一個過渡句,巧妙地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在主力美觀時。我採用抓住重點詞的方法,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個問題:1、這個自然段描寫了幾種龍?2、它們分別是什麼樣子的?用“?”標出表示樣子的詞語。通過讀書,讓學生抓住三種龍的獨特之處,“相互纏繞,回首遙望,雙龍戲珠”通過重點詞語想象他們的樣子,從而體會雕刻的圖案是那麼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多姿多彩。從而引出“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的一樣。”再展示趙州橋的圖片,讓學生去感受真的圖案,感受他的栩栩如生。接着,朗讀課文,帶着想象去體會趙州橋的欄杆上那些精美的圖案。

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課堂氣氛略顯沉悶,需與學生溝通,師生共同努力,爭取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朗讀的指導和朗讀量還欠缺,課堂結構還應更加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