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蝸牛》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蝸牛》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篇一:三年級上冊《蝸牛》教學反思

課前讓學生每人準備2只蝸牛,便於課堂上進行觀察和教學。可有兩位學生沒等老師來上課,他已經把蝸牛給弄死了。另一位學生課前拿來玩弄時,不小心蝸牛掉到地上,剛好經過的同學給踩死了。對於以上三位學生,我在課堂上進行了批評教育,並呼喚學生珍愛每一個小動物,不傷害它們。讓學生觀察蝸牛的構造時,大部分學生都細緻觀察,並把觀察中地發現與身邊的同學進行交流討論。有少數學生就不聽指揮了。有把兩隻蝸牛面對面放,觀察它們是否會打架;有把蝸牛放到女同學的頭髮上,嚇唬女同學的;有用手在蝸牛後面拼命拍桌子,想追趕蝸牛往前爬。當時我都一一對這些行爲進行糾正,並引導他們用放大鏡去觀察蝸牛的身體構造。在畫蝸牛圖時,大部分學生基本能畫出蝸牛的各個部件,雖然不是很美觀。粗心的學生畫得並不完整。在觀察蝸牛的運動和反應時,學生們都比較認真地去做,去觀察,也比較積極彙報自己在觀察中地發現。

三年級上冊《蝸牛》教學反思

本節課上,學生們認識了蝸牛的身體構造、運動及它對外界的反應。同時也發展了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的態度,形成了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對於課堂中所出現的問題,在今後教學中應加強防範,加強課堂組織紀律,加以引導,力爭更好地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

  篇二:三年級上冊《蝸牛》教學反思

蝸牛是本單元學生接觸的第一種小動物,孩子對動物似乎有天生的研究興趣。由於平時生活中玩的很多,所以懂的也很多,但是大多浮於表面,認識過於籠統。所以,在這單元中,要合理的安排好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全面、細緻得學習動物。

在前一節課,我介紹了蝸牛的飼養方法,要求每個學生收集1只蝸牛,並飼養好。這樣能夠讓學生先與蝸牛相處一段時間,在相處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對它進行觀察,多觀察了,就會發現問題。這樣,在上課時,就能節省時間,更多的放在解決問題上。

在課前準備中,有這樣幾個問題:

1、有些同學抓了很多蝸牛,這是沒有必要的,而且容易在飼養的過程中出現丟失和死亡的現象

2、有些同學與蝸牛相處的時間久了,會對它產生感情而在課後不願放生,這時,教師應該儘量勸其放生還是容許學生繼續飼養蝸牛,應該斟酌一下。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蝸牛的外形結構、蝸牛的運動方式和蝸牛的食物與排泄。對於蝸牛的外形,頭、眼鏡、觸角、殼是學生很容易觀察到的,能夠自己辨認出來。呼吸孔、肛門和**孔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難觀察,需要老師進行指導與幫助。腹部和尾部,學生知道,但是會遺漏,教師需要提醒一下。蝸牛的運動方式我主要通過兩個活動讓學生認識,先將蝸牛放在玻璃上,從下方觀察蝸牛的運動方式。再將蝸牛放於學生手臂上,讓學生感受蝸牛的運動。

在觀察運動的時候,蝸牛留下的痕跡應該引導學生注意,仔細的觀察者應該留意到蛛絲馬跡。對於食物和排泄,學生在飼養蝸牛的過程中已經有一定的比較與瞭解,老師只要提一下即可。

這是我第一次上觀察課,從中發現一個問題。不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師都會感覺時間不夠。要讓學生活動,沒有時間的保證,活動是不會有效的。但要給學生時間,我們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就產生了問題。如何解決這對矛盾呢?也許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

一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組活動結束了,該停就得及時停下,不然一等一兩分鐘就過去了,幾次活動下來,僅40分鐘的課堂已浪費了好幾分鐘了。在培養習慣方面還應包括記錄的有效性,組內分工的快速,活動開始的及時等。

二是對觀察活動的組織。

組織觀察活動時,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把學生當成白紙,什麼都去指導,時間自然不夠用。當然也不能高估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學生的實際,讓我們的教學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

說來容易做來難,還需要在實踐中多鍛鍊。

  篇三:三年級上冊《蝸牛》教學反思

小學生對動物有着天生的研究興趣,但限於他們的觀察水平,他們的認識往往是籠統的,片面的。《蝸牛》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做中學”的學習方式,旨在引導學生按照科學家發現知識的過程來進行學習,讓學生親自參與對物體和自然現象的發現,讓他們通過觀察與實驗接觸現實,激發想象力,擴展思維,改善交往和語言能力。

讓學生們親自動手捉蝸牛、畫蝸牛、設計實驗來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給蝸牛設計一個家,使他們通過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對小動物豐富的直接認識。並在活動中改善了交往和語言能力,體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個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做到會用文字和圖畫等方式觀察記錄蝸牛的行爲特徵,會用簡單表格統計、整理蝸牛的食性等情況,活動過程中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

課後很多學生飼養的蝸牛都產下了卵,孵出了小蝸牛。他們在學習中都體驗到照顧小蝸牛、觀察它的生活和成長是十分有趣的事。

同時,在教學中我注重了對學生的環境思想的教育,讓學生體會到應保護好小動物,體會到小動物的樂趣。這樣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學生“學”的行爲,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動者,也成爲了互相學習的合作伙伴。